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都云南有哪些景点点?

西藏著名景点全攻略
西藏著名景点全攻略
西藏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景观举世无双,是很多驴友们必去的旅游圣地之一。以拉萨作为中心,羊八井、当雄、江孜等风景区共同形成的拉萨旅游区;以宗教旅游为特色的藏西旅游区;以登山为主要旅游内容的藏西南旅游区;林芝为中心的,以秀丽自然风光为旅游亮点的藏南风景区。形成各自鲜明特色的西藏旅游格局,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西藏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旅游的主要景点
1、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围绕大昭寺有一小街,便是著名的八角街(八廓街),在游人眼中这条街为商品街,而在藏族人眼里却另有含意,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八角街内的商品充满西藏民族特色,随处可以看到西藏民族手工艺品和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
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位于拉萨当雄县和那曲班戈县之间。“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5、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
6、羊卓雍湖
羊卓雍湖被誉为西藏四大圣湖之一,位于拉萨与江孜之间,与雅鲁藏布江仅一山之隔,是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到夏季,无数天鹅、沙鸥等水鸟常在湖面嬉戏。
最佳旅行季节
春秋季节是到西藏旅行最好的季节。
7—9月的夏季为常规旅行的最佳季节,空气湿润、气温适宜,节日活动也较丰富,应该是最佳的旅行季节。
由于地理等自然条件,西藏的气候比较恶劣。高寒地区气候冬长夏短,只有西藏东南林芝的局部地区算是四季比较分明。
以拉萨为中心包括附近的山南、日喀则等交通便利地区,基本上全年都可以旅行。
林芝地区最怕的是夏天的雨季,很多旅行者都有在雨季被塌方的道路困住的经历。林芝4月初桃花开的时候非常漂亮,但是比较潮冷,景色还是以秋天为最美,那时候气候也最好。
藏北除了青藏公路以外,西部的湖区夏天一下雨基本就没办法走,春天风沙大,秋天走最好(但时间比较短),冬天走倒是方便----只要不赶上闹雪灾的时候。但是说实话,这样冒的风险比较大。
阿里地区的春、秋天最好,夏天南线不太好走,冬天下雪后就更不容易通行了。
除西藏东南部外,从11月开始到来年5月,是西藏“风季”,以2—3月间风力最强。西藏的大风(指风力达8级以上的)中心位于改则,每年约有200天,风沙同样大的还有仲巴县一带。拉萨大风日子每年约27天,多集中在冬季。另外,西藏的雨季也是比较麻烦的,雨量90%集中在6—9月份。各地雨量差别很大,如拉萨年降雨量454毫米,阿里的噶尔县仅60毫米(无明显雨季)。雨季来临时大多数地区有中雨或大雨。昌都、拉萨、日喀则一带夜间多雨,通常会淅淅沥沥的下一整夜。雨季时川藏、滇藏、中尼公路的很多路段都有可能发生塌方,同时去阿里的南线也非常难走;另一方面,珠峰大本营也很难看到珠峰,在中尼公路线上的樟木附近尤其容易受阻。
拉萨和日喀则、江孜、那曲、林芝八一、山南泽当等大中城市都有比较好的星级宾馆,其条件和服务水准都可以使绝大多数旅游者满意,当然,价格也会另人刮目相看。在这些地方还有些别具特色的小旅馆很受旅游者的欢迎,比如说拉萨的八郎学旅馆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山地旅馆”之一。
其它各个县城都有自己的招待所,但是条件也就限于能向你提供一间雨天不会漏水的房屋和一张坚实的床铺,不要对它们的卫生条件寄予太高的期望。价钱多在20-30之间,你可以试着还还价。一般旅游者有兴趣的阿里、林芝一线很多区(比镇还小)也有招待所,主要是提供给过路的长途货运司机的。条件,也就是比帐篷强点,当然恐怕还没帐篷干净,价格上也差不多20-30左右。
另外,在西藏的很多地方的招待所里,拉客人的司机是不用住宿费的,所以在进酒店(或招待所)的时候要和服务员问清楚。
很显然,如果你旅行的范围仅限于大城市,比如拉萨、日喀则、江孜、泽当这些地方,睡袋并不是有很大的用途,因为这几个城市旅游的设施,酒店都比较好,但是如果出了上面几个地方,睡袋还是西藏旅行必须的装备之一。在通常条件的野外路线里,比如游客多去的阿里,一个1.5公斤的鸭绒睡袋基本已经够用。很多的招待所都能够提供一间房子、床和不太干净的被子,如果是七、八月西藏最暖和的季节,对睡袋的要求并不算很严格.
