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通地区有哪些文化遗产

江门五邑风俗叙录
民间风俗习惯,简称民俗。它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中积淀的,
folklore“民”(folk)和“俗”(lore)两个词语组成,意思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学问”,有的也解释为“人民的智慧”,而研究这种“民众的知识”的科学,也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服务的一门科学,就叫“民俗学”。
。在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俗称“格林童话”)、《德国传说集》、《德国神话》、《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等民间文学巨著,民俗学与语言学、人类文化学成为当代人文科学的三大“显学”。
西周时期,我国已有常规采风制度。《白虎通·巡守》引《尚书大传》:“见诸侯,问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据《周礼·秋官司寇·小行人》载:秋官司徒府的官吏中有小行人,其职责之一是考察各邦国的礼俗政事。小行人的采风,是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政治得失。《诗经》所收集的十五“国风”,反映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余年间不同地域生活风貌的160篇诗歌,就是研究中国风俗文化的宝贵文献。及至春秋战国,“风俗”成为诸子讨论的热门话题,孔子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荀子倡导“广教化,美风俗”。同时,记述风土人情的书在先秦也早已出现,《尚书·禹贡》按自然分区,简要记载每区山水、物产、交通;《山海经》以山为纲,按方位记述广大地区的地理风物,奇闻异志,风土人情,无不都是珍贵的古代风俗资料。两汉以降,游历探险之风日盛,各地民情风俗备受文人关注。司马迁认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他游江淮,上会稽,涉汶泗,过梁楚,采集各地风土人情。《史记·货殖列传》描述关中、三河、齐、楚、越等地不同地域特征的风俗,成为中国风俗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典籍。张骞出使西域,原本为执行汉武帝联结大月氏以抗击匈奴的军事谋略,却意外地实现了考察西域风土民情,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使命,大大开阔了西汉帝国君臣的文化视野。东汉班固曾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他的《汉书》不仅记录西域风俗而有《西域传》,而且从地域与风俗的结合上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地理志》,为中国民俗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成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
我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总数不下于10万种。这些典籍都或多或少地记载了历朝历代的社会风俗,诸如《仪礼》对于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项活动礼仪礼节的记载;《尔雅》对于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畜的解释;《楚辞》对于楚地风情民俗的演绎等等,无不是考察古代社会风俗民情的文化宝典,而更为集中反映民情风俗的莫过于历代层出不穷的稗官野史,杂记实录,小说戏曲等。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诸子“小说家”十五种1380篇,皆以“丛残小语”的“短书”,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的“刍荛狂夫之议”,其实就保存了大量早期的民间风习,比如《青史子》之记载以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于1911年9月问世,开创了研究中国风俗文化史的先河。“五四”运动以后,学术界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中国风俗文化,上海书局出版《全国风俗大观》上海广益书局出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到三十年代的十多年间,民俗文化研究成果接踵面世,出版众多的如周振鹤《苏州风俗》、杨睿聪《潮州的风俗》、杨希光《青海风土记》、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等,为后世地域性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范本。
是集体创造,约定俗成,自觉遵从,口头传承,反复演示,周期性循环的群体性行为。它是伴随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最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情感心理,思维模式,休闲娱乐方式,审美趣味和生存智慧,具有强烈的区域或民族认同感和性格与品位的趋同性。它像一面历史的镜子,承载着人类文明和社会演变的轨迹。典籍中所记载的各地域和历代风俗,固然是价值无比的珍藏,即便是一幅风俗画,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现代价值,如唐代韩滉的《田家风俗图》、五代李群的《孟说举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的《农家迎妇图》、朱光普的《村田乐事图》、李唐的《货郎图》等等,无不是价值连城的至宝。然而,风俗人情是在历史积淀中不断变化的,移风易俗,历代不绝。更何况风俗的传承与流播总是因地制宜,不断变异,《晏子春秋》所谓“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所以,民间才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制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的建议书》;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2届会议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一系列国际公约,都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唤起全世界的公民对于文化遗产的确认、研究、保存、保护、传承、弘扬和振兴,确保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延续。在我国,各地兴起的“申遗工程”热,正是在这一世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民俗”、“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虽有应用上的差异,而实际所指对象并没用很大区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包括: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由此可见,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包含了民间传承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一切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所以,我国民俗学界或民间文化界通常使用的“民俗”、“民间风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不矛盾。
江门10095534414.2795411/44001/1010725015320%70%2050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民风淳厚,文化厚重,既融汇着中原文明、南国风情和华侨文化,又凝聚着西江风俗、五邑习俗和域外风习。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农耕文化与商贸文化的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集萃,使江门五邑文化显得格外博大深邃而又风姿绰约,丰富多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极好,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 梁启超等历史名人便生于江门。
欢迎各位 ,额外获取10个积分。
面积 9,541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JiangmenCity
人口 414.27万(2010年)
