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到上海的火车上海市场老付记砂锅20年老店搬哪了?

各地名小吃有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真相
有网友吐槽:在洛阳的时候有种烤面筋的食品经常写着西安小吃,我去西安的时候此物变成了济南小吃,在济南的时候神物变成了武汉小吃,在武汉的时候竟然标着成都小吃……最后我在成都发现这货为神马是中原名吃……
狗不理包子20一个还是韭菜鸡蛋的,云南米线60一碗还不是最贵的,西安人不招待外客不会去老孙家,广东人从不喝加多宝和王老吉……微博上也有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北京人不吃全聚德的说法。
小吃本就是处理剩余物资的产物,多隐身于老住宅区与民房闲时买一份打打牙祭,像步行街这种地方多半不正宗骗骗游客而已。与其在旅行、出差过程中去寻找那个最好吃的,不如多点淡定,随遇而安一些,找些自己感兴趣的美食就好了,不求最好,只求兴趣。菜的方面只要不是去了四川要吃京酱肉丝、到了东北要吃潮汕烧鹅这种缘木求鱼的做法就可以了。
广东有点大,谈及的范畴在广州附近。
广东人还是喝王老吉加多宝的,吃火锅时人手一瓶,因为对敏感体质的广东人来说,火锅很上火。平时上火了通常去凉茶铺买杯凉茶,或者在家自己煲凉茶。如果在学校住宿等等没有条件的,就会选择喝王老吉加多宝。
其实广东人喝凉茶种类繁多,不光广告上打的不上火喝王老吉、加多宝,真正不上火的还喝斑痧。除了斑痧,广东人还有很多凉茶产品,金银花、雪梨蜜、火麻仁、参菊茶、酸梅汤等等产品……一般工厂加工放到店里摆卖,目的了然,通过凉茶解决上火及其他附带问题。
广东文化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这三种文化讲的话不同,饮食习惯及喜好也不同。分辨很简单,就是看是讲广州话,潮汕话还是客家话。
茶楼是吃点心喝茶的地方,通常是很吵闹,如果把它搞成安安静静的地方会好没有氛围。广东人喝茶很多时候是早起占座,大概6点多茶楼就开门了。有些人干脆整个上午睡大觉,11点多才慢慢悠悠去茶楼。所以可以看出广东人的生活节奏多慢。
说实话,广东小吃美食是出名了,但正宗的需要去香港找。本地来说佛山顺德一带还有出精品的心思。
广东的小吃基本就是那几样,很多老广嗜好街头小吃,隐藏在广州的老城区的一些老店孕育几代老广了,可惜,面临拆迁就不能保留了,所以外地人去广东吃到的东西其实就是老广们平时吃的。
著名的街头小食就是牛杂,鱼蛋,粥这类。
广州的肠粉必须一吃,肠粉这类的点心除了图方便去街边随便吃,请去茶楼吃,味道会不一样。但是要注意别去连锁店的,华辉超难吃,这些店也不是说品质不统一,而是统一难吃。银记也最好不要去吃,现在在上下九的那几家店也不好吃了,别扯银记老店怎样怎样,他们的老店早拆了你们知道吗?想吃好的可以去一家叫「源记」的。
烧腊强推一家叫陈仔烧腊的,烧鹅真心好吃,就算是香港的镛记也不如他,但是在外面没有什么名声。
吃牛杂讲究焖得够火候,看萝卜颜色是不是棕色的能看出火候,深色的萝卜通常焖了不止一天,这个比较难得,因为牛杂卖的很快。
鱼蛋其实每个地方差不多,毕竟是香港传来的,重点是咖喱味道及鱼蛋的弹性。
粥是讲技术的食物,请认识一个土著问吧,这样才知道哪些地方有「靓粥」。好的粥讲究粥底绵滑,米都是半化程度及以上,这样的粥底至少熬半天及以上。何为粥底,就是一大锅米和水一起熬成粥,你想吃什么粥,就舀出一些粥底和鱼片,猪肉或其他东西一起继续熬。
广东省外的双皮奶,劝大家不要吃,不正宗。
至于糖水,港式跟广式的区别在于港式甜品大多有水果,如满记,广式甜品大多需要煮,而且价格很亲民。港式甜品请参考满记菜单,广式甜品是双皮奶,红豆沙,绿豆沙之类的。广式甜品店里有热食,比如肠粉,粥,馄饨面等。从有没有热食能看出广式甜品店是不是老字号。
提到馄饨面,吃惯了福建小馄饨的孩子不要觉得馄饨跟面一起吃奇怪,广东的馄饨皮薄馅靓又大个,配上手工做的虾子面跟鲜鸡熬的汤绝对会回味3天。
广州三元里抗英大街有一家金女面馆,面馆是一位叫金女的婆婆开设,人都80了每天叼着烟坐在收银台上收钱,手艺传承给了女婿,却依然街知巷闻。三元里很多老街坊都过来吃面。某爷爷93高龄,每天下午三点要吃一碗金女才心满意足离开是三元里老一辈人尽皆知的趣闻。老爷子他吃什么?是金女面馆的「细蓉」。其实就是馄饨面。面身爽口、弹牙,汤底清澈,带出面和馄饨的香味,重点在馄饨,没有香港馄饨的虾仁卖头,只有半肥的瘦肉,手工包制。半勺醋后半勺酱油,倒在勺子上,筷子夹面后吹一吹,泡一下酱油醋,微酸,醒胃,稍咸,显鲜!一碗面,5块钱,在广州这地方还怎么能找得到??
