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的水淮安天气段还紧张

来源:《治淮》2000年第12期 作者:敬正书
在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淤土段河道开工典礼上的讲话
J司志们: 今天,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淤土段河道开工典礼,这三项关键性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淮河人海水道这项淮河流域的防洪骨干工程,进入全面加快实施的新阶段。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对这三项工程的顺利开工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工程建设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开辟人海水道,实现淮畅其流,根治淮河水患,是淮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百年期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理淮河十分重视。1950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政务院第一次治淮会议,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方针,随后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明确:“下游,应即进行开辟人海水道”。但由于国家财力等各方面原因,淮河人海水道工程一直未能实施。1991年江淮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淮河人海水道工程又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10月,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淮河人海水道开工报告。至此,这项凝聚了淮河下游千百万人民期盼和几代水利人心血和汗水的淮河下游防洪骨干工程正式开始全面实施。 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淮河人......(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水利》2003年13期
《江苏水利》2003年11期
《江苏水利》2005年11期
《江苏水利》2005年04期
《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2期
《治淮》2006年07期
《江苏水利》2006年10期
《江苏水利》2006年10期
《江苏水利》2006年10期
《江苏水利》2006年10期
《江苏水利》2007年07期
《治淮》2008年01期
《治淮》2008年08期
《江苏水利》2009年11期
《治淮》1999年12期
《江苏政报》2003年14期
《治淮》2002年05期
《江苏水利》2003年07期
《治淮》2005年02期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出版:治淮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安徽省蚌埠市查看: 1062|回复: 4
自来水厂责任大啊!转《新华每日电讯》6版文章,淮河水的问题
淮河沿岸癌症村现场调查:鱼畸形人患病日16:32&&
  淮河流域食道癌(男性)死亡率示意图(资料图)
颍上县沙颍河,漂在水面上的死鱼。(资料图)
  新华网郑州7月17日电(记者尚昆仑、姜亮) 近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该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淮河水质现在究竟怎样?“癌症村”现状又是如何?记者日前来到淮河流域的河南省沈丘县,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畸形鱼——水质好转 但看不见的污染仍致命  7月11日,记者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沈丘段看到,经过多年的治理恢复,这里的水质表面上已有所改观。  今年60岁的霍岱珊人称“淮河卫士”,为淮河污染问题奔波了20年,曾获评为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是民间保护淮河的一面旗帜。在十几年来的淮河治理中,霍岱珊和他的公益团队为国家提供了许多关键性的第一手材料。霍岱珊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水质有所好转,但那些看不到的污染仍致命。“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上游那些‘会说脏话的排污口’已经很难找到了。现在这里的水质是四类水,你看不到污染,也闻不到怪味儿,但是水体中的持久性化学物污染、重金属超标等仍然存在。”  在霍岱珊办公室的水族箱里,十几条畸形严重的鱼分外醒目。有些脊柱弯曲成螺旋形,有些鳞片叠生、身体天然残缺。“这些鱼都来自淮河。因为水污染,淮河的鱼类曾经几乎绝迹。现在即便是有了鱼,我们又发现这些鱼是畸形的,而且比率很高。有些人家几代都是渔民的,以前都没见过这种畸形。”  霍岱珊说,污染对淮河的伤害深入骨髓。持久性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污染“致癌、致畸、致突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消除。“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为例,上世纪70年代它是污染很严重的,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水也清澈了,但是被污染过的鱼,没有人敢吃。淮河水也是一样”。  “癌症村”——水体污染 死亡阴影笼罩沿淮村庄  受污染影响的不仅是河中生物,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癌症村”频现。在紧靠沙颍河的河南省沈丘县杜营村,村支部书记杜卫民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村里不断有人患上怪病。“开始就是吃不下饭,在小地方看不准是什么病。到省城大医院一查,说是癌症。”  当时正是淮河水质变坏的时候,由于河水污染,岸边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灌溉抽水站只好被废弃。岸边庄稼紧靠着淮河,却只能靠老天下雨浇灌。村里十几米深的饮用水井也被污染,“水有怪味,一烧全是水垢。”  死亡阴影笼罩了杜营这个有2000多人口的村庄。杜卫民说,2003年到2010年间,村里癌症发病率最高,每年都有十几个人死于癌症。“我们有个孙营自然村,2006年的时候,村里一条胡同里有8户都得了癌症。”  在十几公里外的沈丘县大吴庄村,村民吴连营撩起衣服,向记者展示他30多厘米长的手术刀口。2008年,吴连营患上了胰腺癌,手术切除了他整个胰腺和半个胃,十几万元的医疗费也让这个家庭透不过气来。吴连营说,跟同村的一些人相比,他已经算是幸运的。这里很多人发病后都挨不过一年。  霍岱珊说,他们现在发现的“癌症村”有20多个,但他反复强调,这绝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很多我们没有走到,但我们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凡是河岸边的村庄,凡是劣五类水长期滞留的地方,就可能有癌症村。后来我们按照这办法去找,一找一个准。”  直面生态代价 复原淮河任重道远  霍岱珊认为,日前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作出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这是国家直面生态代价的表现。“这对我们国家发展付出的代价有了一个评估,但怎么解决问题,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霍岱珊说,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饮水,开展“清洁饮水”工程是当务之急。