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州哪里有蹦极儿有蹦极...

河南哪儿有蹦极_百度知道
河南哪儿有蹦极
南哪儿有蹦极,越刺激越好,最好是有景点的电话,不要那种人造的吊车一样的,谢谢,要在悬崖边上的,没意思,咨询一下,越高越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大概50。 2200米高处的蹦极,悬崖有500米高,挺刺激的。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门票原价40元,高度差不多有二十多米吧,价钱不太清楚,团队五折优惠。洛阳白云山似乎有,但是网上有说不开放的。 郑州  河南地区首个蹦极跳台位于郑州西南尖岗水库岸边一个距离地面30多米的山坡上.从洛阳乘车大约3小时到白云山
人民公园有位于河南洛阳嵩县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高度为60米,可到公园问一下 世纪欢乐园就不用说了
回答的真不给力
河南是平原哪有山啊
其他类似问题
蹦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蹦极_林州二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21贴子:
1楼 22:08&|来自
2楼 22:08&|来自
能否告诉我这是啥意思?   -愿我成为最圆满的道听途说。      来自安卓爪机客户端
3楼 23:38&|来自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林州诗词第4期(二)
林州诗词第4期
同友人游龙床沟瀑布
&&& 瀑在石板岩乡之龙床沟也,此地乃形胜之所,崖高峻绝,瀑若万斛珠玉倾泻而下,似凛凛之飞雪漫天飘舞,又若素练千丈随风左右。乙亥夏六月廿四日,余同魁增,保军、海青诸友驾车探胜来此,作古风一篇以记是游。
时值盛夏中,炎炎日当空。
草木郁葱茏,有道亦难行。
沟壑攀缘上,百步闻泉声。
天风散玑珠,片片若沉云。
匹练从空舞,日脚倒长虹。
荡荡磅礴气,天地造化功。
瀑下水清洌,可辩沙与尘。
至前双手捧,触肌犹彻冷。
泻玉成寒潭,投石探浅深。
俄然雷声起,漫天皆阴云。
未及寻归路,雨落已纷纷。
急奔近山村,忽地日光晴。
蓝天不见一丝云,仿佛未曾有雷声。
又疑此间必藏龙,因石惊起向天庭。
归来心中有疑虑,不知惊龙可返程。
访天平寺遇雨
为访古寺经桃源,骑门柏西山连绵。
迎面郁郁葱葱树,入目簇簇丛丛花。
山中云低难擎雨,霏霏轻坠湿人衣。
诗言深山藏古寺,今见此景亦非虚。
隐隐六峰浮云际,一涧流水自堪娱。
碧霄峰下古禅院,垂柳依依静无言。
破碑断碣字难辩,空留龟座亦非全。
老僧闭目静参禅,轻颂佛号度残年。
山岚微雨归时路,清风轻拂送道边。
翘首回望天平处,云起层层亦惘然。
军旅旧作三首
阴云散尽骤雨停,沐后残阳似血殷。
倚窗遥望夕阳处,魂牵梦系云山情。
津门时夏夜寂静,忽闻窗外蝉初鸣。
离乡至今已三载,闻蝉顿起思乡情。
梦中麦浪随情涌,林虑山上绿正浓。
胸怀一腔游子意,何日才得报三春。
汉俳·腊梅花二首
&&& 甲戌十一月十一日成此两首,明日小女出生,余即取“问梅如何雪夜开”句中前二字为小女名也,特记之。
&&&&&&&&&&&&&&&&&&&&&&&&&&&
寒夜月徘徊,问梅如何雪夜开,只为迎春来!
&&&&&&&&&&&&&&&&&&&&&&&&&&&
冰雪三尺寒,花开一枝幽香传,报知春将还!
寺前古银杏,苍苍不知岁。
不见秋风来,有叶已飘坠。
郭家园千层瀑
沟里瀑千层,云缠山腰林。
潭深无底水,两岸响涛声。&
游红旗渠二首
桃李花开杨柳青,红旗渠畔去游春。
十年苦战引来水,且看林州面貌新。
招来四海五湖客,创业精神世界弘。
功过千秋终史证,是非荣辱自觉分。&
耿直秉性不随波,虽少才华靠自浡。
不畏逆流搏恶浪,主持正义战妖魔。
摊破浣溪沙·赠友人
鹤发童颜一仙翁,妙笔华章赛兰亭。更兼满腹经纬道,不普通。
蓬菜仙山度真人,起居饮食有章程,贤居龙山福寿地,定长春。
老年节为老父题
漫言八秩入残年,一扫龙钟体未寒。
试看南山万龄柏,虬枝愈老树弥坚。
人爱朝来霞满天,桑榆向晚更堪怜。
耋年喜值重阳日,一笑风霜自粲然。
有感于大陆、台湾电视台联袂报道神六升空
拔地神舟力万钧,鲲鹏振翅赴青旻。
九天揽月等闲事,两岸炎黄共一樽。
寒夜风来鸦不惊,谁将白发醉青灯?
古稀欲度性难改,教海探骊一老兵。
涉足书山又几程?小楼月尽一灯明。
谁人夜半开怀笑?应是攀工过险峰①。
①攀工:攀岩者,冬夜攻关的人。
冬灌散曲六首
&&& 乙酉冬大旱,有渠水浇麦,村民皆喜。因成诗六首,用纪喜况云尔。
闻道南渠闸口开,山翁村媪尽舒怀。
太行旷世遭奇旱,幸有天河送水来。
天干无雨既成灾,万亩冬田苗未衰。
山妹荷锹浇麦去,欢歌一串出村来。
银汉低垂月色寒,荒村几处起沉鼾。
谁家宵灌严霜里,一夜琼汁醉满山。
寒村夜静月华开,谁送鼾声入画来?
几处萤灯山坳里,新苗一宿醉千台①。
①千台:一级一级的梯田。
夜战栖迟天欲明,银霜掩面露华浓。
妻女相逢应不识,何来偌个美髯公?
出浴良苗满目春,一畦新绿一斛金。
堂前每嘱儿孙语,饮水当思掘井人。
赖有天河百丈绫,张狂旱母枉称凶。
水滋万壑荣光满,酒过千家醉意浓。
晓雾常开三尺瀑,夜岚时透数支萤①。
昨来一阵琼花舞,冰雪寒宵未解兵。
①牛揆先生有诗云,车照两支萤。此指手电灯光。
生就荒村地垄中,风风雨雨总关情。
三秋既毕苗情好,九月雷惊旱象生。
断水牵肠餐失味,怨声绕耳梦难成①。
何当盛世泉流永,任尔春秋四季晴。
①怨声句:冬大旱,渠水断流,田苗严重失水,村民怨声载道。
厚朴浑圆籽正匀,万家厨下送香馨。
一朝晤得东风面,遍野黄花灿似金。
梅之憾三首
梅虽高洁,然常人难得一见,是谓梅之憾也。
尝诵咏梅千口诗,也曾著笔写花姿。
真容未识谁能信,属我孤闻属尔稀?
