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日本节目说中国国的教育制度不好,可为什么各大公司和好工作都...

如何看待中国的教育制度?
我是高三学生上了高三后多了很多人性的思考骤然觉得高考制是一种抹杀人才的制度全面发展最终只会导致全面平庸很多高中生对未来都很迷茫 全然不知人生发展方向我不承认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公平方法有些人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读再多还是差 可在其他方面却是能手我个人觉得读高中是在蹉跎岁月
高中的知识在未来毫无用武之地高考比的是记忆 而不是操作、思考能力 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
按投票排序
先给我的回答定个性:中国教育是一坨X1.关于公平 取消高考的观点在近些年多次出现,各种反对、批驳的意见也随之形成。在这些零零散散的各种言论中,最主要的一个论调就是:高考目前是最公平的制度。我觉得这是很可笑的,高考公平吗?看上去是的,无论是高帅富还是屌丝,面对的是同一张试卷,毫无差别。不同的地方在于,高帅富可以从小就是双语教育,钢琴十级,寒暑假去国外上个夏令营,见世面开阔心胸。然后在市中心买套学区房,一路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如果脑子正常,进入重点高中基本没跑了,之后进入重点大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屌丝呢,可能是从小父母外地打工,差一点的跟爷爷奶奶,中学开始混社会,毕业后也去打工。好一点的跟着父母,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老师工资一千块,英语发音是外国人听不懂的那种,一路普通小学普通中学走过来,明明也许比那帮子富二代聪明,却只能上二本甚至大专。 我不是拉仇恨,事实就是如此,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90年代滑落。温总理也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我们不禁要问,是农村孩子天生比城里孩子笨吗?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这个选拔机制出了问题。 表面上看似相同的试卷,其背后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比拼,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后盾,你再聪明有时候也比不过人家。农民子弟学校的老师能和外教比英语水平吗?能和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比应试经验吗?这就是所谓的“最公平”,当我们扯下这最后一块遮羞布,高考这东西还剩下多少存在的价值?2.关于教育理念 在泰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根细细的绳子,栓住了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子的时候,就用一根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样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就习惯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即使它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甚至挣断链子,它也不挣扎。 当你十年如一日的跟着出题人的思路走,等到有天可以自己决定如何走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知道往哪走。你曾经解决过无数的题目,解题所需要的所有因素都在题目里面了,你必须把所有条件都用到。超出题目的范围,或者条件没有用到都会让你感到忐忑不安,因为这只能说明你错了。这就是拴住大象的那根柱子,等你有天需要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预设的条件,出现问题,思考原因,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一切都要在工作单位里从头学起,而这些也许国外的小学生就已经开始锻炼了。 我们为什么钟情于这种毫无意义的教育方式这么多年?高考改革,方案一个接一个,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但是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我觉得原因很复杂, 第一是历史原因,教育体系基本拷贝于斯大林时代苏联,至今也没见有什么大变化,本来就不是像西方国家那种经过历史验证的有效的教育制度,而且出于某种不可说的原因,这个制度近几年内不会有任何变化,也就只能做做门面功夫,今年搞文理大综合,明年文理分班,后年又不分文理,这样来回折腾而已。 第二是政治原因,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 第三,大学本来是精英教育,所以高考就是一个滤网,滤掉泥沙,留下金子。