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什么时候高考才会改变这种使学生累得不行的科教??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一)一位校长说“既让学生考上好的学校,又减轻课业负担,这样的学校在天边”引子寻找远在天边的学校最近,为了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中小学“减负”的文件精神,河北某市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必须把课堂上教师授课时间减到30分钟之内,作业量比目前减少一半,高中控制在2小时,初中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小学不再留作业。这样的文件在该市并不是第一次出台,以前都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这次不同的是,市里决定对那些以往“只打雷不下雨”的校长和教师追责,并与职称、职务晋升、绩效工资挂钩,这一下立即在全市引起巨大震动:小学校长们反应积极,初高中校长们则表示“很难执行”。市里很好的一所高中校长上书教育部门领导甚至市领导,要求在“减负一半”指标落实的同时,将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减下来!这一“军”将住了局长和书记,书记说:“负担要减下来,教学质量也要提上去!”校长牛筋脾气一上来,竟对市委市记说:“负担减不下你骂我,教学质量降下来老百姓骂我!负担减下来,质量提上去!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校长去天上找吧!”说完,拂袖而去。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折射出长期以来课业负担愈减愈重的深层原因:校长的肩上,一头担着上级越来越严厉的减负要求,一头担着老百姓越来越强烈的上大学、上好学的期望。这样一副担子把校长们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来。如果,真的天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我相信,我们的书记、局长、校长,特别是老百姓,谁不愿踏破铁鞋去天边寻找!前不久,在河北省一个民办教育研讨会上,一所地处燕山深处冀、辽、蒙三省交界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的民办学校的发言引起大家注意:该校办学12年,目前在校生已达到7000多人,许多在中考时没有考上公办高中的孩子从这里考上了清华、北大和理想中的大学。曾经,他们也像许多学校一样,拼学生学习时间,拼学生作业量,拼教师辅导时间,但由于招生时优质生源已被县优质学校选拔,拼来拼去,教师、学生累得筋疲力尽,但成绩始终拼不过公办优质高中。后来他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不再拼时间了,学生作业量大量减少,成绩却大幅提高,远远超过了全市许多县优质高中。生源质量远低于公办优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又比那些公办优质高中大幅减少!教学成绩却远优于公办优质高中!——这样的成绩应该不是“片面追求”的结果!看来,不用到天边,也能找到“负担减下来,质量提上去”的学校和校长!为了让天下的丑小鸭都变成白天鹅笔者从河北省会石家庄驱车一路北上,经过8个多小时跋涉700多公里,终于在冀、蒙、辽交界的围场县城,找到了这所学校:围场县卉原中学,见到了这所学校的校长秦海山。那还是2000年冬,天气特别特别冷,小县城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0多度,在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教务处副主任秦海山被冻得瑟瑟发抖,此时,他的心比天气更冷,他的一个外甥在他家里住了已半个多月了,外甥想托他的关系进到一中来读高中,从开学等到现在一直没有进来,外甥放出话来:上不了学就一直住下去,此事让他陷入两难:他知道外甥是个好孩子,他想上高中考大学,将来改变在深山里的家庭和自己的命运,但只因中考差了几分,被学校拒之门外;他也理解学校的苦衷,学校严格按中考成绩录取,许多县领导写的条子都被顶回去了,他这个小小的教务处副主任就更不用说了。那一夜,也是12点,秦海山站在校园里的寒风中,所有的灯都熄了,早就该回家了,但他迈不开步,他不知道回去如何面对外甥那期待的眼神。他站在寒风里苦苦地想:全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像外甥一样苦苦地在绝望中等待,有多少家长像他一样还在深夜里为孩子不能读书而不能入睡。围场县有50多万人口,在承德市是个大县,每年全县中考有5000左右考生,多的时候达到10000多人,当时县一中和县内的三所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不足1000人,2000年他送的毕业班,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70多人,学校和县里举办专门的仪式奖励教师并进行庆贺。5000人、1000人、170人,三个数字萦绕在他心中,久久挥之不去,想着想着……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他心里竟生出无限的悲凉,泪水哗哗地流下来。他突然想到自己的一位学生小何,有一天,最后一节晚自习他来给学生们讲一张试卷习题,小何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一边讲,一边踢了小何一脚,不知是觉得委屈还是自己那一脚踢得太重,小何竟然哭了。高考时,小何两分之差没有达到分数线。最后告别时,小何对他说:“那次,我实在太累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其实好多时候上课,我在那坐着,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一句话也没有记住,老师,你踢我,我没怪你,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没有考上(大学),我对不起你。”小何流着泪转身走了。那流泪转身的背影永远地刻在他脑海里。他想,再也不能这样给学生上课了,再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追求升学率了!但他无法改变。他突然冒出一个想当校长的念头,他想自己当了校长,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找到一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让他们不再这么累又能考上大学的办法。但回过神来,他知道自己在县一中当上校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虽然觉得自己想当校长的想法很可笑,但那种强烈的冲动却令他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黑夜里,他大步冲出校门,他没有回家,而是连夜敲开学校另外12位教师家的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动员他们和自己一起出来,探索那条“让更多的孩子上高中,让更多孩子不再那么累也能取得好成绩”的路。于是13个人同时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交了辞职报告和办学申请,13个人真的办了一所高中——围场卉原中学,秦海山真的一夜之间成了高中校长!13人凑了60万元,但他们却说要新建一所学校,一期投资1000万,建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和食堂等附属设施,春天开工,秋天开学启用。银行贷款无抵押不行,在这个小县城根本不可能找到投资合伙人,自己找朋友借贷也不行:一是他没有大款朋友,二是也没有人敢把钱借给他。许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但到了秋天,两栋崭新的楼房、一所崭新的学校真的建成了,新学校真的如期开学了。笔者问了秦海山两个问题:问题一“建学校的钱是哪来的?”“运作”,秦海山说,“我给施工单位签的合同是:进场费50万元,工程完工前付到总工程款的30﹪,工程完工后暑假开学再付40﹪,余下的30﹪下一年暑假开学付清。工程开工后,学校食堂、商店等校内摊位承包采取“低租金、竞年头”的办法(每年租金定得比较低,谁能一次性预交更多年的租金就承包给谁),筹集资金200多万,基本满足了完工前付到总工程款30﹪的合同规定。2001年7月全部工程竣工,到8月暑期招生结束,用收来的学费付了工程款,就这样,建筑面积13500多平方米的学校就建起来了。”启动资金60万元,仅仅用了多半年,就建成了一所崭新漂亮的学校,这对于秦海山这样一介书生,应该说是一个奇迹。问题二“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你当时为什么力排众议,坚持一定要新建学校?”“我要向社会宣示我办学的信念和决心,我坚持先投资建校再招生办学,就是告诉社会,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也是‘正规军’,不是‘游击队’,我有决心、有信心把学校办好!我办学不是为了赚钱!我办学是为了实现我的教育理想!”秦海山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还是用这种运作方法,2004年7月他又奇迹般地完成了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达38500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当年暑期开学实现了初高中一体化办学格局,2005年6月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达标验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赶上或超过了建校几十年的各县重点中学。