冰封雪掩腊梅红,疏影暗香千古声。
浅见山公应笑我①,偶凭朱墨睹花容。
岁寒月尽有奇花,雪海冰山焕彩霞。
空慕娇容无觅处,惹人怜爱惹人嗟。
①此句乃倒装 。
爆竹声声动晓空,红男绿女舞娉婷。
烛前野老心难静,苦涩人生又一程。&
有感于春节访贫送暖
谁送温馨寒舍中?春风满院泪花浓。
莫辞滴水十分少,须解春风无限情。&
归乡辞张公明生
知我东归欲起身,绿杨荫里启金樽。
莫辞薄酒十分劝,应领张公一片心。
教海泛舟同沥汗,书山寻秘共铺薪①。
他年若待双雄会,重与先生统万军。
读报有感三首
&&& 报载胡长青之流,侵吞公款达亿元。夫浩浩之资,流入他手,岂不令人痛心哉!
库银半卷肯颦眉?挈妇将雏域外飞。
大盗瞒天成国粹,惹人费解惹人悲。
万贯公财缠己腰,贪兄贿弟任逍遥。
官仓硕鼠知多少?独向苍天唤好猫。
餐冰卧雪唤春来,十载风烟伟业开。
几许蛀虫摧广厦,江山社稷最堪哀。&
一掷千金为美眉,阿公常瘦子常肥。
古今多少官仓鼠?国可悲兮民可悲。&
赠万校长钧龙
正值新春贺岁时,谁临虎帐早开棋?
慕才惟恨相逢晚,拜帅方惊世所稀。
风雪十年成铁旅,沙场百战出奇师。
吾生未许宝刀老,教海无涯同骋驰。&
西游寻胜一时闲,品过清溪品碧山。
五柳先生如健在,结庐何必入桃源?&
重访红旗渠纪念馆
借水雄漳岂等闲,太行百战演维艰。
硝烟重起藏龙洞,紫燕还飞鹰嘴岩。
山峻常赢天下客,风高屡动一江帆。
沧波不尽东流去,长驻青春到永年①。
①永年:此指永远。
日日樽前诚快哉,不知春信过吟台。
晓风梳柳柳添翠,夜雨润花花半开。
户户打工人欲去,家家迎客燕初来。
漫言岁月催君老,虚度光阴事可哀!
三千弟子五车书,叱咤吟坛啸九都。
纵令青莲人尚在,亦应摇首叹弗如。
坎坷人生几度秋,壮心终未付东流。
育才唯为村邻计,难得痴情作傻牛。
中秋夜有客来访
纤云满月又中秋,独锁寒眉上小楼。
帘外忽闻良友到,清风无限解浓愁。&
林南某地看桃花
三月林南物候佳,何来仙子撒红霞?
西坡岭下桃千树,一夜春风尽著花。
读诗友《六十初度》有感
人生短景历沧桑,甘苦得失付雪霜。
剑胆半生游宦海,琴心一片咏斜阳。
从容身外无长物,淡宕胸中有热肠。
初度花甲诗意盛,清歌高亢谱羽商。
是节非节多迷蒙,万店巧妆圣诞翁。
劳工苦作遥夜累,富家畅饮狂欢钟。
耶稣惊现华夏徒,孔老诧注西教生。
绮靡奢华笼云野,世间百态各不同。
早春与友人游天平山
空山残雪曲径幽,浮闲半日暂却愁。
莲花数瓣沁人醉,云殿几重迎客游。
最疑冰山天外物,又惑晶挂嫦娥裘。
旷神欲向天平歌,春寒料峭试吟讴。
久旱逢雨二首
冷暖不定世无常,干裂大地终弥伤。
残阳犹照尖尖荷,百花园里醉暗香。
东风无常稼禾殇,青沉愈时遮金黄。
却待霞光蓬勃日,万机静伫粮满仓。
登鲁班壑四首
晨雾氤氲侵古道,芬菲踏尽望层峰。
遥思当日开山事,豁口公输①勒斧功。
公输:春秋时鲁国工匠,姓公输,名般。即鲁班。
处处远芳应醉客,漫山新绿染途程。
已闻枝外春莺闹,又见东君送晓风。
巉峻攀援多意气,翠微深处笑声欢。
青松高洁凛风骨,招手相邀上顶巅。
今朝不见此峰动,一吼当年震八荒。
沧海桑田孰可料,雄狮依旧气轩昂。
游太行大峡谷
夏百忙中得一闲,驱车西向太行山。
两厢栈道弯溪壁,四面葱茏接霁天。
入世步行王相路,归心耕种田亩间。
红尘多少烦心事,意动峡峰入梦还。&
烽烟散去数十年,盛世歌音动地天。
君看芦沟桥上月,阴睛圆缺测河山。
芳草知何处,天涯欲觅之。
聊驱岑寂苦,唱和度余时。
沁园春·小浪底抒怀
壮似飞虹,扎根黄河,腰断惊涛。望大河上下,激流峡谷;雄姿坝库,惟我多娇。蓄水拦沙,灌输发电,今古工程谁比高。而今起,变清流秀水,不见洪滔。
千年封建王朝,听万里黄河多怒号。忆大河往岁,万千灾患;决堤改道,夺命淹苗。沿岸灾民,流离失所,世代冤魂无处招。俱往矣,看黄河前景,喜上眉梢。
沁园春·长城怀古
横卧秦燕,葱翠颠连,风雨沧桑。越千年时邃,秦皇策马;北击燕赵,南灭荆湘。雄筑长城,统行字币,无限江山归帝王。南柯梦,自始皇帝起,霸业流长。
梦惊陈涉揭枪,惹无数英雄争霸忙。叹长城内外,杀声频起;炎黄儿女,血染山冈。一扫狼烟,争来盛世,多少骚人吊战殇。放眼去,只长城万里,不见秦皇。
父亲逝世十周年祭三首
祈求神事跪呈香,生死十年两渺茫。
想见音容游梦短,思听教诲泪眼长。
归魂故里可安好,列位天国试举觞。
又见草木逢绿染,春晕不尽慰斜阳。
一世清操众口碑,淅河东去唤难回。
街头老妪说浆纸①,庙外古槐忆落锤②。
仗义乡邻时出手,冷观权势不低眉。
殷殷教诲声声在,夜半醒来泪顿飞。
家境寒微不惧难,痴心成就劝学篇。
披星载露讨生计,沥血呕心育俊贤。
映雪何烦百遍讲,凿光不令一宵寒。
长江后浪推前浪,捷报飞来作纸钱。
&#年在本村建造纸厂,父亲是主要创始人。
②打造电杆用于震浆的木锤。1970年在本村建造全县首家电杆厂,父亲是主要创始人。
北京、秦皇岛之旅三首
雄风万里拓洪荒,阅尽关山写汉唐。
昂首燕云闻虎啸,劈波沧海现龙光。
烽台无奈拒胡虏,断壁遗哀哭孟姜。
纵酒新词翻旧韵,泱泱浩气贯东方。
烛影红妆初嫁时,君恩妾爱两心知。
耕锄田垅和莺燕,舒袖清溪戏柳枝。
征告一贴惊闺梦,关山万里寄相思。
长城白骨千秋怨,遗恨悠悠哭到斯。
伟兮天下第一关,横扼京辽拱帝垣。
兵涌山海嘶胡马,火连烽隘滚狼烟。
高城利刃求长治,暴政强征难久安。
今古兴亡听向背,乾坤日月换新天。
满江红·纪念红旗渠通水41周年
正气长歌,四十载,传吟不歇。叹今古,丹书难尽,壮怀激烈。十万愚公劈险阻,九天彩练垂边月。党领导,重整旧山河,情殷切。
龙吟唱,马踏雪;人未老,神安灭?赖后贤共铸,金鼎无缺。篇续前师章蕴秀,波涌后浪潮如血。传精神,一脉贯神州,冲天阙。
云腾雾漫二龙宫,刺破青天接九重。
村陌山川织经纬,红男绿女点画屏。
一方香火一方雨,几度人寰几度神。
但使举国兴科技,何愁久旱无甘霖。
读书月半西,举目望荆妻。
唾指穿新线,拈针补旧衣。
儿心多蠢钝,母爱总痴迷。
世上情何似?山高无与齐!
