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航空会议中心到鲁山航空展览馆

航空兵25师、23师战友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Board
标题: 干杯,夕阳无限好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干杯,夕阳无限好
干杯,夕阳无限好(原鲁山之行)
& & 我们这批71年入伍的战友已基本上“船靠码头车到站”,步入退休行列。当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后复转退伍,建设祖国。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也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我们退休了,现在有时间、有条件、有机会、有精力,可以潇洒走一会。今天我们除了享受美好生活外,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战友,增进战友情谊。同时欣赏祖国大好河山,陶冶情操,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总之让我们的夕阳更美好。
& & 为了将我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亮点及时地向战友们汇报,把原单一的《鲁山之行》怀旧之旅、休闲之旅改为《干杯,夕阳无限好》综合专栏。今后在专栏中将有不同的板块。例在旅游板块中不仅有《鲁山之行》,还有《山西之行》、《新疆之行》等怀旧和休闲之旅图片游记;在战友情板块中有战友聚会的信息和照片;在军旅生涯板块中是回忆部队文章;在健康板块中有交流养生保健类的知识等等,以供战友们参考和启示,更重要的是与战友们进行思想上的互相交流和生活上的互相探讨。
最后谢谢战友们的支持和关心。
鲁山行之一
& && && && && && && && && && &相约鲁山
& &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应征入伍的部分上海兵被分配在鲁山机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25师的战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分散在山脚下部队的军营以及通向机场的大道,还有那“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的卫生队、招待所、冷藏库、军人服务社,至今历历在目,如浪花在心底涌动。那操场上传出的“一—二—三—四”响彻云霄的出操声,那在机场起飞的一架架轰炸机发出的轰鸣声,还有那早上晚上部队营房扬起的特殊的旋律,仍不时在耳边飘荡。多么思念我们的部队,多么思念我们的鲁山,何时才能回到你身旁。我们多么想重回鲁山看看,那一棵棵树木,一茬茬战友,一架架飞机、一条条道路、一个个洞库、一片片土房(营区旁老乡们当时的住房)、特别是我们驻守的营房,不知现在变得怎样!
& & 在纪念空军航空兵25师组建60周年之际,由原25师机务处陆国富,师干部科蔡龙兴,鲁山场站杜利民、王龙兴等人热心牵头下,组织师军务科朱汉良,鲁山场站陈龙勤、严顺根,李新店场站徐世瑶,师教导队卫惠明、严志国以及部分军嫂一行15人相约鲁山之行活动。这次志同道合的战友将梦回鲁山的想法变成了事实。
& && & 5月17日我们一行起了个大早,追逐着岁月的烟尘,先看看鲁山瀼河火车站(当年到鲁山的兵是由瀼河火车站下的车)。然后由现鲁山机场储备中心中校高副主任、场站中校王站长的分别陪同下先后到部队的运输股、机场、场务连、油料股、航修厂、原74团所在地、航空展览馆、原师教导队所在地和原通信营所在地参观,途中受到所在部队的领导和战士的热情欢迎,也受到当地老乡的诚挚的接待。尽管,几十年过去了,部队现在的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原鲁山机场这块大家刚踏上社会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故事、记忆和情感。这次重返鲁山,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令人感慨。整个参观过程气氛相当热烈,大家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真正体现了:战友情,不分贫穷贵贱;战友情,不分天南海北;战友情,不分年龄大小;战友情,不分官大官小;战友情,不分军龄长短。我们只有一份浓浓的战友情。这次活动中我们有的战友带着珍藏近四十年红领章红帽徽老军装,并穿上和所在部队的领导合影留念,为这次活动增添亮点;有的战友事后激动的嚎嚎大哭,为这次活动增加激情;有的战友为了找原来的营房头顶骄阳步行来回四十多分钟,一路问了十来位当地的老乡,凭着孜孜努力,总算了却心愿,为这次活动减少了一份遗憾。
& & 这天下午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乘车离开鲁山。要非常感谢素不相识的现鲁山机场驻军的高副主任、场站王站长、场务连郭连长和李指导员、运输股和油料股领导以及原通信营的郑德平、航空展览馆的小郑(老郑的女儿)特别关心照顾,让我们重回活动一路顺风。
再见吧鲁山!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鲁山导游小姐的顺口溜:“鲁山的绸,张良的姜,四棵树的美女不用相” 好似甘露,已深深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31 编辑 ]
作者: youhua& & 时间:
同感,希望能搞点照片上来,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一、难忘的瀼河火车站
1970年底一批被分配在鲁山机场上海兵所乘的新兵专列在河南鲁山瀼河火车站停了下来。当我们下车踏上鲁山这片土地上第一步,也是我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转折,从此与鲁山和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过去了,瀼河火车站让人难以忘却。
[attach]23981[/attach][attach]23982[/attach][attach]23983[/attach][attach]2398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14 编辑 ]
作者: xuzhanglin& & 时间:
老严你好多放点照片上来看看
作者: 杨永生& & 时间:
& & 标题: 向严顺根班长问好
严顺根是我的75年汽车教练班长,看到你的照片非常高兴,现在你真是名副其实的老班长了。
& && && && && && && && && && && && && & 北京的杨永生祝你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4#帖,我将有关照片陆续上网,谢谢你的关心!
