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的成绩方脸适合的短发发型读哪个学校而且这个人喜欢耍

昨天下午参加了上师的调剂面试。上午9点打通电话,招生办老师说下午有场面试,可以参加,3点半之前赶到就行!我说我尽量赶过去,然后打了查同学的电话,让他帮我看看有没有高铁票,我收拾东西,因为是清明假期返程高峰期,没有票,看中途转,也没有。他说,那只有一个办法了——坐飞机,他帮我查了,说东方航空无票,南方航空还有2张余票,但当我订的时候,显示票已售罄。当时都要放弃了,查同学打电话说南方航空又出现一张余票,估计是有人退票了,这次我动作快,成功订票,11点的飞机!吁了一口气,时间10点一刻,立马背上书包,打的到机场,10:30到达机场,还好机场离得近!12点多飞到上海,当时大脑混沌,打电话给在上海上班的大学同学丑小鱼,让他帮我查下怎么到上师,他立马给我发来了换乘线路,下地铁12号线时,遇到一位阿姨,上海本地人,我跟她说我要去上师,她正好经过那里,我看阿姨挺面善,就跟她坐公交,在她的带领下,2点半左右到达上师!&/p&&p&
然后找到招生办老师,3点报到,等了一个多小时,4点半开始面试(上师调剂只有面试,没有笔试),总共来了9个人,中途有个男生说接到其他学校拟录取通知了,剩下8个人。我是最后一个面试的。上师老师特别注重英语发音,院长英式发音特别好听,我虽然发音不怎么好,但回答问题基本都往我会的上面引,老师会进一步深挖,所以不要给自己挖坑,这也应了到南师前我同桌跟我讲的,“老师是跟着我们思路走的,要带话题!”南师面试5、6分钟,没机会用到。面试完了,几个老师互相点头微笑,我是男生,表现又还不错,直觉告诉我,问题不大。过了一会儿老师过来宣布结果,录了4个,我录取了。碰巧的是,4个中,有一个是我在男师那个考同方向的CM的同学,苏大初试第二被刷,没跟CM做同学,倒跟他的同学做了同学,what a small world! 说实话,大家都不容易!晚上在丑小鱼那里度过来魔都的第一个晚上!&/p&&br&
详细写下这些,是想表达&br&1. 调剂的艰难;&br&2. 良师益友甚至是陌生人相助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查同学,我可能就放弃了,真的多亏他;&br&3. 从来没想过要到上海来读书,人生正是因为不确定性而更精彩,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上海,所有这些,都是值得铭记的经历,一笔财富;&br&4. 机不可失,上师这次是第三批调剂,当时研招网上我想去的也就上师了,最后一次机会,我很幸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br&5. 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时,你会想尽一切办法!&br&
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得到了无数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我真的很幸运,感谢遇到你们!&br&
之前无意中看到这个问题,答主“夏浅川”的回答最后两句话令我很受鼓舞,于是决定写下自己的经历,没想到有这么多的评论和点赞,你们的每一句加油鼓劲的话语都是对我以及与我有共同经历的人的鼓励与鞭策!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br&
当时看到一位叫“万里挑一的灵魂”的女孩的评论,特别感动:从小就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但是我还是愿意把我不多的好运分给你,会好起来的。&br&
确实,这是一位很善良的女孩,谢谢她把不多的幸运分给我!&br&
无缘南师,有些遗憾,昨天折腾一天,终于调剂上师成功,对于我来说,也算不错的结果了!希望每一位复试不如意的同学,不管是调剂还是工作,都能有个不错的结果!&br&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认真生活的人生活不会亏待他”
,这是我大四考研失败时教我美国文学的老师在我写的日志后评论说的,终于相信这句话,因为那么多努力终于开始有了一些收获!&br&
以上,加油!&br&
&br&&p&——————————————————分隔线&/p&&p&4.1日愚人节当天南师公布拟录取名单,看到自己被刷,宛如晴天霹雳,真是无法接受,想着这不是真的,看了好几遍成绩,招15,而我是第17名!初试403,排名第七,复试进23。回校准备了一个月,一直觉得没问题的,落差太大,措手不及,当所有人都觉得我行的时候,我却辜负他们殷切的期望,个中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懂。&/p&&p&4.2日,查同学特地过来看我,陪我在校园散步,吃饭,开导我,看纪录片《人生七年》,看日剧《Legal High》, 心情好了很多。&/p&&p&晚上,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我爸妈,告诉他们这个坏消息,我妈一直开导我,说工作不是要念多少书,关键要钻济(这是安庆方言,第二个字读成轻声,大概意思是“会寻找机会,钻营”,用作褒义词)、调皮、维持人,还说“在我心目中,你是最好的,最棒的!”
听到这句话,我喉咙不禁哽咽,我想到大仲马对小仲马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严歌苓的父亲萧马也曾对她说过这句话,是的,母亲最好的作品就是孩子!又想到《一公升的眼泪》里患了脊髓小脑变性症的亚也,在失去行动能力,在床上失禁,感到自己没用,绝望时,她妈妈抱着她,拿出亚也写的一本本日记,证明她是有用的,她的日记鼓舞了无数和她得了同样病的患者!&/p&&p&辞职考研,高分进复试却惨遭淘汰,我是最不幸的人,但有查同学这样的好友,有一直支持理解我的父母,有个好姐姐,认识了全程帮助指导我、漂亮人意又好的娜娜学姐,有和同桌珮一起奋斗,和复试小伙伴们一起准备复试,和同考南师的CM在复试前在南师自习,复试完骑着单车游南京,还有很多关心支持我的同学朋友,所有这些,让我觉得我又是幸运的,感谢遇到你们!&/p&&p&冷静下来反思,大四那年考的是文学,那时候对文学感兴趣,带有偏见地认为语言学太枯燥了,这次考的是语言学,因为工作后对语言学感兴趣了,从7月初准备到考试大概半年时间,接触语言学的时间短,没有深入学习,无法应付复试大boss,另外口语也是硬伤,最后觉得初试分高,复试没有初试那么努力,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提醒后来人,不到最后一刻,请一定不要松懈!&/p&&p&最后,北外李晨老师在我彷徨在做外贸还是辞职考研时对我说过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不后悔当初做的选择,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祝好!&/p&
昨天下午参加了上师的调剂面试。上午9点打通电话,招生办老师说下午有场面试,可以参加,3点半之前赶到就行!我说我尽量赶过去,然后打了查同学的电话,让他帮我看看有没有高铁票,我收拾东西,因为是清明假期返程高峰期,没有票,看中途转,也没有。他说,…
卸机油腰~&br&我来履行承诺,讲这段是想说普林本科生里面还是有大神的!这位名字叫Steve Gubser,是美国第一位IPhO金牌,还有个IChO铜牌,不知他为什么来了普林没去MIT--MIT不是传说中的金牌大本营么... 这位同学在这片森林度过了几年愉快的生活后,居然成功留在这里做博士--美国的惯例是自己学校的研究生院尽量不接收自己学校的本科生,以保证学术多样性,而普林为他破例了...&br&此后呢,这位同学没有走金牌的标准路径去对冲基金赚大钱(哈哈,我爱地图炮),而是毅然继续做学术,而且是高能物理...出去哈佛做了几年博后,又成功拿到了普通森林学院的助理教授,那绝对是青年才俊啊。&br&不过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一直那么顺利呢?在他做完助理教授之时,晴天霹雳,居然木有拿到tenure(终身教职)--对于助理教授来说,这就等于说“你被开除了,自己找工作去吧”。于是他去了加州理工...并且直接跳过助理教授拿了终身教职...&br&这下轮到普林校方疯了,他们只得灰溜溜地把教授大人请回来,并给了终身教职...&br&哦对了,上个学期我给他当助教,这位同学对学生可好了,随时接待小本问问题,不过他整天抱怨我批改本科生作业给分太低!那些人明明就是没做对嘛!&br&上照片,版权归Zimmer同学&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data-rawwidth=&1000& src=&/04cf677e8b8e214f4e204cc19ddb97d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04cf677e8b8e214f4e204cc19ddb97d9_r.jpg&&&/figure&&br&----------------------------&br&这么快就200赞了啊!今天开车去华府办点事,晚上给大家讲故事~&br&如果真能有600赞,我应该给你们讲点什么呢?&br&&br&---------------------------&br&大家来赞下呗,赞数过200我来讲个普林本科、普林博士后来还回来普林当教授的传奇人物的故事~&br&&br&---------------------------&br&昨天正好是我们的reunion,校友返校日,发个图片来骗赞吧,大家看在老巫师的份上来赞下呗:)&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00& data-rawwidth=&1500& src=&/dcab46dc733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dcab46dc733c_r.jpg&&&/figure&&br&----------原答案割割线-----------&br&答猪自己是北大的本科(没毕业,汗),后来辗转到普林斯顿读博士,给本科生当了好几年助教,小本们都表示很稀罕俺的...(普林管助教不叫TA,叫Assistant instructor,简称AI,我们不是计算机!)不敢说自己的答案有什么权威性,算是提供一个理科生的一面之辞吧。&br&1. 大部分普林的理科本科生基础知识绝对没有北大生扎实。我教过的很多大三大四物理系学生做题主要靠的还是查书本上的公式,抄来用。有一次我出考试题,特意出了几个其实很简单的例子,都是书上公式不能直接用的,学生们就真的做得很差。在美国的学制和教学风格下,这个其实是必然的。这边入校时没有专业,学生受了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很难在需要很多知识投入和积累的理科上真的学通。很多人学了些政治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等等之后,发现自己文科的总能跟着扯点,理科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就选了个easy route,做文科(或者经济)去了。其实大多数理科生都经历过一个“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阶段吧,只不过当自己有个确定的系的时候,自己约的课,含着泪也得打完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北大学生基础扎实。顺便说一句,不只是中国学生很早分系,其实很多欧洲国家如法德者,也是很早就有science path的,而且法德的学生理科底子真的很好的。相比起来,英美其实是特例。&br&2. 普林本科生的学习能力还不错,一个完全不懂的领域,读上几天书,就能像模像样地写个essay了——虽然其实里面错误还是不少,这方面北大的教育就不怎么强调,在北大大家都是拼命刷题,力求偏难怪。所以我觉得普林学生毕业后适合去咨询业,也就是说,什么都懂,什么都不是专家。而北大学生比较偏专业人才。&br&3. 普林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好,能把一个自己似懂非懂的观点或者知识有条有理地说给大家听,听起来还都挺像那回事的。这个可能和美国大学的选拔机制关系很大,都是那些会写essay的人后来进了这些大学。中国的选拔机制比较偏重于解决问题本身,也就是要在考试中解出难题,这种倾向就直接导致大家更有“真材实料”却也会“茶壶倒饺子”。&br&4. 普林的学生更看重课余活动,在这些小本看来,&social&、 &party&可能跟开心无关,只是必须的扩大社交圈的活动。所以大家的社交焦虑也会更加严重一点,时常会有人在写不完作业的情况下去参加party,结果回家后熬夜写到早上... 中国学生这点会好很多,也许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说只有学习好重要吧...&br&&br&总结:其实两种制度的好坏真的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我会觉得美式本科教育对职业发展更好,因为它能培养很多社交、表达、抗压和快速学习能力,而北大或者清华的教育对学术路线更好,底子要扎实很多——当然,让我露下狐狸尾巴:如果真想做学术,本科其实可以考虑法、德、瑞士等欧陆国家,打实基础的同时还保证了国际前沿水平。&br&&br&扩展:不负责任地说,我觉得以上我列的关于北大和普林的本科教育特点,代表了两大阵营,也就是:&br&&b&PKU&/b&, THU, USTC, MIT, Caltech, ENS, Ecole Polytechnique, ETH...&br&versus&br&&b&Princeton&/b&, Harvard, Yale, Columbia, Cambridge, Oxford...&br&欢迎大家拍砖和续写这个列表...
