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入学读书问题

广西柳州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纪实
 来源: 
  城市的温度
  ——广西柳州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纪实
  林香再回头望县城,正值圩日的街市上,挤满了挑着各色山货的村民们,一派热闹景象。她心里有些不舍,因为要告别朝夕相伴的奶奶和小伙伴们;可她又是高兴的,从融水山乡进到柳州城,就能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进城来的小林香们能否与城市儿童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这个问题像一枚温度计,可以测量出一座城市人文情怀的温度。
  林香是幸运的。
  “你们都是柳州人的孩子”
  林香来到柳州时仅4岁。父亲是一名水电维修工,母亲是环卫工人,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三四千元。她能到柳州市读书,是因为早在2004年,市政府就指定了部分公办中小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并且免收借读费。2009年,市区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敞开了大门,只要提供1年以上的暂住证、就业证明及稳定居所证明,就可由城区政府统筹安排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林香的父亲带着她,来到了居住地附近的柳东中心校,在提供了相关证明后,林香顺利上学了。“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柳州市教育局局长张骏驰说。
  2013年,柳州市教育局又出台了新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柳州居住5年,其子女可视同学区生入学就读;若不满5年、已满1年则统筹安排就近入学。这意味着,这座包容的城市已经把外来务工人员视为市民了。
  这一年,林香上五年级了。“六一”儿童节这天,她见到了市委书记郑俊康。郑俊康向孩子们赠送了书籍、跳绳等用品后,说:“你们都是柳州人的孩子……”林香听着,心里暖洋洋的。
[责任编辑:殷响]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
来信主题: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
来信人:王小姐来信时间: 12:06:48
来信内容:尊敬的局长:
您好!我是刚来成都上班的外地人,但是我小孩子现在5岁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如果我小孩子要在青羊区读小学,我现在租房子,明年能不能入读青羊区的小学喃?假如能读,需要提供哪些手续。
回信人:青羊区教育局回信时间: 15:16:26
回复内容:王小姐同志:
您好!您来信反映的问题,已交青羊区教育局调查,现回复如下:
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成教发〔2014〕2号),《居住证》持有人子女入转学每年只办理一次,政策及具体办理流程如下(以下时间均是今年办理的时间,明、后年办理,请将时间往后类推):
首要条件:《居住证》持证监护人需和孩子在同一个户口本上办理子女入转学登记才有效。
1.《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户口本、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均由和孩子同一户口本的监护人提供,“居住证明”由孩子父亲或母亲提供均可。
2.《居住证》和“居住证明”是两项不同的材料。
以下解答分为外地农村户口子女入转学和外地城镇户口子女入转学,请自己对号入座。
一.外地农村户口子女入转学:
1.和孩子同一户籍的监护人到派出所办理《成都市临时居住证》(一年期)或《成都市居住证》(五年期)。
2.申请入学时间:5月4日——5月31日的工作日。家长请于2015年5月初到《居住证》所属街道办事处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转学公告,并按照公告要求办理子女入转学手续。
3.办理地点:《居住证》所属街道办事处。
4.出示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以下材料要求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
(2)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或《成都市居住证》(即登记时未过期);
(3)户口本要求(三选一):
①持证人及其子女在同一户籍原籍农业户口簿;
②持证人及其子女在同一户籍原籍户口和农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③持证人及其子女在同一户籍原籍户口和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4)劳动合同要求(二选一):
①持证人与中心城区内(六城区)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②持证人在中心城区内(六城区)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
(5)居住证明要求:截止日,孩子监护人已在青羊区连续居住一年的相关证明(居住证明包含以下三种情况,且办证人实际居住地与《居住证》登记地址一致):
①青羊区内自购房:带上房产证、身份证及购房合同到成都市房产交易中心开具《房屋信息摘要》,为其“居住证明”;
②青羊区内租住的商品房,带上房屋租赁合同、身份证、房东房产证、房东身份证到青羊区房管局开具“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表”(备案表上的时间:“有效期”应在12月或以上,时间期限应自日或以前至日或以后),之后家长向街道办事处提供租房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表”为其“居住证明”;
③青羊区内单位集体宿舍:单位出具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居住证明。
(6)社保证明要求(二选一):
社保名称:成都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在成都市、成都市内各区人社局和成都市内各街道办事处购买。
①《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有人需提供截止日,已在本市累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证明(缴费累计时间在申请入学前24个月内,且申请入学当月及之前3个月处于持续缴纳状态);
②《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需提供截止日,当年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至少需购买从2014年4月起的社保),并在申请入学当月仍处于持续缴纳状态,提供社保相关证明。
温馨提示:如是转学,在街道办事处领取“原学校就读证明”,填写好学生信息和全国学籍系统学籍号,由原学校及原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核实盖章。
