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魔幻三杰2的世界眼光及其现实启示

07版:求索
 本版要闻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启示
  秋色满山乡 李武 摄  洪振宁    奇迹是人创造的。  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试验区开辟新路子,温州人一马当先,求真务实,艰辛探索,百折不挠,成为全民创业的排头兵;发展,将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再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温州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锐意进取,争做全面创新的先行者。  温州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历史,是创业富民史,是创新发展史。温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探索试验,创业创新,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个案。  一、温州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  温州,地处浙江省南部,下辖鹿城、龙湾、瓯海三区,乐清、瑞安二市,永嘉、洞头、文成、平阳、泰顺、苍南六县。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8%。海岸线长355公里。2007年年末常住总人口790万人,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5.6%。  温州历史悠久,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都地,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设立郡治,称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始改郡名为温州。  东晋南北朝时期,温州的陶瓷业较为发达,“瓯窑”缥瓷,闻名全国。北宋时期,温州就是手工业和商业相当发达的重镇,“其货纤靡,其人多贾”,温州漆器居全国第一,造船业名列前茅,曾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明万历九年(1581)温州人在北京碾子胡同建有会馆。明朝海禁,清初迁界,温州海外贸易处于停顿状态,经济停滞不前。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近代工业有了发展。瑞安李毓蒙1916年发明了我国第一台弹棉机,1925年在温州创办了毓蒙铁工厂。1926年,吴百亨在温州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炼乳厂,1929年擒雕牌炼乳获得中华国货一等奖。1939年。吴百亨还创办了温州西山瓷器厂,其后,又有中国罐头食品厂、西山造纸厂等。新中国建立以后,温州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后来,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温州较长时间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书会才人集群运作,编写脚本演出戏文,中国戏曲在温州诞生,推动了温州文化的平民化、世俗化。永嘉诗派、永嘉医派、永嘉弈派等盛行一时。南宋时期在温州出现的永嘉学派,讲究事功,强调务实,主张“结民心”,“宽民力”,“救民穷”,主张“通商惠工”,反对“重本抑末”,提倡发展工商业。晚清近代,温州形成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知识群体”,文人结社如求志社、慎社、瓯社等,陈虬等人创办了利济医学堂、利济医学报等,“温州三杰”主张“振农、振工、振商”,主张“齐商力,捷商径,固商人,明商法”,主张以“民义”、“民事”、“民人社会之进退”作为史学的中心内容,主张广兴学校,创办报馆,改革文字,普及教育,反对重男轻女,进一步强化温州人的民本意识和重商观念。  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世纪,50年代是对台“前线”,60年代是文革“火线”,70年代是建设“短线”。当时的情况是“三少一差”,即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资源利用少,交通条件差。新中国建立后到1981年,国家对温州的投入只有6.55亿元,600多万人口在人均只有0.4亩的耕地上搞饭吃。1977年温州农民人均收入仅55元。民谣描述当时的状况:“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  温州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二、温州改革发展的显著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人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改革创新,创业创富,开创了温州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这30年,是温州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30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30年,是全市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30年,是温州人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30年。  温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温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13.2亿元提升到2007年的2157亿元,翻了近6番,年均增长15.1%,比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快5.3和1.9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8362元(折算为3730美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的238元翻了5番多,年均增长13.8%。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从1978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93.26亿元,年均增长20.4%。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温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3U54.2U42.5,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回落了3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18.4和20.5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整体素质大大提高。至2007年年末温州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8个,中国驰名商标80个,国家免检产品157个,浙江名牌产品210个。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46亿元,比1978年的6.30亿元,翻了7.2番,年均增长18.7%。2007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2.5亿美元,其中出口101.5亿美元。2007年温州市再次被国家海关总署评为“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居第12位。  温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已经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空陆海港交通跻身国家主枢纽城市行列。日温州机场正式启用,日金温铁路客运全线通车。现代通讯能力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茅,200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347.71万户,移动电话为744.72万户,各类互联网用户215.3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28.78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7%以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制镇从原来的18个增加到146个,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3.4%提高到2007年的60.3%。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温州城区面积在1978年时不到15平方公里,至2007年末温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6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3523公顷,新增公园面积354公顷,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温州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2元,居浙江省各市首位,比1981年年均现价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91元,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比1978年年均现价增长16.1%。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5.1平方米,86.3%的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2.25平方米。2007年末,温州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5.9辆,移动电话201部,家用电脑84台;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用汽车7辆,移动电话162部,家用电脑31台。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兴建了一大批现代文化设施,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依法治市逐步深入人心,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温州正向学习型、活力型、创新型城市迈进,全市人口素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水平居全国前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末全市城乡就业人员达到51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日起,温州市正式实施全社会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不断努力,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城市之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慈善事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推进了温州发展,30年来,温州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造福了温州人民,3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创造了人间奇迹,30年来,温州人的创造活力导演了生动无比的史诗般的话剧,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历史性的跨越。  