之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到2008年,学校就迅速发展为占地170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拥有100多个教学班、300多专职教师、7000多学生的初高中一体化完全中学。一定找到一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让他们不再这么累又能取得好成绩的办法——这是秦海山的教育理想,但要实现这个理想谈何容易!一所刚成立的私立高中,其生源只能招市属高中、县一中招剩下的低分学生,又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有人说这是两条永远的致命的劣势,秦海山认为是优势,因为秦海山办学的初衷本来就是要让那些偏僻农村的孩子有学上。但能让这些孩子和一流生源一样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吗?!让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已是神话,让天下的丑小鸭都变成白天鹅是神也做不到的!秦海山是人,他能做到吗?!卉原中学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探索首先从教学探索开始。上篇探索教学从“粗饲料”到“配方饲料”秦海山说:“我在公办高中时,每到高三,通常是学生定好几本习题集、试卷集,老师每天指定一套或几套习题、试卷让学生做,教师每天看这些作业,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老师也忙得晕头转向,但实际上都做了大量无用功,都是无效劳动,比如,许多情况下,学生做一套试卷,其中80%的内容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每天还必须重复做这些已经掌握的东西,浪费了大约70%的时间和精力,在加上无效讲习题时间,教师、学生每天的精力、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20%。”他说:“就像我前边给你讲到的我的学生小何,只要稍作改变,提高一点他的学习效率、时间利用率,他就能取得好成绩考上大学!”所以,卉原中学建成后,秦海山给教师提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任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给学生定、或推荐给学生任何习题集、试卷集!”学校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也是《关于给学生定教辅资料的规定》。禁止给学生订资料,秦海山却给每一位教师定了10本以上的教辅资料,他要求教师每天必须把这些资料上的相关习题做一遍,然后选出极具典型意义的部分给学生讲并让学生做。他举了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这就好比养殖场,过去喂的是粗饲料,现在改喂配方饲料,长得自然就快!”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讲得更精了,学生做的题更具典型意义,教师讲得相对少了,但针对性强了,教师判的试卷相对少了,但亲自做的题多了!从“配方饲料”到“分槽喂养”私立学校招生没有“分数线”限制,与市属高中、县一中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招上来的学生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中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这给卉原中学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如何让这些300分的学生不输给500分的学生甚至战胜他们,是卉原中学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如果他们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注定是失败者,因此,他们必须创新。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情况,他们提出了“分层次、低起点、小容量、快步走”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次,即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低起点即针对学生大部分分数较低的情况,把教学目标调低,首先把他们初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小容量即每堂课涉及的在知识点不要多,而要力求让学生掌握;快步走即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分层教学,让成绩差的孩子首先找回自信,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马佳,家住承德市区,中考成绩只有308分,找遍了承德所有公立学校都被拒之门外,不得不到150多公里以外的卉原中学来求学。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了一本分数线,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后来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到一所大学任教,如今的马佳已是一名大学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马佳说,要不是卉原中学的分层次教学,就不会有今天的他。秦海山说:“如果前边是‘配方饲料’的话,分层次就是‘分槽喂养’。”换上汽车比赛马拉松2009年冬,秦海山到全国各地遍访教育名家、名校,回来后,他在给全体教师讲心得体会时,讲了一件完全与教育无关的事:“前几天,在参观学习的间隙,观看了一场马拉松,马拉松由于赛程漫长,起跑并不重要,在漫长的比赛进程中,有的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一点,努力一点,优势就显露一点,几个运动员慢慢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组成第一方阵,要再把别人甩下,就很不容易,我突然想,此时其中一个人换上自行车、换上汽车呢!”他说:“我们办学十年,进入了承德高中的第一方阵,但我们很难再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我们要换上汽车与他们赛跑!”秦海山所说的“汽车”,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秦海山说,直到2009年,他才找到了学生不用太累,也能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秦海山这一番“马拉松”奇想,就是卉原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次动员令!他带领全体教师到外地“蹲点学习”,一边学,一边与大家讨论交流心得,他经常给老师们说的一番话是:“过去,老师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所以我们在‘讲课’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的许多老师确实把课讲得很精彩,但我们为什么教学效果总是不能比别人高出许多呢,这值得我们反思,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激动,很投入,很精彩,学生们是不是也像你一样很激动、很投入,是不是也听得很精彩?有多少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很激动?为什么我们讲得自认为很好,大家也认为很好,有时学生也觉得这个老师讲得很好,可是,学生还是在这个知识点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却提高不快,这当然与我们的生源质量有关,但我们一定要找到以三流的生源质量,培养出超一流成绩的学生的方法!这个方法已被我找到:我们要下决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要变教师激动为学生激动、变教师精彩为学生精彩、变教师很投入为学生很投入!我们要变学生学会知识为学生‘发现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我们常说,教改是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但无论“学会”还是“会学”,其中心还是“学”,变“学”为“发现”,这应该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秦海山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很发人深思,优秀人才怎么培养,首先要明白优秀人才的特质,优秀人才突出的特质应该就是‘创新’,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创新’,发现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发现或者说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弄懂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本身已经成为创新过程的必然结果和产品!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必然应该能够培养出钱学森所期待的‘优秀人才’。”