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福州市是哪个省的 福州至江阴港 在哪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福清市人民政府网站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点击数:8136&&&&更新时间: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于日在福清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江阴经济开发区网站(http://www.fjedz.org/)、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网站(www./index.asp)进行了首次公示,并在规划实施所在福清市、江阴经济开发区、江阴镇以及周边的下堡村、赤厝村、何厝村和下石村村委会的政务公开栏上张贴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现已基本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的规定,特做此简本公示,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日~日)。公示期间,对该用海规划实施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所采取的环境影响保护和减缓措施等有疑问或建议的公众,可通过以下方式向环评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
评价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201号)
联系地址:厦门市大学路178号(邮编:361005)
联系人:白工&&&&&&&&&&&&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环境影响专题篇章简本
1.1 规划背景
江阴工业集中区是2001年6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由福州市、福清市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创办的福州市级综合工业集中区。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告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福建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仍由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行使管理职权,园区名称仍然对应使用&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名称。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江阴经济开发区作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新经济增长区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鉴于东部片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入驻企业的迫切需求,现有工业区用地已无法满足企业所用。为改善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的现状,加强区域建设用海整体管理,对区域内的用海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确保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海域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海发[2006]1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3月以来,福清市人民政府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用海规划》。
我所受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承担该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研究工作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详细了解规划及相关内容,对规划用海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海规划特点,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影响因子的筛选,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并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等技术规范要求,编制&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专题篇章&,呈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1.2 有关区划与规划
  (1)海洋功能区划
规划用海区域位于兴化湾北岸,江阴半岛钱塘村、张厝村东部海域。
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年)》,规划用海区位于&江阴工业与城镇用海区&。规划用海区南侧分别有&江阴港口航运区&、&兴化湾保留区&、&后海农渔业区&和&石城农渔业区&,东侧为&江阴特殊利用区&和&高山湾农渔业区&,东北侧分别有&兴化湾北部农渔业区&和&江镜矿产与能源区&,西北侧分布有&新厝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涵江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涵江港口航运区&,东南侧分布有&目屿旅游休闲娱乐区&。
  (2)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用海区规划为江阴半岛港口与工业开发监督区,其外围海域分别为兴化湾西部和南部渔业环境保护利用区、兴化湾江镜南部海域渔业环境保护利用区、兴化湾北部渔业环境保护利用区、兴化湾湾口生态廊道保护利用区、江口-三江口工业与城镇开发监督区、福清核电工业开发监督区和目屿旅游环境保护利用区等。
  (3)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闽政文[2010]26号),规划用海区所在的生态功能单元为5208&福清-崇武海域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福清-崇武海域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渔业生态环境、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建设平潭中国鲎自然保护区和牛山岛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加强兴化湾湿地的保护;采取控制捕捞和人工放流的方法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加强岸线蚀退的防护;合理布局海水养殖,合理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实行休渔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与滨海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沿岸产业布局,控制城镇与工业污水及港口污染。
1.3 评价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兴化湾海域主要为兴化湾保留区和农渔业区,兼容功能为与工业、城镇与港口建设用海等,因此本评价海域海水水质按《海水水质标准》(GB)二类标准。