方言 江门话、粤语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著名景点 圭峰山国家AAAA级旅游山景区等
下辖地区 蓬江区、新会区、鹤山市等
政府驻地 蓬江区
火车站 江门站
电话区号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车牌代码 粤J
邮政区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90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
行政区划代码
江门市现辖、、新会(三区)和代管、、、4个县级市,俗称“”。总面积为9541平方公里,人口412万多人。其中,江门市区面积为1818平方公里,市区户藉人口为133万人。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03平方公里,核心城区建成区为139平方公里。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是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耕地面积21.38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0.82万公顷。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江门五邑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冯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马举人村风景区等。江门市区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也称为“中国侨都”。在古代的时候已经有另外的一个名称
江门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水路至香港95海里,到澳门53海里。江门市位居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东湖公园、上下川岛、圭峰山、立园、小鸟天堂、开平碉楼、白水带风景区、大西坑公园、长堤风貌街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共五个(2006年12月),分别是新会、、、、、旅游度假区江门新会古兜温泉是中国AAAA景区,专家评定与我国古代名泉华清池同属一类的温泉水质,水体澄明清澈,美容养生效果毋容置疑。谷内飞瀑流泉,水木清华,碧翠嫣然。白天云蒸霞蔚,夜晚星辉相映,恍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更有大唐宫殿、南欧风情、东瀛风吕等多种室内外汤池选择,各种康乐设施、餐饮住宿、会议办公设施等一应俱全。小鸟天堂小鸟天堂位于中国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以南10公里的天马河的一座小岛,是闻名中外的国家4AAAA级生态旅游景点,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作家巴金先生游览此地后发表了一篇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使之名扬中国。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境内,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成为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曾是电影的摄制地之一。上、下川岛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西南部沿海,屹立于南海之中,有很多迷人的海滩,沙质洁白、坡度平缓、海水清澈,素负“南海第一滩”的盛名。并可玩骑马、空中降落伞、沙滩足球等娱乐活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门市区与会城之间,面积55.1平方公里。可以驱车直达山顶,沿路建有多座凉亭。有入口广场、玉湖广场和玉台寺广场等广场,有玉湖、碧绿湖。入夜后火树银花,波光湖影,悦目迷人。有滑草场,江会机动游乐园,江会体育广场、紫云观等,是距离江门市区最近的风景名胜区。在山顶可一览江门市区城市建设,风光独美。
江门现建有广珠城轨江门支线,从新会站乘坐城轨快车20分钟可到广州南站,从江门站乘坐城轨慢车40分钟可到广州南站。全市高速高路通车里程达约400多公里,与其它珠三角城市都可在1小时内到达。途经江门的广珠铁路在2011年底开通,现在在建的有江门至恩平的城轨、粤西高速铁路、开平至台山城轨,珠海至台山城轨、广佛江珠城轨等多条铁路轨道。有江门港、新会港、台山港等多个大型江海港口。其中台山铜鼓港可达30万吨级港口。
五星级酒店(按挂牌顺序排列):潭江半岛酒店(开平市)、逸豪酒店()、鹤山碧桂园凤凰酒店(鹤山市)、丽宫国际酒店(蓬江区)、江门新会凤凰酒店(新会区)、金凯悦酒店(蓬江区)、台山碧桂园酒店(台山市)古兜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新会区)。
荷塘冲菜荷塘冲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著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广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白石韭黄白石韭菜是江门白石的传统土特产,由于种植韭菜、韭黄的技术非常讲究,生产出的韭菜鲜嫩金黄,每次上市都成抢手货,广受消费者欢迎。开平马冈鹅马冈鹅是开平马岗有名的土特产,已有百多年的饲养史。马岗鹅早熟易养,肉质鲜嫩,个体重达10多斤。恩平濑粉恩平市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干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之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用力搓匀, 成柱状的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回原状的为合格。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合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古井烧鹅古井烧鹅是新会的驰名特产,名扬四海。具有皮脆汁美、肉香甘甜的特点,深受食客喜爱。据说,古井烧鹅是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古井的烧鹅制作有其独特之处,从选鹅到烧鹅都很讲究。首先要精选三个半月鹅龄的本地壮鹅,这个时期的鹅最合适;其次是必须明火烧烤而成,炭、电炉、微波炉都无法烧烤出正宗品位的烧鹅;所用木柴也有讲究,只能用彻底干的荔枝树、龙眼树、桂皮干枝、柑橘干树枝条等一些耐火少烟少树脂的木柴为燃料;入炉前所有的生鹅要在肚里填充好几十种名贵材料如:汾酒、桂皮、茴香、陈皮等,外涂蜂蜜、麦牙等材料,并且要用气筒充气,用铁杆锁口,因充气后烧鹅的皮与肉分离,才有皮脆肉嫩的效果。
开平镇濠泥鸡开平市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鸡头部分有一横膜,中有小孔,留来插哨。闲时制竹哨,把小篱竹裁成几分长一截,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成。入冬时插哨,即把竹哨插进鸡头横模,再用牛皮纸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成品。泥鸡头部下前方有一小孔,尾部左侧也有一小孔。用嘴对尾部小孔一吹,泥鸡便引劲啼唱,形状与声音和真鸡异。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工艺之巧,令人赞叹。难怪华侨、港澳同胞也爱捎几只出去,作家乡特产馈赠亲友。
江门地处华南亚热带,常年绿色植被,四季常春。江门市属亚热带低纬地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全区有285公里的海岸线,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日照平均在1700小时以上。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各种经济植物,无霜期在360天以上,终年无雪,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全区均在22℃左右。 夏季会有台风和暴雨。温度:冬天最低5℃,夏天最高36℃。江河:江门全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年均河川径流量为119.66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经流量6.65%;水资源总量为120.8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6.49%。西江干流于境内长76公里,自北向南流经鹤山。西江也是珠江最大的主干支流。江门主要河流有西江、潭江及其支流和沿海诸小河。