卸机油腰~ 我来履行承诺,讲这段是想说普林本科生里面还是有大神的!这位名字叫Steve Gubser,是美国第一位IPhO金牌,还有个IChO铜牌,不知他为什么来了普林没去MIT--MIT不是传说中的金牌大本营么... 这位同学在这片森林度过了几年愉快的生活后,居然成功…
突然觉得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不过就好像其他知友的回答一样,伊顿的中国留学生真的太稀有了,这种拼爹拼家族的学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进的。&br&&br&不过开始介绍之前,我想先声明一句,我学校很犀利,但是本人并不犀利。&br&&br&&br&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纯粹靠自己考上私立混校里面最有贵族气息的一所中学:威斯敏斯特中学(Westminster School)。现在很少关注排名,不过大概常年保持全英前三的位置,有超过50%的牛津剑桥录取率,经常跟女校St.Pauls和伊顿在排名榜和各种体育活动中相爱相杀。学校最大的特色是连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就是凯特和威廉结婚的那个教堂,当然那个教堂还埋着从古到今所有重要的皇室成员和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牛顿也在里面),我们学校每周有三天早上的abbey service是在里面进行的。游客参观全部禁止,每次出来都能看到长长的队伍。如果没有深刻体会的话,请想象一下北京有所学校每天在故宫里面集会校长讲话然后游客全部在外面干等,就是那种感觉。&br&&br&学校在伦敦市中心的中心,斜对面就是国会议院和大本钟,穿过一条仅对师生开放的密道就是大教堂,出门左拐就是Victoria St,右拐过一条桥就是伦敦眼,桥下面就是泰晤士河。游客永远不缺,经常会被拍照,而且因为学校大门太古老所以不明显的原因,保安永远多一个工作:拦着游客不让进学校参观。每次进门都能看到斑驳染着黑色的墙壁,脚下踏的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校园里一个巨丑的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已经在那里站了七八百年(真的特别丑)。学校有几个地方重修过,因为二战德国的空弹炸掉了我们的大礼堂和教学楼。我是住校生,每天早上都能被大本钟的钟声吵醒,上课望出去就是Westminster Abbey巨大的琉璃窗,周末出校门就能碰到国会议院前面的游行示威,遇到女王去大教堂的时候学校会被整个防守起来,不过说到这里女王还参加过我们学校体育馆的开幕仪式。&br&&br&在1179年就建立起来的学校有多老派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学校有一套Westminster Language,年级和某些学校的地名的表达方式跟普通中学完全不同,好像去大礼堂会说up school,体育活动时间是station,赛艇被称为water,A2最后一年是remove,就像老师所说,将来单凭这个就能认出校友。学校除了校服与时俱进之外,平时早上的集会老师都要在外面披有代表自己house的颜色的外袍。&br&&br&周二和周四的集会不在大教堂了,在我们学校的礼堂,用拉丁文唱歌做祷告。住校生还多了一个evening prayer,用最古老最基础的几个音唱拉丁文的告词。&br&&br&是的,我们学校还用着已经没有人使用的语言来做祷告。&br&&br&而且晚上的那个歌真的好难听。&br&&br&所以你可以想象我的同学都是些什么人,非富即贵,不然怎么能跟伊顿称兄道弟。我们有外交部部长的女儿,selfriges & co. CEO的女儿,德国贵族一个已经继承了爵位的儿子,我们这一届竟然还有蒋介石的一位重重重孙女,他们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地在这所学校学习,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跟他们聊起他们的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叔叔。我敢保证我们学校学生说的英语在伦敦是最有贵族腔的,说话方式特别有英国文化的精髓,谨慎克制中带着幽默,嘲讽开得优雅又诙谐。而且他们每人基本平均会三门语言,两门乐器。这个中学还有一个很古老又很歧视人的分院方式,就是把最聪明的人全部分进一个叫college的院,所以college的人在我们学校又是精英中的精英,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基本都去了牛津剑桥,还有几个去了耶鲁哈佛。&br&&br&每年圣诞的时候都会在abbey里面举行一个盛大的基督教Service,所有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以及家长们都可以参加,其中有一个环节是College的人身着长袍从教堂大殿捧着蜡烛排队走向象征着皇室的墓室,一边用拉丁文唱歌。&br&&br&我们学校对拉丁文还真是爱得深沉。&br&&br&我们学校因为身处政治中心,再加上同学家里不是有钱就是非常有钱,清一色的保守党支持者。还记得有一次学校叫停了午间休息时的足球运动,我们的head boy,算是学生主席一职的人,号召全部学生在校长办公室下面抗议。抗议了三天还真的起效了,又可以踢足球了。&br&&br&我觉得我现在说起来,每一幕都栩栩如生,这每一个片段都构成我的感受和体会。身处这样的一所学校,你所感受到的贵族气渗透在每一点每一滴,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从眼神到站姿无不淬炼得优雅得体,你会深刻地感受到英国一千年左右的文化滋养出来的人,就像弧度光滑美丽的骑士剑,节制却优美,而出鞘的时候的锋利足以让人却步。就用我爸妈参加完我毕业典礼之后说的一句话来收尾吧:&br&&br&“你以后人生再也不会有比这更贵气的学历了。”&br&&br&不过美国的沃顿商学院除外哟。
突然觉得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不过就好像其他知友的回答一样,伊顿的中国留学生真的太稀有了,这种拼爹拼家族的学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不过开始介绍之前,我想先声明一句,我学校很犀利,但是本人并不犀利。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纯粹靠自…
&p&作为一个今年刚毕业的老学长,在复旦呆了四年,我见得太多。所以说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候,想了想这几年来我所经历的那点事,也忍不住躺在床上怒答一波。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死宅,平时文学素养极度匮乏,故事可能讲得没那么有意思,但是我尽量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算是给这位准学弟的一点人生的经验。&/p&&p&------------------------&/p&&p&我是2012年考进复旦的,像题主一样,我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确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GAY了。从小我就发现自己对女生没什么兴趣,倒是特别喜欢和男生在一起玩,当身边的男生开始慢慢讨论起女生的话题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是太感兴趣,原本以为是自己年龄比他们小,还没长大、就是太Na?ve,但是后来也明白了其实并不是那样,特别是之后经常上网了,接触到大量关于同性恋的信息,基本上也就明白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了。&/p&&p&但是当时很不在乎啊,毕竟在上大学前真的没有想会谈恋爱,那个时候整天就在上课、做题,而且感觉身边也没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人。总觉得自己是gay和其他男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大家玩着一样的游戏、讨论着一样的话题、上着差不多的课,找女朋友这件事还没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大的主题,所以自己是gay的事情也就当做一个心底的秘密吧。&/p&&p&但是到了高中毕业、快要进入大学的时候,自己心底的躁动似乎被唤醒了,身边的男同学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女朋友,自己十分羡慕,但又无能为力。不过想到自己即将进入大学,总有一种自己的新人生要开始了的感觉。想到自己终于可以走出生活了十多年的三线城市,说不定可以在复旦校园里遇到那个喜欢的人,所以就对那片土地充满了幻想与疑惑:&/p&&p&复旦对GAY真的那么宽容吗?真的会有很多人公开自己的取向吗?我会不会到时候也出柜?&/p&&br&&p&其实题主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当前,&b&不论所处的环境多么宽松、周围人的思想有多开放,还是极少有人会愿意主动公开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取向的。&/b&&/p&&br&&p&至少在我在复旦读书的这4年,我所听说过公开出柜的学生不超过3个吧,而且都还不是自己直接认识的,隔了几个学院和年级那种。&/p&&p&当然,这可能与我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我大一时候读的是技科,之后也分流到了一个理工死宅遍地的专业,虽然男生多,但是一个比一个笔直,土壤的基度严重不足。在复旦的这四年里,自己陆陆续续认识了大概有20多个gay,其中有几个也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们&b&无一例外都是深柜&/b&,就是说知道他们是gay的除了他们自己和身边不超过4、5个最信任好朋友之外,不会再有别人了。而且就我的感觉,我相信复旦90%的GAY都是这么一个状态,大家并不会平白无故告诉太多人自己的性取向,毕竟每天那么多课要上、论文要看、那么多试验报告要写,讲到底谁也不想再花一堆心思去处理由出柜而带来的各种烦心的事情,因为说实在的,出柜能带来什么好处?除了的到了一堆看似善意的另眼相待之外,并不会带来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感情。&/p&&p&GAY在复旦找到一个男朋友难吗?&/p&&p&不难。&/p&&p&GAY在复旦谈一场恋爱难吗?&/p&&p&难。&/p&&p&---------------------------&/p&&br&&p&讲道理,我似乎并没有什么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在复旦四年,除了有一段关系诡异的暧昧之外,并没有谈过恋爱,但是我认为我的经历应该可以反应&b&大部分复旦基佬&/b&的处境:&/p&&br&&p&&b&孤独、迷茫、等待&/b&。&/p&&br&&p&对于我,不知道该算是不幸还是幸运,我从刚进复旦的那一年有了一个非常感兴趣的人,并且与他有一段持续了3年的故事,虽然最后的结局很糟糕,但是最起码让我的大学生活的相关记忆不至于留白,哪怕我现在回想起那件事情还是能感受到难受。&/p&&p&所有的故事都起源于一个手机软件,我之前说过,复旦大部分GAY都是出于一种半深柜的状态(至少在我这四年接触到的人分析得出),很难形成一个广泛的朋友交际圈,所以大家要想认识新的同类人,只能通过一个手机APP,在那个APP上会根据定位显示你所在位置周边的gay,然后你就可以和他们进行对话。&/p&&p&我记得在大一下学期快要期中考的时候,这个app刚刚兴起,在贴吧上经常看到有人说,所以出于好奇,我也下载了一个装在手机上。感觉一打开那个app身边全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就有种莫名的兴奋和满足感。