河南平顶山叶县邮编高中2011文科 29班群号是几

平顶山概况
  【面积】 7882平方公里
  【人口】 490万(2005年)
  【邮编】 467000
  【区号】 0375
  【区划】辖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分别是: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现辖汝州、舞钢两个市,宝丰、郏县、鲁山、叶县四个县,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490万。市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91.2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4A级石人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
  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3亿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储量2300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76.3%,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
  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平煤集团是国家确定的发展为超亿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神马集团是世界三大帘子布生产企业之一,舞钢公司是国家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生产科研基地,姚电公司是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平高集团是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之一,还有中盐皓龙公司、宝酒集团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
  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北宋汝官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由此宝丰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平顶山人杰地灵。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
  传承文明中沟通未来,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今天,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按照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全市经济腾飞和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我们竭诚欢迎更多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兴业,共创鹰城美好的明天。
  行政区划
  平顶山市管辖4个县(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4个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两个县级市(汝州市、舞钢市)。
  全市共有乡(镇)人民政府93个,其中镇人民政府35个,乡人民政府58个,另有街道38个。其中平顶山市新华区2个镇,8个街道;卫东区1个乡,10个街道;湛河区2个乡(镇),6个街道;石龙区4个街道;宝丰县13个乡(镇),1个铁路地区;叶县18个乡(镇);鲁山县20个乡(镇);郏县14个乡(镇);舞钢市8个乡(镇),4个街道;汝州市15个乡(镇),5个街道。
  地理位置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依蜿蜒起伏的伏牛山脉,东接宽阔平坦的黄淮平原,南临南北要冲的宛襄盆地,北连逶迤磅礴的嵩箕山系。
  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以山地为主,其多数山峰海拔高度500-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高度在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石人山,海拔2153.1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其海拔高度大多在300-700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
  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为群峰之首,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
  周围与漯河市的舞阳,驻马店市的西平、泌阳县,洛阳市的汝阳、伊川县,南阳市的方城、南召县和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县、襄城县相接壤。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总面积792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9平方公里,以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市区距省会郑州铁路里程218公里,公路里程135公里。市党政机关驻新城区。
  平顶山市处于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由东向西&梯度推移&的中间地带。它位于晋豫能源区的南缘,担负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等省、市生产、生活用煤的供应任务。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又是河南省中部的经济重镇。
  历史概况
  平顶山建市很晚,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汝州的槐树尹、宝丰的窦庄、叶县的文集、郏县的水泉等处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约在八千年前,这一带就有较大的部落群。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居住着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平顶山境域属颖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颖川郡。晋析颖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南北朝时,因战乱归属不一,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颖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宋元岂止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3年国家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孟乡。1958年,市区设立了五个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开始起步。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仍为省辖市。1969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1971年建立西区。1977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1979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1982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1983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1986年2月有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1988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1990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二市均为河南省计划单列市,由平顶山市代管。1993年后,平顶山市进行区划调整,郊区、西区先后分别更名为湛河区和石龙区,1996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包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299个居民委员会、2584个村民委员会。
  2004年,平顶山市管辖4个县(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4个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两个县级市(汝州市、舞钢市)。
