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教育局堂

花都简介_什么是花都_花都指什么_花都拼音、示例、用法、来源
花都拼音:huā dū 花都区  花都区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朝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丙辰(公元日)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就诞生在这里。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日,撤县设市,定名为县级“花都”市,由广东省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日成为广州市花都区。  下辖  新华街道  花东镇  狮岭镇  炭步镇  花山镇  赤坭镇  雅瑶镇  梯面镇  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新华街,距离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城区东部,毗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4年,全镇总人口75458人,另有外来人口20958人。新华街道:辖(新民社区 聚贤社区 商南社区 梅园社区 云山社区 福宁社区 富华社区 秀全社区 红珠社区 培英社区 京华社区 凤华社区 金华社区 金联社区 天贵社区 华南社区 丽雅社区 丰盛社区 湖畔社区 茶园社区 光华社区 松园社区 银菊社区 紫薇社区 新街社区 骏威社区 金菊社区 新都西社区 宝华社区 海关西社区)(新街村 大陵村 三华村 九潭村 官溪村 大埔村 乐同村 岐山村 朱村 马溪村 田美村 公益村 三东村 莲塘村 清埔村 广塘村 团结村 东镜村 石塘村 东莞村 新华村 横潭村 五华村 大华村 )  炭步镇:位于花都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13.33平方千米,管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雅瑶镇:位于花都区南部,总面积为8.64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3860户,户籍人口10917人,外来人口5000人。  赤坭镇:位于花都区西部,与清远、三水两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人口6.1万。  花都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花都区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到2010年,花都城区规划范围为12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并形成交通走廊区、城市中心区、城东开发区三个功能区片。城区规划将着重做好火车北站和新国际机场两个最大交通源的疏解和联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按照相对独立、各具功能的组团式结构形式,强化各分区的功能作用。  花都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石灰石、高岭土、粘土、花岗岩等,开采前景好。水量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17座,区内有流溪河、巴江河淌过。  盘古王诞的民间艺术  从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初重建狮岭盘古王庙以来,民间就把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由十二日至十五日一连四天举行庆祝活动。时值夏收夏种之后,民间农闲,前来庆诞的群众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炮竹不绝,一连四天上演大戏、抢炮、闹花灯、舞狮,小商贩也进场摆卖,有香烛、食品、饮料、吉祥物、转运风车等出售,场面热闹非常。盘古王山的盘古王诞庆祝活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进行,文革后逐步恢复,1985年盘古王庙和其他古迹、道路环境由民间集资修整后,1986年民间组织―盘古王理事会正式发动群众,重开庆诞,八月十二日观众达6万多人。以后每年庆诞日都有3万多人。区内部分村庄的狮子队参与庆诞。天刚亮,各地狮队锣鼓喧天,舞狮进场后,各狮队在盘古王庙前大广场一字摆开,同时起舞,庆诞活动达到高潮。近几年又恢复了演戏活动,一连四天下午、晚上演大戏(粤剧)或歌舞表演。  古老的狮岭瑶俗  狮岭盘古王诞的习俗考查起来,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很久以前,花山和狮岭有瑶族同胞,他们最早把盘古认为始祖,认为盘古是万能的伟人,从农历八月十一日就庆祝盘古王诞,那时叫做“盘古王节”,庆祝活动与今不同,是日,瑶胞男女盛装打扮,跳长鼓舞,唱盘古歌,打花棍,放花炮,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还摆堂歌,互相  对唱,唱词多是庆贺丰收和男女相爱的内容,据说花县的瑶胞后来被汉族同化,“盘古王节”的习俗变成了今天的“盘古王诞习俗”。但古老的习俗是丰富的民间艺术表现,是民间表达庆贺丰年,祈求平安,追求爱情的愿望,是一种健康的民间习俗,花都区有关部门准备在“盘古王诞”恢复这古老的民俗,让群众得到更加丰富的民间艺术享受。   