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人,所学专业是历史教育,专科,专科毕业能不能考研在重...

当前位置: >>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第七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 ? 方法是指研究和认识的途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理论 和实践的认识途径,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 学任务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 包括学生的学法。 ?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 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方法的重要性和方法、任务之间的关系时说:“我们不但要提 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 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 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的问题, 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即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教 学的基本规律。 ? 但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考虑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师 的特长,可以百花齐放,不求一律,不 能使某种教学方法成为模式,这只能违 背教学规律,影响教学质量。 ? 一.讲述法? 它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按照教学的内容,生动、具体、连贯叙述、描述和概述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发生、发展及其变 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感 知、想象,以形成历史表象,从而获得正 确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某些学科可以演示和实验,历史知识过去性和具体性的特征, 需要教师按时间顺序来讲述历史事件、历 史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本质联 系,让学生在感知和想象的基础上,形成 历史表象,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 ? 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讲述法又可以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 ? 这既符合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过程;又 符合历史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 1.叙述――叙事性叙述? 它是指教师从历史知识时序性的特征出发,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 过程和历史人物的具体活动,进行有始有 末,有起有伏的讲述。因为带有一定的故 事情节,又称为叙事性叙述。 ? 叙述的主要特点是有具体的情节,生动感人,它以再现历史完整情景的动态和 进展来吸引学生,突出历史发展和变化 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使学 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是学生获得 具体历史知识的基本途径。 ? 叙述法适宜讲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局;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典型历史人物的 生平和事迹。为了提高叙述的效果,教学 中可以借助文学的叙事方法,组织情节: ? 开端(事件的起因)―发展(事件的发 展)―高潮(事件的高潮)―低潮(紧张 趋势的下降)―结局(事件的结果)。 ? 叙述时要注意:开端要吸引人,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要有条理,符合发展的 逻辑规律;高潮要情节紧张,充分爆发矛 盾;低潮要合乎事物变化的趋势,并交待 矛盾解决的过程;结局要简单明了,结论 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 ? 用古人的要求,叙事应做到“凤头、猪肚、 豹尾”。 ? 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高明的叙述者叙述事件时,不是把它们说成 一种久已过去的事情,而是把它们说成仿 佛是他们昨天才看见或听到的事情。” ? 为提高叙述法的运用效果,教师在叙述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叙述历史必须具有时代真实性的特征? 因为历史发展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教师教师在叙述时,要做到准确、具 体、生动、形象。 ? 例:为什么北宋会出现最早的纸币――交 子呢?一是北宋以来商业的发展,货币需 求量大大增加;二是自五代以来,钱币不 准出境,给商业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 三是因为铜贵铁贱,10枚铁钱才能顶上一枚铜钱使用,这就使专门流通铁钱的 四川等地出现携带铁钱不便的困难。 ?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北宋前期民间出现 一种纸币或称兑换券,大概式样也不够 统一,它后来便发展成四川成都16家富 商联合发行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怎样使用呢?持现钱的人,把现钱交给发行交子的交子铺,交子铺把钱数 填在交子上,然后把这张填好钱数的交 子交给兑换交子的人。 ? 拿到这张交子后,就可以在任何一个与 之有联系的交子铺,再把交子兑换成现 钱。交子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支票) ? 交子的使用有许多优点,如方便、安全、容易携带等,从而大大便利了商 业活动。 ? 但不久这16家富商就遇到了两个难题: 一是他们无法解决纸币伪造问题;二 是因经济力量不足,难以长期维持交 子的信誉。 ? 所以到北宋宋仁宗时,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后正式改交子叫钱引。两宋都 有纸币发行的机构。 ? 北宋交子的出现,使世界货币发展史进 入了金属货币和纸币并用的新时代。这 说明中国古代的货币在世界上也居于先 进地位。 ? (2)叙述历史必须要有系统性,注意纵横联系 ?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同一历史 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叙述历史事 件,讲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要注意其前 后相承的连贯性和左右交织的联系性。 ?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经过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这就为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 ? 由于呢绒出口的猛增,圈地养羊盛行,18 世纪,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剥夺农民的生 产资料,形成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为手工 生产提供了必需的大量劳动力。 ? 英国殖民者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掠夺,还通过海上劫掠、 贩卖奴隶、殖民战争等,积累了大量的 资本,这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另外,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 量的生产技术知识。这些为英国工业革 命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而英国工业革 命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 引用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 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 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 斯《共产党宣言》” ? 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开展的直接推动力 是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到18世 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 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 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 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所以工业 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 (3)叙述历史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历史知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特征,教师在叙述历史,从观点到内容,从感情到语 言,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 求是的叙述历史。 ? 必须做到有原则、有是非、有爱憎。必须 分清进步和落后;爱国和卖国;正义和非 正义;英雄和败类,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 识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4)叙述历史必须要富有情感? 教师叙述历史时,应该感情丰富,以增强叙述的感染力,不应以仅仅讲清史实 和线索为满足。 ? 历史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血有肉,教师 要具备情感的意识,依据教学的不同内 容,神入历史,进入角色,采用不同的 语调、语速,富有情感的加以叙述。 ? 2.描述――描写性叙述? 它是对叙述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和历史场景等进行绘 声绘色、具体生动的讲述,以更好地再现 和还原历史的一种方法。 ? 通过描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 描述与叙述的区别是: ? 叙述侧重于讲述过程和情节,呈现历史发展的动态性;描述侧重于典型史实的 特写,呈现历史发展的静态。 ? 描述不需要组织情节,它恰如叙述中的 一组特写镜头,以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 感染力,从而形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以掌握典型的历史知识。 ? 描述的对象有: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其外貌、内心情感、心理状态、语言、行为等。 ? 如对徽商的描述: ? 徽商又名新安商人、歙商、休宁商、黟商、 婺源商等。以居于徽州(今安徽歙县、黟 县和江西婺源一带)而得名。 ? 大致起源于宋代,山西商人与徽州商人并称,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 ? 明清时期发展到与晋商并雄,成为当时 主要的商业资本集团之一。 ? 徽州物产丰富,为徽州商业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且徽州位于东南经济区苏浙中心, 交通便利,亦有利于徽州人从事商业活动。 ? 徽商是由什么而崛起的?徽商以贩盐为第 一生业,而盐又是封建国家的专卖商品。 ? 因此,从明代中叶起,政府将纳粮改为纳银,徽商纷纷投资盐业而暴富。 ? 除食盐的贩卖外,他们还经营粮食、茶 叶、木材、典当、棉布、丝织品、陶瓷、 书籍、墨砚以及仓库旅馆业和海外贸易 等。有的还兼营行商、坐贾、牙行,一 人兼营数种行业。 ? 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长江流域,也到达山东、河南、陕西、河北、辽东、广 东、福建等地,以及一些边疆海岛和少 数民族地区,有的甚至营商海外,因此 当时有“遍地徽商”的说法。 ? 徽商以雄厚的资本经营大宗的交易和长途贩运,支配某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 还兼营金融业务,接受存款,获得高额 利润。 ? 从明初到清朝兴盛了数百年。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 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 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 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后因徽商因失去政 治庇护而逐渐衰落。 ? 如对巴尔扎克的描写:? 他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 ? 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 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 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 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 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 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的本性,真实描 绘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 ? 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 妮? 葛朗台》等作品最为著名。 ? 