  2004年,全市共有乡(镇)人民政府93个,其中镇人民政府35个,乡人民政府58个,另有街道38个。其中平顶山市新华区2个镇,8个街道;卫东区1个乡,10个街道;湛河区2个乡(镇),6个街道;石龙区4个街道;宝丰县13个乡(镇),1个铁路地区;叶县18个乡(镇);鲁山县20个乡(镇);郏县14个乡(镇);舞钢市8个乡(镇),4个街道;汝州市15个乡(镇),5个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4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万人,农业人口366万人。男性249万人,占总人口数51.8%;女性231万人,占总人口数48.2%;男女比例为100:92.8,男性略大于女性。人口密度609人/平方公里。
  [民族]
  平顶山市37个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是汉、回、满、蒙古等几个民族。汉族人口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回族。少数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回族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以叶县为多,已超过10000人;满族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叶县超过1000人;蒙古族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超过1000人的有叶县、湛河区,其中湛河区北渡乡荆山村聚居人口最多,也是平顶山市蒙古族的历史发祥地。
  2004年末,全市有少数民族乡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31个。全市少数民族人口68350人。
  [宗教]
  平顶山市传布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5种。2004年末,全市信仰基督教的总人数15.46万人,有活动场所293处。信仰伊斯兰教的总人数5.31万人,有清真寺64坊。天主教教徒0.10万人,活动场所1处。信仰佛教的信徒10.4万人,有寺院55处。道教,全市共有道场77处,有道教信徒10.4万人。
  经济发展
  全市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6%。第一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36.3亿元,增长1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616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4%,居住类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7%,衣着类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5%。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工业基地之一。2000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34853家,其中大中型企业51家。工业总产值3804293万元。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现有14对现代化矿井,年产原煤矿2000多万吨,是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姚孟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华中电网大型骨干火电企业之一;神马集团公司年产锦纶帘子布3.4万吨,是世界三大帘子布生产厂家之一,在亚洲名列第一;舞阳钢铁公司是我国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的生产、科研基地;天鹰集团公司是全国高压电器制造行业三大主导企业之一;天使集团公司、宝丰酒业集团公司、汝州卷烟厂、电收尘器厂、水泥厂、新型耐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煤炭、电力、纺织、冶金、烟草及食品、机械、建材等已成为平顶山的支柱产业。
  2004是平顶山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六大产业&,推进&四大结构调整&工程,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降低农业税税率、粮食直补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普遍回升。据统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增加值60.9亿元,增长9%,增速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50.5亿元,增长13.8%,林业产值3.7亿元,畜牧业产值53.1亿元,渔业产值0.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1%、6.8%、1.8%。
  粮食实现恢复性增长,名优特色种植业发展较快。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1.3万吨,比上年增产16.5万吨,增长11.4%,其中夏粮因灾减产,完成83.61万吨,下降1.5%;秋粮77.69万吨,比上年增长29.7%。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量10.14万吨,增长13.8%;棉花总产量达4843吨,增长44.4%;蔬菜瓜类总产量210.1万吨,增长20.1%;烟叶总产量2.23万吨,比上年增长32.1%。全年造林面积22.3万亩,其中新增经济林5.9万亩,零星植树1220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0.4万亩(次)。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6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21.8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12.8万吨,增长5.5%;奶类总产量2万吨,增长176.5%。大牲畜年末存栏头数84.7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其中牛存栏79.7万头,增长1%;生猪存栏260万头,增长5.4%;山绵羊存栏175.7万只,增长5.3%。猪牛羊出栏484.2万头(只),增长4.9%,其中生猪出栏289.8万头,增长4.8%。
  渔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水产品产量8230吨,比上年增长9.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4.3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6万亩,新打机井2076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8.1万台和5.4万辆,分别增长10.85%和11.3%;全年农村用电量41815万千瓦时,增长31.9%;化肥用量(折纯)25.1万吨,增长6.3%。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有36家企业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安排50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资金,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改扩建农产品市场18个。争取农口项目24个,新增国家和省投资2389万元。认真落实国家&降点直补&政策,农民实际减负增收9769万元。实施&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新增劳务输出7.8万人,输出量达50.8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25.4亿元。
  商业贸易
  平顶山市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全市商业形成百货、五交化、食品、医药、煤炭等17个专业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网点4.78万个,服务人员12.28万人,经营商品3万多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98亿元,其中市区23.6亿元,占0.8%。批零贸易业年产品销售总额达54.2亿元,改善和丰富了全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2004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779所,在校生1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26854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1.4万人;普通中学307所,在校生33.9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率分别为82.3%、39.2%和68.4%。