西藏餐饮的便利程度要远高于一般人的相象。各城镇的餐厅以川菜为主。西藏的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的泽当镇、阿里地区的狮泉河镇、普兰县、林芝地区有品种比较多的蔬菜供应。其他的地方由于交通的原因,蔬菜供应比较少,价格也比内地高很多。
当然,卫生条件对于很多游客来说也是个问题。幸亏高原上紫外线比较强烈,传染病也比较少。除了拉萨以外,在西藏其他地方旅行通常都不能保证准时的找到饭馆进餐,建议你携带一些小食品以备不测,比如巧克力、肉干、点心等等。
在西藏,虽然有很多湖泊,但饮用水却是个问题。西藏湖泊里有相当多的是咸水湖。另有一些湖虽然喝起来不咸,但矿物质含量很高,据当地人讲喝了会哑或者有其它很多问题。当然流动着的雪山融水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建议你要把生水煮沸长一点的时间再喝,因为在高原上水的沸点要比平原低很多,拉萨水到80度左右就会沸腾了。藏族的饮食,牧区、农区有所不同。牧区的饮食除了糌粑、面粉等主食以外,可以简单的分为“红食”与“白食”两类。“红”是指肉,“白”是指奶。夏天以“白食”为主,冬天以“红食”为主。牧区的著名小吃有手抓羊肉、烤羊肠、风干肉。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饮食文化返朴归真的时代潮流。
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城镇有各种档次的餐馆。这些餐馆无论是高档的还是简陋的,其装潢设计都体现出了藏族特色。那绘着花纹的藏式“狗蹄”木桌,铁皮火炉,“八瑞”瓷碗,藏式蒲团,有着藏族文化特色的各种吉祥图以及壁画等,都令人领略到藏地风情。旅游者来到西藏,可以有选择地到这些餐馆品尝一些有特色的藏餐。譬如各类灌肠、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牦牛舌、包子、糌粑、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普青(肉浆)等。
来到西藏(特别是来到拉萨)旅游,观光,应该说,铺着花岗岩石的八角街是旅游者的第一选择。 八角街不但是宗教街,文化街,民俗街,而且,还是一条著名的观光街,购物街和商业街。在八角街购物,不会有语言上的任何障碍。
这里的旅游商品,有很多是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民族风格的手工艺产品,各式的木碗、银碗、竹碗、皮具、刀具等都是藏族的手工艺传统编织品;也有许多东西是尼泊尔,印度等国商人批量加工的仿制品,如各种骨雕动物,防真珠宝首饰,经过防旧处理的各色“古董”;也有真正的宝贝,如古旧的“卡垫”,名贵的瓷器,流失到民间的寺院文物;甚至有价值连城的九眼猫石,琥珀,上等绿松石,成色绝佳的红珊瑚……,这当然需要你识货。
推荐:八角街有名的旅游商店很多,譬如位于八角北街的百年老店夏帽嘎布,“夏帽嘎布”在藏语中意为“白色的礼帽”是一家尼泊尔侨民开的商店,你会看到商店显眼的位置上挂着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王后的彩色肖像。
推荐:从大昭寺广场往西走20米左右是著名的“民族商场”。很多人说来西藏旅游不可不去“民族商场”。
在美丽清新的西藏地区,娱乐活动都是与藏族的特色活动结合起来的。歌舞飞扬,法号回响,宗教活动即节日活动,节日活动即宗教活动,这就是藏族文化的精髓;穿上民族的盛装,骑上奔驰的骏马,青稞酒洒格桑花,篝火映红酥油茶,在雪山草地中畅快心怀,什么娱乐能比上它?