后排左起:朱汉良(原师军务科)、严志国、卫惠明(师教导队)、严顺根(原鲁山场站汽车连)、陆国富(原74团,后在师机务处)、杜利民(原鲁山场站司令部)
前排左起:蔡龙兴(原鲁山场站通信营,后师干部科)、陈龙勤(原鲁山场站警卫连)、王龙兴(原鲁山场站场务连)、徐世瑶(原李新店场站给养股)
[attach]23986[/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二、一路顺风
这次鲁山行重访部队,在战友杜利民的联系下,承蒙机场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全程军车开道陪同,使整个活动一帆风顺。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13 编辑 ]
作者: k10szy& & 时间:
好帖!值得回忆。
作者: xuzhanglin&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老严玩得开心吗
作者: 陆国富& & 时间:
[ 本帖最后由 陆国富 于
20:16 编辑 ]
作者: 陆国富& & 时间:
& & 标题: 鲁山之行——情了,心未了
鲁山之行——情了,心未了
71年入伍航空兵25师,被分配到鲁山、李新店机场的战友。我们一行怀着拜故居、了心愿。从机场、营房到74团、75团场站各部,最后一站教导队——赵楼。
赵楼——航空兵25师的培训基地,严志国、卫惠明二位教员的第二故乡。气温虽高却高不过二人的激情,追忆、寻觅这即亲切又遥远的地方;赵楼,我的老伙伴你在哪里?焦虑、失望、探寻,逢人便问,杳无音讯;东碰西撞无头绪;无奈之情笼罩着我们,心不甘。
巧遇大嫂的指点:顺着原来山脚下的小土路现变成水泥路。望着弯弯曲曲起伏不平的小水泥路,我们热血沸腾、连奔带跑,小路的尽头——一幢残墙断壁的房子显现在眼前。卫惠明奔进院子寻找主人,严志国冲下山坡走到一处雨篷下,仿佛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手摸墙壁,失声的连连叫道:找到了,终于找到了,40年前,我与叶福林合影的照片就在这雨篷下;那激动的情景无法用语言表述,终于,我们都找到了曾经奉献美好青春、满腔热血的地方。
临别鲁山,幸福、满足之情中,不免流露出一丝忧伤的眼神;有二位战友于72年长眠在此,我们缅怀你们,我们的心永远在你们的身边......。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三、踏访汽车连
汽车连是我们踏访的第一站。汽车连在鲁山机场地位重要,整个机场布局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人员、生活资料、军用物资等都由汽车连车辆运送。现在的汽车连还在原来地址,老营房还有一些,新营房大楼在建造。部队的装备早已鸟枪换炮了,当年的老“解放”车已被清一色的重卡代替。
1、参观汽车连
[attach]24030[/attach]
2、汽车连老营房
[attach]24031[/attach]
3、汽车连老班长严顺根
[attach]24032[/attach]
4、严顺根与王龙兴在汽车连合影
[attach]24033[/attach]
5、合影留念
[attach]2403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16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重游东坡——作者:蔡龙兴
怀念故乡情,怀念故人愁,千里远、万里遥、何时能聚首-----。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故乡情的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第二个故乡----河南省鲁山县瀼河公社头道庙村。
1971年元月,我们怀着对军队的美好向往与憧憬,毅然地背起背包来到了瀼河公社头道庙村东坡营房---中国人民解放军2451部队通信营,开始了为期多年的军旅生涯。初到东坡,给我们的第一感觉:一切都是那样陌生,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这里有潺潺流水的沙河小溪,有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更有淳朴浓郁的豫中风土人情。宁静的夜色中,碎石从山上滚下的响声,会打碎你酣香的梦境;每临夏天的雨季,随流而下的山水,倾刻让沉静的沙河成为奔腾不息的大河,似乎“黄浦江”就在你身旁,将你带入深深思乡意境之中。在新兵连期间,杜利民与蔡龙兴编在一个班组。在同一连队的还有卫文龙、王炳根、黄财官等同乡,也相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入伍战友,尽管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希望在军营中锻造成才。当时为了改善连队伙食,我们开荒、种菜、养猪,生活虽然艰苦,但心境比较纯洁。饮着伏牛山甘甜的山水,美滋滋的;喝着爽口的小米粥,稠稠的;吃着“彩色”的馒头,香香的;听着河南的豫调,仿佛自己已融入大山的怀抱。往事不堪回首,弹指一挥间。我们从新兵到老兵,再从军人到复转军人。每想往事,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如果说,故乡的土地养育了我们,那么,是鲁山的土地锻炼了我们,造就了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军人作风。如今的我们,大都已步入结束或快要结束职业生涯的年龄,迎来人生的“第二春”,追忆第二故乡的意愿更是油然而生。日,上海市原从川沙县应征入伍的复转军人一行十余人,乘着建师60周年之际,重游故地,寻觅军旅足迹。17日上午,先到瀼河火车站,追忆当年新兵踏上鲁山第一步的地方,然后再去外场(警卫连、调度室、气象台、场务连)、土门(油库、航修厂、74团),西洞口(航展中心)、二道庙(场站)、赵楼等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观察访问。每到一处, 触景生情,奔走相告。所到之处,受到空军编余飞机储备中心领导的热情接待,也受到原场站管理员郑德平及其女儿的关心和帮助。午时,观看东坡营房,也是访问活动的最后一站。我们一行在前往东坡的漫水桥旁下的车,道路两旁的柳树随风舞动,仿乎在欢迎远方的来客。我们朝着温馨的阳光,迎着随和的山风,迈着激情的步伐,穿过漫水桥,一眼望去,昔日营房,面貌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有的易主,军转民用:有的空着,盼等故人。东坡是个好地方,是机场的副中心,云集了三工区车队、通信营二中队、机务大队四中队、飞行二大队,以后又建造了航空训练弹厂,可谓人鼎兴旺。纵观鲁山机场,东坡营房是屹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建筑群体之一,但也已零乱不堪。可它见证了鲁山机场的变迁和发展。通信二中队的营房现已转作当地老乡住宅,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当年通信二中队挂钩生产队——头道庙五组曹阳勤老队长。30年后再重逢,从相视、相认、相握,问候、合影、祝愿,感慨万千,一见如故。他的淳朴、勤劳、善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和战友们一起帮助生产队割麦子、插稻秧、施肥料的情景再现眼前。军爱民,民拥军传为佳话。当我们离开鲁山的时候,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和难以忘怀,真是相见难别易难。几十年后的相约、相聚,梦想成真,令人陶醉。同时也想起有的战友已长眠鲁山陵园,令人难忘。他就是南汇藉入伍的因公牺牲的项秋荣同志。随着鲁山县城的改建扩建,鲁山陵园已另迁新址。我们随行的战友们,凝视远方,深深寄托对他的思念。
作者: guliang& & 时间:
& & 标题: 分享重温故乡的快乐与亲切
看到老战友龙兴和志国写的《鲁山行之一》、《鲁山行之二》、《重游东坡》的文章和10位战友在第二故乡照的相片,使我激情万分,弹指一挥间,离队已28年。看到相片上的青山、营房、飞机,使我倍感亲切。我分享战友重温第二故乡的快乐。伏牛山区从军,条件确实艰苦,但部队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培育我们成长,是我永远怀念的大容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顾根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 SYX& & 时间:
看了陆国富等一行鲁山之行,感慨万分。由于家中有事,未能鲁山成行十分遗憾!我一直记着70年一月十四日早上,我们一下火车,李新店一片冰天雪地,冰树银花,好一派北国风光。李新店虽只有8个月,却留下深深的回忆。76年又回到25师,进驻鲁山,鲁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施永祥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组织这次鲁山行不容易,是热心的牵头者和其他战友的共同努力,要特别感谢杜利民一路无偿提供摄影服务,留下不少的值得珍惜的照片。回来后同行的和未能成行的战友有一个共同心愿,要把回鲁山的喜悦带给大家,让大家一起享受鲁山行的快乐!所以我按下列目录陆续将文字和图片发表在网上。也欢迎各位战友共同参与,共享到第二故乡的喜悦。
鲁山行之一《相约鲁山》
鲁山行之二(图片和文字)
一、难忘的瀼河火车站
二、一路顺风
三、踏访汽车连
四、重访警卫连
五、再回场务连
六、人去楼空的老营房(原74团机务大队营房)
七、寻找教导队(赵楼)
八、遇到老队长(原通信二连驻地)
九、参观航空展览馆
十、再见吧,鲁山!
