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满满一黑板的作业 、如何做到淡定修仙路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面对幼儿园作业,爸妈要淡定
很多人以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玩耍,唱歌,跳舞,回家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幼儿园未完成的疯狂的玩乐。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话,那你就要看看下面的几个家长的情况了。
音乐、美术、手工、珠心算、古诗词、英语对话……凡是你数得上,在幼儿园就绝对有这门课程可以学习。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感慨:现在的小孩子的学习压力怎么越来越大了?在幼儿园要做的不是玩乐,而是像小学一样,学习各种文艺课、基础课,并且有的课程难度已经达到三年级的水平了。
很多幼儿园的院长就告诉我们,其实在幼儿园阶段的小孩主要的任务就是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开发小孩的智力、学会分享与协助、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很多的家长就说,别人家的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会写多少字,会100以内的运算,会唱歌跳舞,如果我的小孩现在在幼儿园不学习这些的话,以后就赶不上别人了。因为这些问题,很多的幼儿园为了保持生源,就也随大流而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来满足家长的需求。
幼儿园的功课繁多和深奥都不是小孩在幼儿阶段所需要的。
其实,很多小孩在进入小学的初期,大家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在幼儿园就学习了古诗词、数学运算还有英语会话等,有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没有学,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大家的学习水平几乎就差不多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心哦。
面对作业,爸爸妈妈要淡定
目前,还是有很多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的。如陪孩子完成一本贴纸书、用图片记录下自己的过年生活、让孩子回家复述今天课堂的内容这些都是一项比较容易就完成的“任务”。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给小孩,主要是想通过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让妈妈爸爸学会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享受这一段的亲子时间。并且,让爸爸妈妈学会动脑筋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专注并完成作业。对于爸爸妈妈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帆帆妈妈的成功杰作&
我今天去幼儿园接帆帆回家,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孩子回家复述今天课堂的内容。
黑板上贴了一首儿歌: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回家后,我准备让帆帆做作业了。我先让她读一次写在纸上的儿歌,帆帆却不管我说什么,只是埋头看我刚买过她的贴纸书。刚才在幼儿园还读得好好的,怎么现在回来就不读了?我又鼓励帆帆了几次,她还是不为所动。我看到她不断把贴纸书上面的图案撕下来,贴在一本她很喜欢的书上。于是,我就在纸上画了两只小白兔,两根萝卜,三棵大白菜,用剪刀剪了下来,让帆帆拿胶水贴在写有歌词的纸上,帆帆显然很喜欢这种游戏,我就乘机指着歌词说:“帆帆,你看,今天在学校学的小白兔儿歌是怎么样唱的?小白兔,白又白。”帆帆听到我唱起来,就跟着我的节奏一起唱起来。抓住小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因势利导,就可以哄得她乖乖地听话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据说10秒内分享的人, 会马上转运哒!
需下载高端的优酷APP才可以速度观看哦!
连接已复制至剪贴版,若复制失败,请至地址栏长按即可复制链接发送给你的好友啦~
如此淡定的老师,面对黑板上的答案,依旧淡定~
上传时间:2年前
详情:面对一黑板学生写的这场考试的答案,如此淡定的发着卷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教师精神啊,你。。。是我们心中的神!
先点击再选择"添加到主屏幕"《严肃的男人》:做一只淡定的猫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生活,应该是严肃的,还是扯淡的?这是个问题——对大学物理教授拉里·戈普尼克来说,这更是个严肃的问题。在科恩兄弟的导筒下,戈普尼克是个生活很严肃的男人:他严肃的对待工作,严肃的对待家人,严肃的对待邻里,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犹太信仰;换句话说,戈普尼克是个严肃的老师、严肃的丈夫、严肃的父亲、严肃的邻居、以及严肃——以前或许有点游离,但后来显然死心塌地——的犹太教徒。
  