西藏是寂静而肃穆的,您若愿意象城市生活那样玩的话,请您不要来拉萨,这里只有珠穆朗玛和布达拉。所以,西藏娱乐是要用心去感受,用柔情去爱的。
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而且这3种方言的差异极大,甚至彼此有不少人互相不能听懂。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时代。大臣吞米桑布扎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
藏族的外来语大多数使用汉语的发音。藏族人里面很多人只能说藏语,但是不能读写,到不是因为不识字。因为藏语分俗语和禁语,老百姓说的都是俗语,而禁语类似于汉语的古文言文,是书面文字。很多藏族老百姓都不会说禁语,自然也就不用读写了。
如果从工艺品的水准来看,藏族是非常精细的民族,藏式手工艺品有着精湛的技艺及独特的高原特色,所有的旅行者都不应该错过它。拉萨八廓街区及街区外围的民族商场,是价廉物美的民族手工艺品最集中展示的地方。当然在其他地方,特别在农区和牧区,也可以从老百姓家里买到非常古朴的家庭用品和工艺品,虽然加工不是特别精致,但是价格也相对较低。这些民族手工艺品及民族商品在西藏较大的商场中均可以购买得到。
藏毯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相传有600年的历史。西藏地毯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洗涤不褪色,经久耐用,加之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花纹,所以也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藏毯分地毯式的和挂毯式的。拉萨地毯厂和日喀则的藏毯厂是现在生产藏毯的最大的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但是最有风味的还是老百姓家里自己织的手工藏毯,因为最有特色,而且没有重样的。
金银器金银器也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金银器大体分为装饰品如手镯、戒指、项链、头饰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酒壶、酒杯、勺、筷、碗等。西藏的项链种类很多,有金、银、绿松石、骨头、木头、石头等各种质地,古朴自然,因是纯手工制作,故很少有重样的。西藏最有名的银器作坊都在日喀则,不过现在在拉萨工艺品商店里卖的精细的银器大多是尼泊尔做的。
藏刀藏刀是藏民族随身必备之物,既可以用来切肉,也可以用来防身,同时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男式藏刀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比较秀气。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所用材料的不同,价格在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名气最大的藏刀要数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 ”和“谢通门刀”以及林芝的“龙纹刀”。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不过现在拉萨八廓街上卖给旅行者的所谓“藏刀”基本都是内地加工的廉价货,而且拉萨机场还不允许旅行者把藏刀带走,甚至在行李里托运都不行,或许你只好把它寄回去了。
藏族人朝佛、驱邪、举行宗教活动时都用它。市场上出售的藏香种类繁多,其中“果乐聂阿香”最为名贵。藏时香味淳厚,放到衣柜里,不仅衣物飘香,而且还防蛀,一些有特别成分的藏香可以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等。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很特殊和奇怪的药材,在冬天它是虫子,到了夏天就长成草了,所以名叫冬虫夏草。听起来很神奇是吧?因为它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冬天的虫子体长3到5厘米,有20几个环节,腹足8对,隶属鳞翅目蝙蝠蛾科;夏草形如球棍状,长4~11厘米,表面深褐色;折断它,会发现里面有白色的芯。夏草(也就是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蚕丝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体内,虫即僵死,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上长出菌座,露出土面,就变成草了。
虫草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新疆都有分布,但是以西藏那曲地区的虫草药效最佳,因为这一地区海拔高,而且寒冷。
雪莲雪莲是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木植物。它生长在海拔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雪莲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西藏境内有7种。
雪莲具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之功能,主治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病症,水母雪莲还有强心作用。民间常用雪莲泡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妇科病等症。
在珠穆朗玛峰的冰塔林附近就可以看到雪莲,一畦一畦的和白菜差不多。在拉萨八廓街或布达拉宫附近也有晒干了的雪莲花出售,灰扑扑毛茸茸的,几块钱一株。如果你是读武侠小说长大的,乍一看到它,可能会非常的失望。
藏药藏药种类繁多,目前有药用价值的藏药有两千多种,常用的有三百多种,其中植物类二百余种,动物类四十余种,矿物类四十余种,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的药与中药相同,其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藏药的加工与炮制过程非常讲究,藏医认为,通过炮制的藏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药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驻各地办事处
北京办事处: 010--
北京市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写字楼100027
上海办事处: 021--48488 传真:021 -
上海市南京东路233号,老介福商厦六楼200002
成都办事处: 028--3183381━━618 传真028━━3401807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10号西藏饭店618房,邮编610081
格尔木办事处:
青海省格尔木市盐桥路79号
樟木办事处:08074 - 2315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由雅鲁藏布江切穿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后形成,位于米林县和墨脱县境内,全长496.3公里,最深为6009米,为全球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最著名的是发现于1998年的藏布巴东瀑布群。自1993年开始,不断有各国漂流队试图征服这段峡谷,但均未成功。因此该峡谷又有“河谷中的珠穆朗玛峰”之誉。
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峰岭上冰川悬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从空中或从西兴拉等山口鸟瞰大峡谷,在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不同的。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林木茂盛。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许多河段根本没有人烟,加上大峡谷云遮雾罩、神秘莫测,所以环境特别幽静。这也是上述三个大峡谷所无法比拟的。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连续的峡谷绕过南迦巴瓦峰,长达496.3公里,比号称世界“最长”的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56公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根本无法通行,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罗拉多大峡谷,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科尔卡大峡谷,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喀利根德格大峡谷,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就水道而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其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湍急,这是因为雅鲁藏布江从接近大峡谷入口水面海拔2910米跌落到流出西藏自治区155米,只有500多千米的距离就跌落了2755米。跌水相连,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