重阳节登高的好地方  花都区民间历来十分注重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过去凡是当地比较出名的山,都有群众去登高。为防止山火,现在政府指定只有盘古王山、芙蓉嶂、梯面高百丈才能登高,其它山头一律禁止登高。是日,这几个山头登高者达十多万人。花都民间重阳登高是由来已久。传说古时候,有个姓罗名坤的人,夫妻住在山脚下,靠种田过日子,勤勤恳恳,生活过得不错。这对夫妻乐善好施,知道谁家有困难,便挤出一斗米去接济。有一日黄昏,罗坤收工回来,碰到一名道士向他求食宿,他便带道士回家吃饭留宿。第二天早上,道士临走时对罗坤说“九月九,你家里会遭灾啊!”罗坤忙答:   “平生不做亏心事,我怎会大难临头呢?”道士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不用急,我会帮你避祸逢吉,只要你在九月九这天搬家到附近山上,找一块地方把草木铲干净,并做些糕点带点,自然平安。到了九月九,罗坤夫妻天未亮便携儿带女,带着衣物在附近山顶没有草木的秃地上安顿下来。当他一到山顶,回头一看,只见房子浓烟滚滚,大火越烧越猛,从山脚烧到山上。幸得罗坤一家在山顶秃地上,火烧不到,保住了全家性命财产。从此此事传开,各地群众第逢九月九怕遭火灾。便登山避难。也传说是因水灾而登高。不过,九月九登山这件事慢慢成为习俗。而且这天登高要做糕点吃,“登高”、“吃糕”的“高”与“糕”同音,至今还流传有一首民谣:“重阳佳节吃糕糕,消灾避祸要登高;男女老少得安宁,长寿吉祥乐陶陶!”广州市现在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安康长寿呢!行花街--迎春节  花都区的行花街迎春节由来已久,不同属别人,而是属自己的特色。花都区行花街是在春节前七八天就开始,各大圩镇选一条街道专门卖花,一直卖到年卅晚收市。卖花者在这五、六天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指定的街道摆卖各种盆桔、花卉,形成花的世界。群众行花街,一是观赏各式各样的花卉和盆桔;二是选购心爱的盆桔、花卉回家摆设贺春。花象征春的到来,盆桔象征吉祥。花都区现在不单家庭、商店、酒店、餐馆、公园、街道、广场几乎所有场合都摆盆桔、花卉,是名副其实的“花之都”。春节出游、行街,处处都令人赏心悦耳。尤其是成立南方花卉交易中心以后,这里成为花都中的花都,春节来临前,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各地花农、花商云集,热闹非凡。  城乡处处舞狮闹新春  花都区和珠江三角洲各地一样,新春舞狮贺春在民间非常普及,在一些大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舞狮队,在城镇有些工会或企业也有工人舞狮队。他们都有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舞狮节目。舞狮队平时多在喜庆日子出动舞狮庆贺。如企业开张、举办美食节、体育比赛等,都少不了舞狮助兴。最热闹的还是在春节,几乎所有舞狮队都村过村,街过街,在人家门口、商店门口、工厂门口进行贺春,一般都会吊起一束生菜和红包(利是内装钞票,少者五十、一百,多者数百、上千),狮子队来了,锣鼓手敲锣打鼓,舞狮者随着锣鼓声节奏,把狮子舞动得点头摆脑,眨眼摇尾,一高一低,一左一右,有时慢步,有时跃进,非常威猛生动,象征着生机蓬勃,奋勇向前,十分鼓舞人心。有些主人愿出厚礼,利是上千,要求狮子队表演高难动作,在大门广场搭起合凳或木桩,舞狮者跳跃翻腾在台凳、木桩之上,惊险叠出,观者拍掌叫好,在农村舞狮,除了锣鼓声,还不断燃烧炮竹。城里不准放鞭炮,则播放鞭炮声的录音代替。舞狮活动一般从年初一到年初七,城乡各处皆可见到。   吃元宵和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由北方传到岭南,花都区元宵节的习俗同广州其他区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吃元宵和戏宵。  元宵也叫汤园,元宵节吃元宵就是吃汤圆,象征合家团圆,万事如意。汤圆是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放皮中包好,搓成圆形,放在铺有干糯米粉中摇晃使之不互相粘住。汤圆内的馅有红豆沙、白糖芝麻、花生糊、莲蓉等。汤圆做好后,放进滚水中滚熟,水中放糖,煮熟后连水带汤圆装在碗中享用,别有一番滋味。花都区农村在元宵节也有人做咸水角吃。咸水角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用水搅和,搓成皮,皮中放咸馅,馅由鲜肉丁、火腿丁,虾米混和葱、蒜、韭、姜、蚝油、酱油等调味。放上馅再将皮对摺裹起成为角。这种咸水角称为“五味元宵”,寓意聪明(葱)、会算(蒜)、长久(韭)、向上(姜)。做成的角用油炸成微黄,吃起来也很可口。闹元宵主要是闹花灯,也叫“灯节”。以前这种习俗一般是在圩镇、城区,每逢元宵,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有花灯,造型各式各样,有鲤鱼灯、鳌鱼灯、石榴灯、桔子灯、莲花灯……有的还制作高级豪华的走马灯,街道小巷到处都悬挂彩灯。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庙宇等还举行灯会、灯谜等活动。晚上男男女女都涌上街头观灯。除了观灯,还有舞狮、舞龙等活动,热闹非凡。  端午龙舟和吃粽  花都的端午,以前也有龙舟竞渡,多在巴江河一带举行。但现在没有恢复。流存下来只有端午节人们到河涌、水库游泳而已。此外就是吃粽子。农村家家户户都裹糯米粽子吃。粽子有咸水粽和碱水粽。咸水粽内除了糯米,还放有红豆、花生、猪肉(火腿或鸡肉);碱水粽是糯米用碱水浸透蒸熟,再醮蜜糖或砂糖吃。  端午节习俗也是从北方流传到南方,最初(汉朝)只是作为节令食品,俗称“食过五月粽,棉胎收入笼”,意思是已转入夏季。