也就是在那个软件之中,我发现了一个人。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是用的一只卡通小狗当的头像,个人简介是:“大一,随便看看”。遇见了自己同年级的同学,心里未免很激动,所以给他发过去了信息:“你好,我也是大一的”。但是等了很久他也没回我,我也关了手机睡觉了。&/p&&p&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得手机突然震动提醒,我偷偷的打开了那个软件,发现他给我回复了”Hi,你好“,我立马回复”你什么专业的?“&/p&&p&他:“技科,你呢?”&/p&&p&我:“卧槽,你是不是在上数分?”&/p&&p&他:“你也是?”&/p&&p&我:“对啊,天啊你不会是技科*班的吧?”&/p&&p&他:“不是”&/p&&p&我:“哦,我是*班的,你是哪个老师的数分?”&/p&&p&他:“张巍,你呢?”&/p&&p&我:“张建国,好遗憾不在一个教室”&/p&&p&之后又和他断断续续聊了一些其他的话题,但是我确实非常好奇手机对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正好那天建国大爷提前下课了,所以我便心里有了一个邪恶的计划,偷偷的去找出他是谁。&/p&&p&他所在的教室离我的比较远,所以我几乎是跑着去的,到了教室悄悄的进到最后一排,然后继续拿出手机和他聊天,同时也注意着教室里的人,最后果然,我发现了一个极度可能是他的人,每当手机里收到消息的时候,那个人正好放下手机,每当我发信息过去,他又拿起手机看。&/p&&p&那是一个穿的橘黄色T恤的男生,坐在第二排(之后有和他吐槽过这么前排还嚣张的玩手机),看样子应该属于上课非常认真的那类,只是当时老师没有在讲关于课程的东西(后来他说其实他那个时候也对我非常感兴趣,所以才会不停的看手机),所以并没有在专心的听课。由于我当时离他很远,所以并没有太看清他的相貌,只是隐约觉得他皮肤很白,个子不是很高,终于熬到下课,我走出教室,等着他出门看看他长什么样子,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好心机hh。最终他出门的时候我们打了一个照面,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是大体还是看清了他的相貌,确实是一个很帅气的男生,标准身高,由于皮肤白,而且看上去眉目清秀,黑色眼镜下的眼睛十分的好看,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反正就是让人看上去就很舒服的感觉,当时他也看了我一眼,我那个时候,简直心里小鹿乱跳,当然他并不知道我就是在app上和他聊天的那个人。其实那个时候我就隐约感觉,自己也许会和这个男生发生一些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了。&/p&&br&&p&-------------------7.18更新-------------------------&/p&&p&那一面结束后,答主真的心里小鹿乱跳,我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时候都会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我之前喜欢过几个直男,但是也就仅仅是暗恋,因为我的理智告诉我一个直男是真的不会变弯的,不要看什么小故事里gay掰弯直男的桥段,那种事情真的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很多时候gay喜欢一个直男仅仅是远远看着罢了,有时候达到一定程度了可能会表白,但是结局一般都……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在我眼前的这个人,他也是一个gay,我们之间真的充满无限可能,感觉自己压抑在心底多年的洪荒之力终于要释放了。&/p&&p&在那次见面之后,由于我对他真的很感兴趣,答主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会聊天的人,而且又是同一个专业,所以其实共同话题蛮多的,所以一连在app上聊了3天,每天中午快放学、晚上九十点的时候,似乎固定成了我们两个聊天的时间。&/p&&p&其实在那个app上有一个规则,也许和大部分直男间的交友软件一样吧,两个人要成为朋友首先发照片是必须的,而且讲道理,gay对于伴侣长相的要求其实普遍蛮高,所以我们在聊了几天后,他终于提出了想看看我长什么样的要求…答主作为一个心机diao…其实我早就知道他长什么样了对吧..但是我还是说:&/p&&p&“我也好好奇你长什么样,不如我们一起吃个饭吧”&/p&&p&他:“可以啊,今天下午放学我们去旦苑二楼吧”&/p&&p&我:“第一次见面真的要选那么low的地方吗…”&/p&&p&他:“那里人多,你觉得我丑的话方便跑啊”&/p&&p&………&/p&&p&其实他心里想是他方便跑吧….&/p&&p&= =,之前说过答主我体测测了176,但是你们知道贵旦体教部那个神奇的机器,±5CM是正常的,所以我穿上鞋大概有178的样子吧,答主自觉是属于普通长相,很多同学觉得gay给人的标准印象就是那些说话温柔、穿着时尚、偶尔背个女士挎包、花花绿绿的七分库,讲道理,我真的不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打扮,我觉得男生还是要有男生的样子,那样是最好的,至少不要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gay,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吧,各有各的市场。我是那种看上去和gay划不上等号,一脸直男相貌,偶尔打扮打扮其实还是能见人的类型,至少但是在技科那种大环境里,至少还是曾经有几个女生觉得我长得不丑吧….所以我还是自信他应该不会跑。&/p&&p&那天下午,我远远又看见他了,他依然是那件橘黄色的衣服,卧槽你面基好歹换件新衣服来啊= =,那件衣服似乎穿了四天了,至少我是洗了头、挂了胡子,就差穿上节日的盛装了(微笑脸)。&/p&&p&我其实那个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讲到底毕竟第一次面基,所以我在离他大概30米的时候给他发了信息:&/p&&p&“我穿蓝T恤、灰裤子,你在哪?”开口这个重任就交给他吧…&/p&&p&果然他一眼就看到了我,假装低头玩手机向我走过来,果然也是个害羞的小天使啊。。。&/p&&p&他走到我跟前,抬头,明显感觉到他挺紧张的,眼睛和嘴跳了跳:“hi,我就是那个”&/p&&p&我:“哦哦,你好,我也是那个人”。&/p&&p&我:“…你想逃跑吗?”&/p&&p&他一下子笑了:“haha,你不跑就行”&/p&&p&我:“你比我想象的好看啊”&/p&&p&他:“你也是”&/p&&p&我:“谢谢….”&/p&&p&之后我们就去了旦苑…对的旦苑….吃的还是大众菜…..。&/p&&p&其实我后来知道,他确实是个食堂+外卖狂魔,吃完那顿饭由于晚上还是六模课,所以大家就说了拜拜再见了,说实话那整个晚上我都是春心荡漾的,一直在和他聊天。&/p&&p&我们也终于加了QQ,我把他QQ空间前5年的说说和日志以及留言板全部看了一遍,然后和他聊了很多,大体上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p&&p&他是南方人,没有谈过恋爱,应该算是挺内向的,高中初中被很多妹子表白过,但是都以学业为重婉拒了(这个已经被gay用烂了的拒绝妹子的借口= =),他曾经喜欢过高中班上的一个直男,然后表白,然后那个直男告诉了他寝室的室友们….后来搞得他直接找教务主任换了一个班,但是心里还是喜欢着那个直男。他还和我说过,他觉得“性”没有意思,他不会和不是他男朋友的人发生任何关系,他觉得那个是两个人感情到达最深一步的才会做的事。&/p&&p&我和他差不多,也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死宅,唯一爱好就是待在寝室里玩电脑、刷b站,也被几个女生表白过、包括刚刚进复旦的那个学期,但是我找的借口是我已经有一个高中的女朋友了,然后还为此假装发了条秀恩爱的说说= =,也算一劳永逸吧,那个时候我真的特别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直男,讲道理我真的渴望一段感情,当然大家都一样,我和他都是属于那种在高中鹤立鸡群的人,学习好,长得又不丑,所以可能属于红人什么之类的,所以就有点自视甚高的傲气,所以感觉都不是那种会主动追求别人的人。&/p&&p&我和他就这么成了特别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看电影,我虽然选的是其他老师的大物、数分、程序设计,但是几乎所有课我都去他的教室上的,坐他旁边,导致我们班其他同学都以为我也选了那门课,我们在见面后的第二天就一起约定删了那个同性交友的app,因为他说他有我和么一个朋友就够了,反正那段时间我们过的超级温暖和开心,我觉得我真可能已经喜欢上他了。&/p&&p&最主要的是,我觉得他对我对他的好有反馈,就是说,他也会对表现出超脱出普通朋友的友好,他编程特别厉害,我并不是很喜欢写代码,所以我的程设期中、期末PJ基本上都是他帮我写的。有一次我说我感冒了,他跑了5个寝室借到了一盒校医院开的感冒药给我,然后特地去接了热水泡给我喝。还有一次是下大雨,我的伞在南食被顺走了,而他在西辅楼,他都愿意跑这么一大段路过来送伞给我,当我看到他举着一把伞从路上走过来,T恤和头发湿了半边,然后冲着我笑,心里真的有种难以说出的感动,以至于我都想秀给周围的妹子看,“看啊有这么一个帅的男生来接我,你们羡慕不?”,等等等等。说实话,我举得这些小例子可能让人感觉就是普普通通的事情啊,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件件小事情,让感受到了从小到大第一次除了亲人给我的,切切实实的关怀与温暖,我觉得应该那个就是爱了吧?&/p&&p&讲一点污的事情吧,我和他既然成了好朋友,整天都混搭在一块,一起去洗澡肯定是少不了的(捂脸)。卧槽,可惜他害羞得一笔,每次我主动约他去洗澡,他似乎都看出了我的小诡计,从在外面换衣服一直到洗澡小隔间里,都穿着一个沙滩裤,然而由于我不戴眼镜基本上就是瞎子了,所以没有从他那里领到过什么福利,不过他身材很好,有一点点肌肉,主要..真的是白啊,是连女生都会羡慕的那种皮肤,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晒过太阳一样,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qq上说说:“你洗个澡裹得严严实实的进去,防狼啊,这么怕被看啊”。&/p&&p&他:“防你啊”&/p&&p&我:“卧槽谁想看你”&/p&&p&他:“你每次脱衣服慢腾腾的,还说我”&/p&&p&我:“我怕你看了忍不住”&/p&&p&他:“我也是这么想的”&/p&&p&其实在那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开黄腔了….我们两个也一直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关系,就是除了开玩笑的时候说我舍不得你啊、我喜欢你啊之类的,从来没有一个人正式的对对方表达过爱意,但是彼此心里都是知道对方怎么想的。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呢?是因为之前都是喜欢的直男,所以习惯了这种扭扭捏捏了吗?&/p&&p&我们就这么聊了两个月,暑假来了,那个时候我们两个真的是天天腻在一起了,他的室友也认识我,我的室友也认识他,而且我不止一次的听到同学说过我们两个是不是有关系啊,其实每次听到这种话,心里都是暖暖的,那个时候真想回,“就是啊,羡慕不?”。&/p&&p&由于是第一个暑假的假期,我并没有急着回家,他也没有(其实是我要求的,我叫他陪我在上海玩一下),我们在那几天把上海的很多地方都玩了一遍,后来奈何天气太热,继续浪的计划取消。到有一天我的室友都回家了,寝室没人,所以他干脆把他的电脑什么的都搬过来寝室了,两人一起打游戏,一起点外卖,由于他寝室还有两个同学没走,所以他每天必须还是要回寝室住的,毕竟大一嘛,现在想想也是na?ve,他晚上回不回寝室有什么关系= =。他每次陪我玩了一天,离开的时候其实我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是有一种莫名的失落的。