既然高考这个指挥棒主要是这个功能,那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不是普及知识,而是类似于智力测验。比如学电路,学了一套一套的公式定理,这些“知识”主要还是用来考高分,基本没有实用价值。很多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估计电阻二极管都没摸过几次。这种“知识”只能用于考试,而教育部门通过这种“知识”,对学生进行筛选。这么做的好处是既可以筛选出聪明的学生,又方便控制学生的思想。因为不需要学生有多少独立思考能力,只要机械的学就可以。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要多想也不要多问,超出范围,就是错的。 钱学森之问大家都知道,钱老其实心里肯定是有答案的。堂堂中华,幅员万里,人杰地灵,遍地英才。只要想想民国短短几十年,就不知道出了多少个大师。究其原因,清华校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我们却离这个越来越远,现在别说大师了,连人格健全的学生都很难培养出来。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螺丝钉”,而不是“人”。3.关于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六级的词汇量相当于国外三年级的儿童,我觉得这绝对是客气的说法,过CET6的人根本没办法和人家三年级的儿童比,他们看英文原著毫不费力。有人说我们这里没有说英语环境,我建议有时间可以去幼儿英语论坛看看,在中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不好英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方法不正确。就像我上面说的,学校是把英语当成一种类似于智力题目的东西考你,以此来划分聪明的学生和笨的学生。这才是主要目的,至于如何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学了几十年英语依然张口结舌不会说也不要觉得奇怪。如果真的是想让你把英语学好,就不应该是这样的教法。前期语感训练(国内有的英语专业大学才开始训练),然后是自然拼读法(这个北美幼儿园十分普遍的教学法在这个把英语当成主课的国度居然没什么人知道),辅以海量的分级阅读教材,通过大量阅读持续积累(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知识点的叠加。积累的知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而背诵的知识点一年之后就可以忘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学十年基本等于白学。 错误的教学理念,产生了畸形的教学大纲,畸形的教学大纲导致了错误的教学方法,然后学生苦学终日,结果什么都没学到。付出这么多代价,我们得到了什么?通过高考选拔出了人才?且不说那些被埋没的农村子弟,这种年复一年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的智力游戏压抑了一代代的学子,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没了管束,于是就开始了那种没日没夜的打游戏的日子了。。。学校幸甚,国家幸甚啊。 确实,考试可以区分聪明的小孩和迟钝的小孩,对于聪明的小孩来说没什么问题,即便没学到什么东西,起码也可以拿到一张耀眼的文凭。但是大多数资质平平的孩子呢?学了N年,考试没考过,东西也没学到,什么都没有。如果把选拔人才比作是熬中药,那这些孩子就像是熬出来的药渣,没有任何价值,命运只能是被扔到垃圾桶里。4.其他 说教育的问题,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从小学到大学,问题一个比一个大。以上回复没有包括的问题还有:人格教育的缺失(情商),职业如何规划选择(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思辨、进行理性思考),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跳出题目的紧箍咒),理财观念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很少被重视),行政权力对于教学的干预以及影响,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是否合理(真的是教学水平高的人职称就高吗?),大学生因学致贫现象(本指望靠上学改变命运,当然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改变命运了,就是和预期的有一点点不一样,背了一身债而已。学校教育水平没涨,学费倒是蹭蹭蹭的涨)等等我不知道,那些说中国教育没问题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也许是我天生心理阴暗,在我眼中的教育系统满目疮痍,腐朽到了根子上。是不是只要说一句“你要先学会适应”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你承认或者不承认,问题总在这里,不多不少。是时候改变了吧,我们这一代体会过也就可以了,难道还要我们的下一代再来一遍吗?!