锯掉椅背,学生从此学习不再累秦海山召开了一个“锯椅子靠背”的动员会:全校都把学生座椅的靠背锯掉,面对着孩子们的惊讶和不解,秦海山说:“过去,老师就像你们学习上的‘靠背’,从今天开始,老师这个‘靠背’也没有了,学习主要靠你们自己;靠背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靠着休息,以后大家学习不累了,学得高兴了,就用不到靠背了!”其实,秦海山锯靠背的真正原因是学生课桌不再是成排摆放,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集中坐在一起,学生间、小组间需要不断活动,椅子靠背成了学生课堂活动的障碍。这,算是秦海山课堂教学的总动员。如何让学生“发现知识”?秦海山认为,发现知识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彻底改变,教师过去备课,主要是备怎样把知识给学生讲明白,现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即把问题全面准确地交给学生,由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印在纸上,发给学生,这张纸叫“导学案”每节课,每位教师必须备一份“导学案”草稿,然后提交教师集体备课,大家针对各自“导学案”中的问题,集体讨论,选出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制定一份导学案定稿。下面是卉原中学一份数学“导学案”草稿的原件的第一页这是一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导学案,这半张草稿原件给我们传达了至少三个强烈的信息:一、老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环境,即例1和例2。二、最上边的旁批告诉我们,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在想什么,是如何修改这张导学案的以及修改的理由:审题中抓住关键、分类考虑,要培养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1、不等式会解并在数轴上表示,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决问题。这说明,这张导学案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要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三、教师修改的力度和修改时讨论的热烈程度也从这张纸上扑面而来!教师陆长江写了一篇《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其中对导学案作了如下解读:导学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统帅地位,是教和学的依托,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抓手。没有它,则教无所据,学无所依。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提升,把导学案上死的知识变成学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预习自学到课堂教学,两课时的宝贵时间要托付给这张导学案,制作得是不是科学实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得是否充分,课上得成功与否,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是否扎实,很大程度上都与导学案的质量有关。一、导学案的含义:“导”即指导、引导,对学生的预习、互学、展示、点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学”即自学、互学、展示、提升的过程。导学案是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案,是学生学的抓手,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平台。二、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重在“导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设计,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传统教案也考虑学生的学,但对老师的教考虑得更多些,因为传统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自学、互学很难体现,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拉“与”推“。教案是老师用,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用途不同,设计理念也大不一样。教案重在老师的教,是着眼于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导学案重在导学,是着眼于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三、导学案的基本结构:一般的导学案分页眉和主页两部分。页眉包括制作者的信息、制作时间、导学案编号、学生信息、等级评价等。主页部分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解析、自学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综合应用、巩固练习等,根据学科需要自主设计。四、导学案的制作:导学案的制作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份好的导学案要经历主备——试做——集体讨论修改才能定稿的,三个程序缺一不可。假设我们以为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可以不做,不讨论,那么结果常常是导学案错误百出,学生往往要做不适合的题,课上要同学们讨论、展示、点评不经典的问题,效率肯定大打折扣。导学案应综合考虑自学和合作探究的需要,循序渐进,有探究价值。导学案是教材的细化、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既是学生学的依据,又是老师教的依据。制作时要充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给学生设置多高的门槛,多高的台阶,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研究学生自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合作能达到什么程度,质疑能达到什么程度,导学案量要严控,并注意弹性要求。制作导学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要求过高,分量太重,这是课改的大忌。如果我们的改革让学生每天不堪重负,学生对改革的信任度还有多大呢?课改是极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这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用来整理消化。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和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不懂得让孩子休息、玩和活动的教育是悲哀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改变题海战术、水大泡倒墙的思维方式,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相信学生,就是老师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信大胆地学起来,做起来。之所以传统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包办代替,根本原因就是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不放心。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只要我们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定会还我们一份惊喜。“导学案”定稿后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之后,安排一节自习,学生独立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把解决方法写在导学案上,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收上“导学案”后,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导学案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研究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每一知识点由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自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二节交流,由学生带着完成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解决。一节课独立完成,一节课集体合作解决,卉原中学把这种模式简称为“1+1课堂模式”,即将课堂50%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学,50%的时间用于生生、师生合作。