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手牵手跟我一起走奋斗未来

能够跟我一起奋斗未来_百度知道
能够跟我一起奋斗未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人
其他类似问题
奋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除了恐惧和欲望,还有什么可以激励自己长期地努力?
大多数努力都是受恐惧与欲望驱使的,但这些恐惧与欲望又都总是阶段性的。因此暂时地成功之后,是什么驱使你形成自己的精神?今天看到一段话,觉得特别适合形容这个问题。特补充 :-)人只有在强大的动力驱使下,才能真正站起来改变自己。这个强大的动力可能是更好的恋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即使改变了现状,跳出了旧有的循环,又会跌入新的循环中,等新鲜感过去,他们还是会遇到各种熟悉的问题。命运之所以很难改变,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它无法被意识控制,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力量非常可怕,很少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突破。
按投票排序
116 个回答
收腰这是一个典型的矛盾,前段时间正好看到一个关于这方面的东西Self-acceptance vs. Self-actuallization你所谓的恐惧感和欲望的摆脱是建立在“自我接纳”这一概念之上的,有很多比如Eckhart Tolle的《当下的力量》介绍这些方面的东西,这一方面讲的是接纳自己,做你自己,一致性,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了,别人会因为你是你而爱你等等。而另一方面是在Anthony Robbins的书里都有体现的“自我实现,做最好的自己,要和他人不同,不要去做多数人去做的事情"等等。这两个概念会让同时接触到的人非常困扰,“confusing the shit out of a lot of people”。从时间线的角度来说,接纳自我的人,时间线是在当下的,这类人认为当前的时刻才是最重要的,未来无从想象,过去不值得留恋。做创造性及艺术类工作的人适合这种心态意识;而自我实现的人,时间线在未来,这类人匆匆忙忙,时刻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有计划性目的性,但是幸福感却不够。 当你接触自我接纳的东西比较多了之后,你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已经失去了前进、进步、学习、成功的动力。“啊,这些都只是在给自己增加自我意识映像(self-image)和自尊(ego)罢了。”比如“搏击俱乐部”里的一句话:“Self-improvement is masturbation. And self-destruction.” 而如果你接触的都是自我实现的东西以及人,你也许也会看到他们有着很多的物质,却没有足够的幸福和快乐。这两个东西是硬币的两面,也确实是一个从表面上来看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在你做一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自信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你的自我接纳层面的。当你刚刚接触到自我接纳层面的东西的时候,你没有了动力,因为你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所谓的摆脱了欲望)。 这是因为你之前的由社会价值框架造就的思维体系都是建立在增强自我意识映像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基础崩塌掉了,因为你意识到为你这个“社会舞台上的角色”去花一辈子的时间精力增加这种或者那种标签是一种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简要说来,这和你鄙视的在网络游戏上买装备大把花钱的行为毫无二致)-而且驱使你去做这些事情的源动力只是傻比的不安全感而已(恐惧)。你学会了活在自己的幻想之外,感受世界的宁静;能量只是来源于自我,而非外在认同。但是突然之间,你意识到了新的问题,你想做什么?你意识到你现在的工作可能只是在为自己增加一个新的标签,增强自我意识映像而已。你会对着各种东西说:操,老子不需要任何他人的认同,任何标签与事物对自负的增强。那么,这个时候你去做的事情,就会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了,你会因为喜欢一件事情的本质去做,你将更加去看事物的深度,而不是追求了解的广度;也不是这件事情所能带来的外在效应如名誉金钱权力等等。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动机偏移(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见:附)的影响。有两点需要注意:当你来到“自我接纳”的层面的时候,一般来说,你已经开始意识到群体思维对你的影响,并且想办法不让社会及外界他人来决定你的自我认知,不让这些傻比玩意儿成为你判断自我价值的标准。是的,你会很困扰;没有参照系的坐标很容易迷失自我的位置。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如何做,而多数人希望被他人来告诉自己应该如何做。在找到方向之前迷失是一定会经历的过程,但是你要知道一些事情:那些标准和背景都是由人制订的,而且多数时候,都是一些随机的标准,“那些人”说:我觉得这样好!我觉得那样不错!因为他们自己也不在乎,就随便编点东西了事。比如时尚产业什么的之类:“这个就当今年的流行吧!看着多牛比呀”。人们不停地制造这些傻比标准。比如IP4s、各种名牌等等。(搏击俱乐部:You’re not your job. You’re not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in the bank. You’re not the car you drive. You’re not the contents of your wallet. You’re not your fucking khakis. You’re the all-singing, all-dancing crap of the world.