在這諸位已經給予很好的意建,尤其讚同@路小茶 的答覆,樓主不妨參考另外,我的答案雖然對高三的你有些為時已晚,但也希望能對你未來的人生有些正面的作用我在台灣,高中讀的是新竹中學,當地的第一志願讀這學校,剛開始很輕鬆,一學期就幾次大考,沒有小考你可以任意翹課,只要不闖禍,基本上沒人理你老師曾跟我們說:大家都是考上來的,腦子一定夠用,在這學校,老師管的是教學不是管學生讀書,讀不讀在你自己,不過考試過不過,在老師我們每年的留級率(成績不達標,重讀一年)應該有個15%以上....這學校,很明顯不重視升學,師生都把許多精力放在奇怪的地方我們最擔心的課是音樂、美術及體育,因為不及格就不能畢業....我的國文老師,大部份的時間在講他的修辭學及中文文法研究歷史、地理老師在講政治、罵政府(我是理組學生,但一直要上地理、歷史)不會游泳不能畢業,每年的長跑競賽、水上運動會,全校每一個人都得參加我說的不是當觀眾喔,是全班每個人都要報個項目、下去比賽至於學生的生活,更是五花八門一到下課,全部同學就不見蹤影,各忙各的去社團活動是另一個重心,許多學生放著書不讀也要把社團活動給搞好許多歷史悠久的社團,裡面的學生往往留級的比例也高印象中那時的排球隊長,高中已經讀了五年了...以上是背景資料,至於我是怎麼過的?第一次大考,其慘無比,因為在初中時都是老師安排讀書進度剛上高中,玩歡了,直到考試前一週才開始讀書,結果可想而之從此之後,我幾乎每天都在圖書館自習到九點,只要沒排活動,我就在圖書館也不管老師有教沒教,反正差別不大,自己讀就是了,不懂上課再去問至於課外活動,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定位,基本上你是沒朋友的在那學校,我們是以興趣、社團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班級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嘗試、問自己到底喜歡的是啥我安排時間去學長笛、鋼琴,熟背論語全本及些許古文觀止賞鳥、寫文章反核(核能發電),環島旅行....偶爾去聯誼(就是跟外校女生一起出遊..這類的)、音樂會第一台電腦是自己組裝的,開始玩網路(BBS)、Mud、魔獸、見網友 (1993年)同時,不看電視、小說,但漫畫及A書是不可缺的我想表達的是你的問題在於你把責任都推給了學校、體制其實這些都不是他們的責任,你被寵壞了難到你的人生就只能隨波逐流,當個憤青?像我們,老師跟本不好好上課,鬼扯一堆,老講他的情史班長需要摧老師上課的進度,老師岔題太久,就得請老師專注些,講點正事相較之下,你算幸福的了吧我們學校考大學的成績不算好,但我們的同學不管在哪都挺另類的我一個同學,高三畢業前夕,打架、砍人,被退學現在一樣創業成功,在做醫療儀器,娶個日本老婆我們的操作、思考能力是很強,但我們也得有膽子這樣子過完高中生活重點是,自己去問自己喜歡什麼,要確定了,就大膽去做我大學讀的是醫學院,後來我確定想當企業家,所以出來創業,現在做IT相關我爸媽罵的死去活來,我也不當一回事你敢嗎?別人給你的安排你不滿意,要你自己找條路走你又辦不到那你想怎麼樣呀?人性的思考是好事,但你能忠於自己能為自己的感覺付出並堅持嗎?在自身找問題吧!高中老師曾說過"你可以翹課,如果你覺得離開這教室可以學到更多"但就我的所見大部份的人並沒有學到更多,不過他們至少開始摸索獨立思考並為自己負責我有同學一畢業就被人砍死在街頭,這是一個比較失敗的例子其實,"獨立思考"是有風險的,而且成功率並沒有想像中高只有少部份的人真正的從課堂中解放,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體制的目地,無非是希望大家能平安長大,學點東西或許不適合一些天資過人的學生,不過也沒差,他們自己能找到出路但對於大部份學生而言,應該是利大於弊別人的路雖然精彩,但其中的心酸也是你所不能理解的等你想通了也準備好了,那也就算是成熟了
没考过高考,高一的时候去了腐国念书然后非常非常非常。。轻松的考上了还不错的大学。我曾经问过我爸,为什么我这么轻松地考过了英国的高考,结果这所大学还可以上泰晤士榜。中国国内读书的孩子们拼死拼活,每天六点起来,十一点睡觉,就算考上复旦交大,排名也在非常靠后。(当然排名不可以说明一切,排名高也不代表什么,但是至少给我一个参考的依据。)他说,因为中国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兴趣,导致他们就算考上了大学,出社会以后也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兴趣。不知道美帝是怎样。。在腐国的高中,一个学生只要选3-4门课,外加一门道德教育和general study(不知道怎么翻)。这3-4门课是学生自己选的,通过他们的中考,如果喜欢这么学科那么在高中也可以继续学。(话说中学是要学9门课,不过一天只上5节课,而且程度相对简单,负担应该没有中国学生大)我的同学们大多都不选数学,所以数学班的人很少。作为一个中国人,英文不好,数学相对好的前提下我选了三门理科。然而我的同学们有很多选了戏剧,社会学,音乐等等等等他们喜欢的学科。我跟我爸说起这个,我爸说,中国教育就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不管学生喜不喜欢。