系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低处的巴昔卡,海拔仅有155米,远远低于上述三个峡谷的任何一个最低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为奇特的是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尾闾,由东西走向突然南折,沿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又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奇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
整个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秀甲天下”概括。谓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无论在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就广度而论,大峡谷是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兽秀、鸟秀、蝶秀、鱼秀、人秀、村秀……不仅如此,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例如大峡谷之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溪流、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雪花、溪流、大江、秀丽深入到水的各种形态、各种尺度规模。而从力度来看,数百米的飞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为壮观。再如大峡谷之山,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有皑皑雪山无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秀丽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的生灵,更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
西藏珠峰大本营
珠峰大本营,指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位于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汽车走到绒布寺就必须停下,登山者和游客换乘马车或徒步7公里前进到珠峰大本营。那里,有帐篷为登山者和游客服务,包括旅馆、茶座、商店甚至邮政所,门前都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晚上照明。登山者在大本营休整后,可继续进行登珠峰之旅。
珠穆朗玛峰(珠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清康熙五十六年(1727年)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作“朱母郎马阿林”,精确地标出此峰位置。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冰川,最长达26公里。山下有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绒布寺。日和日中国登山队先后从北坡登上峰顶。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获得重要的科学资料。
大本营除了两座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公共厕所外,再无永久性建筑。每年的4月初到5月底间,是珠峰登顶的最佳时机,因此,这期间大本营里驻扎着来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众多户外的世界著名品牌的帐篷群五颜六色散落在空旷的大本营地上,比较壮观。日,国内第一支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登山队开始进驻大本营,并多数队员成功登顶。
另,对摄影爱好者而言,4月间可能是能拍摄到珠峰旗云的最好月份了。
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
2005年中国重测珠峰高度“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在珠峰大本营立碑。
由西藏自治区测绘局扎西多吉设计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碑体高2.4米、宽1.2米、厚 0.2米,碑座高0.95米,碑体总高3.35米。由整块花岗岩打造而成的纪念碑,整体形状酷似珠峰外形,上 面刻有汉、藏、英三种文字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字样。纪念碑的设计、制作以及安装全部由 西藏自治区测绘局完成。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位于珠峰海拔5200米大本营西侧的一个小山坡上,与珠峰的直线距离为15公里左右。这是我国首次在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复测高程纪念碑。
西藏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为日喀则之行的精华景点,整座寺院气势宏大法度庄严。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最初兴建扎什伦布寺。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字。历时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尼泊尔在乾隆五十六年出兵后藏,抄掠至扎什伦布寺,搜掠一空。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 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 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金顶红墙的高大主建筑群更为雄伟、深厚 、壮观。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进寺观看,香炉 紫烟升腾,贡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形态十分逼真。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 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五百多年来,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游人在这里朝拜,观瞻。
错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殿前有一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大殿内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
该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总高26.2米,共享黄铜231400斤,黄金6700两,仅镶嵌佛像两眉,就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等1400多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塔身都饰有珍珠和玉石。每座灵塔都燃点数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灯,终年不熄。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以四世班禅的灵塔最为豪华。
该寺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札仓(经学院)。此外,时轮殿、印经院、汉佛堂等也颇具规模。时轮殿的四壁书架上藏有许多古代藏文经典,供有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的塑像。汉佛堂是七世班禅时建造的,堂内陈列清代皇帝赠送给历世班禅的礼品。楼上悬挂乾隆皇帝的世幅画像,偏殿是清朝驻藏大臣与班禅会见的客厅。
即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历时12年建成。大经堂前,有个 600多平方米的讲经场,这个场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讲经场四 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大经堂内,48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 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 资助下扩建的大佛堂,当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弥勤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 着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甲纳拉康佛堂
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见的佛堂。佛堂 内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的永乐古瓷、金银酒盏、茶碗碟盘、玉石器皿、纺织品类 等诸多礼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晚些的有元朝 时期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一枚重16.5 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的金印。此外,还有宝石佛珠,封诰敕书、经卷等。
汉佛堂偏殿