)你会明白你需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你想要你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并按自己的标准来生活。而这个标准,当然是在你完全接纳认同自我之后,才是有效的。去寻找能给自己带来真实的快乐的东西。另外一点要提醒的是:在社会常规下被各方面称为“好人”的人,是最难接纳自我的种群之一。从反面来说,那些小混混,毒品贩子什么的,你觉得他们关心不关心那些“社会标准”“高层次认同”?正因为他们不关心,这也给了他们足够的自信和锐气。这些自信,已经能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女人和物质了(是他们想要,而不是社会这台机器根据它自己的需要来告诉他们这个好那个牛)。所以,对于你的问题解决方式之一,就是重新定义你的框架(reframe):把自我价值的标准从对于标签、外在价值本身的索求(接纳自我前)变成追求价值的过程(接纳自我后);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在路上”的时候,你就没什么可害怕的。而这,也是这个矛盾得到统一的方式之一。
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谢邀。什么在驱动着我们前进?如果说只有恐惧和欲望,那其实就是说,胡萝卜和大棒政策,对任何人都是有效合理的。但能驱动我们前进的东西,不仅来自于低级的动物性,也来自于高贵的人性。人,毕竟还是和驴不同。关于驱动我们前进的动机,心理学提供了很多视角。比如这三种就很典型:第一种视角,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划分。外在动机论相信,驱动我们前进的,是看得见的得到和失去。加薪还是减薪,有房还是没房,位高权重还是人轻言微,娶几个老婆还是娶不到老婆,一想到这些就让人热血沸腾或者心生恐惧:为了新中国,拼了!内在动机论则相信,指引我们前进的,是一种内在感觉,读书带来的安详,学习新知识带来的成长,和朋友的谈话所产生的被理解感,帮助他人所产生的意义感,都和得到或失去的恐惧和欲望没有直接关系,却实实在在驱动着我们前进。当然大部分时候,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比如我们在知乎写答案,可能是因为“有话想说”,这是内动动机。但有人点赞,我写得更开心,这是外在动机。但它的出发点并不同。第二种视角,是生存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划分。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宗教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可以看作是生存性需要,就是题主说的,免于恐惧和满足欲望的需要,那么其它几种高层次的需要,恐怕都不能直接归于恐惧和欲望,但同样在激烈着人长期努力。举两个例子,比如,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学习暂时看不出有逃避恐惧或者实现欲望的价值,但仍然有很多人努力坚持学习,这是因为学习本身带来的提升和乐趣。再比如,王石也喜欢年轻姑娘,但你总不能说,他做慈善和登山,是为了泡妞吧?第三个视角,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的优势和美德的强调。它把人的优势分为六种:知识和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每个人的优势和美德各有不同,能驱动他们的东西也不同。智慧和知识为优势的人,会被对新知识的好奇所激发而努力;拥有勇气的人,会为了正直抵御欲望;仁爱的人,会因为爱和被需要坚持;正义的人,会因为公平正义而克服恐惧……但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当我们依从优势和美德而行动时,我们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心怀喜悦,安详从容,无所畏惧。所以,说到底,驱动我们前进的,不只是恐惧和欲望,更多是“我们认为自己是谁”,“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那些能够提醒我们“我之所以为我”的,高贵、有尊严的人性。它让区别于动物,向神而生。-------------------------------------------------------------------------------------------------------评论中有很多朋友说,我讲的其实还是欲望和恐惧。好吧,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自己编的。当我和大家都还是猿人的时候,狩猎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相应的,我们主要发出两种声音,提醒动物来袭,准备战斗的,警醒的喊叫和欢庆打猎成功,享受猎物的欢快喊叫。享受猎物的时候,我们顺便还发明了原始的乐器——骨头。随着进化的发生,警醒的喊叫开始细分。你听声音就能听出来袭的是鹰、老虎还是准备抢香蕉的其它族群的猴子。欢庆的喊叫也开始细分,你能听出是打猎归来、召集族人吃猎物还是吃完准备睡觉。我们的嗓子和耳朵都进化了。后来,就有了音乐。音乐不断发展,时间来到了2013年,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很多人都被歌手美妙的歌声陶醉。有一个人很不屑,他来知乎问:除了警醒的喊叫和欢乐的喊叫,请问还有其它歌声吗?别人说:有啊,还有摇滚、乡村、爵士等等之类的唱法,那人却说,哪里啊,这些歌声不还是警醒的喊叫和欢乐的喊叫吗?如果你不信,他甚至能帮你仔细区分,哪一段是警醒的喊叫,哪一段是欢乐的喊叫。他说的挺像的。