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广州,广州人的幸福生活活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广州赶集网 &
& 店铺详情
幸福生活超市
企业未认证
个人未认证
手机未认证
服务特色:/
提供服务:
地  址:
广州- 东莞桥头
联系电话:
1372582****
(归属地:东莞)
免费咨询电话,拨打了解详情!
艺术玻璃茶具,男女服装.保暖衣.灵芝 谁成为我前五个顾客我将终身五折优惠,说到做到
其他投资理财
1372582****
免费咨询电话,拨打了解详情!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赶集网上看到的,谢谢!
广州- 东莞桥头
1372582****
免费咨询电话,拨打了解详情!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赶集网上看到的,谢谢!
1372582****
免费咨询电话,拨打了解详情!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赶集网上看到的,谢谢!
所属类目:
城市投资理财公司排名:
相关类别:
热门关注:搬家指南:为了广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来源:广州日报
——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审议通过新型城市化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各项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广州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历时半年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即将结束。新型城市化发展,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新追求的自觉行动,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放眼世界、推动广州科学发展的战略谋划,是有思想指导、理论指引、政策指南的创新实践,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和智慧。
一、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2月,为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多次对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工作思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9月11日,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亲自听取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工作专题汇报,对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汪洋书记指出,广州以新型城市化统领各项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方向正确,方案细致,思考富有成果,特别是制定“1+15”总体文件和配套文件,打下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工作基础和思想基础。汪洋书记要求我市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国际视野、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朱小丹省长提出了做好9项重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最近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把南沙建设成为新型城市化典范,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主题,深入发动、广泛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迅速掀起了学习考察调研高潮,对影响和制约广州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对新型城市化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开展集体创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全市上下对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思想认同、改革认同、实践认同日益增强。
(一)深化学习,思想“天花板”进一步提升。
坚持理论武装,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整个活动全过程。一是系统研学。市级层面共召开2次大规模的理论务虚会,6场大型讲座,6场专题辅导报告,开展4次研讨会,举行5期机关读书讲坛,向全市干部推荐6本新型城市化学习书籍,内容涉及世界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科技革命、城乡一体、社会治理等领域。各级各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二是培训促学。全面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专题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市级层面先后举办“一把手”培训班、国外高级研修班、党校主体班、核心课题研究班等专题培训班212期,培训各级干部共39615人次。各级各部门也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三是宣讲督学。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主题,重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给予总结和褒扬。由市领导牵头组成16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督导,指导学习考察调研活动与推动工作落实有机结合。
新型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入学习,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在价值取向上,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转变;二是在发展动力上,从拼土地、拼汗水、拼资源向拼人才、拼知识、拼创新转变;三是在城乡关系上,(下转A2版)
(紧接版)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联动、一体发展转变;四是在城市空间形态上,从城市“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集约高效城市发展格局转变;五是在城市特色上, 从“千城一面”向更加注重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凸显城市文化特色转变;六是在建设管理主体上,从全能型政府向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善治模式转变。这“六个转变”,实质上是广州的一次思想解放,是2008年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 “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思想成果在广州的延续和深化。全市广大干部视野境界得到拓展、理论知识得到更新、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切实增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深入调研,发展“坐标系”进一步明确。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的广泛深入调研活动。市党政代表团前往京津沪等地考察,组团出访世界先进城市,学习借鉴海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由市领导牵头,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参与,组成16个专题调研组,对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体现新认识、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的调研报告。召开多次领导小组会议和理论务虚会,对全市158位领导干部提出的363个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归纳出制约广州发展的九大“问题集”。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同时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大调研格局,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与国内外先进城市比较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自己和别人比要跑步。在全面把握市情的基础上找出了问题和症结,深刻认识到既要站在北京路上巡视广州,更要站在“小蛮腰”上放眼世界,自觉把广州放在世界先进城市坐标系中谋划发展定位。
(三)科学决策,实施“线路图”进一步清晰。
坚持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把制定政策作为学习考察调研活动的落脚点。一是开展集体创作。牵头市领导指导有力,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有方,牵头单位全力推进,参与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文件起草工作。召开理论务虚会,组织全市200多名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对系列文件进行集体审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审议系列文件,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系列文件。二是广泛借力借智。举办新型城市化发展高峰,邀请200多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广州发展进行“会诊把脉”。聘请34名各领域专家学者作为决策咨询委员,对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宝贵意见。委托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目标、问题与对策”开展专题调研,进行深度理论研究和顶层政策设计。各文件起草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专家咨询会,为文件起草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凝聚全市智慧。文件初稿形成后,市委先后召开政治协商会等20多场座谈会,集中征求老领导、民主党派、区(县级市)、基层干部群众和基层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共收到691条修改意见,并充分吸纳到文件中。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1+15”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系列文件审议稿,在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上,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
(四)全面发动,工作“总开关”进一步强化。