终于有一天他回去后我忍不住了,发信息给他:“我一个人在寝室,还是觉得你在时候好玩”。&/p&&p&他:“我也觉得,回来太无聊了,快睡吧,明天我再过来”&/p&&p&我:“好”&/p&&p&过了一会。&/p&&p&他:“等我室友睡着了,我假装出去上厕所,我过来找你吧”&/p&&p&我:“好啊!!”&/p&&p&我等啊等啊等,大概在凌晨1点半的时候,他说他过来了。&/p&&p&对的,我们两个大男生就好像半夜偷情一样,他悄悄跑过来我的寝室。&/p&&p&我打开门,让他进来,说真的,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我们两个人还是死矜持,谁也不开那个口,明明知道对方喜欢自己,两个人在一起心里就舒服,但是还是不说。&/p&&p&我:“要不你今晚就别回去了,我们在这里玩电脑吧”&/p&&p&他:“我有点困了,要不我今晚睡你这吧,我睡你室友的床,明早就回去,我室友明天中午才会醒,他们不会发现的。”&/p&&p&我:“好啊好啊”&/p&&p&作为一个心理已经上演了无数GV剧本的老编(si)剧(ji),我那天晚上幻想过无数次他会爬上我的床来和我睡,然后你懂得…然而并没有,他真的在我室友的床上睡了一晚。&/p&&p&第二天早8点,他起床了,我也被他吵醒了,我知道他又要走了,但是我假装没醒,静静的等他离开,。&/p&&p&他走后,我终于忍不住在QQ上说了一句:“你就准备这样每天偷偷跑过来睡我室友的床吗..”&/p&&p&他:“我只是觉得和你在一起很舒服”&/p&&p&我:“你是不是喜欢我?”&/p&&p&他:“你自己知道”&/p&&p&我:“你自己说啊”&/p&&p&他:“喜欢”&/p&&p&我:“我们会不会在一起?”&/p&&p&他:“我不知道,我还没准备好…”&/p&&p&听到最后这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我以为我们既然已经相处的像情侣一样,理所当然的距离情侣也只差一个表白了吧。&/p&&p&但是没有,他&/p&&br&&p&&b&“还没准备好”。&/b&&/p&&br&&p&我没回复他,不过那天中午他又过来我寝室找我玩了,算了吧,也许他就是这么一个保守的人,我们慢慢来吧,毕竟才认识快两个月。&/p&&br&&p&------------------------------&/p&&p&之前故事进度有点慢了,讲了很多没什么意思字又暴多的废话,我进度加快一点吧,毕竟三年的事情。&/p&&p&-----------------------------&/p&&br&&p&分流结果出来了,他要去很远的张江校区,我留在本部(复旦大一的技科是大类招生,大二分专业,叫分流)。&/p&&p&但是他明明和我说他报的电工,他的解释是他第一志愿没录取,但是我不信,这个骗人的手段太拙劣了。&/p&&p&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不愿意和我在一起的原因,他知道他不能这样每天再陪我了,也许吧。&/p&&p&但是难道张江和本部算异地吗?不就20分钟的校车?&/p&&p&我不能理解。我已我的直觉,他真的是喜欢我的,不知道为什么。&/p&&p&不过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变差,因为我们都舍不得,他依然每天陪我,我们依然高频率的聊天,期间他回了一周的家,我们甚至几乎天天开视频语音,对的两个大男生,他家里人也不怀疑吗?那个时候已经不用QQ了,改用微信,所以我每次找他他都能立马回复我,我心想,算了吧,我也许错怪他了,我继续努力吧,争取和他在一起。&/p&&p&然而事实就是,事情总会变糟糕的,大二上学期开学,整个校园里突然没有了他,我身边就这么少了一个人,我开始忍不住,去张江找他,我还要求他选本部的课来陪我,我说了几次,终于,他烦了,他说他以后要出国,绩点很重要,不想在“陪我”这些事上花太多时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会说出这种话,以他的性格他是不会这样的。&/p&&br&&p&&b&他说:“我们不是男朋友,所以我们还是保持普通朋友那样的关系吧,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找我,会让我同学怀疑我们的关系,让我出柜的”。&/b&&/p&&p&其实,4个月了,他确实该腻了,连他说的这种无理取闹的理由我也懒得去争辩了(我只去张江找过他两次,和他说过要他选我们专业的课不超过3次)。但是我没有腻,因为可能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爱,放不下了吧。&/p&&p&后来,我为了忘记他,认识了另外的朋友,但是真的没有一个能替换掉他在我心里的位置。有几个gay朋友知道了我和他的故事,不论怎么劝我,我也知道自己不要虐待自己了,但是真的,哪里那么容易放下。&/p&&p&------------------------------------------&/p&&p&大约是大三上学期,那个时候我和他已经没有什么交流很久了,我屏蔽了他的朋友圈,去掉了所有能让我想起他的方式。但是有一次由于学校要活动要去张江,虽然很不想去,但是由于组织安排要填坑,我还是去了。&/p&&p&我在张江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下那个曾经使用过的app,开始使用起来,其实我也就是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那个曾经见到过的卡通小狗狗。&/p&&p&然而没有,但是我把张江校区附近的几乎10页人的信息全部看一遍(真的也是闲),我发现了另外一个人,他的个人简介里写了“FDU,随便看看”,真是似曾相识的写法…我看了下身高体重等信息,似乎差别不是很大,我给他发过去了信息:“你好,我也是复旦的”。&/p&&p&大概下午时候那个人回了:“你好,找什么?”&/p&&p&我:“我也随便看看”&/p&&p&他:“哦”&/p&&p&我:“你学什么专业的啊?”&/p&&p&他:“发你的照片”&/p&&p&我:“我是深柜不发照片的”&/p&&p&他:“哦,那算了”&/p&&p&我发了一张网上找的帅哥照片给他。&/p&&p&他:“这是你?”&/p&&p&我:“对啊,可以看看你吗?”&/p&&p&他发了一张照片过来。&/p&&p&呵呵,那张脸太熟悉了。真的,就是他…还是那么的清秀漂亮,看着就让人舒服。但是他之后所说的话真的就让我不舒服了。&/p&&p&我知道是他之后,真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激动的,因为我可以已一个陌生人的身份,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情了。所以我就开始作死了。&/p&&br&&p&我:“你谈过恋爱吗?”&/p&&p&他:“没有”&/p&&p&我:“你长得不丑,不应该找不到啊”&/p&&p&他:“谈恋爱太麻烦”&/p&&p&我:“那你想干嘛”&/p&&p&他:&b&“我找固炮”&/b&(固定炮友)&/p&&p&我已经不记得我看到这句话时候是什么感受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别人拿他的照片来糊弄我,我宁愿相信是在糊弄我。&/p&&p&我:“哦,你约过很多次了?”&/p&&p&他:“就几次吧,都戴T了”&/p&&p&我:“哦”&/p&&p&他:“你是1是0”&/p&&p&我:“我不知道”&/p&&p&他:“约不”&/p&&p&我:“我今晚有课,算了吧”&/p&&p&他没回。&/p&&p&-------------------------------&/p&&p&我真的不相信是他,我给我的另外一个gay好朋友发信息,恳求他帮我一个忙,那个gay好朋友不知道我和他的故事,在加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恳求,并且答应了帮他一个很大的忙,他同意了。&/p&&p&大体就是,我希望那个gay好朋友能不能帮我把那个人约出来,看看到底是不是他。&/p&&p&我截图给他看app上那个人的账号,让他们聊上吧。&/p&&p&他们聊上了。&/p&&p&他们同意约了。&/p&&p&他们在酒店见了面。&/p&&p&这是朋友给我看的截图。&/p&&br&&figure&&img src=&/v2-b8d4aa5052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8d4aa5052e_r.jpg&&&/figure&&p&(这是很老的版本那个app的样式了,左边是他,右边是我那个gay朋友在钓鱼)&/p&&br&&p&以及他给我偷拍的真人的照片,证明他约成功了,和我领取奖励。&/p&&p&之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我那个钓鱼的同学直接转身走了还是他们接着做了什么?我真不知道了。&/p&&p&我只知道,他真的变成了那样的人。&/p&&p&我图什么?&/p&&p&我也不知道。&/p&&p&我心里很爽吗?大概是的吧。&/p&&br&&p&------------------------------------------&/p&&p&大四毕业前我们吃了一顿饭,我问他要去哪,他要出国。&/p&&p&我问他离开我之后谈过恋爱吗?&/p&&p&他说没有。&/p&&p&我当然不会问他有没有约过炮,因为像他这样又帅气、学习又好、还有众多追求者的优质男生,怎么会约炮呢?&/p&&br&&p&问这种问题就是我有问题了。&/p&&br&&p&我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只想表达两点:&/p&&p&1.人真的是会变的,而且只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话,变坏是在太容易了。我相信他刚开始和我单独在寝室里相处,那个时候他不是不想对我做什么,其实我已经看到他可能有反应了,但是他克制了,什么也没做。&/p&&br&&p&2.有太多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你真的不知道他做过些什么事情。要不是我作死自己去亲身见到,我真的绝不可能相信那是他会变成那样一个人。&/p&&br&&p&-----------------------------------------&/p&&br&&p&哦对了,毕业之后和那个gay朋友聊起那件事,gay朋友笑着说他的技术很好。&/p&&br&&br&&br&&br&&p&-------------------回答之外的一些话-------------------&/p&&p&在朋友圈看到了有人转发这个问题,也有好朋友直接问我这个答案是不是我写的,当然,我都否认了。&/p&&p&我码这1W多字的答案也许让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心碎的白莲花在讲述自己感情失意与嫉妒被约者的故事,无所谓吧,能看到有这样一个地方能把复旦的gay们聚集起来讲述自己对感情的看法与故事,也挺好的。&/p&&br&&p&我算是半个活跃的学生工作者,所以多多少少算认识复旦蛮多的同学,我觉得符合我故事里“他”条件的人真的很多的,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似乎导致了很多无辜的直男同学中枪,我对不起张江的同学,所以删掉了一些故事中的细节。&/p&&p&-----------------------------------------&/p&&p&我用某app3年了,虽然最后发展成加微信好友的长期朋友的不足30个,但是在软件上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一些ID和头像其实一直陪伴了我整个大学,他们永远都会在软件上搜到,每次一刷新,无数的新面孔出现,但是他们几个老面孔都还在,会让人有种莫名的思念感,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而且有些你可能知道他是谁,在那个年级那个学院,甚至有时候还会彼此在学校里遇见,可能在知道彼此的身份后相互看一眼,然后擦肩而过,“哦,原来他还没毕业”、“哦,原来他还单身着”,算是一种陌生的网友关系?)。&/p&&p&在那个app里有一上来第一句话就要约炮的,有发现你是个男的就喜欢上了要追的,有直接挂真实照片真实姓名专业年级学号身份证号班级绩点微信的,有列了一大堆条件高得要命的。有说自己是直男想找个gay体验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是接触下来不难发现,大家在软件在上再怎么奇葩再怎么跳,在校园里不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复旦学生,努力、聪明、上进,会有人坏到哪里去呢?&/p&&p&----------------------------------------&/p&&p&此外我大致看了一下评论,一个比较明显的观点就是&b&他并不是我男朋友,他是否出去约炮其实和我并没有关系,没有人需要为这件事情背负道德压力,我太白莲花了。&/b&&/p&&p&也许我们的故事有很多细节我并没有写出来。他和我从认识到毕业前夕在我把话说明白之前,就一直不只是普通同学的关系。他明确的说过他喜欢我,我们约定过要一起去*国,他说他只想要稳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去到了*国再正式的在一起。可能这话听起来很套路,但是我没有觉得他在骗人、敷衍我。记得*国通过了可以同性婚姻的法案的时候,他给我转发了那个新闻,然后说我们可以去结婚了。&/p&&p&这些事情都是我牢牢记在心理的,当然,他也可以理解为这些话是他在开玩笑的状态下说的。&/p&&p&----------------------------&/p&&p&我把目前为止所有的回答都看了一遍,有一些回答真的很棒。&/p&&p&复旦有很多优秀的gay,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希望每一位目前仍在努力隐藏自己的身份,孤单迷茫的你们,总有一天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最爱的人在一起。&/p&
