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方言,说物品,和贵州普通话成绩查询不一样的,比如番茄叫毛...

说好普通话,不妨也讲几句方言-方言,编辑,贵阳,普通话-多彩贵州网贵州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对贵阳方言,一名从事报纸编辑工作50年的老报人也有话要说&&
说好普通话,不妨也讲几句方言
  日前,贵州都市报《神一般的贵阳方言,你会写吗?》一文见报后,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一名从事报纸编辑工作50年的老报人专门给本报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82岁高龄的老报人&&&聂宗简。谈到贵阳方言,这位干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的老人告诉记者,普通话是最基本语言交流方式,而方言则是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在他看来,不存在孰轻孰重,既要学好普通话,又要说好方言。
  方言更具表现力不会消亡
  聂宗简在《贵州日报》工作了40余年,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还参与过《当代中国的贵州》等书的统稿总纂和编辑工作。退休后,被《贵州政协报》聘为顾问,整整10年依然是做编辑工作。
  &我只是对文字有一定的兴趣,我的一些看法权当交流。&采访中,老人家总是笑着,用最朴素的语言回答每一个问题。
  对于《神一般的贵阳方言,你会写吗?》这篇报道,聂宗简感到有文化品位,增加了知识,&相信贵阳人以及非贵阳人都会喜欢读。&
  在他看来,方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比如贵阳话摛(chī)手动脚,这样的语言表现既准确又形象,对方言的保护,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保护。
  聂宗简认为,在正式场合,应该使用普通话。比如,在会议、课堂上都应该使用普通话,这样方便互相之间的交流。&像我孙女,在学校说普通话,回家跟我们讲方言,我觉得这样就挺好。&
  &方言的产生与消亡有其自然规律,但是,我不认为方言会因此消亡。&聂宗简说。
  做编辑,每篇稿子都要全懂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聂宗简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他也发现很多用词不当的地方。比如许多省级报刊,经常把贵阳市称为&我市&。&明明是省报,却把自己的身份降低,降成市级报了。&聂老说,这类写作主题不明确的错误经常见诸报端。
  另外,聂老还发现一些写作方位的错误。&比如,我收到你的来信、我去问候你,来和去要分清楚,报纸上喜欢说&有空我来看你,&这是不准确的,不是&我来&,而应该是&我去&看你。&
  聂老还指出一个较为明显的错误。某某、某某和某某获得前三甲屡屡出现在报纸上。&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前三甲&并不是前三名的意思。&聂老向记者解释到,科举时代考试,一甲取几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实际上,&甲&是&等&的意思。
  &我做编辑时,编每篇稿子我都要全懂,比如,有时候用到古诗,我不懂诗,也不写诗,但我要研究,要审查。&据聂老介绍,那个时代的编辑,基础比较扎实,文字差错很少,经过几道把关以后,在报纸上基本能消灭差错。
  对待网络语言应该宽容
  近年来,网络语言被频繁使用于现实生活中,也出现在了媒体上。&网络语言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语言是为了方便交流,对于表达清晰、思想内容健康的网络语言,我觉得都可以灵活应用。&聂老说,虽然报纸上的网络语言,很多他都不懂,但他认为应该宽容和引导。
  比如在看到&在线&这个词时,他专门查了词源词典,都没有找到。后来买了一本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终于搞清楚了这个词的含义。&不过,环顾四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也在侵扰着我们的生活。&聂宗简说,&买单和埋单,到底该用哪一个,后来我研究,该用埋单,报纸上买单也在用,埋单也在用。&
  此外,聂老还观察到,一些餐馆、商店、街头出现的错别字,已经成为了城市文明的一大污染。比如,一个火锅店,十来个平方,却命名火锅城。&城应该是很大的面积才能称为城吧。&一些商店,称自己为广场。&广场我们知道是在外面、露天的,天安门广场、筑城广场这样的。&
  聂老说,汉字承载着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新闻部门属于文化系统,担负着历史责任,更应引导人们规范使用文字。
本网各平台二维码,扫一扫新闻更精彩其实云南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方言跟普通话比起来还有更多的优势,不信咱们就来比一比!...
最近,一份“全国普通话排行榜”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在排行榜中,河北、北京、安徽等地位居前列,而我大云南竟然只排在靠后的21位。
其实云南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方言跟普通话比起来还有更多的优势,不信咱们就来比一比!
全国普通话排行榜(仅供热议)最后一名:广东广东人大部分都是讲粤语或客家话,因为发音差别较大,所以他们讲的普通话当然很别扭。第31名:广西
广西人的普通话水平其实跟广东人很难分出高下,2016年最火的网络热词之一“蓝瘦香菇”就是由一名广西小伙创造的。第30名:海南第29名:福建第28名:香港第27名:澳门第26名:台湾第25名:新疆第24名:西藏第23名:青海第22名:贵州第21名:云南西南片区和华南片区的人说普通话始终带有浓重的方言韵味,滇普、贵普、川普……
第20名:四川第19名:重庆第18名:甘肃第17名:江西第16名:陕西第15名:河南第14名:湖南第13名:湖北第12名:宁夏第11、10、9名:东北三省第8名:山东第7名:河北第6名:天津第5名:江苏第3名:安徽第2名:北京第1名:原热河省(包括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阜新市、内蒙古赤峰市)
普通话所谓的北京官话就是热河地区的方言。
云南话PK普通话优势多云南话其实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民国初年,西南官话曾以一票之差落选于北平官话,差点成为中国国语。当时候选的3种方言是西南官话、北平官话、广东话。
无独有偶,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决定通过投票确定一种方言为普通话。当时北京官话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获51票,第三名是吴语获46票,粤语获25票,名列第四。又是一票之差,西南官话没能成为普通话。
试想如果当时西南官话成为普通话,那么再来做一个排行版云南绝对能进前五。
而且跟普通话比起来,云南话还有更多的优势: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例如昆明的老人至今仍把“肉”字念做“如”,这样的发音据说就是古字“肉”的发音。
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的“腌臜”(音“阿扎”)一词,在今天的云南话中仍很常用,意指人猥琐邋遢。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所以说云南话包含古汉语特点,有传统性是称得起的。更生动
跟普通话比起来,云南话里的一些词汇要更加生动形象,我们从云南网网友编撰的一份“云南话经典语录”中就可见一斑。有种主动叫孔雀有种称赞叫板扎有种恶心叫曹耐有种智商叫憨包有种神武叫喷缸有种掩饰叫装佯有种倔强叫日鼓有种相遇叫斗着有种心情叫鬼火有种英俊叫子弟有种敏感叫渣精有种不稳叫摇铃晃裆有种吵闹叫芝麻辣喊有种为人叫鬼眯日眼有种吝啬叫小逼时气
如此丰富而生动的词汇,再加上人云南人特有的幽默感,能让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变成让人捧腹的段子。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云南话配音版的《猫和老鼠》——《大洋芋和小米渣》,这部云南方言配上的经典动漫曾让无数人都笑得止不住。如果云南人都开始上网讲段子,恐怕现在所有的段子手都得失业了……
最近大家都被“小拳拳锤你胸口”刷屏了没?
在云南话中,跟“小拳拳”一样的叠词应用得更加广泛,比如箱箱、包包、憨出出、空捞捞、大拽拽、害怕怕呢……念起来是不是显得云南话更“萌”了呢?(拾云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159被浏览34056分享邀请回答17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普通话成绩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