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濠头中学2011录取分数线线?

高中录取分数线出炉
中山户籍生分数线为 纪中:469分 一中:459分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日 
&&&& 中山中山日报讯昨日,中山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同时公布了普通高中正取生出档分数线,今日正式开始录取。和去年一样,今年高中录取仍分中山户籍生和非中山户籍生两条分数线进行,大部分学校非本市户籍生分数线比本市户籍生略高。其中,纪中中山户籍生分数线为469分,非中山户籍生分数线为483分;一中中山户籍生分数线为459分,非中山户籍生分数线为470分。&&&&&今年进一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中山就读普通高中的条件,仍然单列非中山户籍学生入读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公办普通高中录取分中山户籍和非中山户籍两条分数线进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户籍考生计划数为4155人,比去年增加1225人,占公办普通高中普通生招生计划的28.5%。&&&由于今年中考平均分降低,各学校录取分数线也相应降低。中山户籍生方面,纪中正取生出档分数线是469分,一中是459分,侨中是442分,市实验中学是428分,桂山中学是425分,市二中是411分,龙山中学是409分,小榄中学是395分,濠头中学372分,东升高级中学368分,杨仙逸中学369分,东区中学390分,古镇高中368分,华师中山附中公费生是442分,卓雅外国语学校公费生是427分。  非中山户籍生方面,纪中正取生出档分数线是483分,一中是470分,侨中是466分,市实验中学是457分,桂山中学是448分,市二中是427分,龙山中学是425分,小榄中学是408分,濠头中学是378分,东升高级中学是368分,杨仙逸中学是368分,东区中学是399分,古镇高中是368分。记者对比发现,纪中、一中、侨中、实中、桂山、市二中、小榄中学、濠头中学这几所市直属高中的非中山户籍生分数线均高于中山户籍生,其余的学校两种分数线则大致持平。
作者:记者 禹媚
责任编辑:胡慧
【】【】【】
中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6)。
  今日头条
  热点专题
  视频推介
  图片故事
  24小时热点新闻
12345678910
报料热线:(9 广告专线:(2
238276 技术热线:(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山教育信息港—2011年中山教育年鉴
当前位置:>>>
2011年中山教育年鉴
来源: 本网站 & 校对人:系统管理员& 撰稿单位:超级管理员&
  【概况】& 2011年,中山教育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围绕“十二五”工作目标,推进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普通高中优质集群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优增效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拓展工程、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工程、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程、强师兴教工程、数字化教育工程等教育现代化等“九项工程”建设,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中山教育高质量和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出台《中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建立中山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中山市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贴实施办法》。
  【教育督导】 濠头中学、小榄中学、龙山中学接受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全市有35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省市等级学校、幼儿园评估(复评),其中当年创建省一级小学11 所、中学1所,市一级小学和九年制学校7 所、幼儿园13 所。另有3所市一级学校通过复评。与环保局联合评选出市级绿色学校40 所和省级绿色学校20所。开展2010年度镇区教办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对18个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进行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实地他评。
  【教育投入】& 全市教育总投入71.63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投入3.44亿元(不含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数据,该校2011年投入数据直接上报省教育厅,不纳入地方统计范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7.14亿元,普通教育投入34.78亿元,其他教育投入26.27亿元。市财政教育经费52.57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7.29%。学生人均日常公用经费比上年增加100元,教师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多元。
  【学前教育】& 全市有幼儿园450所,托儿所288间,在园幼儿10.94万人,在所幼儿2.1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学格局。出台《中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建立中山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中山市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助实施办法》,在东升镇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开展幼儿园年检工作,全市727所托幼园所受检。至8月,全市镇区所有幼儿园落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开展培训及教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率达到40.1%。指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创建等级,建立幼儿园保教费收费与等级挂钩的收费机制,调动幼儿园创建等级积极性,13所幼儿园成功创建等级幼儿园,全市等级幼儿园111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25%。
  【义务教育】& 全市有全日制普通小学209所,普通初中7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五年巩固率107.96%,小学在校学生23.99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12.56%,三年巩固率88.34%,毕业率98.48%,升学率97.25%,初中在校学生数11.04万人。智残、体残、肢残儿童入学率为97.5%。全市有省一级初中20所和市一级初中23所。市镇两级投入1.97亿元扩建全市初中学校,完善相关功能场室、设施设备等方面建设。中山市春季和秋季全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分别为23.71万人和23.29万人。市镇两级财政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专项补助经费1.51亿元。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301万元。