有一清朝驻藏大巨与班禅的会晤堂。正殿,挂着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轮的大幅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写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 岁”文字。每逢皇上下诏,班禅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谢恩。汉佛堂内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证明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
在扎什伦布寺西侧,有一座宏大殿宇,这就是强巴佛殿,藏文叫做强巴康。内有强巴大铜佛像一尊,最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强巴佛殿是座五层大殿,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30 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 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 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强巴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铸造这尊佛像,由此 及110个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白 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
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
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扎什伦布寺里修建的班禅灵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被毁。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为 五至九世班禅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国)。四 世班禅的灵塔,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禅的灵殿里。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祀殿没 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今日喀则江当乡)池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
曲康夏,也就是四世班禅的灵塔殿。四世班禅罗桑曲吉(1567——1662)的灵塔十分豪华,这要归功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的重大贡献,扎什伦布寺初建成时,当时只有大经堂下面一层。规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禅时,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这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次扩建,它对于弘扬佛法,传教授义,扩大扎什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经过历 代班禅的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四世班禅活了94岁。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纪念他,建造了这座豪华的灵塔殿堂。这座灵塔殿堂, 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公元1666年建成,灵塔高11米,花费黄金2700余两 ,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9000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 共7000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
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从开工到1989年元月22日举行开光大典, 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为33.17米,其中灵塔高度为11.52 米。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踏内装饰也非常考究, 数目繁多。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 正中安放着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铜像。大殿四周墙壁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 业绩的壁画。修建这灵塔,得到了中央以及西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 世班禅大师生前曾说:“扎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汉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西藏广大 僧俗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
“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大师生前是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为了表达党和国家及人民群 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 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经过多方实地勘察 ,论证和设计,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在工程进行中,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也积 极支持灵塔祀殿修建工作,参加义务劳动,自愿捐款捐物。历经三年时间,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释颂南捷”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35.25米。祀殿主体采用了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墙壁以花岗石砌筑,墙厚达1 .83米,达到八度设防要求。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 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 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 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安放宝石袋818个,共24种珠宝6794个。塔内装藏也十 分丰富,按照宗教仪轨,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 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金雕镶嵌的马 鞍、鹿茸、犀牛角、银宝、珠宝、大师袈裟和藏装。中层装有大藏经和格鲁派三大祖 师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贝叶经、金汁书写的佛 经等。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经书等。
度母及度母殿
“度母”[1]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 佛像高1l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弥勒殿内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造这座像时,用铜115000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 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他宝石6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位于寺院东部的7座灵塔殿,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寺内墙上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
度母殿位于寺院经堂后面三座佛殿东侧,三座佛殿中居中的是释迦牟尼殿,西侧是弥勒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 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
展佛台位于扎什伦布寺的东北部,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磐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建,建成于1468年。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在扎什伦布寺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32米、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的展佛台的向阳面壁上,僧众和信教群众要顶礼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求佛祖祛灾降吉,使人间安乐如恒。
扎寺的展佛台,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其为扎寺一大特点。
