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处是几点上班的,我是江西吉水县的,办理结婚登记...

城区两个婚姻登记处周六上班_扬州时报
第A12版:城事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情人节恰逢星期六,能领证吗?别急——
城区两个婚姻登记处周六上班
&&&&本报讯(记者&黄静)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恰逢星期六,这让很多想在这天登记的情侣们失望不已。昨日记者从扬州市民政局了解到,考虑到新人的需求,今年2月14日扬州城区广陵和邗江两家婚姻登记处将正常上班,满足新人们在这天办理结婚登记的愿望。&&&&广陵区婚姻登记处主任韦玮告诉记者,这几天陆续有新人打电话过来询问情人节能否登记。虽然婚姻幸福与否和在哪一天登记无关,但他们理解新人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待。14日恰逢周六,为了满足新人需求,当天他们早晨9点上班,为新人办理结婚登记。&&&&记者从该婚姻登记处获悉,目前已有20多对新人预约登记结婚,当天可直接领证。韦主任表示,今年的情人节比较特殊,目前对于领证人数他们也无法估计。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  |  | 
| 广告服务 |江西吉水民政局国庆会办理结婚登记吗?_百度知道
江西吉水民政局国庆会办理结婚登记吗?
不是有好多人在那天去登记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法定假 不上班,休息,不办理登记手续。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民政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情人节合肥婚姻登记处正常上班
08:57江淮晨报
  当“情人节”遇上周末,想结婚却又怕登记处周六不上班?记者昨日从合肥民政部门了解到,本周六全市婚姻登记部门都将加班,想在这天结婚的准新人们,尽管来吧。
  本周六就是2·14情人节,往年每到这一天,就有大量新人排队来领“红本子”。去年情人节正好与传统的元宵节撞期,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当天17时,合肥共为2637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
  “为满足新人实现情人节当天领证的愿望,合肥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将在本周六执行加班制度。”合肥民政部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称,合肥市婚姻登记部门以往只在四个主城区执行周六加班制度,今年情人节将扩散至全市所有婚姻登记部门。“虽然好日子添喜气,但还是希望新人们能错峰登记,扎堆领证会延长新人们等候的时间,还有可能降低登记窗口的办事效率。”该工作人员提醒称。
编辑:金玉
原标题:情人节合肥婚姻登记处正常上班 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江西吉安吉水结婚习俗-55BBS 我爱购物网
&&&江西吉安吉水结婚习俗
江西吉安吉水结婚习俗
男女双方准备结婚
习俗 1 先看家
4 算八字 选好日子
5 到结婚日子 , 就风风火火的去迎亲
基本上就是这些
你也不用大担心了 到时侯不懂的父母会悄悄告诉你的 。我的是那样过来的 。。一点都不担心。。就是结婚那天有点紧张 激动
我是吉水,一般也就1W左右不知道有钱人是怎么样的我们都是穷人
结婚习俗婚宴个性婚纱照婚房装饰
4条其他回答
江西风俗和赣鄱文化: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全省共设南昌、赣州、上饶、新余、景德镇、萍乡、吉安、鹰潭、宜春、抚州、九江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和最大城市。截至2006年,全省人口4339万,人口密度257 &#47;km&#17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邻省,人口出生率13.80‰,死亡率6.01‰,城镇人口比例为36.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比例105.13(女=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汉族占99.7%,畲族占0.2%。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于华东各省市之首。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水、信江、修水和鄱江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省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9.7%,居全国前列。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菟埂⒔忡啤⑼舸笤ā⑺斡π恰⑽毫几ā⑻老宰妗⒅燹恰⑼蹰喽ā⑴碓稹⒔款⑽红⒄蔡煊印⒊乱 ⒏当⒑润X、梅汝H、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 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编辑本段]【江西人文】  概述: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菟埂⒘跏敝小⑽獬巍⒙耷账场⒔忡啤⑽毫几ā⑻老宰妗⑺斡π恰⑼蹰喽ā⑽红⒅燹恰⒔款⒊氯⑽耐⑹健⒗钊鹎濉⒊乱 ⑾艄ā⒏当⒚啡戥H、程懋筠、胡先X、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赣派学术与文化:  江西产生,并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称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  【江西心学】,是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始,因其为江西人,故称为江西心学,它是我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后来被王守仁加以扩充和发挥,便推向了高峰。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发生过重大作用。至明代又有“王门七派”,七派里有三大派的影响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江右派,恪守师说,保持王学的基本观点,故也称王学正统派 。  【江西诗派】,吕本中于崇宁元年(1102)至二年之间,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选入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称江西诗派。元初方回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诗派中人论诗反对西昆体,师法唐杜甫、韩愈、孟郊,强调效法活脱,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法。至清末同光体又分三大支派,赣派即其中之一派,以陈三立为魁首,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  【江西词派】,五代南唐冯延巳、宋初晏殊、欧阳修的词打破了从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香艳熟软、无深意寄托的词风,赋词以较深邃的思想蕴含和更诚挚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上引入诗歌的比兴手法,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对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到开先河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这就是以二晏一欧为骨干的北宋江西词派 另有:宋末元初以刘辰翁为翘楚的江西词派,厉鹗绝句言:送春苦语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  【江右诗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为刘崧(江西泰和人),标榜唐音,实际对他影响最深是乡先贤虞集、范德机,揭菟沟取6罄吹奶ǜ筇逵质墙髋傻闹苯硬铩!