  【特殊教育】& 市民政局和教育局联手拓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设立中山市益智儿童托养院附属幼儿园,在园0-6岁残疾婴幼儿353名。市残联、市教育局联手在市特校开辟3至6岁自闭症幼儿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全市6至15岁在校残疾儿童少年1330人,其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646人,随班就读684人,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97.5%。&
  【普通高中教育】& 全市全日制普通高中21所(含8所完中,4所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4.64万人。中山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高级中学、桂山中学、中山二中等6所中学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东升高中、龙山中学、小榄中学、濠头中学等4所中学已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中山市有“广东省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项目学校13所,其中市直属学校4所、镇区学校9所。每所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提升办学水平实施方案。市验收专家组对13所学校各个提升项目评定的等级及市教育局对各个提升项目形成的验收意见均为优秀。
  【高等教育】& 全市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等5所普通高校,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等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43万人,其中市属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2.66万人,比上年增长5.1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52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45%,比上年增加0.95个百分点。
  【成人教育】& 全市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达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标准,省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小榄镇和石岐区成为广东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年创建市级示范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所,全市有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为市级示范学校93所。全年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基层干部和转业军人等“五种重点对象”培训27.41万人次,其中学历教育人数2.35万人次,非学历培训25.06万人次。全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88人。成人高考实际参加考试8634人,录取8067人,实考录取率93.43%。部分镇区举办“全民学习活动周”活动,中山市教育局获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优秀组织奖。
  【职业教育】& 中山市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共1.42万人,比上年增长11.8%。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14所(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有国家级重点6所,其中,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和沙溪理工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学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85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双证毕业,中级工占61.35%,高级工占6.8%,就业率99%。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52个专业。制定《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及评价体系,经市专家组评审,确定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等27个专业为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市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7个。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中山市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7项。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中山市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1月,经检查验收,中山市成功创建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12月,承办广东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中山市政府市长陈茂辉等领导和300多名专家学者、企事业代表参加会议。全年全市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243万人次,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163人次。
