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地图苹果年产量是多少

摘 要 山东省是苹果生产大省,也是苹果生产强省。与其它省份相比,山东省具有 发展苹果产业雄厚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具有良好的适于发展苹果业的 土壤、地形、气候条件外,山东省还具备优越的科技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优 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良好的种植基础及科研环境、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另外山东省苹果业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随着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
求量将不断增大;并且苹果加工市场前景广阔,不 仅国外市场,国内消费市场对果汁、果酒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一切说 明山东省应该加快苹果产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但在山东省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苹果生产的科技含量 不高;苹果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地、市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均 衡;苹果产业化组织规模较小,竞争力弱;苹果生产成本高;市场发育还不够成 熟,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劲头 还不足等。 针对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对苹果市场发展潜力及苹果产业 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模式,提出了今后几 年山东省苹果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一是加快优质果品的生产。加强与我省高校 以及国际先进的机构进行合作, 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引进优良的品种,从栽培到销 售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提高苹果的生产和储藏技术,最终生产出优良品种;根 据市场的需要, 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加快更新品种的节奏, 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各农行、政府财政部门提供资金给苹 果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自筹资金的方式,培育并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 业。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国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存 在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甚至损害农民 群众利益等问题。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促进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作用。四是完善投入机制,并多途径形成合理的农企利益关系。要解 决农企关系“两张皮”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完善投入机制,即通过一种外 在力量的注入, 使系统内外的利益关系的由失衡转变为均衡;还应通过建立生产 基地,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以及健全法律法规途径,引导 龙头企业同果农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 五是解决当前苹果生产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的问题。稳定现有果园面积,调整改造中低产果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优化果 树地域结构;以审定的果树品种为推广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六是建立加工用果 品原料基地。七是加强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实现果业生态化。主要是加强抗病虫 品种;研究与开发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积极推行生物农药防治;积极推广无公 害果品生产技术。八是依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水果产业的素质,实现水果产 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技兴 果;加强加工、储运与保鲜环节的科研开发和果品包装标准化建设;加强技术培 训与推广服务工作,全面提高果农的素质;引导果农组建各种自助组织,增强竞 争能力。其它措施是重视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与开拓;建立果品销售网络体系;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苹果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等。 关键词:山东省苹果业现状;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阶段, 我国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可持续发展劲头不足 的严峻形势下,我省苹果产业如何发挥潜力,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分 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使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实现苹果的 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苹果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为全世界所喜爱。苹果中含有丰富的人体生 长发育所需的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苹果属生 理碱性物质,碱度为 3.7,每天饭后吃上一两个苹果,可以缓和肉食的酸性,调 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苹果栽培约有 5000 年的历史,原产欧洲、中亚和我国新疆南部。苹果 栽培起于希腊。我国栽培苹果的历史较短,最早于 1871 年由美国引入烟台;大 约在 1898 年前后,由德、日引入青岛,1902 年,由俄国引入大连。1949 年以 后,我国苹果栽培发展迅速,现已发展成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北黄土高原、西 南高地等苹果主产区。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 自治区都有苹果栽培。 山东是国内生产苹果的大省,2004 年山东省苹果产量 669.06 吨、梨 100.09 吨,较 2003 年分别增产 9%和 1%。据预测,今年山东省苹果产量预 计比上年略有下降,减幅大约在 10%,产量约在 610 万吨。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省苹果产销还存在诸多问题:单产较低;品种结构不合理,有些老果区,至今 老、劣苹果品种还占 40%的比例,早、中熟品种偏少,加工产品几乎被忽略; 果品质量急需提高,普遍表现的是:果个偏小、果型偏斜、果面欠光洁、外伤较 多、病虫果率高、农药残留超标等;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技术普及工作滞后,生产技术素质不高,生产规模小,难以进行规模管理。采后 商品化处理仅占产量的 1%左右,贮藏能力虽达到总产的 15%-20%,但冷藏 仅占 5%-7%,气调贮藏刚刚起步。果品加工率仅为 4.1%。目前尚未建立完 善的冷链贮运体系;市场竞争加剧,产销脱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价格 下滑,销售情况不理想。苹果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 苹果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 1.2 研究内容 调查山东省苹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调查了解山东省苹果产业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了解山东省苹果产业化实施的条件; 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 国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苹果的销售和消费需求方面。美国 经济学家泰莫斯(1999)在《新鲜苹果促销模型》一文中,通过建立模型对广告 促销和店铺销售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认为通过广告在增加苹果销售方面的效果 不如店铺销售所带来的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说明促销对出口的影响,泰莫斯又发 表另一篇文章 《美国苹果促销有效性的二阶段分析》中认为实施出口促销手段有 助于帮助美国出口商拓展国外市场。国内学者也对苹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 究。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麻茵萍在《加入 WTO 对我国水果业的影 响及对策分析》 中概述了我国水果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 要以入世为契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国际、国内市 场竞争形势的水果产销政策体制。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李丙智在《我国苹果的制约 因素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国内市场将出现严重的饱和局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苹果业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 对山东省苹果产业化及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还不够,这方面的文献也不多见。但前人所作的研究工 作,无疑会拓展后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 1.4 研究方法 (1)文献查询法 为了对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开始实施 调查之前,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 础上,提出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 (2)访谈法 专家访谈:访问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政府有关人员、经济学 家、技术推广人员,了解他们对苹果业产业化的看法,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农户访谈:在调研点选择部分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典型进行访谈,了 解其加入产业化组织的全过程,生产、销售情况和收入变动情况,作为本论文研 究的个案材料。 企业访谈:访问调研山东蔬菜、水果、水产、粮油、食用菌等农业龙头企业 家,掌握他们对目前诸如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连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 机制、政府行为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带动基地和农户的经验, 作为论文研究资料的一部分。 (3)问卷调查法 对随机抽样选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他们在进行苹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政府行为的要求和看法。 1.5 调查过程 2004 年 4 月到山东省委研究室、政府调研室、市农业局、统计局、乡镇企 业局等有关政府部门搜集关于山东苹果产业化方面的政策、规划、发展情况等资 料。 2004 年 5 月到山东有关农业产业协会搜集相关资料 2005 年 7 月设计有关调查问卷, 分果农和县市林业局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 查。发放问卷 36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40 份。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苹果产业化的定义、特点及趋势 2.1.1 苹果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教为手段、以农 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农科教 结合,把苹果业的产加销诸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 式。 2.1.2 苹果产业化的特点 (1)组织数量迅速增加。1998 年农业部对 1650 县的统计调查,当时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 3 万多个, 截止到 2000 年底发展到 66000 多个,尽管其中有 调查范围扩大了 800 多个县、市的重要因素,但组织数量迅速增加仍是一大特 点。 