端目馊樽苣刻嵋烦屏踽隆按蟮滓郧搴屯裨贾簦岬己蠼恃钍科娴人闷穑幢湮ǜ蟛┐笾濉!弊魑ǜ筇宕词颊叩难钍科胬嗡某诟蟠蟪迹绞逼谠紫唷=髌揭鬃匀坏氖缯擞诜铍匪淌ァ⒏栌缴街鳌R虼饲嫠担骸敖髦桑薪刀槎铮角魈ǜ螅淞魇澜缛弑岸徽瘛!薄  驹フ律纭浚懊髦┠,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豫章社中有陈、艾、章、罗四大家之说,他们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继起江苏金坛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海内制义范式的领导权。  【江西画派】简称“江西派”,又称“西江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赣剧】  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弋阳腔剧目有《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58841;  剧的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表演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  赣剧,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等。  附:南四腔之首的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瓷文化】  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瓷历史,据文献记载已有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制瓷历史进程中,它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并以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而著称于世。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唐天宝元年改称昌南镇,景德镇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宋以来,历经千年风雨保持瓷器产销经久不衰。景德镇瓷器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悠久历史和蕴含着浓郁陶瓷文化氛围的产品,世界因瓷器而认识中国,英语中的CHINA是代表中国,也是瓷器的称呼。景德镇又是因瓷而名。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宋真宗命进御瓷器的底部要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据《宋会要辑》(卷一百九十&#8226;方域十二载)记载“江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宋)景德元年置。”明确记载景德镇的置镇时间是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  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朝统治后进一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并为官府机构枢密院定烧印有“枢府”铭文的卵白釉瓷。元代时期的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这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并采用了还原焰烧成,使景德镇瓷器的特色充分显示出来了,使中国画技巧和制瓷工艺的结合更加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的出现,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兰釉等等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它标志着景德镇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从而结束了元代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的局面。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广,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叙述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产量时是这样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指景德镇),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明代以后,朝廷专门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专供朝廷之用。将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在当时形成了“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此时景德镇瓷器的生产是“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火花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景德镇在明万历时期就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了。当时的景德镇在全国处于制瓷业中心的地位,它不仅担负着宫廷御器和明政府对内、对外赐赏和交换的全部官窑瓷器的制作,而且还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清王朝对景德镇的陶政设施,大致沿袭明代遗制。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并设立了督陶官,监造瓷器。景德镇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制瓷技术更趋娴熟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高温颜色釉“晶莹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康熙时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风格别致,雍正时期的墨彩朴素清逸,乾隆时期的青花玲珑和仿古瓷雕等特种工艺瓷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令人惊叹。  景德镇瓷器在近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近代全面继承历史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而今,瓷器已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识别性的风物之一,千年以来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谓是江西文化里精致华美的一章。  