中国教育报 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二)【上篇】不留课外作业导学案以外不再布置作业。每个知识点一个导学案,每个导学案中最多只有八九道题,就是每学科每天平均只有四五道题的作业量,学生彻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了!从此学习不再累!学生不做作业了,知识怎么能掌握?副校长刘树华是这样解读的:以导学案为载体,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先让学生一对一交流,再小组交流。以错题,理解不透的题为内容,边讨论边记录。并将小组生成的问题板书到相应的黑板上。这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优秀生同时得到了巩固强化,卉原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口号是“把别人教会了,自己才算真会了”。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每个组选一名代表讲解,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质疑,点评,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精力集中状态,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四是评出本节课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发现知识,深入地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说得出、做得对,还要讲得透,成为小老师、小专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大胆点评、大胆质疑,学校出台了一项决定:每班每学期期中、期末评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综合评比(展示、点评、质疑)先进个人、先进学习小组、先进小组长各3个。综合评比先进个人、先进小组长每人次发奖学金50元,先进学习小组成员每人10元,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每人30元。秦海山告诉笔者,仅此项奖励,学校每年支出近100万元。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学生的获奖面几乎达到全部。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卉原对策秦海山说,现在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但冷静观察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热闹、自主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值得深思的误区:误区一:为合作而合作。许多老师认为,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教室里虽然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不是高效课堂而是搞笑课堂。误区二:合作学习并不合作。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汇报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而且学生的个体成功也往往被泛化为小组的成功,虽然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误区三: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误区四: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锤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显然造成这些现象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的引导和不科学的评价观造成的。卉原中学的对策:1.科学组建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既保证小组合作成员之间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又能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与主动参与;而且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赛能公平地开展。2.合理分工不仅如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还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如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材料员等,小组长要负责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通常要确定综合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记录员负责把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测量的数据和发现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大家共同合作人人参与,且人员分工采取定时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各小组在有序的竞争中展开探究活动,学生逐渐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使他们学会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只有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效应,从而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和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3.制定合作细则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如要相互配合、谦让;讨论、交流学习时要控制声音,要尊重、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等。在活动时经常提醒学生按照规则检查自己的行为,监督其他的同学,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形成以规则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习惯,合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4.适时点拨引导教师要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参加探究活动,一起展开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我们的一分子,老师也在和我们一起探究、一起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伙伴,并且还可以让自己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5.学会倾听交流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不随便给予否定,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不打断同学的发言,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6.利用有效评价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一个小结,“你觉得你今天表现好吗?”“在小组里的表现怎么样?”“你今天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了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一评。对于其他小组的评价是,你觉得今天哪一小组的表现最好?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扮演好教师角色、采取有效的合作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协调点拨的作用,那么学生一定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7.延伸合作于课外课外是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延伸和发展。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随着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学生进行课外合作探究的劲头会更高。如在教学《相见欢》时,把查找的资料按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或上网查找资料设计编写手抄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他们的学生课外合作的兴趣和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和培养。