只要厨师会说粤语,不管哪种口音,他做的小吃不会太差,只是外地人会分不清广式跟港式的区别。广东人做什么食的都不加味精鸡精,因为广东人对食材本身的鲜味有很高要求。广东人用酱油,糖,盐再加上一些辅助调料就能调出比鸡精更鲜的味道。在广东大部分人都对鸡精及味精嗤之以鼻。
西关的小吃主要集中在两条路线上。一条是多宝路、长寿路、宝华路、上下九;还有一条是西华路、北京路、文明路。
以上都是平时吃的小食,不能完全取代正餐。在广东,除了私房菜,去大排档和大酒楼吃饭吧。
大排档讲究风味,广东人就很喜欢宵夜时去大排档点一锅粥,找几个小炒,或者蒸个海鲜,悠悠哉哉吃上2个多小时。
去大排档通常服务员有菜品推荐,通常不骗人。炒个青菜的话必须询问服务员有什么菜,最好吃当季的青菜。海鲜要自己跑去鱼缸边挑,然后说清楚做法,做法通常是清蒸,一般是蒜蓉姜蓉蒸,但某些厨师可能有独家秘方,还有炒,但是没有红烧。
从重口味地方来的孩子不要轻易尝试清蒸。广东爱好清蒸是因为一定要吃出食材鲜味,甚至有些特别好的鸡肉,厨师会用水煮过直接上,让你感受鸡肉最纯的鲜味。
广东人的舌头都很刁,必须吃出鲜味和厨师的技巧,红烧什么的会掩盖食物本来的鲜味,而清蒸就是直接能尝出食材好不好了。据去过广东的外地人的描述,他们真的吃不出白切鸡清蒸海鲜的味道,所以从重口味地区来的朋友请不要点任何有清蒸字眼的菜。
在大酒楼吃饭得看自己喜好,大酒楼的菜基本能让大家满意,不要点清蒸不要点白切鸡。
关于汤,广东有很多专做炖汤的地方,当地人也会去。
通常广东人去外面吃饭的原因是不想做饭,因为大部分妈妈做饭水准跟大排档大厨能有一拼。
「80年代上海最受欢迎早点」调查,结果十大排名是:四大金刚、泡饭、阳春面、粢饭糕、小馄饨、米饭饼、包脚布、锅贴、小笼包、生煎。
「2011年上海最受欢迎早点」,其结果十大排名是:小馄饨、泡饭、锅贴、生煎、小笼包、包子、汤团、面条、葱油饼、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中的大饼油条粢饭团全中国都有。不知咸浆是否为上海独有?老虎脚爪基本绝迹。其他如粢饭糕应该还有。葱油饼正宗的基本绝迹,据说有个阿大很有名。
虽然包脚布有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字,可是上海的包脚布做得精巧。它的面浆细细的,不像北方的煎饼果子那么稠厚,也不能掺杂粮。饼是加油摊的,烘出来还是软软的,正好和里面油条的脆相映成趣。以前的包脚布摊子,总是挨着油条摊摆,为的是确保包脚布里的油条刚刚出锅。一口咬下去,吱吱有声,香味扑鼻。
豫园的小笼一楼坑爹二楼贵死,南翔当地的古漪园店可以无视。个人推荐万寿斋,斗香园,富春(扬州),若要寻根正宗的「南翔小笼」,我也无法作答。
「上海特色」的小馄饨估计外地人都会大喊坑爹,微米单位的皮和微克单位的肉。蛋皮是关键。这种上海特色的小馄饨现在还有不少,一般小笼店里都有。
小杨生煎虽然量大看起来实惠,但不符合上海生煎的特征。友联,大壶春等传统上海生煎,皮厚,汤少,底脆,无芝麻点缀。锅贴不是很熟,宣化路上有个罗柏记还不错。
乔家栅很少吃,王家沙每年拆蟹粉是保留节目。周边古镇里的一般都不错。四川路海宁路有个门面很小的虹口糕团店很有意思,不高兴乱跑的话沈大成、绿杨村足矣。
上海的面条派系众多,上海面系统中有本帮面、苏帮面、扬帮面和浙江面,后三者逐渐本地化而和本帮面结合创新变成上海面。其中苏帮面是上海面的主干。推荐百度搜一篇文章:《寻访上海的30碗面》。不过阳春面很难找了。至于泡饭基本上家里自己做。
贵州路天津路那边有个包子亭和旁边铁路宾馆也会在下午出包子,很有名的。以前还有天山大包,现在貌似看不到了。北万新貌似是老字号,每天早上都能见一长溜的队伍里飘出缕缕淡淡的蒸汽。
现在很多上海周边的人来昆山吃所谓阳澄湖大闸蟹。很负责任的说,蟹市场蟹船里百分之九十九的螃蟹都是进的苏北蟹,外地蟹。套个戒指洗一下就当正宗的卖。苏北蟹成本十几块一只,卖出去一百多,可能也就是卖之前那天晚上稍微浸了一下阳澄湖的水。另,淘宝上绝无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平江路店里卖的好看的拟物类糕点小吃苏州人是见都没见过的。好吃的都在山塘街,过了桥洞往西的,不是往东连接石路那条旅游街,街上很多小吃也很多人,很有集市的味道,基本上老苏州都在那。街上有家新年点心店很牛逼,他的汤团的皮都是自己磨出来团子都是大清早现做的。那边还有2块的面。
东吴面馆千万不要吃,它是连锁加盟的那种老字号。做好的苏式汤面有很多要注意的,其中一点就是不可复制性,因为汤和面的好坏是实打实要靠师傅来做出来的,带个徒弟也不会100%教会的。因此好吃的面店还是要去找那些分店开很少的老字号。
以前西市街那边有家店叫三得利,他的汤包汤团小笼包好吃到得了一墙壁的奖状。住那边的人很多都去那吃早饭。但是后来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怎么的,换了酱油还是肉换了家供应商,总之味道不对了。然后嘴刁的苏州人就再也不去那家店了。由于开在小巷里来吃的也几乎都是苏州人,那家店很快就没钱开不下去关门了。
不要去外婆家,不要去楼外楼。外婆家排队是因为便宜不是因为好吃。楼外楼杭州人都不去。
网上的点评都是骗人的,知味观旗下的味宅很好吃但评分巨低。
羊汤饭店烤羊腿羊肉烧卖都是一绝,新丰和知味观的小笼都不错。高祖生煎很好吃,杭州本地的早餐店。
外婆家、新白鹿、绿茶、弄堂里等几家杭帮菜餐厅人都很多,外地人就觉得肯定很好吃,一定要去,其实杭州好吃的餐厅不一定人多,但是人多的一定是很实惠的那种。所以如果是游客,实在没有必要排四个小时的队去吃绿茶,也没有必要为了吃上而打乱自己的安排。杭帮菜的餐馆很多,去湖滨银泰随便找家吃好的啦。
吴山广场、清河坊就是卖烤串的那种,真的有必要吃么?高银街倒是有些饭店,但好像也没有特别出名的。
凤凰寺?来杭州吃清真?
奎元馆的汤里头好像有放酱油,有点咸,面有点硬,不够弹。
胜利河美食街是饭馆一条街,可能和大家想的小吃一条街有差距。
网上有说拱野区有个老奶奶做的葱包烩非常好吃,额,怎么讲呢,如果你之前没吃过,可以在路边的店里买一份吃,不必特地找她。
九月生活的榨菜月饼很好吃,一万个赞,不过好像有季节限定。
片儿川不放笋,而是放茭白,笋干什么的都是不正宗。
其他小吃什么定圣糕啦,这个糕那个糕的,杭州本地人也很少吃吧?