鲁山行之三
25师的“黄浦军校”——记师机务教导队(文章)
鲁山行之四
(游览尧山、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开封——图片组)
离开河南已几十年,当年在部队时我们一没有条件,二也没有机会游览河南的古都洛阳、开封和郑州,这次趁鲁山行把河南的主要名胜古迹游览一遍,留下一组图片供大家欣赏。
鲁山行之五& & 后记和感言
作者: 蔡斌&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老严:您好啊,当初的教导队找到了吗?我很想看看去,那里是不是已没有痕迹啦?
作者: 蔡斌&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晚上我给你打电话。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四、重访警卫连
警卫连还在机场旁边,但营房早已焕然一新,那宽广的训练场,令人羡慕。战士们那整齐划一的寝室,让人赞叹。
1、陈龙勤和现警卫连领导合影
[attach]24052[/attach]
1、陈龙勤和夫人在曾值勤过的油料股合影留念
[attach]24053[/attach]
3、警卫连训练场
[attach]2405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17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4、警卫连战士寝室
[attach]24055[/attach]
5、警卫连当年使用的水井
[attach]24056[/attach]
6、警卫连旁的袁寨小商店
[attach]2405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18 编辑 ]
作者: 蔡斌& & 时间:
[attach]24060[/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五、再回场务连
相当年,遇上下大雪,可累坏了场务连的兄弟们。那时缺乏机械设备全靠双手扫雪,不但体力耗尽,而且把棉鞋都打湿了,弄得个个狼狈不堪。随着国力的强盛,现在场务连的装备齐全,性能良好,让人羡慕。
1、穿老军装的王龙兴
[attach]24080[/attach]
2、王龙兴与严顺根在场务连消防车前合影
[attach]24081[/attach]
3、和场务连领导合影
[attach]24082[/attach]
4、赠给场务连老照片以留念
[attach]2408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4:26 编辑 ]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是呀严老师,你一定去了教导队,应该说教导队是25地勤的摇篮!我们记住了老师,但也念念不忘摇篮,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回不去,只能借助老师的相机了却我们25师地勤的心愿!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 && && && && && && && && && && &&&鲁山之行——园梦之行
& && && && && && && && && && && && && && &&&作者:王龙兴
& && & 5月17日,我们一行老兵在部队高副主任的引领下,向外场部队营房驶去。车到了场务连营房,给我的感觉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我当年场务连营房只是几排青砖平房,边上还有茅草棚房;陌生的是警卫连与场务连都盖起了新大楼,二个连队在一个营区,有围墙、岗哨。营房变化太大了,好气派。
& & 我怀着很激动心情,直奔场务连,边走边说:园梦了,终于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老连队——场务连。
我们一行来到了连队,郭连长、李指导员已等在连队门口,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打招呼、握手。我自我介绍:我是71年1月入伍到鲁山场站的,是场站的首批新兵。连长、指导员说:你是老前辈了。我说:不敢当,就叫我老兵吧。
& & 在连长、指导员的陪同下,我观看了停在车库和场地上的各种特种车辆,真是大开眼界,部队的装备,都今非昔比了。最吸引我的是一辆高大的重型消防车。一看到消防车,就有很深的感情。因我在场务连开了四年的消防车。在消防车前和严顺根一起拍下了永久留念的照片。连长、指导员说:老前辈你留下来给我们讲讲连史。因时间紧,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我也准备了一些70年代在连队拍的老照片,送给连队。连长、指导员也很高兴,连声说好照片。
& & 接着我们和王站长、连长、指导员和严顺根一起合影留念,要分手了,多依依不舍。这次回连队,我再次穿上当年退伍保存的军装,军装已有30多年历史了,我还会继续将它保存下去。
& & 当兵历史最光荣!
& & 当兵经历最难忘!
& & 当兵战友最哥们!
& & 鲁山场站,我军旅生涯的地方,一辈子不会忘记您——场务连。我的老连队,教育、培养我的连队,一辈子都会想念您。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7:59 编辑 ]
作者: 眉山祝廷梁& & 时间:
& && & 向重返鲁山故地寻踪的上海战友们致敬问好!感谢你们上传的图文,让
我看见了老部队老军营的新变化新面貌,看见了阔别几十年的老战友严顺根、王龙兴、蔡龙兴、杜利民、朱汉良等熟悉的面容和身影。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感谢北京杨永生、眉山祝廷梁、大连滕家荣、上海蔡斌、许章林、顾根良、施永祥等战友的关心支持!鲁山行的图文还会继续发表。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7:55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找战友陈若为!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7:48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重回鲁山、重回军营、重回警卫连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原鲁山场站警卫连陈龙勤
& && && &一别鲁山三十五年,一别军营三十五载。
& && && &今回鲁山,今回军营,六年多的军营生活似乎仍在眼前,激动的心情感慨万千,激动的泪水任随它流。
& && && &多少回,曾经多少回,鲁山,军营,连队在我梦中,似曾回到鲁山,回到军营,回到我心中永远的鲁山警卫连。
& &&&今朝,我与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们终于回到了四十一年前第一次来到的地方,又踏上了鲁山的土地,又走进了当年的军营,当年的警卫连。
& && &&&鲁山变了,变年轻了,变美了,不见了昔日老百姓的土坯房,现如今家家都是新盖的砖瓦楼房,坚固又漂亮,昔日的老土路如今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路两旁的白杨树成行,绿荫成片,老百姓的衣着打扮与城里人相差无几,变化实在太大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彻底改变了鲁山。
& && &&&军营变了,变年轻了,变美了,不见了当年低矮的老营房,拔地而起幢幢高大,明亮,宽敞的新营房,营房内各种生活,活动设施齐备,新一代的战士,是那么富有朝气,他们那么青春,阳光,走进警卫连的营房,战士们的宿舍里生活用品排放整齐,当我第一眼看到战士们叠的被子有凌有角,整洁划一,不禁联想起当年我们的内务影子。宿舍里白净的墙上挂着既有冬天取暖的电热器,又有炎炎夏日享受凉爽的空调机,真是今非昔比啊!