《欧也妮? 葛朗台》(1883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葛朗台是 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 ? 小说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及其女儿欧也 妮? 葛朗台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而生 动地揭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 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高老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高里奥老头的寓 所)和鲍赛昂夫人的客厅为舞台,描绘了 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堕落的经历和高老头被 女儿遗弃的悲剧。 ? 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 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 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 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 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 如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担心机密泄露为由,于是设军机房于隆宗 门内,三年后更名军机处。 ? 军机处最大特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 简就是指办事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 多不过三四十人,特点就是办事效率高。 ? 军机处的一切事物皆由大臣、章京办理, 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 当日毕。 ? 速是指“廷寄”制度,重要的军机文件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采取日行三 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 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 办事的速度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 密是指办事就是机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 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 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的处 理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 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手中,于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 如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 ? 如人类的诞生?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 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 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 啸。 ? 一片片森林在毁灭,一群群动物在奔逃。 ? 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 冲去,淹没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 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 ? 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 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 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 ? 那些丧失了森林社会环境的古猿不得不 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 ? 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 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 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 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 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 ? 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 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 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 ? 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 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 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 达出来。 ? 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 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 ? 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 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 ? 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逐渐 进化为人类。 ? 运用描述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描述时内容要具体细致? 具体细致就是说描述的对象不仅要有一般的情节,而且要有细节,细节往往不被人 们所重视,但是却十分动听、感人。 ? 如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 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 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 《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 为夷、狄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 嫌疑不敢讲。 ? 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 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 什么嫌,尽管讲! ? 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 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 ? 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 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 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 ? 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 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 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 ? 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说 得头头是道。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 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 为,不少的商人将南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 卖,“其利十倍”呀! ? 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 ? (2)描述时语言要生动? 它包括语意准确、贴切,语音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娓娓动听,仅仅 依靠一般性叙述语言是不够的。 ? 如对商鞅变法意义的描述: ? 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使秦国强盛,为秦兼并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 但是,变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学们在 学习中已经感受到了,改革肯定要触及到 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 的反对。 ? 改革充满了艰辛,商鞅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曾受到 变法打击的贵族诬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 发布命令逮捕了商鞅,最后商鞅被车裂而 死(五马分尸)。 ? 商鞅被害了,但新法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而被废除,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趋势,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以至“秦 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 可见,商鞅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 发展,使秦国强盛,而且对后世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 (3)描述时教师要富有感情? 1715年,血气方刚的伏尔泰年方21岁,意气风发的来到巴黎。当时,刚登基的国王 年纪尚轻,摄政王一手遮天。 ? 摄政王为缩减国库开支,把在王室家马厩 中挤得满满的马出售了一半,对此,伏尔 泰却大胆地做出评论,说:将朝廷里尸位 素餐的笨蛋裁汰一半不是要睿智得多吗? ? 1717年,他被抓进了巴士底狱。又有一次,他因为得罪了一位爵士,爵士雇佣 了一帮地痞流氓,指使他们夜袭伏尔泰, 并招呼他们:不要打他的脑壳,还会有 一些好的东西蹦出来的。 ? 伏尔泰要向爵士挑战,爵士央求身为警 察大臣的表兄弟提供保护,结果伏尔泰 被当局流放英国。 ? 伏尔泰所作的不倦斗争,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欧洲的上空,不少 社会名流慕名而来求见。 ? 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 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轰动起来。 ? 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到他的下榻处,使周 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妇女们趁他经 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 毛,当作圣物保存。 ? 到了巴黎,伏尔泰因过于激动,加之尿 毒症发作,被迫卧床。 ? 5月12日,伏尔泰不住咯血,体温急剧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这般受 苦,给他送来了阿片酊。 ? 伏尔泰糊里糊涂,竟把这种药效显著的镇 静剂全喝下去了。三个神甫趁他昏迷之际 闯了进来,待他稍为清醒后,问他是否承 认基督的神圣。 ? 伏尔泰一听见“基督”、“神圣”这两个字眼,他勃然大怒,做了个惊人的动作撑 起病体,愤然地推了神甫一把,说:“让 我安静地死去吧。” ? 日晚上11时,伏尔泰与世长 辞。教会对这位亵渎宗教的宿敌恨之入骨, 下令连夜将其尸体运出巴黎弃之荒冢。 ? 可是,伏尔泰在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功绩是抹杀不了的。他的思想和学说 为反封建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即将 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武装了法国人民 的头脑。 ? 3.概述――概括性叙述? 它往往用于教学内容中次要的,但是又不得不讲的非重点历史知识,常常用于一节 课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或者是以简洁的语 言来勾勒历史事件的全貌;或者概括要点 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 ? 概述要求教师的语言简练,概括性强,条理清晰。 ? 概括性叙述一般不要求具体的历史情节; 也不需要典型的历史形象,它要求给学生 以理性的、本质的、系统的历史知识。 ? 概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 ? (1)为叙述清楚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而必须进行的一些背景介绍 ? 如对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创立革命组织 的背景介绍: ? 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 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 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 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 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 能够拯救中国。 ? 