  全市高招录取人数19129人,录取率达66.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200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79所(不含成人初等学校),在校生1000331人,专任教师47216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26854人,专任教师1519人;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生41425人,专任教师1634人;普通高中33所,在校生70515人,专任教师3284人;初中274所,在校生269201人,专任教师14218人;小学1673所,在校生443665人,专任教师24456人;幼儿园118所,在园(班)幼儿48213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5582人,专任教师65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生17509人,专任教师30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567所,在校生49790人,专任教师29人。
  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申请专利150项,审批11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77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全市共认定技术合同646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300万元。2004年,科技工作以&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为目标,积极推进&科教兴平&战略,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科技支撑。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2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申请专利150面,审批11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全市共认定技术合同646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300万元。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达50.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8亿元,出口创汇达104.8万美元,利税总额达6.58亿元。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方面,组织实施了苯部分加氢制环已烯催化剂的开发与利用、GM4G-126型户外高压隔离开关、新型模具钢开发、D5ZBO-225/120A型电动机全数字化综合保护器及远程控制系统开发研究、粉煤灰在高强度混凝土轨枕中的应用研究等重点攻关项目,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农业方面,组织实施了太空韭菜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开发、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脱毒红薯的示范推广、鲁山食用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示范、高产奶牛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项目,其中:市农科所承担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示范,已培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系平麦998,平均亩产485公斤左右;&平丰&牌韭菜种子成为河南省唯一的蔬菜种子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市畜牧局承担的高产奶牛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攻关项目,大力推广奶牛高产技术,使每头奶牛年均产奶达7吨左右。这些项目已成为平顶山市农村经济的产业支柱。2004年,平顶山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市纳税人满意的优质服务单位。
  平顶山市现辖区域文化发祥较早,历史悠久,地上地下遗留文物十分丰富;历代名人辈出,文人骚客和书坛名家留下瑰丽诗篇和价值连城的翰墨刻石。
  平顶山市现辖区域文化发祥较早,历史悠久,地上地下遗留文物十分丰富;历代名人辈出,文人骚客和书坛名家留下瑰丽诗篇和价值连城的翰墨刻石;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歌、民谣、神话、传说、舞蹈、戏剧、曲艺等种类繁多的文艺形式。
  郊区出土的吹奏乐器&陶埙&,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已六千多年。唐代诗人刘希夷、元结写下了动人的诗章,死后分别葬在临汝和鲁山境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元结撰文书丹的墓志铭,今仍存于鲁山,是我国书法中极为珍贵的作品之一。宋代理学家程颢曾监酒、讲学于今宝丰县商酒务,留下&酒务春风&的美誉。诗人、书法家,宋代&苏、黄、米、蔡&之一的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石刻现存于叶县。&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选中郏县&小峨嵋&作为归瘗之地,&苏坟夜雨&为郏县八景之一。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宝丰留下&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之佳句。书法家赵子昂书哈剌碑今存郏县。戏剧家关汉卿曾携大都名优朱帘秀来临汝并与名伶忠都秀共演《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等杂剧。明清以来,名人学者众多。明末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丞相牛金星为宝丰人。清代小说家李绿园写下长篇小说《歧路灯》、剧本《东郭传奇》、《破山斧》等作品。临汝人朱万明于民国15年(1926年)完成了从民间歌舞高跷曲向戏曲高台曲的过渡,开河南曲剧之先河。
  1995年10月,中国第二届曲艺节在平顶山市举行,展示了本地丰富的文化积淀。江泽民、李鹏亲为题词,江泽民题词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李鹏题词为&中原名城,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平顶山市为&中国曲艺城&,命名宝丰县为&曲艺之乡&。至2000年,全市有文化馆10个、文化站98个,影剧院和对社会开放俱乐部52座,书店门市部30个。有豫剧、曲剧、越调等艺术团体9个。
  马街书会,是曲艺艺人亮书竞艺的活动。该会自元代以来经年不衰,成为曲艺界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三日,成百上千的艺人从省内外云集宝丰县马街,会书亮艺。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相声演员姜昆、评话演员朱庆涛、全国曲协主席陶钝等都曾亲临书会献艺指导。
  郏县堂街赛马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说,赛马活动始于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221年)正月,曹操驻军郏县摩坡,为徐晃出兵获胜开庆功会,将士与当地群众在方圆15华里驻地纵马驰骋,比赛骑术,十三班铜器按照曹操亲自改定的庆功锣鼓曲谱为之助兴。13年后,传说摩坡井中青龙出现,魏明帝曹睿驾幸观龙,改年号&太和&为&青龙&,举国庆贺,摩坡百姓依旧制组织盛大的赛马活动。自此民间相沿成俗,赛马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娱乐活动。清代后期赛马活动停止。1986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办解放后首届赛马会。
  参加赛马的骑手年幼的仅12岁,年长的72岁,四乡群众数万人赶来观看,不少铜器班也赶来助兴。赛马活动成了当地群众娱乐、集贸的一大盛事。
  [体育师资和组织建设]2004年,县(市)区共组织培训批准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5名;培训健身志愿者111名;推荐批准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名;推荐批准健身气功辅导员6名;建立省级健身气功辅导站6个;批准了3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申报成功了1个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批准成立了2个汽车运动俱乐部和1个太极拳俱乐部;批准成立了球迷协会和羽毛球协会。