  科恩兄弟在片头加了八分钟的古装寓言小故事,一个雪夜不请自来的老者,妻子果断的给他胸口插了一刀,老者踉跄而去,但他究竟是魔鬼还是正常人,夫妻俩争论不休也没有结果。这与戈普尼克在讲台上不遗余力的描述的“薛定谔的猫”理论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在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形象的隐喻了微观粒子的随机状态,当然在这样高深的学术范畴中,那只猫是死是活与普通百姓无干,但若把这种随机性引申到日常生活和伦理道德的领域里,混沌之神难免使得一切都扯淡起来——观众们当然想知道,那个雪夜老者究竟是不是魔鬼?
  康德说,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居然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而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不二法门便是因果逻辑,哲学家们会把这玩意总结成“logos”之类的东西,但是,事物之间的变化真的有因果联系么?量子力学已经彻底颠覆了这种朴素的认识观,上帝开始掷骰子了,这个世界不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运行的,而是充满了匪夷所思的不确定性。
  
  戈普尼克的分裂就在于他可以用满黑板的数学运算来证明事物的不确定性(梦中的这一场景让人忍俊不禁),而他在生活中却无法接受秩序的紊乱:为什么自己这么优秀,老婆竟会爱上隔壁的老鳏夫?为什么自己要给老婆和鳏夫腾地方,搬出家里住到汽车旅馆?为什么鳏夫好好的又出车祸死了?为什么鳏夫死了自己还要给他(自己妻子的未婚夫?)操办葬礼?为什么有人写匿名信诬陷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几乎任何宗教都包含着朴素的善恶有报道理,所以戈普尼克多少有些置疑上帝(这一神义论的经典诘难藉由他哥哥亚瑟之口说出)。他要去找拉比(犹太牧师)告解,但是,高深莫测的拉比们要么不见他,要么就是讲一个连他们自己也解释不了的故事——就像我们费尽心思理解片头的寓言小故事一样,戈普尼克听了以后便更加抓狂。
  很哲学的主题,却被科恩兄弟阐述得妙趣横生,笑点迭出、酣畅淋漓,如果要形容这种喜剧技法的话,必须得套用那套炒股软件的名字——大智慧。
  可怜的戈普尼克,他不知道,在生活中,他也是那只薛定谔的猫,一切都不遵循逻辑。
  
  一切都不确定,来自韩国的朴同学究竟想不想贿赂他,账单究竟是不是朴爸爸付的,戈普尼克统统不知道,但是,思忖再三之后他还是改动了朴同学的不及格成绩。
  于是,乌云压城,龙卷风将至,医生打来电话告诉他:要跟他严肃的谈一谈他的X光体检结果。
  影片结束了。未来究竟怎样,还是像那只薛定谔的猫。
  猫是死是活,其实只有猫知道。
  不过在我看来,所谓“严肃的男人”,也许指的不是戈普尼克自己,而是他的儿子丹尼。当他在吸完大麻的状态下也出色的完成自己的犹太成人礼后,他见到了那位父亲一直想见而无缘的犹太老拉比马沙克。马沙克把丹尼上课被缴的随身听还给了他,此时丹尼冀望着马沙克能说出一番深奥的人生道理来,但老拉比只是淡淡的复述了几句歌词——正是丹尼上课偷听的Jefferson Airplane乐队的那首《Somebody To Love》。
  这个道理,正像科恩兄弟在片头引用的那句犹太名言:“以质朴之心坦然的接受一切”。
  我们都是薛定谔的猫,区别仅仅在于,你能否做一只淡定的。
  
  (刊载于《东方早报》日)
  
  以上是给报纸写的稿,很短,感觉很多问题没写清楚,所以我再补个长的尾巴。首先声明:以下的影片解读纯属我个人的感受和分析,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对科恩兄弟的创作原意做出明晰的判断(其实这本身就是个伪问题),还是那句话,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导演,而是每个观者自己。
  在进入正文之前,先抄一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
  
  看完电影《严肃的男人》或这篇影评的朋友,相信一定会对这首诗更有感触。
  为了使论述显得有层次感,乱分几点吧:
  