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包括苹果产业化的经营组织,所以苹果产业化经营组 织也是迅速增加的。 (2)利益联结方式更加紧密。各类苹果业产业化组织中合同方式的占 48.7%,比 1998 年下降了 7 个百分点;而合作、股份合作方式占 27.6%,比 1998 年增加了 7 个百分点。 由于建立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关系既是龙头企业 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农村苹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农增收的需要,以合作、股 份合作等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苹果业产业化组织比重的提高将是今后的发展趋 势。 (3)经营形式多样化。各类苹果产业化组织中,有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 27000 个,中介组织带动型组织 22000 个,专业市场带动型组织 7600 个。在 龙头企业带动苹果业产业化经营仍居主导地位的同时, 中介组织带动苹果业产业 化经营的作用越来越大。 (4)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随着苹果业产业化的推进,各地逐步形成了一 批各具特色的、跨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带,成为推动区域经 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苹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了各地的产业优势,优化了区域 产业布局。 2.1.3 苹果产业化的趋势 今后一个时期内各地苹果产业化经营会出现以下几大趋势: (1)苹果产业化经营将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苹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连接着亿万农户。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能更有效地解 决苹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解决果农的增收问题;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 提高苹果业企业的竞争力, 加长我国苹果业的产业链,提高我国果产品及其加工 制品的附加值,这既是我国苹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 要,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广大果农的必然选择。发展苹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 各地正在形成共识, 政府各有关部门将会继续做好扶持苹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 扶持政策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苹果业产业化经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的作用将继续扩大。 (2)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苹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继续加大。 主要判断根据有以下三点:一是解决我国果产品加工率过低问题。目前,国外发 达国家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果业产值的3倍左右,而我国大陆只有 80%;发达 国家的果产品加工率达 90%左右,而我国仅有 20~30%,大力发展果业产业化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是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我国目前从事各类果产品加工的企业有几十万家, 一些果产品粗加工能力已严重 过剩,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大陆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加工 层次低,附加值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要提高我国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国际 竞争力, 必须大力发展重点龙头企业。三是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建 设。 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的发展与壮大,将成为提高我国苹果业整体竞争力 的重要标志。 (3)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苹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目 前,我国有各类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00 多万个,其中比较规范,具有一定 规模的组织有 10 万多个。 这些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但领头发展了苹果业产 业化经营组织 9550 多个,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明确果农专业经济组织的法律 地位, 制定有关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和规章,规范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的经营活动。 (4)随着苹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苹果业的管理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 革。目前,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为共同推进苹果业产业化经营,由农业部、国家 计委等九部门建立了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调有关工作,制定有关扶 持政策。同时,随着苹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村和农业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 和完善, 国家对果农, 包括苹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也将会进行相应的改革, 政府对苹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更具有权威性和效率。 2.2 苹果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2.2.1 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指经济势力比较雄厚,辐射面比较广,带动力或者牵动力比较强 的加工企业、销售企业或者企业集团。龙头企业是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2.2 服务社会化 苹果产业服务社会化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社会服务体系。苹果 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适时的为各专业化生产设立系列的服务机构, 提供产销形式, 政府政策、 市场动向等信息, 及时准确的向果农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是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保障。 2.2.3 农工商一体化,市场化运作 苹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通过某种经济约束和 协议,把苹果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 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 的品种和数量。这是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 2.2.4 农科教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苹果和苹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 而科技必须通过果农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就需要对果农进行培训。农科 教结合是苹果产业化经营的动力。 2.3 可持续发展 2.3.1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 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 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 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 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于维护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 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 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技术和社会组织方面限制自 己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维护生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负载能力。 2.3.2 苹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苹果业在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1)环境质量亟需提高。我省苹果业目前突出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首 先土壤污染情况逐渐严重,主要是果农没有科学施肥,其次是水污染,果农没有 恰当地处理农药残留,导致果园附近的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2)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一方面由于我省人口持 续增长,人均耕地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用地与 建设用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也呈相对紧缺态势,我省虽河湖交错,但 水污染较重,形成水质型缺水。现行水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实现地下水与地表 水、水质与水量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分配。 3 山东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3.1 苹果与其他水果的比较 山东苹果栽培历史悠久, 基础好。 根据已有的资料表明, 山东省苹果园面积、 总产量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和产量的 70%和 72%。 苹果在我省水果产业中占领 着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我省的主导产业 3.2 果农的文化程度情况果农的文化程 度:在所调查的果农中,小学学历的占 10.7%,初中学历的占 52%,高中学历 占 26.7%,大学以上学历为 10.6% ,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具有初高中文化程 度的果农占所调查果农的绝大部分。这就是山东苹果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3.3 苹果栽培的相关情况 (1)种植面积:烟台海阳一位果农的种植面积达到 200 亩,在所调查的果 农中种植面积是最大的, 其次是潍坊临朐一果农的种植面积为 100 亩,其他果农 的种植面积一般低于 10 亩,这样的种植面积产生不了规模效益。 (2) 果农的种植打算: 在所调查的果农中, 48%的果农维持现状, 20% 有 有 果农打算减小规模, 10.7%的果农彻底放弃,只有 21.3%的果农打算继续扩 有 大种植规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数果农不看好苹果业的发展前景。 (3)主要苹果的品种:在所调查的果农中,苹果的品种主要是富士苹果、 红星苹果,而红香蕉苹果、清香蕉苹果、美国八号以及嘎拉苹果这四种只占很小 一部分,苹果品种不多,种植结构不合理。 (4)果子的质量情况:根据调查,果农生产的苹果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特 级果达到 30%以上的只占所调查对象的 20%,一级果达到 40%以上的果农只 有 24%,特级果和一级果达到 50%以上的果农只占 30.6%,大部分果农生产 出来的是二、三级果,苹果质量提高幅度不大。直接导致苹果的价格提高不大、 果农增产不增收。 3.4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山东各地通过改造传统模式、 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和 “订单农业” 等方式, 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通过支持 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成立行业协会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挥了其在规 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节、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的作用,保护了农 民和企业的利益。