新课堂“点石成金”这样改革课堂教学真的能点石成金吗?起初,大家都不信,初中部的刘树华校长说,起初他也不信,有一件事让他彻底信了,前不久,初二期中考试,学校决定不用本校教师出的题,悄悄从石家庄市订了一套题,等考前打开题一看,他和老师们都傻了眼,由于教材版本不同,进度不同,许多知识还没有讲,但已来不及换试卷了,只好将错就错,等到看试卷的时候,老师们大吃一惊,竟有40%的学生把还没有学过的题做对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等问到学生时,学生们说:“我们平常做导学案时面对的都是没有做过的新知识题,已经习惯了,所以见到没有学过的题时,我们并不发怵!”这件事让大家一下子相信了,改革课堂教学真的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神奇的作用!老师们由衷地惊叹:“看来学生们的潜力真是无穷的!”高中部地理教师杨爱红说,开始,她也不信,后来一件事让她彻底信了。一天,秦校长找到她,说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要听一节课,就安排在她的课。那天讲的是经济地理的“商业中心的选择”,她没有准备,结果上课时出现了一个小失误:学生讨论、探究、展示、点评、质疑各个环节进行完之后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她灵机一动,让每个小组利用当堂学的知识、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编一个考题来考另一个对抗组,结果,第一个小组提的问题是:“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问题一出,连她自己都有点蒙,生怕同学们驾驭不了这么开放性的问题,但只见每个小组七八个小脑瓜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有对抗组举手,答案出来了:“优势区位条件应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矿产;社会条件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那我们就应该找到上面这些区位因素的优势。第二是正确理解‘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分析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时,要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条件分别来分析。”发言一结束,立即响起掌声,连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鼓掌。杨爱红当时怀疑这个题目不像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像是从什么资料上看到的,就让出题组把出题思路讲一遍。出题组说:“今天学的是商业中心的选择,以前我们学过农业、工业的区位影响,我们就是想用这样一道题,把这些学过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考对方!”杨老师惊呆了,听课的老师惊呆了。课后,有听课的老师悄悄问学生:“这一课你们是不是提前练习好了的?”学生回答:“我们平时每节课都是这样上的!”杨爱红说,想不到,一次小小的失误,让她相信了课堂教学改革真的能唤醒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在卉原中学,每个老师都会给你讲,课改后他们遇到的许许多多“想不到”!正是在这一个个“想不到”中,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竟成了“点石成金”的高手!高效课堂的理论探究近日,笔者再次深入卉原中学课堂,亲自体验他们的新课堂。这是一节高二数学课,讲的是极坐标,这是“1+1”课堂的第二节“合作解决问题”。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把“导学案”中出现的较典型的5个问题,用投影放出来并简单介绍导学案完成情况,大约用了4分钟,教师分别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补充讲解了与此有关的直角坐标的知识,这个过程学生是坐着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分别在导学案上做修改,这个过程学生有坐着的,许多站着的,还不时有走动的,课堂上十分噪杂,有讲解的,有质疑的,不时有学生发出“哦”、“对对”的会意声,虽然有说有笑,但每个学生都十分专注投入,每个把问题全部解决的小组举手向老师示意;这个过程大约10分钟。接着是展示阶段,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导学案中的一道题到黑板上详解,本小组其他学生关注并修改补充,这个过程大约8分钟。之后是点评,每小组被选出的代表向全体学生讲解本组展示的题目。这个过程中,不时发生这样的小插曲:学生讲着讲着,发现了自己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不好意思地向大家吐一吐舌,马上改正,接着再讲,讲完了,再由全班学生质疑点评。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最后是教师总结,对学生展示中的不足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题思路和质疑具有创新的点评分别给予0.5到2分的加分,有两个做题展示的学生获得了2分的加分,一个质疑的学生获得了1分的加分,他们分别获得了本节课的展示之星和质疑之星,这个过程大约4分钟。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这样的课堂为什么是高效的课堂,课后,记者同授课的孙老师进行了探讨:1.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授新课时,不明白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讲什么,所以什么都讲,讲得越细致越好,造成教师满堂灌,效率低下;新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哪里会那里不会一清二楚,每一句讲解都是针对性的,针对性越强,效率就越高!2.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在哪里,漫无目的地听老师讲课,还生怕遗漏了什么,跟着老师做笔记、划重点,累得不亦乐乎,大多时候,学生非常累,却没有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解决自己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上;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导学案,非常清楚自己哪里有障碍,听课时就非常集中,非常有的放矢,有限的精力用在了最关键的地方。学生听课的针对性越强,效率就越高。3.我们知道,根据建构理论,知识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学生如果不能很顺畅、正确地完成新的建构,必然是整个知识体系中某一点出现问题。传统课堂要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完成知识建构,这也是传统教学必须通过大作业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根源。新模式下,通过导学案,教师就能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旧知识结构中,即旧的建构中,哪个知识点有问题,这样教师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就能针对学生每个有问题的知识点“精确制导”解决问题,如孙老师就在这堂课中讲解了直角坐标的知识,这样就能当堂完成新构建,就可以大大减少作业量,提高效率。作业大量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就减下来。4.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靠老师,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靠老师,解决问题靠老师,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新课堂上,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是主动的。主动学习当然比被动学习效率要高。5.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是在纪律的约束和精神的压力下学习,学校制定严格的课堂纪律:课堂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趴桌子、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还往往通过大量的诸如“知识改变命运”、理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为了未来、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为了父母、为了亲人……而学习,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但由于惧于纪律、由于肩上背负着如此之多的“为了”,不得不学,学习是在约束和压力下,被动地学。新课堂更注重创设知识情景,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学习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学,因此新课堂效率更高。