  1.叙事
  主要从结构上讲讲吧,《严肃的男人》的叙事结构不复杂,但是用得相当精妙。
  
  A.插叙
  插叙其实很难用,搞得不好会搅乱整个叙事结构,但科恩哥俩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片中的插叙主要有三大类:片头小序幕;片中第二个犹太拉比讲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戈普尼克多次出现的梦境。
  先讲片头那个,故事的具体涵义第4点再论,从结构上讲,这个片头序曲起到了提点全片的作用,这让我想起了塔科夫斯基的《镜子》和《安德烈·鲁布廖夫》,前者用了一个催眠师治疗口吃患者的小序幕;后者则用了一个俄国中世纪农民发明热气球上天旅行的小序幕,言简意赅,微言大义。与老塔比较,科恩哥俩用的序幕在时空背景上更加跳跃——老塔的两个序幕都是与影片主题内容时空相同的,但科恩哥俩直接从1960年代穿越到中世纪,地点也从美国窜到了欧洲,但由于犹太背景的同一,使得序幕与正文的连接也不那么突兀了(有趣的是,老塔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有序幕式的结构:如《索拉里斯》中一开始的地球场景,《牺牲》中一开始亚历山大长达八分钟的絮絮叨叨)。
  第二个拉比讲的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与片头序幕相同,不再赘述。
  戈普尼克的梦境则直白的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大多是他的噩梦,表达了他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欲望的释放——这就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简单照搬。梦境这东西,用不好会让全片支离破碎,但科恩哥俩在结构安排上很好,戈普尼克一俟遭受打击,便会通过做梦来释放,然后继续过他的“严肃”生活,现实张,梦境驰,一张一弛,节奏便被稳定了下来。
  此外,还得谈谈字幕,在除序幕外的影片主体,科恩哥俩加了三次字幕,指明了戈普尼克面见三个拉比寻求告解的过程,也可以由此将影片划分为三个段落,不过从整体叙事上来看,去掉这些字幕于字幕毫无影响,应当说,字幕就相当于着重号,其强调功能大于结构划分功能。
  
   B.单人多线
  《严肃的人》全片以戈普尼克为核心,所有的人物及故事线索均围绕戈普尼克展开,戈普尼克成为叙事结构的基点,由他的生活时间为线索,将一个个故事铺展开,自然符合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习惯。所以,全片插叙虽多,但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戈普尼克居功至伟。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都是为戈普尼克配戏的,但有个人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戈普尼克的小儿子丹尼。别人的心路历程都是片段式的,出现在剧中都是为了给戈普尼克制造戏剧矛盾,唯有丹尼本人也有一条相对完整的生命路径展现,也有自己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的转圜,而片中围绕着丹尼,也安排有一些辅助人物专门给他配戏,所以丹尼也可以看作是一条复线。当然,相对于老爸来说,丹尼还是居于次要地位。
  再拉开来说,还有一条隐微难见的次次要线索,就是戈普尼克的哥哥亚瑟,此人主要以戈普尼克的家庭负担的戏剧形象于片中出现,但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可以被简单勾勒出来,相对于他人,亚瑟略具独立性。非要说是三条线索,也能说通,但有些牵强。
  有意思的是,三个人都是一家人,而且是——男人,个中深意将在第3点中忽悠。
  
  2.喜剧
  我看《严肃的男人》笑翻了,笑点N多,而且出其不意,但都印象深刻。什么叫幽默?卓别林是,科恩哥俩也是。而且科恩们很黑色,嘲讽中带着诡异,独步影坛,无人可及。
  片中的幽默许多都是通过细节展现的,整体叙事波澜不惊,但稍一放松科恩哥俩便有惊喜奉送:戈普尼克正被律师搅得焦头烂额,便进来了个肥胖老迈的家伙,还拿着厚厚一叠卷宗,这位肯德基爷爷造型的老头突然站起来目瞪戈普尼克,老戈骇然,正当观众伴着老戈不明就里时,老头轰然倒地,心脏病发,死了——这个场景据说是科恩哥俩当年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构思的;还有丹尼借来(借钱买?)的随身听被老师收缴,出借的小胖子总想找机会揍丹尼一顿,但每当丹尼路过小胖子家,总是撒腿就跑,小胖子气喘吁吁却总也赶不上;另有戈普尼克开车时见到意图让他改成绩的韩裔朴同学,戈普尼克难得的伸中指发泄,马上就追了前车的尾;还有老婆与隔壁的鳏夫塞·埃伯曼正在筹划结婚,埃伯曼却因车祸突然离世(与戈普尼克追尾平行剪辑),罹难后的埃伯曼在老戈家办起了头七(Shiva),警察上门查问,老戈话到嘴边又咽下了——难道说:“我正在给我妻子的未婚夫办头七?”;最后老拉比马沙克背起了摇滚歌词,更让人忍俊不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几乎所有的桥段都包含着喜剧性,这是《严肃的男人》最大的美学特点。
  细节也包括台词,例如丹尼的校车上有个同学,一口一个Fucker,She is fucker,He is Fucker,Both都是Fucker,喜感十足;还有戈普尼克的邻居父子俩,当老戈与他争论篱笆的界限时,这位猎人父亲拽了吧唧的一句Measure(去量!),与他的纳粹造型十分匹配——丫越野车顶上的死鹿也很拉风。
  细节还包括造型,戈普尼克的女儿萨拉就很突出,不合体的黑框眼镜,有些歪斜的身姿,把个不招人待见的傻妞衬托了出来;还有邻居爷俩一水的短发纳粹造型,以及萨姆斯基夫人总是迷离的大麻眼,以及戈普尼克同事的老书呆子行头,无一不贴合人物的身份。
  话说回来,《严肃的男人》全片都是笑中带泪的,很辛酸,戈普尼克是个好好先生,本应跟雷蒙德一样人人都爱的,但是几乎混到了妻离子散的境地,岂不令人唏嘘?
  这就要说到第3点了。
  