请别随便买龙井,龙井的污染很严重,买龙井就要做好喝重金属的准备。虽然清明茶贵,但其实谷雨茶口感好。另外去年杭州干旱,近三年的茶不用买了。
宁波人不爱吃汤圆,甜,腻,高热!但是!缸鸭狗以前是真的好吃,汤团都是买他们的馅和粉自己回家包的,尤其是猪油芝麻馅,正宗,其他的酒酿圆子神马的都很赞。但是!现在牌子被买走了,整个店搞得跟永和豆浆一样,定位成吭外地人的,又贵又不好吃,还没特色,本地人都不进去了。
本地人一般都不去餐馆吃海鲜的,菜场里买最新鲜的鱼虾蟹,回家自己清蒸,这才是海鲜的味道。
城隍庙小吃虽然环境是脏,但东西真的好吃,宁波本地人去的也不少。
合肥的四大名点……简直不忍吐槽,除了甜还有什么?
全国最好吃的小笼汤包,第一名,芜湖市耿福兴小笼,第二名,芜湖市同庆楼小笼,第三名,上海南翔小笼。
芜湖特色的小笼汤包,汤包的皮极薄,筷子夹住皱褶提起来可以见到透明的皮里兜了一汪汤汁,吃法为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上海的小笼包取肉不佳,捶打不足,不够鲜嫩,皮又很厚,咬起来很囤嘴,不香。南京的则好一些,仍嫌太厚,不如芜湖的随口一咬即可,而且在肉上确实有差距。扬州汤包的肉汁很足,整体偏甜。&
老南京的风味主要是淮扬风味,现在南京恐怕川菜当道了。如果单说老南京菜,其实正宗的已经很难吃到了,因为南京在历史传承这方面做得非常差,很多老字号空有牌子,手艺老早就失传了。
有名的就不说了,到处都能搜到,推荐江南剧场旁边某个小巷子里的牛肉锅贴,宁海路上搬到虹桥加油站旁边的老鸡汤面馆,湖南路上的梅花糕,还有吴家生煎和汪家馄饨。
夫子庙基本是坑外地人的地方,只有几家能吃。莲湖糕团店的赤豆小元宵、蒋有记的锅贴、黄胜记的凉粉。湖南路和德基广场基本都有分店,价格不贵,味道正宗,晚上还有评弹表演。
鸭血粉丝汤果断回味家,现在分店不少,找起来也不麻烦。
旺鸡蛋,外籍人多半不能接受,所以别的地方也难吃到。
盐水鸭买山西路韩复兴家现称的,其实每个居民区都有一家鸭子店很出名,但对游客来说真不太好找。
南京人喜欢吃野菜,菊花老还有荠菜芦蒿等等,建议可以品尝一下,因为外地是吃不到的。
要吃小吃肯定是城南,集庆门那有个来凤小区,里面有很多家,鸭血粉丝汤,砂锅,汪家混沌,还有个记不得名字了的老面馆,记得以前门口还有老太卖旺鸡蛋的,反正去那,南京的小吃基本都可以吃到,味道不错,价格还不贵。
武汉是一个盛产吃货的地方,武汉的小吃综合各地特色品种繁多。武汉菜的特色是重口味,咸、重油、有些狠辣,小吃也这样。
武汉热干面其实需要自己搅拌而不是端上来就拌好的。现在的热干面用的基本都是花生酱,正宗热干面其实应该用芝麻酱加小麻油,比如蔡林记。芝麻酱灰常重要,一般有水调和油调2种,当然油调的比较好吃,不过一般人分辨不出来。
好吃的热干面除开要有芝麻香,而且面要滑爽,萝卜要酸甜。给腌菜辣卤水那都是胡闹。判断热干面好不好吃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粗面难吃,细面好吃。以前热干面的做法是凌晨3、4点开始把面煮好,然后都滩在桌子上,弄个大风扇对着吹,之后淋上小麻油开始搅拌,面条就会变得很有弹性很好吃。但是现在的人都变懒了,直接买现成的,而且貌似送货前是冷冻的。有人说蔡林记不好吃,其实蔡林记不是说它的热干面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它至少用了芝麻酱和小麻油。
热干粉是热干面的同款,只是粉比面好消化一些,不容易胀肚子。其实只要你想得出来,任何粉啊面啊都可以热干。
豆腐脑的咸甜之争在武汉看来其实无所谓,武汉基本都是甜的,但是也有不少店铺有什锦豆腐脑,比如民生甜食馆,里面除了豆腐脑还有油条、糯米、酱油、虾皮、花生米等。所以说一般的咸豆腐脑并不好吃,感觉太单调了。
武汉最著名的豆皮大王老通城很早就倒闭了,据说是因为老板把老通城的招牌转给别人之后自己去经营酒楼了,但是当时公款消费还不盛行,所以很快就倒闭了。豆皮面都是一样,但是馅料有很多花样,但是糯米、干子、肉丁、笋丁是必备的。想找到好吃的豆皮只有靠撞大运,有不少好吃的豆皮师傅都说自己是老通城出来的。民生甜食馆的豆皮味道还凑合。
在网上搜索武汉市「王师傅豆皮馆」,一定有这么个店,每天早上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什么天气,必须排一条长长的队买豆皮。在大街上随便吃一份豆皮5块钱左右,糯米都还是白色的,略夹生,没香菇和笋丁更别说肉丁了,连皮都不是鸡蛋烫出来的,假得恶心。
个人认为豆皮是武汉小吃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也是制作成本最高的小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难找到一家地道正宗的豆皮馆,而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吃豆皮了。
武汉最有名的两家卖鸭脖子的是精武鸭脖和周黑鸭,各有特色,外地的店基本是加盟的,流程化出品味道能好到那里去?有的干脆就是假的。在外地吃鸭脖子推荐去超市买这两家的产品,或者去吃绝味鸭脖,虽然武汉人都不吃他家的。鸭脖的特色是狠辣,但是吃起来就停不住。
严氏重油烧麦,在王家巷和汉口电脑城那边都有店。热点是个头大、皮薄馅多、黑胡椒、重油、口感好。
陈记炸酱面据说是以前对面的老海员炸酱面馆里的师傅跑出来做的,最近几年在武汉开的分店到处都是。特色就是酱料味道好,分量足,面条够好,并且海带、酸豆角、香菜和一干佐料都是不限量的。
汤包,说说吃法吧,比较推荐的是用筷子夹起来放到汤勺里,然后把底部边缘咬一个小口喝汤,之后再蘸点醋、酱油、姜丝吃。至于吃的地方还是四季美吧,虽然这个牌子早就做砸了,武汉人一般都随便找个地方吃,味道也不会差。
面窝是用米做的环形油炸物,有点像甜甜圈,但是比甜甜圈薄。外直径大约12cm,也有小的,大的卖1块钱一个,小的可能一块钱三个不等。内环酥脆,外环酥软。面糊里可以给香葱或是芝麻,炸的时候自然就在面窝上了。面窝配热干面是一大绝配,很饱肚子,如果早上这么吃,中午可以不用吃饭了。