坚持领导先行、干部先干,强化工作“总开关”,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创造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班子成员全力投入新型城市化发展,带头参加培训,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查摆问题,带头谋划对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市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各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领导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并紧密结合实际,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自选动作”,形成了共同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生动局面。广泛发动街镇、村居干部,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思想理论、决策部署延伸到最基层,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层基础。市、区(县级市)、街(镇)、村(居)四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进一步提升,当官就要干事、从政就要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总之,这次学习考察调研活动,是一次思想再解放、集体大反思、线路总设计、干部总动员,必将对广州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新型城市化的认识还仅仅是阶段性成果。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永不停步。必须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成果,不断把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向前进。
二、凝聚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思想共识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建设广州的美好明天,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必须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深刻分析广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坚定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使命意识和历史自觉。
第一,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探索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由于各地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广州土地面积7434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600万。在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广州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通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广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行动,探索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实现国家和省对广州发展战略定位的迫切需要。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发挥粤港澳三地比较优势,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省委、省政府把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提升广东形象、引领全省发展的重大平台。汪洋书记要求广州把新型城市化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朱小丹省长要求广州充分发挥新型城市化发展在珠三角以至全省科学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广州发展承担着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使命。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对广州的定位和要求。
第三,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破除“增长停滞魔咒”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探索。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显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发展转型升级,就很可能出现增长停滞和社会动荡。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过一段时期高速增长之后,渐渐陷入了增长迟缓乃至停滞的泥潭;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一直处于“陷阱”中而不能自拔。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广州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也积累了一系列躲不开、绕不过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着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的风险。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开辟发展新路,跳出“魔咒”和“陷阱”的怪圈。
第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解决广州“成长中烦恼”和“成功后困惑”的必然选择。今日广州,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等都迈上了新台阶,但也伴随着资源约束趋紧、公共服务不均、城乡二元分割、文化特色弱化、社会服务管理滞后等“成长中烦恼”。同时,在成功举办“两个亚运”、顺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面临着实现自我超越、追求未来高度,摆脱“成功后困惑”的考验。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破除传统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依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赢得城市发展的主动和先机。
第五,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城市工作能力的现实要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提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号召全党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我们党执政使命的一次重大转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系统谋划城市接管、治理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中迅速完成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党创造性实现由革命到建设的历史转变,成功领导城市工作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温习、继承和发扬。当前,中国城市人口超过50%,广州高达80%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更多地体现在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上。在这种形势下,重温西柏坡会议“进京赶考”的思想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必须唤起强烈的城市意识,增强高度的城市自觉,承担起探路闯关的历史责任,为我们党在城市化背景下提升执政能力当先锋、作表率。
三、准确把握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1个主体文件和15个配套文件。这“1+15”政策文件体系是全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引,必须全面理解、准确把握。
在“1+15”的政策体系中,主体文件《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是总纲,共十一个部分、36条。第一部分阐述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5点重大意义、6个基本原则以及目标定位。第二至第十一部分主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建设生态城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廉洁广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10个方面,勾画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政策与制度框架。
15个配套实施意见的设计,在框架体系上与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12338”决策部署相对应。其中,两个战略重点对应的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2个实施意见;低碳、智慧、幸福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对应的是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广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3个实施意见;“三个重大突破”对应的是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实施意见;八大工程对应的是推进产业提升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工程、推进人才集聚工程、推进党建创新工程、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8个实施意见,此外,随着学习调研的深入,新增加了加强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廉洁广州4个实施意见和决定,形成上述15个配套文件,内容基本覆盖了全市工作的重要方面,主要分为5个模块:一是经济建设模块,包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推进“三个重大突破”、推进产业提升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智慧广州、推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意见共6个文件;二是社会建设模块,包括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实施意见共2个文件;三是文化建设模块,就是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实施意见1个文件;四是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块,包括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工程、加强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意见共3个文件;五是政治建设模块,包括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建设廉洁广州、推进党建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和决定共3个文件。要深刻领会“1+15”政策体系的科学内涵,必须紧紧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建设理想城市的目标定位。市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这次全会审议的主体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目标,就是要把广州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主体文件分阶段、分领域地提出一些具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党的建设6个方面的目标任务,明确到2015年,新型城市化发展实现大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新型城市化发展实现大跨越,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增强,努力迈进世界先进城市,把广州建设成为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理想城市。这个目标定位比较好地把握了广州发展的世界坐标、全国方位和阶段特征,符合中央和省对广州的期望,切合广州发展的战略追求,体现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树立低碳、智慧、幸福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低碳、智慧、幸福的城市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把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低碳生活为特征、低碳社会为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城市和谐相处。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支撑。必须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的全方位智能化,催生城市发展高端形态。幸福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必须始终坚持民生幸福最高追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总之,低碳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智慧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支撑,幸福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追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贯穿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创新实践。