在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温州人民高举旗帜,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科学发展,以敢为人先、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和充满智慧的创造,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个案,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无比伟大,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让世人感受和体会一个地方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进行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温州,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希望。  温州,和深圳、浦东一起,成为中国改革探索的试验区;温州,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的形象,是改革先行者的形象。温州,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改革的概念,富裕的象征。温州人创业的传奇和创新的故事,屡屡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一座普通的城市成为一个时代的信仰”(仲伟志,《经济观察报》日)。在人们的心目中,温州人是商业智慧的代表、改革创新的斗士、创造财富的能手。  日,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并认定,温州和深圳、上海、天津、苏州、西安6座城市一起,被相关组织列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日,“2004CCTV城市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正式宣布:温州当选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组委会对温州这样评价:这是一个善于分工的城市,也是乐于使用合力的城市,一个喜欢以小见大,更会以小搏大的城市,一个懂得无中生有的城市,她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她清晰的脚印,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  活力植根于民间,来自于创新,来自于合作,来自于700万温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进行的创造实践。  三、30年创业创新的突出表现  30年的创业创新,突出地表现在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上。  温州的经济发展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初创崛起时,温州人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率先发展市场经济,以商带工,全民创业,“家家办工场”,在改革中创立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温州模式,推进了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二次创业以来,为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本地要素资源极为缺乏的困境,温州人用产业集群、虚拟经营和“走出去”等一系列新的探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在借力经营、集聚优势中,形成战略联盟,推进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列,从初创崛起到二次创业,再到当前正在进行的创新跨越,每个阶段的探索试验,都体现了温州人的商业智慧和创造能力,体现了温州人的务实品格和创新精神。  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灿若星河,从微不足道到国民经济的补充,以至如今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温州市统计局测算,2007年温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74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0.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最大的特色,在工业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目前温州市形成了电气制造、通用机械、鞋革、服装、化学原料及制品、塑料制品等六大工业行业。200万名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行商天下”,投资逾3000亿元,温州人年销售产品达6650亿元,相当于“华夏第一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亿元市场成交额的19倍。在外温州人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个引人注目、蔚为壮观的经济现象。  温州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老百姓全民创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得以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受到尊重,企业产权明晰,流转顺畅,民有、民营、民富、民享,以个人产权为基础,民间资本、民间人才为发展的主导动力,劳动者成为社会投资主体和社会财产占有主体,全面改善民生、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理念得以体现,藏富于民是其特色。  温州民营经济,是集群经济。温州的民本经济不是几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企业集聚起来,形成企业集团、产业集群,进行战略联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创品牌,发挥在外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的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在借力经营中集聚优势,离散劣势,体现了温州人的“创新共生”的战略思维和“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  温州民营经济,是创新经济。初创崛起时期,温州民企勇于进行体制创新;二次创业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出现了产业集群、虚拟经营和较早的“走出去”跨区经营、跨国经营;近年来,正在坚持科学发展,进行全面创新,每个阶段都在探索中提升和发展,创新精神得以弘扬,创新文化逐渐生成,温州成为创业者的热土,创新者的乐园。  人们往往把温州人的创业创新、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命名为“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本来是指温州改革发展的经济格局,后来不断创新发展,它以民有、民营、民富、民享为其精髓,富有先锋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是温州人民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温州特点相结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在温州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造。  史晋川1999年认为:“温州模式”是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精髓,浙江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温州模式”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的“放大”。不仅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将会证明,“温州模式”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最富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又见《浙江现代化道路研究?导言》史晋川、罗卫东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温州模式的创立和发展,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体现了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务实作风、商业智慧、世界眼光和社会责任,显示出一种新的文明正在逐渐生成,其指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温州人走在前列,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新鲜经验,也不断给全国人民以新的启迪。  四、温州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人创业创新的30年。  创新引领温州,创业改变生活,创意开拓未来。  30年来,温州人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人的创造潜能在改革发展中得到空前的激发。温州人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不仅表现在制度变迁方面,还表现为创新发展模式方面的产业集群化和企业国际化等。温州模式的形成是创新的结果,温州模式发展的过程是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从创立温州模式,发展温州模式,到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温州人不断探索试验,体现了敢于试验的勇气、善于创造的智慧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意产业,能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创新发展模式。温州已经在筹建创意产业集聚区,温州人正在探讨:将创意产业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提升传统产业的能级;探讨以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与对策。  温州这30年的历史,是创业富民的历史,是创新发展的历史。  