    
  3.男权
  《严肃的男人》是个不很严肃的翻译,片名也可以就译成《严肃的人》,不过Man一词在英语中本身就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泛泛的指人类、人。科恩哥俩也许无意识的就利用到了该语词在英语中本身就有的男权含义,事实上,通观全片,《严肃的男人》的确是关于男人的故事。
  戈普尼克的妻子朱迪斯除了与老鳏夫勾搭成奸,没有别的作用,这就是个坏媳妇的形象。女儿萨拉更是无甚戏分,突出戈普尼克的家庭重担而已。萨姆斯基夫人则是个勾引人的尤物——戈普尼克的情欲指向,再加上几个可有可无的老年女秘书形象,《严肃的男人》里就没个像样的女人。
  戈普尼克不消提,前面说过,丹尼的故事其实也不可忽视。当老爸陷入一个个不可名状的
莫名困境时,丹尼却绝境逢生,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Bar Mitzvah(犹太成人礼),而且随身听失而复得,丹尼最大的困境消除,俨然成了候补纯爷们——所谓一个Serious的Young Man。
  亚瑟很酷,这是个雨人式的家伙,当临界弱智的他已届中年还得靠戈普尼克照料时,委实可怜。不过看着他的笔记本,戈普尼克却惊愕于他可能具有的数学天才。事实上,片中当戈普尼克被逐出家门,栖身于汽车旅馆时,老哥俩夜不能寐,亚瑟一番痛哭后,戈普尼克在废弃的游泳池里抱着他,高大佝偻的亚瑟哭得像个孩子——是不是科恩哥俩的真实经历改编?
  大反派塞·埃伯曼也是爷们,他死后阴魂不散,成了戈普尼克的心魔(他生前的表现也很酷,抱着戈普尼克,要赶他出自己家门时还人五人六的握住老戈的手,一副政治委员谈心的架势)。在梦境中,埃伯曼抓着戈普尼克的领口往黑板上撞,高呼:我操了你的老婆!——这话几乎是所有异性恋男人的命门。看来,朱迪斯在埃伯曼和戈普尼克间,无非是个男性争夺的标的物而已。对男人来说,敌人也是男人。埃伯曼处处以“A Serious Man”自居,这个目标简直成了悬在戈普尼克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围绕着片名,我们可以看到:戈普尼克想成为A Serious Man,埃伯曼已经是A Serious Man,丹尼似乎即将是A Serious Man,亚瑟则不理解为什么他的Hashem(犹太上帝)不让他成为A Serious Man——所以,这是个爷们戏,解决的就是男人如何“严肃”,如何成为纯爷们的问题。
  科恩哥俩几乎只拍男人戏,拿奥斯卡的《老无所依》也一样。熟悉什么题材就拍什么,这无可厚非。
  正因为此,我们也可以把本片看作反映戈普尼克的中年危机,以及丹尼成长的烦恼的故事——纯爷们的。基于此,本片也可以被解读为是中产家庭危机的描摹,戈普尼克的家庭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而他所居住的区也是典型的中产社区(整个社区不见有色人种出现,是否传说中的Restricted Community?)。
  