驱车徐上望仙桥,庙宇煌煌楼舍高。
白日生霞笼碧水,金风送雁过青霄。
久闻妙手诗文赋,始见轻唇字句敲。
我自区区河畔草,无求彰显自逍遥。
初始识君信步游,河边彳亍看沙鸥。
轻烟漫锁近寒水,老树遥迎向晚秋。
无限悲凉伤往事,几多酸楚上眉头。
感君勤勉励余志,共赴诗坛宜唱酬。
读王秋英《田园集》感赋二首
喜捧诗集置枕边,眼前饭后品《田园》。
一掬沥血披肝泪,满纸雕章镂句篇。
草木山河呈笔底,农工士女跃胸间。
山乡自古多才俊,莫道巾帼不似男!
中秋夜雨寂廖时,再诵《田园》锦绣诗。
几许弯弓豪放气,三分咏柳婉约词。
经年稼穑风霜染,夤夜推敲星月披。
谁解骚人无限意?个中甘苦寸心知!
登长治老顶山
古城上党走一番,有幸攀登老顶山。
虔拜巍巍炎帝像,笑迎浩浩太行岚。
万重翠浪来足底,一片白云过眼前。
遥想当年平寇事,金戈铁马度雄关。
太行大峡谷写意八首
&&& 某秋日,与郝君用吉骑摩托车从合涧镇出发,穿越太行大峡谷,直达东井岭,途中多景致,援笔志之。
弓上壶关古道连,山中有水水环山。
二三稚子抻垂柳,四五轻舟溅细澜。
大路蜿蜒湖畔过,长虹伟岸岭腰悬①。
泥雕关帝凭谁问②,几度春秋任变迁。
注:①长虹指水库大坝。②水库北有关爷庙。
淅水滔滔昼夜东,滩南峭壁下蛟龙①。
两行翠竹围庭院,一片红旗矗碧空。
几处清溪飞野鹭,谁家少妇唤儿童。
幽深本是休闲地,何以偏得“妖女”名?
①淅河南岸峭壁有“女妖洞”,瀑布直下,状如蛟龙。
桥上百泉峡
自古双桥半绕湖,依山傍水尽青庐。
和风绿树牛羊现,丽日白云粱稻熟。
招手频频一客栈,捣衣促促几村姑。
北峡深远百泉涌,十里长廊胜画图。
北国红豆古来稀,独在此峰秀几枝。
弥勒坐禅生紫气,祥鱼献宝罩虹霓①。
山开一缝成绝景,水沁千滴汇碧溪。
盘底桥头多士女②,人人竞走为相思?
①“弥勒坐化”乃一山名,形似弥勒坐佛,“祥鱼献福”乃一石像鱼形状。②红豆峡谷有一桥名“盘底桥”。
栈道云梯觅旧踪,阿瞒昔日苦寒行。
山间再现藏龙洞,峡内犹存饮马坑。
逐鹿中原图大统,驱兵上党靖连城①。
羊肠坂上说今古,难忘当年魏武公。
①袁绍外甥盘踞壶关,曹操统兵过羊肠坂追歼。
石磴层迭上九天,盛唐初筑已经年①。
清流漾漾缘石走,小鸟依依伴客还。
谷险愔愔刘秀像,岩高赫赫王莽肝②。
忠奸成败千秋事,青史昭昭仔细看。
①十八盘,始筑于盛唐,清时曾修葺,共一千三百级。
②十八盘为王莽峡著名景点,峡中有山如刘秀隐身像。十八盘南山岩上有一小洞,为“王莽心肝”处。
阁老陵①
印章笔架斗竿峰,狮象环抱阁老陵。
智慧泉连芦苇荡,石城墙下聚才亭。
巍巍土冢生青草,纤纤银河护锦屏。
一缕忠魂归乡里,桑梓叨念到于今。
①阁老陵为乾隆时郭阁老之陵墓。陵墓位于半山中,周围有印章山、笔架山、斗竿山、狮子山、象鼻山、智慧泉、芦苇荡、石城墙、聚才亭、护城河等景点。
百里长峡半日程,峰回路转豁然通。
已登“东井”双足下,欲走壶关一望中。
回首青山翻绿浪,低眉黄土托苍穹。
高歌一曲沧桑变,两省人民颂党功!
娉婷袅袅弄轻纱,抖落寒宫遍地花。
疑是嫦娥琼宇眺,顿生爱恋润人家。
玉洁冰清女子身,天庭不恋下凡尘。
只因梦里几相遇,愿化甘霖销断魂。
冰雪萧萧寒愈冷,茫茫万里路难行。
晨昏哀怨戚戚诉,多少人间卖炭翁?
庭院翠竹青,宜人景色浓。
风吹一阵响,疑是炒烹声。
几年在外转回程,只见排排是路灯。
两眼难识归宅路,下车方晓进邻村。&
观赏西山生态园,庞然大物半空悬。
蹦极一跳惊人叹,吸引来宾日愈千。
观红旗渠分水苑有感
参观分水苑,满眼现当年。
苦干十春秋,功勋震宇寰。
苍龙洞题咏
绝壁悬崖一洞悬,喷云吐雾见奇观。
芙蓉耸立六峰陡,草木葱茏冒岚烟。
人道神龙多意象,旱天求雨好官员。
安阳太守情何急,祭礼丰盈结善缘。
参拜洞前多叩首,霎时甘露洒蓝天。
清风细雨田禾润,官民顶礼谢真仙。
太守书成功德表,玉阙皇王圣旨宣。
勅封苍龙灵泽侯,修亭建庙树碑传。
传世千年功不泯,苍龙洞内众心虔。
百鸟啁啾唱树巅,金黄麦浪望无边。
隆隆机器忙收割,万户千家展笑颜。
向故乡小学赠书赋劝学二首
少小光阴有几何?渐增齿序日如梭。
今朝为学宜勤勉,莫待白头叹逝波。
倾情园圃注春风,雨润新花千朵红。
且励腾天飞月志,他年折桂步蟾宫。
展叶舒枝依碧窗,寒风袭后又逢霜。
春来当见新芽发,立地擎天托艳阳。
茫茫一夜雪,风动惊寒雀。
迎春正欲开,悄然唤春色。
京都雨夜有感
昨夜惊雷雨亦狂,零丁时叹倍神伤。
深耽满院花无季,打落成泥一世枉。
憾事聊生无与说,踟蹰京客笔婆娑。
春秋咏叹随流水,兀自疏狂凭漫嗟。
身置桃源渡,卷开香几处。
悠悠忘世外,落叶惊无数。
充耳不闻窗外事,避身净土欲笃行。
安知巷陌寻常事,梦里深耽人自庸。&
郑大求知有感
时时叹畏岁蹉跎,行色匆匆开卷多。
渴似临泉豪饮处,万般不羡志酬学。
关山难度枉春秋,鹤去楼台岁月稠。
遥忆香坛心底处,不知是弃拟还留。
客居紫禁忽无眠,窗外似闻风雨寒。
心内萧萧飞叶下,安能广厦万千间。
双蝶缱绻报春知,狂舞人间罗曼诗。
忽入荆藜一翼断,同栖花榻待飞期。
雪泥鸿爪新,宛啭唱阳春。
衔却方寸土,报得知遇恩。
与大师论诗有感
挥斧示鲁班,雕镂锦绣篇。
抛砖金玉至,幸遇是机缘。&
夜深人不寐,只缘相思起。
不羡折蟾桂,唯怜嫦娥女。
终日昏昏病榻间,了无情趣欲登山。
山川遍是人声沸,怎奈浮生日日闲。&
平仄人生事,彷徨十字滩。
雏儿何处去,梦里问良贤。
绿草茵茵闻雀啼,偷闲书院弄箫笛。
消消清水载花去,幽咽万千人怎知。&
官场倾轧自古有,圣贤一个也难全。
须低头处且忍隐,一笑回眸三尺三。
&&&&甲申年仲秋,感于友人林芬将赴清华读博而作
夜半客难寐,独自绕台阶。不知宫阙凉否?桂影似才歇。我欲呼君同饮,又恐离人添恨,愁绪自倾说。一盏壮行酒,与君话离别。
登太行,嬉潭畔,涉漳河。最留恋处,明月幽怨洒秋禾。纵愿天长地久,怎奈无缘相守,自古月常缺。百感交集泪,化作雨滂沱。