  【民办教育】& 中山市开办教育培训中心40所,托管中心27所。全市有教育培训中心共240所,托管中心63所,民办中小学72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1所、市一级学校8所。全市民办低收费学校全部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以上等级,有3所低收费民办学校成功创建市一级学校,2所民办学校成功创建省一级学校。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工商等部门联合查处无照教育经营机构。1月,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小学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教育年金管理合同,在省内率先试行民办学校教育年金制度,资金规模100万元,惠及学校215名教师。纪中三鑫双语学校也建立了民办学校教育年金。(民办学校教育年金(简称教育年金)是参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等部委令第23号)、《广东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民办中小学(含幼儿园)教职员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高考录取】& 全年专科以上录取14447人(含高职类、国外大学和港澳台联考),总录取率94.58%,高出全省16个百分点。普通高考重点本科(不含国外大学和港澳台联考)录取1826人,录取率12.95%,高出全省6.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录取7554人,比上年增加732人,本科录取率53.6%,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
  【学科竞赛】& 中山市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奥赛),获全国一等奖12人,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一等奖4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一等奖7人,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4人。中山市8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决赛获3枚金牌,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清华大学现场签约录取5人。参加第28届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团体第一名。在第五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中,三鑫双语学校孙伟峻获国际银奖(国内金牌),中山纪念中学学生曾华获国内金牌。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获免试保送上大学资格31人。在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比赛中,杨仙逸小学在“FLL工程挑战赛”中获省一等奖,古镇镇机器人篮球项目获省一等奖。在香港举行的粤港澳第14届科技百搭科技专题探究赛中,石岐中心小学的“如何洗菜”和市实验小学的“饮料对牙齿的影响”获一等奖。第2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山纪念中学举行,中山市的5个项目、30幅绘画、3个科技实践活动获省一等奖。全市性教师竞赛项目56项, 3052位教师参与竞赛,16位老师获国家级比赛的一等奖。
  【各类考试】& 全市有初中应届毕业生3.02万人,全市20所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初中毕业生1.58万人,其中正取生13145人,公办学校择校生1900人,民办学校自费生674人。17188人次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636人,其中本科409人、专科227人。8972人报考成人高考,实际参加考试8634人,录取8067人,全市实考录取率93.43%。上线人数录取率113.76%。第一批专升本、第一批高升本、第二批高升专和第三批高升专的上线考生录取率分别为115.91%、112.5%、142.86%、113.02%。中山职院、火炬职院、中山学院等3所成人高校录取高升专考生3803人、专升本419人。全年报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计算机操作员考试、农电上岗考试等非学历考试共2.44万人次,设置考场33场次,931个试室。
  【教育科研】& 在2008年市级立项课题结题工作中,结题率87%。在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奖中有81项成果获奖。沙溪理工学校冯子川副校长主持的《创建国家级服装实训基地的行动研究》获国家和省财政拨款260万元。中山市有25个项目获2011年省教育创新成果奖。《中山教育研究》在全国教育内刊交流会上被全国教育内部报刊协作会授予综合优秀奖和版面设计优秀奖。
  【课程改革】& 学年度,全市各学科各学段开发模块精品课程1853个,获入选奖343项,提名奖758项。中山市精品课程各学科各学段开发模块精品课程5353个,获入选奖830项,提名奖1276项。分别在古镇、小榄镇举行中山市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研用结合”研讨活动。12个学科开展全市性的研用结合研讨,14个镇区开展区域性的研用结合研讨,精品课程进入研用结合的阶段。
  【校长职级制试点】& 继2010年我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后,2011年初列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政府成立了市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及市编委办等有关职能部门,市府办随后下发了《印发中山市中小学(中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6月,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中小学(中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合作协议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历时半年,双方合作完成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见》、《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办法》、《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职级津贴实施办法》、《中山市中小学校长聘任与交流办法》、《中山市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山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办法》等“1+6”个政策文本(送审稿)的撰写工作,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师培训】& 2011年,开设中小学教师专题班597个,培训90314人次。面授课程184个,面授培训学员1.73万人次。在线网络课程400个,参加在线学习学员6.82万人次,占全年参加培训总人次76%。通过幼教平台选课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面授与远程培训,培训5715人次,面授培训2210人次,远程培训3505人次。全市报名参加网络在线培训的高中教师1755人。开设专家讲坛8场,培训学员2719人次。开设新教师课程153个,培训新教师659人。
  【教师职称评定】& 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过评审获得专业技术资格1443人,其中获得高级资格191人(中学高级资格178人、小学高级副高级资格7人、中专高级讲师6人);中级资格1034人(中学一级428人、小学幼儿园高级590人、中专讲师16人)、初级资格218人(中学二级3人、小学幼儿园一级214人、助理讲师1人)。经广东省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我市高级资格评审通过率48.05%。经市中级评审委员会量化评审,中级资格评审通过率59.18%(中学一级通过率58.23%、小学幼儿园高级通过率59.29%、中专讲师通过率94.1%)、初级资格评审通过率99.09%。另外,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过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获得专业技术资格781人(中级资格81人、初级资格700人)。