【赣菜】  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赣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傩文化】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巫傩活动在赣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发展,江西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其中的许多民俗遗存和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据 1995 年调查统计,全省有 25 各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 247 各;江西傩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倍受瞩目,多次应邀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表演、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以讲究贾德著称。  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  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之说。  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  【赣派建筑】  以乐安流坑、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人合一”的崇尚,对伦理道德的尊重。“理学名家”宅门前和大宗祠遗址上的元明时代的红石狮子,文馆享堂内六斗藻井上的明代彩绘,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而明代民居怀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国内绝无仅有,堪称国粹。  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独特别致的村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那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文情脉脉的匾额楹联,怡目激思的家藏文物,积厚流广的家庭遗存,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无不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的环境空间。  可以说赣派建筑,既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又豫章大地上赣派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书院文化】  古代书院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素称人文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因其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颇负盛名。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在长安设丽正书院、集贤书院,校刊、收藏经籍。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大约始于中唐时期,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江西的桂岩书院即创建于这一时期。桂岩书院在唐洪州高安县境内,地处县城北六十里之洪城桂岩,即今江西高安县华林乡。桂岩书院的创始人为高安人幸南容。幸南容于贞元9年(793)中进士,曾官为国子监祭酒。814年告老还乡,创建桂岩书院,“开馆授业”。这是江西书院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书院之一。除桂岩书院外,江西建于唐代的书院还有皇寮书院、虎溪书院、李渤书堂、东佳书院、景星书院等。  此后,江西书院代有增置。据清雍正《江西通志.书院》统计,江西共有书院368所,其中创建于唐代的5所,南唐2所,宋代131所,元代36所,明代166所,清代28所。另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它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  【赣语】  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萦铩J艉翰赜锵岛河铮饕糜诮鞔蟛俊⒑隙浚不瘴髂喜康鹊亍J褂萌耸嘉褂萌丝谠5148万,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  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鄱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岳阳、永兴;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  望采纳
侗族,自称为“干”或“更”或“金”。有些地方被称为“金 佬”、“金绞”、“金坦”。汉族称之为“侗家”,苗族称之为“呆故”,新中国成立后称为侗族。侗族地区的古代居民,据史书记载, 秦朝时称为“黔中蛮”;汉代时称为“五陵蛮”或“五溪蛮”;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僚”;唐朝时称为“僚”,又称为.“僚许”或 “乌浒”;宋朝以后分别称为“仡佬”、“仡伶”、“仡悦”、“仡偻”、苗、瑶等等;明代称为“峒(硐、洞)人”或“洞蛮”;清代称为“洞苗”、“洞民”、“洞家”,或泛称为苗。总的来说,历史上的这些不同称呼,是否专指一个民族,一时间难以断定,但可以认为:“仡伶”是侗族的自称,“峒人”或“侗家”则是汉族对侗族的称谓。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晃州厅志》说;“厅治东接龙标,西驰骆越。”晃州(新晃)之西,即今之玉屏、岑巩、镇远,岭南则是三穗、天柱、锦屏等地,可知这一地区为“骆越”所居。《三江少数民族概况》说:“侗族女子,热天喜沐浴,每至黄昏,丁作之余,结队到溪边卸衣裙入溪浴,欢声沟谷,上下游泳,虽有男子,不相侵犯。”对于侗族的族源问题,有来自江西之说:即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不少江西籍的汉人,因战乱或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便迁入侗族地区。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加强封建统治,除沿袭元代旧制,以“随军有功”人员任长官司而外,还在侗族地区安屯设堡,“拨民下寨”,对侗族人民进行军事统治,而这些人大都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汉人,据《黎平府志》记载;当时府属的潭溪、新化、洪洲、欧阳、隆里、亮寨、中林、古州,湖耳、三朗等地,计有正副长官司十五人,籍隶江西者十三人,其中又有十一人是太和县的。另据调查有李、吴、石、陆、栗、欧等六个姓氏,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或太和县。但是如今这些人无论在服饰、语言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均与附近侗族相同。这种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因此,侗族先民来自江西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次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反映。在明代,不仅湘黔桂交界地区有侗族,而且岭南梧州一带亦有侗族分布
江西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程 大江网