格鲁派的寺院组织严密,制度完善,规定各寺必须由现金名以上执事僧议决各项事宜,任何个人不得专断寺政。
札什伦布寺设有三级组织。最基层的一级为弥村,较大的弥村也称康村,是按僧人家乡的地域划分的。第一弥村约有100名僧侣,由其中资历最老者任长老并设执事委员会,管理一般事务。
右干弥村组成一个扎仓,各扎仓有自己的佛殿、僧侣和辖属的土地、牧场、房产,具有一定的独立笥。扎仓有显密之分,札寺的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是研习显宗经典的扎仓,阿巴扎仓是密宗扎仓。
扎仓的主持人藏语称作堪布,一般须由考取“格西”学们的喇嘛,并经西藏地方政府任命才能充当。堪布主管该扎仓的行政、教务和财务,任期三年,期满退职后仍留在扎仓内,享有一定的荣誉,并可依年资候升。堪布以下有辅佐堪布的拉彰强佐一人,以及管理扎仓产业、接待施主、负责对外联络的强佑数人。还设格贵(俗称铁棒喇嘛)一人,负责约束僧众纪律,惩治犯戒僧人,处理纠纷。此外,政治家负责领诵经文的翁哉和主管僧众学经、辩经和学位考试的雄来巴。
管理全寺的最高一级机构是喇吉,由首席委员一人和若干名委员组成,下设分管寺院庄园、财产、财务等僧官数名,格贵二人,翁哉一人。
18世纪,西藏地方出现两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一是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地方政府;一是以班禅喇嘛为首的堪布会议厅,管称堪厅。两者都归清朝政府直接领导。
堪布会议厅的最高首领是班禅在师,由其总理后藏政教大权。其下是堪厅首席长官扎萨喇嘛,员额二人,代表圹禅大师理政。班禅大师和堪厅扎萨喇嘛也是札什伦布寺的最高领导,堪厅的高级僧官是札寺喇吉的当然委员。从本世纪60年代起,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主张,西藏各大寺庙建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各寺事务。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由全寺喇嘛民主选举,任期一般为三年。委员会下设文物组、宗教组、财政组、保卫组、生产组,分管寺内的政教事务。
西藏寺庙都自成体系,宗寺以下有若干支寺,这些支寺归宗寺管辖,札什伦布寺的属寺遍布后藏规模较大的有彭林寺、拉孜寺、昂仁寺、安贡寺。
在扎什伦布寺还有一大景观,那就是众多无主的狗皆聚集于此,据说这是放生狗,在西藏的许多寺庙都能看见放生羊、放生鸡等。它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与人和平相处。万物有灵和珍爱生灵的观念渗透于每个人的心中。
西藏羊卓雍错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距拉萨不到100公里,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错的藏语语意是“天鹅池”,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拉萨市西南70多公里,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
羊湖湖汊极多,形似珊瑚枝,湖水明蓝映天,景色丰富秀美,集雪山、冰川、岛屿、牧场、农庄和温泉等景色为一体。羊湖四周雪山环绕,最著名的是宁金抗沙峰。在湖的西南岸、浪卡子县城北10公里处,是噶举派(白教)著名的桑丁寺,该寺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由墨曲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
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
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
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冬天,羊湖冰封,似素衣美女横躺在喜马拉雅群峰的怀抱里。春末夏初,牧人便将牛羊运到湖中的十数座小岛上,让它们悠闲地享用牧草。夏天,湖畔水草丰富,正是牧人放牧牛羊的好季节。到了初冬,人与牲畜才重返湖岸。
羊湖还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湖中浮游生物很多,鱼饵丰富,每到夏天,鱼群便由深水游到浅水区觅食、产卵,几乎徒手就可捞到,再加上藏人不吃鱼,这里便成了鱼类的天堂。湖中盛产高原裸鲤,其肉细嫩鲜美。鱼类蕴藏量可达8亿多公斤,有"西藏鱼库"之称。 此外羊湖还有西藏最大的人工养殖渔场,以养殖高原裂腹鱼、高原裸鲤为主。
羊湖周围和湖中小岛,还有很多 野生动物,周围5000米海拔的山上有雪猪,草滩上偶尔会遇到野羊和狐狸。
羊卓雍湖湖中有大小岛屿21个,岛上生活着各种候鸟,使这里成为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和野生禽类的乐园。像黄鸭、天鹅、鹭鸶、沙鸥等应有尽有。那成千上万只白色水鸟在湖面飞翔的画面,十分奇异壮观。
关于白色水鸟,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羊卓雍湖是一潭碧玉似的清水。湖边有一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里洗澡,因此,她的肌肤像白玉一般洁净。村中有一个农奴主看中了这位姑娘,要把她霸为己有。但姑娘已有自己的心上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农奴主。有一天夜里,农奴主躲在湖中,乘姑娘下水洗澡时,一把将姑娘抱出水面,要把她抱回家去。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一位仙女,她用佛珠将凶残的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死抱着姑娘不松手,结果两个人都沉入湖中,姑娘也被淹死了。第二天黎明,人们来到湖边寻找她,呼喊她的名字。突然,从湖中飞出了一只白色的水鸟。这只水鸟就是姑娘的化身。从此以后,水鸟总是在湖里戏水,在湖面上空飞翔。白云似的羊群,白色的水鸟,加上这个神奇的传说,使羊卓雍湖成为一个神秘“圣湖”。
据民间传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
据记载,羊卓雍错形似蝎子,相传曾为9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把7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又把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其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流域内一些地名与蝎子有关,如湖上游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蝎子心脏位置的圆布多岛屿上有一座公元16世纪中叶仁增多俄迥乃兴建的宁玛派小寺遗址,寺附近还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湖西南还有桑丁寺,故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羊卓雍湖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
蒙古族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她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
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措”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羊卓雍错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周围 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拉轨岗日山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
西藏纳木错
纳木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也是西藏最大的湖泊。它位于唐古拉山脉西南脚下,有如镶嵌在藏北草原上一颗无暇的翡翠。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为藏语,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淖尔”,两个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湖的尽头是白雪皑皑连锦的雪山,和蓝天下茵茵草地,朵朵羊群以及帐篷里飘出的袅袅钦烟,象是到了远离城市喧器的仙境。每个到过纳木错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站在纳木错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纳木措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措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岛上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壮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
纳木措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等。
(1)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措湖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措,以保生意兴隆。
(2)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3)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错。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