温州人敢为人先,探索试验,温州人行商天下,创业创新,一群群勇于开拓的先行者,一帮帮善于实践的创业者,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务实品格、进取精神和商业智慧,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不断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探路开导,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新鲜经验,不断给国人带来新的启迪,温州,被认为是中国改革试验的先行地、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温州与深圳、浦东等地一起,被人们视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创新之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其中有温州人民所作出的一分让世人瞩目的贡献。新时期我们党领导的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有温州人民在创新实践中所做出的多次探索和几份答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温州人民奋力创业,不断创新,走出了温州之路,创造了温州模式,形成了温州精神,取得了温州经验。  温州人所创造的温州路子、温州模式、温州精神、温州经验,使得温州焕发出勃勃生机,带给人民更多福祉,同时也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温州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温州之路:  30年创业创新,温州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温州之路。阶段不一,温州之路所具有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在初创崛起阶段,在温州,温州人探索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敢为人先,改革试验,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的温州之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温州人行商天下,科学发展,探索的是一条创新共生的温州之路。温州之路,是温州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实践。  温州模式:  30年的创业创新,温州人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创立了温州模式,又推动了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与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相比较,温州模式以其更加广泛地实现了富民目标而更具有生命力。90年代温州开展第二次创业以来,温州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温州人以产业集群和虚拟经营探讨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在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温州人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出去,跨地经营,跨国经营,合作创新,优势互补,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温州模式演变为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  温州精神:  文化决定创新。一个城市,显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其中间和后面,是强劲的新知识文化、新精神理念和新实践行动的支撑和推进。“敢为人先”,是温州人最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合作共赢”是温州人最有特色的经营理念。创新之本在于人。30年来,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屡屡体现了务实品格、思维创新和商业智慧。温州人的创业精神、经营理念和创新能力,推进了温州的改革发展,又不断给国人以新的启迪。  温州经验:  我们把温州3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概括为“五个坚持”: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藏富于民是温州发展的一大特色,温州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以人为本”的、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创造民富的奋斗史,要坚持造福人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要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切实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温州的硬道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多个文明一起抓、一起上,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提高温州的国际竞争力,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温州人的一贯作风,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温州市情出发,从世界日益变化了的新的实际出发,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显微镜,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精神,开拓进取,干实事,务实功,求实效,继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奋勇争先。  ――必须坚持创业创新  敢为人先、善为人先,是温州人的精神品格,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创业与创新相辅相成,创业需要创新,创新推进创业。创业富民,要继续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创新强市,要继续推进全面创新,激励人们争当创新勇士,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并使创业与创新相互推进,让温州成为创业者的热土,创新者的乐园,让创新就在空气之中,使创业精神不断弘扬,创新文化不断生成。  ――必须坚持合作共生  合作创新、共生共赢,是温州人的现代理念,也是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统筹兼顾的具体探索;已经进入依靠创意取胜、追求合作共赢的新阶段,善于分工合作,乐于使用合力,以提高创新绩效,是时代的新要求;要坚持以“创新共生”的战略思维和“合作双赢”的发展理念,继续进行集群运作,坚持集成创新,努力实现集聚效应,做到各用长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  温州之路、温州模式、温州精神、温州经验,是温州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温州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温州的具体实践,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在温州的具体运用。温州人民将继续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跨越发展,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作者为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列夫托尔斯泰的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的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的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笨不笨,这都不会,问老师去。保增长 促发展 用“世界眼光”布局出一个新苏南
 您的位置:
保增长 促发展 用“世界眼光”布局出一个新苏南
&&&&率先走出危机,世界看中国,江苏看苏南。苏锡常人正奋力打拼、抢抓机遇、危中求进、难中攀高,不仅保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实现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用“世界眼光”布局出一个新苏南。
&&&&中国的苏南 世界的苏南
&&&&在苏锡常采访,记者有一个强烈印象,苏南人言必称“世界”。这并不是苏南人的狂妄自大,而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是国家战略定位使然。
&&&&去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世界级的门户、基地、城市群,“第一方阵”苏锡常责无旁贷。
&&&&苏锡常人清醒地认识到,市场不再囿于地域,发展不能坐井观天。苏锡常不能满足于全国领跑,调高参照系,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城市成为他们的追赶目标。
&&&&去年7月,无锡市出台《关于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芝加哥、里昂、鲁尔、台北、新加坡等先进城市为学习追赶目标,在城市科技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建成国际有名、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名城。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州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经过五六年的努力,“经济总量超新加坡,人均GDP超韩国。”
&&&&欲知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走出国门,看外面的世界,精明的苏南人敢为人先。
&&&&武进把一场总裁培训班搬到德国、日本等四个国家;昆山花桥镇分几批,把居委会主任派至新加坡进修;江阴把30个局长、乡镇书记送进美国斯坦福大学课堂学习3个月,主修公共管理与区域创新……为何舍近求远,答案近在眼前。常州轨道牵引技术研究中心墙上,挂着醒目横幅:“企业无边界、名牌无国界”。
&&&&“中国的苏南,要成为世界的苏南。”省社科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克林认为,苏锡常进入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只有瞄准世界先进城市,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一席之地。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苏南的标杆,是欧洲的莱茵-鲁尔,是日本的东京-大阪,是美国五大湖这样的世界级城市群。
&&&&全球产业链崛起“苏南板块”
&&&&光伏、风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服务外包……发展新兴产业,苏锡常不约而同。产业趋同下,过去抢项目、争资源的“压价竞争”是否会重演?