西江、潭江、朗底水、莲塘水、蚬岗水、白沙水、镇压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桥水、址山水、江门水道、天沙河、沙坪河、大隆洞河、那扶河等16条河流的集水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温泉:江门市境内优质矿泉和温泉分布广泛。已探明的矿泉有9处,已通过勘查评价并开发的有4处,其中开发成规模的有1处。温泉分布于恩平市的那吉镇、良西镇,台山市的三合镇、都斛镇,新会区的崖门镇,开平市的赤水镇。其中,流量最大的是台山市三合镇的台山温泉和新会区崖门镇的古兜温泉,日流量达3000立方米;水温最高的是台山市都斛镇的莘村温泉,水温达73℃。全市温泉点分布情况表:名 称 位 置 水量(m3/d) 水温℃恩平市金山温泉 那吉镇东约1公里处 2842 80恩平市帝都温泉 良西镇月水村 3200 69恩平市黑坭温泉 良西镇黑坭村 259 44恩平市朗底温泉 朗底南东约1公里处 3794 60新会区古兜温泉 崖门镇崖南古兜山 2745 57台山市三合温泉 三合镇温泉圩 765 74台山市东洲温泉 都斛镇东洲村 78 52台山市莘村温泉 都斛镇莘村北东 58 62开平市赤水温泉 赤水镇 1296 50农业:江门市耕作土壤土质肥沃,垦耕历史悠久。全市耕地面积2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人均耕地面积0.63亩。沿海潮间带滩涂34.35万亩,已利用滩涂26.29万亩;内陆江河滩涂2万亩。 全市森林总蓄积量830.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3%,林业用地绿化率87.6%。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数千公顷,生长野生植物1000多种。其中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属92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紫荆木、白桂木、华南杉、吊皮锥、绣球茜草、海南石梓、粘木、巴戟、火力楠、藤槐等。在恩平市七星坑亚热带次生林区,经专家考察鉴定,植物种类有735种,其中刺木沙椤等12种属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种植物形状奇特。境内野生动物有兽类100余种、鸟类500余种、蛇类100多种、昆虫类200多种,其中山猪、小灵猫、山蛤、龟、鹧鸪、鳖、蛇、穿山甲等于西北部山地常见。沿海和近海经济鱼类有8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00多种,年捕捞量1万吨以上的有15种。
国学大师雷铎对江门文化的归纳:“侨、楼、泉、风”。雷铎说,“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历史上,江门的华侨文化在广东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文化特色需要江门大力弘扬,其意义值得认真挖掘和推广。楼,顾名思义,是指江门的碉楼文化。雷铎说,在很多年前就曾呼吁过,要保护江门的碉楼,现在看到江门的碉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保护碉楼的意义,除了在建筑领域,更重要的还是在精神层面上。每一座碉楼都见证着在南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往事。雷铎建议,应加强对碉楼文化历史内涵的研究。泉,是指温泉。雷铎说,江门地下温泉资源丰富,被称为“温泉之乡”。温泉除了其物质的意义以外,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挖掘,“温泉之下是地震带,热流不停地涌动;五邑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富于激情、勇于创新的人物,历史上,陈白沙、梁启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唤起五邑人像地泉一样的能量与创新热情。”风,是指风气。雷铎说,历史上的五邑是个十分富庶的地方,曾出产过品类繁多、质地优良的土特产,有“小澳门、小广州”之称,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人物。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五邑也不甘落后。雷铎认为,江门要特别重视教育,掀起浓烈的“向学”之风,这是建设先进文化、振兴本土文化的根本。在人文思想方面,江门人的思想很受明代哲学家陈白沙的思想影响:“自得”、“自然”、“主静”。白沙之学无论哲学的心学和文学的诗学都本自然而求自得,求独创性。而这种自然自得的素质,必须通过至静无欲始能培养。无欲则静,至静始乃体验天理。由于江门人受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影响,江门人比较低调、顺其自然、不会刻意追求,心境也比较平和。至于饮食文化,江门人爱吃,什么饮食文化都能得到融合,什么地方的饮食文化也能找到。而江门的食市也兴旺,到达了三步一餐厅,五步一饭馆的地步。而家居饮食则以岭南饮食习惯为主。著名人物新会人常引以为豪地说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张其光(年),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梁启超: 梁启超(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如:(年)广东江门恩平市人,是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江门明星杨丞琳、刘德华、甄子丹、曾志伟、梁朝伟、周润发、谭咏麟、余文乐、杨婉仪、张可颐、胡杏儿、钟镇涛、梁咏琪、麦嘉、黄贯中、黄家强、黄家驹、李克勤、黄凯芹、陈友、梁汉文、容祖儿、关智斌、苏永康、吴浩康、叶世荣、狄龙、陈慧珊、杜汶泽、岑建勋、陈百强、伍思凯、王喜、芳艳芬、陈启泰、潘志文、陈美琪、赵学而、梁舜燕、徐少强、黎民伟、黎姿(黎民伟孙女)、关德兴、戴爱莲、谭耀文、钟欣桐、郑伊健、何家劲、郑融、林子祥、甄妮、小肥、林敏俐、朱玲玲、欧阳震华、红线女等香港歌影视界,共有100多名著名的五邑籍明星。来自鹤山市的易建联是著名篮球明星。
城市是一个地区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一个地方要成为城市,仅靠行政手段是难以办到的,它必须靠商品经济发达。江门虽然非紧靠沿海,但可经五门出海,背靠五邑侨乡,面向省港澳,堪称经商宝地。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2007 年 4 月 10 日,通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认定、网上公示、市政府审批等工作程序,我市公布了 6 类 22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表)。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重要历史、 文化和科学价值,充公体现我市民族民间
文化丰富内涵。 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7 年 4 月 10 日公布,共 22 项)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项目类别项目名称 台山广东音乐项目保护单位 台山市文化馆 开平市文化馆民间文学 (共计 3 项)大鳌咸水歌 开平民歌民间舞蹈 (共计 2 项) 曲艺 (共计 2 项)荷塘纱龙 鹤山狮艺 开平卖鸡调 恩平木鱼 新会蔡李佛拳术蓬江区荷塘镇文化站 鹤山市文化馆 开平市文化馆 恩平平石 新会蔡李佛始祖馆拳会 江海区礼乐街道办事处 鹤山市文化馆 葵乡传统工艺品开发中心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新会区双水镇文化站 江海区外海街道办事处 台山市斗山镇文化站 台山市斗山镇文化站 台山市广海镇文化站 开平市文化馆 新会区双水镇岭头村委会 开平市广合腐乳有限公司杂技与竞技 (共计 3 项)礼乐龙舟 古劳偏身咏春拳 新会葵艺 白沙茅龙笔传统手工技艺 (共计 5 项)新会鱼灯 双水山地风筝 外海面制作工艺 台山浮石飘色 跳禾楼民俗 (共计 7 项)广海打龙船 泮村灯会 双水蕉树龙 广合腐乳 22陈山火龙鹤山市文化馆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项目简介 民间音乐(3 项) 1、台山广东音乐(国家级)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 架,实际上是锣鼓八音,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和创作、表 演载体,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是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到了清朝中叶, 八音班实行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的道路,使八音班逐步走上成熟。 八音班的活动,一般在年节、盂兰会、跳禾楼和红白喜事中举行。曲目繁多,就演奏演唱内容来分,可分为锣鼓乐、吹打乐、 吹弹唱三大类;就乐曲和唱本内容来分,有牌子、小曲小调、广东音乐和戏曲唱本四大品类。 