中国式教育是用来提炼人才的,如果你过不了高考这关你就不是适合社会的人才。只有学霸,高考状元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而腐国教育不同,是看你喜欢什么再让你学,让你充分地享受这门你喜欢的学科。我问我爸,如果我喜欢哲学这种出了社会很难找工作的学科的话我毕了业该怎么办。他说,如果你真的这么喜欢这么学科一定会有出处。因为你真的在享受这么学科,不是逼着你死读书。你会很乐于读书,而且很勤奋地去读。那么你在这一门学科的研究可能会比别人深很多。当然这无从证实,但是我觉得有理可循。他还说,中国学生数学这么好,但是似乎出名的研究数学的人不是很多。反而是外国人多一点。因为他们真正地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想知道到底数学背后是什么奥妙。我有一个英国同学,作为一个英国人她的数学能力,甚至说理科能力超越很多人。她成绩非常好,不管是数学,进阶数学,化学还是物理都是很高分。她说她真的非常喜欢理科,我经常看见她在和老师争辩一道题,或者休息的时候在做一道老师布置的难题。她就是真正喜欢这些学科,和成绩升学无关,单纯地喜欢。再说说道德教育和general study,这两节课一个星期分别只有一节。道德教育无非就是老师说说喝酒的坏处,和如何在酒吧保护自己等等诸如此类。general study这个课呢,老师会发很奇怪的题目,让我们讨论然后写一篇论文。我有遇到很纠结的题目,例如如果有一个人生了重病,他很痛苦,应该是让他就这样死去,还是继续让他活着之类的。因为这两门都不算在高考总成绩里,大家也就不太在意。有点偏题啊。。试问,中国教育会有这样类似的课程吗?我似乎没有遇到过。。我个人在中国读的道德教育好像是一本叫思想品德的课本。。还有这个奇怪的general study。。我不说这种问题是不是重要,或者有没有必要去让学生回答,至少是让学生有了一个保持思考的脑袋。人不应该只知道读书,有善于思考的脑子也很重要。还有一个非常摇摆的课题就是性。在腐国相对来说没有美帝这么开放,不过性教育很早就开始教授了。我没上过他们的初中,所以不知道他们怎么上这种课。只是有一次,早上去礼堂听讲座。听的是关于喝酒的坏处。只有短短15分钟,那个老师先是提问,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假阳具和安全套。他邀请了一个同学戴上一副眼镜模拟喝醉酒以后的情况,接着请他戴上安全套。一开始看到我有些惊呆。。毕竟没上过这么豪放的课。。他们倒是见怪不怪,也没人在下面起哄。接下来嘛就是说喝酒不好啦。。tt带不上去因为思路不清晰啦之类的。。我只是想说他们的性教育也非常普及,然而中国老师就算心里觉得这个重要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吧。。写这么多只是想谈谈中国教育的部分缺点,腐国教育一定有缺点,只是今天挑着我觉得好的地方说说。中国教育把学生们变成了只会读书的机器,却忘记了他们真正喜欢什么。也许现在恨着数学的某些孩子们其实心里是喜欢数学的,如果换个教育制度可能会更好。都是我的个人意见。以上。
我不知道身为高考状元,我是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更没有资格……我想前面几位的回答应该足以让楼主警醒了。就我自己而言,我不觉得高中生活对我来说是有用的,但它是毕竟是必经的。在我们那个较为保守闭塞的内陆小城里,当时出国读书的信息少得可怜,加之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高考自然成为唯一的路子。一般来说成功的前提有二:能力和机遇。高考是评估能力、提供机遇的机制,对大部分内地孩子来说仍然是最可行的机制。高考和未来的人生当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我想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那么原本能够抓住的机遇,还是不要因为懒惰和怨天尤人而白白错失了吧。其实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可能并不排斥再读一遍高中,那段生活还是充满乐趣的,还有美丽的小初恋……不过如果让我给我的孩子做选择,我绝不会让他/她在中国内地接受教育。这是因为我身为父母有能力为他提供其他更好的选择。所以如果你讨厌中国的高中教育却又无法逃脱,那么就努力打败它,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机会吧。最后,其实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在研究所,其次在大学,中学和小学除了政治课该取消历史课本该重写之外,其他基础教育确实做得很扎实嘛。
