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同心县邮编 有什么好的宾馆? 一百左右的

唤醒贫瘠的土地宁夏同心县大扶贫带来大发展&|&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李冰&
万亩枸杞基地 资料图片
  “吴忠小康不小康,同心要积极做贡献。不要把干旱当包袱,要主动变思路、谋出路,努力变包袱为财富。”这是市委书记赵永清,市长喜清江多次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这既有对同心的肯定,但更多的是鞭策和鼓励。不甘落后的同心人有着奋起直追的勇气和信心。今年6月,同心县召开县委全委会,专门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提出了“12346”扶贫攻坚工作思路,为全县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眼下,新一轮扶贫攻坚正酣,同心决心用产业唤醒那贫瘠的黄土地,让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困难群众脸上。
  自然条件恶劣,同心是艰苦的、贫困的&&
  同心地处六盘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境内沟壑纵横,风多沙大,降水量少,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
  政策资金倾斜,同心是幸福的、奋进的&&
  “三西”扶贫开发战略、“八七”扶贫攻坚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百万贫困人口攻坚战”&&同心县委、县政府紧抓战略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初秋时节,我们来到下马关镇,广袤的土地上,每株枸杞树都挂满了成熟的枸杞,一串串枸杞果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彩。
  红果果变成了金豆豆,这是下马关镇移民群众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如今越来越多的移民依托枸杞产业,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辛酸。
  我们熟知的下马关镇,曾是一座边防重镇,金城巍峨,长城蜿蜒,墩台密布。如今,这里是同心县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数万群众依托这片盆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虽然也曾尝试过种种办法,可镇上始终还是走不出以“救济”为主的扶贫窘境。
  就在全镇上下陷入两难之际,2011年,同心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大规模发展枸杞产业,想为搬出大山的老百姓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下马关种植枸杞能不能成功?面对质疑,同心县提出引入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效应的想法,将一家一户的分散土地集中流转,搭建起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平台,让农民在家门口与现代企业和先进技术“联姻”对接,实现与企业同步成长、共同致富。
  短短三个月,宁夏易捷庄园枸杞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下马关。
  有了政府引领、企业参与,群众的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大大加快了枸杞产业的发展步伐,其发展势头之猛,几乎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短短两年时间,这家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万亩,运用滴灌技术栽培有机枸杞3.5万亩。下马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
  临近中午,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村民张俊广还在弯着腰、低着头摘枸杞。他说:“俺今天出来晚了,想抓紧时间多摘点。”
  今年38岁的张俊广摘枸杞已是熟练工。“我曾经在格尔木、中宁摘过枸杞。当年,刨去吃喝用的花费,自己也剩不下几个钱。现在,我摘枸杞的技术熟练多了,每天能摘100斤左右,多的时候摘120斤。”张俊广说。
  2012年,宁夏菊花台庄园有机枸杞种植有限公司在河西镇菊花台移民村,与旱天岭移民新村签订1万亩土地流转合同,建设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因为这里方圆50公里内没有工业企业,完全符合有机枸杞的种植标准。”公司负责人刘国民介绍说。如今,菊花台项目区已覆盖同心县3个乡镇、8个移民村的2418户村民。
  在马高庄乡赵家树村,丘陵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可以用贫瘠、荒凉这样的字眼表述这里的土地。然而,往常那些暗褐色的深沟平洼里,点缀着一片片灰绿色。“那些灰绿色的不是农作物,而是银柴胡。”赵家树村村民马海云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告诉我们,他一年光银柴胡种子收获200公斤,卖出7万元的高价。
  市委常委、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表示,同心县紧盯国家扶贫项目、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中央、区、市关于“老少贫”地区差别化政策,精心论证、存储、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推进扶贫项目实施,让每一个村、每一家贫困户都有可靠的增收产业。
  观念“突围”,穷地“掘金”,产业扶贫,对于旱塬同心而言既是行动上的“攻坚”,也是观念上的“突围”。抓产业扶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王团镇吊堡子村村民世代都把能喝上甜水为最大梦想。过去老百姓吃的全是苦水,村民只能饮用汇集而来的雨水,或在邻镇买水喝。昨天,该村村民马成英感慨道:“俺们祖祖辈辈不知喝了多少年苦咸水。现在好咧,自来水管已经接通到了厨房里。外村姑娘听说村里通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都愿意嫁过来了。俺们的甜水梦算是圆咧!”
  在同心旱塬,关于吃水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些年,同心县争取国家安全饮水项目资金2.6亿元,先后实施东、中、西部三大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累计解决29.96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率先在宁夏中南部山区实现农村安全人饮工程全覆盖。
  近年来,同心县始终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抓好产业扶贫的落脚点,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和资金,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彻底改变贫困村落后的现状。
  抓产业扶贫,促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年初,500亩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在同心落户,不仅为这片旱塬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乡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希望之花。
  多年来,沟南村的群众都是靠玉米种植增加收入,但效益不是很明显。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群众增收,村里用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人文,吸引企业到这里投资发展。2014年,富茂花卉果蔬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在村里集中连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农民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800元租金。同时,就地打工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3000元以上。该村村民马文芳说:“每个月咱都有近2000元的固定收入,既赚钱又顾家,美得很!”
  随着牡丹陆陆续续地结子,沟南村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道上迈出了成功一步,也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到10月底,沟南村还将继续流转500亩土地,最终达到1000亩种植面积。”王团镇党委书记周晓燕说。
  同心县通过走产业扶贫之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扬黄灌区实行稳粮、增经、扩饲,采用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粮饲兼用型良种玉米种植,优质玉米产业带初具规模;旱作区依据自然条件,逐步培育发展了以马铃薯、地膜西瓜、同心圆枣、枸杞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特色农业产业带已初步形成。
  从抓产业扶贫,增产业发展后劲,到抓产业扶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再到抓产业扶贫,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产业扶贫创造了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同心模式”。同心县代县长丁炜表示,通过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相信到2020年,同心县2.6万户9.44万贫困人口可实现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9000元以上。
  大扶贫,大发展,大变化。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五个同心”。站在时代高度,把握历史进程,同心的产业扶贫,既攻坚克难,又自我加压。顺时势,合民情,得民心。其思路与实践,显出“示范”作用,具有“标本”意义。(编辑:司静)[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7×24 客服电话
香港:852-
台湾:886-2-
海外:86-10-
火车票订单
汽车票订单
吴忠酒店预订
吴忠同心县公安局办证大厅附近酒店
展开服务设施&房型人数
汽车客运站
吴忠汽车站
吴忠市古城客运站
红寺堡区汽车站
同心汽车站
舒适/高档/豪华品牌
免费接机服务
10家酒店满足条件
吴忠市酒店信息
现在或,收藏的酒店可永久保存。宁夏同心县 有什么好的宾馆? 一百左右的_百度知道
宁夏同心县 有什么好的宾馆? 一百左右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心啊…都不错…你撒时候去给我说一声尻?你号多少?回春啊,去同心干吗
老黑家炕不是塌了吗,听说老黑在葡萄架子上睡呢!五星级服务!
黑博飞家的热炕
你问这个干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同心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心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