闻“神六”飞天四首
神舟六号刺苍穹,勇士飞天缚九龙。
且请割回云几片,镌诗其上好铭功。
赤县灼灼绽牡丹,神舟贯日舞长天。
太空又烙中国印,瑞气盘结五岳巅。
英雄虎胆枕星河,我为英雄唱浩歌。
自古汗青多俊勇,丹心惹我动吟哦。
一宿如同嚼蜜饴,枯肠搜遍为成诗。
不觉身趋书桌上,梦驭飞船过尾箕。
无心晓露滴秋梦,羡景何须户牖开。
放眼嵯峨非有意,云浮林虑入窗来。
黄华山怀古二首
遥思赵武舞长鞭,骑射胡服觑代燕。
翠壁丹崖依旧在,风流人物化云烟。
忆昔赵武黄华事,壮志谋国风气先。
自古变革多险阻,青山怀瑞论英贤。&
王相岩怀古
武丁访相巉岩脚,傅说发于版筑间。
王相而今皆逝去,幽幽绝境耸空山。
洪谷山写意
天梯石栈互勾连,直上金灯步九天。
疑是荆公飞妙笔,丹青遥挂太行巅。&
危崖壁立入云天,王气直达邺相间。
道是高欢尴尬地,我思绝顶可参禅。
柏尖山抒怀
纵意驱车揽柏尖,无边丘壑起岚烟。
飞甍吐赤白云外,耳畔依稀有杜鹃。&
江城子·赴学生婚宴
八载师徒谊未央,互思量,久牵肠。喜逢婚宴,心腹俱琼浆。纵使杯倾人欲醉,来酒令,莫停觞!
恍惚三中染晓霜,读书郎,对寒窗。宏愿高飞,振翅作鹏翔。但祝青春原不负,长奋进,著新章。
破阵子·雪后抒怀
昨夜寒风舞雪,今朝琼玉笼川。素日坦途添蹇运,新置羽绒亦若单,始知行路难。
振奋精神上路,恒心真意如磐。应信雪融风过后,定有晴空艳阳天,悲词切莫填。&
念奴娇·看纪录片《再上太空》
巨龙腾起,见长空万里,飞云无迹。倏忽扶摇河汉外,壮士天宫邀客。玉树琼楼,嫦娥仙兔,一并舒长睫。满斟美酒,喜闻凡世消息。
欲揽北斗明月,伴君高处,把九天游历。仙阙瑶池都逛遍,尽赚世间心嫉。最是逍遥,慢操弦管,缓流心中蜜。神州才俊,不知今夕何夕。&
满江红·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极目凭窗,且看那、长空舞雪。闻大会、运筹帷幄,建功心切。规划铺开锦绣路,蓝图引出辉煌月。见楼外、世界换银装,何皎洁。
号角响,心底热;鼙鼓动,丹田烈。驭飞船再访,广寒宫阙。知识肯如无价宝,科学绝胜连城玦。三五天、便唱《满江红》,红旗猎!&
贺新郎·雪夜无眠
寒夜听飞雪,值当时、行人声住,鸟啼声歇。娇女贤妻先入梦,天籁何曾觉察。直欲奏、《高山》一阙。飘渺随风三万里,令喧嚣浮躁音尘绝。满世界,俱光洁。
披衣起坐临窗蹑,望长街、粉妆玉饰,路灯明灭。远近屋宇衣缟素,有树皆成银发。绝似那、琼堆玉设。恍若置身仙境内,忘忧烦、心肺何澄澈。思卧宇,揽明月。
石板沟游雪光寺
昨与同俦约,清晨结伴行。
车随峰谷转,泉落峡风轻。
云绕阴林静,藤缠石屋馨。
雪光真佛地,寺入一溪清。
天平险峻与天齐,霜染层林古道迷。
安得凌霄生健翼,乘风飞过数峰西。&
碧峰拱翠雨初霁,山色空蒙草树低。
心静方能看大界,任凭山色罩离迷。
月照小窗灯影疏,为索新句肚肠枯。
清风徐疾轻狂意,嘲我频翻案上书。
浣溪沙·赞我市丙戍高考又获丰收
高考又逢齐弄潮,青衿争跃独木桥。寒窗十载试牛刀。
林虑钟秀多娇子。万里风鹏翥正高。名榜三千①逞英豪。
①丙戍年我市本科上线人数3017人。
会外诗友之页
人入秋景似春风,万山红遍春意浓。
层林尽染壮年志,好山好水收胸中。
秋声四起不觉奇,闲时常忆少年时。
胸中自有青春在,时时登山举相机。
湖面虹桥细雨声,远方伞下看游人。
眼前美景匆匆过,欲怕无缘再览巡。
作伴登临洪谷山,思聪祠内瞻高贤。
当年荆浩留居地,畅叙杨公治水篇。
攻书折桂宁惜身,刺股悬梁几度闻。
光宗报国儿侪事,盼子成龙慈母心。
仲冬已过雪无踪,地裂天干寒气生。
日暮铅云急布阵,琼装一夜裹山城。
与初中学友偶逢洹河桥上
河畔相逢是偶然,无言相对各霜颠。
追怀年少潜洹水,暮捡朝花三十年。
清明万木绿初开,卅岁老椿房后栽。
只为新芽能入宴,梧桐如盖我如柴。
十载寒窗不堪提,夜伴明月晓闻鸡。
安能日饮千杯酒,一醉方到揭榜时。
双休日归农
暇日耘田紧随妻,丰盈禾穗满家喜。
清仓粜米钱何用?寄入学堂供儿女。
与王少卿回首捡贝
君在洹水阴,吾居洹水阳。
相隔一白练,志趣曷相当。
暖日共玩水,玩余开战忙。
少时读异塾,中学恰同窗。
君追王右军,吾慕董其昌。
君吟豪放诗,吾作婉约章。
三春如电掣,归乡事农桑。
吾志登教坛,君愿守南疆。
天将随人意,执教着戎装。
一梦三十载,两鬓各染霜。
君已功名就,吾犹奔柴粮。
安得三日闲,与君饮杜康。
春来燕子归,佳丽几时回。
醉眼看花落,寒风伴雪飞。&
清闲人自在,企盼杜鹃开。
双影轩窗咏,飞霞费心猜。
今生缘已尽,前世孽情哀。
旧恨依然见,新愁早又来。
君自登临上主峰,步随山势入云中。
俯观脚下凡间事,梦似仙人游月宫。
风吹花落细无声,眼泪频流消玉容。
满腹春愁何处诉,茫茫长夜诉谁听。
&&& 参加教育工作二十余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对自己从事的这一份工作越加眷爱,随笔记之。
回首登台日,于今二十秋。
受业学颜回,为师效孔丘。
执笔知意厚,秉烛诉情悠。
恬恬清风袖,孜孜浩气遒。
贺林州诗词学会
三载林州诗会成,浅吟高唱自钟情。
奇葩一枝傲地立,众香国里耀眼明。
群山转翠春风度,红雨随心杨柳青。
愿得骚才齐努力,峥嵘岁月赋新声。
幸会郝顺才老师
早闻诗苑驻林州,自叹无缘信难求。
偶拨宅话通故居,聊与琴心话客稠。
笔耕陇亩须勤奋,文走平仄勿漫游。
今日幸逢名师点,学海长宜苦作舟。
遍野白絮漫天飞,风起高天瑟瑟吹。
玉树琼花鹤壁路,单车行人几相随。
一度离情,两厢苦楚,芙蓉帐里红妆误。凉亭夕照影随身,双双紫燕翻飞舞。
窗幔流萤,檀香数柱,夜长惹眼鸳鸯妒。孤灯独饮对深愁,何曾梦里留人住。
早春飞燕领风骚,相竞檐前共筑巢。
灿灿桃花迎面笑,何时邀我踏青郊。
猴梯旋上似云腾,古寺钟声荡碧空。
一自乘风荆浩去,谁观夜半放金灯?