【下篇】探索管理新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新课堂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变化,还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场革命。老教师这样描写看到的卉原中学教室走廊的变化:这里的走廊,早已不是我脑海中的模样,这里绝对是一道令人驻足的风景,他们把班内每个组的评比情况、每个成员的进步情况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表现出来:有的班的晋级灵感来自“开心农场”,谁挣得相应的分数便得到一块肥地;有的班级根据学生的表现授予学生不同的“军衔”,从士兵、班长到连长、营长直至大将、元帅,晋级分明;有的班把宿舍评比情况分成 “山顶洞人”、“四合院”、“别墅”、“中南海”;他们把各种荣誉张贴出来,有“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展示之星”、“优秀小组”、“先进班集体”,学生个人会随着不断获得奖励从“小学”升到“中学”、“大学”,再从“博士”到“院士”到“诺贝尔奖”……孩子们的聪慧上进让人欣慰的同时,他们的天真活跃也让人忍俊不禁……但有心人看到的绝不仅是“一道风景”,而是这道风景的“成因”。走廊其实是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园地,或者更像许多单位门前的“政务公开栏”,只不过多了许多童真和孩子特有的活泼。这些“星”是如何产生的?某同学为什么是“将军”而某同学为什么是“士兵”?现在,让我们走到这道风景深处,去看一看这道风景背后的“究竟”。让我们看一部中国最“小”的“宪法”。高二·十八班宪法本部宪法为高二·十八班第一部书面形式宪法。当今社会高素质与高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否拥有较高素质与较硬本领的关键,是一直以来班级工作的重点,据此特制定高二·十八班宪法。高二·十八班宪法出台意味着班委会及值日班长工作将有法可依,同时执行人员也将做到有法必依。一切以高二·十八班宪法为执行标准,将班级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严格化。《高二·十八班宪法》将明确各部责任范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各部的通力合作及事后责任追究责任人。希望同学们认真执行《高二·十八班宪法》,以严抓班级工作为契机,改正自己的毛病,规范自身的行为,努力学习。第一章 课堂法1.课堂状态(包括上课、上自习)必须认真听讲,专注学习,不得东张西望、说笑、打闹、传纸条、睡觉。2.课堂讨论环节A1、A2必须带领组内成员进入讨论状态,组员不得单列或无所事事。组长必须讲题或安排组员讲题,组内最多只限两人出组,其余同学必须聚集到一起讨论,不许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3.每日一题检查学科班长于每天第四节晚自习将第二天的题公示到黑板上。各组A1于每天第三节晚自习课间去对抗组检查,检查结果交给学习班长,被考者必须认真对待,认真背诵,不得怠慢。4.课上不允许看小说、漫画等闲书。一经发现予以没收并点名批评。5.每次考完试后,学科班长必须及时统计个人挑战赛结果,交学习班长检查签字后及时张贴。大型考试挑战赛结果由学习班长统计。6.学案必须按时交,不许抄袭。7.自习课和预习课不许讨论。第二章 值日法1.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早自习前几分钟值日班长要在班内安静的情况下,写好值日安排,明确一天的工作,内容要详细,具体,写好每日给全班同学的赠言。2.记录班级日志中的项目,包括:最后进班,课上出入教室的(时间要具体)。3.时刻关注同学们的上课状态,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予以提醒。4.每日必须找出较差的小组或个人至少2个。否则直接被评为本周最差值日班长。5.负责一天内班级中所有事务的管理,在值日期间若出现违纪情况,值日班长受同等处罚。6.第九节课计算小组日评比,并于第九节课公示到黑板上(特殊情况及周日除外)。7.值日班长要观察一天内的点评、质疑、展示情况,客观公正地评出今日的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展示之星各一人。8.早(7:20),午(14:05),晚(18:20)静班,值日班长必须按规定时间静班(有特殊情况与纪检部协商,否则每迟到一分钟静班扣除2分并依次累加)。9.第四节晚自习做值日总结时要使班内静下来,做值日总结时要严肃(公布小组排名、优秀个人、点评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声音洪亮,明确指出今日的班内情况,并且与相关部门协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0.值日班长若在值日期间被点名或违纪,则直接成为本周最差值日班长,并加倍处罚。中国教育报 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三)◆下篇◆探索管理第三章 评价法日综合评价1.课上各小组必须认真记录对抗组的分数,下课后交给对抗小组学科组长签字。2.对抗小组须记录课上被点名同学,在日综合评价中扣除该人行为表现分10分,并加扣二分。3.若无特殊情况,各组组长必须在第九节自习上课后十分钟之内,将日综合评价表统计完毕并交给对抗小组组长签字(一经签字不再改动)后,交给值日班长。4.值日班长将各组积分汇总算出平均分,排出小组名次,并及时公示。周综合评价1.每人每天课堂积分。2.个人挑战赛积分单科成绩优胜+20,败-20,总成绩优胜+50,败-50。3.宿舍周评比,优秀宿舍为本周零扣分宿舍,舍员每人加10。4.对抗组(1、4、7/2、5、8/3、6、9)第一名+10,第三名-10。5.校评优秀宿舍舍员每人+20。6.每日一题加分(值周班长于学习班长处领取)。7.周一班会加分。8.违纪扣分:宿舍违纪直接责任者每人次100倍扣分,舍员连带50倍扣分,除宿舍违纪,其余连带小组成员。9.每周评出最佳优秀个人1人(+20),优秀个人4人(+15),优秀小组3个(组员每人+10),优秀宿舍若干(舍员每人+10),最差小组2个。10.值周班长于周五晚自习组织班委会同学对本周值日班长进行投票,选出优秀值日班长2人(+40),最差值日班长2人(-40)。以上加减分计入个人晋级总积分。值周班长总结一周工作,最差小组长做反思(周六晚静班时间)。月综合评价1.将本月四周的周积分汇总,算出个人月积分,评出最佳优秀个人1人(+40),优秀个人4人(+30),优秀小组3个(组员每人加20),优秀宿舍若干(舍员每人+20)。2.对抗组第一名组员每人+20,第三名组员每人-20。3.根据值日班长的记录及同学选举评出本月质疑、点评、展示之星各3人。4.依据个人月积分评出月先进个人3人,优秀小组3个,优秀小组长3人。(由学校奖励)。以上加减分计入个人晋级总积分。以上工作由常务班长负责,纪检部监督检查,同学若有疑问可随时去常务班长处查证。另外还有《文艺管理法》、《生活管理法》、《纪检法》、《卫生法》、《团组织法》等共八章从这部“宪法”中,我们才知道门口那道风景中那些荣誉、分数是怎么产生的,高二·十八班每天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管理下运转的。卉原中学的班级管理完全是一套社会化、法制化的自主运转机制,班级管理的社会化、法制化,使学生不再对班主任或者某个人负责,学生只需对《班级宪法》负责,学生再也不用找老师告状,老师再也不用整天批学生,训学生,一切由“法”说了算,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向组长负责,组长向班长负责,班长向班主任老师负责,层层都是“人治”,而向《班级宪法》负责,就使班级管理从“人治”变为了“法制”。我们常说,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人,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让学生参观军营,我们让学生与高墙内的孩子手拉手,我们让他们去当警察,去当清洁工……我们不可谓不用尽心机却收效甚微:我们的孩子做公益活动时把大街上的烂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回到教室却把烂纸随手扔到地上;我们的孩子在搞“今天我当家”时做饭,但第二天却连碗都不刷;我们的孩子在搞“我为爸妈洗洗脚”时把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转过来却对父母吆三喝四……我们不断地追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啦?!我们总在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我们面对那些总也培养不成“合格公民”的孩子时,总是安慰自己“等他们长大了走向社会后就会好了!”但事实是多少孩子走向社会后到处碰壁,以致产生了许多这样那样的悲剧!卉原中学新课堂模式下社会化、法制化的班级和学生自主管理,令我们产生了许多反思,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学生无需走出校门也能步入社会!无需去刻意搞种种活动,也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公民!课堂上学习“自主”了,课堂上及课堂下的管理也“自主”了、“民主”了,“自主”与“民主”这二者之间应该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整个学校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里的教室,早已不是我熟悉的传统的教室。教室前后都是给学生们书写展示用的大黑板,黑板被分成和小组相对应的一块块“领地”;学生们的课桌面对面摆放,每一组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九个组构成班级的九个焦点;你的组名是“虎啸”,我的组名是“亮剑”,你的组有组规,我的组有组训,组组是风景,九个组斗艳争妍。