通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用“订单”的形式把企业和农民的利 益有机联系起来, 既解决了农民面向市场调节结构的问题,避免了结构调整的盲 目性, 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原料。 2002 年全国种植业 “订单” 面积达 224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17.8%,其中近一半左右是由龙头企业完成的。 3.5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近年来, 山东省各级政府除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外,还不断加强了对 苹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苹果产业化 发展提供及时的政策、科技、市场需求、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把果产品市场 体系建设与苹果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许多地方还 帮助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实施 “走出去” 战略, 开拓国际市场, 例如天府集团正在开发欧洲市场。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鲜活 农产品公路运输免除费用,优先通行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6 各地市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次对山东省 17 市地苹果产业调查发现, 山东省各地市果业发展水平 不一。从苹果的发展状况看,根据面积与产量对比,威海市、烟台市等传统果区 属于大规模集约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聊城、临沂则属于面积过大、产量低、 规模效益较差的地区(如图 5.1,5.2 所示) 3.7 苹果出口情况 苹果是山东的主要出口果品,其出口量占全省果品总出口量 96%以上。随着 苹果质量的提高,贮藏运输技术和设施的改进,以及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 近几年来山东苹果的出口量不断增加。据山东省外贸厅统计,2003 年全省出口 鲜苹果 25.61 万 t,占苹果产量的 4.2%,出口额 11493 万美元;出口苹果汁 16.95 万 t,出口额 11070 万美元。出口苹果的产地主要在栖霞、蓬莱、龙口、 招远、莱州、文登、沂源、蒙阴等县市。苹果汁是山东的主要苹果加工品,其年 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 50%左右。山东苹果的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由单一的 东南亚传统市场扩大到阿联酋、沙特、文莱、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 利、荷兰、西班牙、加拿大等中东和欧美国家。 4 山东省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苹果单产水平较低 从单产看来, 世界上苹果先进生产国单产超过 20000 千克/公顷,我国仅为 10000 千克/公顷。这说明我国苹果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山东省的苹 果生产也是如此,产品是靠种植面积的提升而增加的。这种数量型的规模增长, 必然导致土地、 劳动力等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在追求产量的过程中, 使用化肥、 农药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使土壤酸化,植物立地环境变劣,根系营养不平 衡,抗逆性低,经济效益必然下降。 4.2 苹果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 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不同苹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 异较大。在中西部许多地方苹果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 相比之下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苹果产业化发展较快,并已经发挥出巨大的 作用, 显示出较大的生命力。 有一些地方的苹果产业化已初步完成由产品初级加 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这三个转变 使地方农村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极大的推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 展。 4.3 苹果生产成本高 受果树生长特点的制约,前三年几乎是只投入不产出,追加成本高,而且近 些年来对苹果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果农需要增加投入,采用新的技术,如套袋、 生物农药、 生物肥料的应用等, 这进一步增加了苹果的生产成本由于受市场的影 响,苹果成本纯收益率下降。由表 4-1 可以看出,2002 年,我省苹果每亩成 本收益率为 214.14%,到 2004 年下降为 191.72 %。由于苹果生产收益的下降,致使有的果农打算彻底放弃苹果生产。 表 4-1
年 我省苹果成本纯收益率 Table 4-1 Apple Cost Net Income Rate in Shandong Province , 年份 每公顷总成本(元) 每公顷纯收益(元) 每公顷成本纯收益率(%) 2002 年 573.70×15
214.14 2003 年 864.15×15
192.43 2004 年 991.30×15
191.72 资料来源:调查问卷 4.4 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实施苹果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首先,果民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自己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数呈 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 使他们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 和自我保护力, 难以抗衡社会上各利益集团对农民权益的侵蚀和不正当竞争。在 宏观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参与市场竞争和自我保护的市场主体, 与市场经济体制不 相匹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国际市场。其次,市场建设和市场运 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情况比较严重;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掺 杂使假、欺行霸市、虚假广告时有发生,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调节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农民等 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法规尚不完备,还未形成体系;市场监督 管理政出多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4.5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广新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生产和农产 品加工业等资金缺乏。由于苹果生产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另外农村中各项扶持政策不到位,税费优惠、金融服务等各项产业措施不配套, 导致农村经济总量偏小,苹果资金严重缺乏。 4.6 品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我国苹果在品种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 培面积几近全省苹果栽培面积的 50%;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熟、中 熟品种相对较少,目前的主栽品种以红富士、红星等品种为主(约占 70%- 75%) ,早熟品种不足 5%,中熟品种约占 10%-15%,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 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 三是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 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品种很少,目前只有国光、红玉和金冠等少量兼 用品种, 致使苹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加工产品的质量难以适应 市场的要求。 4.7 果园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平均单产低、质量较差 我省苹果单产近 10 年来持续增长,但就整体而言,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管理技术水平低是导致我省苹果单产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山东省,部分果 农对集约管理果园认识不足,不重视整形修剪、中耕除草、灌水排水、病虫害防 治。管理技术水平低,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山东省苹果的优质果率不足 40%,而且还有近 10%的劣质苹果没有市场,出现积压滞销。 4.8 采后处理技术薄弱 我国商品化处理苹果比例低,苹果先进生产国鲜食苹果都经过机械化清洗、 打蜡、 分级、 包装, 再投放市场。 而我省这种处理果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左右。 我国苹果总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 20%左右,并且大多是以土窑洞、冷凉库等 土法贮藏为主,普通冷藏约占总贮藏量的 20%,气调贮藏量仅有 3%-5%。青 岛市目前果品贮藏能力仅有 30100 吨,且以普通风冷库为主,仅占果品总产量 的 5.6%,加工能力只有 1.28 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 2.4%,还达不到大型水 果超市和出口水果标准。同时果品自动清洗、分级、打蜡、包装、冷链贮运等一 系列产后处理几乎空缺, 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商品性状和货架形象,给果农造成了 经济损失。 4.9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 我省苹果产业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从生 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很难实现产、 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市场 竞争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合作共同体,影响了苹果 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苹果生产的标准化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 标准及市场接轨性差。另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的品牌,无法立足国际市场。在山东省现的果园中,集中联片的果园很少,多数 都是承包到户、分散经营的小果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苹果为原料加工浓缩 苹果汁和果酒的企业数量较少, 目前年产浓缩苹果汁生产能力低不能抓住有利时 机抢占国际市场,导致加工增值利润流失,散失了出口创汇的大好机遇。 5 山东省苹果产业化条件分析 5.1 生态条件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全省土地面积 15. 7 万平方 km,山地丘陵、山前平 原及黄泛平原约各占 11%,为苹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1.1 地形与地貌山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中南部有泰、沂、蒙、徂徕等 山隆起,各山最高峰的海拔高度均在 1000 米以上,构成了鲁中南山区。自中部 山地向东南、 北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平原, 西、 山间有小型盆地及河谷。 由于受地形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其中低山、 丘陵、 谷地及梯田适宜于发展果业。 半岛地区除崂山、艾山、牙山等少数山峰海拔高于 700 米外,一般为高程 200^-300 米的低山丘陵区,起伏较小,谷宽坡缓。由于受海洋影响,气候湿润, 最适于喜温果树的生长。 鲁西北为平原,地势低平,海拔高度一般在 50m 以下,自西南而向东北缓 斜,至河口、利津等地仅为 2—3m,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也较浅,发展果树有 一定的优势。 5.1.2 土壤条件 山东土壤类型也很多, 分布面积较大的有:丘陵砂地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及胶 东山丘的中上部, 大多为粗骨质的棕壤或褐土。 胶东半岛和沐东丘陵以棕壤为主, 鲁中南山区则为棕壤性与褐 土性土壤复合分布,中性或微酸性。其中 200 左右的坡地宜种植果树。 山麓棕壤、褐土大多分布于鲁中南山区四周的山前平原、山间盆地、河谷平 原及胶东丘陵中下部。土壤以褐土、潮褐土、棕壤和潮棕壤为主。土壤呈中性或 微酸性,地势平缓。由于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埋藏较浅,果树生长良好, 适于发展多种果树。涝洼砂姜黑土以胶莱、临郑苍平原洼地及滨湖沼地为主,低 洼易涝。 土壤以砂姜土、湿潮土为主,由湖积母质形成,底土常有砂姜隔层,土质粘 重,通透性差,肥力较差,只有加以改良,方能栽植果树。 