到了战国时,端午节成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民间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他为忧国忧民,不满苛政而死,成为人们崇敬的伟人。  中秋赏月吃月饼  根据我国农历历法,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为“中秋”,到期唐朝初年固定为“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到了元朝末期,传说朱元璋利用中秋吃月饼,把起义传单夹在月饼中,中秋之夜,群众吃月饼看到起义传单,于是响应朱元璋起义,追杀元朝统治者,建立了明朝,以后中秋吃月饼更加风行各地。中秋节时值云稀雾少,月亮皎洁圆满明亮,是赏月的好日子,象征团圆,又称“团圆节”。连中秋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家家户户的喜庆之夜。中秋节还流传有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一是玉兔捣药,说玉兔为了解救病人,在月亮里捣药济世,所以月亮又有“玉兔”之称。二是嫦娥奔月,传说古代有十个太阳,人间炎热非常,难以生存,有个神叫后羿,为了救世,他射下了九个太阳。可是后羿后来成了暴君,他为了长生不死,从昆仑山王母娘娘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后羿的老婆嫦娥怕后羿从此永远贻害百性,遂将不死之药吞吃了,然后奔月亮安身。王母娘娘知道了,罚她在月亮捣药,永远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第三是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棵五百丈高的月桂树。汉朝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仙道不求造福民众,被玉皇大帝贬到月亮砍月桂树,但月桂树随砍随复,砍伐不倒。吴刚后来用桂花酿酒,所以毛主席诗词中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句。这三个故事流传时间长了,月亮上的玉兔、嫦娥、吴刚便成了月亮中的佳景,人们赏月便有了许多的遐想,往往借物抒怀,祈求家庭团圆幸福。花都区贺中秋吃月饼也和珠江三角洲各地一样,月饼也是闻名天下的广式月饼,但也有不同地方,就是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有独特的拜月活动。拜月的的品很多,有月饼,还田螺、柚子、柿子、芋头、苹果等。拜月的地方多是在室外,能见到月亮的地方。在城区楼层高不易见到月亮,家有阳台可见到月亮的便到阳台去拜,也有到楼顶天台去拜。现在青年男女不少人在中秋之夜,出门到风景区去席地拜月、赏月、吃月饼,例如到芙蓉度假村的芙蓉峰上,可到无限天空,朗朗一轮明月,好像特别圆、特别大。  花都是广州市、珠江三角洲通向中国内地的北大门,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在花都区花东镇,首期工程年旅客输送量为2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最大规模可达每年8000万人次客运和500万吨货运。广州地区三个始发站之一的广州火车北站设在花都,中国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从此经过。公路有105国道、106国道及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街北高速公路、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越境而过。建筑中的广州地铁9号线亦在花都设站。正在建设的最高时速达340公里的京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花都设有车站。有国家二类口岸花都港,可供千吨货船直达香港、澳门,年吞吐量100万吨,目前正在进行扩建,到2007底年吞吐量可达300万吨。广州市正加快规划建设地铁,实现与花都的无缝对接。连接花都汽车城到新机场和广州市其他区的地铁9号线将于2013年前开通。今后,还有广州北三环、城际列车专线连接花都与广州中心城区及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  区内有省级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省级旅游度假胜地―芙蓉度假村、洪秀全故居和纪念馆、资政大夫祠、盘古王庙、圆玄道观等主要景点。洪秀全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炭步文岗香芋  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生产的“炭步芋头”远近闻名。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有一次到达炭步圩,他在食店里吃饭时问店主:“有什么好吃的家乡菜?”店主介绍了一道“文岗芋头焖扣肉”,乾隆王吃后大加称赞。他回到北京后,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炭步文岗芋头”,由此“炭步芋头”闻名天下。选购“文岗香芋”最好是到产地,只有文岗村种出的“香芋”味道最好,既松化可口又香气扑鼻。为了防假,可将芋头放进水桶,浮出水面的才是真货,其他地方产的芋头都沉到水底。北兴京塘莲藕  北兴镇京塘村一口20多亩大的莲藕塘,产藕的历史有200多年。最奇怪的是这口塘生出的莲藕其貌不扬,又细又长,最粗比大拇略粗一些,长度却有1米多,甚至2米,好像树根、柴枝。别看它不像样,生吃十分爽甜,熟食松化香滑,而且还有补气、补血等药用功效。