海洋沉积物按《海洋沉积物质量》(GB1)第一类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海域海洋生物质量,以贝类(双壳类)、藻类、鱼类、甲壳类为环境监测生物,其中贝类生物质量执行GB《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执行,对藻类、鱼类、甲壳类以及单壳贝类生物参照《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来进行评价,由于铬在上述标准和规程中均未做规定,故铬参考《无公害水产品》规定值进行评价。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1.3-1 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价标准及代号
一般性废水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排放标准》(GB)表4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深水排放,主要项目的控制值为----pH:6~9;悬浮物:70 mg/L;COD:100 mg/L;BOD5:30 mg/L;氨氮:15mg/L;石油类:10mg/L。
船舶污染物
含油废水,其余《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一级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4 环境敏感区、保护目标
评价海域内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与规划区的距离见表1.4-1。&&
表1.4-1& 工程建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距离(km)
国电江阴电厂取水口
福清核电厂取水口
3.1紫菜养殖
养殖面积约200hm2
3.2海蛎、紫菜养殖
养殖面积约410hm2
小麦岛海上乐园
目屿海岛度假旅游区
航道、锚地、港口
南侧、西侧
2 规划概况与分析
2.1 规划概况
2.1.1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为福建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兴现代化临海工业园。
2.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规划位于福建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东南部,江阴半岛钱塘村、张厝村东部海域,规划中的东部临港工业区内。北部与国电用地相邻,南部与港区相临。规划用海面积734.79hm2,含滞洪区面积52.90 hm2。
规划期限为年。
2.1.3 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
本规划区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一带两组团&:&一心&即服务整个规划区域的公建服务中心;&一带&即规划区域内沿滞洪区的绿化景观带;&两组团&即规划区域内被滞洪区自然分隔形成的两个工业组团。
规划区域为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发展的重点区域,与整个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关系密切,应从整体层面研究把握。规划在工业园区中心集中布置为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力求综合性、多元化和人性化,满足不同企业及员工的需要。规划区总体布局各类用地面积及比例见表2.1-1和图2.1-1。
表2.1-1& 用地平衡表
占总用地比例(%)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停车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电设施用地
公交首末站用地
加油站用地
邮政设施用地
雨污水处理用地
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消防站用地
图2.1-1& 规划区用海平面设计图
2.2 规划协调性分析
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2年),规划用海区域位于&江阴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因此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2年)的功能定位,并且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福清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3 主要环境问题
(1)对局部海域水动力及海底冲淤变化的影响
规划实施建设必将形成新的陆域和水域环境,其将改变原有岸线形态和海域自然属性,潮流流态和流速也将产生变化,由此必然引发海域水动力和冲淤环境发生变化,并可能会改变局部海域原有的冲淤平衡。
(2)施工泥沙入海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施工悬浮泥砂影响海水水质,将对工程区附近海域水质、海洋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3)规划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将占用滩涂潮间带底栖生境,造成潮间带底栖生物的损失;同时规划用海区属于滨海湿地范畴,规划实施将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4)环境风险问题
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船舶事故溢油环境风险;二是风暴潮造成围填工程坍塌造成大量入海的环境风险。
4 环境质量现状
4.1 水文动力现状
兴化湾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此海域的潮振动主要为太平洋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属正规半日潮港类型,潮汐一日两涨、两落较为规则,平均落潮历时与涨潮历时也较接近。
据本规划区毗邻的江阴电厂相关资料,本海区常浪向为NE,频率46.6%,强浪向为SE,次强浪向S,平均波高0.7m,除夏季常浪向为SSW外,其它季节多为NE向浪。
4.2 水质现状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所有站和航次的监测值均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站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较明显,兴化湾西部海域尤其严重。此外,除2010年10月针对兴化湾西部的监测中,木兰溪入海口南侧几个站位PH、溶解氧、COD、石油类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兴化湾西部海域的挥发性酚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之外,其余监测站位和海域的水质环境要素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4.3 沉积物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各调查站位的海洋沉积物监测项目,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海域内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尚好。
4.4 生物质量现状
评价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的Cu、Pb、Zn、Cd、As、Hg与石油烃的含量均符合相应的生物质量标准值,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4.5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