从猿人的喊叫到美妙的歌声多了什么?虽然你可以说,美妙歌声的起源于猿人的喊叫,但并不意味着,美妙的歌声就是猿人的喊叫。这其中多的,是结构。每一次进化,都给我们带来新的结构,结构不意味着量的差异,而意味着质的变化。一旦获得了某种结构,它就是一种脱离源头的,全新的东西了。现在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对人类动机的划分,你可以说,我说的这些,都来源于欲望和恐惧,但你不能说,我说的这些动机,就是欲望和恐惧。毕竟,我们的动机也这么进化,让我们越来越不像简单被恐惧和欲望驱动的猿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欲望,不等于就是金钱权利,还包括了功成名就等人生的各种目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有些人来说,死到临头,欲望也未灭。这里说的恐惧,作为一个对应物,应该是指对欲望或称目标不能实现的恐惧,中心词仍是欲望。 有欲望才有追求,完全没有欲望的人可能是没有的,低的欲望容易实现满足,高的目标就难了,何况一个目标实现了,还会产生新的目标。 欲望是努力的动力,需要区别的,不过是什么样的欲望罢了。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想被消失,就需要有拚搏精神,形成新的奋斗目标。 一些非常优秀的人,也会有远大目标,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有些人就是为探索迷点而存在的,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如霍金,病到如此程度,仍不放弃。他对探索大宇宙和女人孜孜以求,虽然对后者,他承认自己仍很无知,对前者,却有大成就。
为身边的人带来幸福。而你(们)的幸福终归会成为我的幸福。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莫过于此。只有这是我就算拼命也要保持下去的天赋。
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这问题让我想起瑞特问斯嘉丽的问题“你就没想过,嫁人为开心?”《实习医生格雷》里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杨素来一心在医学上其他一切统统靠边,为此甚至选择不要孩子。某日她又一步医术精进之后,对爱人说道:“我今天过了很棒的一天!当我在黑暗里听着心脏搏动的声音,感觉到一种纯粹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我想要的一切。”Pure content.这难道不是长期努力最好的理由吗?人类的本能之一就是攻城略地带来的狩猎和占领快感。现代的人们追求事业,这种事业在一些人而言是出自占有的欲望,在另一些人来说本质上是为了“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带来的快乐”而努力。或者说,这是“be a better person”的过程,当你追求并获得一种快乐,接下来你可能会追求更高等的快乐,而通常越是高等的快乐,其延续的时间就越长,有可能变成一生的诉求。与其被欲望和恐惧的鞭子驱使,何不追求pure content?
羞耻和自我嫌弃向善的决心
补一个吧,兴趣。有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东西就是为你准备的。
信仰! 这里可能主要指宏观上的“信仰”。
人们一般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迷茫,也许之前的疑问在阅历增加以后消除了,但新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而像理想啊、目标啊、欲望啊 等等,这些东西也许会让你上瘾,但一般无法持久持续,或者持续的时间有限,或者人们自身会在持续的过程中对持续本身产生怀疑,等等。但是信仰,很难用数量或次数等去衡量,宏观的信仰也是一种逐渐演变的过程,趋向于某种稳态。 信仰总会在人们感到迷茫或无助或空虚时,显得尤为突出,它让人们可以“自我引领”或者其他领域的所谓“自我救赎”;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化艺术作品中,经常会有主人公孤立无助的时候,独自一人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到最后,唯一的困难只有一个
--- 就是战胜自我
--- 从而完成英雄故事的大结局。更新:上述情况我觉得是主流的大多数情况吧,还有一些小众的亦或不寻常的情况。 比如,愤怒,仇恨 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促使一个人自我奋发,异常努力,而且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也许不是主流,但很多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涉及,比如你小时候经常受到某个方面的欺负凌辱的话,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非常在意某个方面的努力,比如身体弱小的人成年后可能在健身和运动方面异常努力和加倍投入。
爱,想让心爱的人有更好自主感 掌控感 使命感宣泄感 成就感等
恐惧和欲望已经是最好的能量之源,甚至超过爱。还有一种是宗教,对神彻底的降拜也能释放你巨大的能量,负面的比如恐怖活动。宗教被当作恐惧的工具,屡试不爽。以下排名分先后:恐惧欲望宗教爱人的动物性使得自我保护和繁殖成为它一切活动的核心,群体性又使其能产生脆弱的同情同悯,深刻的孤独感使其寻求神的帮助和解脱。