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黄泛平原的低洼地段。潜水埋藏浅,矿化 度高,外排困难,土壤主要为盐化潮土、碱化潮土,少量为潮盐土。经过改良后 使总盐量低于 0. 3%时,也可以栽种果树。根据日本报道,果树土壤组成以固相 40%~50%,液相 20%~40%,气相 15%~30%最适于果树生长发育。山东省鲁北平 原易积涝,山地丘陵地区易发生干旱,要达到果树生长所需的最佳生态条件,需 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不断改良土壤,加大有机肥投入,科学合理地配置果 树资源。 5.1.3 气候条件果树资源的分布也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果树具有生命周 期长的特点,在其从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到休眠的每个阶段都要受各种气候 要素的影响。 其中气温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最关键的因素,果实的品质与着色面 积大小也与其有密切关系。 光照除直接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外,对果实着色及外 观质量的影响也极为突出, 着色面的大小与直射光量成正相关变化,故在果树生 产管理中往往通过增大光照量提高果品着色度。 降水量大小影响着水果产量及果 实的口感、品质。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利于落叶果树 的生存和繁衍。山东省全年日照时数为 h,大部分地区则为 h,也自 西北向东南渐减。日照率为 ,以 5~6 月最长,为 200~300h。3~ 10 月果树生长季节,平均为 233: 68h。山区紫外光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 在山东境内平均每升高 100m,光强增加 4. 596,紫外光增加 396~496。山东 省山地丘陵区面积广大,这也是山东省发展果树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优势。 从热量方面讲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在 11~14℃之间,由南向北和自西向东递 减。春天气温上升以鲁西南最早,半岛东端最迟。夏季平均温度在 24—27 ℃, 由陆上至沿海减低。冬季平均温度在 0℃左右。无霜期长达 200-215d,有利于 果树安全越冬, 及时解除休眠。 山东的热量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 要。 降水是果树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据粗算,果树需水量(折算为降水量)为 250 —350mm,每产 kg 果实,每 ha 需水量 t,即约需降水 量为 500—600mm,山东平均降水量在 600—900mm 之间,能够满足阔叶果树生 长发育的需要。5.2 经济条件 5.2.1 山东省位置、 交通及经济条件山东省海陆兼备, 北临渤海, 东濒黄海, 南与苏、皖两省接界,西南与豫为邻,西北与冀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的交通要道,交通发达,陆运、海运、空运较为便捷。山 东省内高等级公路已基本成网。山东沿海有大小港口 26 处,其中青岛、烟台、 威海、日照等 8 个港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山东航空业近年来发 展很快,全省己建有 9 个机场,其中济南、青岛被辟为国际机场。 山东属于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华北经济区紧密相连。对外东与发达的日、 韩一衣带水,距东南亚也不远,沿海的日照港成为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 这种优越的经济区位为山东果品的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外部市场。 5.2.2 历史基础及科研力量 山东省苹果种植业有悠久的历史,引种栽培经验丰富,果农素质比较高,基 础良好。自解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山东苹果业的发展,并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 及相关的优惠政策,使得山东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此外,山东省还有数十家科 研教育机构如山东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为苹果业 的发展提供技术、良种苗木及输送大批科技 人才。 5.2.3 人口与劳动力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依照有关计算,山东种植业劳动力处于剩余状态。 所以和国外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动力费用支出相比, 山东发展水果种植业具有比较 成本优势。 此外, 山东由于人口多, 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消费在全国居中上水平, 自身就是一大果品消费市场。 根据以上所述可知,山东省具备种植苹果的生态条件和销售苹果的经济条 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苹果出口贸易。从这些方面来说,山东省苹果产 业应该能够成为果农们赖以生存的良好产业, 但现实中出现不少问题说明了我省 的苹果产业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的因。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一下,以求找 出得当的措施,来促进我省苹果产业的发展。 5.3 储藏、加工与销售环节情况分析 随着产量不断增加, 山东水果单靠省内市场己消化不了,需要不断开拓外地 市场,不断提高贮藏加工能力。目前,山东己建有大中小型恒温库 500 多座、 大型果汁加工厂 5 处;引进中小型洗果、打蜡、分级流水线 14 条;年储藏加 工能力 150 万 t;加工品种已从传统的果脯、果酱、罐头等高糖制品转变为原 汁、原味保健营养型的果汁饮料、低糖制品等。近几年,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一 些大型加工企业经过不断调整、改制,已逐步实现向产、加、销一体化,面向市 场的集团型发展。果品加工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压均质技术、真空减压技 术、 微波杀菌技术等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果品加工业日益成为推动果品产业发展 的主导产业。果品储藏是实现果品季产年销,调节淡旺季矛盾,促进果品生产的 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果品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 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果品储藏技术与设备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从发展现 状看,由于资金限制,山东的果品储藏主要以冷风库、机械冷藏库、传统窖藏法 为主, 气调储藏及其它较先进的方式仅处于初级阶段。山东省果品销售基本形成 网络, 包括从农村集贸市场到果品产地的批发市场、 消费地的大中小型批发市场、 城镇定点销售地和居民小区商业网点摊位。 1997 年山东省集贸市场干鲜果类 据 销售状况调查统计,集贸市场干鲜果售出量为 603.2 万 t,其中城市为 270.3 万 t,约占 44.8%;农村为 332.9 万 t,占 55.2%。而据消费品批发市场调查 统计, 目前全省已建有 74 个干鲜果类批发市场, 年成交量(包括零售)268 万 t。 其中城市 19 个,成交量为 136.08 万 t;农村 55 个,成交量为 132 万 t。 若除掉外来的干鲜果品, 和山东实际水果产量 787 万 t 相比,山东果品的市场 成交量则更少, 由此看到山东果品的商品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5.4 县级农技 人员学历构成 图 5.3 可以看出,当前县级农技人员仍然以高中和中专学历为主,占县级 农技人员总人数的 46.54%。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部分农口大学毕 业生充实到县级农技人员队伍,使得农技人员中具有大学(大专)学历的比例增 加, 占总人数的 37.95%。 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仍在县级农技人员中占有很大比 例。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仍然微乎其微。县级农 技人员的职称普遍较低,以初级为主,占 63%;中级职称占 25%。而副高 和高级职称很少,分别占 9%和 3%(如图 5.4 所示) 。 5.5 苹果新技术应用情况 新技术推广普及速度加快。为进一步增加苹果产量,提高果品质量,近几年 来山东各苹果产区的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技术咨询,现场 指导和根据生产季节举办各种形式的果园管理新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全面开 展了技术培训,将新技术尽快传给农民,提高果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围绕提高果 品质量, 在不断改进果园土肥水管理制度和整形修剪的基础上,山东重点推广了 苹果的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利用生物农药和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技术。苹果疏 花疏果、 人工授粉技术在全省的普及率达到 85%以上。 果实套袋的数量逐年攀升, 2003 年全省果实套袋数量达 200 亿个以上,其中苹果 170 多亿个。生物农药、 生物肥料的应用面积也正在扩大。 5.6 苹果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苹果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苹果消费水 平也随之得到改善,苹果消费正走进千家万户,苹果消费市场遍及大江南北,消 费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苹果消费正由享受型消费向必需型消费转变。苹果的消费量和苹果消 费群体都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苹果已不再是限于老人、孩子、客人、病人的享 用品, 苹果正在成为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吃苹果不仅能获得香、 甜、 润、 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帮助消化、提供丰富营养、强身健体、养容延年。 (2)苹果消费正由季节性消费向常年性消费转变。苹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为苹果的全年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充足的市场供应、苹果储存技术的运用和遍 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保证了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苹果, 苹果消费正由季节性 消费向常年性消费转变。这种转变表明:苹果消费市场在时间上得到迅速发育和 扩大,苹果消费市场正在由小规模走向大规模,由低水平走向高水平。 (3)苹果消费正由单一消费向多样化消费转变。苹果品种的多样化、苹果 品质特征的差别化、 苹果作为商品的多档次化、苹果营销及加工技术的进步等给 消费者提供了品种、品质、购买时间、地点等市场选择机会,从而使不同消费者 的不同消费需求可以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得到满足; 而对于同一消费者也有了更多 的机会来满足他对不同品种、 同一品种的不同品质的要求。苹果消费的多样化创 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生产机会,是苹果消费走向成熟的表现。 5.7 国外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需求分析 5.7.1 日本的苹果品种改良经验在日本 I20 多年的苹果栽培史中,共引进 和培育苹果品种 1000 多个,其中由国外引入 700 多个,自己育成 300 多个。 其间,日本不断进行品种结构的改良。曾由历史上最多达 270 个品种的多品种 时代、国光红玉时代、元帅系和富士时代到目前的富士时代。即使在富士时代, 日本仍然注重多品种的开发。1991 年的苹果市场仍可看到近 50 个苹果品种, 各品种的比例为:富士面积占 46.5%、产量占 51.7%;其次为津轻、王林、元帅 系、乔纳金、陆奥、红玉、金帅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当前的品种结构为:富 士占 35~40%,其它品种依次为珊夏、津轻、王林、乔纳金、元帅系、陆奥、红 玉、千秋、北斗和北海道 9 号、新世界。除元帅系、红玉、乔纳金是引进品种 外, 大量的品种是日本自己选育的, 并且新优品种比例达到 15~20%。 由此看到, 日本苹果品种改良最突出的特点是富士系所占比例下降到 40%以下, 中熟品种比 例上升,新优品种占较大比例。看日本苹果品种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山东省需 要以超前意识, 紧跟日本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争取在发展新优品种方面与日本 基本保持同步, 弥补我国苹果品种方面的滞后,加速新优果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步 伐,尽快缩小经济效益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7.2 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模式 法国是世界名葡萄酒的主产地。长期的栽培与配制,使名酒的酒型、工艺、 酒葡萄品种及产区融为一体, 形成固定的模式。法国最著名的酒葡萄产地有白兰 地酒用品种主产地科尼亚克、 香槟酒用品种主产地香槟地区、干红酒及干白酒用 品种主产地波尔多和白根地。他们共同的特点:集中分布于法国北部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区,夏季气候比较凉爽。