  4.反目的论-决定论的世界观
  《严肃的男人》为什么是独立电影?就是因为剧情有些许晦涩,这种晦涩感几乎全部来自片中对反目的论-决定论的世界观的展现及其向犹太教信仰的延伸。
  
  A.薛定谔的猫①
  这是个重要的隐喻,戈普尼克在大学讲坛上教授这个,可他只在数学-物理学的领域里能接受它。这东西涉及量子力学,我用数学看不明白也讲不清楚,科普的理解,就是事情随机了,上帝掷骰子了,用在片中的含义跟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和ERP佯谬应该是一回事——当然这都是现代物理学的概念,科恩哥俩也不是专业人士,影片的使用也是对生活世界的比喻。
  牛顿的经典物理体系是周严的,决定论意义上的,宇宙按部就班,用数学公式可以推算出一切。也就是说,在牛顿的数理体系里,偶然性没有存身之地——你不知道是因为数据没有采集到,实验条件不够,或者你的数学不够好。但是薛定谔那只可怜的猫却告诉我们,你搜集到了数据,实验条件成熟,数学公式也够用,但是,亲爱的,猫总是陷于一种死/活的混合状态,喵了个咪的,猫死不死取决于你有没有观测——Fuck!这是个随机事件!
  量子力学把经典物理学建立起来的严丝合缝的宇宙体系轰得七零八落,物理学家们掌握了规律,可终极规律却是:没有规律(随机规律从逻辑上来讲等同于没有规律)。我这种文科生还好点,横竖不懂,不少物理大牛可受不了这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版后,几位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物理学家相继自杀,就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受不了这个——数学失败了,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也就被彻底架空了。
  =随机性在《严肃的男人》里随处可见,一切都处于似是而非的混沌状态。从戈普尼克的角度来看,他无法理解自己身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便是和戈普尼克一样搞不清真实状况——是不是朴同学向戈普尼克行贿?谁写了匿名信诬陷戈普尼克?亚瑟是白痴还是天才?他是不是犯下了赌博和鸡奸罪?谁又在唱片俱乐部消费了巨额账单?最后为什么会龙卷风来袭?戈普尼克的X光结果到底是什么?一切都是问号——而这样一来,片头的序幕故事就不难理解了:老者是人是魔,其实不可揣测,一切都处于随机混沌中。
  不过话说回来,随机性也有其可爱之处,在我看来,剧情片与纪录片的区分标准,就在于随机性的大小;而文艺作品中的所谓永恒主题,其魅力之源也在于,它是随机的——紫霞对至尊宝的那份随机爱情,不就百转千回亘古流芳么?
  生活中的戈普尼克就像那只薛定谔的猫,莫衷一是,似是而非。那只猫若局限在量子力学领域,与百姓无干,可一旦引申到日常生活里,戈普尼克的麻烦就大了。戈普尼克拒斥偶然性,他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中产生活,相信善恶有报与司法正义(片名中“严肃”一词的含义也可以从这方面理解,如果把Serious翻译成“认真”,实际上意味着戈普尼克循规蹈矩,不能接受混沌与随机)。再者,戈普尼克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于是乎,下面的情形就出现了——
  
  B.犹太教背景下的神义论辩难②
  也许是由于自己的犹太出身,科恩哥俩一直在片中拿犹太教说事。当戈普尼克遭遇困境时,他开始向拉比们寻求答案。这便出现了犹太教背景下的神义论辩难——所谓神义论,乃是莱布尼茨造Theodicy一词肇始,神义论问题来源于为上帝与恶的关系做辩护:上帝若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为什么还有恶?
  恶落实在戈普尼克那里,便是他所遭遇的困境——自己笃信Hashem,还一门心思的向Hashem的代言人求助,可Hashem为什么让自己过得如此的狼狈不堪?戈普尼克没有直言,这一辩难由他的哥哥亚瑟在废弃游泳池里的哭泣直接发出。亚瑟痛哭流涕的质问苍天(Hashem),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不公——这便是普通人的神义论问题。对一个一神教的信徒来说,世间的恶从何而来?恶的存在不是与上帝的神格相悖么?
  把神义论从基督教背景中拉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就已经发出了神义论的辩难,不过柏拉图自有源自古希腊宇宙论的解决方案(说句题外话,怀特海那句“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在给柏拉图下注脚”真没说错,现代西方哲学的所有问题古希腊那帮富贵闲人们全都忽悠过了):从柏拉图的“德木格”造世神开始,普洛提诺的“流溢说”集大成,恶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位格,而被解释为善的缺乏及为宇宙的整全所不可或缺。基督教勃兴后,圣奥古斯丁承继希腊先贤,又提出了人的自由意志是恶的来源的神义论说法(暨所谓“审美的神义论”,虽然在逻辑上并不能贯彻到底,但亦成为后世保守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之一)。
  