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新会大鳌咸水歌 (市级) 咸水歌是D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大鳌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 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 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D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 咸水歌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木鱼歌、龙舟歌 等,统称为咸水歌。它是大沙田的传统优秀民间 音乐,是大鳌的传统文化,是珠江三角及港、澳地区D家人共通的“语言”,是岭南音乐的重要元素,是中国民歌的瑰宝。3、开平民歌(市级) 开平民歌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性的民间音乐艺术种类。早在先秦时期,被称为南越的开 平这块地方便有人居住。晋唐以来,中原多次战乱,大批民众避乱南迁,中原文化随之带入。人们口头创作 、传唱的民间歌谣 与周边地区的民谣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开平民歌。至 20 世纪初,木鱼、夹房歌、童谣、女嫁歌、哭丧歌等已颇为 流行。后来又在喃呒(道士)歌的基础上发展了卖鸡调、禾楼歌、八仙腔、梅花调、小卖鸡等曲种,在民间广为传唱。民国时期, 开平民间又创作、改编出版了一批木鱼书。新中国建立后,开平文化部门开展对开平民歌的挖掘、整理和普及工作,至 20 世纪 五六十年代,是开平民歌演唱活动的全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作者和歌手,创作了一大批民歌作品,使开平民歌从乡间田野走上 了大舞台。 开平民歌是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先进文化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它在人类学、语言 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近年来,开平民歌唱出开平,唱到北京,唱出国门,并在全省和 全国的比赛中屡获大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此外,它还为五邑籍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所喜闻乐 见,因而成了传递乡音、沟通乡情侨情的纽带。 民间舞蹈(2项) 4、荷塘纱龙(国家级) 荷塘纱龙始于南宋,明代时由四川传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舞法主要靠民间口耳相传传承至今。很久之前,荷塘的纱 龙表演技艺简单,后经不断创新改良,在清初将原纱龙加大加长。如今的荷塘纱龙全长 50 多米,分 24 节,需 26 人共舞。另有 龙珠,鲤鱼。龙身用纱布、竹、木等,粘贴上一个个金钱片制作而成。纱龙的特点是,龙身纱薄、长,龙身中的木板上还要点上 蜡烛,舞的时候蜡烛不能停, 还不能烧着龙身的纱布,难度非常高。纱龙一般在晚上表演,烛光把整条纱龙映照得明亮通透, 熠熠生辉。纱龙的套路多,有 20 多种花款,表演时活灵活现,气势如虹。 荷塘纱龙以其制作工艺精湛、表演花式多样、表演技巧难度高以及普及性广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31 年受香港总督 邀请前往香港为英皇加冕演出;1993 年 2 月到广州白天鹅宾馆参加庆祝盛会,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为其点睛。2005 年 11 月,荷 塘纱龙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金奖。并先后到过澳门、上海、广州、珠海、顺德等地交流表演,受到当 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荷塘镇于 1996 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纱龙之乡”,2000 年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 光荣称号。 2008 年 6 月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5、鹤山狮艺(省级) 鹤山狮艺,由冯庚长创立。冯庚长,1852 年出生于鹤山沙坪越塘大朗村,自幼习武,武功底子深厚,长成后,师从在佛山开 医馆、武馆的同乡冯了性学佛山狮艺,与佛山狮成为代表南国醒狮的两大派。 冯庚长创出了狮形猫步,把猫的动作与狮的性格融合起来,分为“八情”、八种舞步,还有“五法”、“六要”、“八节”等; 他又把佛山型的狮头改进得更威猛,把狮被略改短,使之舞动更方便;他还创出一套雄壮、悦耳而节奏感强的“七星鼓”法。 冯庚长创出的鹤山狮艺有扎实的武功基础,又有高难度的采青,还有神态逼真、惟妙惟肖的情节表演,观赏性强。冯庚长被 誉为广东狮王。冯庚长的鹤山狮艺,除在鹤山本土传承外,还被他的传人在有狮城之称的新加坡传承,鹤山狮艺在新加坡各种狮 艺大赛中屡屡夺冠,享有“狮王之王”之誉。1999 年 3 月新加坡鹤山会馆狮团回鹤山寻宗问祖,交流狮艺。鹤山狮艺在东南亚一 带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007 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 曲艺(2项) 6、开平卖鸡调(市级) 开平卖鸡调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性的民间歌谣曲种。晋唐以来,中原多次战乱,大批民 众避乱南迁,中原文化随之带入。人们口头创作 、传唱的民间歌谣与周边地区的民谣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开平民 歌。至 20 世纪初,木鱼、夹房歌、童谣、女嫁歌、哭丧歌等已颇为流行。后来又在喃呒(道士)歌的基础上发展了卖鸡调、禾 楼歌、八仙腔、梅花调、小卖鸡等曲种,在民间广为传唱。其中的卖鸡调是最具开平本土特色的曲种,故称“开平卖鸡调”。它 是由原来喃呒(道士)做法事时唱的歌演变、发展而成。原来唱词的迷信成分较多,后来,随着时代的改变,唱词也注入了新的 内容。新中国建立后,开平文化部门开展对卖鸡调的挖掘、整理和普及工作,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卖鸡调演唱活动的全 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作者和歌手,创作了一大批作品,使开平卖鸡调从乡间田野走上了大舞台。 开平卖鸡调是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先进文化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它在人类学、语 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在《广东省曲艺志》的条目中,已把卖鸡调列为广东曲艺的一 个曲种。近年来,开平卖鸡调唱出开平,唱到北京,唱出国门,并在全省和全国的比赛中屡获大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 它是四邑籍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所喜闻乐见的曲艺,成了传递乡音、沟通乡情侨情的纽带。 7、恩平木鱼(市级) 木鱼歌,是明清时期开始在恩平地区流行的诗与歌相结合的一种自由说唱体,距今有 500 多年的历史。人们效法僧尼敲木鱼 念经的行腔唱词,便称为木鱼腔,成为基调。恩平木鱼是独立体系的演唱文学,其作品口语化,朴实浅白,语句押韵,形象鲜明, 易唱易记,从用途分类可分为叙事性的和情感性两大类。 恩平木鱼的唱腔有金腔、龙舟腔、龙头凤尾腔、庚子腔、东风腔、三级浪、洪流腔、春雷腔、忆苦腔、新腔等十多种。庚子腔是 由圣堂歇马村的失明艺人梁庚子所创造,自成一派,与其他行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善于利用节奏的变化来叙述情感、事情缓急 等的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恩平木鱼是恩平人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更是凝集民心、联系乡音、维系侨情、调动华侨同胞参与家乡 建设热情的有效载体,是恩平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杂技与竞技(3项) 8、新会蔡李佛拳术(国家级) 璀璨夺目的蔡李佛拳起源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一百多年来,通过陈享家族及其弟子的不懈努力,蔡李佛成 为中华拳术的最大流派,风行岭南,弟子数以百万计,遍及五大洲。 蔡李佛拳是广东南拳的一个重要拳种,据《少林拳术秘诀》里说,广东南拳是明代高要人蔡九仪授技于福建少林寺一贯禅师, 以后授传于广东的。在清代,广东已经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心。清中叶前,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影响最大,但到清末, 流行于全省的刘拳、李拳已不多见,而当时传播最广泛的南拳拳种之一――蔡李佛拳便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广东最大的 流派,时至今日,蔡李佛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广东武术。 2008 年 6 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9、礼乐龙舟(省级) 为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划龙舟,或在秋天举行龙舟竞渡。礼乐龙船竞渡在清朝康熙 15 年到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史上 礼乐相继建造了 39 条龙船,其中有一条龙船在解放前由于历史问题已湮没一百多年,到现今还没有重造,现在只保留八只传统 大龙舟。开放改革后,龙舟竞渡的体育运动随之发展,从 2000 年至 2004 年又建造了 10 条小龙船。礼乐龙船竞渡至今仍保持传 统的竞技模式。礼乐人除民间自己组织的龙舟赛事外,还有参加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举行的龙舟比赛。 此外还以举办“龙舟节”进行联谊、招商活动,吸引外商、港澳同胞到礼乐投资设厂,发展当地经济。 礼乐龙舟历史悠久,赛龙舟运动人数众多,预备运动员每只船 120 人,赛道长、时间长,全程