之前,我也一直在找自己长期努力的动力。问题的回答,我每一条都看了,深有感触。很多回答用了很多理论,令人信服。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回答最后解释的一段:从根本上说来,前进努力的动力都是从恐惧、欲望衍生进化而成。我一下就想起了数学中的。傅立叶变换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函数表示成三角函数(正弦和/或余弦函数)或者它们的积分的线性组合。正如这美妙的公式一样,在我们人生的驱动力中,恐惧和欲望可能是最原始的两个驱动力。满足一定条件的驱动力,都可以表示成恐惧和/或欲望或者它们的积分的组合。关键的关键,我们真的理解了什么是恐惧,什么是欲望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恐惧、欲望。比如,小的时候:我恐惧的是黑夜;恐惧的是没有小朋友跟我一起玩;恐惧的是上学的时候被老师批斗。可是现在长大了,我恐惧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恐惧的是时光的飞逝,生怕自己会被时光抛弃;恐惧的是混吃等死。儿时希望时光时光快些吧,快让我长大;现在希望时光时光慢些吧,好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我的“欲望”!也许正是这样,曹操才会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康熙才会唱出: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穿越了)欲望这个东西,也是变化的,更是是无止境的,就跟打怪升级一般,你打完了一个,还有“更高、更快、更强”的等着你。你说以前的皇帝牛吧?贵为天子,那已经是处在最高阶层了,可是还是会有很多的怪去打: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世界的和平……所以说,不要想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了。你能够感觉到恐惧,能够感觉到欲望,能够让这两者激励这你长期的努力,这就够了。就像余华在《活着》的前言中写道: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与其想还有什么可以激励自己长期努力,不如好好想想,现阶段自己恐惧的是什么,自己追求的又是什么。你的人生函数也不可能一直是不变的嘛!活着就是活着,努力就是努力,没有理由!
欲望和恐惧是相生的,是一体的,除了欲望和恐惧,人的任何行为再无任何其他驱动力。欲望和恐惧分很多种类,无论层次高低,神圣还是龌蹉,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都源于此。任何层次的人类需求都属于欲望,即使是最纯碎的爱,最慈悲的情感也是欲望的 一种表现。你说保持努力,我们要明白自己是想向哪个方向努力,也就是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自己的欲望是什么。明白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得到,真的想,自然有欲望、有动力;不是真的想得到,又为何强迫自己去往那个方向努力呢?一切动力源于欲望,然而一切痛苦、恐惧也源于欲望。把工作当做修行,让身体和灵魂不断得到提升,当会有所得,然得无所喜,失无所悲。
参考(马斯洛):大多数努力都是受恐惧与欲望驱使的,但这些恐惧与欲望又都总是阶段性的。这描述的都是追求欲望的physiological needs和克服恐惧的safety needs。因此,你可以追求爱和友谊等社会追求。社交需求(活得开心)[]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甚至是:尊重需求 (活得体面)[]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以及最终目标:自我实现需求 (活得极致)[]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例如:图片1来源:
年轻时吹过的牛逼  这些年碾转各地,经历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人和事,跌入自此以来的人生低谷。 不断的放纵自己,一次又一次沉浸在自己对于欲望,激情的追求中不可自拔,不断放纵。 转眼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觉得我也应该面对现实努力做一次彻底的改变了。我希望在9个月之后,也就是临毕业之际,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积极,向上充满动力的自己。 我不在乎到时候具体会在哪里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还是继续念书,能赚多少钱。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能够足够的自律,自觉,乐观有勇气的生活,只要我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就不会为我的未来而担心。  改变真的很难,也很简单。写这个帖子,是希望有共识的人可以跟我一起努力,一起提升,相互鼓励。这个帖子也是一个总结和提纲, 我主要会运用Steven Pavlina(/)博客中的一些方法,再加上一些别人博客的内容。他的博客有很多内容,从大到小方面的自我提升都有建议,所以我会在这里翻译总结我自己的提纲,希望对各位也有帮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  首先是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  这点我推荐一个沃顿毕业,辞掉了自己百万年薪offer人的一篇文章,他写的非常好,因此我也不想浪费时间赘述了。.cn/s/blog_4078ccdd.html。  