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怎样处理学习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大学怎么样处理学习、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曾经专栏上的一篇文章_四川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9,682贴子:
大学怎么样处理学习、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曾经专栏上的一篇文章收藏
大学怎么样处理学习、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坐在川大江安图书馆五楼,还是那个靠窗的位置,周末的图书馆,依然可以看到学弟学?妹们努力的身影。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上了近一周课了,但不少人无论是网络闲聊还是个性签?名中,都反映出不知如何度过大学,不知怎么妥善地处理学习、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这的确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做任何事,定位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进入大学后,你必须问问自己——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它做些什么?如果没有终极目标,那就来一个大一的目标。鱼和是不能兼得,但是,我们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鱼的前提下,去争取半只熊掌。比如说,你要拿到一等奖学金,比如说你要能够自己在社团、学生会包括社?会上这些圈子里混得开,等你先确定自己一个初级的目标后,接下来,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分配。要拿一等奖学金、在学习方面有所收获的同学,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还得自己多去看看书,甚至是做一些相关的习题,查阅相关的资料等。在这前提下,再去参加一个社团工作,简单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去认识一些各学院的朋友,去学习一些自己之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而想在实践能力有所提高的同学,除了顾好专?业学习外,就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了,这意味着,自己的大学生涯,要与很多东西分割。当然,现在的你们的身份是学生,本职工作是学习,必须保证自己不挂课的前提下,就可以去做更多的社?会实践工作。可以先在社团做起,也可以直接跟商业性的一些团队做起,去得到那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样,表示自己就会提前进入社?会,去接?触那些曾经陌生的东西。娱乐,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比如寝室的聚会、社团的聚会,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群聚会、老乡会等,自己的旅游、逛街,再一个就是上网玩电脑。大大小小的聚会,可能会占据自己不少时间,而有的朋友,就是一周每天都在不同的聚会中。可以试想下,每天有多少时间不属于自己了?上网,也许成了现代人的另一种娱乐,而又有多少同学可以控?制好自己的上网时间呢?路是自己走的,走进大学的那天开始,每个人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最后,谁将在四年后遥遥领先,就看四年的时间怎么去分配了。而四年,则是由一个个学年组成了,一段段路,自己走得怎么样,那是由自己决定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处理好学习、工作、娱乐。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叫你去工作与娱乐的朋友说不,别让别人主导自己的安排,这是很重要的。如果真要丢弃,那答?案只能是保留学习,记得,你的身份是学生。
1楼 18:23&|
楼主的见解真是太精辟了,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
2楼 10:10&|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相关说明性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欢迎下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作者: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莲山 &&&&&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 关键词 :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 &&& Abstract :What is learnt in the university? Besides knowledge, the most key , most basic one is the peoples ability ,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train various kinds of ability , for instance: People skills , innovation think Vernon strength , grasp information ability , learning ability and support oneself ability ,etc.. Among them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 skill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great teacher of the revolution Marx has ever said: People are the total of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hips, everybody does not exist in isolation, he must have the problem that in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 how to make these relations in order well , how to improve life quality involves social ability .It had already determined their contacts need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entered that time of the school, good people skills an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essential conditions survived and developed.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campus, form a kind of unity friendliness , vigorous environment, will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to form and develop healthy individual character quality . Accelerating constantly in the rhythm of life, with keen competition nowadays the society is even more like this.
&&&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Ability that associat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办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p学习p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p不懂交往p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简介
&&& 1.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 2. 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 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 (2) 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 3.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
&&&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等之前,位列首位。
&&& 对自己负责的这个调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贾晓波教授认为,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据贾教授介绍,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 贾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而这些正是时下企业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因此,给大学生补上这节课已经刻不容缓。
&&& 为了了解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内容见附录。
&&& 统计结果:其中有15.5%的总分低于70分,有32.6%的总分在70-90分之间,有41.3%的总分在91-120分之间,还有10.6%的总分大于120分.其得分示意图如下:
图3.3 自测表得分示意图&
&&& 我们对于以上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莲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提高科技与文化素质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提高科技与文化素质
09-04-13 &匿名提问 发布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谈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伟人他是人,理解这点很重要。在这点的基础上让我来谈谈从伟人的成长道路上看自我发展! 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不能用义务教育带给我们的思想模式去思考问题,对待问题。我们要积极的思考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乐观的解决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适当的抛弃义务教育带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我们要从广大的人民群众和自身的各方面要素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有系统的一些了解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好!现在让我来具体分析下我的看法! 先看看伟人的定义吧。伟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努力和旁人的协助完成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不过前提是这些事不是一件或几件,而是足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或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这些变革或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人类有益的。 接着我们来理清下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成名后的人生轨迹。据不同的资料显示很少伟人不是痛苦的成长的;他们都能承受巨大的精神或肉体的苦楚!这点我们要百分百的拿来,我所说的‘拿来’,是具有分析他人的能力,能接受他人优点的能力,能纠正自己缺点的能力。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据我观察大学生中有半数以上的摆不正心态,他们缺乏‘拿来’精神,不懂的‘接受’与‘纠正’技巧,而且还很排外,这点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失败埋下伏笔!因此我建议可以开对次有关的课。伟人不光能承受的住痛苦就能成就一翻事业的,他们还要具备解决痛苦的能力。能具备这种能力的大学生,才能算的上一个像样的!想想如果遇到的点问题就想要别人来解决,那你只能说是个‘小学生’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没有这种能力的还有大大把!在我眼里伟人与普通人的很大区别是:他们有非常明确的人生战略目标,并且对他们来说是可实现的。我们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们现在撇开它,谈谈我们的人生目标吧。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做什么?我们要理请这个问题,只有理请了它,才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可是大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自己能干些什么?这就造成了他们学习的盲目性,生活缺乏系统性。也给他们造成很多困惑,如工作啊,情感啊等等。 伟人他是人,不是神,人是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现在我们来谈谈伟人为什么会做‘错事’,原因不外呼两个方面;1,自身的影响,2,他人或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所谓自身影响,就是没有真实的了解自己或有性格缺陷或步入老年思想僵化。理清了,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首先要了解自己,清楚的看到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自己要得到些什么?这是一个人事业的起点。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自己要认真的对待它,客观的分析它,是不容许带有不切实际的主观意愿的。一个人或多或少的受到他人或环境的影响,这是社会的普遍状况,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影响面前,我们要善于筛选。我们要保留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了,总有些与别人不同的理念支撑着他。具有坚定的信念,也是作为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 伟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不要忘了,他也是从人民那里获得的。再说他们始终跟常人是不同的,他的未必适合你刻意去学习或模仿。有时做人应该现实的,这里实现不了的,可去别处吗!因此我强烈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到基层去。或许那里有你们想要的。在那里你可能收获的更多,因为那里有个平台,非常适合一些同学。 我想强调一点,现在很多学生还非常着迷义务教育带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这也给我们造成些假象,成绩好,优秀,对,有些是。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是大学生了,我们应该活的充实点,不要想像以前的那样活着。其实来到这里,我们要要掌握的不是知识,而是掌握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方法,我们要跟国际社会同步。这就是大学生活。 中国能有今天跟国家领导人能正确处理国内与国际问题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对国内国际形势有系统的一些了解和看法。试想下,缺乏对国家,国际了解的人,能对自己有更好把握吗。要具备这点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过程。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过分的要求自己成为这方面专家,或强迫自己要这么做。但起码也应该看的到大势所趋吧。起码也要去了解国家动向吧。可有些大学生不了解,不! 或者这么说‘不想去了解’,他们觉得没必要。不行了,即使您们再出色,你们也只能活在你自己个性的影子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