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 多人,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 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 。 ?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背景介绍: ? 前面,大家一起学习了辛亥革命,主要了解了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并 且着重理解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而失败。它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运动一样,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资产阶级也和农民阶级一样由于自身的 局限性而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 胜利。 ? 正因为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难以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民主革命的任务落在了 无产阶级的肩上。 ? 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 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崛起。 (2)教学内容中的非重点部分 ? 讲述教学内容中的非重点部分,也可以 采用概述法。重点内容固然重要,但是 非重点内容也并不能完全弃置不讲,否 则难以保证历史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只 不过是讲得详、略不同,深、浅各异而 已。? ? 如封建文化的高峰(二)――光耀千古的文坛 ? 重点是盛唐和中唐的诗歌代表李白、杜 甫和白居易,但是初唐诗人陈子昂虽然 不是重点,但是教学中必须加以介绍, 以完整的反映唐诗发展的脉络。 ? 初唐时期,是扭转齐梁以来只讲词藻浮艳的诗风,使唐诗走向健康发展的时期。 ? 诗人陈子昂高举诗歌革新大旗,提倡建安 风骨,批判齐梁诗风,并在自己诗歌创作 中,以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 健的语言风格,来推动诗风的健康发展。 ? 《登幽州台歌》是他的代表作品,这寥寥的20余字,就使我们看到诗人慷慨悲 歌的形象。 ? 诗人站在古老的幽州台上,俯仰天地古 今,想做一个承前启后,为国家建功立 业的人。 ? 然而,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经历,使其壮志难以实现,他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悲从中来,怆然泪下。 ? 这首诗,表现了陈子昂诗歌的刚健、质朴 风格和特色,推动了初唐诗风的潮流。 ? 陈子昂的诗风也对盛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 (3)全课教学内容结束后的概括性总结 ? 课后总结,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使学习过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深刻 化,揭示出历史现象的本质。 ? 同时,课后总结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 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明确认识历史 发展中各个阶段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 总结性概述应该依据课堂板书提纲进行。? 如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概括性总结: ? 明清之际,西方很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基础上 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为生产力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斗争,通过了《权利法案》,用国会和 法律来限制王权,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 大革命爆发。到1792年,废除了君主制, 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在君主专制的道路上越 走越远。 ? 明初废除宰相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此 基础上,又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 度发展到了极致。 ? 如初二《洋务运动》一课概括性总结: ?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 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 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东 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 界发展的潮流──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 ?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概括性总结: ?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 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 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 ? 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 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 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 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 一步发展。 ? 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成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 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 二.讲解法? 它是指学生在获取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对比等方法, 对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进行较为系统而严 密的解析和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 ? 讲述法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形成历史表象的具体史实,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认 识和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 物的本质属性,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 历史的发展规律,而讲解法就解决了这 个问题。 ? 讲解法必须以基本史实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所讲述的具体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和概括,将史实的讲述和揭示历史的 本质密切结合,以获得和掌握历史概 念、历史规律。 ? 讲解法多用于讲解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性质、影响、 意义等。 ? 这类内容往往偏于概念,缺乏生动的情 节,因此要借助历史教师的讲解,使学 生在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掌握历史概念 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 1.讲解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思维过程 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分别进 行考察 ;综合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 分,进行系统整体的考察。 ? 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具体运用中是不可截然分开,两者是相互配合的。 在历史教学中,分析要具体细致,综合 要全面概括,既要对历史事实、历史现 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 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综合,以形成对历史 事实的整体认识。 ?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多用于讲解历史的因 果关系、性质意义、经验教训等。 ?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逻辑论证:即采用归纳法,先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然后依据 史实的分析,最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 这种讲解的方式,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有助于培养 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 二是实例论证:即采用演绎法,为论证和阐明历史概念的本质,可以选择既生 动又令人信服的实例,使概念具体化, 从而逐步揭示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使 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 如何全面正确地评价我国古代传统农业? ? 积极作用: ? 农民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手工业相结合,生活较稳定;除 了盐铁以外,生产产品基本上自给自足;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消极作用: ? 一是分散性,即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二是封闭性,即“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 情况下,这种小农经济,可使农民的生 产和生活勉强自给自足。虽然生活比较 稳定,但由于除盐铁之外,一般生产和 生活产品不必外求,而形成自我封闭。 ? 三是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 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 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 四是脆弱性,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 有限,小农经济非常脆弱,抵御天灾人祸 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旦遭遇社会动乱、豪 强兼并;或遇到旱涝灾害的年景,农民的 生活就会陷入绝境。他们往往被迫流亡, 卖妻鬻子,甚至揭竿而起进行反抗。 ? 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一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广大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 固和国家的统一; ? 二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 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 拔了一批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 三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四是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刺激了唐 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繁荣。 ? (2)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联系、性质相同的事物加以对照,以区分其 异同。 ? 如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为什么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 ? 对比是把性质完全不同,彼此相互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以区别其本质特征。 ? 如对比法国雅各宾派和巴黎公社所采取 的措施,说明各自的政权性质? ? 试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 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 “钢铁时代”。 ? 前者仅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 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等国展开, 发展迅速。 ?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垄断制,形成了垄 断组织。 ?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 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电动机 和内燃机为标志。 ? 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轻工业领域,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重工业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电气、 汽车、化工等。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相同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 不同点:? 领导阶级:前者为资产阶级;后者为无产阶级。 ? 指导思想: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后者是马克思主义。 ? 革命前途: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社会主义社会。 ? 时代背景:前者处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时代;后者处于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 教师在比较和对比中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所比较的事物、现象应该是彼此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要防止不恰当的简单类比。 ? 二是应在同一属性、同种关系上比较。 ? 三是应该选择重要的、本质属性进行比较。 ? 2.讲解法在历史教学运用中的基本要求 ? (1)必须在学生已经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讲解法。 ? (2)讲解的语言要简炼,解释要清楚,富 要内在的逻辑性。 ?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所讲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 和对比,使具体的历史知识成为规律性 的历史知识,要防止空洞的说教。 ? (4)充分利用图表来配合讲解。