二、外地城镇户口子女入转学:
1.和孩子同一户籍的监护人到派出所办理《成都市居住证》(五年期)。
2.申请入学时间:5月第三周、第四周的工作日。家长请于2015年5月初到《居住证》所属街道办事处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转学公告,并按照公告要求办理子女入转学手续。
3.办理地点:《居住证》所属街道办事处。
4.出示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以下材料要求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
(2)持证人有效期内的《成都市居住证》(即登记时未过期);
(3)户口本要求:持证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城镇户口本;
(4)劳动合同要求(二选一):
①持证人与中心城区内(六城区)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②持证人在中心城区内(六城区)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
(5)居住证明要求:截止日,孩子监护人已在青羊区连续居住一年的相关证明(居住证明包含以下三种情况,且办证人实际居住地与《居住证》登记地址一致):
①青羊区内自购房:带上房产证、身份证及购房合同到成都市房产交易中心开具《房屋信息摘要》,为其“居住证明”;
②青羊区内租住的商品房,带上房屋租赁合同、身份证、房东房产证、房东身份证到青羊区房管局开具“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表”(备案表上的时间:“有效期”应在12月或以上,时间期限应自日或以前至日或以后),之后家长向街道办事处提供租房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表”为其“居住证明”;
③青羊区内单位集体宿舍:单位出具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居住证明。
(6)社保证明要求:
社保名称:成都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在成都市、成都市内各区人社局和成都市内各街道办事处购买。
《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需提供截止日,当年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至少需购买从2014年4月起的社保),并在申请入学当月仍处于持续缴纳状态,提供社保相关证明。
温馨提示:如是转学,在街道办事处领取“原学校就读证明”,填写好学生信息和全国学籍系统学籍号,由原学校及原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核实盖章。
我局将于登记结束后按照统筹协调的原则安排《居住证》持有人子女入转学,7月中下旬于街道办事处公布入转学安排,同时通知到校报到时间,家长子女即可在成都享受义务教育。
感谢您对青羊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如仍有疑问,请致电青羊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详细咨询,电话:。
感谢您的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求是理论网
&&&&作者: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网站编辑:外来工子女读书难,破解难题难在哪?
11:01:55 来源: (广州) 
  农民工子女教育之困②
  政策已有松动 操作没有细则
  本报记者 傅汉荣 鲁钇山 尹安学 李宜航
  “哪个城市能让我小孩免费上学,我就去哪个城市打工。 ”
  在莞的湖北籍农民工葛观炎一句率直的话,道尽了农民工子女上学之难、之痛、之无奈。葛观炎有些不忿:他在这个城市打拼10多年,为这个城市流血流汗,在这里安家立业生儿育女,而今,虽然城市也逐渐采取了一些措施接纳他们——例如逐步减少暂住证费用、到政府部门办事更加方便、他们被官方称为“新莞人”,而不是外来工……然而,他更在意的是公平和平等——仅从孩子不能在这里免费上学看,这个城市就不算是真正接纳了他们。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遭遇这样的“教育之困”?因为观念?因为歧视?因为政府的教育政策及投入?因为地方利益?抑或是因为公立学校学位不足?
  民工子弟在粤读免费书难
  极少数幸运儿即使能坐进公立学校的大教室,要取得心理认同更难
  千辛万苦,费尽了周折,交纳了一笔不菲的“借读费”和“捐资助学费”之后,许素芬终于把儿子送进了广州天河一间公立的区一级学校上四年级。
  告别了城中村里简陋的外来工学校,坐进了公立学校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儿子本该很开心。然而,开学还没到两周,孩子便回家向许素芬哭诉,明天再不回学校上课了。一问原因,原来孩子受不了同学们直呼他“湖南仔”(他的老家在湖南)、“猪肉仔”(他的爸爸在菜市场卖肉),也不接收他参加班里的篮球队,班里同学穿的波鞋就数他的最差。连老师都有些对他另眼相看——几乎不怎么点他的名回答问题。
  许素芬很茫然:好不容易花钱让孩子读上了公立学校的“免费书”,却还是抹不去“民工子弟”烙印,处处受人瞧不起。难道农民工的孩子就一定要上农民工学校、没资格读公立?
  许素芬的孩子还算“幸运”——至少,他是广州市30多万农民工子女中少数能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免费教育的孩子之一。更多的民工子弟,目前还只能每学期交1000多元的学杂费,进民办学校“读贵书”。这批孩子,大约有近20万人之多。
  “民工子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户口都不在广东,他们有没有在广东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他们当然有这个权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袁征肯定地说,“人们常说‘外地人的孩子’、‘民工子弟’。这些说法容易造成错误的印象,似乎地方政府不应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但是,非本地户籍的少年儿童并不是他们父母的财产,而是独立的个人。受教育权是国际公认的人权。这些少年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父母兄长是什么人、什么户籍和身份。”
  袁征认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政府要为在本地工作和居住的外来人员的适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服务,从这一点上说,广东的各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上责无旁贷。近几年广东出现了“民工荒”,仅广州市2006年就缺少40万民工。其成因固然很多,但如果我们做好非户籍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应该有利于缓解民工的不足。“何况,农民工为广州的交税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在广州租房子买东西,实际上都是间接纳了税。不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说不过去!”