& && && &今天年轻一代的战士们,既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又享有祖国发展带给他们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待遇,当然他们始终保持着我军的优良光荣传统,愿他们代代传承下去。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7:53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行之二
六、人去楼空的老营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工作过、生活过的营盘——老营房。想回老营房看看这挥之不去的愿望一直萦绕在心头。三十多年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站立在它身旁,往事如潮涌,在脑海中奔腾,在心中激荡。当年的营房有的已夷为平地,有的空空荡荡,野草丛生,有的斑驳而破烂不堪,一派凄凄惨惨,荒荒凉凉的景象。这就是我们多少年朝思暮想的营房吗?我们凝视着这一切,此时的感受只有我们这些在这里共同生活过、战斗过、奉献过的人们才能彼此了解,而这种失落了家园的感觉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
事随人愿却意犹未尽。此时,我们忽然明白,怀念老营房其实就是怀念逝去的营房生活,怀念逝去的激情岁月。
(一)鲁山场站
1、原场站办公大楼
[attach]24110[/attach]
2、现场站办公楼
[attach]24111[/attach]
3、老的场站政治处
[attach]24112[/attach]
4、原场站政治处和场地
[attach]24113[/attach]
5、原军需给养股四合院
[attach]24114[/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二)通信二连老营房
[attach]24134[/attach]
[attach]24135[/attach]
[attach]24136[/attach]
[attach]24137[/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三)原鲁山机场保伞室
[attach]24144[/attach]
作者: xuzhanglin& & 时间:
谢谢老严。我又看到了我们军需给养股的办公室、宿舍及库房。
作者: 80兵& & 时间:
鲁山机场保伞室和李新店机场保伞室一模一样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四)原74团机务大队营房
1、原74团机务大队营房
[attach]24146[/attach]
2、原74团机务大队陆国富和王龙兴在老营房合影
[attach]24147[/attach]
3、原74团机务大队家属宿舍
[attach]24148[/attach]
4、原74团团部
[attach]24149[/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33#贴:谢谢80兵关注我们的鲁山行!
作者: 007航空兵&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鲁山的图片 很亲切
[ 本帖最后由 007航空兵 于
09:07 编辑 ]
作者: 80兵&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严志国 鲁山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必需关注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五)原洞库连营房
[attach]24153[/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标题: 鲁山之行二
七、寻找赵楼教导队
& & 先后有十位上海兵成为赵楼教导队的教学骨干。73年教导队从李新店基地迁到鲁山赵楼(后82年底撤到75团营房),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近十年,和地处赵楼的教导队很有感情。转业后我有好几次梦回教导队,有一次梦到教员楼后边的小溪成了河流,风景如画,醒来才知道是个梦。所以这次参加鲁山之行,我和卫惠明有一个心愿——一定去教导队亲眼看看。那怕是见到教导队废墟上的一砖一瓦,也心安理得。因为有人告诉我,赵楼的教导队已没有了。而且我们教导队上海一战友前几年坐着吉普车来赵楼寻找过它,很失望,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到上海。
& & 凭着原有的记忆和在上海为鲁山行所做的功课,沿着新建的239省道,到达赵楼村,前看后看一头雾水,找不到去教导队的方向。客车调头沿途打听几次,下车后转入小道凭着感觉走,走了一会儿,看到前方很象以前部队的房子,让人感到一阵子喜悦,走近才发现不是我们要找的教导队。正当我们感到非常失望时,遇到一开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事后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住在教导队里边梨树沟的村民,他认识当年我们吕队长,他今年近50岁,当年才8岁,经常到教导队看电视,对教导队很熟悉),他告诉我们原教导队的房子还有半拉子,而且现还有人住在里边。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又燃起了希望。中途又问过几次,我们冒着烈日行走了近二十来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教导队。我们几个很激动,感到悲喜交织,高兴的是教导队地点找到了,而且看到原来的教员楼,了却了心愿;伤心的是教导队原有一大片建筑仅剩照片上的半拉子房子了(现在的房东大娘告诉我们:这房子是他们当年化三千元买下的,屋顶给拆了,二楼可以晒晒粮食),羽毛球、排球、篮球运动场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 & 在回来的路上,我感慨万千,年轻时的记忆是深刻的,只因为这记忆,我们会增添去看望它的勇气。
附件:照片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3:15 编辑 ]
作者: k10szy& & 时间:
很想看看“教导队原有一大片建筑仅剩照片上的半拉子房子”的照片。
作者: 杜二轰炸机& & 时间:
深深的怀旧情结,将伴我们走完人生,这才是美好和幸福。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好算有了教导队的消息了!半拉房子?教室、宿舍、操场、食堂、稻田、山岗、蛙鸣、蝉唱、鸡心柿子......青春的记忆!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 & 标题: 教导队?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1、红线是我们寻找教导队的路线
[attach]24183[/attach]
2、原教导队分布示意图
[attach]24184[/attach]
3、远处看教导队仅留下的“半拉子”房子
[attach]2418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0:01 编辑 ]
作者: k10szy& & 时间:
引用:原帖由 空陆军 于
22:15 发表
不符合“屋顶给拆了,二楼可以晒晒粮食”的描述。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随便一说!还当真了!那半截房子是团部,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空陆军 于
20:30 编辑 ]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那么完整的教导队只剩下“半拉房子”!!!机务教导队永远在我心中!
难怪我曾向熟悉鲁山的战友帮我找出教导队的地理位置,得不到答案,原来如此!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4、近看原教导队教员楼
[attach]24259[/attach]
5、原特设教员卫惠明留念
[attach]24260[/attach]
6、原教员楼南边墙
[attach]24261[/attach]
7、原教员楼西门口
[attach]2426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9:16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8、本人在原教员楼北门口留影。(门框还在,雨蓬还在,门已没有了,用砖头堵上了。)
[attach]24272[/attach]
9、旧照片:本人和机械教员叶富林在教员楼北门口的合影
[attach]24273[/attach]
10、现在的北门口
[attach]2427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9:15 编辑 ]
作者: 眉山祝廷梁& & 时间:
& & 标题: 这座楼貌似当年赵楼里面的师部大楼
& & 晃眼一看,此楼的格局与当年在赵楼里面赶修的师部大楼很有几分相像。不过后来发现它只有两层,显然不是师部大楼的规模。所谓赵楼师部大楼,位于鲁山场站机关以西纵深偏远地带交通极其不便的赵楼地界,于1971年夏破土动工,是当时尚处于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文革时期,为适应战备要求,确保K25师部早日实现顺利搬迁而抓紧赶修的。我们当时作为场站勤务连队的新兵,大都挥汗如雨加班加点地参加过挖掘其地基的劳动,记得是场站司令部的杨参谋长在工地上亲自担任现场指挥。该楼建成后,又接着修建了周围大片营房建筑配套设施。随后上级便一再催促强令25师尽快实施搬迁,但鉴于其环境设施条件实在简陋不堪,根本无法正常保障部队的战备训练和基本生活,此举遭到全师上下软磨硬拖的据理抵制,不得不一推再推,后因紧张局势逐步缓解而终告撤销,致赵楼里面大片营房建筑设施实难管理渐遭废弃。其间不断修修补补前后历时多年连续投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本帖最后由 眉山祝廷梁 于
16:35 编辑 ]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 && && && && && && && & 当年曾在水缸位置附近被拆的房中居住近十天!