在这种固有的大气候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土壤地 形条件, 法国形成了酒葡萄栽培的区域化模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小区区域化栽 培,如 XO 高档白兰地酒产区仅是位于科尼亚克城东南夏郎德河南岸方圆约 10km 的大香槟区,占科尼亚克白兰地酒产区不足 10%的面积。该区葡萄多栽培 在缓坡丘陵地,土壤基质为石灰岩,土壤沙性或壤土夹杂大量砾石,表面几乎覆 盖一层小石子。 白根地产区小区划分几乎到了地块。不同地块所酿同一酒型的葡 萄酒要标出不同的品牌,有的品牌原料产地不足 100ha,由于地块差异,夏多丽 同年度不同等级的葡萄所酿葡萄酒的价格差达 1 倍以上。法国名酒葡萄原产地 己成为世界公认的栽培品种及酒型所需的环境条件,各国在酒种区划时,无不参 照法国某相应产区的环境条件, 找出关键气候指标,制定本国所栽葡萄品种的区 域化。 山东苹果产业要借鉴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和管理经验,选育良种并科学 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布局,这将对山东葡萄酒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7.3 西欧的 IFP 制度 IFP (Integrated Fruit Production 一体化水果生产)制度是在病虫害综合 防治制度(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简称 IPM)和水果质量保证制度(Fruit Quality Assuranc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果生产制度,被称为欧洲水果产业 的未来。 其基本出发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尽可 能地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的应用,把对环境的不利 影响降至最小,把人类健康的危害减到最低。IFP 的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果品, 要求改变过去把产量放在首位, 以通过高产来增加收益的生产观念。IFP 更加重 视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提倡通过提高质量来实现果园效益的增加,在生产技术 方面则重点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化学物质的应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实现果 业的可持续发展。 IFP 制度在苹果应用方面发展最为迅速。 1994 年采用 IFP 的果园面积已达 11 万 ha,占欧洲苹果总面积的 35%,涉及西欧所有国家。德国最大的苹果产地 Baden-Wartime berg 地区,1994 年 IFP 苹果园达到 81%,意大利 Fronton 地 区 IFP 果园面积达到 99%。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果园因生产过程中控 制失败导致中途退出, 或由于农药残留分析未获通过,他们的产品不能被批准使 用 IFP 商标。 但一旦获得 IFP 商标,某一产区的果品将拥有了通往世界市场的 绿色通行证。 山东省果品将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要想获得在国际市场 通行的绿色商品证书,需要高标准,严要求,逐渐地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 5.7.4 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产业化经销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 尤其美国、 日本的果品生产早在 70 年代就实现了产业化经 营。 果品流通方式比较灵活但很规范。一般经过采收-分级-包装-预冷-批发 市场-各级零售商(包括超市)一消费者,整个过程保持冷链结构,在交易过程中 严格按照市场交易法进行。 新西兰生产的水果则由销售协会包销,果农与协会共 同担当风险。果农在自己的产品包装箱上标好姓名、地址、数量、售价。批发商 负责销售、支付果农货款,按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实在卖不掉的果品,则退给果 农。果农自己也零售部分果品。整个流通过程责任到家,市场运行公开、公正、 公平。产销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引起果农的注意,有助于果农改进经营。其他较 为流行的经销方式有拍卖制、自采销售、期货交易等。拍卖制目前流行于欧洲和 中东一些国家的水果批发市场。 拍卖活动面向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一般由农民合 作组织经营,根据果实品种、规格、数量、产地及不同档次价格进行拍卖。这种 方式利于优质优价,平等竞争,物价稳定。自采销售主要流行于美国,随着观光 果园旅游的兴起, 人们乐于选择这种既可休闲又可购物的旅游活动。以上几种经 销方式在国外发展己比较成熟, 山东省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尝试性经营,摸 索一些适于在省内通行,然后推广到国内外的经销方式,提高销售效率,减少中 间环节的损耗。 6 保持苹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在加快品种更新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优质果品生产 由于果品产量的迅速提高,大陆果品十分丰富,人们不再满足,因此求新尝 新的愿望增强。随着科学的进步,培育新品种的加快,数量增多,也为更新品种 创造了条件,价值“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规律的影响,更新一个好的品种,是获 得高效益的捷径。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果品的质 量。果品市场的竞争,最终要的是品质的竞争。生产优质果品的基本要素是品种 和栽培技术,品种问题。有了优良品种还必须有配套的、科学的、先进的栽培技 术。只有采取从土壤改良和施肥,整形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套袋、铺反光膜、 摘叶转果、选果、分级、包装和贮运、综合配套的系统措施,才能生产出优质果 品在我国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中日富士苹果品质比较”事,发现中国 红富士苹果在果形和大小整齐度、果面着色和光洁度、以及内在品质优劣的一致 性,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6.2 通过多种途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 “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 就是扶持农民” 。要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1)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的紧张局面。一是各级农行要把 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二是财政应拿出支农周转金和苹果产业 开发资金以及各农业职能部门掌握的资金向苹果产业化倾斜。 三是允许龙头企业 多途径、多形式筹集资金,同时把现有的资金管理好、利用好。四是支持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规模大、实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实行主办银行制度,鼓励 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界限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 适当提高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分流比例,以减轻龙头企业的包袱。 (2)要重点扶植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农业部出台的对国家级苹果产 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的办法已经实施多年,效果明显。各省、 市也应该对省级和区域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 提 出明确标准,实现优胜劣汰。要按行业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可以包括 企业规模、带动能力(带动农户数量) 、产品质量、是否促成了一个产业、与果 农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发展前景和潜力等。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在财政、 信贷及其它政策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6.3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应该承认,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并在农业产业化发 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也应看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规 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甚至损害农民群众 利益等问题。以河南为例:进入 2004 年,作为一个拥有 7000 多万农村人口的 农业大省,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只有 8473 个,覆盖农户 183 万户,仅占总农 户数的 10%左右。除了还有 38%的农户处于龙头企业的带动之下外,还有 52% 的农户处于分散经营、 各找市场的状态,他们还未能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任 何利益。 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 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注意总结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 经验,充分发挥其组织农民的作用,使农民真正变成市场竞争主体。四川省“支 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一种 有效的专业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 “支部加协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 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 带农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目前,四 川省乡村两级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 26877 个,覆盖了全省 49%的行政村;协会 会员达到 125 万人,带动了 289 万多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 21.5%。 “支 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好地解决了支部、协 会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符合当前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顺应了农民 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这一做法,不仅适用于中西部地区,也适用于东部 地区,具有较为普遍的推广价值。 6.4 完善投入机制,多途径形成合理的农企利益关系 (1)完善投入机制。要解决农企关系“两张皮”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是完善投入机制, 即通过一种外在力量的注入,使系统内外的利益关系的失衡转 变为平衡。这种外在的力量,就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即通过政府向龙头企业发放 补贴,使龙头企业向果农支付的“利润返还”得到弥补,保证龙头企业的利益不 受损失。同时,果农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这是一种“双赢”之举。这就需要国 家调整财政分配格局,增加支农资金比重。这种调整不仅应该,而且迫切。长期 以来,我国靠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发展起来了城市工业,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 体系,现在该是“反哺”农业的时候了。而且,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不仅 农村经济难以发展,城市经济也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支持条件。 (2) 多途径形成建立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合理的农企利益关系。 应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龙头企业同果农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一是要使龙头 企业与果农之间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二是要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 如政府补贴, 引导龙头企业“让利于农” ,使果农真正分享到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 节的商业利润。 三是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使龙头企业与果农之间的利益关系走 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针对目前龙头企业与果农之间合同契约关系不规范、不完善的状况,也要采 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果农和龙头企业的法制意识。