4.5.1 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
&2009年11月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0.92 mg/m3,变化范围介于0.66-1.32 mg/m3之间。底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0.89 mg/m3,变化范围同表层。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53.38 mgC/m2&d,变化范围在31.48-86.41mgC/m2&d之间,与叶绿素a分布趋势相似。
2012年3月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1.28 &g/L,变化范围介于(0.79~2.15)&g/L之间。底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 1.16&g/L,变化范围介于(0.65~2.08)&g/L之间。叶绿素a无论表底层在江阴岛与涵江的海域存在较高的含量分布,在东南海域分布较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在46.82~235.94 mgC/m2.d 之间,平均129.25 mgC/m2.d,平面分布趋势与表层叶绿素a分布相似,
4.5.2 浮游植物
2009年11月份调查浮游植物共记录3个门类58种。主要以硅藻门为主(55种),甲藻门和蓝藻门较少,分别仅2种和1种。2012年3月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72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有61种,占84.7%,甲藻门10种,蓝藻门1种。
2009年11月调查区水体表、底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平均种类多度分别为1.17和1.25;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82;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8和2.79。本次调查各站都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大多数表层和底层均达到2以上。2012年3月调查海域种类丰富度(d)表底层均值为2.06和2.13;均匀度(J&)表、底层平均值分别为0.63和0.64;多样性指数(H')表、底层平均值分别为2.89和2.99,表层多样性指数均在2.0以上。
4.5.3 浮游动物
&2009年11月调查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有35种,其中以桡足类(54%)占比例较大,其次是毛颚类和水母类,各占14%;而十足类、磷虾类、糠虾类、端足类、介形类所占份量都相对较小。2012年3月调查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有45种,其中以桡足类(35.6%)和水母类(28.9%)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浮游幼虫、毛颚类和十足类,而介形类、糠虾类、端足类和磷虾类所占份量都相对较小。
2009年11月调查期间本区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188.1mg/m3,2012年3月调查海区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均值为311.0 mg/m3。
2009年11月调查期间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 和均匀度(J&)平均分别为2.98和0.74。2012年3月调查海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85,在2.31-3.49之间波动,多样性指数低值出现在调查海区中部;均匀度(J&)平均值为0.78,整个调查海区均匀度较为集中。
4.5.4 潮间带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潮间带生物已鉴定的种类共有76种,其中多毛类种、腹足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0.26%。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50.0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54个/m2。
生物指标:Lch1泥滩群落 H&、J、D、d值分别为3.79、0.93、0.31和2.08;Lch 2泥沙滩群落H&、J、D 、d值分别为2.81、0.80、0.55和1.69; Lch 3泥沙滩群落H&、J、D、d值分别为3.71、0.86、0.37和2.13。
4.5.5 浅海底栖生物
&2009年11月(秋季)调查所获标本,经初步鉴定共有底栖生物128种,隶属于8门,81科,其中以多毛类种数最多有63种。2012年3月根据定量采泥所获得的潮下带底栖生物标本,经鉴定有80种,其中多毛类42种居首位。
2009年11月调查12个站的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569个/m2,平均生物量为510.91 g/m2。2012年3月调查海区潮下带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6.71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44个/m2。
4.4.5 鱼卵仔鱼
在采集的12个样品中,共鉴定出14个鱼卵仔鱼种类(未含未定种),隶属于9属14科。本次调查采到的鱼卵仔鱼数量均较少,共采获鱼卵724粒,仔鱼150尾。在出现种类中属于经济种类的有小沙丁鱼、小公鱼、石首鱼科、塘鳢科和属。
调查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为253粒/1000 m3,仔鱼为61尾/1000 m3。鱼卵数量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每个站位均有鱼卵出现。仔鱼的数量相对不均匀,最高密度为110尾/1000 m3,最低为24尾/1000 m3。
4.4.6 游泳动物
本次春季调查捕获游泳生物经鉴定有62种,其中鱼类有44种,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为16种和2种。
在调查海域中出现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青鳞小沙丁鱼、短体小沙丁鱼、黄鳍鲷、黑鲷、鲻鱼、蓝点马鲛、长蛇鲻、奈氏、黄鲫、六指马鲅等,这些种类约占渔获量的50.50%左右。而低值鱼如小公鱼类、对虾类、梭子蟹类等约占总渔获量的49.50%左右。
本次调查中游泳生物的平均渔获率为19.55kg/h,其中鱼类的平均渔获率为17.90kg/h,占游泳生物的91.56%;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为0.02 kg/h,占渔获游泳生物的0.10%;甲壳类的平均渔获率为1.63 kg/h,占渔获游泳生物的8.34%。各站位的渔获物中均以鱼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壳类和头足类。
调查区春季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292.9kg/km2 ,甲壳类春季的平均资源密度为26.7kg/km2,头足类春季的平均资源密度为0.3kg/km2。
4.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TSP、PM10、SO2、NO2、HCl和氟化物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二级标准。