[ 本帖最后由 空陆军 于
20:21 编辑 ]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 && && && && && & 就在该房子东南侧乘凉第一次吃哈密瓜!
作者: 空陆军& & 时间:
& && && && && && && & 教员楼北侧全体学员看电视的地方!
作者: k10szy& & 时间:
9、旧照片:本人和机械教员叶富林在教员楼北门口的合影
这张照片真年轻啊,立马让我们想起当兵干地勤的年代。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 && && && && && &&&原赵楼教导队的“半拉子”房子
& & 眉山战友祝廷梁讲的赵楼师部大楼(现在已成为一片庄稼地了)是在教导队外边5~6百米处,当时除师部大楼外,周边还有一大片配套的平房。从场站到教导队要先经过师部大楼。教导队的原址由四幢二层楼再加食堂、教室,是一片小小的建筑群。据说四幢楼是为空勤配置的。由于25 师师部不搬迁了,赵楼空闲的营房成了教导队的教学基地。
& & 我们这次去赵楼,近看原教员楼,它已损坏的相当严重,可以说破烂不堪,面目全非。昔日的一幢楼(楼上楼下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不知道什么原因,拆去东边的45%的建筑,保留了西边的半幢建筑+楼梯间(从照片可以清楚看到被拆的残墙剩壁),而且房顶也给拆除了。现76岁的房东大娘说原有的房顶给拆了,可以在二楼晒晒粮食。对她的说法我也至今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屋顶可以起冬暖夏凉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避雨,现在的楼房成这个样子,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 从现在建筑物的外表看,原有的木窗坏了,按常理可以换上普通的塑钢窗,而我们看到是用塑料布遮盖或用砖头堵上,这既不利于通风,又不利于采光。有的干脆留个大窟窿。西门口在原宽大的门框中安装小木门,两侧用砖头镶上;北门用砖头封上了。看来现在的东家家境不好,这样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 当我们开始远远看到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这难道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员楼吗?我们也有些纳闷,但我们走近一看,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已面目全非,但透过这岁月的印痕,仍能让人看到她昔日的风韵。“半拉子”建筑物我们太熟悉了,毕竟是我们不少人曾在这幢建筑物里生活工作十来年。大家看了照片就明白了。辽宁的空陆军讲得对,房子北边原是球场,每星期晚上集中全体学员看二次电视;房子的南边是羽毛球场地,夏天的晚上教员们三三两两聚在南门口场地上,乘凉、吃西瓜、哈密瓜、讲天南海北的故事。夏日的赵楼天气炎热,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我们常常聊天到晚上10点以后,才去睡觉。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02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11#、原篮球、排球场已成农田
[attach]24369[/attach]
12#、通往原家属楼、食堂的三叉口
[attach]24370[/attach]
13#、通往航修厂的道路旁原是食堂、教室现早已成了一片树林
[attach]24371[/attach]
作者: 眉山祝廷梁& & 时间:
& & 标题: 读图,怀旧,咀嚼一首歌词
读图,怀旧,咀嚼一首歌词
叹人间路长
不能够容我细思量
如梦幻一场
世上人又几番空忙
叹世事沧桑
算人生成败相当
看山水迷茫
情通天下一路奔放
几番起落雨暴风狂
转眼间鬓已成霜
留住所爱 留住所想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点击欣赏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
[ 本帖最后由 眉山祝廷梁 于
11:07 编辑 ]
作者: 李允中& & 时间:
& & 标题: 寻找我的电气教员李新洲
各位战友你,你们好,一别部队30来年,特别想念部队,想念战友,在这里向你们打听李新洲教员的消息,不知你们是否知道,望告知。谢谢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战友李允中:李新洲原是我教导队的同事,后任空军驻某军工厂的总代表,大校军衔,现从部队退休在武汉。请你把联系方式告诉我。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好可怜的房子啊!我想还是给你加个挡风避雨的房顶吧,门、窗子也给加上。寻找教导队暂告段落。
[attach]2441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9:57 编辑 ]
作者: 李允中& & 时间:
严志国战友;您好。我的联系方式是;& &谢谢您的帮助!!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八、巧遇到老队长
& & 通信二连的蔡龙兴在重回老营房的途中,巧遇当年通信二连挂钩生产队——头道庙五组曹阳勤老队长。30年后再重逢,从相视、相认、相握,问候、合影、祝愿,感慨万千,一见如故。他的淳朴、勤劳、善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和战友们一起帮助生产队割麦子、插稻秧、施肥料的情景再现眼前。军爱民,民拥军传为佳话。
1、通信二连蔡龙兴当年度蜜月的新房在哪里?在哪里?