据林州报载,临淇某女与一男于太原建筑工地相爱。春节归家,男方请媒数次提亲不成。而情愈笃、意愈深,形影相随,除夕共箸。然终难得相允。正月十五团圆日,携手双双赴河而死。孰料女方父母又以女为“鬼妻”另聘而鬻之。
淇水汤汤,涉河离乡。君在前,回眸水流长。水流长兮杨柳青,陌上菜花黄。离乡无离愁,意融融,赴晋阳。建筑工地两相悦,蓦然对视,情入心房。低首抿口笑,愿以托终身,勿相忘。泥手相握,金石铿锵。看高楼平地起,临风立,盼成双。
淇水汤汤,涉河还乡。君使媒,针引红线长。红线长兮绣鸳鸯,波平风轻飏。美意不美成,父母令,似严霜。夜阑雪落北风恶,相依相偎,愁结心肠。低眉轻相嘱,终将偕连理,莫彷徨。形影相随,年饭共尝。看深情憾人心,春日暖,理红妆。
淇水汤汤,天上蟾光。来村口,相拥泪流长。泪流长兮影憧憧,回首望爹娘。月圆人不圆,古来事,限河梁。淇流深深伤心碧,举身赴水,薄雾茫茫。执手相视笑,孔雀东南飞,何悲凉。两尸分葬,在水一方。看黄尘掩离魂,旋风落,悼淇殇。
愚公移山引浊漳,人间天河出太行。
红旗渠水翻细浪,林虑田畴换新装。
春至漫山百花芳,秋来遍地五谷香。
壮志英雄写沧桑,功侔圣禹照华章。
太行山腰穿苍龙,红旗渠水映长空。
巨斧劈开摩天峰,神工凿出青年洞。
云蒸霞蔚岩穴暝,鸟语花香草木葱。
天河行舟波涛涌,北雄风光最煽情。
太行悬崖绝壁间,藏龙卧虎王相岩。
宰相傅说居密林,官宦夏馥隐深山。
宝泉一眼泻顶峰,石桥九拱飞云天。
夕阳西沉黄昏近,一派胜景人忘返。
重到安阳师院
求学师院十年前,缕缕往事作云烟。
楼堂厅室今犹在,树木花草随境迁。
悼彭天贵先生
岁月无情弹指间,君辞尘世十周年。
音容笑貌今犹在,博学风华动地天。
敬业精神赏日月,丹青翰墨千古传。
欣君桃李满天下,有口皆碑赞逝贤。
大别山茅坪河听瀑
茅坪峡谷观奇景,流水拍石骇浪隆。
如曲悠扬皆节奏,咚咚之乐似晨钟。&
古木参天十丈几,胸围三抱多称奇。
饱经战乱和风雨,枝杈苍劲树叶稀。
一幅展示红旗渠全貌的水彩画
——读陈海生同志的《沁园春·红旗渠》
陈海生同志的《沁园春·红旗渠》,始见于日《林州报》。捧读这首词,偶有几点感受,凡填词写诗者无不以情抒意,该词也不例外,其的立意新颖,以咏物为主体,同时也糅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写作立意上却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潜在的内涵,在上下阙中全面向人们展现出来了。作者虽未亲身参加过那场气吞山河的引水大决战,但他的父辈们却为红旗渠建设付出了心血,流了汗水和鲜血,是受父辈的感染和他在工作中亲身体验后才写出了感人肺腑的好作品。
词的上阙犹如一幅优美动人的水彩画,又是一组战天斗地的影视镜头,一幅幅林州人民气吞山河的画面,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感受和赏心悦目的享受。"百丈悬崖,千里长渠,万世伟功。"将红旗渠宏伟的工程及修建时的艰苦场面生动地跃然于纸上,在太行山那悬崖绝壁之上,一条蜿蜒的千里长渠如凌空悬挂,更为下面的艰苦奋战埋下了伏笔。作者在这里提醒人们,去查找一下历史吧!纵观古今,还有哪项工程如此之雄。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忆艰辛岁月,真金烈火,健儿十万,壮志凌云。"将林县人民当年那种不甘再受干旱折磨,立志改变家乡穷山恶水面貌的意志,反映出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信心和决心。"凿洞穿山,神工鬼斧,敢与鲁班强弱争。"写出了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群策群力,不惧艰险,勇于拼搏,在工艺上远远地超过了历史名匠鲁班,而哪项工程还能同红旗渠相比呢!"通水日,看旌旗猎猎,万众欢腾。"上阙最后用椽笔描绘出了渠成通水时刻林州人民欢庆鼓舞的场景,把读者激动的心情引向了更高峰。
通览下阙,作者今昔相比,将人们引向了更深层面的历史,用历史做镜子,比照红旗渠所起到历史不可攀比巨大作用。"轻歌流水,曾畅想、今日谁是英雄?"作者站在红旗渠的渠岸上,看着红旗渠滚滚东去的流水,激动的心情使他的思路追溯到了远古的治水年代。他在深沉地思索着:从古到今,在这遥远的治水路上,究竟谁是英雄?"昔大禹先圣,舜君禅让;李冰父子,青史彪名。"历代治水的英雄,历数谁的功勋最大,从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一个个英勇的形象在作者的脑海翻腾着,象电视画面一样,从眼前闪过。"洪谷山中,谢公祠内,一代英贤享祭封。"在冥冥的沉思之中,倏地闪现出了明代治水知县谢思聪,这位封建王朝的知县在林州任职时,曾率众修建了一条9公里长,2尺宽的引水渠,缓解了数村民众远道吃水之劳。受尽干旱之苦的林州人民,感激之情永久难忘,邑人公议,在渠首修建了一座规模雄伟的"谢公祠",纪念其主持修渠的业绩。"皆往事,数百年县吏,当属杨公。"翻开历史长河中记载的老县志,历数在林州作官的知县,谁人功业最大?数来数去,无人能胜杨贵啊!