? 三.谈话法? 它是历史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 考,并通过逻辑推理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 种教学方法,亦称为问题法。 ? 谈话法的特点在于教学中不仅有教师的讲, 也有学生的答;不仅有教师进行合乎逻辑 的推理,也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 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 考,发表其对问题的见解,因而课堂气 氛轻松活泼,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 学生的主体。 ?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无向交流效果最差,单项交流次之,多 项交流效果最佳。 ? 1.谈话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 (1)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 ? (4)可以及时获取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 2.谈话法的分类:? (1)导入性谈话? 在上新课前,通过教师提问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创设情境;或者由旧知识的复 习、巩固而由此而进入新课的谈话。 ? 如初一 (下)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一课的导入性谈话 ? 师:唐“贞观之治”时代的皇帝名字叫什 么?他治理的时期为什么可以达到封建社 会的盛世? ? 生:李世民; ? 生: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 秦朝灭亡于秦始皇的暴政,汉朝衰于汉 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 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 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 ? 生: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 ? 生: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 生: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所 以可以达到盛世。 ? 师:请对李世民做出评价? ? 生: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 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封 建帝王。 ? 生:但是在晚年时候他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 师:唐朝历史上出现过两个盛世时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盛世即“贞观 之治”;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朝的第二 个盛世―― “开元盛世” 。 ? (2)启发性谈话? 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前后连贯地提出一 系列问题,并利用学生已具有的历史知识 和社会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获取新知识。 ? 历史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教学中必须重视联系旧知识,启发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综 合,通过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形成新的 历史概念,得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 如大象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的 第2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 多德 》一课的启发性谈话: ? 师: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说起 亚里士多德,我想同学们都或多或少有 所了解。 ? 我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里输入“亚里士多德”的关键词,搜到的结 果有1300000个。大家课后也可利用互 联网对亚里士多德作更多就了解。 ? 我们现在做一个活动,活动的名称叫做 “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请大家广 泛参与,畅所欲言。 ? 生: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既是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 他是逻辑学的创立者。 ? 生: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突出,而生物学方面在20个世纪以后才 算有了可与之媲美的成就。 ? 生“恩格斯称赞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马克思认为他是“古 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 生:他是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是第 一个对科学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研究总结 的人。 ? 生: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 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这是错误的概念。 ? 生:他主张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与重量成 反比,如一物重量是另一物的两倍,则在 同一下落中只用一半的时间。这是错误的 解释。 ? 生:他没能跳出“唯心论”的局限。? 此时学生各执一词,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 学生面临着问题。如果你做到了这一 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此基础上 教师继续抛出以下问题) ?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真可以用众说纷纭来形容。我们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这 个历史人物呢 ? ? …….(学生评说略) ? 师: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不 同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学派的历史学 家,对人物的评价是不完全相同的,这 就是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 师:怎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呢?那就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 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 诚如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 据历史活动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 西”。 ? 怎样评价亚里士多德?我借用《世界文明史》作者威尔.杜兰的一句话:“当一个人 研究的范围一广,只要他总结起来可以增 加我们对人生真谛的了解,那么他的错误 再多都是值得原谅的。”其观点可以作为 参考。师: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区别主 要有哪些?他在哪些方面超过了老师? ? 生:他对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各个理念之间的混乱关系做了一番整理,创立 了逻辑学。 ? 生:他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使自 己的哲学思想“紧密地接近唯物主义”。 ? 生: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现实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 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相比之 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 生:两者对世界的不同概括可以被归结 为理念论和实体论这两种学说的差别。 ? 师:亚里士多德留名千古,不仅在于他所取得的成就斐然,更在于其所具备的人格 魅力。他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 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请你们说说对这 句话的理解和这句话给你们的启发是什么? ? 生:作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而作为哲学家,又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对柏拉图非常崇敬,他曾经说过,柏 拉图这个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都没有。 然而在学术上,亚里士多德却不拘泥于 柏拉图的学说,而是另辟蹊径,敢于超 越,最后自成一家。 ? (3)概括性谈话? 主要用于讲完史实后,教师依据教学的重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提出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筋,通过对新学知 识的归纳、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将其系统化,并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历 史概念或结论。 ? 如初一 (下)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的概括性谈话 ? 师: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 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 到皇帝位置的? ? 生:武则天、周、唐高宗的手里拿到的皇帝的位置。 ? 师: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 生: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的期间,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继续 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 生:武则天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有她武断、腐化的一面,这些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矛盾,但从总体 上来看,她仍不失为历史上一个有作为 的皇帝。 ? 师:谁能从不同角度评价武则天的政绩?生:政治方面:一是打击旧的士族势力; 二是发现、重用有才干的人。 ? 生: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 轻徭薄赋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一是亲自 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生产;二是鼓励 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垦荒地;三是下 令减免赋役。 ? 生:武则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 现奠定了基础。 ? 生:武则天的局限性:为巩固统治采取 残酷手段,崇尚佛教,耗费大量钱财。 ? (4)巩固性谈话? 主要用于讲完新知识后,为复习和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 解,教师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内在的 逻辑结构,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学 生依此作出简单、扼要的回答,从而达到 对新知识的整理、消化和巩固。 ? 如初一 (下)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课的巩固性谈话 ? 