糯米包油条也是一个不知道是否算武汉特色的小吃,不过的确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做法很简单,在用糯米包裹油条之前,先在糯米内侧刷上一层糖,可以用白砂糖、芝麻、桂花糖等,包好之后在头上蘸一点就好了。
真正的长沙人其实并不太吃臭豆腐,这类小吃原本是以冬笋、豆豉、香菇、白酒及卤料发酵而成的卤水卤制的,没有一定的时间达不到出缸的标准,而现在的火宫殿也好,其它小店也好,每日少说也要卖出上万片臭豆腐,要说不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过程根本不现实,而此类小吃因为单价低,卫生质量往往不甚乐观。
外地来客偶尔尝鲜的话,推荐黄兴路步行街南头与劳动广场交接处的五娭毑臭豆腐,也是少数本地人尚去的店铺了。
说到口味虾忍不住吐槽……四娭毑到底给了快乐大本营多少广告费,上了那么多次,很多外地朋友初次来长,十有八九会指名要去那个「四奶奶口味虾」,那是一家在本地早已经臭了招牌的饭店。老长沙口味推荐杨眼镜,新派虾尾推荐方记。
有些人是不吃嗦螺的,黑乎乎样子腌臜得很,典型水沟里长大的生物,有些人又喜欢得要命,爆炒后紧实的肉质,混合着各种香辛料的鲜味,最重要是吃的过程极为枯燥繁复,但乐趣亦在此。这几年长沙挂着沅江三码头招牌的店家很多,口碑比较好的有烈士公园和金盆岭附近两家,倒也不必特意找,本来也不是惊艳的食材,夏天和三两好友,喝着啤酒,吹着天大的牛皮,挑着针眼大的螺口,才是长沙人的兴致。
与包子馒头相比,老长沙满哥更喜欢一碗肉丝码子米粉,配刚出锅生脆的油条,喝自带搪瓷缸子装的浓茶,吃饱喝足一抹嘴上班去。
老长沙人不常吃圆粉,那是常德人带来的东西,一起带来的还有「津市牛肉米粉」的招牌,老长沙人是骄傲的,对外地人的轻视甚至发展成了一句惯用的俗语,包括后来的邵阳米粉,怀化鸭子粉,栖凤渡米粉,在老长沙人眼里都是不入流的品类。
西安的回民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大片区域,其实每条街都有名字,只不过外地人统称为回民街。
西安人基本不去吃回民街特别大的店,但是街尾右手边一家粉蒸肉很好吃。
胡辣汤和河南的差别很大,河南的是肉末,西安主要卖回民胡辣汤也就是肉丸胡辣汤。在西羊市往西走,快到百盛后门,一个南北走向的小路有一家很棒,可配锅盔。
老孙家泡馍是绝对不去的,老孙家老白家老安家感觉都一般,原因是店大人多,师傅们可能忙不过来,就做的简单粗暴了。吃泡馍在自家楼下的餐馆吃的就很好。不过很多人家的妈妈自己做。
一般来说进去一家泡馍店以后,会给你一个空碗里面扔俩饼,这个时候别玩手机了,你要做的是洗干净手掰馍啦,掰好以后店家会给你煮,有传闻说煮泡馍的师傅会根据你掰馍的水平来对待你的食物。
凉皮和酿皮不是一回事。酿皮,方言发音「rang
pi zi」,多加一个「子」。凉皮在山西,陕西都有,倾向不同,山西皮薄有面筋,陕西注重卤。
凉皮有很多种,不放西兰花不放木耳不放奇怪的配菜!麻酱这种东西不应该加到凉皮里面。顶多顶多有豆芽或者黄瓜丝、面筋,热面皮有可能也会配胡萝卜丝。正宗的凉皮在西安是很难找到,魏家凉皮早都不正宗了,居然还给里面放蟹肉棒花椰菜之类的。清真麻酱酿皮,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汉中热面皮,其实都和西安没有关系,因为凉皮的正宗产地就不在市区,最近的也在秦镇,秦镇凉皮在西安西郊一个叫「小树林」的地方,有一家很好吃。
擀面皮,觉得应该去宝鸡岐山吃,包括酪面皮酿面皮,岐山辣子岐山醋很重要,还可以夹在烧饼里一起当早餐吃。汉中热面皮,在西安大差市百盛西边小巷子里有一家超正宗,配菜豆腐和花生浆一绝。
肉夹馍,去回民街要腊汁肉夹馍那不是在回民区找揍嘛,竹笆市和新城广场附近的樊记肉夹馍就好吃的要咬掉舌头了。腊牛肉夹馍很多西安人不太爱吃,不过快到过年,西安当地人海是有很多去回民街买腊牛肉的。不管是腊汁肉夹馍还是腊牛肉夹馍,里面没有青椒没有香菜没有木耳没有洋葱,猪肉要炖,牛肉要腌,不是外地某些地方看到的加一堆奇怪配菜还要把肉过油炸的,这种就不要自称正宗西安肉夹馍了。夜市上西安人吃烤肉是可以夹烤馍,但不会炸。
西安的灌汤包,当年最好吃现在也是最出名的是贾三包子,但是首先贾三包子在回民街上的店不是老店,而且多年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贾三包子质量不仅下降,还有店大欺客的嫌疑。除了包子不贵之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夸的了。在贾三李铁小六中最爱吃的还是小六,味道很好,虽说是个人口味,但是至少甩贾三一条街,而且干净卫生,环境不错,最适合和朋友一边吃一边打屁。
西安非常有名的德发长做的饺子宴味道确实很好,但是也就比好饺子馆的饺子味道好两三成,虽然已经不错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对于德发长大名鼎鼎的饺子宴的预期。但是,关键是但是,价格……
西安的面有太多种。biangbiang面只是其中一类而已。在钟楼往易俗大剧院附近去,有一家柳巷面,面只分大小碗,没有其他选择,服务态度很不好,但食客络绎不绝,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面味道比它好比它便宜,但是作为本地响当当的名小吃,走过路过大家其实也可以去试试。如果对面食感兴趣,什么棍棍面、蘸水面、裤带面、岐山臊子面,样样都超好吃。
西安非常出名的镜儿糕确实好吃,由于都是小摊,至今没发现哪家最好吃,水平都差不多,推荐买玫瑰味的。
西安的葫芦头等下水类的东西还是去老字号吧,纯粹从食品卫生角度考虑。
腊牛肉比较有名的有刘家、铁家、童家。刘纪孝家太火,味道绝对没问题。关于腊牛肉大西安曾经有一个段子,说是一到过年一般城市是排队买火车票,有的城市是排队给车加油,而大西安是排长队买牛肉的....那个场面你无法想象,买一千块钱牛肉也是正常的事。