[attach]24432[/attach]
2、蔡龙兴和夫人在当年度蜜月的新房前合影留念
[attach]24433[/attach]
3、杜利民和蔡龙兴在老营房前合影留念
[attach]24434[/attach]
4、相见、相认的那一刻,遇到头道庙五组曹阳勤老队长
[attach]24435[/attach]
5#、相握、问候,兴高采烈
[attach]24436[/attach]
6#、握手、祝愿,感慨万千
[attach]24437[/attach]
7#、合影留念,军民鱼水情深似海
[attach]2443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03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 && && && && && &再谈谈教导队的“半拉子”房子
& & 我在网上提到教导队房子的事情,有一热情的战友来电给提供一些重要信息。85年航空兵25师撤编后鲁山机场归济南空军管辖,86年济空后勤部下达文件,要求鲁山场站把多余的营房进行清理整合处理。处理方式是把多余的营房卖掉或拆掉,把拆下来的建材作为现有营房维修的材料。处理工作在87年开始实施,该战友时任鲁山场站营房股股长(后任场站领导)直接负责多余营房的处理。在处理赵楼地区的师部大楼、教导队营房的一大批建筑进行时,部队首先找了赵楼村的书记、村长,打算将那里的营房作价就地处理给老乡,结果赵楼的百姓大多无经济能力卖下的营房。另外那里的营房都远离当地的村庄,而且无电无水,对正常生活带来不小困难,大家对原有的营房不感兴趣。所以那么好的营房只能作拆除处理,实在让人心疼。赵楼整个营房拆除工程承包给头道庙的有一个开店的叫曹圈(在当地很有经济实力)的人。随着营房拆除,大量的建筑材料被整理出来,它们有房顶的瓦、水泥梁和木椽子,有木制的门、窗,还有大量砖头,都是可以用来直接造房的好材料。在拆除教员楼时,当把屋顶和门窗以及东部上下结构(整幢楼的45%面积)拆得差不多时,赵楼有一个姓王的老乡要求曹圈把剩余部分便宜点卖给他。这幢无顶无窗无门的建筑已是不值几个钱了,而且继续拆除还得再发生人工费,就这样姓王的老乡化了3000元就成了这幢“半拉子”建筑的新主人。
& & 现在看来对房东大娘的“原有的房顶给拆了,可以在二楼晒晒粮食”说法有误解。应该是买下的是无屋顶的房子,可以在二楼晒粮食,绝对不是为了晒粮食,而把屋顶拆了。造成误解的原因,一是那天来去匆匆,时间紧;二是和老大娘在语言沟通上有问题。现战友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情况,事情真相大白,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插曲。我要特别感谢战友的热心帮助指点,也要深深地感谢姓王的老乡和曹圈客观上为教导队做了一件大好事,成全了今天“半拉子”房子的故事,也给我们航空兵25师机务教导队留下一处值得纪念的痕迹。
& & 从赵楼教导队走出去的地勤战友不少于上千人,如果有机会到鲁山去,请到赵楼去走一走,山沟沟那里,还有一处“半拉子”建筑静静地躺在那边,那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我们曾在那里听过蛙鸣、闻过蝉唱、吃过牛心柿子、爬过山坡,值得大家去看看和回忆。
附照片2张:
1、被拆除窗子后留下黑洞洞的窗框[attach]24519[/attach]
2、寻找教导队线路图[attach]2452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54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蔡斌:你们去赵楼,请参考63#寻找教导队的线路图。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来电。
作者: 蔡斌&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64# 的帖子
谢谢,老严了。
作者: k10szy& & 时间:
这半拉房子真是可以作为25师教导队的故居、纪念地了。
围绕它真能讲出不少航空兵,尤其是地勤的故事。
也作了一张图可以看出从跑道东头开始的位置。
作者: 老三届& & 时间:
& &&&当兵到 lu山,以为是庐山,坐船到 嘉兴,又坐闷罐车,经苏州、南京、上陇海线,过郑州南下,到了鲁山,坐上解放车,过无水的大沙河,越走越凄凉,才知道是此鲁山 而非彼庐山。车到赵楼,下车,巳有保定、湖北战 友先期到达。然后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新兵训练结束,全部新兵打好背包坐在操埸上,坐等各部队领人,叫一批走一批,来接兵都走完了,我 和一批新兵没被点名,最后才晓得我们又留在赵楼,要留下来进教导队。我 们轰——五军械就住在敎员 楼上面一幢,敎员楼 西面有块排球场地,冬天一到星期天,就成群结队到航修厂去洗澡,或到场站服务社卫生队转一转。食堂往东有个抽水房,是73机务大队派员的。麦收的时节去帮老乡割过麦子。春天,山上矮 矮的树上满是发黄的毛毛虫,长的很块,最后结成黄黄的茧才知道是&&榨蚕,是鲁山的特产,蚕放养在树上就看见过这一次,教导队的房子拆了买砖头太可惜了,那换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赊给老乡,又体现 价值,又改善老乡居住环境,又 增强了军民魚水情。
[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3:01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九、参观航空展览馆
鲁山航空展览馆,据说其规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我们这次有幸在场站王站长的陪同下参观整个展馆,看到了有历史意义的 “杜风瑞战机”、“常香玉号”战机以及“美玲号”飞机。我们还看到了轰5飞机以及有“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飞机。还有一大批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直升飞机的多种型号的飞机,让大家开了眼界。
1、航空展览馆人民空军主要机种介绍
[attach]24552[/attach]
2、老兵们和机场站长在航空馆合影[attach]24553[/attach]
3、全体人员在航空展览馆合影
[attach]24554[/attach]
4、航空展览馆停机坪[attach]24555[/attach]
5、王龙兴在轰5战机前留影
[attach]24556[/attach]
6、卫惠明在歼7、歼8前留影
[attach]24557[/attach]
7、徐世瑶在常香玉号飞机前留影
[attach]24558[/attach]
8、严顺根在美玲号前留影
[attach]24559[/attach]
9、上了美玲号,我王龙兴就在这个位置上留个影吧!
[attach]24560[/attach]
10、你们敢坐,我朱汉良也中!
[attach]2456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0:01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十、再见吧,鲁山
& & 我们这次鲁山之行,由于时间关系在鲁山一共呆了一天多时间,住了一个晚上。可谓是来去匆匆。然而在这短短时间内我们的走访计划如期完成,可谓是满怀期望而来,又心满意足而去。
& & 如果还留下些什么遗憾,那时时间安排的太紧凑了,例如在赵楼时间一紧,竟忘了和梨树沟的老乡、“半拉子”房东老大娘合影留念。留下一点小小的遗憾。又例如-----------
&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完成重访、参观的基本任务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鲁山。此时此刻我们内心是复杂的,真是相见难别易难。鲁山我们又要与你分别了,又要与你相距千山万水。但不管离开你多远多久,我们心里永远有个你,始终都牵挂着你。
& & 再见吧,鲁山!
& &&&附照片10张:
& & 1、进县城的231省道上的小桥流水!
& & 2、鲁山的中天大酒店,格外醒目!
& & 3、宽阔的鲁平大道,车水马龙!
& & 4、大沙河的水静静地流!
& & 5、大爷享用早餐,津津有味!
& & 6、大嫂祝你生意兴隆!
& & 7、鲁山瀼河镇一条街,欣欣向荣!
& & 8、鲁山城外的农家小楼,让人眼睛一亮!
& & 9、别了,梦寐以求的鲁山车站!
& & 10、再见吧,鲁山!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4:25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1、进县城的231省道上的小桥流水!
(从高速公路出口处到县城,走231省道路经此处桥梁)
[attach]24624[/attach]
2、鲁山的中天大酒店,格外醒目!
(我们在鲁山的这个晚上就住在此酒店,设施还可以)
[attach]24625[/attach]
3、宽阔的鲁平大道,车水马龙!
(中天大酒店坐落在鲁平大道上)
[attach]24626[/attach]
4、大沙河的水静静地流!
(照片中远处是老的大沙河大桥)
[attach]24627[/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5、大爷享用早餐,津津有味!
(在前往瀼河车站的路上)
[attach]24666[/attach]
6、大嫂祝你生意兴隆!
(在前往瀼河车站的路上)
[attach]24667[/attach]
7、鲁山瀼河镇一条街,欣欣向荣!
(这条街就在瀼河车站旁边)
[attach]24668[/attach]
8、鲁山城外的农家小楼,让人眼睛一亮!