  学位瓶颈何以如此难突破
  以广州为例,一下子为30多万外来工子女建学校,政府得拿出123亿元
  越来越多的非本地户籍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成为摆在广东各地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燃眉之难题。
  让全省130万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广东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阳光,愿望很美好。然而,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社会学教授蔡禾有此担心——仅以广州为例,广州政府不可能凭一市之力把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免费上学问题全部解决,“从操作层面上看,一下子为30多万外来工子女建起学校,要划多少地,这些地从哪里出,要建多少楼,要配多少老师,要添多少设施……其所需要的投入将是个天文数字。”
  有人算过这笔帐。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到2010年,如果广州的公立学校逐步接纳所有非本地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全市的初中和小学总学位数将达到约160万个。全部纳入公立学校就读的话,比起2005年的101万个学位要新增约65万个学位。“这意味着,在这五年中平均每年要增加13万个学位、教师年均增加6000人;按平均每所初中容纳1000人、小学容纳620人计算,需平均每年新建初中22所,小学175所;每年需追加当年新增公立学校投入的经费24亿多元,五年共累计追加财政投入约123亿元。而年广州市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合计约为491亿元。扣除预算中公立初中、小学的需要,实际五年合计新增经费约为51亿元。很显然,这绝对不足以支持公立学校一次性接纳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或分五年逐步接纳所有适龄少年儿童。”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受学位“瓶颈”的困扰,农民工子女难以“挤”进公立学校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广州海珠区康乐小学,来自湖南的学生家长马银莲告诉记者,在她租住的房子附近,有客村小学、逸景小学等公办小学,但这些小学几乎没有学位,孩子只好到民办学校康乐小学读书。而康乐小学的负责人则称,这几年,附近公立学校有少量学位,这些学校就面向农民工子女招生。“名额有限,这些公立学校就招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农民工子女落榜了,最终还是到我们民办学校来读。”据介绍,这些孩子到公立学校读书,要交纳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学费全免。与民办学校每学期元的学费相比,公立学校很有优势,但学位十分紧。
  国家政策如何破解难题
  现有政策操作起来缺乏细则,人多量大地方政府难有冲动,如广东面对的是上百万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问题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此规定。
  “随同父母跨县流动的学生,符合流入地入学条件和免费范围并能确认学位的,可列入流入地免费义务教育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省外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这是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近日联合下发的《广东省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制定的政策。
  “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各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非广州户籍学生报名公办初中,同样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相关学生可到居住地所在地段的学校直接报名,如该校有剩余学位,不得拒收非广州户籍学生,如没有剩余学位,则可考虑入读民办学校”。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上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法律的规定很明确,且并非没有相关政策,但农民工子女读免费书依然是难。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逐渐“松口”了,但操作起来仍然缺乏细则。
  “解决数十万上百万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府财力的问题。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以地方支付为主,当外来人口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地方政府不堪负担。因此,地方政府在这方面不会有冲动,而且越是外来人口多的地方,政府就越不会有此冲动。”蔡禾教授一番话道破“天机”——如果广州真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个问题全部解决了,那么国家实行免费教育的钱给了学生的老家,这些孩子却在广州读书了,这笔账怎么算?而且,外来工子女的大量进入,可能会降低或影响整个广州的教学水平,广州市民同意吗?还有,广州免费了,更多的人会带着子女来,又须建更多的学校,如此反复广州能承受得了吗?
  “因此我认为,(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必须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但具体的办法还要好好谋划。”蔡禾说。
  (编辑:日京)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子女上学问题
3/26/:46 AM & & & 添加人:dtnews-zxy & & & & 点击数:次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热点,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及。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就是解除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更加踏实地在城市中打拼。    在北苑路菜市场经营蔬菜水果的牛盛强,从老家内蒙古来同打工3年了,去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把孩子从老家接到了身边。“孩子在身边,我才更加踏实。”牛盛强说,为了做生意方便,他和妻子在站东南官房租了一套楼房,孩子现在在城区46小上一年级。孩子入学前,他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租房证明以及孩子的疫苗接种证,顺利办下入学手续。今年春节期间,牛盛强领着妻子和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他发现,在同龄人中,儿子显得很活泼。牛盛强感慨,在外面的锻炼和见识,让儿子在同伴中有了更多自信。    从阳高县来同打工的侯素梅至今还记得女儿上学第一天回家后的情景,女儿说同学们笑话她的方言,哭闹着不去上学了。如今,女儿在城区48小上三年级,也适应了学习环境,但侯素梅总担心生活条件上的差距会让女儿在同学中感到自卑,影响学习。侯素梅希望可以建立专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同等的条件更加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    “我们班有10多个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相对于本地学生,他们的见识少,阅读量也跟不上。”城区24小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孩子们见识少,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有时老师得准备课本之外的补充资料帮助他们学习。这位老师建议,能否让社会力量加入,和学校一起,在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向着“学得好”的方向努力。例如可以由社区出面,在随迁子女较多的小区内组织孩子们课余阅读,在假期邀请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外辅导等多层面的学习机会。王丽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来工子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