从该词的顺序结构看,上、下阙的描写有着严格的对应。上阙从红旗渠的地理位置,到当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一直写到如火如荼的奋战场面,无不催人振奋。下阙借大禹、李冰的事迹同红旗渠作对比,浓墨重笔,衬托出了红旗渠工程的雄伟,讴歌了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丰功伟绩。正如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讲:"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词的结尾点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无论面前有多大困难,无论工程多么艰巨,最后都能取得胜利。
从词整体看,还不是尽善尽美,仍有不足之处。在平仄方面,有个别字应平而用了仄。如上阙倒数第三句的"水"字,下阙第二句的"日"字,第三句的"禹"字,当平而用了仄。看苏轼的《孤馆镫清》,贺铸的《宫灯分烟》,葛长庚的《黄鹤楼前》等词,这几处无一例用仄声字。不过,这只是一块美玉上出现的小小斑点,并不影响词的整体之美。
总之,词的篇章虽短,概括性却很强。作者在描写之中,层次清晰,用笔抑扬,直抒胸臆,时见波澜起伏,以豪迈的情怀抒发出了对红旗渠的殷殷之情,而且写得生动活泼,情调欢畅;意境深邃,感情浓重。并透过对红旗渠的赞赏,从字里行间,将红旗渠精神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并将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这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寄托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
诗词格律十讲(续)
五、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字下加“·”表示可平可仄,字下加“=”表示押韵,下同。)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二种七律等于第二种七绝加第四种七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
思(s&)音四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看(kān)音刊
第三种七律等于第三种七绝的两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遣悲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
&&&&&过(guō)音锅
第四种七律等于第四种七绝的两首: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山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律跟五律一样,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特别是末两句,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律诗、绝句的平仄规则总结一下。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总之,我们可以拿每句的第二字作为衡量粘对的标准。
知道了粘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首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粘对的规则背诵如流。即使是百韵长律,也不会背错一个字。
违反粘的规则叫“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唐人偶尔有不粘的律诗、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但是不足为训,因为一般的律诗、绝句总是粘的。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唐人虽也有个别失对的情况,那或者是模仿“齐梁体”(律诗未定型以前的诗体),或者是诗人一时的疏忽,后人是不能引为口实的。
六、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论的,但是在这些地方可以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例如:
次北固山&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字下有“-”的是变格的不拘平仄的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为宜,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
现在讲到三种特别的句式。这三种句式是不合于前面五讲中所列的平仄格式的,然而它们是律诗、绝句所容许的。
(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字同平。——依前面五讲的说法,仄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平平平仄仄”,在七言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这个格式有一个最常用的变格,就是: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是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例如: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字下有“·”的是变格的句子,下同。)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kān)音刊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种句式多数被用在尾联的出句,即律诗的第七句,绝句的第三句。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字同仄。——依前面五讲的说法,平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仄仄平平仄”,在七言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这个格式也有一个变格,就是:
五言:仄仄平仄仄。
七言:平平仄仄平仄仄。
这里五言第二、四两字都用仄声(全句可以有四仄,甚至五仄),七言第四、六两字都用仄声。但是,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独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雕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燕(yān)音烟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不完全适用了。
(3)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指的是五字句“仄平仄仄平”,七字句的“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凡不合平仄的句子叫做拗句。拗句和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也是拗句的一种。但是,拗句可以补救。补救的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用上一个平声以为抵偿。所谓孤平拗救,是指仄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一字用仄,第三字用平;七言第三字用仄,第五字用平,即:
五言:仄平平仄平。
七言:仄仄仄平平仄平。
&&& 试看下面的例子:
夜泊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恐”字系仄声,下面用平声“天”字来补救。)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客”字系仄声,下面用平声“何”字来补救。)
孤平拗救常常和二、四字同仄的出句(在七言则是四、六字同仄)同时并用,像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往来成古今”、陆游的“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这样,倒数第三字(如孟诗的“成”字,陆诗的“无”字)所用的平声非常吃重,它一方面用于孤平拗救,另一方面还被用来补偿出句所缺乏的平声。总的原理是律诗、绝句不能用过多的仄声字。上文所讲第一种特殊句式,五言第三字用了仄声,第四字就必须补一个平声,而且第一字不能再用仄声,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应该把变格和例外区别开来。变格是律诗所容许的格式,甚至能用于试帖诗;例外则是偶然出现的,如杜甫的“昔闻洞庭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有时候,诗人可以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完全不拘平仄,叫做“拗体”。
但拗体是罕见的,这里不详细讨论了。
平仄的变格相当复杂,我们了解这个,主要是为欣赏古人的律诗、绝句。至于自己写诗,自然不一定要用变格。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例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的一致。例如杜诗首联“细草微风岸”,这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找另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这里是“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又如颈联“名岂文章著”,“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才算对上了。又如钱诗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怜”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型就一致了。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二是颜色对,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第三是方位对,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和“年”是时令时。
凡同一个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对“黄”是方位对颜色;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对“马”是工对。有所谓借对,这是借用同音字为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是同音。
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时”与“别”不属于同一个小类,其余四字已经非常工整,也就不必再计较了。七字句有四、五个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边”是名词,“尽”是动词,似乎不对,但是“无”对“不”被认为工整,而“无”字后面必须跟名词,“不”字后面必须跟动词或形容词,只能做到这样了。
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例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风”对“尘”、“涕”对“泪”已经很工整,“风尘”对“涕泪”就可以从宽了。又如“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与“暮”相对,“涓”与“埃”相对,两句相对就可以从宽了。
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杰出的诗人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般来说,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的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好诗的目的的。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1)不但可以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
试看下面两个例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该注意,古风的字数可能与律诗的字数适相符合,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律诗。如杜甫的《望岳》虽然恰巧用了四十个字,但它用的是仄韵,而且不拘平仄,所以不是律诗。
自从有了律诗以后,诗人们写古风的时候,尽可能少用律句,多用拗句,以求格调高古。拗句的平仄特点,主要是:五言二、四字同声,七言二、四字或四、六字同声。在上面所举的两首古风中,“花间”句、“举杯”句、“月既”句、“行乐”句、“醒时”句、“相期”句、“岱宗”句、“齐鲁”句、“阴阳”句、“荡胸”句,都是二、四字同声的。
如果从三字尾看,拗句有这样四种三字尾:
(1)仄平仄;(2)仄仄仄;(3)平仄平;(4)平平平。