基于@路小茶 的回答。 你把提问者的立场完全给否了,所以我觉得你的立场也片面了,对提问者的驳斥有几点非常基于现状,比如“你觉得高考不好?那你提一个更好的设想出来”、“如果你连高考这一关都过不了,你有什么本事敢说自己是人才?”,还有几点非常的想当然,比如“能手个屁,你们那点雕虫小技算什么啊”、“岁月是你自己蹉跎掉的”。基于现状并且站在对立面想当然的去说,说的多好听也是在吵架,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其实你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少啰嗦,面对现实。你自己不觉得过于片面吗?陈丹青在某次访谈中说到“优秀的年轻人自然有办法从重重阻碍中脱颖而出”,我觉得这就是个很好的回答,一方面给出基于现状的答案,另一方面指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于解除“重重阻碍”。
目前情况是以急功近利、应试为特征的成熟而腐败的教育系统下整体素质极低的教师普遍使用着反人性的方法、教材和教育方式整齐划一的灌输出大量的庸才。一般人无法突破高考体系,天才也往往被不同程度的摧残。注意我的措辞,不要乱评论。我还要交代一些重要背景:商业社会下极其普遍的精神平庸。教育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特殊体现(某知友说过,忘记原话也忘记出处了,大概这个意思)中国大环境下人口极多、体制转型难、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中国教育大方向是首先需要方便规范化管理,到今天积重难返,极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体制也许得靠长时间的积累。要想得到较完美的教育的最好方法也许是让家长(监护人)明白教育根本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学习、反思与成长。这也不太容易,大多数家长们早已被高考和自己的智慧绑架和局限,难以明白高考必然导致不同程度上的磨灭人性及。其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变。即使有周国平等比较畅销的作家在不断呼吁,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因周国平的推荐,最近读起了杨东平的《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很专业。有兴趣一定要试着读。尤其第六章打很多人的脸,电脑出了问题,iPad太麻烦,到时候好了摘过来。未经过仔细研究和调查,可能略有偏颇,欢迎理性讨论。随时补充。转载须得到本人允许。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老子现行的教育体系的目的不是让你更聪明,不是让你学会独立思考,也不是要教会你创新,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你不要期望通过课堂学到怎样使自己更聪明,学会独立思考。因为制度的创立之初,就不是这个目的。教育是为了培养顺民,顺便教你一点基本的生存技能,如说话,识字和计数,这些也都是为了方便管理。知道这些,就不应该对教育制度有任何幻想。教育制度就是那么设计的,并且已经实行2000多年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要想学到东西只能靠自己了:多读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最后:不要对抗制度,除非你有把握能赢。
如果我说,一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知识构建和分析能力,不论是做题还是读书的消化能力,全部都是在高中形成的,至少是奠基的,会不会有点过了。但是,我老是莫名其妙进入高三模式。离高三有几年了,但是我每到期末,每到想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不一定是应付考试),我需要全清投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进入高三模式了。高中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又是怎么说来的呢,读到大学的时候再回想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会发现,好多高中的积累,只是你已经浑然不觉了。比如说,那些被不经意间融会贯通的英文语法,写大长文的时候连贯而出的文字,然后又进入高三模式了。知识不一定只能是列个公式算结果的嘛。最近,我又开始做选择题了,和高三的时候一样的选择题,所以是不是又是高三模式了。还想唠叨一句,知识要有用,要能够带来效益,好浮躁啊~学术无用的声音是可怕的,如果是想好好学知识的人,就会发现以前的积累是有所裨益的,或多或少。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有好多看法。但是都和人性无关。而且没有考过高考,一直觉得自己弱爆了。what doesn't kill you only makes you stronger~我倒是觉得,当你身居这个体制内的时候,批评总是不彻底;当你还在念高三的时候,或许看不到它对学习的益处。只有十天就要高考了,还出现在这里的高三学生,祝你好运。