&&&&面对记者的疑问,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的回答只有八个字:“所见略同,各显神通。”
&&&&“所见略同”是因为大家都有“世界眼光”,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必然选择。“各显神通”则昭示着,进入全球产业链,身在同一个世界,直面同一个市场,苏锡常通过功能细分,形成合力。
&&&&苏锡常光伏产业的错位发展,为范燕青的话做了最佳注脚。
&&&&江苏“光伏板块”产能超过1000兆瓦,已占到国内总量的70%、全球总量的1/4。成功的“秘诀”就是进行错位竞争,同样是光伏产业,有的专做太阳能电池,有的擅长做系统,有的做工程。拉长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的不同节点上争当“老大”。
&&&&“光伏太阳能产业,苏锡常都在做,但各有各的精彩。”常州天合光能CEO高纪凡介绍,他们最近和法国丽莎航空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全球首架以太阳能和氢能作为动力的新能源飞机。苏州百世德则以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生产为主攻方向,与国内最大的无锡尚德一起,在国际市场各领风骚。
&&&&光伏是这样,现代服务业也是如此。苏州依托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侧重发展面向生产的高端服务业;常州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规模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科教城应运而生;无锡的外向度、信息化水平、人才资源储备等指标相对均衡,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优势得天独厚。
&&&&专家指出,与过去相比,苏南第三次转型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城市间的竞争关系,正由以往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演化为互赢共进的“正和博弈”。根据自身优势和城市特性,苏锡常形成了焕然一新的竞合格局,在全球产业链上合力打下“苏南烙印”。
&&&&借全球资源谋划世界“话语权”
&&&&“创新的实质,某种程度上就是资源配置的能力。”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认为,当前形势下,苏南应全面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升世界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利用现有的外贸、外资渠道和产品渠道、去收购重组国外的技术研发机构,成为苏南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
&&&&Phoenix技术被誉为国际冶金技术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今年3月,沙钢集团与韩国浦相制铁正式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应用该项技术,沙钢每吨钢材成本将下降15%左右,大幅提高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王荣说,从美国考察归来的最大体会是,金融危机下,生产要素正在全球范围内洗牌重组,苏南企业藉此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机不可失。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已有189家外资研发机构,主要聚集在苏锡常。去年11月举办的江苏首届“国际产学研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就是政府打造平台,在全球范围招才引智的扛鼎力作。
&&&&“我们离世界很近,离震源很近。”谈到金融危机,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全球化时代,任何单一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循环中都无法独善其身。他强调,“掌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比单一市场、单一资源要好。”
&&&&铁矿石涨跌大潮中,常州中天钢铁降伏“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至今为业界津津乐道。去年7月,铁矿石疯涨到1800元/吨,国内钢企竞相囤货赌涨,中天钢铁意识到“大涨必有大跌”,严格控制两个月的原料库存量;当矿石暴跌至500多元/吨时,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与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世界铁矿石巨头,签下了10年合同,成功跻身全球顶尖钢企的长期协议矿体系,一举消减原料供应掣肘。中天钢铁当家人董才平说,“今后十年,不再忧虑无米之炊!”
&&&&在苏锡常,一大批像中天钢铁这样“跨越两个市场、掌握两种资源”的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博弈中,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上拥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今年以来,波司登到英国开专卖店、常牵联手美国西南研究院、永钢工业园建到埃塞俄比亚、亨通电缆工厂开到里约热内卢……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走上世界舞台,苏锡常已不满足于全国领跑。一个以国际先进城市为参照系、用“世界眼光”布局的新苏锡常,正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吹响由全面小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号角。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潭三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