米,需 3 小时以 上。观众多,本乡男女老少、在外经商务工的乡民和邻近地区的人都来观看。 龙舟竞渡最初的民间自发活动,逐步到更广泛的参与人群,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激烈竞赛的场面,最激动 人心的时刻。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2007 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 10、古劳偏身咏春拳(省级) 春拳,清康熙年间,严春(女)所创,后由梁赞臻至化境,并把它发扬光大。梁赞的传人遍布佛山、广州、香港、东南 亚各地。1973 年,梁赞的第四代传人梁挺在香港创办“国际春拳总会”,至今已在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分会达 4000 多个,门徒达数百万人。春拳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武技之一,足见春拳之魅力。梁赞为鹤山古劳东便坊人,其故居还在。 1999 年 5 月,梁挺率领春拳洋弟子,中央电视台、香港亚视记者等 40 多人专程到鹤山古劳东便坊认宗拜祖。鹤山古劳偏身 春拳是梁赞晚年回乡居住时传授给古劳后人的。他以往在外传授的都是正身春拳,晚年将正身改为偏身,又使春拳得到一次 升华。 实践证明,鹤山古劳偏身春拳除保留其它流行各地的春拳的特征之外,身法更灵活多变,更具消卸、防御、攻击力,实战功 用性更强。所以说鹤山古劳偏身春拳是梁赞一生武术研究的结晶,是春拳的精髓。在春拳风靡全世界的今天,调查、保护、 传承、推广鹤山古劳偏身春拳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大事。 2007 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手工技艺(5 项) 11、新会葵艺(国家级)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故乡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 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新会就己 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 使葵艺加工达到了出神 入化的境界。同治末年,由老画师陈晚创制的火画扇,于 1952 年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岭南画派一代宗师关山月曾前来观摩, 并曾 60 余次尝试“烙火画”工艺,但都无法把握烙铁的力度,每次都把扇面烧糊。最后,他只有掷“烙”长叹:真是一门绝技! 2002 年,新会政府兴建了“葵博园”,把南坦葵林作为一个重要自然生态区,设有“葵树品种研发区”、“葵艺制作园”, 做好葵艺的保护和开发,使新会葵艺得以流传和发展。2008 年 6 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12、白沙茅龙笔(国家级) 白沙茅龙笔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陈献章)先生。茅龙笔开创了茅 龙书法艺术,“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树立了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茅龙经典”20 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等都是“精品 中之精品,国家一级文物”。 白沙茅龙笔工艺是采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选裁、浸泡、锤砸、刮青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 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 用茅龙笔挥毫,书法独特,是其它毛制笔所不能替代的,现已历数百年之久,仍为书法界推崇使用。 白沙茅龙笔古朴雅致,茅锋修长,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树画,不但本乡本土 书画家喜爱,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成为海外华人、台、港、澳同胞维系乡情的文化纽带。 2008 年 6 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13、新会鱼灯(市级) 新会鱼灯是会城一大特色的民间工艺,是与会城元宵节开灯的风俗有关。汉族传统风俗,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最早明代 万历年《新会县志》记栽“元宵灯烛箫鼓彻夜为乐”。 “新会鱼灯”是新会传统的工艺制作,由竹、防水纸等精制而成。新会鱼灯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每蓬春节,新会各商店门 前、大街小巷都悬挂锂鱼灯,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被人们逐渐淡忘。为了延续这宝贵的民族民 间工艺, 新会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人力调查、 寻访制作人, 发动区上艺人制作“新会鱼灯”, 并在春节、 元宵期间举办“新 会鱼灯展”。 “新会鱼灯”又在新会街头重现了。 14、双水山地风筝(市级) 新会区“双水山地风筝”相传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山地风筝主要类别有两种:板块类,以上凌村和 南岸村“鸣牛”风筝为代表作;足节类,以岛桥村、洋美村及木江村《蜈蚣》风筝为代表作,一般有 10-80 米长不等。有鲤鱼、 鹰、荷花、蝴蝶、各种鱼类等花式品种 100 多个,其工艺精巧,经过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双水山地风筝,源于民间,始祖竹器手工业。平时村民农闲假日,用竹笏制成风筝,每年秋高气爽,成群结队,在山头放起 风筝,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 年连续三年举办风筝节和图片展览,参加放风筝的人从 10 岁至 80 多岁,充分展示了双 水风筝之乡的风采。 15、外海面制作工艺(市级) 外海面已有上百年历史,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外海乡村成行成市,特别兴旺。那时泽记、东和、 有仔记、南记等云吞面铺比较出名,此外还有摆街的大排档、过街的流动云吞面担更是星罗棋布,夜以继日 24 小时都有供应。 过街的云吞面担特别活跃,他们以两块厚竹板互相敲击,产生“独得独、独得独”清脆而富有节奏感的响声,惊邻动里,招揽顾 客,不少乡民都有吃云吞面“宵夜”的习惯,否则安睡不稳。 外海面从百年前发展至今,研创了很多口味独特的品种,包括有云吞面、鲜虾面、蔬菜面、狗肉面、猫肉面、鱼蓉面、虾子面等 多个品种。制作过程主要以鸡蛋或鸭蛋和水开面粉,反复搓匀,将一条长 2 米、直径约 12 厘米的粗竹杠套在栓于面板上的藤圈 里,把搁在偌大面板上的面团反复地弹压,打到面粉起“筋”(粘性),打面师傅全身骑在大竹杠上,飘飘然有如降龙伏虎,腾跃 有致,其后再以利刀把面切得幼如银丝,所以亦有“银丝面”的美誉,最后将面放在太阳下晒干保存。 外海面驰名中外,享誉省、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世界,现流行“来到外海不吃外海面,如入宝山空手回”的说法。 民俗(7 项) 16、台山浮石飘色(国家级) 台山浮石飘色,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是台山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台山浮 石村民就会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并以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音锣鼓等助兴。 