这将是一条短答案。最根本原因是我们都缺乏安全感。医疗、居住、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家长和学生都当教育是获得较好生活的工具,所以很功利,家长逼学生学,家长逼自己供。学生同样无奈。教育本身已经不是目的,那种种问题就出现了。细化到教育本身,直接原因是教育投入太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要想上好学校?麻烦突破数列、诗歌鉴赏、完形填空等等,在同学中杀出一条血路。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说到底是一个选拔考试,无论怎么样,都会有人沦为失败者。(当然他们仅仅是考试的失败者)
我大学快毕业了,对你的经历我感同身受,高考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教育制度了(想得到和找得到是两回事)。当我在高三饱受煎熬的时候,我也骂过高考。但是现在我很感谢高考,没有高考的话,我永远都没有机会接触编程,也永远没有机会逆袭高帅富。这个视频最近很火,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尽管有点恶搞,但是很励志。高三誓师:
高中生会埋怨高考大学生会埋怨大学出社会会埋怨社会社会没混好埋怨爸妈整个社会都是在埋怨中,所以可以理解。但和楼主在对制度不满上存共同点。
特意登陆回答这个问题,有些话不吐不快。首先中国教育有问题么?一定有,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负担过重,确实很辛苦,尤其是中学的学生,而且现在小孩子也越来越累。身体素质下降,其实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教育有致命的问题么?以我目前看到的、思考的结论来说,没有。现在说中国教育存在巨大问题的都有什么证据?事实上是找不到证据的,基本上很容易证伪。最常见的一个证据是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因此教育有问题。而事实上,中国科研不行,完全不是因为基础教育,而是因为高等教育,再具体点,是因为没有人才。因为在建国后,很长的时间完全忽视了知识分子,尤其是文革时期到达顶峰,十几年没有大学生对于这个国家来讲是极为致命的!可以看看大学里面的教授,大部分不是岁数特别大的,五六十年代上的大学,就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中间完全断档。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国家二十年没有搞科研,有多可怕!经过那样的动乱以后,中国技术的全面落后,是很正常的。想要诺贝尔科学奖?一般得奖的大部分都六七十岁吧,等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到那个岁数,自然会得了。再不济,21世纪初的中国大学生也应该拿奖了。等到开始那,就不是一个两个,很可能大批的涌现。现在国内的顶级科研单位,任何一方面都不比国外差,我们在科研的路上苦苦追赶,总有赶超的一天。我们这一代人的辛苦,可以为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需要到国外留学,留学生的身份不再比土鳖高一等,有一天能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中国留学。之前看到俞敏洪的一个访谈,说中国基础教育有问题,证据就是家长把孩子往外送,所以中国教育有问题。以老俞的眼界,如果他不是为了做广告故意胡说的话,那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家长往外送,是为了孩子轻松点,为了孩子好考大学,或者以后有个好的社会保障,其实就是和移民的目的差不多,为了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差的那些东西。事实上很多在国外的华人家长想把孩子送回中国进行基础教育的,国外孩子太轻松,华人孩子上课“吃不饱”,学到的东西太少。最简单的道理,这样想,一个班级的孩子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另一个班级每天五小时,两个班级的成绩一定会有显著差距。如果这个过程持续十年,两个班的孩子不光是在成绩上,而且包括逻辑、语言等人的基本能力上都会有巨大的差距。从国家的层面上,两个国家的孩子就会产生根本的水平上的差别。最直接的证据,国际上权威的PISA测试,上海的孩子是世界第一!PISA是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写,考察分为数学、阅读和科学三部分。