师: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 生: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存 在严重弊端,已不适应需要;中小地主 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 利;隋朝统一之初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 的人才。 ? 师: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 生: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产生的作用: 科举制有利于统治者从地方豪强手中夺取 选拔官吏的权利,使一批有才能的中小地 主(庶族地主)有机会走入仕途,缓和了 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 师: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生:从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看,隋朝科举制属草创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前 代选官吏的痕迹,其优越性在当时还未表 现出来。但是隋朝改革封建的选官制度, 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隋 朝在选官制度方面的改革功不可没。 ? 师: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生: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 ? 生: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 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 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 ? 生: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 生: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从而促进 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师: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 响? ? 生:对西方的文官制度起了借鉴作用。 ? 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应该对谈话的内容和安排做充分和精心的准备, 要有明确的谈话目的。 ? (2)谈话法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所提 问题应该符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谈话的内容也 应该难易适当。 ? (3)谈话法成功的保证在于教师提问方式的正确和学生回答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 ? (4)谈话法要与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使用, 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 四.读书指导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历史教科书和其它课外参考书,从而获 得历史知识的方法。 ? 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阅读效果 更佳,是获得历史有效信息的捷径。人们 将阅读视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书籍,主要是阅读历史教科书,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根据教学 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 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历史知 识的源泉;也是历史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 历史教科书内容生动、精练,史实准确、图文并茂,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学生 如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将听讲和读书结 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 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1)指导学生阅读目录和书后的大事年表?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科书的索引和简要的线索,读懂了目录,学生就可 以从宏观是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 ? 古人就认为:“目录之学,读书入门之 学”;“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也”。 ? 大事年表,是按照年代顺序表列了教科书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 反映了全书基本历史知识之间纵横联系 和因果关系。 ? 同时,大事年表也是教与学重点。 ? 阅读目录和大事年表,具体用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线索、历史特征、重点内 容,提高学生获得有效信息,形成自主 学习的能力。 ?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课文是教科书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 知识。 ?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 一是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和预习, 为其上好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 二是指导学生在新课中的阅读,圈点批划书中重要的内容和疑难问题,推敲字 词的含义,提炼和概括要点,编制听课 提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辅助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导入部分,创设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为学生进入新课的 学习奠定基础。 ? 二是指导学生阅读补充的课文,以加深学 生对课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三是指导学生阅读插入性思考,学思结合, 通过对问题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四是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图表,以图助文,形象感知,正确理解图与文的关系,以 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五是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通过对史 料的理解,展拓和深化历史知识,以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六是指导学生阅读注释,以加深其对难懂问题的理解,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七是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历史习题,以 复习和巩固新学的知识,并提高其动手 能力。 ? 读书指导法的要求:? 我国古代就重视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三遍, 其义自见”。 ? 但是读书要讲究方法,前人“读死书、 死读书、读书死”者不乏其人,我们应 该引以为戒。。 ? 因此,指导学生读书,在内容上和方法上,教师都要加以认真引导,并注意以 下几点: ? (1)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该依据 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确定学生阅 读的内容。 ? (2)在教学中,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阅读的目标,端正读书的态度,养成良好 的读书习惯,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 ? (3)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并 将读书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做到读有所 思,读有所得。 ? (4)要将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答疑有机结合,帮助其解决读书过程中存 在的疑惑,以获得准确的历史知识。 ? (5)提倡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早读、多 读,在读书中,要做到“心到”、“眼 到”、“口到”,读中勤于思考,读后 能够提出问题,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 (6)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将课堂阅读 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有目的的指导其读 书方式和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五.图示法? 它是指教师用简明的文字、数字、符号,设计成能表现历史知识结构和发展过程 的图表,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 历史知识,并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教 学方法。 ? 图示法的实质是将文字叙述的历史知识结构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其更加 简约、系统、条理。其关键是设计好科 学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图表。 ? 图示法采用形象化的图形、图象或表格 的形式讲述和讲解历史基本史实、历史 基本概念,揭示历史事物之间内在的逻 辑关系。 ? 其特点是使科学知识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这种教学方法是前苏联一所中学数理教师 沙塔洛夫创立,日《光明日 报》发表“沙塔洛夫新教学法”的文章, 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广泛推行。 ? 1.图示法的分类:? (1)历史知识结构图表? 它是采用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归纳 比较,其特点是条理性强。
? (2)历史发展线索表 ? 用简明的文字、符号,将分散的历史知识连点成线,特点是强调有序性(发展 过程)和动态性(逐步展开)。
?近代中国学西方的历程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 (3)总体图表?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构思图表,反映历史发展的各个层面,由各个层面组成一个整 体,特点是强调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统治者 经济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轻徭薄赋的 政策,减轻农民 的负担,有力推 行以实物代替徭 役的制度。政治 重视纳谏 选贤用能 减轻刑法 重视教育 改善民族关 系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 积极纳谏 采取鼓励垦荒, 选贤用能 兴修水利,清理 减轻刑法 财政,清理土地、 倡导节俭 户口等办法。结果 “贞观之 治”局 面形成“开元盛 世”局 面形成 性质目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 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①一党制变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各加盟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民 族分离倾向严重)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的过程(解体的直接原因)赫鲁晓 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 革社 会 主 义 性 质摆脱 苏联 斯大 林模 式的 束缚匈牙利 改革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好 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 到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了新的经 济困难。 ? (4)纲要信号图示? 教师将所讲述的内容,提纲挈领地概括和压缩成为一种纲要信号,具体形象地显示 历史内容,以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 史事物的本质特征。 ? 其特点是简明扼要,图形生动。 ? 纲要信号图示有两类:? 一类是形成学生历史表象的感知性图示。 ? 一类是形成学生历史概念的认知性图示。 ? 感知性图示: ? 它的作用是将文字信息压缩,重新编码,以简明、直观的图形,把历史知识之间 非本质的关系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以 反映其表面的、外在的联系,使学生通 过感知,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
? 认知性图示? 通过比较完整的图示,揭示历史知识之间本质的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逻 辑,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促进学生 对历史知识结构的理解,发展其抽象思 维,从而掌握历史概念。