(在前往四棵树的途中)
[attach]24669[/attach]
作者: 汤德官& & 时间:
& & 标题: 看《鲁山之行》有感
& && & 看了严志国战友发表的《鲁山之行》的一系列报道和照片,真是心潮彭拜,感慨万千!尽管鲁山的军营我没有呆过,但是鲁山的军营仿佛是我入伍时的军营,鲁山的机场仿佛是我入伍时工作过的机场,鲁山的一草一木仿佛是我入伍过的部队的一草一木,鲁山的山山水水仿佛是我看见过的山山水水!它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的令人激动!遗憾的是战友们怀有深切感情的房子被拆除,幸运留下的“半拉子”房子,虽然破烂不堪,但在战友们的心中,胜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
[ 本帖最后由 汤德官 于
22:10 编辑 ]
作者: 冯世勇& & 时间:
引用:原帖由 严志国 于
13:57 发表
& && && && && && && && &再谈谈教导队的“半拉子”房子
& & 我在网上提到教导队房子的事情,有一热情的战友来电给提供一些重要信息。85年航空兵25师撤编后鲁山机场归济南空军管辖,86年济空后勤部下达文件,要求 ... 锥子沟在哪里,那是我们新兵连的营房。
作者: 眉山祝廷梁&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attach]24679[/attach]
锥子沟座落方位
[attach]24680[/attach]
锥子沟原74团机务大队营区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汤德官战友:四中队碰头时间改在“八一”以后,具体时间、地点会给你发短信。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9、别了,梦寐以求的火车站!
(照片是借用的)
[attach]24683[/attach]
10、再见吧,鲁山!
[attach]2468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29 编辑 ]
作者: 汤德官& & 时间:
&&志国战友,我知道了,谢谢!建议碰头的时间选一个双休日的白天,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左右,尽量不要放在晚上。因为住在郊区的战友离市区较远,晚上回家不便。
作者: xuzhanglin& & 时间:
鲁山我们就要来了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78#贴:预祝你们鲁山之行成功!兄弟你们这次得好好看看给养股的老营房,另外请蔡斌带大家到赵楼去走一走。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鲁山行之三
& && && && && && && && && && &回忆文章
& & 短短的鲁山之行旅程燃起着太多太多的回忆,不时地充满着惊喜与感动,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时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教导队的故事、黑白电视机、手扶拖拉机、无线电实验室;救火、站岗、杀猪、打狼;赵楼的蘑菇、柿子、红薯、柞树;这些区区小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之际,写下一些小小的故事来与大家分享。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49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1、& && && && && && && & 地勤的摇篮,我们的“黄浦军校”
& && && && && && && && && && &&&——记原机务教导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师机务教导队于1970年在李新店基地组建。1973年迁到鲁山赵楼。随着武空教导团的成立和25师的撤编,它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在十几年中,有40多人在教导队工作过,他们是第一任队长李岳绸(后任鲁山场站参谋长), 第二任队长吕悦(后任武空教导团参谋长)、教导员余东州(后任师直工科科长)、第三任队长韩景信,第四任队长李惠俊。资深教员先后有无线电徐教员(哈军工毕业)、雷达赵教员(哈工大毕业)、机械林教员(哈工大毕业)。为各机务大队、修理厂培养了上千名地勤人员。教导队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教导队工作或学习过的同志有些后来成为中校以上干部。据我所知(不完全)他们是:
赵以良(现为沈阳空军政委,空军中将)73年军械教员
李新洲(曾任空军驻武汉总代表正师级、大校)73~79年特设教员
陈若为(曾任空军南京第454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大校)73年无线电学员
谢金星(曾任空军雷达学院学员队正团级政委、上校)73年无线电学员
王健&&(曾任空军上海基地战勤处处长、上校)73年特设学员
苏长宝(曾任空军19师55团政治处主任、中校)75年无线电学员,后任无线电教员
许启军(曾任李新店场站政治处代主任、中校)74年无线电学员
王宗年(现任空军某航院教授、大校)76年机械学员
张晓柏(曾任武空雷达团政委、上校)78年无线电学员
蔡汉桥(曾任武空9548厂厂长、上校)78年无线电学员,后任无线电教员
任操西(现任空军某学院教授、文职三级相当于大校)78年无线电学员
李惠俊(曾任空军驻襄樊总代表正师级、大校)80年特设教员,后任教导队第四任队长
他们是师机务教导队的骄傲,更是我航空兵第25师的光荣!
[attach]24710[/attach]
教导队第二任队长吕悦和夫人近照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40 编辑 ]
作者: k10szy& & 时间:
特点:无线电专业的成才多;机械人才不足。
陈若为怎么转行为主任医师的?且是无线电专业的,会不会是电疗方面的。
我当时的教导队队长(十师)是个广东人,很有特点,上课讲机务条令吧(有点记不清哪个条令了),讲台上一本书一直不用打开,就这么第一条、第二条、... ...讲完为止,一条都不会差。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K10szy:1、我上述提到的12位佼佼者,无线电专业占6~7位,其实其他专业的可能也不少,只不过我对我们专业的知道多一点,对他专业了解少一些,所以是不完全统计,希望战友多多提供有关信息。
& && && && && && & 2、陈若为是73年无线电专业中的数一数二优秀学员,曾一度打算培养当教员。当年其他学员毕业后,他和其他3位学员留队三个月,协助队里制作教学图。后73团不同意他留在教导队,才回到73团机务大队。没过几年提为无线电师。他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河南省交通厅副总工程师,母亲是郑州市中医学院副院长。后来陈若为改行学习医学,成了今天的医学博士。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9:00 编辑 ]
作者: 叶晨迎& & 时间:
引用:原帖由 严志国 于
13:43 发表
1、& && && && && && && & 地勤的摇篮,我们的“黄浦军校”
& && && && && && && && && && &&&——记原机务教导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了这份不完全的资料,养眼----兴奋----欣慰。机务教导队在空军的建设与发展中,功不可没。
& && &&&看到老战友吕悦如此近的近影,健康、幸福且变化不大,更是高兴。烦代我致兄弟般的问候。
作者: xayhd& & 时间:
俺无线电专业的荣耀。
作者: 叶晨迎& & 时间:
& && &&&这么说,严志国战友和我是同行了。恕我记不起你,但我们一定有共同认识的人,比如吕队长。
& && &&&我虽然在25师成长、奉献了20年,却因(据说是)“林副——”南方扩军而中断,随张治平、武宗发副师长去了贵阳。
[ 本帖最后由 叶晨迎 于
18:04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叶晨迎老同志:1、我从事无线电工作后,直接领导是韩家典(73团机务四中队无线电分队长、 安徽人),再上面的业务领导是机务大队无线电刘德兴主任、师机务处无线电孙昌农主任。
& && && && && && && && && &&&2、吕队长的照片由他儿子发给教导队机械教员范正平的。我们也把鲁山之行教导队的照片传给了他。另外我们会把你对吕队长的问候转达给他。他目前和儿子居住在陕西咸阳。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11:16 编辑 ]
作者: 叶晨迎& & 时间:
& & 标题: 回复 严志国战友
& && &&&韩家典,太熟悉了,这个小老乡是和陈昌明、汪声明、陆勤学同时分到25师的,同专业又同是60年代安徽兵。只是陈、汪二位后来改行做政工了。
& && &&&孙昌农,更熟悉了,我们一航校同期毕业,在25师他就是接的我的班,转业也在西安,常往来。惜已于几年前谢世。