目前,抽取地下150米到300米的深层地下水用于饮用是最快的办法,不少“癌症村”也都打了深井,但霍岱珊表示,这只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深层地下水是战略资源,我们用了,那以后如果所有水都不能吃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吃什么?并且深层地下水多伴有氟超标、砷超标等地质性污染,这也是个问题。”  发展生物净水项目是一条路。经过多方努力,霍岱珊和他的团队在沈丘县沿河村庄建设了20座“生物净水装置”,“但我们手头的资源太少,希望国家能在这个方向多研究、开发。”  对于沿岸受污染危害而致病的村民,霍岱珊介绍,这些癌症患者医疗费报销现在主要依靠“新农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能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专项救助。  针对淮河污染治理的现状,霍岱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提速,加快污染治理速度。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只实现了个别指标的正常化。水里有十几种污染物,难道我们要等几百年吗?第二是升级,要把重金属、持久性化学污染物纳入常规的监测范围。”  霍岱珊说,随着国家决策力度的加大,淮河治污效果越来越明显。但如何能让淮河恢复如初,则需要可能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原标题:鱼畸形、人患病——淮河沿岸“癌症村”现场调查记_fin)
[color=#333333 !important]
保存&&|&&打印&&|&&关闭
请用 微博账号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下次自动登录 |
直面生态代价 复原淮河任重道远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05签到天数: 244 天[LV.8]II
唉,淮河治理那叫一个难!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53签到天数: 15 天[LV.4]I
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害人。。。。。。。。。。。。。
Powered by秋冬季节还是主打干燥,周末原本说好的有两天小雨,结果只有周六有雨,周日反而是...
昨天,淮安最低气温触及冰点,如何取暖渐成市民们热议的话题。记者昨天从淮安最大...
昨天早晨,在淮安西道花鸟鱼虫市场上,有人当街摆鸟摊贩卖一种被称为&黄雀&的小...
淮河盱眙段水位回升明显
09:43:02 【】
来源:盱眙县网络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妍洋
已有人浏览 有
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新淮安网讯)
9月2日报道
由于淮河流域连续降雨,近日淮河盱眙段水位不断回升,截至9月2日8时许,淮河盱眙段水位回升至13 71米,比正常通航水位13 5高出0 21米,比最低通航水位11 5米高出2 21米。由于淮...
  
(新网讯)
9月2日报道
& 由于淮河流域连续降雨,近日淮河段水位不断回升,截至9月2日8时许,淮河段水位回升至13.71米,比正常通航水位13.5高出0.21米,比最低通航水位11.5米高出2.21米。由于淮河大桥段航道相对较窄,水流湍急,给过往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的威胁,据此航道管理站紧急启动《汛期应急预案》,通过船舶高频通知过往船舶通过淮河大桥段时,需减速航行,确保过往船舶的。
责任编辑:妍洋
热门关键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新淮安网”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为侵权!
健康小贴士: 提醒您: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不要过于疲劳自己的视力,长期上网警惕如下疾病:高血压、高血
脂、脂肪肝、肝硬化、骨质增生、前列腺疾病、乳腺病、痛风过敏、肾结石、内科疾病、鼠标手、肩周炎、接触性皮炎、女人
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等症状。注意勤洗手多通风,适当运动,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
  延伸阅读:&
&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火爆推荐
&&视觉焦点
&&视频播客室
&&健康常识
&&播客排行江苏环保厅
江苏省环保厅
现在的位置:
淮安段淮河碧波荡漾
发布时间:&&&字体大小: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实施“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淮安市切实加强治淮工作领导,加大工程推进力度,项目完成率超过90%,让淮安境内淮河渐现碧水清波。
  淮安市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多渠道投入,全社会参与,长效化管理,全面持续地构筑水环境安全屏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境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淮安市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规划的28个项目,目前已完成26.5个,完成率为94.64%;全面加强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先后投资6亿多元,实施了大运河、古黄河、里运河、清安河、文渠河、环城河等10多条主要河道的防污综合治理;关闭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整改不达标的化工企业66家,关闭率全省第一;先后否决了300多个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工业项目;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关闭6家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限期治理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40家企业,清理围网养殖20万平方米,永久性禁航二河、张福河船闸上游到二河闸段;积极构建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使环保工作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按照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要求,淮安市相继开展了包括二河至武墩在内的水质断面监测工作,实施了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1项工业污染治理等工程治理项目,使境内的淮河水域水质全面提升。根据省、市、县三级职能部门水质抽测情况,2010年全市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2个城市重点水域水质控制断面和3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技术支持: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 邮编:210036 电子邮件:xxz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安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