? 2.图示法运用的原则:? (1)图示设计科学化的原则? 图示引用的材料要准确;图形设计要形象;论证原理要严密;形成概念要精确, 逻辑关系要明确,以便于学生的感知和 思维,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 (2)信息处理最优化的原则 ? 运用图示法法组织课堂教学,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最佳教学手段 处理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系统的有序性 和可控性。 ? 在运用图示的过程中,可以用讲述、讲 解的方法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涵义。 ? 这种结合可以先图示后讲述;也可以边 图示边讲述;还可以先讲述后图示。 ? (3)教学方式主体性的原则 ?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掌握知识的一种主体活动,可以让 学生自己设计图示,加深对图示内在 逻辑结构的理解,以提高图示教学的 有效性。 ? 六.情境复现法?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帮助学生通过对 具体历史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的表象, 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 其特征是教师有目的的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用各种实物、图像、音像等信息反复作 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 而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 ? 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境复现的分类:? 1.直观教具的情境复现? 历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图表、年表、历史地图、历 史形象图、历史照片等。 ? 直观教具的运用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制作直观教具进行情境复现 ? 直观教具的使用应该是对教学内容起着 补充和说明的作用,通过其对历史情境 的复现,再现和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 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感知历史,以 形成鲜明的历史形象,从而掌握具体的 历史知识。 ? 如讲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即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 ? 为此可以用形象的插图来演示,以形成学 生的感性认识。
文字的演变和发展 大盂鼎铭文 毛公鼎
西汉(公元前206-公 元8年)。最大残长8厘米。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 号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 馆藏。此地图用纸是目前 世界上最早的纸。纸面平 整、光滑、结构紧密,表 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 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 大麻,是西汉早期麻纸。 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 崖,路。它是一幅世界最 早的纸绘地图。 ? 在讲述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 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 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请思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为此,可以用 插图形象地让学生感知。
? (2)选择恰当的时间,演示直观教具,边演示边讲解,使促使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 ? 演示直观教具效果的好坏,与出示直观教 具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时间早了,既分 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能配合教学内容 的讲述。时间晚了,又失去了直观教具的 演示作用。 ? 一般是在讲述与直观教具相关的内容时,立即演示直观教具,并通过讲解说明, 学生就易于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和历史 概念。
? (3)制作教学中演示的直观教具,应内容简明扼要,知识准确,重点突出 ? 如讲述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 果,可以用表解来加以演示
? (4)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制作各类演示的直观教具 ? 如提出空间概念,需要制作和演示与教学 内容相同的历史地图;提出时间概念需要 制作和演示大事年表;讲述历史人物需要 制作和演示历史人物的形象图等。 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 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 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 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 (150--219 年)东汉南阳人 神医―华 佗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 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 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 操“五禽戏”,以强健 身体。华 佗 (145--208年) 东汉末年安徽人
“五.四运动”释放被捕的学生 ? 2.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复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视屏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技 术,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操作简便, 效果突出,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再现历 史情境,形成特定的历史氛围。 毛 泽 东 和 蒋 介 石 在 重 庆 合 影 宋代的服饰 中国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 ? 1.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套服饰,你觉得哪一套服饰设计的最好,为什么? ? 2.缠足是怎样一回事?你认为缠足好 不好呢?为什么? ? 3.如果你是设计者,你会对服饰做哪 些改进? 蹴 鞠 ?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复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一是确保教师课堂教学示范的准确性; ? 二是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和 教学的效率; ? 三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从教学实际需要,再现历史的场景; ? 四是提供清晰明确的历史知识结构,使 学生掌握其形成的过程; ? 五是便于调动促使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宋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的夜市 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右图)为《晨报》的消息报道。(左图)从上 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孔子如关于“仁”的记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克己复礼为仁”;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焉”;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又如关于“礼”的记载:?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礼与其奢也,宁俭”;“不知礼,无以立 也”; ? “立于礼,成于乐”;“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 ? “礼之用,和为贵”等; ? 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演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 (1)要坚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原 则 ? (2)要十分强调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演示 的目的性 ? (3)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 (4)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演示应该注意 学生的认知水平 ? (5)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 同的设计方案 ? 七.角色扮演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历史情境,主动参与,体验 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认识历史问题, 从而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 史的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使其 认知、情感得以发展和升华。 ? 角色扮演法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学的内容,由学生编写历史活动的脚本; 进行角色的分配;适当的课外练习;课堂 中的历史角色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 归纳历史问题,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 如《罗斯福新政》 一课中学生的角色模拟? 师: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帮助罗斯福总统解决大危机那个时代的美 国人所遇到的困难。 ? 下面把学生分成四个委员会,分小组讨论 下面四个问题: ? 假如你是智囊团金融委员会成员,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 融业的正常运行? ?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 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 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 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 四位学生代表分别代表四个委员会提出 各自的建议(回答略)。 ?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下面是罗斯福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你的建议有没有被罗斯福总统采纳?你 认为罗斯福总统的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 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 罗马法的思想内容 :? 师:现在请看这一份案例,这是公元2世纪的一件事:“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一个 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 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 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可是卢修斯 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只有一份家 产和二十几个奴隶。为此加图告上法庭。 ? 下面由同学们自愿扮演卢修斯、加图和法 官进行一次现场审判模拟。 ? 学生表演(略) ? 教师总结: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 务纠纷的适用条款。 ? 另外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所以卢修斯家 的奴隶只得乖乖地作为一种财富或物品被 判定归属于加图家。 ? 八.探讨发现法? 在教学中改变由教师提供并阐明现成结论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 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 取知识,并发现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 探讨发现法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他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 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 探讨发现法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并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特征表现 在目标和方法两个方面。 ?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获得与 教材和教师相同的惟一结论。”知识乃 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观点最 鲜明地表达了探讨发现法的教学目的。 ? 