冰峰对西安人来说就像北京人的北冰洋四川人的维怡广东人的王老吉,吃饭总得点个什么,除了可乐雪碧就是这个了,本地品牌,好喝不好喝说不上,总之大家都在喝,久而久之会产生自豪感,即使不好喝也不喜欢别人指指点点。
烩面的名气在河南很大,出了河南就不行了,算是地方上的龙头老大。烩面在河南主要有两个大的流派,两种做法。第一类以郑州为中心,代表店铺萧记、合记、谷雨春、红高粱等,第二类,以南阳市方城县为中心,豫西南大部包含平顶山、洛阳若干区域,这一类在河南和全国属于小众,因为这类烩面有很强的局限性。
今天,生炝烩面、三鲜烩面,各种各样的烩面做法逐渐增多,但是在河南,最重要的烩面做法还是以上提到的两类。其实不管哪种更好吃,一个大海碗、一碗热汤、几大块肉、宽厚的面皮,河南人在意的不是最好吃的美食,而是饱满、厚道、好客、知足的人文哲学,还有手足同胞一锅饭的待客之道。
郑州烩面牌子最响的是萧记和合记。萧记就算了吧,没好吃到哪里去不是重点,各家分店口味不统一才是悲剧。合记还算不错,但是,各种巷子里的烩面馆真心比这里的好吃且划算。如果真的要吃牌子货,推荐谷雨春,汤头浓,面也好,凉菜烤羊肉串都很好吃,连锁店开了好几家,值得一试。
郑州方中山的胡辣汤,名声是真的,工艺用料也是不错,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受得了这招牌胡辣汤的味道就很难说了,每天专门去喝这家胡辣汤的大有人在,但慕名来喝结果喝难受了甚至吐了的朋友也不少。
洛阳的烩面、羊肉汤等都有「舶来品」的痕迹,浆面条才是洛阳土生土长的家乡饭。老洛阳面馆其实不算老字号,是新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但它好就好在,把洛阳的特色小吃基本都汇集在一起,又都做的不过不失。老洛阳面馆在洛阳市有许多的分店,各有不同,因为都是加盟店,大家懂的。
洛阳老城的小吃一条街,各种不干净的烧烤涮一条街,配以各种各地都有的奇异小吃和本地才有的地摊水席,那些地摊水席的价格能让你去附近500米洛阳最高规格的真不同去吃一顿了。
知味香牛肉汤难吃到爆了,还有人一回家吃碗牛肉汤充满快感特别不能理解,你家早饭是有多难吃,让你出来吃这口。长安路那边的牡丹大象驴肉汤也不如以前了,说不清是回忆中的味道太好还是真的水平下降了,还有现在忽然出现的遍地的鸡汤馆,叹气……
开封第一楼是很有名的小笼包子店,但是开封当地人只去吃黄家包子,因为第一楼创始人黄继善是从黄家老店分离出来的,两者味道相似,但是第一楼的包子吃多了有点腻,黄家的则不会。
兰州人从来不叫兰州拉面,因为在兰州没人会叫兰州拉面。
兰州出城30里,你就找不到正宗的兰州拉面,因为好吃的店城中大热,钱差不多赚够了,何苦跑出去苦兮兮的从零开始。外省绝大部分的兰州拉面都是青海人、新疆人、宁夏人开的。其中90%是青海华隆地区的回民开的,味道,形都和兰州拉面不同,只是口味价格正好也OK,所以生存下来了。所以当你在说兰州拉面,其实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兰州拉面,山寨,而且口味还不够正宗,产品线也没学全,在兰州,拉面有从大宽到韭叶子,拉面师傅问你吃哪种宽度的。
兰州有几大牛肉面,国宝、战国、佘木、吾穆勒、马子禄、马有布牛肉面,这些基本都连锁,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其次,兰州的牛肉面即便是街边小店都是很不错的。
马子禄二十年老店,现在依然有很多老兰州大清早去大众巷总店吃一碗,7RMB。当然马子禄有专坑外地人的地方,就是二楼啦,各种套餐什么的,就是各种粗细窄宽不一样的牛肉面各来一小碗,贵,一般人是不会上去的。不过一楼从开门到下午2点打烊人一直都很多,基本都是要排桌的。
金鼎一般,好像是第一家开连锁现代化管理的。只能说,食物不是产品,不走心不好吃。不过一般的牛肉馆都比较脏,接受不了的人可以去金鼎。
的确,外地人理解不了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热爱,每天早晨一碗牛肉面是生活的开始。
最后还是那个梗,香飘飘说它一年可以绕地球多少圈来着?兰州人一个月吃牛肉面的碗就可以吧地球缠成一个毛线球。
马三洋芋片,兰州司机都知道,不知道说明他是新来的。主要产品有洋芋片,豆皮,炸年糕,胡萝卜素。
高担酿皮啊,凉粉啊,面筋啊,灰豆啊,浆水搂鱼啊省政府那家人很多滴。金城宾馆的金城酿皮很好吃,加了一点芥末,味道很独特。
浆水面,夏季必备。有时候就算不吃面,也会让老板倒碗浆水消消暑。是拿芹菜发酵制成的。
呱呱,简单的说就是辣油拌淀粉,有点像肯德基的鸡汁土豆泥将鸡汁换成辣油,但又没土豆泥那么细……好难描述。
顺张驴肉黄面的浇头很香,有蘑菇豆腐什么的。驴肉卤的很香,沾着醋很好吃。驴皮冻也很香,不象别的肉冻那样感觉有油。其他还有什么驴蹄筋之类的。下午去的晚可能会没了,人少去拼坐是必然的,饭店是老板家改的,所以人多的时候还可能安排到卧室去。
其他面包括羊肉汤面片,挫鱼子,猫耳朵,炒炮仗,干拌之类的。
双塔鱼和骆驼掌据说也是特色菜,好象是什么敦煌菜系的代表菜。如果想吃的话可以去敦煌酒店,顺便看飞天舞。
山西的面食不止有面条,面条也不止拌和煮的吃法,焖面、拨烂子、栲栳栳、猫耳朵、碗脱、灌肠等等都是真爱,而且做法多样,刀削面确实只有在大同能吃上好吃的,忽略掉其他地市号称是大同刀削面的吧。
夏天来瓶钢水吃街边灌肠最爽了,山西的「面」不是一般印象中的面。过油肉必须得吃,出了山西就没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山西的醋很有名很好吃,但不代表山西人无醋不欢,顿顿不离醋,醋的利用率比大家想象要低。
太谷饼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见过吗?据老人讲已经差很多了,之前纯小米制作,金黄色,非常酥糯。
太原有超好吃的羊杂割——郝刚刚羊杂割和鼓楼羊杂割。两个字号名下各有多家分店。郝刚刚的羊汤汤清肉美,饼是发面饼,掰小块泡汤里,吸饱了汤汁再吃,非常不错。鼓楼的羊汤汤醇厚油略大,饼是油酥饼,更适合一口汤一口饼就着吃。两家各有特色,价格相差无几。