其 次, 引导果农和龙头企业签订规范的合同契约。合同契约应明确规定各自的权利 和义务,果农有责任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保质保量向龙头企业提供果产品,保 证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而龙头企业则要向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按规定价格收购农产品, 并根据双方协商返还部分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和流通中 的利润。第三,大力发展农村公证等社会服务事业,监督和保证合同契约关系的 规范化。 第四,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 适当调低经济纠纷案件的法律调解数额, 保证小额交易中的经济纠纷案件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 第五,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办事效率,保证有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6.5 解决生产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稳定现有果园面积,调整改造中低产果园 要解决果园面积过大而生产效益偏低,与国际较高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关 键就是转变观念。 发展水果业不能再过分追求量的增加, 而要通过实现质的转变, 即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总体效益,实现水果业向优质高效、低投入高产出的方向 发展。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稳定果园面积,调整改造中低产果园。 即保持总面积不再继续扩大, 而在果业内部适当缩减部分大宗水果的面积,适度 扩大供不应求的小水果的面积。 调整的重点就是要淘汰不适区及次适区老劣低产 园,改造适生区中低产园,集中精力搞好适生区和优生区优质高效园建设。各地 区可以借鉴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的先进经验及山东个别果区高效示范园建设 经验,结合土地等级划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功能,保证优区 优果,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根据当前水果业发展的实际,各果区可采取 如下措施:苹果产区稳定品种优良、丰产潜力大、规模效益高的果园及山地丘陵 区适于种植果树的园区:适当缩减那些没有品种、产量优势的果园;改造或改良 一些有增产潜力的中低产园区:对于那些没有改造余地的果园要退果还田,退果 还林、还草;对于一些不适于发展果园的山坡地,一定要退果还林,不能过度开 发以防水土流失。 (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优化果树地域结构 根据山东省各地区光热水土组合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及苹果适应生境要求, 要 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苹果结构。鲁南应以中、早熟苹果为主;鲁西南以早、中熟苹 果为主;胶东地区以晚熟苹果为主。 (3)以审定的果树品种为推广重点,优化品种结构 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后的品种,都是通过长期引种、选育、 区域实验、 生产实践及数次鉴定后评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可在全省或局部地区进 行集中推广。 针对当前以大宗类苹果为主的品种比例失调问题,可行的措施就是 实现良种化和调整早、中、晚熟品种达到合理的比例。实现良种化首先要优化品 种结构,逐步推广经审定后的品种;其次在各具特色的果产区如莱阳在梨区、阳 信鸭梨区、肥城佛桃区、乐陵金丝小枣产区等集中发展优质品种的水果产业,形 成规模效应;第三,各果产区要密切配合科研部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不 断选育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至于调整早、中、晚熟品种达到合适的比例,各苹 果产区可以在稳定已有早、 中熟品种果园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改良部分晚熟富士 品种园区来实现;同样,其它水果需要依据市场行情进行类似的比例调整。 6.6 建立加工用果品原料基地 从食用科学的角度,果汁、果酒、果醋酸等产品要求加工用水果含酸量高, 糖酸比必须达到一定值, 以保证加工品的风味和口感。比如葡萄酒的质量七分靠 原料,三分靠工艺,葡萄的品质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品质。在国外,果汁加工业 一般都有原料供应基地,用于榨汁的苹果、葡萄品种不宜食用,但是产量很高。 作为水果生产大省, 山东省已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但没有专门的加工用原料 基地。当前急需建立与果品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加工原料专用基地。按山东已有 5 万 t 浓缩苹果汁的生产能力计算,根据现有的加工水平,约需 5080 万 t 苹果。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可以考虑在适于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中西部或鲁南地区 建设榨汁用苹果基地。这样,龙头企业或公司既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又可以通过 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 提高部分果农素质。加工基地建设需要考虑到农户与企业 之间的长期利益。由于果树生产周期长,对于企业或农户而言,短期收益很少, 长期收益还要取决于果汁类产品的市场行情。价格高低、销量大小及能否出口等 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果汁加工业。 为了维护双方利益,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公司 之间要签订长期契约, 通过契约将双方连结为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农户经营果园要按照生产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企业则要做好技术培训与 推广服务工作,还要保障生产资料的供应。为了保障果农的基本收益,龙头 企业或公司在价格上要给予适当保护。可行措施是建立最低保护价制度。在合同 期内,一般收购果品应按质论价,价格随行就市;若果农利益受到损失时,应按 保护价收购果品。这样,既维护了果农的利益,也保障了公司的正常生产。 各龙头企业在建立果汁加工基地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模式。山东酒 葡萄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其经验对原料基地的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外最成功 的国家波兰, 长期以来一直是闻名世界的苹果浓缩汁出口国,对国际浓缩苹果汁 市场影响很大。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研制开发适宜的加工处理设备:供应便宜的苹 果加工原料;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可靠。 6.7 加强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实现果业无公害化生产 果品已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管理,各进口国尤其 高消费的西方国家加强了对进口果品的质量检测。 由于果品生产必须面向国内外 市场,因此,加强果品的质量管理,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绿色果品成为水 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省可以借鉴西欧制定的 IFP 制度,制定山东省绿色 果品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指标体系。以此为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优先建成 生态果园, 达不到条件的果园通过采取可行措施逐步实现向生态果园转变。过去 山东省建立果园本着“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大部分园区位于中低 山丘陵地带,大多远离工业污染源,环境条件良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生 产环节的果园用药、施肥是否科学合理;引导果农加大技术投入,进行科学生产 管理。为了实现生态果业,今后需采取的重要对策有: (1)加强抗病虫品种研究与开发 随着绿色果品的开发和生态果业的出现,抗病虫化将是园艺业的发展方向。 抗病虫品种的开发将给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水果业带来巨大的生态、 社会和经济效 益。随着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抗病虫品种的育种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己研制成 功了抗火疫病苹果的植株。 我国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 成果。为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果树研究所及农林院 校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工作。 (2)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 病虫害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在某一特定时期存在 着薄弱环节。抓住这一薄弱环节,进行病虫害防治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可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山东省果园分布集中且规模大的特点,考虑到病虫害 发生具有流行性, 今后可以在各大水果产区有规律布点,建立病虫害发生状况监 测预报系统。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好预报工作,提醒果农和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性 措施。近几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竞相推出“精确农业”服务,采用 GPS 技术 定位跟踪果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进行定位施药。中国 GPS 技术发展较快,但 主要用于高科技领域。 随着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日益网络化,GPS 技术将会很快转 化为农业应用技术。 为了加快实现果业管理的现代化,山东省应重视这方面的技 术引进与开发,并提供资金支持。 (3)积极推行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主要指源于自然的防治有害生物的物质,包括天敌昆虫、病原微生 物及其毒素等。当前,发展生态果业己是大势所趋,研究开发并推广生物农药防 治成为推动生态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早在 1992 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与发展 大会上,着重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发展持续农 业。因此各国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当前,生物农药研制已深入到分子 水平,通过基因重组可生产具有防病、杀虫活性的新病原物,利用计算机模拟生 物有效物质分子结构, 可以定向合成新物质, 进一步加快了生物农药的研究步伐。 对于当前国内生产厂家研制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也舍不得在这些方面进行投 资的现状,首先,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重视生物农药生产与推广工作。其次,国家 应给予科研部门及生产厂家以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特殊的优惠政策。第三,有关部 门需做好组织工作, 在水果产区集中推广应用;其产品可以申请特殊产品商标并 利用专门包装;果品定价时可适当高出一般果价;为了扩大影响,有关部门可以 通过媒体宣传来提高当地果品的知名度。第四,引导果农转变观念,促使果农主 动接受生物农药, 并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工作,解决果农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 题。 (4)积极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 当前山东省己开始探索并制定实施一系列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今 后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加以改进和完善。根据己有的优质高档果的生产经验,在 以下环节需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行套袋果技术, 这是减轻病虫害, 减少农药用量, 并且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 对山地丘陵区果园进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将各种作 物桔杆返田、使用各种牲畜粪肥·将城市垃圾转化为有机肥等方式,减少化学肥 料的使用量,并达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潜力,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 保证在储藏、保鲜、运销环节防腐剂和保鲜剂的用量适当,以保持整个过程的安 全、卫生、无污染。 