在上面所举的两首古风中,“花间”句、“暂伴”句、“我舞”句、“醉后”句、“相期”句、“阴阳”句、“决眦”句、“会当”句、“一览”句,都是仄平仄收尾的;“月既”句是仄仄仄收尾的;“影徒”句、“行乐”句都是平仄平收尾的;“独酌”句、“对影”句、“永结”句、“岱宗”句、“荡胸”句,都是平平平收尾的。这样只剩下“造化”句是律句,诗人着意避免律句是很明显的。
也有相反的情况,那就是所谓“入律的古风”。这种古风基本上用的是律句,而且在许多地方粘对合乎律诗的规定。例如: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墺,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壁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似长游衍。
看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就上面这一首古风来看,可以说全首都是律句;其中一大半是正常的律句,一小半是变格的律句。入律的古风在押韵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四句一换韵(有时是六句一换韵),而且是平韵和仄韵交替。这样就像许多首平韵七绝和仄韵七绝交织起来的长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也可以算是入律的古风,不过不像这一首全用律句罢了。
古风分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上面所举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望岳》就是五古,王维的《桃源行》就是七古。此外还有一种杂言,又称长短句。杂言诗往往以七字句为主,夹杂着三字句、五字句,有时候还夹杂着四字句、六字句以至十字句。下面是杂言诗的一个例子: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道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民。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只归入七言古诗。
九、词牌和词谱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等,叫做词谱。
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是固定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词人们依照词谱来写词,叫做“填词”。
词牌有《菩萨蛮》、《忆秦娥》《忆江南》、《虞美人》、《浣溪沙》、《浪淘沙》、《清平乐》、《如梦令》《蝶恋花》、《渔家傲》、《西江月》、《风入松》、《鹧鸪天》、《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词牌可以等于题目,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但是,一般地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只注在词牌的下面。每一个词牌有一个词谱;也有多到几个词谱的,叫做“又一体”(但其中只有一种是常见的)。
现在试举《忆江南》为例: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廿七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词有单调,有双调。单调不分段,《忆江南》就是单调的例子。双调分为两段,前段叫做前阕,后段叫做后阕。前后阕的字数、韵数、平仄格式往往是一致的,这就好像一个歌谱配上两首歌词。试举《浪淘沙》和《蝶恋花》为例:
&&& 浪淘沙五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六十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更常见的情况是:或者是前后阕的字数不完全相同,或者是平仄格式稍有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试举《菩萨蛮》为例:
&&& 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这个词谱共用四个韵,并且是仄声韵和平声韵交替。前后阕末句不能犯孤平。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又试举《忆秦娥》、《浣溪沙》等为例:
&&& 忆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前后阕第三句叠三字)。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间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 浣溪沙四十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首二句一般都用对仗。)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会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满江红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此阕一般用入声韵。)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照词谱应在“破”字后面略有停顿。)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到而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念奴娇(百字令)一百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此调一般用入声韵。)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银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度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樽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石头城)& 萨都拉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粉如雪。大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为篇幅所限,不能把所有的词谱都写下来。清人万树编的《词律》和清人徐本立编的《词律拾遗》共收八百多个调,清人舒梦兰编的《白香词谱》共收一百个调,我的《汉语诗律学》共收二百零六个调,《诗词格律》共收五十个调,都可以参考。
十、词韵和平仄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里“异”、“意”、“起”、“里”、“闭”、“里”、“计”、“地”、“寐”、“泪”押韵。但是,如果依照唐韵,“异”、“意”、“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
上声字和去声字,在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通押了。例如上文所举晏殊《蝶恋花》的“树”、“去”、“絮”、“处”是去声字,而“缕”、“柱”、“语”是上声字;苏轼《蝶恋花》的“小”、“绕”、“少”、“草”、“道”、“杳”、“恼”是上声字,而“笑”是去声字;辛弃疾《菩萨蛮》的“水”是上声字,而“泪”是去声字;范仲淹《渔家傲》的“异”、“意”、“闭”、“计”、“地”、“寐”、“泪”是去声字,而“起”、“里”、“里”是上声字(就现代普通话说,“柱”、“道”又变了去声)。
现在讲到词句的平仄,请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东&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如梦令& 秦观
鸳嘴啄花红溜,燕尾剪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愁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律句是词的基础,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九字句也都是由律句变来的。现在仔细分析如下:
二字句,等于律句的平仄脚,如“依旧”;又等于律句的平平脚,如“休休”。
三字句,等于律句的三字尾。(1)平平仄,如“江南好”、“新来瘦”、“凝眸处”;(2)平仄仄,如“梳洗罢”、“多少恨”、“千嶂里”、“人不寐”;(3)仄仄平,如“汴水流”、“泗水流”;(4)仄平平,如“不堪看”、“倚栏干”。
四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1)平平仄仄,如“春归何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被翻红浪”、“非干病酒”;(2)仄仄平平(注意,第三字一般不用仄声),如“香冷金猊”、“日上帘钩”、“不是悲秋”、“烟锁秦楼”。
五字句,第于五言律句。(1)仄仄平平仄,如“往事知多少”;(2)平平平仄仄,如“玉阶空伫立”、“青山遮不住”;(3)仄仄仄平平,如“昨夜梦魂中”;(4)平平仄仄平,如“吴山点点愁”。注意:有一种五字句实际上是一字逗加四字句,即仄——平平仄仄,如“任——宝奁尘满”、“念——武陵人远”。
六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1)仄仄平平仄仄,如“唤取归来同住”、“百啭无人能解”、“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鸳嘴啄花红溜”、“燕尾剪波绿皱”、“吹彻小梅春透”、、“人与绿杨俱瘦”、“生怕离愁别苦”、“惟有楼前流水”;(2)平平仄仄平平(注意:第五字一般不用仄声),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唤取黄鹂”、“因风飞过蔷薇”。
七字句,等于七言律句。(1)平平仄仄平平仄(注意:第五字一般只用平声),如“平林漠漠烟如织”;(2)仄仄平平平仄仄,如“塞下秋来风景异”;(3)平平仄仄仄平平,如“问君能有几多愁”;(4)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菡萏香销翠叶残”。注意:有一种七字句实际上是三字逗加四字句。(1)仄仄仄——平平仄仄,如“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2)平仄仄——仄仄平平,如“多少事——欲说还休”、“应念我——终日凝眸”。
九字句,等于二字逗加七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等于四字逗加五言律句的。
词中还有一些拗句。有的是律句的变格,如“还与韶光共憔悴”(仄仄平平仄平仄)、“有人楼上愁”(仄平平仄平);有的是不拘平仄,如“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添“字没有用仄声)。
词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阕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这些都是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的。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
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
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没有规定必须这样做。但诗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范文澜同志在《文心雕龙·声律》注中引曹植《赠白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诗》:“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稀”,并且说:“皆音节谐和,岂尽出暗合哉?”这可以说是律句的萌芽。后来诗人们继续从声律方面揣摩,逐渐积累经验,到了庾信等人的时代,已经有整套经验了,但是还没有规定为格律。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南北朝的骈体文对律诗也有很大的影响,律诗又回过来影响后代的骈体文(所谓“四六”)。至于为什么那样就算好,这牵涉到语言形式美的问题。我在《文艺报》一九六二年二月号发表了一篇《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可以参看。
问:“律绝”和“古绝”如何分别?
答:“古绝”是不拘平仄的。在律诗未产生以前,只有“古绝”。律诗产生以后,仍旧有人写“古绝”,虽然或多或少地要受律句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些地方不拘平仄,就只能算是“古绝”,不能算是“律绝”。李白诗的“疑是地上霜”一句是“平仄仄仄平”,李端诗的“细语人不闻”一句是“仄仄平仄平”,第二、四两字都是仄声;李白诗的“举头望明月”一句是“仄平仄平仄”,李端诗的“北风吹裙带”一句是“仄平平平仄”,第二、四两字都是平声,都不合于律句的规定,所以是“古绝”。再说,李白诗“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故乡”第三字用平声,李端诗“即使下阶拜”第三字用仄声,“开帘见新月”用“平平仄平仄”,虽都可以认为律句平仄的变格,但若结合其他拗句来看,“古绝”的韵味就很明显了。此外,不讲究粘对也是“古绝”的特点之一:如李白诗“举头”句与“疑是”句不粘,而且与“低头”句不对。用仄韵也是“古绝”特点之一:如李端诗即用仄韵。如果一律用律句,还可以认为仄韵律诗,否则只能算是“古绝”了。
问:可平可仄的地方的任意性有多大?