我终于在昨天晚上做了这个测试。也许我失败了,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中间有很多次落泪,但是没有那个不可抑制的放声大哭的欲望。也许过半年以后我会再做一次这个测试,再次反省,看看我能不能真正的哭出来。  最后我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不要做一个卑微,贪婪和懒惰的人。我不要被孤独和欲望击倒。To live and to experience: to live consciously and couragously, to resonate with love and compassion.(去生活,去体验。清醒的,勇敢的,带着爱和同情心的活着) btw,我的中文表达能力实在成问题。。。  我是一个有很多欲望和贪欲的人,也是一个很耐不住寂寞的人。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以前的懒惰和失败。   在前男友和各种情人艳遇等等我曾经得到过生理需求的最大满足,以至于在失去这些的时候我怅然若失,不知所措,甚至把人生的目标都转向这个方面之上。我的好朋友曾经对我很失望,说她觉得我对激情和快感的追求胜过友情。在物质上我也有比较强烈的欲望,我总是要买很多很多的衣服,追求hipster,preppy 的style,去最好的餐厅吃饭,去最有情调的酒吧喝酒。但其实那大多不是我自己赚的钱。过一种超出自己消费能力范围的生活,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  安全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我们企图从别人身上寻找安全感,比如在父母,朋友,恋人身上;或者寄心于国家,民族,宗教或者什么什么主义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使命感。 这些对于某些人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最终的一点还是要把一切托福于自己。我不敢想象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有一个男人,或者父母会养我。我已经在父母的臂膀下如此舒适的生活了这么多年,现在必须离开了。
  确定自己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很重要的。精神的力量很强大,想象那些在严峻情况下存活下来的人,我们都听过这些故事,比如在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地震废墟中奇迹般的存活了10多天,被埋在矿井下的工人硬是靠喝尿一直活了下来。在我们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这些神迹一般的力量会出人意料的爆发出来,而我想说的是, 即使在日程生活中,如果我们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找到了自己的期望,我们也可以拥有那神迹一般的精神动力。  梭罗大概说过,我不记得原文是什么了,就是当你一天清醒的时候是被人机械的唤醒的,或者被工厂的汽笛声吵醒的,那这样的一天并没有什么希望可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那你每一天醒来的时候都应该很开心,都应该是充实快乐的,都应该是充满动力的。
  蜕变。
  具体的行为方式。  在树立了精神上的目标后我想关注一下我想改变的几个方面。  1. 睡眠和起床。我总是很晚睡觉很早起床。  2. 定期的运动。有规律的运动生活可以减肥,更重要的是可以健康并且有精力的做更多事情  3. 拖延症  4. 克服自己的不良,抑郁的情绪。每过几个星期总有那么几天,我不想出门,不想动,什么都不干。  5. 房间很乱。  6. 学习效率的问题。  7. 总是习惯花很多钱,不管有多少钱都留不住钱。  当然我还想把法语西班牙语学好,每天读更多的书等等等等,但是这些不全是当务之急。 所以要一点一点的来,能先把以上七点做好就好了。
  1.睡眠问题。  我曾经有长期的失眠症,有时候到凌晨5,6点都不能入睡。有一段时间需要酒精来帮助睡眠,也试过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比如48小时不睡觉,这样第三天晚上会累的趴下必须睡着。或者每天推迟一个小时睡觉,本来四点睡的到六点再睡,然后早上8点睡,然后中午12点睡。。。然后最终回归到正确的时间。后来我买了一个帮助睡眠,治疗冬季抑郁症的灯,貌似有一些用。  Steve在他的博客里说了很多关于怎样早起和马上醒来的建议。/blog/2006/04/how-to-get-up-right-away-when-your-alarm-goes-off/
  第一篇叫怎样在闹钟一响的时候就醒来。   我们在闹钟响的时候总是觉得用意志力可以让自己清醒。但其实想象自己的意志力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至少对普通人来说是这样。在早上醒来的时候,你总是会对自己说:“再睡5分钟吧。”或者“其实9点醒应该也来得急。” 因为那个时候大脑还不是完全清醒,所以我们不应该轻信自己做出得以为合乎逻辑得判断。 能够早上按时起床得最好得方式是条件反射。  steve的方法就是, 在白天或者下午的时候,调暗卧室,然后把一切布置成你睡觉时候的样子。 然后把闹钟定在20分钟以后,然后上床,闭上眼睛。在闹钟响起来的时候伸一个很大很大的懒腰,然后马上下床,穿衣服或者刷牙。就这样反复反复的联系。直到有一天你可以条件反射型的做这些动作。
  今天试验了那个睡觉的方法,做了四五次。感觉在清醒的状态下真的很容易爬起来条件反射。但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睡着20分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今天还写了一个职位申请的application,但是其他的时间没有干太多的事情。 还要更加努力才行呢。