6.8 依靠科技和资金投入,实现苹果产业现代化 要改变水果产业素质较弱的现状,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山东省必须 进行水果产业诸环节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改造,尤其实现产后相关产业的现代化。 为此,需要对技术与设备进行大量的投资,单靠国家不行,短时间内靠果农也不 行,必须调动所有相关产业部门及广大果农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资助支持、企业 和果农相互合作的形式逐步实现水果产业现代化。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技兴果。 现代水果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 根据国内外优 质高效示范园区生产实践经验, 要达到优质高档果的标准,必须在生产环节采取 以下措施:合理增施有机肥,进行节水灌溉,果园覆草,整形修剪,合理栽植(小 冠密植和大冠稀植),疏花疏果,进行人工或昆虫授粉,摘叶转果,果实套袋, 铺银光膜,综合生物防治(生物、工程与化学相结合)。 采后经过分级与筛选的优质水果一般要经过洗果、打蜡、防腐处理、包装等 环节使之成为高档商品果, 并且从贮藏运输到销售环节需要现代化的储藏运输设 备和果品保鲜技术,以保证优质高档果品的商品质量。当前,要提高水果产业的 整体素质,急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生产及采后环节的科学管理、科学运营。 (2)加强加工、储运与保鲜环节的科研开发和果品包装标准化建设。 采后诸环节科研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 即 通过加工与储藏保鲜技术和加工、储运、保鲜设备的研制与开发,为水果产业的 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设备保证。 果品加工业方面,除了继续加强已有 的生产能力外, 还要通过加大投入,不断研制改造国产设备并适当引进国外先进 设备与技术, 保持果品加工业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从今 后的发展方向看, 山东省果品加工业首先需要加大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 的开发,如果汁、果酒、果醋酸饮料、果茶等。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格按产品 质量卫生标准进行生产加工,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市场信誉。第三,学习日本 对茶叶进行多用途开发的经验, 不断拓宽各类果品加工品种的种类及加大开发的 深度。可以结合食品行业、餐饮服务部门及其它关联行业,多方面开发产品或进 行产品组合。第四,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调研与开拓,实行以销定产,生 产市场需求的产品。 果品储藏与保鲜方面, 除了加强己有储藏库的现代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扩 大储藏能力, 研制与开发较为实用的储藏保鲜技术,同时注意引进运用比较先进 的储藏保鲜技术,如目前己出现的气调贮藏、化学药剂处理贮藏、放射线贮藏、 冷冻贮藏等。 保障果品运销中的质量及果品周年消费的需要,适应果品市场与国 际接轨的要求。果品包装方面,在借鉴国外经验及有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今后 要按照不同果品的品牌、 等级标准确定包装规格和式样,由技术监督部门监督各 生产厂家,将各种包装箱生产纳入标准化管理。高档果品的包装尽量做到小巧、 精致、印刷精美。 (3)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工作,全面提高果农的素质。 实现科技兴果,必须从提高果农的素质着手,从己有成功的实践经验看,山 东省有待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工作。-一方面,借鉴一些果区成功的 经验。如胶东一些果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 田间、地头开讲座,进行技术示范,并将果农组织起来外出培训,取经,开拓市 场,带回科技销售信息。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果农的素质,增强管理能 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果农适应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推行农业部组织实 施的“万千百培训计划”(即每万亩果园有一名高中级技术人员,每千亩果园有 一名初级技术人员,每百亩果园有一名经培训合格的农民技术人员),保证大多 数果农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教育、科研单位急需与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 相结合,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改变机制,积极发挥科研教育人才与技术优势,与 地方有关部门联合, 为地方培养大批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农民科技人员。关于培 训费用,有关部门可争取政府支持,采取财政拔一点、果农拿一点或以班养班的 方式与科研部门合作。对果农的培训最好结合生产季节进行。培训内容要以 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档果生产管理技术为主。 除了组织好培训工作外, 有关部门还需把果品生产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经 验、市场信息、新品种及各类种植、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科普用书、 资料汇集起来,进行宣传与推广交流,加快对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和转化。组 织培训和推广技术服务工作离不开上下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各级政府 职能部门工作要到位,尤其县、乡、村各级科技主管及科技服务部门,必须真正 承担起有关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4)引导果农组建各种自助组织,增强竞争能力 当前单靠果农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和面向国内外的大市 场之间的矛盾。 各级主管部门有必要引导果农组建各种经济联合体,把分散的农 户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目前,招远、平度、莱阳等地组织的农民专业 协会和农民专业社对调动果农的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其他地 (市)尤其新果区 在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农民成立形式多样的农民经济联合 体, 就产供销环节的某一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互助合作。可以实行的方式有技术 经验交流型、技术推广服务型、联合购销型、生产经营型和科研开发型.通过这 类果农自助组织既可以引导果农接受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科学生产与管理,又 可以引导果农走出家门参与市场竞争:既提高了果农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又通过成功的示范带动更多果农主动接受新技术,参与市场流通,从而使不少果 农能够借果致富. 6.9 重视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与开拓 (1) 大力扶持苹果出口龙头企业,建设出口生产基地 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基 本建设、 出口政策、 资金及信息等方面, 要加大对现有果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增强企业的自身建设, 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有效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机制,按国际果品市场 的需求变化,改进和完善营销策略,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同时,争取实现利润 的最大化。 同时, 要积极培育新的果品出口企业。 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采取公司加农户、定单农业等方式,大力发展和建设优质苹果出口生产基地,积 极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优质苗木、栽培技术、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 务,促进苹果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实现苹果管理技术和产 品质量标准的高度统一。 (2)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果品卫生安全质量 建立完善果品质量标准体系, 强化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市场和生产使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果 品生产、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使苹果产品质量管理做到标准 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快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 苹果卫生安全质量,为苹果出口创汇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 (3) 发展壮大行业协会, 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应从技术、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大力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帮助行业协会建 立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拓宽业务范围,增强会生产营销和服务功能。 通过行业协会的发展壮大, 吸引更多的果农加入到协会,以推进苹果的产业化经 营和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满足国际市场对无公害优质果品 的需要,扩大苹果的出口。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苹果出口 国际水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 国家都在不断加强以政府部门牵头为主的对外市场开发活动。国家、地方政府及 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苹果的市场流向的调研、引导和联络,扩大果 品市场、产销企业、政府、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构筑“绿 色通道” ,打通市场瓶颈,直至做好出口服务,让真正有品牌、质量好、有市场 潜力的优质苹果提高竞争力,占领市场,获得效益。 (5) 启动苹果优势区域建设项目,发挥苹果生产优势 国家和地方的果树生 产管理的业务部门,在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有 关部门要加大科技、人才、信息、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苹果优势 区域的建设。通过苹果优势区域建设,形成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品种改良、 种苗繁育、生产加工、贮运营销等为一体的苹果产业化经营体系,最大限度的发 挥苹果生产经营的区域优势, 大幅度提升苹果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成为名副 其实的苹果生产和出口基地。 6.10 建立果品销售市场的网络体系 随着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放开, 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从果业发展的趋势看, 加强果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必然。 (1)加强果品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主要指以集货为主的生产地市场(包括各级集贸市场和果品产地批 发市场)和以分货为主的消费地设立的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地市场需要承担起 果品由生产地向销地、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化的功能:而消费地果品批发市场则 需要承担起周年供应果品、调节淡旺季供求矛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任务。果品 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果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其功能,逐步实 现果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 从当前果品市场的现状看, 各水果产区除了进一步发挥集贸市场功能外,可 以依托生产基地加强批发市场基地建设, 实现果品采收季节集中供货、 批量外销。 其中较大规模的果产区县市, 除了充分发挥已有的消费地果品批发市场外,还要 依托各地集贸市场, 扩建一批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批发市场。远离集贸市场及消 费中心的大规模果园,可以依托交通干道、产果区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建立果 品批发市场。 对于那些集中连片但不属于同一地区的产果区,各地政府部门可以 统一规划,建立联合的跨区域的大型果品批发市场。