作为一个今年刚毕业的老学长,在复旦呆了四年,我见得太多。所以说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候,想了想这几年来我所经历的那点事,也忍不住躺在床上怒答一波。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死宅,平时文学素养极度匮乏,故事可能讲得没那么有意思,但是我尽量把自己的感受都说…
&p& 2014夏天我在伯克利参加了五周的夏令营,虽然与本科有区别,但由于认识了很多本科在读的朋友对伯克利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给大家解解伯克利神秘的面纱。&/p&&p&看过之前片段的朋友可以跳到最后一段课业与感想。&/p&&br&&p&&b&生活:&/b&&/p&&p&七月十二号飞机降落波士顿,一下飞机就感觉一股湿气扑面而来,跟上海一样的。波士顿这个城市非常潮湿,夏天很热,暴雨都带不走的温度。&br&&br&
伯克利位于波士顿的心脏部位,从机场打的只需要12分钟左右。边临繁华的商业中心,美丽的查尔斯河,全波士顿房价最高的高级社区Old Bay,拥有各类精美而昂贵的小服装店,各类餐馆,冰激凌店,古玩店等。生活非常方便,学校对面是Starbucks, Dunkin’ Donuts, 乐器店,乐器维修点,越南河粉店等;步行距离三分钟就是地铁、CVS、电器店、寿司店、理发店、花店,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波士顿最繁华的街之一——Boylston。十五分钟内有你需要的一切。&/p&&p&&br&
伯克利校区里有二十栋楼,全部都在步行距离内,最远的步行距离(从270 Commonwealth宿舍到98Henmenway Street)大概要走20分钟。但如果住在主宿舍楼(150 Mass Ave,160 Mass Ave),教学楼就在你的隔壁或是街对面或是负一楼。总体来说校区分布紧密,非常方便。&/p&&p&&br&
如果你住在150 Massachusetts,宿舍的每一层都有独立的练习室,一楼则是连着伯克利的主练习楼,不同的练习室分配有不同的乐器(钢琴、架子鼓、木琴等)。不过如果你是吉他手,还是建议你自买amp在家练习,你是永远都排不到练习室的。&br&
如果你住在160 Massachusetts,也就是150隔一条小马路的新盖的高层楼,你吃饭就太简单了,因为伯克利的校食堂就在二楼和三楼。这里的食堂是自助式的,早餐六块五, 中餐八块,晚餐十刀。20岁以下的新生是必须要住宿舍的,同时必须在食堂买餐。不过不要担心,伯克利的新食堂饮食非常好,健康而美味,选择也非常丰富,花样天天变,绝对不愁吃腻。&br&
如果你住在270 Commonwealth, 你离校区稍微远一点,但也就是多走3分钟的事情,并且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有很多有趣的店铺。&br&&br&
学校和本地的Police有很紧密的联系,校区各处设置了多个紧急电话,有24小时值班的police,消防队离得也非常近。但波士顿是个大城市, 半夜出门还是最好不要一个人,如果一定要的话也要记得带上防狼喷雾。另外,波士顿过马路很随便,行人并不是很遵守交通规则。中国来的各位可能比较如鱼得水,如果是欧洲或者加拿大来的就会要适应一段时间了。&br&&br&
如果需要健身,伯克利宿舍里并没有健身房,但开设瑜伽课,舞蹈课等。小区附近也有付费的健身房,还没去过。若果想跑步,大概五分钟就能跑到查尔斯河,沿湖有自行车和跑步的分开的专用道,景色也是很优美的。如果喜欢划船,查尔斯河边也有提供租船的地方。&br&&br&
总体来说,这里的生活非常方便。&br&&/p&&br&&br&&p&&b&学生:&/b&&/p&&p&
伯克利是美国大学里国际学生比例最高的学校之一。同时,男女比例也非常失衡——3:1。&/p&&p&在这里,你必须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接收所有年龄、音乐能力、人格和种族的排列组合。我遇到了让我想断手重来的大神,也遇到了让我想狂砸增四度的脑残,但我记住了一点:我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offer的东西。&/p&&p&&br&
的确,第一第二年里,很多学生是来给伯克利送钱的。也许他们是好的乐手,却不见得是好的音乐人。伯克利的毕业率只有不到50。有的是半路就上岗,有的是过于偏科表演,完成不了文科(乐理)的要求。&br&
依照2012年的统计,乐器的学习人数的前三位是吉他、声音和钢琴。&/p&&p&帅哥美女都不少,但帅哥比美女多……可能是因为3:1的缘故吧。听说学音乐的一般气质都会好一点,但在伯克利真不一定,因为并不是古典音乐学院,所以什么鸟都有。只能说,这里的人大部分真的都很有趣。再加上音乐学生少有内向的,所以交朋友很容易。学生大部分非常nice。&/p&&br&&p&一定要社交。一定一定一定要社交。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强调社交的重要性,我只能再重复一遍:一定要社交。至于理由,我相信你一定懂。学生是这个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时候甚至比你的教授更重要。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抱着想以音乐为生的目标前来学习的,他们将来会形成你最重要的关系网。一定不能轻视。&/p&&br&&p&更何况,博客里有非常浓郁的Jam风气,也就是几个人凑一块儿个拿个的乐器即兴演奏。很多时候,乐队就是这么组建成功的。今天和你闲来无事jam的同学明天也许就是你乐队里的主音吉他。对了,Dream Theatre和Imagine Dragons就是这么认识的。&/p&&br&&p&小心大麻。&/p&&p&(真的别碰。)&br&&/p&&br&&p&&br&&b&入学考:&/b&&/p&&p&
无论是夏天的五周计划还是全年的本科课程,入学时都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奏试。笔试包括听力和和声/乐理两部分。听力包括节奏,音程,和弦进程和绝对音准(两三题而已)等,和声/乐理包括辨认大小调,中古调式,最难只到次属和弦。整体来说,笔试部分只要练好耳朵和基本的和声还是很简单的。&br&
奏试时间大概十到十五分钟,包括一首自己准备好的曲目,又是老师会要求第二首不同风格的曲子,视唱/视奏和即兴表演。伯克利非常注重即兴演奏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到ensemble里,而ensemble是按照乐手的能力来排的,学校希望把拥有相近的演奏能力的乐手放到一起。我的建议是,准备曲目时选一首比较能体现技巧的歌。他们会告诉你选一首你最舒服的歌,但我知道的选了“舒服”的歌的人最后都没有非常好的评分。&br&
ensemble和ensemble之间的差别除了学员的级别以外,教授的指挥至关重要。如果你的教授明显经验不够或心不在焉,立马到ensemble办公室去换一个ensemble。如果觉得级别太低了,也可以去请一个听到过你演奏的教授写一封推荐信,让你参加更高一级的课程。&/p&&p&&br&
(这次夏校乐理有5级,视唱练耳有5级,ensemble有4级。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考到了第5级,ensemble在第3级。)&/p&&p&&br&
伯克利是一所很chill的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较为散漫。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绝对。只要你敢跑,敢问,&b&敢不厌其烦地去烦别人&/b&。&br&&/p&&br&&p&&br&&b&课业与价值:&/b&&/p&&p&伯克利很贵。&/p&&p&本科文凭若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假设未能成功越级,未拿奖学金,设每学期选满课拿到16学分,一年不休假地上三个学期(秋春夏),你也需要2.5年拿满120学分毕业。算上所有学杂费,算上住宿舍的费用和全年的食堂套餐(你将没有时间浪费在交通和做饭上),你需要准备大概23万美元。&/p&&p&这个价格有什么意义呢?经过计算、调研、讨论及思考,我得出的结论:伯克利只适合喜欢音乐的富二代和准备充分的穷逼。&/p&&p&&br&
一切能提前学的都应该在家里提前学。伯克利的头两年并不分专业,所有人上所谓的“核心音乐课程”,包括编曲, 视唱练耳,和声和音乐信息技术。同样,入学时有入学考,如果你够格,你就能跳课。跳课就意味着省钱,也意味着更早地认识更强的人,因为大部分人的理论知识与他们的演奏能力是密切相关的。&/p&&p&&b&你如果准备好了&/b&,到这里来,就是要认识最好的乐手,被选进最强的乐队,获得最好的机会。伯克利机会非常多,却只留给最强者。每一个教授都有着巨大的关系网,你若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认为你会是他们的关系网里值得拥有的一个环节,他们就会给你提供机会。&/p&&p&&b&但你如果没准备好,一如大部分&/b&,你就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在一个遍地才华的地方,作为芸芸众生里的一员你很难发现自己在任何一个领域是绝对的顶尖。接受这一点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至少对我这样的over achiever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接受。你要随时做好落选,被淘汰,被遗忘的准备—失败乃是常态。你若是怕了,累了,自信全无而再也站不起来了……恭喜你,你提前意识到了音乐这个行业不适合你。&/p&&p&但当你将身段放到最低开始张开双臂拥抱一切的时刻,你就会发现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你在一所全日制的音乐学校里,路过走过擦肩而过与你同样爱音乐的人,学着与音乐相关的一切,图书管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乐谱和音乐书目,每一个教授都是职业的音乐人,电脑都带29寸显示频和49键MIDI键盘,在你住的楼上就有24小时开放的隔音练习室……你的每一项作业,都在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完整的音乐人。&/p&&p&来到伯克利,你的任务只有进步。&/p&&br&&br&&p&在我离开夏校的紧张,开始整理思绪后,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的这五周过得多么幸福:没有别的干扰,没有别的责任,没有任何更大的诱惑—只需要音乐,只有音乐。&/p&&p&我还有最后的半年。我会拼尽我所有青春给我的特权,拿到伯克利本科的录取证书。&/p&&p&我已经想通: There is nothing else I can bear to do, there is nowhere else I can bear to be.&/p&&p&&/p&&p&------&/p&&p&更新&/p&&p&已经被录取啦~&/p&