大南门十字路口附近有上帝炸鸡店,基本买不到放凉了的炸鸡腿,店门口常年有顾客排队等炸鸡出锅,什么时候炸完了都立马热乎着被人买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清和元的头脑——傅山先生发明的。在太原,喝头脑是需要赶早的,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喝头脑有两样东西不能少,一种就是腌韭菜,还有一种就是「帽盒子」。喝头脑时把「帽盒子」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喷香耐嚼,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不是太原人,吃头脑就需要点勇气,因为羊汤的味道少盐较淡,黄酒的味道又比较冲。
炝炒碗儿托,蒸好的白面或荞面做的碗儿托切菱形片跟土豆和肉片炝炒,重点是放山西陈醋。如果去平遥,碗儿托是极常见又家常的吃法,路边饭店基本都有。
潮州小吃不是潮州市的小吃,而是整个潮州,包括汕头市(澄海县,潮阳县),揭阳市(普宁县,惠来县,揭阳县),潮州市(海阳县,饶平县),梅州市的丰顺县(海陆丰)。
不要在大酒楼或潮汕人开的以外的地方吃卤味和牛肉丸,牛肉丸能成为最出名的潮汕小吃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容易携带。
潮汕人开的牛肉火锅真心不错,但你还是需要看一下食材的新鲜度,另外潮式肠粉基本上广州不会有好吃的,不用试了。
客家美食猪肉丸和酿豆腐必须有,客家地区的饭店都有,客家猪肉丸与潮汕牛肉丸一样好吃,不过知名度不如后者。
在厦门,不要在鼓浪屿上买或者吃东西,鼓浪屿确实有几家是真正的传统小吃店,如林记鱼丸,但是95%以上的店子都是靠装修精美文艺来骗外地游客的。真正传统、好吃、便宜的厦门小吃隐藏在厦门岛的巷子深处。
鼓浪屿的张三疯潘小莲王小姐,貌似是一个老板。它们卖的是情调,不是食物。
喜欢吃馅饼的,请移步汪记馅饼或者babycat私家御饼屋。
喜欢吃椰子饼的,请移步厦门岛上在开禾路附近的阿吉仔。
喜欢吃大排档海鲜的,请坐上BRT移步集美海边的各类由渔船改造而来的大排档,便宜、新鲜,还可以面朝大海不怕被晒。岛内的洪文也有很多,质量就参差不齐了。
喜欢吃芒果冰的,请移步禾祥西路两家最正的斯莉美。
喜欢吃沙茶面的,排不到乌糖的话湖滨四里,总店无敌,四里沙茶面才最接地气,顺便他家猪脚面也不错。
喜欢吃土笋冻的,一直觉得安海的好于厦门的,毕竟厦门不是土笋冻的发源地。
喜欢吃面线糊的,一直觉得酒店里的和街边巷弄里的面线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食物,更喜欢街边巷弄的请移步豆仔尾路的双宏。
喜欢鸭肉粥的,其实人家最正宗那家是叫浮屿不是叫大同啊。
喜欢蚵仔煎的,要知道它有炸成小圆饼或块状也有煎成大饼状也有简单的零散状的,前两者一些地道的厦门餐厅或者大排档很多,后者局口街的莲欢也很受欢迎。
喜欢薄饼的,对,其实就是放大版的春卷,很多小吃店比如阿卿、莲欢什么的的都不错,酒店里的也好,自己包的也不少,而且都比炸春卷好吃多了,精华就是薄皮和带一点点汤汁的菜馅。
喜欢扁食拌面的,沙县小吃和厦门的妙香,劳松那些老店感觉就是两个体系,各有千秋。不过福建人都知道,福建以内和福建以外的沙县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不喜欢吃肥肉或者三层肉的,请尝试一下焖的酥烂的同安封肉,油而不腻,配饭最好。
喜欢沙茶汤的人,那个汤拿来做沙茶火锅也是极好的,在第八菜市场管人问一家叫陈有香的店,去买他家的沙茶粉,就可以自己做了。
喜欢吃姜母鸭的,虽然最有名的是灌口姜母鸭,火车站那附近貌似也开了一家很大的翔安蒋家,但是吃过最好吃的还是西林东路的王建国,很多人都会专门开车去买。
喜欢吃煎蟹的,莲花煎蟹一条街有太多店了,但是总觉得水平一直在下降,说句题外话那里反倒新开了很多私房菜看起来还不错。
喜欢梭子蟹的,有一种壳上有很明显的三个点的,那种蟹比较冷也比较便宜,胃不好的不要多吃了。
黄则和的海蛎煎没几个海蛎,全是地瓜粉和大葱。这两年开始流行吃海蛎炸,海蛎炸比海蛎煎更香更爽口。
四川没有麻辣烫好吗,人家只有冒菜。
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的小吃都是骗外地人的。所有景点的我就觉得伤心凉粉还可以,够辣。
去春熙路就好好逛街看美女吧,不要试图寻找美食,从来就没吃过好吃的,在春熙路吃的最好吃的是必胜客饼店。顺便鄙视一下旁边那些卖串串的,黑外地人,太坑爹了。
成都的美食集中在西安南路,一条街的美食,看哪家人排队最多就去哪家。
滋滋烤鱼是模仿滋味烤鱼的,滋味烤鱼没有万州烤鱼美味。
钟水饺和龙抄手本地人一般都不会去吃,贵而且味道一般。
雨田和明婷确实味道一般,但是一般外地人来成都来都会去这两家。
成都的大街小巷开了很多「四川特产」店,东西死贵,还不如去一些小店或超市买。
一般外地人在讨论川菜好不好吃的时候,成都一群吃货都在讨论周末到哪觅食。人们经常开车两三个小时到乐山、雅安,吃顿饭再回来,有的时候就为吃碗面……
网上传的什么「来成都必吃的苍蝇馆子」之类的榜单,上榜的有些店都是给钱上的吧……
最后,代表那些在成都郊区生活的人,强烈建议大家不要看不起地沟油……抱着「身体里肯定有已经吃过的解药」的心态去享受露天串串。
沿海到处都是重庆鸡公煲,唯独重庆没有鸡公煲。就像澳门是唯一没有澳门豆捞的地方……
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不一样,重庆偏辣,锅里铺满油辣子,四川偏麻,花椒多油辣子少。
重庆火锅其实最好吃在小巷里,大品牌秦妈、德庄、刘一手、小天鹅感觉都是标准味道,四宫格或九宫格的老火锅确实辣,连一些本地人都有所忌惮,虽然明知老油确实不好,但是就偏爱这个味,夏天再热也挡不住重庆人吃火锅的热情。
巴渝乃吃货横行之地,还有小面、酸辣粉、凉面、凉皮、冰粉、糍粑、煎土豆、豆花饭、豆腐脑、串串香、陈麻花、古镇鸡杂、烧烤夜啤酒可以选择。
解放碑那家卖水粉的虽然也有吃路边那个气氛,但是也就是那种红油味,好吃得板!