& && &&&没想到吕悦就在咸阳,这个开朗又开心的老兄。谢谢你!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回复 叶晨迎老前辈:
& && &由于部队的调动以前我们无缘相识,听你一讲无论从军龄上还是从专业上,你是我们的老前辈,老领导。你说和孙主任是同学,那你和张保主任也是当年的同学。张主任现在居住上海闵行,人还是高高的胖胖的,就是记忆力差多了。这次5月5日上海战友庆贺25师组建60周年,他出席了纪念会。
作者: 叶晨迎& & 时间:
& && &&&张保后经哈军工深造。他从东线国土防空战之前,给杜二加装(跟踪)雷达起(大家管它叫 杜二坡),就给25师开创了雷达专业的维修天地,有了轰炸雷达的轰五,顺理成章的雷达主任。老伴去世以后,脑筋欠佳,忘性大了去了,“5, 5”会后人回到家,却把会上发的书、碟等不知忘在哪儿了。我开玩笑说他是职业病----雷达波照的。但早先的事却记得可清,有电话聊起来就一个小时。
& && &&&在25师我和志国战友还是有交集的:在你,是到25师的最初半年;在我是离开25师前的最后半年。好像是。
[ 本帖最后由 叶晨迎 于
08:29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教导队人才简介:
1、赵以良,广西人, 1969年12月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73团机务大队军械师、师机务教导队军械教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秘书、秘书处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委空军组织部长、空八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降兵15军政委等职。现任沈阳空军政委,空军中将军衔。
[attach]2472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00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2、陈若为博士,河南郑州人,1973年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机务教导队无线电学员、73团机务大队无线电员、无线电师,后改行学医,曾为解放军空军南京第454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大校军衔。他从事心胸外科专业近20多年,早年师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和汪曾炜教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及精湛的手术技巧,有数千例心胸外科手术经验。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 在科研学术方面,陈若为博士先后有十几篇论文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中华外科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并先后获得军队科研成果奖七项、国家专利一项,在此期间他曾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被军区空军评为行业精神文明标兵。现任空军胸心外科专业副主任委员、空军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委副主任委员,空军跨世纪学科的带头人。[attach]24722[/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3、李新洲,湖北武汉人,1971年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机务教导队电气教员、空军工程大学学员、武汉空军教导团教员、后任空军驻武汉军代表(正师),大校军衔。
[attach]24765[/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4、谢金星,浙江湖州人,1973年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机务教导队无线电学员、73团机务大队无线电员、无线电师,空军长春第二机务学校学员、空军长春第二机务学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空军武汉雷达学院学员队正团级政委、上校军衔。
[attach]2476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03 编辑 ]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 && && && && && && & 上海很多战友都想鲁山行
& && && && && && && && && && && && && && &&&---------------作者王龙兴
[attach]24780[/attach]
& & 我们这次鲁山行回家后,就有许多战友打电话给我很迫切的要知道,现在鲁山部队的情况。
& & 通讯二连,王炳根到我家里来打听,通讯二连老营房现在怎么样,我说唯有通讯二连的老营房保存下来的最多。但已很破旧,现在给老百姓住了。我给他看了老营房的照片,他看得很仔细,又说;住了四年多,对老营房很有感情。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了却心愿。
& & 通讯三连陆永良,要请我和杜利民到他家里去。打听原通讯三连营房情况,我说老营房原地址盖了新大楼,现在通讯营搬到土门去了。也是新大楼。他说部队发展的很快,和我们70年代的条件比真是天地之别。
& & 我说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你是意想不到的。有一位老战友和你一个连队的郑德平,我们碰见了。他提起你,向你问好。我给他说,本来陆永良也来得,因工作原因离不开。郑德平说;要是来了多好,分别36年了。郑德平留在了鲁山,他是我们鲁山行老兵,碰到的唯一那个年代的战友,当天我和郑德平拍的合影照给陆永良看了,他很激动地说;这次鲁山行没去成,真是后悔了。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看一看老部队望一望老战友。
& & 还有场务连陆国林,马根荣,严全贵,张龙明,王龙根。汽车连戚根昌。洞库连的唐云鹏,卫生队的周志龙。要请我们鲁山行的杜利民,陆国富,王龙兴,严顺根到南汇马根荣家里,坐谈鲁山行的全过程,带去了鲁山行的照片。场务连的战友们看了现在的场务连,新大楼和各种特种车辆。战友都说;我们当兵的年代,场务连是最艰苦最辛苦的连队,现在连队条件好了,我们也高兴。
& & 汽车连戚根昌看了照片后,看到保存下来的有二排老营房说;对老营房很有感情,真想回去再住一住。看到整齐的停着汽车说;现在的汽车性能又好,又先进。
& & 洞库连唐云鹏看了照片后说洞库,洞口,老样子,没有变,太熟悉。滑行道上多了航展馆。我在这里站岗,执勤了四年多,记忆犹新。
& & 卫生队周志龙,问起原卫生队的营房,我们说老卫生队的房子还在,不用了。看上去很破旧。新卫生队搬到土门去了,是新大楼。他说;我很怀念老卫生队,当兵四五年,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
& & 许多战友知道我们鲁山行后相互告知。他们都说梦中回到过部队,我们71年兵今年都要退休了,有时间了一定要回老部队走一走看一看,梦想成真。
[ 本帖最后由 严志国 于
08:56 编辑 ]
作者: 张仲法& & 时间:
鲁山行看了好几遍了,回味无穷,这里面有激动也有伤感!你为战友们做了一件好事。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谢谢仲法关心鲁山之行。我们四中队专栏我会关心的。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5、王健 ,浙江嘉兴人,1973年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机务教导队特设学员、73团机务大队特设师、分队长、空军嘉兴场站航材股股长、站长、航空兵上海基地战勤处处长、上校军衔。
[attach]24795[/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6、苏长宝,河南郑州人,1973年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第25师机务教导队无线电学员、教员、师干部科干事、空军航空兵19师修理厂教导员、55团政治处主任、中校军衔。
[attach]24796[/attach]
作者: 严志国& & 时间:
[attach]24802[/attach]
向战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礼!
欢迎光临 航空兵25师、23师战友论坛 (.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航空会议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