飘色由两个 8 至 10 岁的儿童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用“色柜”抬着出游。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人物称为 “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飘”与“屏”主要靠一条精心锻造的纤细钢枝支撑, 叫做“色梗”。“飘”与“屏”相互辉映,其迷人魅力在于“飘”,飘色人物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摆动,身体凌空无凭, 似无依托,令人惊奇。 2008 年 6 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17、台山跳禾楼(市级) 跳禾楼,是台山市历史上较为普遍,在中秋期间开展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台山的农田全部种植水稻,台山 人将稻草叫做“禾草”,跳禾楼便是在用“禾草”组扎成的牌楼前群体起舞的简称。各地大体上在农闲期间――农历八月十三至 十六日晚上举行。 跳禾楼一般在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中选定一个开阔地搭起牌楼。 每当入夜, 全村男女老幼齐集牌楼 (外村村民也多来一旁围观) , 在八音班奏乐声中,民间师傅率众先烧香迎神祈祷,以求村人健康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旺相……开头几天,由民间师傅与村民 对歌,有祈求丰年的禾楼歌,有一唱一和的打字歌,有诙谐逗趣的卖鸡调,输者以饮酒作罚。最后一天,是体现跳禾楼活动的本 意,村人捧着簸箕围在四边,师傅高举道具,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向天抛撒稻谷,村人随之跳动,高托着簸箕抢接谷粒(按传统 说法,谁家接的谷粒多,他家当年就多福,他家当年也收成多),场面十分热闹活跃。 18、广海“打龙船”(市级) “打龙船”是台山市广海镇传统的岁时节令活动,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业兴旺。至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 在广海地区,历史上每逢端午节拂晓时侯,各个村庄或寺庙的“打龙船”队便分头开展活动。在农村,先贺村闸(村门),然 后逐家逐户去贺家园。在圩镇,逐家商户去贺兴隆。“打龙船”队的编制不等,一般包括一名旗手,一名龙船手,一两名歌手, 六名锣手。旗手负责举着写上队名的长方形旗帜,龙船手负责肩托条约 1.5 米长的小木龙,歌手负责高唱龙船歌,锣手(歌手也 手持铜锣)负责敲锣。其中两人还肩挎长布条袋,用来装赏物或赏钱。整个组合是每当歌手唱一句龙船歌,锣手便敲响一次锣, 每四句为一段。 “打龙船”队成员服装没有统一规范,只图光鲜新颖,头戴插上小绣球等装饰物的草帽,耳边下垂两根彩带。龙船歌为七字句, 每四句为―段。传统内容多为祈福字句,也可即兴颂扬事物,近年出现歌唱新人新事新风貌。因为是无伴奏式的演唱,歌手可以 无拘无束选择歌词,主要是独唱,有时也对唱。 广海“打龙船”这―民间活动不断传承和发展,并经常参加省市的有关活动,参加台山市第七、八届艺术节专场演出获一等奖, 参加全省首届民间艺术汇演获铜奖,深受群众的喜爱。 19、泮村灯会(国家级) 开平水口镇泮村乡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泮村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四十多个 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乡群众,簇拥着三米多高的大花灯,以罗伞开路,龙狮伴随,从晨早到黄昏,游遍全乡。 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由于当时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泮村邝姓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去拜见曾在泮村学 校执教的新会名儒陈白沙先生(),求取消灾避祸的办法。陈白沙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 马山和牛山。有五兽镇村,本应能确保安宁,但因作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昏睡未醒,其余四兽顽皮捣乱,才致使灾祸频仍。他建议: 各家挂灯鸣炮,敲锣打鼓,把狮子吵醒以管住四兽。泮村民众听从他的指点,于明英宗天是非曲直八年(1464)正月十三日,家 家户户点灯鸣炮,摇旗呐喊,响声震天。此举果然灵验,使泮村回复了太平年。此后,每年农历正十三日这一天,泮村民众都举 办舞灯活动,延至今天,除因战乱和 1957 至 1984 这 28 年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暂时停止外,以后从未间断过。每年灯会,台山、 新会、鹤山等邻近县市的群众也来参观助庆,热闹非凡。描写泮村灯会壮观景象的文章,已载入《开平文化志》、《开平地方掌 故》等多种史籍,又曾在多种报刊发表。现在,记述舞灯盛况的音像制品传遍国内外,影响很大。泮村灯会是综合了“传统手工 艺”和“民俗”两个方面意义的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 2008 年 6 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双水蕉树龙(市级) 新会区双水镇岭头蕉树龙活动始于清朝年间,适逢农历七月夏季遇上台风造成严重水灾,当时村民种植的蕉树受到严重的水 浸,经济损失惨重,各自然村的乡亲父老便产生一种信仰寄托的思念,利用被浸的蕉树,制作蕉树龙,于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启 动蕉树龙舞,个个心愿中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免受水灾,寻求农业好收成,以求实现乡民安居乐业,此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蕉树龙在每年农历最后一天为地王诞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村民制作蕉树龙,傍晚时分蕉树龙便启动,短的为 45 人左 右,长的有 150 多人参加蕉树龙舞,舞动的路径为全村所有巷道,经过各家各户门口,村民把香、烛插在龙身上,蕉树龙舞动形 似火龙,场面十分壮观,男女老少齐参与,个个精神抖擞,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充分展示了一种浓厚的和谐气氛。 蕉树龙的民间习俗是岭头村民言传身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无论到那里打工和创业,每逢地王诞的一天,都忘不了回乡 一行参加蕉树龙巡游,形成了一代传一代的传统文化活动。 21、广合腐乳(市级) 开平生产的广合腐乳,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 1893 年)开始,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公元 1893 年,开平塘口镇黄村的乡人 方守傥与儿子方文帜在开平水口镇开设广合腐乳店,开始生产广合腐乳。经营了四十年后的 1933 年,方文帜的儿子方富黾坛 父业,继续在水口经营广合腐乳店。 广合腐乳是采用优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经过筛选、制坯、前期发酵、腌制、装瓶、后期发酵、成品整理等 19 个工序精制 而成。是远近闻名的豆制品特产,至今已有 114 年历史。作为中国调味品最古老的品牌之一,广合腐乳曾是不少国人唯一而又最 可口的佳肴,亲昵地称其为“无骨烧鹅”,又曾是老一辈华侨最爱带到国外的食品之一,深得华侨喜爱的广合腐乳也令外国人惊 喜,品尝后美其名曰“中国奶酪”。广合腐乳不仅能蘸食佐餐,更能烹饪各种美食。 广合腐乳融合了古今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保持了产品的独特风味和特征,使传统的产品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 研究开平饮食文化历史、社会情况及生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2、陈山火龙(市级) 陈山人舞香火龙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陈山李姓的祖先宋末从浙江金华老家传来的。初时舞火龙原意是驱灾辟疫,祈求平安。 历代相传,年年岁岁传承发展。 陈山火龙,不论材质,形式都有它的特点,平时没有一条成形的龙,舞龙前才造龙。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龙头、 龙尾先用大竹扎成骨架,高约 5 米,骨架外用山草和蕉树皮等扎成,以便插香;龙身以麻绳、铁线作为龙筋、用树叶扎成,每隔 1.5 米分成一节,用树杆或竹杆支撑扎牢,供舞龙者操持,节节相连,节节活动。可据舞龙人数增减节数,通常总长约 8-100 米。 龙扎成时,白天不甚起眼,晚上浑身插满点着的香火,巨大的香火龙,舞动起来便十分壮观。