酸辣粉还是很受大众喜爱的,只是没有小面这么每天早上都必须要吃,不然有些人上班全身无力。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张飞牛肉陈麻花只是偶尔买来当零食吃吃。
绵阳有家凉虾加冰粉是用啤酒杯装的味道还是那个味不过很安逸的感觉,内江有家凉皮不错,凉糕还是宜宾葡萄井,而且一定是葡萄井对面那家的,燃面也不错。
昆明人不太吃桥香园。鸡汤米线早已经是充斥着鸡精味了。过桥米线其实是蒙自特产,昆明特产的小锅米线是要用小铜锅煮的。以前蒙自的过桥米线,是当地人的早中晚饭,还可以配着小酒吃。汤一定要多,基本用盆装,米线三两一碗,只要你能吃,不限量供应。
其实过桥米线在云南并不是经常吃,云南人最爱吃的是6块一碗的杂酱或者闷肉米线或者卷粉。还有那夏天的凉米线。米线卷粉不同的料和做法总共不会有下50种。
云南的烧烤可谓一绝,建水豆腐、烤鸡脚、烤鱼、烤茄子等。
乳饼夹火腿是滇菜代表,尤其宣威火腿煮汤最适合。
不怕高蛋白的话蚕蛹也值得一试。
到云南不吃野生菌就吃大亏了。
桂林米粉很出名吧!?其实外地的桂林米粉跟桂林米粉已经没多大关系,桂林当地的米粉好吃太多了。
广西可不止螺蛳粉、老友粉、桂林米粉三种好吃的特色米粉。
柳州的螺蛳粉除了没有螺之外,它的配菜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外地朋友柳州吃一碗螺蛳粉的同时别忘了加点「料」——卤蛋、凤爪、鸭掌、猪蹄、各种鸡杂、各种卤味、各种「料」本身味道就很好,放入螺蛳粉的汤中浸泡小会,吃起来更是美味。
贵阳出名的更多是小吃,正餐的特色除了酸汤鱼、花江狗肉之类以外,多半是火锅类的。所以外地游客到贵阳的选择并不算多。
酸汤鱼作为贵州毫无争议的最出名的菜品,酸汤鱼绝对是所有外地游客必尝的。现在贵阳的酸汤鱼基本上被「老凯里」品牌所垄断,味道和出品什么的也还不错,不过你点的鱼和你最后吃到的那条肯定不是一条就是了。最近吃到的比较好的酸汤鱼是在大关那里的「鱼水情」,汤鲜美而不口干,鱼肉也相当紧实,性价比完爆老凯里。
这么多年对肠旺面只有一句话:想说爱你不容易!传统的肠旺面是工序非常复杂,制作非常讲究的。不论是面条的制作、汤料的配比、大肠的烹制都非常复杂。贵阳的肠旺面的价格和牛肉粉一直是同步走的,但是肠旺面的利润率比牛肉粉低得多。原因就在于备料多、工序多,现在肠旺面的店铺越来越少但牛肉粉仍然满大街都是,原因就是利润率太低如果量卖不起来的话很容易亏损关门。
肠旺面好不好其实和兰州牛肉面的判断标准差不多:一清(汤清)二白(豆芽)三红(红油)四绿(葱花)五黄(鸡蛋面),在仅仅10多平方公里的老城区,现在大众评论较好,每天到点要排队的肠旺面其实不到10家。如果上班不顺路,基本上很难吃到。外地游客如果到了贵阳,建议大家找一天早起专门去吃一家知名的肠旺面,比如金牌罗记、水校刘记、老七等,要知道这是很多贵阳人都很少能吃到的美食了。
虽说牛肉粉是贵阳最受欢迎的早餐,但做法上并无太多独特性,无非就是靠带着卤味的牛肉汤提鲜,配上牛肉、牛筋、牛杂等,其实全国各地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出品。早些年花溪王记的牛肉粉在广州开了至少5家店面,如今全部关门,这也从侧面说明牛肉粉的卖点过少。选择方面其实差不多,找一家排队的吃就错不了,外地游客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贵阳的牛肉粉一定要吃「酸粉」,因为别的地方都吃不到。
要特别提醒的是,吃不惯折耳根的人要特别小心,因为有他们的地方实在太多。北方人普遍吃不惯,特别是东北人,没有一个能接受鱼腥草味道的。
北京现在就没有靠谱的小吃。九门小吃每天都是人潮攒动的样子,但其实那些都是外地人贡献的。前门的小吃也是吃不得的还不如西四东四那边有几家不错的老店。护国寺的也很一般,不过奶酪魏的宫廷奶酪还不错,比南锣鼓巷的文宇好吃多了。
老北京确实有吃全聚德的,但更多的人已经开始吃金百万、花家、大董等等别的外地人根本无法得知的烤鸭店了。
北京人的火锅就是涮锅:涮羊肉涮毛肚.....重点是麻酱小料小芝麻火烧。宣武门的东来顺晚上基本爆满,但多为外地游客,他们不会知道老北京会往南去牛街吃一家名叫聚宝源的火锅,一些「聪明」人慕名去了聚宝源,点了大众点评上推荐的肉,却因为过腻无从下口,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们还会在点评上写上5星好评。
炸酱面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最主要的原因是卤太咸了,一定要搅匀。北京人几乎不会去外面吃炸酱面,都是自家家常做。炸的黄酱是精髓,然后可以选择爱吃的菜码,通常讲究些能高达20余种,省事点儿就是黄瓜丝,芹菜丁,豆芽,萝卜丝,黄豆青豆。
所谓的老北京小吃名点驴打滚,豌豆黄,山楂糕之流在牛街清真超市卖的最好吃。
其实北京人大都好的还是以下几口:炒肝,卤煮,爆肚......还是会去店里吃,那种很小但干干净净的馆子,多分布在距市中心不远的大小街道胡同。卤煮老北京人爱,两份菜底,不要饼。推荐北新桥那家卤煮真的不错还有就是小肠陈其实也可以的。爆肚,不就是白汤和芝麻酱的涮火锅嘛。炒肝加点儿蒜泥和辣椒也很好吃,像姚记炒肝真的是炒作出来的。