注意这个测试考察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测试中,东亚国家的孩子表现的最好。儒家文化圈的孩子学习普遍努力,因此表现最好。我们全国的平均水平肯定无法到达上海这个程度,但这个证据可以证明中国的基础教育没有问题。等到全国的发展水平能够到达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后,希望有一天中国孩子的平均水平可以到达世界第一。高考其实是对人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至少是智力上很好的考察。以我的观察来看,不得不承认高考的筛选是极为有效的。在我们课题组能够做出好成果的同学绝大部分是好学校的。反过来想,一个人说自己智商很高,那应该很轻松拿高分啊。这个社会上一定有偏才、怪才,但首先我认为比例很低,其次如果智商够高那即使是不喜欢的学科也能够拿到足够高的成绩,再者在现在这个社会,如果你真是个偏才,某方向牛的不行,一定也不会埋没的。比如真有物理、数学天才解出了什么猜想,可以发论文啊,搞学术的一出手就知道你什么水平。怕的是那些自觉智商高什么都懂,实际什么都不懂的。再退一步看,现在考的这几科,没有哪科是没用的。语文没用?开玩笑,现在学术圈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做个报告ppt上有错别字,直接一票否决了,人才还写错别字?英语是国际交流的基础,数学、物理、化学更不用说了,都是科学的基础。即使是最有争议的政治,你仔细看,其实考察的是逻辑。我现在在德国的顶级研究所搞研究,一个我常最常接触、比较了解的德国人是没有很高的科研能力的,具体说就是逻辑、分析等综合能力不行。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国家如果顶级研究所的学生才这个水平,这个国家是不是要完蛋了。我身边的很多人来了以后也有落差,这边做的东西并不比国内的好。现在发达国家领先,其实是因为底子厚,中国人才搞了三十年的科研,怎么跟人家搞了上百年的比?只能埋头苦干,争取早日赶超。以我的观察,无论国内国外,高水平的教授都是极为努力的。学生我相信也是一样,努力的中国学生平均水平一定比国外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对于国家来说,努力的国家一定比懒惰的国家有更美好的前途和未来!因此我对中国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给我信心的是每一个在努力的中国人!中国的孩子们不是白努力的,你们必将为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生存争取到一片天空!
题主可以去自己看看欧洲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都是怎么教书的,然后你就会发现他们用的就是你口中的“抹杀人才”的方法。不要因为自己的日子过得不舒坦就觉得是整个社会的错,没有谁可以天天享福却能想来啥来啥
1、高考是抹杀人才的制度吗?答:太绝对,它就是一个智力测试,区分不同的智力程度,给予不同级别的学校培养。制度是适应于大多数人的,少数特别的人才应当通过其他渠道录取,比如现在的自主招生。2、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很多高中生对未来都很迷茫 全然不知人生发展方向答:这个是对的。只是现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形成,视野很窄。这个是高考造成的,太过于激烈的升学压力导致高中生接触社会太少,只能依赖父母的指导。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到大学才发现专业不感兴趣,想转专业,学校又不允许,就太晚了。这个要靠父母的眼界,自己的阅读。你懂得上知乎就开阔了不少眼界,其他人你管不了,也没有办法。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制度,你要学会适应它,利用它。抱怨会让你泄气,对你的人生一点帮助也没有。祝你顺利进入大学阶段。那个时候一切自由了,看你会不会陷入到白天翘课晚上电游的氛围里。
受邀过来谈论一下。我自身也是高三即将高考的学子。稍微说下,仅供参考。1.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或者暂时合理性。目前来说,高考这种选拔人才是较为合理公平的。我不否认有其他更合理公平的,但是重要的是可操作性以及繁琐性。不如你来谈谈你觉得如果你是教育局长,你应该怎样选拔人才?2.【个人认为】高中其实不是学多少专业知识的,而是培养性格的。其实我很赞同你说的这一点,高中所学的知识在非专业方面并无用处。比如说,生物,DNA以及遗传物质等等。我学了我并不能改变我的遗传物质。再比如说,化学,有机物。可以说学了我也没办法避免地沟油现象。但是,高中你能培养性格,坚韧,不灰心等等。或许,你还能收获一份真正不带有其他色彩的爱情?3.高考不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讲句现实的,不好听的。