  【名教师、名校长工程】& 市教育局评定名教师培养对象56人,名校长培养对象20人,市级骨干教师138人,建立24个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其中省名校长工作室2个、省名教师工作室4个,承担为期3年的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培养培训任务。分期、分批派出名教师名校长及培养对象、市级骨干教师198人赴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中山市中小学现有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4人,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7人,省特级教师37人,市名教师名校长36人,中学正高级教师1人。4名中小学校长和5名中小学教师成为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
  【落实“两相当”工资制度】& 全市中小学均于年初召开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中山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通过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按新标准落实工资待遇,补发2010年绩效工资差额。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中小学津贴补贴的通知,从7月1日起,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在执行原绩效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公开招聘教职员】& 采取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和设点中山统一组织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招聘教职员。组织4场公开招聘,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全年招聘教职员370人。
  【公开选拔中山市第一中学校长】& 中山教育史上首次公开选拔中山市第一中学校长,共有14位现职正副校长报名参加公选。市公选领导小组委托国内高校专家编制试题,邀请国内、省内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省教育厅有关部门领导,市内专家、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等担任评委,市一中30位教师代表参与现场评价。面试后按考生面试成绩确定3名考察对象,进行组织考察、体检,最终选定原市一中副校长王锡文为中山市第一中学校长。
  【中山德育模式】& 市教育局确定2011年为中山市爱校教育年,制定《中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爱校教育工作方案》,启动省级课题《中小学生爱校教育研究》。结合全市修身行动,市教育局制定实施《中山市中小学生文明修身行动方案》和《中山市中小学生阳光少年自强行动计划》,提高全体学生文明素质。评选市镇两级德育示范学校,评选第三批市级特色班集体。10所学校德育课题获省优秀德育科研成果奖,36个德育课题和15个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获2011年省级立项。与市法治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第二届“地税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城区10所初中与市第一人民法院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共建平台。制定实施《中山市学校家长学校评估标准》,按每生7元标准落实家庭教育专项经费,开展新生家长家庭教育培训试点和万名家长学电脑活动和亲子文化活动方案征集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和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班。5月和7月,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在华东师大分别为第41期全国高中校长研修班的学员和全省德育干部培训班作中山德育专题讲座。市教育局报送的《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合力联动教化育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体育艺术教育】& 举办田径、游泳、健美操、定向越野等29项体育竞赛,19所学校25个项目被省命名为传统项目学校。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起组织了92项“绿色暑假o缤纷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在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花会大赛中我市5个节目获得金奖,2个节目获得银奖;在省首届陶艺作品比赛中我们获取了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我们承办并参加了“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生版画作品比赛”,同时取得了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的好成绩。市实验高中合唱团获“中国合唱节—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歌会”青少年组金奖。市实验小学舞蹈《流动娃》获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少儿组冠军。举办中山市首届体育艺术百花奖,表彰体育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1月23日至30日,市儿童合唱团应邀赴日本参加“广东省o滨库县青少年交流会”演出4场。8月14日至25日,应邀赴俄罗斯塞兹兰市参加“第十五届伏尔加银色小号”艺术节,演出5场。7月和12月,A团(团体名称?)部分团员应邀参加在澳门大会堂举行的“丰盛人生分享会”演出和在澳门岗顶剧院举行的“澳门中乐团乐季闭幕音乐会”演出。市教育局出台《中山市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评比方案》,全市24所中小学接受评估,评选出17所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评选中山教育年度人物】& 由中山市教育局主办,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协办,雅居乐地产控股集团赞助评选2011年度中山教育年度人物。社会各界推荐候选人63名,初选确定正式候选人20名,62万多人次通过报纸、手机和网络投票等形式参与中山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经群众和评审团投票,冯齐纬、古润金、吴柳东成、陈卓林、林文彬、贺优琳、徐婉珊、黄家驎伉俪、蔡冠深、黎灿等10人被评为2011年“中山教育年度人物”,马童丽丽、冯银娇、李观姑、杜国香、苏继滔、陈少瑜、林炳权、梁友文、黄洪光、蓝学钧等10人获2011年“中山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