其方法是发现法,这个发现,并不是要 求学生去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新知识; 而是要求学生模拟研究者,在问题的情 境中,通过再发现进行主动的学习。 ? 具体地说,它不象传统教学那样把现成的知识通过讲解,将结论交给学生,而是在 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 中概括出原则、法则和规律,从而获得新 知识,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学习方法。 ? 探究: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材料一明太祖《皇明祖训》?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 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敢有劾奏者,将 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材料二《明太祖集》?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 理百僚……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 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 人君天下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 ? 李白:字太白,四川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送友人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望庐山瀑布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你能从李白的诗歌中归纳出其特点吗? ? 探讨发现法的教学程序?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具体的历史事实 ? 问题可以从历史知识本身引出;也可 以从学生自身学习需要引出;还可以 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从中引出问题。 ? 问题要有典型的意义,能够包含诸多 的概念系统。 (2)收集资料并树立假设,提出自己解 决问题的基本观点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广泛收 集和处理信息,在分析的基础上,从不 同角度进行研究,并联系过去的经验和 已掌握的知识提出假设。 ? 其假设要突出逻辑的推理,明确历史事 件的因果关系。 ? (3)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假设上升为概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探讨发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感性体 验的符号化,成为其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 ? 即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在掌握史实的基 础上,达到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从而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允 许具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展开 讨论和辩论。 ? (4)学生将已经形成的历史概念,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在形成概念体系的 基础上,从而达到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 ? (5)教师对于学生探讨的问题进行总 结,得出共同性的结论。 ? 材料一: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要“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师:这两则材料,其中包含着统治者怎样的 治国思想? 师:以上这两则材料,其中包含着统治者 怎样的治国思想? ? 生: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 者在治国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师: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呢?大家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 ? 生1:从历史上讲,早在战国商鞅变法时,就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由于封建统 治者认为只有保护了小农经济,才能确保 封建地租的征收和赋役的征派,而商业的 发展则不利于统治者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为我国历代封建 统治者所沿用。 ? 生2:从现实上讲,明清时期我国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了一些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阶级矛 盾不断尖锐,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下去。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也顽固 地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 师:那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最 后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了吗? ? 生1:我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有利。 ? 生2:我的观点相反,“重农抑商”政 策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不利。 ? 师:既然同学们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针 锋相对看法,下面,大家就围绕这两种 观点进行现场辩论。 ? 正方1:我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有利。 ? 反方1:我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维 护明清封建统治不利。 ? 正方2:我方的观点是绝对站得住脚的, 我可以举出大量的例证来论证我方观点的 正确性。 ? 第一,专卖制度是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它使得官府从垄断经营 盐、茶等行业中获得巨大利润; ? 第二,对民间商业和和手工业加征苛税, 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内容,名 目繁多的税收,也为明清提供了巨大的 封建财政收入; ? 第三,明清组建了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垄断了手工业市场,那些官营的制瓷业、造 纸业、丝织业、制茶业,也为官府创造了 巨大收入。 ?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方 完全有理由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维护 明清封建统治有利。 ? 反方2:我方观点与对方的观点恰恰相反。我同样可以举出几个例证来证实我方观点。 ? 第一,明清向商人征收数额苛重且名目繁 多的商税,尽管使官府收入增加了,但却 遭到手工业者的反对,明神宗时苏州就发 生了手工业者反税监、反矿监的斗争,触 动了当时的封建统治。 ? 第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许多大商人把本该用来扩大经营规模的资本用来买田 置地,这加速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使更多 农民失去土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常常发 动起义,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明 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 土地高度集中。 ? 第三,明清传统的专卖制度和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尽管表面上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 巨大的物质供应,但它都是以挤占、打压 和限制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为前提的, 而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在被打压后,也就不 可能为封建统治提供更多的商税。 ? 总而言之,对方辩友只看到“重农抑商” 政策给封建统治所带来的表面经济利益, 而未看到这一表象下面隐藏的危机。 ? 正方3:尽管对方辩友振振有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漏洞百出。 ? 第一,一个苏州城发生了反税监、反矿监 的斗争,就撼动整个明朝的统治吗? ? 第二,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与明朝“重农抑商”政策有很大关系吗?明末土地 兼并日益严重,“重农抑商”政策并不 是元凶,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 制度的发展规律,怎么可以把这一规律 性现象归咎于“重农抑商”政策呢? ? 对方辩友的第三点就更站不住脚了,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讲,如果实行重商主义,那 只能使它无法控制它的子民,无法征收封 建田租和派遣封建赋役。更何况资本主义 萌芽是封建社会的新生事物,如果听任它 发展壮大,那只是为封建统治者培植一个 要推翻它的对立阶级――资产阶级。 ? 反方3:刚才对方认为我方举证有很大的漏洞,我方认为,恰恰是他们的所谓 “严密的反驳”有漏洞。 ? 第一,尽管苏州城反税监、反矿监斗争 不能撼动整个明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震 动苏州城的封建秩序难道就能忽视吗? 这难道不是不利于封建统治的例证吗? ? 第二,土地兼并怎么与“重农抑商”关系不大呢?如果明清统治减轻商税税率 和名目,势必就会有更多财力雄厚的大 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投资于商业和手 工业,土地买卖和兼并的形势也就能得 到缓和。大量土地如果长期为封建政府 掌握,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就能得到巩 固。 ? 第三,推行重商主义就等于为封建统治培植掘墓人吗?请对方辩友注意16世纪的西 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历史,当时两国都推 行重商主义,封建统治不也是比较稳定的 吗? ? 正方4:老师和同学们,我把我方观点再概括一下。我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封 建统治有利。因为“重农抑商”强化了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保证了封建统治赖以 维持下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政府获得巨 大的物质供给和财政收入,使封建政府对 农民的控制和剥削得到保障。 ? 同时,它扼制了因商业发展而造成的整个社会流动性、自主性加大的趋势,阻止了 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新生事物成长,控制了 因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自由主义思想的 蔓延。这一切无疑对封建统治有利。 ? 反方4:老师和同学们,我把我方的观点整理一下,我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封 建统治不利。因为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商业也势必同步发展起来,这是一个 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这时,作为封建统 治者来讲,就不能人为地限制它的发展。 限制商业的发展,就等于掐断了社会发展 潮流,这势必会引起许多人的反抗和抵制。 ? 另外,当商业发展势头被抑制时,那么商业中蕴含的力量势必冲击封建统治的农业 基础,这将导致一连串不利于封建统治的 事件发生,从而引起封建社会统治在更大 层面发生波动。因此,对商业的发展潮流, 封建政府只能因势利导进行疏通,并调整 封建统治方式和政策,然后才能驾驭商业 发展的潮流。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做到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很好。 ? 应该说,从主观目标和客观实效方面讲, “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明清资本主 义萌芽,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得中国 封建社会垂而不死。 ? 探讨发现法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机、思维、过程和迁移,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为前提;以问题探讨为载体;以自主学 习为动力;以知识建构为目标。 ? 它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变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它强调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 态度。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形成 知识迁移的能力。 ? 如让学生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背景及表现,剖析它对中国社会 发展的消极作用。 ?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 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 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 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 国际大都会。