从北大青鸟出去的就业率,要大于从北大出去的就业率。如果你有你的想法,有你的未来就业或者创业道路,你可以选择不参加高考甚至高中教育。4.【关于我自己的现状,共勉】还有10多天高考。我的目标并不是高中知识学好,而是高考考好。说出来很可笑,其实不然。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高中的知识就是‘1+1=2’。高中布置的作业就是‘1+2+1=4’。而高考考的是‘小明有4个苹果,他吃掉一个,给你一个,请求出太阳的质量。’” 虽说有些夸张,但确实有一些“新课程改革”个高考之间的缺失。你学好了,不一定高考考好。你没学好,不一定高考就一定考不好。我会在高考完以后自己创业有关计算机视频制作方面的。视情况考虑大学读与否。我认为,高考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磨练。而不在乎到底考到哪里了。
我觉得很是失败啊。教出这么多喷她一无是处的。
刚来北京的时候,住在亦庄,附近有一个早点摊子。老板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很有人缘。每天早上的顾客络绎不绝,可以坐满10个桌子。她可以非常清楚的记得,每个常客喜欢吃的东西。鸡蛋 油饼 饺子 包子还是馒头。还可以根据客人的改变,推荐一些别的早餐。(这种完全靠大脑的数据管理和CRM,我想很多学生的记忆力难以做到)我只去过几次,她看到我来了,就会主动打招呼,会记得我每天都点的那三样。做早点行业的,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很辛苦。她摊子上的人员管理,卫生状况管理的也是井井有条。其他的细节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一个聪明勤奋的大脑,如果能够给她获得教育的机会,真的能发生质的变化。凭借她那么好的记忆力,那么踏实勤恳的态度,我想一定可以拿个博士学位,去当个老师,或者学者?
或者是作家? 或者是哪个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
珍惜你所获得的机会吧,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制度,都不能做到百分百平等。很多聪明的大脑,因为出生在山沟沟里,就没有能发挥最大的作用。2.
很多学生,可能大家真的脑袋比较聪明,很希望能把聪明用到实际中,所以对课本上这些看似枯燥的知识和题目不屑一顾。我举个栗子,以后你如果去一个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老板问你,“我有两种卡车,一个载8吨,一个载5吨。我有120吨货。从A地运到B地,20公里。
怎么样分配车辆,成本最少时间最快?
是不是中学的解方程派上用场了?我大学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根本不愿意去上课。觉得这些根本没有用,全是些数字啊定理啊。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很2。 那时候我心比天高,手比纸薄。总觉得理想是一锤子买卖,眼前的这些鸡毛小东西 ,与我的伟大理想无半毛钱关系。
但是,我真的错了。
书本的知识摆在那里,有的人视之如粪土;有的人迷迷糊糊的学着,一知半解;有的人也很迷茫,但他会用尽方法去想,这玩意到底怎么用的?少年:要珍惜,踏实。
我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在我刚来到大学时,大一书费七百,我没有任何的反对交了。但是所有的书我看了看定价有一本竟然没有表定价。大二开始有的同学不在买新书,开始在学校贴吧买二手书,但是导员各种劝,暗地里以党员啥的名额来要挟同学买。大三买书四百也是这样,。通过此事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改革更应该从教事做起。培养学生的反抗精神。
小朋友,当你读到大学,乃至出来工作,你就会发现高中学的东西都是为大学打基础,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物理,化学……都很有用,对于以后的人生工作也很有用。举两个例子,比如你高中的时候肯定不知道极限这个东西学来有鸟用,但是你到大学学微积分的时候就知道极限是多么基础重要的概念了,以后你学工程,经济,物理等的时候也会感慨,他妈微积分太有用了。当你出来工作,天天要和国外客户发邮件,你肯定会后悔,我他妈当初好好学英语会死人吗,现在三四十岁还要背英语才真的是会死人啊……总而言之,高中是为大学和以后的人生打基础的黄金时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王道……
其实就是工业化时代的工匠教育的极致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节目说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