【字体:大 中 小】
新闻热线:   江西省民政厅   遵照省委孟书记的指示,按照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5月22日至6月10日,我厅派出工作组对宜春市的上高县、高安市,九江市的修水、都昌县,吉安市的永丰、吉水、万安县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重点围绕“村落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当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今后工作的对策与措施”等内容,探索我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1年5月,我厅遵照省委孟书记关于“要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指示,选择了宁都、永丰、都昌等10个县(市、区)开始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初步搭建了“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个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从2003年起,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抓村落社区建设上,确立了以“一会五站”为载体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新思路。三年多来,全省18万个村落中,已建成2万余个村落社区,社区志愿者队伍达到20余万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农村村落社区是指聚居在以自然村或中心自然村带分散小村落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村落社区建设是指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以村落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军人和无职党员为主体,以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协会为依托,通过志愿者协会下设的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开展各类活动,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树立农村新风,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村落社区建设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村民、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公道正派的原则。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和各服务站的站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经过民主协商后由村民共同组织实施,开展活动筹集的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村民的监督。   二、村落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在促进乡风文明,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其主要表现:   (一)村落社区建设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   一是村落社区建设回归了村民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唤回了淳朴的民风,建立了农村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后,各村落社区把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重点,普遍开展了扶贫帮困、互助互济活动,倡导了村落互助帮困新风。如去年9月4日,都昌县西源乡塘口村落社区段福生夫妇到鄱阳湖打鱼,突遇大风暴雨,不幸翻船身亡,家里留下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和二个未成年的小孩。面对这一惨景,志愿者协会一方面动员村民捐款,帮助安葬遇难夫妇;另一方面组成了志愿者帮扶小组,对一家老小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使不幸的家庭有了依靠。吉水县文峰镇芦下村落社区五保户王国保、李明财,由于年老残疾,住房多年失修,一到刮风下雨老人就无法安住。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后,志愿者协会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帮两位老人新建了50多平方米的住房。去年九江地区发生地震灾害,修水县征村乡井坑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主动动员村民捐款1600多元寄给灾区。上高县13个试点村落社区的志愿者分别与160多户特困户结为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二是村落社区通过组织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了健康向上的文明之风,使古朴的村落散发出新时代的气息。过去,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的现象随处可见。村落社区建设开展后,志愿者协会把宗族祠堂、废弃校舍、仓库等农村闲置的场所,改为村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办起了娱乐活动中心、农民夜校、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文化戏台,组建了农民剧团、农民乐团、舞狮队、腰鼓队、秧歌队,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凝聚了人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上高县田心镇堑陂村落社区办起了全镇第一个农民阅览室,把一批农民群众从麻将桌上拉进了阅览室。永丰县三坊乡上坊村落社区,吸收民间艺人组建了社区村民剧团,通过自编自演的《三坊联》、《计划生育好》等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都昌县汪墩乡黄家坊村落社区退休教师黄昌仪说:“以前没有活动场所,人心都散了,自从开展村落社区建设以来,这里的风气真是大变化了,没有了聚众赌博,没有了封建迷信,和城里人一样文明。”   三是村落社区通过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改变了落后的丧葬习俗,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吉水县醪桥镇元石村落社区“五老”会员带头移风易俗,他们向家人及协会立下了“身故后实行火化、从简办丧”的遗嘱,冲破了村民千百年来入土棺葬的旧习俗,使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在村落里蔚然成风。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针对一些村民办丧事占地建坟墓的情况,正在筹建骨灰堂。万安县芙蓉镇竹山村落社区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从去年开始,全村逐步实行了火葬,既节约了开支,又倡导了丧葬新风。   四是村落社区通过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孩子”等活动,培育了崭新的村风民风。