2014夏天我在伯克利参加了五周的夏令营,虽然与本科有区别,但由于认识了很多本科在读的朋友对伯克利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给大家解解伯克利神秘的面纱。看过之前片段的朋友可以跳到最后一段课业与感想。 生活:七月十二号飞机降落…
亚裔在美国大学招生中的确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且这一问题经常被美国社会主流忽视。美国的亚裔/华人群体也是时候应该学会美国的游戏规则,积极提高政治参与度了。但政治参与和争取话语权是有成本的,所以该捐的钱不要不舍得,该付出的时间/精力不要等着别人,该发出声音的时候不要不敢出头。很多华人没有“权利是要争取来”的意识,总想等着改变到来,等着别人出声出力,潜意识里总感觉“政治”、“维权”、“社会运动”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但其实这些都是每个人可以进行参与和贡献的。&br&&br&关于这件事的宣传,其实有些很tricky的东西,不能太想当然,否则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关于Affirmative Action的态度必须摆正,要清楚到底反对什么,到底需要团结拉拢谁。&br&&br&首先,立场不能是全面否定和推翻 Affirmative Action。就算你是右派 and/or 完全不同意AA的逻辑,也最好不要说取消所有AA,因为这样的话一下就把AA的支持者和几乎所有的少数族裔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了,这样的策略实在很不明智。&br&&br&其次,要尽量拉拢其他少数族裔。要把整件事从“我们和少数族裔兄弟姐妹们共同反对社会不公”的角度进行宣传,而不是“黑鬼老墨抢我们位子啦”的角度。AA的逻辑本来就是为了弥补社会不公,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同为少数族裔的亚裔不仅没有受益反而遭到了歧视(关于这一点的分析请看后面的补充)。所以最好能从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切入,诚恳而具有说服力地提出现有AA模式下亚裔的不公正待遇,并提出希望和其他族裔共同完善AA的制度和实施,让大学教育成为更多孩子实现美国梦的机会。这话就让人听着比较舒服,能够拉拢其他群体帮自己背书。经常看到网上一些中国人讨论这事的时候一口一个“黑鬼”,开口就给黑人拉丁裔扣“懒惰”、“智商低”的帽子,这虽然说起来很“爽”很“解恨”,但在别人看来就是个种族主义者,根本不想去听你到底想说些什么。&br&&br&这事情最后的结果基本不可能是AA被取消,也不可能期望亚裔录取率一夜之间得到提升,可能也就是能让社会意识到这个问题,让大学对亚裔的歧视成本更高,不敢再那么嚣张。但如果在过程中形成了组织、分工和配合,产生了领袖,发出了声音,熟悉了社会运动的规则和规律,并把相关操作制度化和专业化,那么也算是对亚裔/华人将来的政治参与打下了不错的基础。&br&&br&--------------------------------------------------------------&br&&br&下面试着分析一下Affirmative Action和亚裔遭到不公待遇的原因(从我之前一个回答里摘的):&br&&br&亚裔在美国上大学,肯定是受到了歧视,但本质上主要不是因为Affirmative Action,而是背后的种族主义和“种族保护主义”。&br&&br&Affirmative Action 的逻辑就是我们需要对历史上被压迫和伤害的少数群体进行补偿,要在录取学生时考虑到他们达到同样成绩所付出的不同程度的努力(由于资源匮乏,机会不平等,生活环境恶劣等,需要应对歧视和不公,一些少数族裔往往需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白人同样的成绩),并帮助他们通过教育等渠道逐渐赶上占优的白人。&br&&br&但AA在现实中的实行可以有至少两种方式:&br&一、按各种族人数比例划分名额,现在大部分AA用的都是这种。这种方式很简单粗暴,很方便实施。&br&二、按各种族历史上受迫害程度和现实中遭遇不平等和环境恶劣程度给予加分。&br&&br&对黑人、拉丁裔、白人而言,这两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可能差不太多,因为不管怎么样,黑人和拉丁裔都会受益,而白人都会受损。&b&&u&但对亚裔而言,两种方式的效果是天壤之别&/u&&/b&:第一种配额制下,亚裔的录取比例会大大降低,因为亚裔的申请比例往往远高于其他族裔。第二种加分制下,亚裔也会跟黑人和拉丁裔一起受益,虽然亚裔可能加分没黑人、拉丁裔多,不过白人受损会更严重一些。所以其实亚裔真的是很冤,一个本来自己应该能受益的政策却反过来伤害了自己,而别人甚至都不知道...所以这事如果宣传得当,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获得其他群体的同情的。&br&&br&那么为什么不用看起来更公平的第二种呢?大概有着几种可能性:&br&1. 亚裔人数不多,政治影响力很弱,且普遍不是很习惯和重视美国政治规则:游说、游行、争夺话语权等等都很少做。别人本来就不怎么care没什么存在感的亚裔,你还不喜欢为自己发声,那别人当然不会来管你啦。反正选哪种对黑人拉丁裔都差不多,白人还更喜欢第一种,那只能是亚裔吃亏了咯。另外,亚裔内部的利益诉求也没有黑人和拉丁裔那么统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亚裔往往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互相看不起,这...&br&2. 第二种加分制在实际实施中会有不少问题:怎么定量计算不同族裔应该加多少分?奴隶制值多少分?贫穷值多少分?这些似乎都没法定量折价。而且这种把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不平等明码标价的思维听起来就让许多人很不舒服。&br&3. 亚裔在美国本来就是学霸、nerd的形象了,你要是说还要给亚裔加分,那岂不是要闹翻天了?别说加分了,就算是维持现有的亚裔学生比例,很多人都在心理上忍受不了。一方面是这样似乎体现出亚裔比白人“聪明”,另一方面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当代社会是越来越容易转化为经济、政治、社会资本的,这可是要动摇一些人心中“美国”的基本定义的啊。所以各种暗地里的打压都来不及,还想加分?&br&&br&当然,两种AA还有一些共同的缺陷:&br&&br&在各个族裔下没有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划分了。各个族裔内部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而往往AA最终惠及的并不是最需要的学生,而是那些少数族裔里条件本来就还行的学生。所以到最后AA可能只是把少数族裔里“更像白人”的那部分选出来了。最准确但最极端的AA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孩子的情况决定到底加几分,但这样显然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涉嫌侵犯隐私,且有“社会工程”嫌疑,很难被接受。&br&&br&所以AA这事,不搞也不行,搞的话两种方法也都有问题。要问我怎么办我也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最好能以史为鉴,种族主义、社会不公这些事还是别搞,之前做的孽、欠的债将来都是要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让全社会来负担的...&br&&br&--------------------------------------------------&br&大家可以去看看投诉函原文(&a href=&///?target=http%3A//www.asianamericancoalition.org/files/harvard/AisanComplaintHarvardDocumentFinal.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sianamericancoalition.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files/harvard/AisanComplaintHarvardDocumentFinal.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第五部分,写得还是蛮聪明的。建议一些人好好学习一下,别只会做猪队友...下面摘几段:&br&&blockquote&Asian-Americans also care about the poor and the disadvantaged
because most Asian-Americans came from poor countries and know it is hard to grow and obtain good education in such environments. After observing many poor children living in
disadvantage communities, we clearly want to help them in education. As a result, AsianAmericans
generally support Affirmative Ac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 if (1) it is based on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applicants’ economic conditions, (2) its implementation would not
significantly undermine American meritocracy, and (3) it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br&&br&We understood that economic-conditions-based Affirmative Action will favor more applicants in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communities than in Asian-American communities because they
have more populations living in poor neighborhoods, but we are willing to support such
Affirmative Action. &br&&br&... race-based Affirmative Ac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is unfair and creates racial tensions. It favors well-off African American or Hispanic
applicants over Asian or White American applicants with poor or similar economic conditions.