  然而邓斯·司各特用偶在的非审美神义论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按照这一说法,偶在性取代了目的论-决定论的神学基石,一切都是偶然的,就连上帝造世也是偶然的,上帝可以造也可以不造,可以造成这样也可以造成那样(这倒与“薛定谔的猫”理念相通了),由是,上帝与其造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所以,上帝是隐匿的,上帝的意旨凡人不可揣测(后世的汉娜·阿伦特进一步总结为“恶是自由的代价”,其与邓斯思想的承继一目了然,汉娜也称邓斯为“世界上第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
  这样一来,第二个拉比所讲述的犹太牙医在Goy(非犹太人)患者牙齿里发现希伯莱文字的事件便不难理解了,套用天主教神学家司各特的观点:Hashem的意旨凡人是无法揣测的,Hashem万能,Hashem的造物完全出自Hashem的绝对意志。所以,没有答案,作为Hashem的信徒,你只能满心欢喜的尊奉他。由此说来,亚瑟的控诉也被化解了,Hashem给你什么不给你什么,皆由全知、全能、全善的Hashem神断,蝼蚁凡人岂有自知?
  通俗的说,作为信徒,你这个渺小、卑微的人格在Hashem永恒而充满无限荣光的神格下只是偶在、随机的,神恩不可感,神威不可测。于是,科恩兄弟在片头引用犹太教著名拉比Rashi的话:“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便不难理解了——Hashem要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休想质问Hashem。对Hashem的造物来说,Hashem隐匿了。由此来说,第二位拉比的态度其实是完全符合非审美的神义论理念的——不解释才是真正的敬神,才是尊奉Hashem,戈普尼克一个劲的想听解释,其实是把他的数学脾气引入了宗教信仰中。
  
  当然,这些神义论思想都是基督教背景下的,上帝与造物间的联系是偶在、隐匿的,于是基督教神学的重心从三位一体的上帝向第二位的耶稣基督转移,世称“十字架神学”。也正因为此,耶稣在十字架事件中的临终呼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15:34)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审美的神义论的思辨体系中,上帝冷漠的高高在上;而在非审美的神义论思辨体系中,神的全能使造物成为偶在,神也通过十字架事件血淋淋的再次惊醒世人:人保有自由的秘密在于承纳和担负其造物的偶在性——也就是说,信徒也不过是上帝荣耀下一只偶在的“薛定谔的猫”,而承纳和担负这一偶在性就在于你得“做一只淡定的”。
  十字架神学亦成功的应对了来自“抗议的无神论”的危机,事实上,亚瑟的游泳池哭诉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抗议的无神论”的表述,其实“抗议的无神论”和审美的神义论(暨“哲学有神论”)遵循的正是同一理路:试图把造物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反窥上帝的身影——这当然遭到了非审美的神义论的迎头痛击。
  