教室内有多媒体便于教师增加课堂容量、调剂学生情绪,有电视机让学生每天收看新闻、了解社会。这样的教室,既新鲜又现代化。这里的老师,早已不是我记忆中高高在上的老师。每个老师都那么温和、低调,他们总是试图把自己藏在学生身后,他们的包容性也达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问题由学生自我设置、自我生成然后又自我解决,学法由学生自我寻找、自我商定并自我组织,讲析由学生自我推荐、自我完成再自我延展;老师只是在学生讨论时穿梭在各组之间,认真地倾听,会心地微笑,偶尔解决一两个有争议的小问题,也偶尔在学生质疑或点评时转换了角色,被质疑者或点评者当做了学生,接受连环轰炸式的提问和穷追不舍的“刁难”。这样的老师,让人更觉可亲可敬。这里的班会,早已不是我体会经历过的那种对违规学生的声讨会,对捣蛋孩子的批斗会,对成绩下滑的落后生的训诫会,而是学生自我激励的誓师会、自编自演的小品会、高潮迭起的故事会、轻松愉悦的游戏会……我参加了高二·十一班的班会,他们的主题是“我的大学我的梦”,六十几个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梦想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表述展现,他们的上进心和拼搏的韧性让我慨叹;我中途走进高二·十八班的教室,班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几个孩子正在讲台上演出情景剧,大屏幕上打出大字“假如18班不再辉煌”,教室内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们都满面泪痕,唏嘘一片……这样的班会,如春雨润物,无声而持久。这里的一切都在悄悄地深刻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管理首先看这样一个故事:卉原中学原本不禁止学生带手机,但后来发现有些学生用手机上网看不健康的东西。去年5月,经过讨论带手机的利与弊,学校决定禁止学生带手机。按说,学校出台一个决定,把带手机的危害以及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处理办法如没收、通报批评、甚至留校察看、开除等写清楚,发给学生,通报家长就行了,但卉原中学迟迟没有出台这个决定,而是分别印制了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封写给家长的信:尊敬的家长:……在您给孩子买手机,方便了随时打电话联系的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有的学生在晚上熄灯后用手机“煲电话粥”、发信息;有的异性学生用手机发暧昧短信;有的用手机打游戏、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页、视频……致信给您,就是想请您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您的孩子不再带手机,我们会在孩子的寝室安装电话,您可以在规定时间给孩子打电话,规定时间之外您可以随时给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他们会随时帮您找到您的孩子……信的最后附班主任、各任课老师的手机号码。故事讲到这,不禁想到最近在教育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有关学校管理的词:“去行政化”,我们的大中学校都有行政级别,县一中即是正县级,学校也很像一个政府机构,习惯了政府机关动辄发文件、出台《规定》的上下级行政管理方式,这种高压式的毫无人情味的管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和大多数是深山老农的家长可不像上下级那样有效。秦海山时常自嘲:“我这个校长,不是上级任命的,也不是选举产生的,完全是自封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与我们的国办学校不同,这种不同反而更具人情味,更人性化,更适合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机构,因而也更有效!校长秦海山在看完这个故事后非常不安,他一再强调:学校也因为带手机进校园处理过学生,我们虽然提倡人性化管理,但管理有时也需要刚性。很快,学生带手机入校的现象就绝迹了。他说,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让家长成为禁止带手机进校的最坚定的执行者、监督者,这样就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教师管理卉原中学的吕老师对笔者说:她本是一位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辞职来到卉原中学,后来得了一场大病,声带坏了,不能上课了,学校安排她做一些文字工作,这个月工资不到4000元,她说,和她一个办公室的何老师这个月可以拿到8000多元。既是闲聊,说者无心,也就无丝毫修饰。但笔者从她说话的语气表情、内容中捕捉到以下信息:1.卉原中学教职工每个人、甚至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不一样的;2.卉原中学每个人每个月挣多少钱不但自己知道,别人挣多少钱大家都知道;3.卉原中学教职工间收入差距巨大;4.令笔者震撼的是:如此巨大的差距,她言语之中竟没有丝毫的怨言,她情感上完全认同这种差距!笔者问她“还不到发工资,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工资,还知道别人的工资?”她说:“基本工资大家都一样,2800元,然后你干了什么工作,什么工作干得怎么样,每一项加多少钱都是明文规定的,比如何老师,担任班主任,津贴700元,本月班级考评获一等奖加400元,课时数48个加480元,教案数20个再加300元,晚自习辅导10次再加800元,担任教研组长再加400元,这个月出全勤再加200元……”加、再加、再加……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她说过一个“减”字!听到此,笔者似乎明白了,如此巨大的差距,她为什么没有怨言,为什么在情感上完全认同和接受,这是因为每个人不但知道自己挣多少钱、别人挣多少钱,每个人还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挣这么多,别人为什么挣那么多。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为什么”公平合理!何老师说:“其实,拿到钱时那种快感不是钱本身,钱只是个数字,这个数字除了它的经济意义之外,更令人愉快的是,它是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这个评价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所有人都认可的评价,比领导表扬、比颁发奖状、比颁发几万奖金更令人踏实愉快”。不少老师还打了一个比喻:“我拿到钱的感觉,就像我的学生拿到考试卷的感觉,钱数就像考卷上的分数,你当过学生,你知道得了满分什么心情,得了低分是什么心情!”也正因为钱数是人人都知道的,人人都认可的,你不必怕同事间的不满、嫉妒;你不必去取悦领导,这里完全没有“潜规则”,你只管多做、做好。在卉原中学,除了上述工资中这些“加法”项目外,还有不少“加法”项目,如《卉原中学先进备课组评比办法》、《卉原中学优秀班级评选方案》、《卉原中学学生评教奖励办法》、《卉原中学联考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师综合考评及奖励方案》、《卉原中学巩固率奖惩方案》、《卉原中学高考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改评优课评分标准及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改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卉原中学高效课堂奖励办法》等,每一个项目后面,都对应着一个“+号”。另一项奖励也十分值得注意,就是《卉原中学高效课堂奖励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质疑,大胆展示制定的,每年奖励总额也达到近100万元。在众多的办法、规定中,笔者也找到了一个作“减法”的规定:《关于从严处理教师语言暴力的规定》,根据规定,教师对学生施用语言暴力,罚款300元,通报全校。这个规定是根据一项学生问卷调查出台的,卉原中学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问卷,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经历的、最反感的10句教师语言,根据问卷,整理出了300多句教师暴力语言,并整理成册,发给教师人手一册。笔者问秦海山:“为什么肯用这么多钱奖励老师和学生?”秦海山回答的非常简单也非常轻松:“本来我办学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笔者又问:“在管理中,你为什么多采用加法而很少采用减法?”秦海山说,诸如《禁止……的处罚规定》,规定的是教师不能突破的底线,是最低要求或者说是基本要求,而加法达到的是激励师生主动自发地追求更高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如果教师只是以底线要求自己,学校不可能办好!那是高考之前,站在卉原中学校园,突然感觉有一种很强的“气场”,这个“气场”的“气”,是一股蓬勃的正气!突然想到另一个时下特别流行的词:“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在这里,墙上,院子里,虽然没有“弟子规”、“三字经”;虽然临近高考,也没有“拼尽全力考大学”、“分数改变命运”之类司空见惯的标语,但你随时都能感觉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个人——教师、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内心突然生出一种感悟:润物细无声——这应该才是文化——你能强烈的感受到,不一定能看到摸到!