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这口塘的藕是全村所有,成熟时,村民议定开挖空日子,全村男女老少都可去挖藕,齐齐出阵,十分壮观,谁人挖得归谁人。更为奇怪的是,收成之后,不用下种,第二年满塘又长出荷枝荷叶,由疏到密,一派翠绿,也不用施肥,到了冬春之交,藕成熟了,全村人又去挖藕,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每年可挖藕2万多斤,真是得天独厚,妙不可言!釉下彩景泰蓝  釉下彩景泰蓝是一种瓷彩科研新成果,远销海内外的著名工艺品。早在1938年,一批旅居广州市的花县藕珐琅艺人失业回乡,1958年,这些老艺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炭步镇成立“红星特种工艺烧瓷生产合作社”,恢复珐琅工艺品生产。1968年该社发展成为花县珐琅厂,迁址新华镇。1983年,艺人们经过研究,创出“中彩珐琅”新  产品,这种产品以铜为胚,涂上精细提炼的白坭,然后进行彩绘图案,用木炭经高温烧烤而成。该产品1984年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被广东省轻工业旅游产品评选会评为优秀产品,并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设计二等奖。中彩珐琅是在花县珐琅的工艺基础上,吸取了北京景泰蓝的先进工艺发展而成的,所以又叫做“釉下彩景泰蓝”。经过多年工艺改进,以电炉代替木炭烧瓷,又以镀金工艺代替笔工钩金,整个生产流程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产品向高、精、尖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高贵工艺品。  花东美术工艺品  位于花东镇的花东工艺集团公司生产的美术工艺品远销国内外。这里聘请有艺术品设计师,设计生产各种奖杯、奖牌、仿古钟表、吉祥龙凤、狮、麒麟、十二生肖动物以及各种人物,其产品以玻璃钢为骨架,镀金、镀银、镀铜为主,造工精细,艺术高超,名贵优雅。梯面山区绿色食品  茅f米是梯面镇梯田特产的优质米,在种植过程中用手工除草、除虫,不用农药。肥料主要用草木灰等有机肥料,灌溉用山泉水,是经过科学选种、科学管理培植出来的无污染优质米。米粒呈半透明,煮熟后松软可口,香气诱人。  山水豆腐花梯面镇生产的豆腐花采用自然纯净的山泉水和优质黄豆、蜂蜜制作,制作设备先进,生产出的豆腐花细腻滑嫩,香甜可口,洁净卫生,远销各地,驰名广东。有游客专程到梯面,就是为品尝这里的山水豆腐花。  李溪特优石硖龙眼  花东镇李溪村位于本区中西部的流溪河边,是区内著名的水果之乡。这里盛产荔枝、龙眼等水果。特别是这里出产的李溪石硖龙眼,经过科学实验,采用福建的优质石硖龙眼和本村的优质石硖嫁接,培育出特优的李溪石硖龙眼,比传统的石硖龙眼,果更大,肉更厚,味更清甜爽口。制成干果食用,对人体有补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现在李溪石硖龙眼远销国内外。  花都的网站建设比较早,是在2001年就开始的,现在比较成熟的大型网站有花都政府网、花都家庭网、花都精英论坛等。  花都的交通运输环境和条件日臻, 区内公路通车里程达727公里, 构成内接外联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年吞吐能力为8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的花都港、105、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以及计划 2003年投入使用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构成了一个水、陆、空立体交通网。   花都区实施快速健康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逐步提高,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狮岭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皮具之都&称号,花都区获得&中国花木之乡&称号。  以&山、水、田园为伴&,追求高层次居住环境的生活社区正在花都北部崛起。花都山前旅游大道从西到东已有碧桂园、南航碧花园、金碧御水山庄、芙蓉山庄、芙蓉花园、云梯花园、泰湖山庄等19家大型楼盘,这里已成为广州房地产投资的新热点。花都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风神汽车、狮岭皮革、粤花水泥、花都陶瓷、乐高食品、飞达音响、大阳摩托等一批拳头产品畅销全国。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发展。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44亿元,工业总产值419.01亿元,工业产值达361.49亿元。  花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已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方向转变, 农业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花都大力推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积极发展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 建立了一批商品粮、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禽畜等生产基地, 已成为广东著名的&稻田&、&菜地&和&花乡&。2002年花都的农业总产值为 30.1 亿元。  