In high schools, there are many high performing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students. The
majority of them are from well-off families or families living in middle class neighborhoods. The
preferences given to them have penalized Asian and White Americans unfairly. In contrast, a
race-blind, economically-based Affirmative Action policy will treat all races fairly, and give
favorable consideration to the poor, the ones who truly need help.
&br&&br&Furthermore, what America needs to do is to take on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This requires educational reform,
targeted funding, and embracing pro-education values in our society. Many Asian-Americans
have joined this important endeavor. &/blockquote&
亚裔在美国大学招生中的确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且这一问题经常被美国社会主流忽视。美国的亚裔/华人群体也是时候应该学会美国的游戏规则,积极提高政治参与度了。但政治参与和争取话语权是有成本的,所以该捐的钱不要不舍得,该付出的时间/精力不要等着别人,…
&p&不请自来。我是36岁时转业的。当时人生刚好两分,18岁当兵,当了18兵年。过好几年回头看,说点心里话。&br&首先把好的、不好的列出来,请自己选择。&br&&br&&b& 不好的方面:&/b&&br&&br&1、如果讲发展,现在的团体结构中,金字塔型的占大多数。部队尤其是。从连往上,步步是台阶,每层台阶能站的人只有更少。如果把职业目标定到职位上,估计99%不会实现。我交往较好的战友中,现在最高到师,也已经(相对)老了。&/p&&p&2、如果讲收入,我在部队期间的整个工资收入,18年大约20万左右(绝对值,没有可比性),基本无存款。现在的部队工资待遇有提高是真的,但是中级军官肯定比资深码农收入少也是真的。而且,大多数军人是7x24小时,时薪更没法比。&/p&&p&3、如果讲环境,一年休假45天的戈壁滩我呆过,在位于二线城市的军队大机关当核心人员的经历我也有。苦、累、危险、严格将是大多数军人面临的环境。&/p&&p&4、如果讲家庭,双军人相对较好,其他的多数两地分居,而且真的顾不上家。当然,能有喜欢你你也喜欢的姑娘能嫁你,你才能谈到这个问题。很多青年军官在封闭环境中,往往接触面不大。&/p&&p&5、至于说黑暗。哪有纯而又纯的地方,我对其他艰苦都能忍受,最后决心转业是因为当时部队的风气,所以在所有人都认为有前途的岗位上走了。老部队组建存续60年,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这个岗位上转业的人。但是随着年龄、阅历增长,越来越发现部队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在程度上可能还好一些,毕竟袍泽之情与同事之情还有区别,部队也是个重感情的地方。我的军旅生涯中从未送钱,最多是休假归队带点伴手礼。但是我的晋升从来没慢过,两次提前晋职都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领导帮我争取的。负责任地说,哪怕在风气不好的时候,能干、肯吃苦、有成绩的人,也有上升甚至提前晋升之路。对此,不用黑也不用粉。&br&&br&&b&好的方面:&br&&/b&&br&1、学会对待责任。&br&&br&2、学会对待困难。&br&&br&3、学会对待家人。&br&&br&4、学会珍惜荣誉&br&&br&5、服役满20年可以自主择业。55岁绝大多数军官可以退休了。到老的行动不方便之前,将拥有你长于其他人的“第二黄金期”。&br&&br&你说对了,除了最后一条。只有情怀。还有经过锻炼的能力,只要你认真锻炼过自己。重视敌情我情战场环境分析,计而后战,目标确定就坚韧不拔、关键时刻敢于刺刀见红打冲锋,这些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哪都有用,都很有用。肯用就是能力。不说王健林等极少数成功者,转业之后我在新单位从头开始,7年4次调升职位,3次换岗位,但工作没觉得过累,也没觉得过有什么干不下来的。&/p&&p&在老的保障体系被打破后,近三十年军人面临的问题很多,用实际的利益算,怎么也算不出合算来,因此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所以,如果你准备选择从军,请认真考虑自己的初心。否则你很难受,部队也会很难受。&br&&br&但是我还是要说,&b&好男儿,去从军&/b&。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些高于现实利益的东西值得追求。如果把得失先放下,在这条路上你会有见识更多、经历更多,历程更有意义。像巴顿在他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如果你的孙子问你,那时候你在干什么?你不用说,我那时在田纳西州拾粪呢”。&/p&&p&前几天到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发现在空勤烈士纪念墙上我认识的有11人,熟识的有3人,心里感触很多。他们中,有经常邀我到家里吃饭的好友,也有从连职就认定是“师长苗子”的优秀者。现在在他们的名字前,有终年不灭的篝火和始终伫立的卫兵。我曾与他们同行。我未能一直同行。但是没有这样一批人的付出,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p&&p&希望会有一系列的政策,让军人活的更好。也希望这个社会,能真正让保卫者有应有的地位,以及相应的待遇。真心希望这个问题,将永远不再是问题。&/p&
不请自来。我是36岁时转业的。当时人生刚好两分,18岁当兵,当了18兵年。过好几年回头看,说点心里话。 首先把好的、不好的列出来,请自己选择。
不好的方面: 1、如果讲发展,现在的团体结构中,金字塔型的占大多数。部队尤其是。从连往上,步步是台阶,…
&p&北大在读。&/p&&p&以下答案无排序。&/p&&p&[ &/p&&p&
大学说好的“想怎么玩怎么玩”呢?!!说好的“想找什么样的找什么样的”呢?!!&/p&&p&
对于将要高考的学弟学妹,我们真的不要太“操心”,人家复习一年,我们还没预习清楚呢!&/p&&p&
deadline不要太多,我不要太拖延!&/p&&p&]&/p&&ol&&li&大学=自学——某专业课老师。&br&个人体验是:如果不自学,很难有收获;如果自学,收获绝不局限于自学。&/li&&li&&b&资源很丰富&/b&,从图书馆到bbs,再到老师和师兄师姐,但是要学会争取。&br&&/li&&li&面积上比清华小不少,所以没有自行车也可以过得毫无压力。&br&&/li&&li&&b&大学生活选择样多样,有时候要自己去思量“less is more”。&/b&&/li&&li&&b&老师很有特色&/b&,比如某门课老师说——北大精神在于“狷狂自任,不苟流俗”,然后加了一句:如果没了这8个字,北大不如改名字叫清华。(《四书》精读~)&br&大多数老师也&b&非常nice&/b&,邮件常常是“秒回”的~&/li&&li&喜欢和清华互黑~——示例见上一条XD&/li&&li&750一年的宿舍楼真的不忍心走进去,不过都蛮舒服。&/li&&li&每学期都熄灯,不断网~&/li&&li&校园网渣渣!&/li&&li&食堂……见仁见智啦。上大学之后发胖,也有体育课的责任是吧。&br&每年&b&9月&/b&是食堂最拥挤的时候。新生入学,都还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习惯,常常十一假期一过,大家会翘课的翘课,懒起的懒起,食堂人会少~&/li&&li&明显能感觉到受外界关注更多了。学校动辄上新闻,慢慢也就适应了。&br&就像是现在,我能感觉到自己这个答案很具有“存在感”,是因为我的母校引人注目——这其实把我吓到了。&/li&&li&周围的人都&b&很有想法,很有个性&/b&——很多老师都认为北大学生太“懒散”——优点亦缺点。&br&最喜欢的是北大人的&b&自由&/b&和&b&坚持&/b&,还有&b&维权意识&/b&!&br&&u&【嗯,自卑,压力,peer pressure怎么会不懂;不过,我更想说——“受虐”是突然的,剧烈的,也是容易适应的,而“欣赏”、“认同”和“影响”确实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更值得珍惜。】&/u&&/li&&li&有时候“院系”和“专业”是非常具体的存在,而“学校”是更加抽象的存在。&br&不是很能够用语言说明白,只是一种感觉……&/li&&li&能够感受到一种&b&浪漫的情怀&/b&。比如去年立春的雪景,比如未名湖的四季,比如静园的一草一木。我喜欢这里。也许到离开时,我会说,我爱这里。&br&这种浪漫的情怀包括对四季风景的热爱,也包括某些类似于&&b&人情味&/b&“的东西。比如快要被拆掉的小店会有很多人去吃最后一次作为纪念,比如为有困难的同学募捐。我喜欢这样的关爱,我希望自己也能携带这样的暖意和力量。&/li&&li&还是关于这个园子里的&b&人&/b&。&br&有好多好多好多&b&拖延症患者&/b&,比如我。&br&上大学之后发现人和人之间差异(≠差距)特别大,在差异的前提下互相了解并且欣赏是一件趣事。&br&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些体育甚至不如我的人…此前多年自尊心真的不急着受伤(在另外的一些方面,此前多年优越感真的不急着满足~),当然啦,健康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情。&/li&&li&&b&占座&/b&现象一直存在,这也一直是个争议话题。具体的我没关注过~&/li&&li&我们喜欢自称【贵校】~!&br&若是多年之后听到有人说“贵校”,会不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呢?&/li&&li&考试周自习室的电源常常紧缺,有时候会感叹——“考来之前觉得这里只有凤毛麟角,考来之后愈发感觉到凤长了太多的毛,麟长了太多的角!”&/li&&li&会被别人和“过去的北大”比来比去,燕京学堂什么的,说起来校方的某些作为,真的觉得,家丑不愿外扬……&br&&/li&&li&快毕业了,申请的是非学术型的国外的项目,觉得自己“再也当不了学霸了”。诶。不过,说句实在话,身为学渣,在北大过这些年真的是自由的。&/li&&li&对我所在的两个院系乃至全校所有理工科院系心存某些不满——重研究而轻实践。瞧得起发SCI的瞧不起能专门学以致用的。横竖我是要去学以致用了。&/li&&/ol&
北大在读。以下答案无排序。[ 0. 大学说好的“想怎么玩怎么玩”呢?!!说好的“想找什么样的找什么样的”呢?!! 对于将要高考的学弟学妹,我们真的不要太“操心”,人家复习一年,我们还没预习清楚呢! deadline不要太多,我不要太拖延!]大学=自学——…