如都昌县老屋村落社区,针对一些家庭婆媳关系紧张的情况,开展了评选“好媳妇”活动,从176名媳妇中评出3名“好媳妇”,志愿者协会给每人制作了两块匾,其中一块匾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发给本人,另一块匾则组织腰鼓秧歌队敲锣打鼓送到该妇女的娘家。他们的这一做法,在周围村落产生了强烈反晌,一些家庭婆媳关系明显改善。曹家舍村落社区开展了对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志愿者协会会长、退休干部曹俊铎自编教材,坚持每周六下午给村落里的孩子讲课,教育孩子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并在孩子中开展“评星”活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周六爷爷”。   (二)村落社区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村容整洁   一是村落社区通过组织开展卫生环境整治活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万安县芙蓉镇竹山村落、上高县翰堂镇泥湖村落,以前污水横流、废物乱扔、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卫生环境监督站成立后,组织村民对村落卫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扫整治,并制定了日常卫生管理制度,将房前屋后卫生划块分片包干,定期组织清扫,村落卫生大为改观。许多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还抓住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的时机,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治理村庄的脏乱差问题,并制定《环境卫生公约》,强化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二是村落社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都昌县汪墩乡黄家坂村落社区,原来是个“垃圾村”,在志愿者协会会长、老党员黄志坚带头捐款带动下,全村村民捐款10万余元,义务投工1200多个,搬走了8座“垃圾山”,兴建了垃圾窖,硬化了村道,整修了下水道,改建了厕所,使村落环境大变样。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社区,发动村民统一规划新建了猪牛栏,帮助村民建起了沼气池,并将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巷道全部铺成了水泥路,改变了村民千百年来出门走泥路的状况,使村庄的环境变得整洁美丽。都昌县开展村落社区建设活动以来,村落社区群众共集资286万元,义务投工19620个,兴办公益事业406件,其中修路50多公里,建生活垃圾窖420多处,清除污水沟210多处,清理垃圾山200多处,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三是村落社区通过整治公共环境卫生,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上高县蒙山乡大田村落社区,协助村委会做好村落旧房改造规划,经多方筹资并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新建房屋80多套,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房前屋后建起了花坛,栽上了树木,美化了村落环境。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落社区,不仅要求村民及时清扫垃圾,保证社区的公共环境卫生,而且发动村民种树,村民房前屋后栽满了经济林,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落社区,在协助村委会完成“三清三改”基础上,发动村民种植花草树木,使整个村落房屋成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省委孟书记视察该村时给予了较高评价。   (三)村落社区建设有效促进了管理民主   首先,村落社区建设使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有效延伸、补充和深化。党和政府对农村基层的管理,是依靠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来进行的,村民委员会在协助政府管理农村、建设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村民自治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一般只停留在村民委员会,难以下沉到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导致农民群众难以自觉地、有效地参与。而村落社区建设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依托“一会五站”这个平台,能够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务上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其次,村落社区建设活动让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政治意识,保障了他们的民主政治权利,提升了村民自治的质量和水平。如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的排灌站因无人组织,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召集村民集体商议,决定自己筹资筹劳修复。79岁的退休教师、副会长洪春涛,自家没有耕地,却带头捐款500元,在他的影响下,共筹得款物2万多元,并在一个星期内修好了排灌站,及时缓解了旱情。上高县芦洲乡斜陂村落修建环村水泥路一事在村民中议了多年,却一直未能如愿,在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号召下,大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合力修建了一条1.5公里长的水泥路。   再次,村落社区建设活动锻炼了一批自身素质好、村民信得过、具备依法自治能力的领头人,为村民自治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村落社区建设为农村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为农村生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通过开展村落社区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的作用,不仅及时、有效地调解了如争水源、争地皮、争山林、邻里纠纷、婚姻纠葛等民间纠纷,而且化解了一些多年的积怨,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农村生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都昌县春桥乡彭六房村落与湖口县流芳乡老山村落交界,因地皮、水源纠纷,两村落的村民多年来争吵打斗不休。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后,两村落志愿者协会商定,由双方各派出5名德高望重的“五老”交叉上门,做村民们的思想说服工作,最终使两个村落群众握手言和,并签订了联谊结对协议书。修水县黄港镇月山村落社区有一对夫妻,因丈夫赌博输了钱闹着要离婚,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的志愿者先后5次上门做工作,终于使这位丈夫改正了错误,家庭和好如初。   二是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信息服务。