  放在犹太教背景中,戈普尼克的遭遇还可以被类比为现世的约伯,为避免麻烦,旧约里的记载我就不予置评。有论者将《旧约》中记载的约伯性格变化的过程归纳为“厌”、“疑”、“怨”、“斥”和“抗辩”五个阶段③,但戈普尼克最多到了“怨”和“斥”的阶段,从未发出过约伯式的抗辩。片中的抗辩乃是由亚瑟发出,直接看亚瑟抗辩的内容,与约伯一样都有置疑上帝不公之意,不过亚瑟并未经历从曾经拥有到莫名失去的过程,再加之他醉心于宇宙随机率的计算中,其心态和境遇自然与约伯不可相提并论。而且检视片中的抗辩应当将戈普尼克和亚瑟的境遇联系起来看才有意义(亦暨戈普尼克的抗辩藉亚瑟之口说了出来),所以此一抗辩更多的类似于经典的神义论抗辩表达,而非简单的约伯式抗辩(当然从哲学基础上看,约伯式抗辩也可以看作是神义论抗辩的一种具体表达方式)。
  基督教解决非审美的神义论所带来的神学困境的方法是向十字架神学倾斜,那犹太教神学是怎么解决约伯问题的?这很有趣。要从宗教背景仔细的解读《严肃的男人》,必须涉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比较研究,这超出我的知识水平。不过十字架事件显然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水岭,不承认福音书的犹太教徒如何能接受一位与自己仅仅有着偶在、隐匿联系的Hashem?不承认启示录的犹太教徒是否具有又如何接受Eschatology(末世论)的思想?
  科恩哥俩在片尾给了戈普尼克与约伯截然不同的结局,耶和华后来又赐福给约伯N多的大型家畜和儿女(《约伯记》42),但戈普尼克刚刚改动了朴同学的成绩,就接到了体检医生的电话,他的X光片福祸未卜(Hashem惩罚了他?),然后窗外黑云压城,龙卷风降至。丹尼和同学们看着远方正在升腾的风暴,一种Eschatology的感觉油然而生,莫非这是科恩哥俩对于最终审判的隐喻?这可是违背犹太教义的吧?
  
  总之,整部《严肃的男人》的戏剧矛盾以“薛定谔的猫”为核心喻体,继而发展为针对犹太教的信仰危机。按照片中的剧情走向下去,似乎尊奉福音书是唯一的出路,不过这却是对犹太信仰的背叛——所以,我很想知道美国的主流犹太社群对于此片的态度。
  
  5.科恩流
  从《血迷宫》到《严肃的男人》,科恩哥俩的风格已经炉火纯青。如果是,《金钱帝国》和《老妇杀手》这样的作品还有些向商业妥协的话,那《严肃的男人》这样的作品,则完全是属于科恩哥俩个人的。
  科恩哥俩在此片中也没有启用大牌明星,演员大都是电视剧演员出身,其中扮演第一位代理拉比的西蒙·赫尔伯格最令中国观众印象深刻,因为这哥们在《生活大爆炸》的表演中令人过目不忘——值得注意的是,赫尔伯格在TBBT中扮演的亦是一位犹太工程师(他总是强调自己在MIT拿了学位)。
  影片的影像风格很平实,家长里短的场景伴以家长里短的光影设计和镜头切换,粗看与家庭题材电视剧无异,但是科恩哥俩剪辑上非常巧妙,幽默且多喻——例如戈普尼克追尾那段戏,与埃伯曼驾车平行剪辑,老戈撞车前切了一个埃伯曼转弯的镜头,然后“砰”的一声虽然来自老戈追尾的声画对位,但显然亦埋下了埃伯曼出车祸的伏笔。而别的镜头用的都十分平实,没有炫技,最多用下主观镜头。梦境、吸大麻后的眩晕也都是常用的影像语言。
  
  科恩哥俩的个人风格在《严肃的男人》中已经炉火纯青,借用围棋的说法,可以把《严肃的男人》看作是“科恩流”的代表作。
  必须指出的是,《严肃的男人》的主题其实是科恩哥俩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特别是弟弟伊桑·科恩,他在普林斯顿曾拿过一个哲学学位,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则是Two Views of Wittgenstein's Later Philosophy(《关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两种观点》)。老维何许人?20世纪首屈一指的大哲,值得注意的是,老维在一生中最后的时光都在思考关于确定性的问题,他最后的思考亦结集成《论确实性》一书出版④,这种对确定性的怀疑当然成为维氏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伊桑·科恩念大学时就纠结在其间,这回总算跟哥哥一起藉电影为工具来了个思考的总爆发——犹太教的背景则完全来自哥俩的出身。
  再补充一句,维特根斯坦也是个犹太人,却笃信天主教(虽然他的信仰方式迥异于普通教徒)。
  照这样看来,事情愈发清楚了——戈普尼克迟早得改宗。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严肃的人。
  