豆汁真的不愿意尝试,北京人才喝豆汁儿,这味道确实不太容易引起认同。要是前几次喝的话,一定要配上沾满辣椒油的咸菜丝,然后和豆汁一起喝,你就会发现:原来豆汁就是北京人的酸辣汤嘛!慢慢喝上瘾之后,咸菜丝有没有都OK啦。
它似蜜是北京本地回民开发出来的,也就是甜味的酱爆羊肉,北京的新疆馆子里面大概考虑到是清真食品所以一并做出来。
无数人来了天津就直奔南市食品街,然后左手狗不理右手十八街,好无奈。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10几20年前的狗不理,不是现在在狗不理饭店里卖的那样,小笼的一笼几个就30、50RMB。天津包子铺很多,包子种类也多,对多数天津人来说狗不理只是贵包子的一种,而且味道也就那样,没什么外地人以为的那样玄乎。
天津人喜欢吃锅巴菜、炸糕、煎饼果子、油茶面。
煎饼果子经各地改良,已变成类似于汉堡的,有多种风格的小吃,但是天津土著除了果子和果篦儿什么都不夹,对于加生菜火腿肠什么的嗤之以鼻有多远滚多远!
麻花不错,在天津和外省市受众都很广泛。
猪肉炖粉条、小鸡蘑菇粉并不是东北平常餐桌上的必备!去东北餐馆吃饭,桌上如果有女士,必有人点锅包肉。在吉林省,锅包肉做的最好吃的是梅河口市的英兰饭店,片薄,外面裹的浆也不厚,咬上一口松软甜香,好吃无比。
吉菜还有个很牛逼的菜现在很多饭店都不做了,叫雪衣豆沙,是一道甜品。作法大致就是把鸡蛋清打成能立住筷子的程度,然后拿豆沙裹上一层蛋清沫下油锅,那味道,真是一吃难忘。
长春市内的向阳屯、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是东北人招待外地人常去的,还有这几年新兴的什么王大勺、有头有脸等等。但实际上吉菜比较正宗的还是一些宾馆里面的大厨。只不过吉菜肉食多,不符合时下的养生。
酱骨头是东北特色,只是真正只用酱油或者豆瓣酱来调色调味的不多了。说来说去,还是推荐王记酱骨头。
到吉林的话,就真的推荐去吃朝族餐。不喜欢吃狗肉可以不吃,但是其他朝族食品还是非常值得吃的,绝对比其他地区吃到的美味还正宗。
保定的饮食在河北省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但跟外省比也着实没啥特色。
说实在的,海鲜,水煮鱼不应该算保定的特色。要吃地道的保定菜,有钱去中银保定会馆,一般的话可以去奇芳阁,金筷子这种档次的,夏天晚上吃串去雪花也挺好。这种地方打车一说就知道,保定地方小。
吃驴火推荐二医院路口东北角路明,还有兴华路上的永茂。以前在五四路澡堂子旁边有家卖驴肉火烧的老字号,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现在可能比较有名点的是老驴头吧。凡是连锁的像好滋味这种的都不要吃,因为没法吃。最正宗的在保定北边漕河杨村。
最好吃的糖葫芦,吕记糖葫芦和糖葫芦王。吕记在老保百旁边,糖葫芦王在古莲花池门口,不过夏天都没有,只有冬天才有。
煎饼在鲁西南不是作为主食,主食是馒头。倒是在鲁东、尤其是临沂、日照、潍坊东部等还经常吃。这玩意单吃很干,得往里包菜,简单点得煎鸡蛋、炒土豆丝、各种炒鸡蛋什么的。
德州扒鸡一直以为是得克萨斯州,直到有一天乘火车路过德州……
德州扒鸡绝对不要买火车上乘务员小推车里边的,非常难吃。
德州火车站站台上卖的品质尚可,但价格略贵。火车站出站后大大小小的扒鸡店以不靠谱的居多。包装上印着「德州」字样商标的「德州牌」最为正宗,不过也有一些别的牌子另有风味。
路过上饶,别吃烤鸡腿,有坐火车经过的筒子肯定懂。
一汤一拌粉,这样单调的早餐,南昌人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年了。以前吃早餐,除了粉、面、汤,还有白糖糕、春卷、发糕、牛舌头等,现在能吃到的也只有这些了,没得选择。
南昌确实没啥有名的菜,基本都是学其他菜系里的。绳金塔煨汤,南昌水煮,还有个糊羹, 传说是特产,就这些了吧……好像也都不怎么样。
腊肉,在江西南部都是冬天晒的,北边不知道。比如南安板鸭,不是烟熏的,完全太阳底下晒干的。
江西相邻两个县连语言都不一样,口味也都完全不一样,但是口味再不一样好像流入城里开饭店的口味都是一样的。
新疆这边最有争议的食物当属「油包肝子」了吧,俗称「假腰子」或者「塞脾」(sei阴平pi阳平),这个料理比较油腻,而且腥膻味较大,爱者趋之若鹜,憎者退避三舍。
众口难调,尊重美食文化,不喜欢当地食物也尽量不要挑剔嫌弃,和当地的朋友们一起去吃的时候赞美一下对方会非常自豪。
先弄清楚自己是想吃当地正宗的还是适合自己的,个人建议如果时间短可以去学校碰碰运气,因为学校一般会综合一些各地的口味做出适合外地人的美食,当然有些根本不正宗不过你就将就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到上海的火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