依托广州新国际机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和广州--花都轻轨铁路等大型工程,花都的仓储、货运、商贸物流、旅游和餐饮配送等服务产业正蓬勃发展。  花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了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建成了山前大道、迎宾大道、体育中心、新世纪广场、花都广场、人民公园、东部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初步形成以体育中心为主体的&体育悠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贸易区&、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政治文化中心区&等三大功能区。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和&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花都全面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依托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花都将建设成为广州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大都会强区,成为以汽车、皮革皮具为支柱的广州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空港&、铁路为主导的现代物流运输中心,以&都市农业&为方向的&三高&农业基地,以&青山、碧水、蓝天、绿地&为特色的&花之都&,使花都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社会文明、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法国首都巴黎  巴黎市(法语:Paris)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2007年1月,巴黎市内人口为217万人,都会区的人口则超过1184万人,为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享有“花都”美名。    Paris一字源自古代高卢的一个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西”仅为译音,与方向无关),该部落于公元前3世纪于塞纳河一带聚居。有说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罗马人来到此地后,将其命名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后来的吕得斯(法文:Lutèce,[lyt?s])。当时的吕得斯只是一个河边的小镇,仅占今日巴黎范围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早期  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学家认为它在公元前4200年便已经是一个人类聚集处。  巴黎城的核心是塞纳河上的西提岛(又译为“西岱岛”或“城岛”,&Ile de la Cité)。公元前52年,巴黎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在此之前,巴黎地区只是一个名为巴黎西(Parisii)的凯尔特/高卢部落的聚居地。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罗马人起初将该城命名为Lutetia,在公元400年前后改名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定居点,而且集中在左岸。  中古时代  公元508年,法兰克人占领了巴黎,国王克洛维一世将其定为墨洛温王朝的首都,用木板在这里建起了教堂和宫殿。但是此时的法兰克人国家不过是部落的聚合体,克洛维一世死后,其王国被儿子们瓜分,巴黎很快又沦为地方性城市。此后的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帝国的首都在亚琛等地,巴黎地区由“强者”罗贝尔统治。公元九世纪,维京人入侵法国,并于845年进攻巴黎,迫使巴黎人在城岛周围建起了城墙。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胖子查理软弱无能,在抵抗维京人进攻中享有盛誉的巴黎伯爵厄德(Odo)(罗贝尔之子)在888年由大领主们推选为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他的重孙于格?卡佩于987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开创了卡佩王朝,同时巴黎也首次成为法兰西的首都。  从11世纪开始,巴黎向塞纳河右岸发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区建立了市场和道路。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建设了环绕巴黎的首座城墙,还拓宽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喷泉,同时修建了卢浮宫。1345年巴黎曾遭到黑死病袭击,并曾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国和勃艮第军队占领。1356年巴黎修建了第二道城墙。1436年查理七世收复了巴黎。