舞龙惯例是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的 黑夜,一连三晚举行,舞龙时点香火、“香火汇龙”、“沾龙气”、起龙、收龙都有一定的仪式,其余时间在陈山所有村道上巡 行游舞,巡行一周约一小时。第三晚舞完龙后,把火龙一举浸入鱼塘,叫“放龙入海”。舞龙结束后全村男女老少及他们的亲戚 朋友一起饮龙酒,兴高采烈大会餐。 近 年来,陈山舞火龙节目日渐丰富,每晚舞龙前后还放烟花,舞龙后有舞狮和武术表演。附近其它村民及鹤山市区的大量群众都前 往观赏,每晚超过万人,构成了陈山村特有的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是侨乡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正是有了无数民间艺人的传承,侨乡的 民间艺术才能够流传到今天。可以说,每一项民间艺术的背后,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心血。解放前,江门的民间艺人为讨生活而四处奔波,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民间艺人得到政府 重视,服务于工农兵群众文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 人日益重视,民间艺人日益得到人们的尊敬,只可惜这些民间艺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年纪 也越来越大……为了解江门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 近段时间以来, 记者走访了江门市群艺馆、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会区文广新局、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我市部分 民间艺人。采访中,记者深为民间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坚持所感动,他们是我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忠实的守望者!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 近年, 我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 作,统计出我市约有 120 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新会葵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新会蔡李佛拳术、开平泮村灯会、台山浮石飘色、荷塘纱龙、台山广东音乐等 7 个项目成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狮艺、礼乐龙舟等 10 个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是扮演着传承者和“支撑者”的众多民间艺人,如荷塘纱 龙传承人李衍源和李赞均、鹤山狮艺传承人冯昆杰、新会葵艺传承人廖惠林、白沙茅龙笔制 作技艺传承人张瑞亨、台山浮石飘色传承人赵汝潜、礼乐龙舟传承人邓锡康、泮村灯会传承 人邝国强和邝枝仔等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李衍源、李赞均、 廖惠林、张瑞亨、赵汝潜、邝国强、邝枝仔等,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 表性传承人。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 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 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 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际上是对这些民间艺 术家身份的最有效确定。据悉,我市的民间艺人主要分布在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 民间音乐、曲艺、民俗等方面,约有数百人之多,尤以李衍源、李赞均、廖惠林、张瑞亨、 赵汝潜、邝国强、邝枝仔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最为出名,此外,制作新 会鱼灯的李严、钟松友、唱咸水歌的梁华照、陈红焕等也因为媒体的报道而被人们所熟知。劳作于乡间的艺术痴迷者 我市的民间艺人大多活跃在五邑乡间,他们中很多人年纪比较大,学历普遍不高,平时 主要以务农、捕鱼等为生,民间艺术对他们来说,“当不了饭吃”。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的李衍源 69 岁,李赞均 56 岁,均为荷塘纱龙传承人,学历均为 小学,以务农为生。此外,76 岁的邝国强,64 岁的赵汝潜,82 岁的邝枝仔等都生活在开 平、台山等地农村,年纪也都比较大,学历均为小学,都是农民。陈红焕是新会大鳌的一位 中年妇女,多年前曾在小鸟天堂唱咸水歌,但那毕竟不能给她带来很大的收入,所以,她平 时的主业还是务农、捕鱼。记者记得几年前同她一起到西江捞蚬,只见红姨把 50 多公斤的 蚬耙缓缓地放到水里, 动作非常熟练, 而且居然没有一丝声响。 回到家中, 红姨又忙着做饭。 等所有的事情忙完了, 红姨才有时间坐下来给我们唱几句咸水歌, 她正在读书的儿子也会唱 几句,是红姨教的。离开的时候,红姨和丈夫亲自开船送我们走,记者不由得感叹生活在侨 乡热土上的民间艺人就像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一样质朴、善良,爱生活、爱艺术。这些民间艺人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精通、热爱某门民间艺术,在农村地区绝对称得上 是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令村人尊敬,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民间艺人,逢年过节村里搞文 化活动总少不了他。老民间艺人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谓德高望重。篁湾村是蓬江区荷塘镇的一条自然村, 荷塘纱龙就是起源于篁湾的古老民间艺术, 该村 的李衍源老人从舞 50 年,熟悉表演中的所有一般性动作和高难度动作,在传承中以教授舞 龙头为主,熟悉纱龙各个环节的制作工艺,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目前正在尝试 用不锈钢材料代替竹、木做龙身,以求龙身更加坚固耐用。他曾先后多次参加荷塘纱龙表演 活动,如 1990 年澳门嘉年华文化盛会、2004 年侨乡嘉年华暨江门旅游节、2005 年广东省 国际旅游节日民间汇演等,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的赵汝潜老人自小跟随赵仲高、 赵炳培等前辈学艺, 如今担任浮石 飘色队艺术指导,负责培训女色仔技能,熟悉色柜和道具制作技艺以及服装、化妆等知识, 设置了《嫦娥奔月》、《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 10 个色柜,“主要想通过飘色来表 达人民群众对以前英雄人物的崇拜。”赵汝潜说。1999 年,浮石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 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赵汝潜老人功不可没。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塘唇里村的邝枝仔、邝国强老人,上世纪 50 年代拜邝日光为师学 扎花灯,以后每年正月都参与扎灯工作,至今已扎了 55 个大型花灯,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会 扎灯的老艺人,他们扎制的泮村花灯用料讲究,手工精细,工艺精湛,用彩色纸剪成的图案 过千种,灯裙纹饰也贴得很有考究,年年不同,3 米多高成品的花灯鲜艳夺目,十分抢眼, 既有气势又很别致,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走向市场的积极探索者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文化生活上的选择性越来越大,心态也越来越浮躁,民间艺人 还有没有生存空间?江门市美术馆副馆长王畅怀在担任市群艺馆副馆长期间接触了大量民 间艺人,他说:“实际上,我市的一些有胆识的民间艺人已经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创新了。”新会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林福杰也认为,“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张瑞亨茅龙笔绘画艺术展目前正在白沙祠展出,张瑞亨曾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做 笔,这样才有气氛”。张瑞亨现为冈州画院院长,1976 年开始研究茅龙书法。上世纪 90 年 代初, 张瑞亨在冈州画院设立“茅龙轩”建立制笔文化展览厅, 推广茅龙笔并创制“茅龙国画笔”, 获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铜奖,研究“茅龙皲法”绘画,得到崔德祺博士、关山月教授的指 导。