这种文化不是“建设”出来的!那些一眼能看到、摸到的“文化”,大多是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伪文化”!教学管理假如说你来自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河北、西藏的任何一个地方,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要上中学然后参加高考,上大学!如果你想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你一定想被扔到北京,但问题是你被扔到这3个地方的概率是一样的,你怎样设计一个让北京、上海、西藏都认可的公平的分数线确定方法?这个假设的情景不是笔者发明的,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发明的,他写了一本厚得吓人的书,专门论述公平和正义。这说明,公平,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其实,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卉原中学,由于秦海山爱算“加法”,每年的各种奖励很多,收入高的和收入低的、教语文的和教数学的、搞行政的和教课的,大家都认为公平,秦海山是如何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卉原中学与当地的承德一中等几所学校有一个联考制度,每学期末举行一次联考,他们根据联考成绩奖励教师,多的能达到万元。《围场卉原中学联考奖励方案》将奖项分为年级学科成绩奖、班级成绩奖、班级进步奖。每项奖励都有一套评价方法并对应一定的奖金。其中,评价方法的设计,是奖励是否公平,能否准确地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大家能否心服口服,从而起到激励作用的关键。以“年级学科成绩奖”为例,学科名次计算除考核优秀率、优良率、及格率这些“硬指标”外,标准平均分便成为了另一个决定因素。为什么要设立标准平均分,秦海山说,不同学科的分值不同,难度不同,无法用原始分数对各个学科进行比较。计算出标准分,就能把不同学科放在一起一比高低。可以看出,标准分的计算,决定着评价的公平和科学的程度。为解决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时遇到的不同学科的满分分值不同、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不同和不同学科特点不同这三个问题,卉原中学将原始分经过统一分值、调整难度、调整离散度等三步调整得到标准分,并利用标准分代替学生原始分来统计综合值,各不同学科参考学生的分数已经消除了各学科间的难度、区分度差别。而不同学校或班级的综合值的差别只决定于学生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学生群体相同(如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或群体水平相当(如各类平行的班级)时,综合值可直接体现教学质量。这个创举,把教师间、学科间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价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几位——这使得所有被评价的老师都心悦诚服地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平的!这样的创举,在卉原中学还有很多。老实说,与各县一中相比,卉原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高,但感觉他们有一股特别能战斗的“士气”,这股士气来自他们的“心气”,感觉每个人的“心气”很顺,“心气”很高,工作有热情,有激情。秦海山说,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不同,公办学校教师有“公办教师”身份的约束,有“铁饭碗”的吸引力,因此,公办学校拥有一支较稳定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私立学校既没有身份的约束,也没有铁饭碗的诱惑,靠什么去吸引教师,去建立一支能攻坚能打硬仗、打胜仗的教师队伍,凭什么让教师心甘情愿地冲锋陷阵?!姜海华,来自河南的一位年轻教师,之前,她在郑州市一所很有名的私立学校当老师,她决定从繁华的郑州来偏僻的卉原中学,原因仅仅是因为从卉原中学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对学生处分的公告,某同学因为多次抽烟,被劝离校戒烟。当时她正为一件事气愤:他的班上一位学生去国外读高中了,学校因此扣了她的工资,她去找学校,学校竟告诉她,不管什么原因,学生只要进了校门,就要留住,留住了学生,就能收学费,学生走了,没人交学费了,学校损失了,就要扣班主任的工资。看到卉原中学的公告,她立即给校长秦海山打了个电话,秦海山说让她过来看看再做决定,她过来一看就没有走。她说,卉原中学治学非常严谨,这样的学校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有吸引力。于泳水,高三年级主任,他原来在一所县办农村中学当数学教师。2001年,他月工资只几百元,卉原中学给他每月2000元的工资,他就来了,后来外地一所私立学校给他开出了每月4000元的工资,他就走了,再后来,他又回来了,回来的原因,他说是因为一种感觉:“在外地总有给别人打工的感觉,在卉原中学感觉在给自己干,虽然我不是学校的股东。”他说:“外地那边是一个大老板投资办的,卉原是一群老师办的。”“有什么区别吗?”笔者问,他说:“有,比如外地的那个老板很有钱,但舍不得掏钱把学校的操场修成塑胶;卉原没有那么多钱,但舍得一下拿出1000万元,把初、高中两个操场修成塑胶;老板很有钱,但你总觉得有危机感,感觉不定哪天就垮了,自己前途未卜;在卉原,总有一种自豪感、踏实感,感觉学校蒸蒸日上,自己也没有后顾之忧,学校把教师退休以后的事都安排好了!”现在,于泳水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加上高考奖等奖励,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他说:“我这后半辈子就交给卉原了!”路静,河北保定人,她的经历更传奇,她和爱人都是师专毕业,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后来经过严格选拔,千辛万苦,两口子才都转为公办教师,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修成正果、捧上了铁饭碗的时候,两口子又一起辞职来到了卉原中学。路静说,当初转公是为了铁饭碗有保障,后来辞职也是因为有保障。她说,那是2007年,她和丈夫每人月工资都是700多元,她要供自己的妹妹念书,父母年岁大了也要养,丈夫也要供弟妹念书,也要养父母,自己又要养孩子,两口子1400多元实在不够花。有一天,他直接给秦海山打电话,问“给我开多少钱?”秦校长说:“先不说钱,你先过来看看。”她就来了,在回去的路上,她就迫不及待地给丈夫打电话,让丈夫写了两份辞职报告,两口子一起来到卉原。路静说,学校办得好,就有保障,又能多挣钱,就把铁饭碗丢了。她说,自己没有为他人打工的感觉,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工作!路静、于泳水、姜海华都说,他们来这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秦海山的个人魅力。秦海山说,现在卉原中学的教师数量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还超出了20多人,因此,有的老师只能教一个班的课,这样每年增加教学成本100多万元,但只要好教师来了就舍不得让他走,千方百计把他留下来,好在私立学校并没有编制的限制。有这样一支队伍,尽管他们在学历、在资历、在职称等方面逊色于那些县一中,更逊色于市属学校,但他们的执行力、战斗力却高得多。结尾副校长刘树华介绍,那还是2009年6月份,招生正处关键的时刻,秦海山却外出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去了。在近乎白热化的生源大战中,卉原中学败得一塌糊涂:卉原中学招生1062人,中考成绩600分以上尖子生一个都没有招到,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只有440多人,其余600多人都是重点高中不要的差生。紧接着,2010年又从这一届学生开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外界普遍认为,卉原中学这届学生,教学质量很难保证。2012年6月该届学生毕业。之后,在承德市教育部门对全市11所示范高中教学质量评比中,卉原中学获得了首名,市里为卉原中学颁发了“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奖牌和最高数额23万元的奖金。市领导让他们介绍:“如何在大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特别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他们介绍说:“是课堂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真正变为了现实!”卉原中学不正是我们所寻找的那所“远在天边”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吗,这正应了那句俗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中国教育报
24小时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省什么时候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