答:按原则说,既然可平可仄,那就是完全任意的。即下面加点的“平”字或“仄”字,只是依律句的理论应该是平声或仄声。但是有的诗人在这种地方特别讲究,仍旧运用拗救的办法。律句倒数第三字,常常是上句拗,下句救,例如李白《赠孟浩然》颔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蜀相》领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鹦空好音”,都是出句倒数第三字应平而仄,是拗(“孟”、“自”);对句倒数第三字应仄而用平,是救(“天”、“空”)。有的诗人连七字句的第一、第三两字也注意做到拗救,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句第三字(“早”)用仄声是拗,对句第三字(“新”)用平声是救。又尾联对句“绿杨阴里白沙堤”,第一字(“绿”)用仄声是拗,第三字(“阴”)用平声是救。可能有些情况是偶然的;但是有些诗人(如白居易)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种做法在他们的诗集中是很常见的。不过,我们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不是格律,所以我在《诗词格律十讲》里不讲它。
问:关于句中自对的问题可否再作些讲解?
答:句中自对不一定要平对仄,仄对平。“风”对“尘”、“涕”对“泪”,是完全可以的。出句和对句相对,也不一定要平对仄,仄对平;五字句的第一字,七字句的第一、第三字都可以平对平,仄对仄。例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对“恨”是以仄对仄。又如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花”对“蓬”,“盘”对“樽”,都是以平对平。
“风尘”对“涕泪”不算十分工整,因为风尘是天文,涕泪是形体。上文讲方位对颜色、天文对时令也算工对,因为那是邻类。邻类是依照诗人们的传统习惯,如方位对颜色,有些则是按照性质的相近,如天文对时令。拿“日”“月”二字为例,“日”“月”指太阳、月亮是天文,指一天、一个月是时令,而时令的“日”“月”正是与天文的“日”“月”发生关系的。
八言对联中的上下自对(上四句对下四字),正是句中自对。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联和下联也不是可以完全不对,只不过可以从宽罢了。
问:双声叠韵是怎么一回事?
答:连续的两个字声母相同,叫做“双声”;韵母相同,叫做叠韵。例如“丰富”是双声,因为“丰”〔fēng〕和“富”〔fǜ〕的声母都是“f”,“灿烂”是叠韵,因为“灿”“〔c&n〕和”烂“〔l&n〕的韵母都是“an
”。律诗的对仗要注意双声词和双声词相对,叠韵词和叠韵词相对,或者是双声词和叠韵词相对。例如白居易诗:“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寥落”、“流离”都是双声词。又如李商隐诗:“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晼晚”、“依稀”都是叠韵词。
&&&&&&&&&&&
问:可否请您再将曲律讲一两讲?
答:词与曲的道理是差不多的;懂了词的格律,就可类推到曲的格律。曲律与词律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甲)曲谱与词谱不同;(乙)词的字数有定,曲的字数无定,曲中可以插进一些“衬字”。我之所以不讲曲律,因为牵涉到剧本问题,不是简单一两讲可以讲得完的。可以看我的《汉语诗律学》第四章。
(本书编者按:王力同志的《诗词格律十讲》在北京日报发表后,读者曾提出一些问题。这是王力同志的解答,也在北京日报刊登过。我们附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随园诗话选译
不可因韵害意
我写诗,不喜欢用叠韵、和韵,以及用古人韵。我认为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什么韵适合就用什么韵。一个韵部中有千百个字,随我选择;还有选了某个韵却觉得不满意又改用其他韵的时候;又怎么能被一两个韵脚束缚呢?如果被束缚,就不得不勉强拼凑;如果勉强拼凑,又如何能很好地表达感情呢?《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考虑脚的尺码,穿着感觉舒适就行。”我也说:“不要考虑用什么韵,适合表现诗的感情就行。”
改诗比做诗还要困难,这是为什么?做诗,有兴情、有灵感,很容易一气呵成;而改诗时,兴情与灵感都没有了,全诗大体已定,只是心里觉得有个别字欠妥,费尽力气,却总也改不好,有时竟然过了一、两个月,才在无意中偶然改好。刘彦和说:“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是深知其中甘苦有感而发的话啊!《荀子》中有:“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他所说的“眸”字,就是偶然看到的意思。唐人有诗道:“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就是“眸而得之”的意思了。
成诗后不能不修改;但也不可以过多修改。如不修改,则过于轻率;而多修改,则索然无味。要像初拓的《黄庭经》一样,恰到好处。孔子说:“不偏不倚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恰到好处是最困难的境界。我最喜欢方扶南《滕王阁》中的“阁外青山阁下江,阁中无主自开窗。春风欲拓滕王贴,蝴蝶入帘飞一双。”真是绝唱啊!后来听他儿子说:“父亲晚年讨厌年轻时的诗作,把这首诗给删除了。”我十分惊讶,始终不明究竟。桐城一位吴姓人告诉我:“方扶南三次修改《周瑜墓》,结果越改越差。”年轻时写道:“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可以称得上好句了。中年时改作:“大帝誓师江水绿,小乔卸甲晚妆红。”已经有些牵强附会了。晚年又改作:“小乔妆罢胭脂湿,大帝谋成翡翠通。”真是文理不通啊!难道真的像朱熹所说的“三则私意起而反惑”吗?方扶南与方敏恪是同族兄弟,敏恪去信苦苦规劝他不要随意修改年轻时的作品,而扶南听不进去。这才明白要保留几句好诗,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是真佛只说家常
去润州时,见有诗题在寺庙的墙上:“要除烦恼须成佛,各有来因莫羡人。”到九华寺时,也看到有一副对联写道:“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
但得流传不在多
商盘的诗集问世后,有人吹毛求疵,我对此感到十分不舒服。仲小海说:“但愿人生一世,可以留下几行诗文,任人批评指点,就是这个人的大福分了。倘若不然,像草木那样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有谁知道他,又有谁来议论他呢?”我认为这番话很沉痛,很符合孔子担心不能名传后世的意思。然而古代曹蜍、李志两人,却因为其愚昧昏庸而使他们的名字留存下来,莫非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么?商盘有这样的诗句:“明知爱惜终须割,但得流传不在多。”
老不宜风情之事
风花雪月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如果借老来自我解嘲,倒是很能强词夺理一番。康节先生的《妓席》中写道:“花见白头花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我仿他的意思写道:“若道风情老无分,夕阳不合照桃花。”方南塘六十岁纳妾,写道:“我已轻舟将出世,得君来作挂帆人。”
不知命意所在
某位侍郎到江苏督学,招集名人志士选诗,其中选的五言古诗最好,而七言古诗则不论是什么题目,都动辄千字,处处引经用典,如同在污泥上再涂层污泥一样,使人无法明白诗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程晋芳读了以后,开口大笑说道:“这是要吓唬人么?正如扬雄说的‘大块文章却没有模式’,我不受他们的恫吓。”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说:“别人容易说出来的话,我很少说;别人很困难说出来的话,我很容易就说了出来;这样,所作的诗就不会显得平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哪里有蹦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