16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边建造了众多的城堡。半个世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在城市中央修建了杜伊勒里宫和花园,并将它与卢浮宫连接起来。波旁王朝时期,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直到路易十四兴建凡尔赛宫,并将宫廷和行政机构迁往那里。此时的巴黎环境肮脏,道路曲折,街道狭窄,房屋稠密,且多为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城市,拥有近50万人口和25000座房屋。  18至19世纪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作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换: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的宫殿、大厦、公寓。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仑三世时期,城市已经破败不堪。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嘹望塔无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此后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在二战期间被德军占领。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经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但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日,巴黎解放。  战后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到1970年代停止盲目扩张,改为发展郊区卫星城。70年代末开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赛纳省(Hauts de Seine)建设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CBD)。如今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位置范围  巴黎处于法国北部。狭义的巴黎市只包括原巴黎城墙内的20个区,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大巴黎地区还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由同巴黎连成一片的市区组成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和塞纳-圣但尼省。巴黎市、上述三个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法兰西岛”(&Ile-de-France)。  气候  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冬天的巴黎,难得见到太阳,雨水比较充沛,多雾。巴黎的气候是比较适中宜人的,属于海洋性气候,既无酷暑,也无严冬。1月份平均气温为3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是18摄氏度;年平均气温是10.9摄氏度。全年光照时间是1753小时。结霜期65天,降雨天数是167天,降雨量为626毫米,全年降雨分布比较均衡,只有夏季稍多。塞纳河的平均流量是每秒279立方米,最大流量是每秒2400立方米,最小流量是每秒35立方米。  巴黎市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底部,由于周围有山,所以气候不太炎热,亦不太干旱,只是因为风弱而使人觉得潮湿气闷。空气中往往多雾,水平能见度较低。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市区范围内,由于有毒气体及微生物对空气的污染,因而温度略高些。巴黎的小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和其他地区相比,常常产生一些反常和逆温现象。但是由于地面物表热,空气凉爽,所以形成对流,产生热气流上升,这样可以促使漂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物散去。似乎正是由于这种垂直气流的作用,才使巴黎地面的空气免于完全污染。在巴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高原地区阳光灿烂,而与此同时巴黎市内却是雾气沉沉,这也是巴黎的小气候之一。  法国首都巴黎(Paris)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人口1060万(1999年)。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气温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全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2.4℃,夏天天气虽热,但早晚温差甚大,有时可达20℃,故无论何时来法,均需备有一、二件御寒衣物。法国平均一年雨天有一百六十四天,平均降雨量为七百一十六公厘,雨势通常不大,甚少倾盆大雨。  巴黎地理面积105平方公里,它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部,横跨塞纳河两岸。