果园面积较小的水果产区, 可以采取就近原则, 依托邻近县区的果品批发市场。有较好经济基础的产地以综 合发展为目标,将基地批发市场建设成为集果品集散、物资供应、加工、包装、 贮藏、 运输及完善的现代化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经济条件较差的 产区可以建设季节性果品集散中心,随着条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其综合功 能。 从当前水果业产销状况看, 山东虽为果品大省, 却没有全国性果品批发市场。 为了适应下世纪初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山东省有必要考虑建立全国 性果品批发市场。市场选址应具备下列条件:首先,必须具备便利的交通运输: 其次,要拥有大规模的水果产区,并且基本位于水果产区的中心:第三,市场所 属区域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比较优越; 第四, 具有产品、 产权、 人才及技术优势。 综合以上条件,山东省内可以选择的地点有两处:一处是胶东的烟台、威海加上 青岛平度市、莱西市所构成的果品大区,可以考虑将市场建在果品大县栖霞;另 一处是以临沂为中心的周边县(市), 加上枣庄市、 日照的营县所构成的果品大区, 市场选在己有较好市场基础的临沂市区。 其它水果产区可以建立地方性大型果品 批发市场,如鲁西南以菏泽为中心:鲁中南山区以济南、泰安为中心;潍坊市以 青州为中心。 特色水果产区如乐陵金丝小枣产区、 阳信鸭梨产区、 肥城佛桃产区、 枣庄石榴产区可在现有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功能,不断拓宽流通范 围,争取使这些特色果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沂源县新果区,面 积、产量规模较大,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适于建成绿色果品生产基地。目前由 于交通不便,可在产地开设季节性果品批发市场。对于一些经营有特色、知名度 较高、规模不大的水果产地,可以小产地带动大市场,不断地将“蛋糕”做大, 争取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促进流通,扩大销售 果品流通, 指鲜果及其加工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经过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交 换过程。它包括流通机构、流通路线、流通技术和信息。 “货畅其流,利无尽头” , 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标志。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可以从以 下方面加强流通与促销工作。 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流通 为了解决销售“瓶颈” 问题,有关部门需采取优惠政策如实行税费优惠、低息贷款等,为果品经销商或 购销组织解决资金困难; 切实保护外来客商的合法权益,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咨 询服务,及时调解合同纠纷等;鼓励个体、私营、集体、国营、外资等多种经济 成份参与流通,并协调工商、税务、卫生、质量检测等部门,为果品经销商或果 品购销组织开辟绿色通道。 实行多种经销形式多渠道流通 目前,由于果品的流通还必须依靠多种经济 成份的参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 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各果产区果农经营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等级的果品 目标市场不同;果品产地与销地距离有远有近,并且运输方式多样;加工品种类 多样,要保证果品由产地及时到达消费地,必须实行多渠道流通。流通方式主要 有:①个体果农可将果品批发给中间批发商或果品购销组织,也可直接参与流通 或实行以果易物的小批量交换; ②各产果区的果品经销商或果品购销公司可以和 大中城市的经销商或果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直接设立销售办事处或实行委 托代理销售;③国外客商可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或股份制参与等形式参与果 品经营。制定果品流通行为规范 由于果品流通还没有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也没 有专门的立法,运销过程很容易出现流通不畅、流通成本高、果品积压和腐烂等 现象。为了保证流通环节的快速高效及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为实现与 国际果品贸易规范相统一,有关部门迫切需要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以 形成一个高效、透明、规范的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 上交易 当今信息己成为一种商品,信息网络的发达程度成为市场营销体系发育 和健全的一种标尺。但考虑到目前果品市场信息需求者多为分散的小规模果农, 建立信息网络所需费用较高, 所以果品市场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由政府 出资建立果品信息网络。 对于己经具备上网条件的各地市水果产区,有关政府部 门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协助当地果农销售果品。网上交易是指产销双方直 接的订购销售或者面向众多客户的具有竞争性的拍卖销售。 由于产销两地直接交 易,既可保证果品及时售出,又可减少中间商的参与,降低交易及运输成本,提 高果业效益。山东省作为果品大省,苹果、梨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实施网上交 易,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大型果品 批发市场及大型商品果基地批发市场将会逐步实现网上交易。 在借鉴国外成熟的 网上交易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山东省应该以超前的意识为实现果品上网交易提供 一切可能的条件。 加强宣传,扩大促销 为了稳住己有市场并不断开拓新市场,山东省需要学 习周边省市尤其陕西省礼泉县、 白水县通过成功的宣传与促销活动使本地苹果很 快地打入国内外市场的成功经验。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成功的宣传促销方式有①通 过举办新、特、优果品展销会、果节、在产地或销地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吸引国 内外客商前来洽谈、合作,达到促销目的。②通过参与赞助活动、社会性活动、 公益性事业等扩大对水果产区及产品的宣传,扩大声誉,以此打开市场局面。③ 将产品开发与宣传融为一体。包括食品糕点、搪果、饭菜食谱、各种饮料、果酒、 保健药品、 保健化妆品等在内的一切物品都可渗透某种果品广告, 扩大宣传范围。 新西兰称猴桃的宣传与开发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宣传促销方式。 ④通过各种媒体 如报刊、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加强宣传促销。⑤通过设计新颖、活泼、形象的 品牌商标来提高产品的的市场信誉,这是最具生命力的促销方式。 6.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苹果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发挥政策职能。产业化发展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小农 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因此,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 政策上。围绕保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 研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 税收政策。 研究有助于产业化发展的行政规章, 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市场、企业和个人行为。 (2)发挥协调职能。产业化经营涉及农业、商业、轻工、计划、财政、金 融、工商、税收等多个部门。这种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的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 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要求, 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业化经营的发展。因 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消除旧 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 的一体化。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 地、 产品购销、 交通运输、 税收等方面的问题。 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审批机制, 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形成简单、快捷、高效的工作程序。 (3)发挥调控职能。对产业化发展而言,政府的调控职能包括财政、信贷、 税收等方面。在财政方面,政府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规定财政支农支出 增长比例, 从而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研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扶持 内容和方式,调动各方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在信贷方 面,政府主要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支持优质产业,促进农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 构调整。在税收方面,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龙头企业负担,对 非公有制与公有制龙头企业、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纳税,实行国民待遇。 (4)检查监督服务职能。建立一套规则,形成服务型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 个重大转变。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 和公众服务。质量技术标准由国家来制定,山东省政府要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 和产品进行检查监督。 要引导龙头企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 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 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 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 者利益。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 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的一体化。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 决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的问题。 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审批机制,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形成简单、快捷、高效的 工作程序。 (3)发挥调控职能。对产业化发展而言,政府的调控职能包括财政、信贷、 税收等方面。在财政方面,政府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规定财政支农支出 增长比例, 从而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研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扶持 内容和方式,调动各方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在信贷方 面,政府主要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支持优质产业,促进农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 构调整。在税收方面,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龙头企业负担,对 非公有制与公有制龙头企业、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纳税,实行国民待遇。 (4)检查监督服务职能。建立一套规则,形成服务型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 个重大转变。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 和公众服务。质量技术标准由国家来制定,山东省政府要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 和产品进行检查监督。 要引导龙头企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 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 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 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 者利益。
山东苹果产业化——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