  8/23/2012  今天跟前男友聊天。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他在硕士毕业后空闲了4个月,前三个月一直迷惘着,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无所事事,最近的一个月开始很努力的找工作,投简历。拿到了4个offer,然后终于下个星期要开始正是的上班了。跟他聊天又经历了很多,等于自己成长了一次。现在写一下总结。  1.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拿到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那个时候他已经很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欧洲的经济并不好,他也有些担心。北京的工作大概是类似于marketing和sales之类的,当时我有些反对他拒绝这个职位,但是他说工资太低,他值更多的钱。  第二份工作的收入很高,在韩国首尔。他说他想去不一样的国家,也想看不一样的生活。但是仔细思考了以后他觉得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不是他想要的,因为那份工作的发展前景不好,如果他从韩国回来就要一切从头开始。他的父母非常的不理解,他自己也挣扎了很久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最后他找到了第四份工作,在家门口,做一个环保公司的sales/marketing一类的工作。   因为我们刚刚毕业,踏入职场,所以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从刚刚步入职场开始,就应该知道你5年或者10年后希望坐在什么位置上。所以你的每一份工作,每一个简历都是在为后来铺路。  2.你能做什么,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也有很多人讨论过。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找跟你自己对口的工作。不仅仅是专业上,也是个人能力上:你的表达能力好么?写作书写能力?计算分析和数学逻辑能力?你喜欢跟别人相处么? 并且要把这些跟以往的经验经历相结合。 同样也需要知道别人想要的是什么,别人希望你具有的品质,素质和能力。与其努力的去凑一个自己并不是很适合的工作,不如去找到一个合适的,貌似为你量身定做的工作。  还有要看清自己。他说每个人都想去西门子,宝马,奔驰工作,最优秀的人都一门子往里面挤。前男友说自己的成绩不错,但是他知道差距还很大还远远不够。所以与其那样,不如扬长避短。  在此我也对自己做了总结:  1.
languages skills: fluent in three languages  2.
great interpersonal skills  3.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bility to travel & work in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s  4. math/analytical skills.   5. Economic studies backgrouds.  6.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tudies backgrouds.  7. previous working/volunteering experiences (some but not strong enough. nicht sehr beeindruckend.)  未来一个星期的目标。写好最重要的resume/application。 在申请4个左右的NGO秋季实习。  下个学期要开始构思thesis,并且根据NGO或者想去的公司的研究方向写论文。
  哈哈一个月前发的一封信有回应了。  今年寒假的时候我回家,跟妈妈在咖啡馆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德国人,是在华工作的某高管,点菜的时候服务员听不懂他们说话。然后我就回头帮忙翻译了一下并且聊了一会儿天。然后留下了email。  今年暑假刚回家的时候我发email给那个人,问有没有可能联系到该公司的实习。他没有回应,过了一个月他终于回信了。他给他们公司的HR发了信,他们说没有非常合适我的职位,但是我可以打电话或者发简历过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吧。  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认识人总比不认识强哈哈  加油加油加油~~~
  楼主,你做的什么测试啊?能贴个链接不?
  我的情况和楼主的很像,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很多欲望和贪欲的人,也是一个很耐不住寂寞的人。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以前的懒惰和失败。我太不能吃苦了,而且很怕困难,每次想要改变都以没有毅力失败而告终,都快对生活失去希望了。心理很难受,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共勉,同时祝你成功。
  很有想法的楼主,支持你
  @Tuesmonamour 很想问问卤煮现在这小半年的怎么样了~长时间的坚持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