湖的成因和变迁
纳木错形成于200万年前,即古近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初始湖面开阔且湖水深,这可以从古湖堤岸线分布的高度看出。进入第四纪后,因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西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日趋干燥,湖面随之缩降。经过百万年的变迁,现今在纳木错的外围,留有三层古湖堤岸的遗迹。其中最高的一层,高出目前的湖面80米。这些古湖堤岸的遗迹,显示了纳木错湖面缩降过程的前后次序。
纳木错现为内陆咸水湖,含盐量高。湖水清澈,四周又多雪山,相映成趣,风景秀丽。湖泊的主要水量来源是冰雪融水和降水。湖中有3个岛,东南部有一个大的半岛伸进湖中,名为“扎西半岛”。每年进入冬季,湖内会结冰,至第二年六月中旬,冰才完全消融,故有大半年的冰期,六月初山顶大雪才解封,车方可通行,7、8月份是赏湖的最佳时间,此时,湖畔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纳木错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因为藏族全民信佛,拥有不吃鱼的传统,故无渔业生产。夏季中,候鸟在湖中的岩岛及湖滨的滩上栖息、繁衍,其中包括鸬鹚、赤麻鸭、鱼鸥等。纳木错广阔的水体,显著地调节着湖区的气候,故滨湖地带水草丰美,为良好的天然牧场。生长的草本植物包括紫云英、鹅冠草、滨草等。在广袤的草滩上,野牦牛、黄羊、野兔、狐狸以及狼等动物均时常出没,适宜狩猎。冬季到来之前,当地的牧民会赶着畜牲迁移到湖边,以越冬御寒。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个圣湖之一。传说天湖保佑羊群,所以每逢藏历羊年的“萨葛达瓦节”期间,有许多人来此朝圣。
岛屿及半岛
湖中的最大岛屿叫“良多岛”,面积1.2平方公里,位于纳木错相对凸入陆地的西北角湖面的中央。三个岛屿的岸壁陡峭,岩石高峻。
“扎西”是藏语“吉祥”的意思。扎西半岛也被称作“吉祥爱情岛”,是纳木错的面积最大的半岛,约10平方千米。半岛由石灰岩构成,长时间的溶蚀充分发育了半岛上的喀斯特地形。故有千姿百态的石林、溶洞以及天生桥等地质形态呈现。
拉萨八廓街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属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199个居民大院。
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以大昭寺为中心,西接藏医院大楼,南临沿河东路,北至幸福东路,东连拉萨医院河林廓东路。到拉萨的人没有不知道八角街的。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实,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
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据说,由于在拉萨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
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的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多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
八廓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后又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
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
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
对西藏历史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个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
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
八廓街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120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经商人员1300余人,经营商品8000多种,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
主要店铺有夏帽嘎布、玛吉阿米酒馆、雪域唐卡手工艺店、邦达昌等;街内遗存的名胜古迹众多,有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庙和拉康12座,有松赞干布行宫曲结颇章,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佛学辩论场松曲热遗址,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宅邸,曾派驻过84任驻藏大臣的驻藏大臣衙门,原拉萨市治安机构及监狱朗子厦等。另外,早晚信徒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
八廓街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榜上有名。千年八廓街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成为西藏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缩影。
八廓街入围“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评委们给出的理由是:通过相关申报材料以及专家的现场考评,八廓街可以算得上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它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街区的代表,其中保存的29处重点文物和56个古建筑大院更是西藏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的缩影。
围绕着八角街的转经路有许多古迹。在环形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上,曾经竖立着一个高高的名叫“觉牙达金”大柱。藏族姑娘年满十六岁,就要到觉牙达金大桅杆前举行一个庆贺成年的仪式。
沿着转经路走,在八角北街24号院子里,有一幢看起来很普通的两层高的小楼名字叫“曲结颇章”,就是赫赫有名的“法王宫”,是四大宫殿中的第一座,也是八角街的第一所房子。它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松赞干布为自己建造的一个简朴的行宫。
在供奉香草的白色香塔北面,有一幢顶部有一层红色草墙的三层楼房,这是当年的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始于雍正年间。从那时到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八十三年间,清朝政府共派遣了八十四任驻藏大臣。 在八角街转经路的终端,犹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松曲热遗址。
木鹿宁巴,也就是旧木鹿寺,它的位置在八角北街西北巷十号院内。它是为了解决来大昭寺事佛的僧人喇嘛的住宿问题而建的,随市面上僧侣的增多,人们后来又修了一座新木鹿寺。新木鹿寺的寺址在现在的西藏印经院内,处在八角街外圈。到了五世达赖时期,人们又重新扩建了旧木鹿寺,南面和东面的两排楼房及北面的主殿,都是这个时期建造的。从这时开始,旧木鹿寺和大昭寺同属于一个机构管辖,每年各大寺喇嘛来参加大昭寺大法会时,哲蚌寺的喇嘛连人带马都住在这儿。现在,木鹿宁巴已经没有多少僧人了,变成了一个一般市民乐居其中的大杂院。
色拉达廓只是一座残旧的木门。这个木门就在旧木鹿寺大门的西面,是专供色拉寺喇嘛出入的大门。这个门正对着大昭寺中的那尊主佛-十二岁等身释迦牟尼像。
吐巴,这又是一个古建筑,位于八角街转经路的南端,三层建筑,它是西藏文字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弥·桑布扎的府邸。现在,这儿已是八角街某居委会所在地。
西藏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旧城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时在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大昭寺是西藏的最早建筑之一,高4层,拉萨城便是围绕着它而发展起来的。早期建筑是释迦牟尼大殿的一、二层,为内院式外廊的二层建筑。结构上,采用了不少内地及尼泊尔、印度的一艺术造型;另外,在大殿周围的廊殿间的很多地方,均为生动有 力的各种雕刻艺术所饰满,在殿廊的初檐及重檐间,排列着108个雄狮伏兽和人面狮身木雕,做为承檐饰,这在我国的建筑艺术中还是少有的。
大昭寺最珍贵的大殿中间供奉的释迦牟尼金像,是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大殿两侧厢殿中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的造像,也都极为生动精美。在正殿释迦牟尼佛像的供桌上,整齐地摆列着12盏金灯。寺内各殿墙上壁画很多。该寺中,还保存有自7世纪以来的各种典籍、档案、乐器等珍贵文物。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参见大昭寺电子门票),该佛像据传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家乡带去的。据说当地原为一座湖泊,但在松赞干布的努力之下,将它填平建为寺院。
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八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后毁于文化大革命。在大昭寺的泥制大佛之中,安放了尺尊公主带至西藏的木制释迦牟尼佛像,相传松赞干布化身为光芒,进入佛像之中。