4.6 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期间评价工作人员于日上午对江阴半岛东部的昼间时段环境噪声现状进行监测,环境噪声监测值为38.8~56.5 dB(A),根据江阴工业集中区规划,本项目为临海工业发展区范围,建议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区标准。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区声环境现状符合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规划用海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结论
本规划用海实施后纳潮量减小约3430万m3,填海区周边水域潮流场流态流速变化范围主要在填海区南侧1km内,及东侧前沿线与大牛屿间水道水域,工程区外的江阴作业区1#~10#泊位、航道等大范围流场流速流态基本不变。
本用海规划与涵江围填方案共同作用下,纳潮量减小约1.857亿m3。由于纳潮量减少,流速减小范围也较大,涵江填海区前沿至湾口涨落潮水域平均流速减小约0.03~0.3m/s,减小率约10~50%,距涵江填海区越近流速减小值和减小率越大。
(2)规划用海对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结论
规划围填海工程实施后,泥沙冲淤部位主要在填海区南侧和东侧等流速变化水域,填海区南侧约2km和江阴电厂取水口南侧约1km、东侧约1km附近水域泥沙淤积,年淤强约1~20cm/a,淤积最大的部位在填海区东南角局部水域,江阴电厂取水口年淤强增加约5~10cm/a,排水口基本上不冲不淤。填海区东侧与大牛屿间水道由于流速加强而冲刷,年冲刷约1~5cm/a。
本用海规划与涵江围填方案共同作用下,涵江填海区至兴化湾口水道普遍发生淤积,江阴壁头南侧水域至湾口水域年淤积约1~5cm/a,涵江填海区至壁头南侧水域年淤积约5~20cm/a,本项目江阴填海区东侧水域泥沙冲淤基本不受影响,南侧水域泥沙年淤强略有增加,增加量值约1~3cm/a左右。
从上述两个方案泥沙淤积分布看出,两个填海工程距福清核电较远,对福清核电取排水口基本上没有影响,江阴电厂取水口年淤强增加约5~10cm/a。
一般而言,工程后头两三年内泥沙年淤强较大,若没有实施清淤,每年的泥沙淤积将逐渐减少,直至多年后达到淤积平衡状态。
(3)规划用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结论
本规划围隔堤施工和龙口施工等施工将造成悬沙入海,海水悬沙增量超过10mg/L的影响范围为5.074km2,超过100mg/L的影响范围为1.239km2,超过150mg/L的影响范围为0.841km2。本规划用海条件下悬沙增量超过10mg/L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用海区域外缘附近,基本不会影响国电江阴电厂的取水口,不会对航道和养殖区等其他敏感目标造成影响。
施工生活污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海,将局部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建议将其纳入现有周边村镇的污水处理系统,经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运营期污水进入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口进行排放,对运营期海域水质环境影响根据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9月编制的《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工程(尾水排放口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由于该排污口水域水深较深、水动力条件较强,污染物能得到较好扩散,超标范围较小。
(4)规划用海对海域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结论
施工期间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沉积物的化学性质的改变不大,对规划区既有的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甚微,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运营期由于排污口水域水深较深、水动力条件较强,污染物入海后可随潮流迁移稀释扩散,并可进行一定的生化降解,总体对海底沉积物质量影响较小。
(5)规划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
规划建设用海占用的大片滩涂潮间带底栖生境和疏浚破坏的潮下带底栖生境,将给以底栖生物为饵的虾蟹类和鱼类造成食物真空地带,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底栖生境恢复之后才能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和生态食物链。施工悬浮泥沙将对浮游生物和渔业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规划区建成后,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海,总体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本规划用海造成的底栖生物总损失量约为4648.3t,鱼卵总损失为2.03&107万粒,仔鱼总损失为5.6&106尾;并减少兴化湾的进出潮量和海域环境容量,从而对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造成影响。规划建设不会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的生态问题,但由于湿地资源的消失,对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造成一定的损失;规划实施对兴化湾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不大,不会破坏兴化湾的生态平衡系统,但规划区周围海域的生态平衡将产生局部调整。
(6)规划用海资源影响结论
规划实施后,人为改变了原有海岸线的位置与走向,但考虑到未占用自然岸线,区域内原有岸线资源均为人工岸线(北侧为人工围堤与防护林、西侧为人工围填海工程),并延长了人工岸线的长度,从岸线利用的角度分析,岸线的效用得到了提高。
本规划区占用海域主要为滩涂,规划建成后,该片湿地将不复存在,现有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全部丧失。
本规划的建设不占用岛礁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周边的牛屿和小牛屿等岛礁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
6 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分析
(1)环境容量承载力
用纳潮量的变化来定量估算环境容量的变化,并调整评价海域环境容量指标取值,并采用内插法进行赋值计算,结果表明,本规划方案得到的环境容量指数为20.49。
(2)海洋生态承载力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用海面积约734.79hm2,工程实施前每年提供生态承载力约为14703.1hm2,工程实施后每年提供的生态承载力约为3988.6hm2,每年减少的生态承载力约为10714.5hm2。根据我国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谢高地,2009)的研究成果,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2008年)约为2.067hm2,规划用海实施后,则该区域每年少为5184个人提供生物生产性土地。
7 不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加快实施污水处理站建设,尽快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施雨污分流。
(2)加快实施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率
(3)回填施工应严格按先筑围堤,后回填的工序。
(4)施工船舶及其它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和维修期应尽量避免跑、冒、滴、漏油现象。所产生的废油和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入海,应集中处理。