&p&我的高中母校没有多著名,但也符合“高中比大学有名”这个条件,至少是高中要比大学“优秀”。&/p&&p&&b&以下是背景简介。&/b&&/p&&p&高中母校为省会名校,省教育厅直属,算得上全国知名吧。也颇有些渊源底蕴,首任校长由副省长兼任。高三时恰逢校庆60周年,教学楼上挂满了国内知名高校的庆贺条幅,来了好几位院士毕业生。&/p&&p&大学母校为省会普通一本院校,非985、211,省部共建,以省教育厅管理为主(居然是一个主管单位)。虽然有强势一流学科,但我本科并没有考上那个学院(就是这么渣)。我大一时恰逢校庆60周年,场面可能还略逊色于高中校庆。纯本校培养且全职在校工作的院士只有1名。&/p&&p&记得高二某堂数学课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除非同学们以后考到清北复交这类档次的学校,不然,你现在置身的环境可能是你一生中身处的最优秀环境,你现在身边坐着的人可能是你一生中遇到的最优秀的人。”当时听老师这么说还不以为意,时隔快10年,自己也经历了一些小小的起落,对老师的话还是有些感同身受的。&b&但我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浅薄的见解。&/b&&/p&&br&&p&&b&高中比大学有名,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b&大部分高中同学出身中产家庭,父母是知识分子,甚至是某领域比较出众成功有地位的人物(省市范围内)。稍逊色一点儿的,也至少来自省会城市温饱不愁的工薪家庭,家中独子。高中同学视野开阔、资源雄厚,个人资质也很优秀,有学习的头脑,也很多才多艺,爱好涉猎广泛。毕业后,国内顶尖/高水平/一流/知名大学是主要去向,我这样的学渣拖了好几条后腿。从这些优秀的同龄人身上,我学到、见识到许多。&/p&&p&上大学后,大部分同学出身3、4线城市或农村家庭,父母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家中独子的比例要比高中小不少。犹记大一时听室友讲她19岁的小学同学当妈、先办婚礼再生孩子最后到法定结婚年龄才领证这些事,我仿佛在听天方夜谭,而她司空见惯。那个镇子离省会的地理距离只有80多公里,但对彼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比1700多公里外的上海更加陌生的世界。&/p&&p&每年学期、假期刚开始的那段时光,我都处于比较“精神分裂”的状态。大学圈子和高中圈子,经历谈吐、吃穿用度、思维方式等很多方面都不太一样,我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呆久了,转换到另一个还得需要一点“适应过程”。&/p&&p&诚然,更优秀的人,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拥有更多的资源,去过更多的地方,有更特别的经历,这是更大的世界,但也只是“一种”大世界。&b&还有一个大世界,可能是“高中很好大学也很好”,或者是“高中很好大学更好”的人看不到的,一个更现实、更多人、更基层、更复杂的大世界。在大学,我有了不同于之前18年的视角,也才知晓生活的不易,懂得脚踏实地的道理。&/b&&/p&&br&&p&&b&高中比大学有名,让我知晓了多样的人生。&/b&这条承接上条,算是一个同维扩展。&/p&&p&譬如我的一位大学室友,她无心的一句话,我有心地记到现在:如果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也能有iPhone、iPad。确实,她的父母要给她要新婚的哥哥攒钱买房子。而同期,聚会时我遇到的一部分高中同学,iPhone已换了下一代。&/p&&p&譬如在“史上最难就业”的毕业季,不少大学同学改行转投银行业,早出晚归背题,最终也不一定得到offer。而一些高中同学的父辈已根植于银行业数十年,在父辈的指点下,进入三大行都不是问题。虽然他们的高考分数,相差无几。&/p&&p&&b&不论是物质财富的显性资源,还是人脉见识等隐性资源,家庭纵使能给孩子同样的爱,却不一定能给孩子一样的未来。&/b&这一残酷的现实,我近距离感受过。我无意比较两者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在我眼里,我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人!&b&在大学里,我知道还有同龄人这么顾家,体谅父母的不易,承担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孤身在外地打拼,突破自己原有的限制不断向上努力。大学生活,让我能够沉下去、接地气,让我更加朴实,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b&&/p&&p&当然,并不是我的高中同学家庭&b&都&/b&很优渥,也不是我的所有大学同学&b&都&/b&出身“寒门”,但是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被不同的“阶层”占有的&b&比例&/b&相差有多大,这在当下已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问题了。&/p&&br&&p&&b&高中比大学有名,让我品尝沉浮的苦甜。&/b&从小到大,父母呵护着我,我也听老师的话,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一直是顺境,没有遇到过挫折,有困厄也会有人帮我扛下来。高考失利这件事,是我彼时年少轻狂,没有对自身清醒的认识,没有对高考清醒的认识。&/p&&p&我觉得,我都不算是高考“失利”,我真的就是这个水平,这是我高中三年自己作妖作下的苦果。虽然个中缘由,可以另写一篇文章来分析、来反思,但最终的结果与责任,要我自己面对与承担。想当年我从一刚办学的民办初中,领跑逆袭到我的高中,可谓“从地上到天上”;从我的高中来到我的大学,又可谓“从天上到地上”。&/p&&p&我无意美化我的失败,但一路顺境的我,在年轻的时候能有这么一次稍微大一点儿的逆境,也挺好的,虽然付出的代价很沉重,有可能是我的未来。&/p&&br&&p&&b&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标签可以贴一时,但不会贴一世。&/b&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自恃名校学生的身份,却没有得名校文化的浸染,毕业后名校的光环也会很快消失。羞于启齿普通学校的出身,但若能做到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普通母校带给你的,也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多。&/p&&p&一个人的一生有80年那么长,名校不名校的标签,真正可以贴在身上的时候,也不过3、5年而已。重要的不是现在的或曾经的那个身份,而是是否能够带着母校给的知识、打的烙印,继续心怀光明,走好自己的人生路。&/p&
我的高中母校没有多著名,但也符合“高中比大学有名”这个条件,至少是高中要比大学“优秀”。以下是背景简介。高中母校为省会名校,省教育厅直属,算得上全国知名吧。也颇有些渊源底蕴,首任校长由副省长兼任。高三时恰逢校庆60周年,教学楼上挂满了国内知…
&p&多图预警,慎入!&/p&&p&在美国南部的学校里,Duke可以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学校之一,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Duke是美国南部的哈佛(虽然我们自己会说哈佛是北方的杜克)。杜克2014年的全美排名是第七位(和MIT并列),紧随Stanford之后,但因为南部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像一些常青藤学校那么出彩或为众人所熟知。&/p&&p&杜克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商科、法律、医学、生物、统计等方向,杜克大学最出名的校友包括尼克松(恩,那个总统)、巴蒂尔(对,打篮球那个)、Tim Cook(是,苹果那个)、梅琳达盖茨(比尔盖茨老婆)、大卫·鲁宾斯坦(凯雷投资创办人)等等。对于中国校友来说,有名的包括:宋嘉澍(杜克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国际学生,宋庆龄的父亲),高西庆(前中投总经理,第一个考过NY Bar的中国人),邹胜龙(迅雷创始人)等等。&/p&&p&杜克大学坐落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罕(Durham),Durham是个小城镇,中餐馆大概一共也就3、4家,人气聚集的小商业街也就两三条。要进入杜克大学一般都要顺着一条小路前行,走到头看到的就是下图中杜克大学的地标性建筑Duke Chapel。&/p&&p&(以下多图来自于杜克大学摄影大神校友们:邓雨眠、叶一凡、黄洁)&/p&&figure&&img src=&/eecb24e95e27201dac91dff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ecb24e95e27201dac91dff9_r.jpg&&&/figure&&br&&br&&p&Duke Chapel里面是下图这样的。&/p&&figure&&img src=&/b4ea464b2b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4ea464b2b6_r.jpg&&&/figure&&br&&br&&p&从Duke Chapel的顶上(全校最高高度)俯瞰全校是下图这个样子的。&/p&&figure&&img src=&/7cce8a74c0ff2fc3d02a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cce8a74c0ff2fc3d02a6_r.jpg&&&/figure&&br&&p&下图是学生活动中心,里面有一些吃的和玩的地方,比如一家Panda Express,和一家麦当劳都是我们当年经常去吃并且一边吃一边痛恨的,另外里面还有免费的台球桌之类的。&/p&&figure&&img src=&/eaa9d461e433ef37f5d05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aa9d461e433ef37f5d05a_r.jpg&&&/figure&&br&&p&下图是学生食堂里面,中午有时也会在这里吃饭。&/p&&figure&&img src=&/86d0f29b75dcbbf86967ee9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6d0f29b75dcbbf86967ee9c_r.jpg&&&/figure&&br&&p&学校食堂里的菜系种类不是太多,有些亚洲的、有些美国的、还有很多的自选沙拉等,一般要吃饱要花10+刀。&/p&&figure&&img src=&/d83d4a55e6fb0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83d4a55e6fb0d_r.jpg&&&/figure&&br&&br&&br&&p&校园里的建筑都是这样的哥特风,都非常的漂亮。&/p&&figure&&img src=&/466a8ac2c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66a8ac2c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b1baf1abbd5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1baf1abbd5e_r.jpg&&&/figure&&br&&p&杜克大学的图书馆也是相当的漂亮,现在回想起来最想念的就是图书馆了。&/p&&figure&&img src=&/e076fdf2cb3fdd081ee7cc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076fdf2cb3fdd081ee7cc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8da6e6513cfdaecd51178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da6e6513cfdaecd51178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30c14677b81edbcfd0e8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0c14677b81edbcfd0e8d_r.jpg&&&/figure&&br&&p&然后自然要说的就是篮球了,篮球是所有杜克人的传统,老K教练在杜克的地位也几乎是无人能敌。在比赛时,很多学生会把自己涂成蓝色。如果还记得一个穿着内裤在干扰对手罚球的胖子的gif动画的话,其实那个人就是Duke的学生,那场比赛就是在Duke的卡梅隆球馆。&/p&&figure&&img src=&/9ffc20df1bf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ffc20df1bf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aad2b03ec8f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ad2b03ec8fab_r.jpg&&&/figure&&br&&p&另外,杜克在篮球上的宿敌是UNC,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脸适合的短发发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