唐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 远超过以往各代。 ?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 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 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 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 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 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 ――《台湾外纪》卷十二 ? 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 生:这三则材料说明,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在各时期有很大不同。唐代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而明清两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 师:是的,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经历了 由隋唐时对外开放,到明清时“海禁”和 “闭关锁国”的演变过程。明清时期为什 么要改变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对外经济文 化交往政策呢? ? 生1:明太祖实行“海禁”是出于政治目的,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与日益猖獗的倭 寇会危害明朝的统治,所以明太祖、明成 祖先后下令禁止对外贸易。但在倭寇消除 后,明朝重开海外贸易。 ? 生2: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是出于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具体原因有 二。 ? 第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 抗清斗争,特别台湾郑成功的抗清政权, 清朝下令“寸板不许下水”,开始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 第二,从16世纪开始,西方早期殖民者葡萄牙、荷兰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活动, 清朝统治者十分担心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 往,从而危及其封建统治,所以康熙帝、 乾隆帝又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师:刚才大家分析的都是明清两代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 因,哪位同学还能对此原因进行补充? ? 生:除直接原因以外,还有封建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是明清两朝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 师:在分析了两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后,大家接着就要注意 两个观点。 ? 第一.“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意 味明清两代对外贸易完全封死,只不过是 海外贸易对象、渠道和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 第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是限制对外贸易,还限制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澄清这两 个观点后,同学们就能深入地分析“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了。 ? 这一影响是什么?大家想一想。 ? 生1:妨碍了我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 生2:使中国开始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世界上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都被 拒之门外,中国士大夫也开始养成夜郎自 大的思想观念,中国的发展步伐开始落后 于世界潮流。 ? 师:(小结)明清时期,政府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农民的人身依附程度 有了一些松动。农耕经济出现了高度发 展的局面,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最为显 著。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出现了新的 生产方式――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这种 生产方式本来有着继续发展的趋向, ? 然而由于明清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尤其是两朝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和“闭 关锁国”政策,使人民继续处在自给自足 的农耕自然经济的束缚下,难以突破,严 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商品 经济领域显露的新型生产方式在艰难处境 中缓慢发展甚至迟滞。 ? 而同时期,欧洲国家相继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花结 果,走向繁荣,逐渐大踏步地赶超中国。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形成近代被动挨 打的局面。 ? 九.情感教学法 ? 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学 习动机,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以 培养其高尚的社会性情感,使每一个学 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教学法称为情感教 学法。 ? 情感教学法所具有的特征?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展其潜力。? 一方面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其学习的主体意识,而教师必须要成为学 生学习中的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的 全过程; ? 另一方面,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价值,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 二是以知、情、意的统一为目标,培养 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 一方面要强调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一致性,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 之以志,导之以行。 ?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非智 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情感激 发看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 ? 近年来,情感教学在国内历史教学中崛起,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不象其它教 学方法那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手 段,也难以有一个模式化的程序。 ? 在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描述、交谈、 讨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以学生发 展为本,一切围绕这个目的,即创设能 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体现其价值的心 理环境和情感氛围。 ? 情感教学的层次: ? (1)初级层次――“寓教于乐”? 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等动力因素,突出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 生乐意学习。 ? (2)中级层次――“寓理于情”? 它强调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真挚的情感为契机,引起学生内心的 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以达到教育的 目的。 ? (3)高级层次――“情理统一 ”? 它是将教学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进入角色,激发其情 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以达到情感和 理智的统一,从而发挥 历史教学增长才 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心的作用。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情感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它将学生看作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 塑造自己行为的人。不应该把学生视为知 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知识 的探求者。 ?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 格,相信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顾问,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 课堂气氛。 ? 为此,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感情,充分了 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 己去解决问题。 ? 如教师讲述卢梭和伏尔泰两个历史人物:? 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先贤祠 (万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 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 历史名人的圣殿。 ? 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 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做出 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 墓道的顶端,有两个对称独立的棺木。 分别属于伏尔泰和卢梭。 ? 他们是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地位崇高,因此享受到独立安放的特殊待遇。虽然 二人曾经是激烈争论的“冤家”,死后 倒也安静地在此相对凝望。 ? 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人生而平 等!棺木是希腊神庙的造型,上面的浮 雕甚是生动。 ? 对着外面一侧是一扇将要关闭的门,不过从门缝里伸出一只臂膀,手擎火炬,分明 暗含着“其人虽已殁,千载照前途”的意 义。 ? 伏尔泰的棺木上写着“他使人类懂得,精 神应该是自由的”。 ? 他们两位一个说平等,一个说自由,构成 了资产阶级理想的两大基石。 ? 十.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堂历史课,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各异,但总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和掌 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历史体验和情感, 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 ?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 ? (2)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和使用 教学方法 ?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 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 ? (4)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 ? (5)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和教学环境 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 ? 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它是指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要尊重教学基本规律的客观性,要体现教育理论的 先进性,要保持教学活动的理智性,要 追求教学效果的实际性。 ? (2)有效性原则 ? 它是指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 服务的,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课知识的 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 (3)主体性原则 ? 它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 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应该多选择启发式和探究式 的教学方法。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科毕业能不能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