由于默朗钦莫及其政教合一的传统,大昭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破四旧」的目标。1966年,红卫兵攻击大昭寺,摧毁了许多佛像。尺尊公主的木制小佛,后来辗转流传到印度达兰萨拉,由十四世达赖收藏。大昭寺成为猪的屠宰场,西藏人被禁止进入膜拜,直至1972年,开始重建大昭寺,1980年完成重建工程。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来源请求]
影响与地位
从大昭寺屋顶俯瞰大昭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
建筑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参见大昭寺电子门票)。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宗教与政治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十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社会生活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族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曼荼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参见大昭寺电子门票)。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藏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大昭寺门前广场上树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人民的深厚友情,劝人恤出痘碑(为清朝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和琳在西藏救治天花患者及改变葬俗而立)则见证了清朝对西藏的关怀。劝人恤出痘碑旁边的公主柳相传为文成公主手植。
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或译「普陀珞珈」,都是梵语「Potalaka」的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政权。641年,他与尼泊尔塔库里王朝和中原唐王朝联姻,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玛布日山上修建了宫殿。因为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世间自在佛)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当时的布达拉宫有大小房屋一千间,但是在赤松德赞统治时期遭遇雷火烧毁了一部分。后来在吐蕃王朝灭亡时,宫殿也几乎全部被毁,只留下了两座佛堂幸免於战火。此后随著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一直处於破败之中。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红宫。在红宫修建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也都派出匠师参与,每天的施工者多达7700余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
布达拉宫在建成后又进行过多次扩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59年,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88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布达拉宫维修计划。大修於1989年开始,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施工,并同时开展调查和文物登记工作。维修一期工程已经在1994年结束,耗资共计人民币5300万元。2005年起,二期工程也已开工。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蜿蜒直至山顶,宫域几乎占据了整座山峰。宫内群楼耸峙,殿宇巍峨,金顶辉煌,气势雄伟,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主楼高117.2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40米。从外观看有十三层,实际只有九层,下方的四层是由岩石向上砌筑的地壠墙,起支撑作用。整座布达拉宫有房屋近万间,全部为木石结构,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宫殿外墙用大块花岗石砌筑,厚度2至5米,部分墙体夹层内还灌注铁汁,更加坚固。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红宫居中,东连白宫,西接扎厦,三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宫殿在平面上是由许多矩形房屋拼合而成的,结构十分复杂。在纵向上,各种房屋高低错落,前后参差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的外部都用红、白、黄三色粉刷,象徵著威严、恬静和圆满,色彩和样式都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徵。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它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第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
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广场的南北两侧建有僧官学校等。
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於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著僧众25000多人。它的外墙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
红宫位於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著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最初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工匠设计建造的。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於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著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著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
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红宫中的另外一些宫殿也很重要。三界兴盛殿(萨松朗杰)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像皇帝在那裏居住一样。坛城殿(洛拉康)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仲热拉康)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世达赖的灵塔也在此殿。
布达拉宫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壁画和雕塑大都绚丽多彩,题材主要有高原风景、历史传说、佛教故事和布达拉宫建造场面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此外还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两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经》)、贝叶经《时轮注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从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职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华的灵塔。这些灵塔大小有别,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顶、塔瓶和塔座组成。塔顶一般十三阶,顶端镶以日月和火焰轮。塔瓶存放遗体,分成内外两间。外间设佛龛,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内间一床一桌,床上安放达赖尸棺,书桌上放置达赖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金碧辉煌。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达赖的灵塔也高达14米,用去了1.9万两黄金。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於布达拉宫。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和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於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近年来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
发表评论:
馆藏&1519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有哪些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