一些村落社区通过创办阅览室、农民夜校、文化长廊,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和培训,向村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推广实用技术,增强了村民的致富本领。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发动村民向荒山要效益,连片开垦了黄栀子药材基地500多亩,发展苗木基地300多亩,实行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一年下来,该村落苗木和药材基地收入3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落社区,发挥社区志愿者协会科技信息传递站的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珍珠养殖,全村落165户村民入股养殖珍珠,当年就有近100户村民靠养殖脱贫致富,有4户还买了小轿车。村民称赞说:“村落社区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实惠,使我们看到了实现小康的希望。   此外,一些村落社区采取推选当地能人当会长,创办专业经济协会或给能人提供场地,扶持其创办企业等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如吉水县文峰镇芦下村落社区,请当地养殖大户马文义担任志愿者协会会长,依托其白鹅种源生产基地,帮助村民发展白鹅养殖,全村养殖户由原来的几户发展成现在的支柱产业,村民年均增收3100元。永丰县恩江镇郭家村落社区帮助一外出打工回乡人员办起了针织厂,既解决了40多名村民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和个人收入。(五)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有效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   一是有效发挥了村落“五老”的作用。农村中有一大批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军人,他们没有工作有时间,没有职务有威信,没有权力有影响,社区志愿者协会通过发挥“五老”独特的作用,使过去乡村两级想办办不到、想做做不了的事,由村落社区做到了。正像永丰县梁坊桥村落社区副会长仇兴才所说:农村“五老”虽然无职无权,但我们有组织群众的财富,有宣传群众的财富,有解决问题的财富,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二是有效发挥了各级帮扶资金的作用。用好、管好帮扶资金,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有效地发挥了政府、部门、社会帮扶资金的作用,使政府、部门放心,村民群众满意。如都昌县有些村落社区利用世界宣明会的帮扶资金,实施了“饮水工程、交通工程、沼气工程”等项目,为村落社区营造了便利、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是有效发挥了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推进村落社区建设中,各志愿者协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参与村落社区建设。如都昌县2003年和2004年两年争取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800多件,筹款350多万元。该县狮山乡李贺村靠打工致富的小老板李辉勤,是村落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当获知家乡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后,积极参与到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来,先后捐资195万元,为村落铺上了一条长3500米的水泥路,为每户修建了到户通道、安装了自来水,为村落修建了1所小学、1个活动中心、1口水井、2座桥梁、3口池塘,平整荒山17000多平米作为规划建房用地,还资助了40多名学生上大学。村民高兴地说:“是志愿者协会,是李辉勤,使村落面貌大变样了,我们感谢政府呀!”   三、村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村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对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甚至单纯认为这是民政部门的事情,导致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原来对这项活动抓得很紧,也很有成效,但随着“小康示范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的提出,注意力也随之转移,虽然工作仍然以村落社区建设点为基础,却不再提村落社区建设,以新的提法淹没了村落社区建设的提法。二是在一些地方对村落社区建设活动的宣传还不够,只局限在民政系统宣传,未能纳入党委宣传部门工作内容,没有形成宣传声势与规模,导致部分干部群众对村落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作用效果了解不全面,主动参与的氛围不浓。三是村落社区开展文体活动、扶贫济困、兴办公益事业等,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办理修桥铺路、“三清三改”等公益事业投入更大,目前主要以村民自愿捐助、自愿投劳、外出募捐为主,大多数地方缺乏政府财政支持,长期下去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持久。   四、加强村落社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是我省深化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之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自开展村落社区建设以来,已有十几个省市、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我省参观学习,一些省市参照我省村落社区建设的模式正在逐步推开。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村落社区为依托推进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我省村落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农村“五老”和无职党员为主体的村落社区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兴办公益事业、扶贫助残、整治环境、开展文体活动等,已经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以村落社区为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有效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主导作用,形成村落人力资源与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有机对接,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对村落社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予以肯定,明确各地继续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我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同部署同要求,使之相互对接,合二为一,形成合力。   (二)切实加强对村落社区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落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村落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有关部门参加的村落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村落社区建设运行机制落到实处。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发动各部门利用村落社区这个平台,发挥职能作用,把工作向村落社区延伸,服务于村民。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村落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宗旨和目标,宣传村落社区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作用,宣传村落社区的新人新事,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三)挖掘和整合资源,为村落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依靠农民自身力量解决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动员有志于家乡建设的人们,尤其是县、乡两级退休干部、村落无职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村落社区建设中来,鼓励他们捐资兴办社区公益事业,为建设家乡、造福乡梓作出贡献。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把国家、省市支农项目和经费尽可能地与村落社区建设对接,形成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适当经费,培育发展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为新农村建设搭好平台。   (四)加强村落社区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本着“村落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在哪里”的原则,摸索出一套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党建为龙头,以党员为骨干,以“一会五站”为组织形式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使无职党员在村落社区建设中有岗、有责、有为。加强村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选好志愿者协会会长和各工作站站长,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努力提高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星级村落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志愿者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村落社区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五)不断总结创新,巩固和发展村落社区建设成果。省、市、县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和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和完善“一会五站”工作模式;要加强对村落社区建设的引导,大力推广成功的经验,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探索新理论,推动村落社区建设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後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中国境内客家人分布  中国客家人分布  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对于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的定义,至今尚无衡量标准,比如纯客家县,客家人口应占总人口的多少,非纯客家县,应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总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认定为非纯客家县。所以只能根据过去和近年各地学者的调查资料排列出来。下列县市是中国客家人分布的县市,由于属于阶段性研究,所以只能作现时的参考。  江西:  纯客家县市有: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和铜鼓等18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赣州、广昌、永丰、吉安、吉水、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20个。  福建:  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 非纯客家县市有:建宁、将乐、泰宁、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明、南靖、平和、诏安等10个。  广东:  纯客家县市有:英德、佛冈、阳山、连州、梅江、梅县、大埔、蕉岭、平远、兴宁、五华、河源、东源、紫金、龙川、和平、连平、陆河、新丰、始兴、南雄、翁源。   非纯客家县市有:深圳、东莞、乳源、乐昌、丰顺、博罗、连南、东昌、惠阳、惠东、揭西、惠来、普宁、陆丰、海丰、连山,还有广东西部茂名、阳江等部分县区.  广西:  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左、扶绥、邕宁、玉林、横县、北流、容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梧州、来宾、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绍平、蒙山、鹿寨、宜山、贺县、钟山、柳城、环江、河池、荔蒲、平乐、阳朔、罗城、融水、融安、三江、凤山等47个。  四川(含重庆):  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巴县、陪陵、重庆、合江、合川、泸县、泸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加、西昌、会理等32个。  贵州:  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  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耒阳、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郴县、宜章等18个。  海南:  非纯客家县市:儋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文昌、万宁、三亚等8个。  台湾:  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云林、台东、台北等13个。  香港与澳门:  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陕西:  陕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区,人口20万,尚无法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  豫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地区返迁的客家人,还未确定哪些是非纯客家县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吉水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