曾在澳门文化广场、江门美术馆、法国留尼旺圣堡罗等地举办茅龙笔及其书画展览,并 培养了一批制笔人才。“张瑞亨既有艺术才能,又有市场眼光,而且善于创新。他通过自己 的努力,既把茅龙笔推介出去了,又把自己的书画推介出去了,这就是双赢,也是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一种很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王畅怀评价说。伍炳亮也是这样, 他在台山市公益镇创办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公司, 招了不少民间艺 人在其指导下进行木雕创作, 他本人创新设计的明清式艺术家具, 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 并在各类展会中获奖,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我们的客户是收入水平、文化层 次较高、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群,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在造家具,更是在造文化。”这是 伍炳亮对市场的定位。新会葵乡传统工艺品开发中心总经理廖惠林,专业从事葵类工艺的传承、开发和创新, 并迅速培养了一班年轻新人, 新会葵扇及葵类工艺品也成为新会著名的特色旅游产品。 谈到 创新,廖惠林说:“葵艺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逐渐从兼实用型工艺品向纯收藏工艺品转变, 这或许是让葵艺得以稳妥传承的唯一出路。”民间艺人走市场化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间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 尴尬。“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学民间技艺没钱赚就不想学,非得让他们看到市场前途才能吸 引他们过来学习、传承。民间技艺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太弱小 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真正重视传统手工技艺的市场化发展,把优惠措施落到实处,对 相关企业多一些扶持。”一位民间艺人言辞恳切地对记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我市的民间艺人对民间艺术始终充满激情, 无论自身经济条件如何, 都未曾放弃心中的 那份难舍之情,而且很多人还以自己的积极行动来保护民间艺术,使之流传下去,他们不愧 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忠实的守望者。江门市文艺家协会主席陈波集公务员、说书艺人、民间艺术家等于一身,不求名利,默 默耕耘, 曾协助陈一峰先生筹建五邑中华诗词学会、 龙溪诗社、 竹园诗社、 江门楹联学会等, 并深入民间,与民间艺人打成一片,大力挖掘和推广本土民间艺术瑰宝,对五邑地区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推广不遗余力。 令陈波感到欣喜的是, 近年来, 我市的木雕、 葵艺、 茅龙笔、铜雕、石雕、玉雕等民间工艺在广东省举办的大型展览会上脱颖而出,名列广东省 前茅。“我们的葵扇、茅龙笔等都是很好的工艺品,日本人很喜欢,政府有关部门如果能进 一步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就好了。”陈波总是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断地思考。 当得知荷塘纱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李赞均、李衍源动情地说: “现在舞纱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李衍源的影响下,他的五个儿子中有两 个都留在篁湾传承了他的舞艺, 另外三个儿子虽然在外地工作, 但逢年过节回家时照样能舞 龙。 李赞均从舞 30 年未曾走错过一步, 一直致力于荷塘纱龙的传承工作, 成立了纱龙总会, 在篁湾两所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舞龙技艺的培训。正是因为有了李赞均、 李衍源等人的不断努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纱龙的表演队 伍中来。荷塘纱龙总会目前有成员 165 人,其中艺术骨干 28 人,各中小学也增加了舞龙兴 趣班,形成了荷塘纱龙年轻的生力军,形成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荷塘纱龙作为国 家级的艺术, 代表江门的文化,希望今后能有更广阔的平台,多些机会让荷塘纱龙走出去。” 这是李赞均的心声。采访中,也有一些民间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表示出担忧。他们说:“有些非物 质文化遗产群众参与性小,精通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可能会失传,这种情况下,希望政府有 关部门加强发掘和保护,至少也要搜集到相关民间艺人的影像、文字等资料保存下来。”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在今年的华人嘉年华活动上,泮村花灯、泥鸡、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引来市民的欢呼。 近年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江门市乡村民间艺术大汇演,新会鱼灯摄影展等 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政府对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让 民间艺人们备感欣慰,他们仿佛看到了民间艺术在江门侨乡的又一个春天。一些民间艺人曾经为新会鱼灯担心。新会鱼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是烘 托节日气氛、营造社会和谐景象的吉祥用品,但近些年却受到冷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逐渐 被人淡忘。2004 年元宵节前,我国著名画家、人称一代“鬼才”的黄永玉老先生在接受中央 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我们的春节”特别节目采访时,却反复提到新会鱼灯。这位“新会女 婿”还当场作起国画《新会鱼灯》。为此,中央电视台还专程到新会来寻找新会鱼灯,可惜 一无所获。凑巧的是,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刚离开不久,新会区有关部门就找到了钟松友、 李严等会扎制新会鱼灯的民间艺人,本报记者获悉后连忙赶到李严、钟松友夫妇家中采访, 写下了《新会鱼灯濒临失传 老艺人欲免费招徒》的报道,这也是媒体对新会鱼灯传人的第 一次大规模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后,各路媒体纷纷跟进。令钟松友、李严高兴的是,新会鱼灯的处境引起了新会区有关部门的重视。新会区认识 到,发崛、抢救和保护新会鱼灯,对于丰富我省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史和推进民族民间 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04 年,新会区文化部门组织人力调查、寻访制作人, 发动民间艺人制作新会鱼灯,新会鱼灯重又出现在会城街头。2007 年春节期间,新会区有 关部门筹资 200 万元在新会葵博园举办新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新会鱼灯展”, 展出单个鱼 灯近 500 盏,组团式鱼灯 23 组,30 多万人进场参观鱼灯展,李严、钟松友夫妇扎制的鱼 灯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看到鱼灯在新会火起来了,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扎制的鱼灯比传统鱼灯 更加漂亮,夫妇俩十分开心。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侨乡工艺美术珍品展上,李严、钟松友夫妇扎制的鱼灯也参展了。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李严、钟松友夫妇家中时,谈起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他们 的神情比几年前轻松多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相信,有了各级部门对民间艺术的重 视和对民间艺人的支持, 民间艺人的施展空间就会更大, 民间艺术就会更有活力。 ”李严说。
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门五邑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