(5)为减少围堤建设和回填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降低海水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各施工期还应尽量避开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及鱼类繁殖生长旺盛的季节(一般为3-5月)。
(7)一旦出现用海事故,特别是溢油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附近用海单位和海事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用海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8)规划实施过程中填海施工会对附近海域的海洋经济生物造成一定损失,建议规划实施单位可采取贝类底播增殖和鱼类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资源补偿。
(9)为防止水土流失,要求施工过程中切实作好建筑材料如砂石料的储存管理,避免水土流失。防洪堤及施工临时占地区结合规划管理区建设作好草皮绿化,并适当种植树木、花卉、盆景等以美化环境。
(10)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施工结束后对占用土地进行平整、植被恢复,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评价结论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选址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2)的功能定位。
评价海域的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拟实施规划用海施工期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产生的影响属于短期的和可恢复性质;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有效控制;溢油环境风险概率较小,但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建设单位应落实报告书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和生态补偿措施,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切实落实事故风险应急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此前提下,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规划用海实施建设可行。
?[3214]?[6100]?[5574]
福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福清市“数字福清”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
福建福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设计开发
Copyright 2008 福清市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访问人数:站内检索:
&&|&&&&|&&&&|&&&&|&&&&|&&&&|&&&&|&&&&|&&&&|&&&&|&&
您的位置:&&&&&&&&&
福州市江阴港铁路铺轨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日
】【】【】
  近日,从福清市铁路办获悉,福州江阴港铁路支线路基工程已全部完工,各项线下工程已安装到位,线路铺轨工程进入扫尾阶段,铁路大型货场等附属工程正全力推进当中,预计2013年底建成。
  该线路全长19.4公里,从福厦线上的渔溪站分岔,跨越江阴西港至江阴岛,上岛后南偏西港海岸前行,跨过新江公路后,在距江阴港口2公里左右设港湾站,再沿规划海堤内侧前行,于江阴港区1—9#泊位后方1公里处设置集装箱作业车场,在其后方间隔规划港前大道,布置大型铁路物流货场。作为港口货物外运的快速通道,建成后的江阴港铁路支线,可使江阴港区通过福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既可拓展港口经济腹地,解决港口集疏运瓶颈,还可改善江阴岛的交通运输环境,推动江阴临港工业的发展,促进福清乃至福州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维护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您现在的位置>> →
福州港江阴港区开启海铁联运新时代
  福建新闻网福州10月31日电 (闫旭)福州首条疏港铁路――江阴铁路支线31日正式开通运营,载有20个车皮、40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班列从福州港江阴港区开出,直达江西横岗。这是福州港江阴港区开港以来开通的首列集装箱班列,闽赣两省实现在江阴港区通过江阴铁路支线进行疏港物流,江阴港区由此迎来海铁联运新时代。
  据悉,这批货物为福州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通过内贸营口线船舶进口饲料,运抵江阴港区后,再通过江阴港区海铁联运模式运抵江西横岗。
  江阴铁路支线建成通车和江阴港区海铁联运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江阴港区连接中西部内陆省份的铁路物流大通道正在形成。
  对于福州港和海西腹地江西省等地而言,通过海铁联运可以实现双赢。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游通铃称,江阴港区海铁联运的开通,使江阴港区通过铁路支线与全国铁路联网,拥有了更广阔的港口经济腹地和更强的港口辐射能力,为闽东北及江西等中西部内陆省份开辟了一条节约物流成本、实现双赢的新的便捷的铁路物流和出海大通道。
  “海铁联运的开通,相当于我们把港口建到了江西、湖南家门口”,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副总经理陈可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没有铁路的话,江阴港辐射的腹地就限于省内,海铁联运开通后可以延伸到1000公里以上,进一步延伸到江西、湖南甚至湖北等地。”
  福州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祖豪告诉记者,开展海铁联运,可以比公路运输节省20%-30%的物流成本,又比全水路运输速度快了一倍以上,节约了客户的成本压力,缩短了交货周期,运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江阴港区是福建省着力打造的“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之一,海铁联运模式的开启,有助于推进福州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港口与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建设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海上福州”。
  随着福州港口、交通等功能配套的不断完善,福州港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港口呈现出了海西城市群经济圈、中部经济带的企业借船出海、借路通山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福州港将继续与铁路方面合作,推动“五定”班列的开通,加快“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促进港口群与产业群、城市群“三群”联动。(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市是哪个省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