巴黎在塞纳河上,地处低地盆地。城市的大部分地区为平地,虽然海拔随着河流到环城的小山渐高。最高海拔129米。受温和的海洋气候影响较大。温冬(一月的平均气温为2.8度)凉夏(七月的平均气温为18.9度),全年降雨量平均。  巴黎商会是欧洲第一大商会,巴黎也是法国多数国际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主要的商业区为拉德芳斯(La Défense)。 2007年巴黎大区的GDP约为5336亿欧元,这使得巴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巴黎大区有着欧洲最高的GDP之一,巴黎如若是一个国家的话,它将排到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的位置,几近荷兰国家的经济总量。巴黎是法国经济的中心;尽管它只占法国都会人口的18.8%,但其GDP量却占法国都会的28.7%;尽管巴黎都会区的经济活动多种多样,却没有一个领军的专门工业.比如洛杉矶是娱乐业的中心,伦敦和纽约除其它活动外还是金融中心,但巴黎却不是这样的城市。21世纪后,巴黎的经济开始向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如金融、IT等)和高科技制造业转换了。  巴黎在1801年至1926年之间的人口变迁(人)  1801年 1851年 1881年 1926年 547 8001 053 0002 240 0002 871 000 巴黎郊区的移民问题相当严重,北非移民大多居住在郊区由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里,各种治安事件时有发生。2005年10月至11月曾经发生过大规模骚乱,骚乱波及全法国以及比利时等其他欧洲国家。  巴黎被分成20个区。  巴黎有两个国际机场:位于巴黎东北方的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以及南方的奥利机场(Aeroport de Paris-Orly)。巴黎地铁是巴黎市内交通的主力军,共有14条主线、2条支线,地铁站遍布市内,其中最新建成的14号线非常现代化,是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线路。公交线路有五十余条。连接市区与法兰西岛其他地区的交通由大区快铁(Reseau Express Regional, RER)负责,共有5条线路(A―E),它们亦贯穿巴黎市内。巴黎市区的四周还围着4条有轨电车线路(Tramway)。巴黎是法国的中心。从巴黎前往法国各地极为方便,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已经建成多条高速轮轨列车(TGV),从巴黎前往里昂只需2小时,去马赛3小时。2007年4月巴黎与斯特拉斯堡之间的TGV也正式完工。 从巴黎乘坐高速火车去其他欧洲国家也很方便。如从巴黎开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高速火车(“大力士”thalys 国际高速列车)每天有高于25次的发车,发车地点为巴黎北站,行车时间仅为1小时22分钟。从巴黎开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车每日大约有8次发车,行车时间为4小时13分,巴黎-科隆发车次数为6次/天,车行时间为3小时50分。  巴黎三个最有名的地标分别是:西岱岛上12世纪的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拿破仑一世兴建的凯旋门,和19世纪的艾菲尔铁塔。艾菲尔铁塔是一座“临时”建筑,由 居斯塔夫?埃菲尔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建,此后一直没有拆除,现在成了巴黎的一个持久象征。巴黎的历史轴线是一条从市中心笔直向西的直线,由文物古迹、建筑、街道组成,这条轴线的东端开始于卢浮宫,然后经过杜伊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到达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20世纪60年代以后,轴线继续向西延伸到拉德芳斯商务区,其核心是方形的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这一区域拥有巴黎都市区大多数的摩天大楼。荣军院博物馆埋葬了许多伟大的法国军人,其中包括拿破仑,而先贤祠教堂是许多法国杰出男女的安葬地点。一些“旧政权”著名成员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死亡之前,曾被关押在昔日的司法大厦(Conciergerie)古监狱。另一个革命的标志物是位于塞纳河上的天鹅岛(&Ile des Cygnes)和卢森堡公园的两尊自由女神像。较大的雕像于1886年被作为礼物送往美国,目前安置在纽约市的港口。巴黎歌剧院兴建于第二帝国后期,驻有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而从前的卢浮宫 现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索邦大学是巴黎大学最著名的部分,坐落在拉丁区的中心。在巴黎圣母院之外,其他的教堂建筑杰作包括13世纪哥特式的宫廷教堂圣礼拜堂和马德莱娜教堂。1991年巴黎塞纳河沿岸众多的名胜古迹被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关词条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都区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