  [业余训练]为达到&奥运有人、亚运有份、全运有牌、省运创佳绩&的竞技体育目标,平顶山市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以业余体育和训练网点为中间环节,以运动学校为龙头的三级业余训练网络。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加大选材力度,依靠&希望之星&选材大奖赛、评选&输送奖&、市运动会加分等方式,激励各县(市)区选好才、送好苗。2004年共注册520余名运动员,取得省参赛资格的运动员466人,各项目参加省十运会的队伍基本形成。在省年度赛上,我市共有312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体操等十三个项目的比赛,获得省十运会加分340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制度,按照&规划先行、坚持标准、示范带动、稳步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依据《平顶山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每个办事处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严把准入关,全市全年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6家,批准设置16家。同时,根据《关于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的通知》,指导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有关手续。
  [计划免疫]1月5日--6日,开展了年强化免疫第二轮服苗工作,服苗人数181092人,服苗率达98%。加大了AFP检测工作的力度,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3例,报告率2.71/10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10万的标准。AFP及时调查率92.31%,旬报、月报、主动监测、合格粪便采集率、标本及随访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
  1957年平顶山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交通工作,始终把交通事业的发展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特别是199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政治动员、经济补偿、行政干预、各方支援&以及&集资建设、有偿使用、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加快交通公路建设的&双十六字&方针,通过贷(包括向世界银行贷款)、争(项目)、要(补助)、招(商引资)、集(资)、捐(资)、压(缩开支)等多种途径,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公路1959公里,大、中桥2940延米/32座,其中县乡公路1410公里,大、中桥15座1470延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5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830公里,县乡公路里程2923.3公里,公路密度达47.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99个乡(镇)全部通过了公路,其中有11个乡(镇)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面;全市2611个行政村全部修通了公路,其中2484个行政村实现了晴雨通车,基本已形成了两纵(许南路、207国道)、两横(311国道、洛界公路)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网络。
  公路客、货运输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拥有营运货车10000余台,拥有营运客车1800余台;开辟客运线路359条,其中精品班线2条;拥有现代化汽车站247家,客、贷运输站点31个;拥有大型交易市场18个。对外开放工作成效明显。1996年和香港路劲基建有限公司达成许南公路平顶山段合作协议,1997年一次性引进外资2.05亿元人民币。
  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75项,其中6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奖。特别是石灰、粉煤灰二灰稳定基层科研成果,为国家节约资金5000余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全市交通系统90%以上的单位被命名为各级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8个,市公路总段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系统;&三优杯&竟赛、1996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A组第一名;1997年被市政府授予&三优杯&竟赛优胜单位,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优胜单位;党风廉政建设、1997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
  末来平顶山交通运输业宏蓝图已展现在世人面前。许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49.8公里,计划投资10.66亿元,漯平洛高速公路平顶山段125. 73公里,计划投资35亿,这两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不久,平顶山交通运输将形成高速公路东西、南北交叉,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纵横配套、相互交织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旅游资源
  平顶山市物藏丰富、地理环境优越,你是文化蕴藏较为深厚,自然风景独特,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活力。
  平顶山不仅有秀美雄奇的自然山水,而且有丰富厚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现已开发各类旅游景区(点)40余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鹰城外八景,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石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州风穴寺、有&灵泉&、&神泉&之誉的汝州温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郏县三苏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香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舞钢石漫滩风景区、叶姓始祖叶公沈诸梁陵园、全国仅存的明代县级衙署叶县县衙。石人山(古称尧山)位于鲁山县西部伏牛山脉东段,面积55平方公里,主峰石人山海拔2153米,西高于华山,东高于嵩山。区内山峰林立,七十二峰有行、有坐、有立、有卧、有飞;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泉水淙淙,飞瀑流银,集雄、险、峻、奇、秀于一体;春可观山花,春能享绿荫,秋可赏红叶,冬能看雾淞,堪称中原独秀;刘姓发源于此,墨子降生于此,可谓文化厚重。风穴寺位于汝州东北10公里的群山环抱之中,其座落具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典型性。始建于北魏,大盛于唐宋,重振于明清,与开封相国寺、登封少林寺同为中州名刹。保存完好的唐塔、宋钟、金殿、明佛均属国宝。郏县三苏园位于郏县茨芭乡小峨嵋山,因埋葬着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苏洵(衣冠冢)而得名。园内分布着三苏坟、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布衣像和东坡湖诸景观,人文内涵丰富,环境清幽宜人。汝州温泉,位于汝州市温泉镇。温泉水质好,水温高,流量大,可疗疾祛病,已有五千年的开发利用历史,在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宝丰香山寺位于宝丰县闹店镇南火珠山上,始建于东汉,鼎盛于宋明,是汉代佛教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之地,建于宋代的观音大士塔和塔下卷洞内的&观音证果碑&在佛教界的影响远高于浙江普陀寺和北京香山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舞钢市,主景区二郎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天池山,山高水长,云遮雾罩;九头崖,九峰并峙,山势雄浑。景区与石漫滩国家水利风景区相临相依,相辅相成。叶公陵园为春秋末年叶公沈诸梁陵地,是海内外叶氏寻根问祖之地。叶县古县衙是全国仅存的七座古县衙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座明代县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平顶山还有诸多风景名胜区(点)。
通往平顶山山顶公园
平顶山湛河的夜景
平顶山新城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顶山叶县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