  【扶困助学】& 通过“上学易”(中山市扶困助学资金资助中小学生)资助全市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5300人次,共767.7万元。通过“大学通”(中山市扶困助学资金资助大学生)以助学金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067人次,共321.4万元。以生源地助学贷款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72人,贷款金额67.3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贴息18.1万元。
  【中山市教师健康基金】 全市教职工积极为中山市教师健康基金(专项基金)捐款,捐款人数达23834人,捐款金额236万余元。全市共有1089名患病教工获得345.19万元的医疗补助。另外,为20643名捐款100元以上,6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购买重大疾病和意外身故(病故)保险。保险公司(含中国人寿和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为患重大疾病(或身故)的33人赔付100万元(其中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赔付7人次13万元)。
  【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制”】&& 根据国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稳步推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非户籍学生14732人,其中通过市级积分入读市公办学校4892人,其中小学一年级3099人、初中一年级1793人,其余学生通过镇区一级积分安置或政策性借读入读公办学校。
  【语言文字工作】& 镇区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全省面向社会申报教师资格人员的普通话培训687人次,测试4395人次。推进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工作,成功创建省级5所、国家级2所。举办中山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首届中学生汉字硬笔行书大赛,承办广东省第三届学生汉字书写大赛,中山获奖人数占全省获奖人数的25%,其中,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8名,中山市语言文字委员会获全省最佳组织指导奖。
  【学校安全卫生】& 市教育局联合市综治、公安等部门专项抽查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排查学校及其周边的安全隐患、校园纠纷和信访隐患,并督促整改。联合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检查校车,对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安全专干和全市校车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严格发放校车标牌。培训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4200人次。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出“中小学规范化食堂”57间,5所学校食堂和1所幼儿园食堂获市食药监管部门颁发省A级食堂。学生体检数据上报率居全省第3位,体检率居全省第4位。建立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各镇区和学校晨检每日网报率和传染病疫情电话报告率均超过90%。公办学校学生体检覆盖率100%,民办学校覆盖率93.1%。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实验学校106所,获“中山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学校22所。中山市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数字化教育工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市教育信息中心实施数字化教育工程,率先开通全国地级市中首个三维学区查询系统,共为3个镇区100所学校完成VR建模并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服务。积极落实“春风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系列示范工程,其中“班班通”项目荣获全市行政效能创新奖,二期工程共向147所学校配发网络多媒体平台300套;网络“畅通工程”共帮扶3个镇区8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广播网整改;网络视频互动系统实现了由教育局到基层学校的三级联动指挥,为100个单位配送先进的系统设备100套。中山教育信息港连续四年在市政府组织的年度政务网站评选活动中以总分第一夺冠。在第十二届全国(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全市共获55个省级各类奖项,其中获全国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1个。在第二十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中,参赛作品获各类奖项272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1个。在2011年广东省中小学校优秀网站评比暨全国中小学校优秀网站评比广东省初选评选中,共7个网站获得全省中小学优秀网站殊荣。
  【“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 按照省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中山市21个镇区60所学校继续结对帮扶茂名、阳江、清远三市的50所学校。4月,市教育局联合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30位优秀学员代表和部分班主任,赴清远英德市受援学校开展“千校扶千校”帮扶工作暨师德建设活动。12月,中山市出资组织50所结对受援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173人,参加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高级研修班,促进受援学校领导及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自“千校扶千校”工作启动以来,中山市派出交流干部、教师351人,接收受援学校干部、教师582人。到支援学校上示范课2388节,听课教师22836人次,听课评课5760节次,参与教师37643人次。举办报告讲座510次,92895人次参与。组织教研活动1596次,27596人参与。举办团队活动370次,援建书库36间,援建书角381个,捐赠电教平台41套、电脑457台、课桌5059张、图书126274册。还捐赠速印机、复印机、打印机、录音机、体育器材及乐器等,为部分受援学校修建校门、校道、饭堂、围墙、运动场、宣传文化长廊等。捐物折值561万元以上,捐款209.22万元。中山市25所支援学校、30名教师、干部被评为中山市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中山市教育局及4所支援学校、7名干部教师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市教育局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