  ①本段主要参考: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②本段主要参考:林国基《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
  ③参阅:周平《约伯性格对罪与罚理念转换的意义》,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④此书亦有中译本:维特根斯坦《论确实性》,张金言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
分享到微信
  ……好长……
  写得好。我用的是手机所以只看了你写的正文。一直相信物理学所包含的哲理不仅涵盖了宇宙物质也适用于人生。用质朴的心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不确定,这是混沌学指导现实生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看过这片子,打算去看。谢谢。
  真能写啊……
  可以去
  唉,电影拍到这份上,专给影迷们拍的
  这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也让我重新看明白了本片
  “账单究竟是不是朴爸爸付的” 那个收到的是账单 是应付不是已付 所以不存在是不是韩国人付的问题 改成绩是因为Larry无力支付 走投无路了
  虽然有些看不太懂,但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切都不确定,来自韩国的朴同学究竟想不想贿赂他,账单究竟是不是朴爸爸付的,戈普尼克统统不知道,但是,思忖再三之后他还是改动了朴同学的不及格成绩。
    于是,乌云压城,龙卷风将至,医生打来电话告诉他:要跟他严肃的谈一谈他的X光体检结果。
  科恩哥俩在片尾给了戈普尼克与约伯截然不同的结局,耶和华后来又赐福给约伯N多的大型家畜和儿女(《约伯记》42),但戈普尼克刚刚改动了朴同学的成绩,就接到了体检医生的电话,他的X光片福祸未卜(Hashem惩罚了他?),然后窗外黑云压城,龙卷风降至。丹尼和同学们看着远方正在升腾的风暴,一种Eschatology的感觉油然而生,莫非这是科恩哥俩对于最终审判的隐喻?这可是违背犹太教义的吧?
  以上两段,和我想法是一样的。
  所以,照这样看来,事情愈发清楚了——戈普尼克迟早得改宗。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严肃的人。
  3000元/月 每天3小时,100元/天工资每日支付
  3000元/月 每天3小时,100元/天工资每日支付
  招聘人数: 若干名  薪资待遇: 工作每天3小时,100元/天工资每日支付;
  岗位描述: 负责公司所要求的信息回复工作(有内容样版),工作地点不限,专兼职均可!
  应聘要求: 上网熟练,平均每天工作投入约3小时,具体根据效率自定; 学历不限,在
  职或学生皆可;勤奋,认真,有责任感;熟悉用电脑发消息的整个流程。(很简单,学一下就会!)
  
  (入职不需交任何押金,手续费,更不会拖欠工资)
  
  详情看公司招聘:
  
  邮箱:vip_
  关于宗教部分,有这个视角已经难能可贵,可惜抄了一堆神义论的材料,却跟电影贴合得比较硬,没发挥出作用来。
  最后的结局是要改宗?有可能,但是不见得,科恩兄弟眼中,别的宗教大概也好不到哪儿去。连科学也靠不住,归根结底,不确定是人生在世的一个基本状态,信什么,信不信,都没用。
  你不仅是个文科生,而且是个很能扯的文科生
  不知道为什么,科恩兄弟的片子我总是留不下印象,好神秘。
  豆瓣上还有少数靠谱的评论,真庆幸。。。
  
  真不明白现在那些看不懂的人,还非要跑评论和论坛,喷一下分析的比较靠谱的评论。。。
  Mark一下
  在大师面前我自动噤声了
  对电影的理解源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
所以最&好&的电影都是反应生活本质的电影...
好的电影导演其实就是哲学家与社会学家...
  好长的文章,但是写的很好,套用
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一句
我自动噤声了。
  结局还是没看懂
  真能写啊
  好长。。。
  能把生活两个字扯出一部电影一篇论文无数个理由的人我总是怀有各种敬畏之心
  宗教方面的很赞同,约伯的故事和这个故事是基本平行的。
  想指出一下……开头的小故事里的dybbuk更像是中国文化中不能超生的孤魂野鬼,不是魔鬼
  感觉有点像中国的禅宗故事。
  这篇文章看完,我就想起老子……
  好文,击节。
  
  “把数学脾气引入信仰辩证”其实就已经是导演为我们点明的主旨——知识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改造世界,而只能制造更多的“恶”——不妨将这些主人公生活中麻烦、忧虑、烦扰和冲突攻击,视为这恶。
  
  因为在一开始,人使用神赐的自由意志去决定采摘的果实是善恶知识树上的。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迈克尔·斯图巴 / 理查德·坎德 / 弗雷德·迈拉麦德 / Sari Lennick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淡定修仙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