三是打造岭南风格的特色城市。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必须放在更宽广的时空背景下系统谋划,既充分体现世界先进城市共性,又鲜明彰显城市自身个性,打造国际与地域、开放与传统、创新与继承有机统一、融合一体的岭南特色城市。要顺应世界城市发展潮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积极主动融入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强化区域辐射带动功能,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强化人才、知识、创新的发展动力,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思想、创新文化植根于广州。要挖掘岭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的内涵特色,塑造“山、水、城、田、海”的城市形态,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倡导岭南建筑风格,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四、明确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突破重点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国际视野、低碳智慧、岭南特色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1+15”政策体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推出新举措。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六个重点。
(一)着力增创城市发展动力。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引擎。要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加速城市发展动力更新。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建立连接全球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发展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新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国家科技与结合试点工作,争取建立省市协同创新联盟,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无线城市”宽带网络等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城市重要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组织实施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重大智慧技术攻关,着力发展智慧产业,大力推广电子政务服务、城市智能化管理、民生服务等智慧应用,积极推进天河智慧城、南沙智慧岛、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等一批示范区建设,构建智慧城市“树型”运行体系。三是强化人才支撑。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人才“633”工程,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创新等6 大人才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紧缺人才开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引进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等重点项目,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2000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20万名以上。构建人才交流培养、创新创业、服务保障等3大人才开发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留交会“3+N”创办模式,重点推进 “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人才特区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人才港”。四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弘扬广东精神和亚运精神。精心打造6张城市文化名片,挖掘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借力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这一平台,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城市品牌。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强势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发展平台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一是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环保、水利、市政、文化等12类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南沙港铁路、东部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二是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建设。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发展9类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6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形成10个以上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50家左右百亿元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加快推进3大国家级开发区、6大服务业功能区、9大创新型产业发展区和9大功能性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四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导向,重点打造会展中心、天堂、贸易枢纽、采购中心和价格中心、物流航空航运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美食之都等8大现代商贸功能支撑体系,加强开放合作和城市,构筑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
(三)着力优化城乡发展布局。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推进“三规合一”,科学构建规划体系,集约高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审批效率和监管效能,保障规划高效实施。科学规划“123”功能布局,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分类发展镇街村。坚持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风格,形成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二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抓住全国城乡土地统筹管理创新试点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的重大机遇,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土地储备机制。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制度,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量化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推进“三旧”改造,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制度并轨运行,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待遇差别,形成共建、共富、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强化城乡产业联动,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城市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共享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幸福社区达标率达到50%以上,打造10个镇114个美丽乡村,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四)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品牌。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要进一步落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以“低碳、绿色”为理念,以建设“花城、水城、绿城”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城市。一是推进低碳发展。强化节能减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产业体系低碳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交通,坚持公交优先,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区。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完善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环保长效机制。强化规划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实施蓝天、碧水等计划,继续开展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是塑造花城绿城水城。突出花城特色,启动16个岭南花园建设,提升羊城花市品牌。拓宽绿色空间,继续加强绿道网、街头绿地和社区公园建设,推进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改造提升石门、流溪河、帽峰山等10个森林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完善珠江水网体系、海岸线和传统山水格局,建设挂绿湖、花都湖等10个湖泊,彰显岭南生态水城特色。着力建设海珠生态城等一批生态城市示范区。
(五)着力创造良好社会条件。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社会基础。要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新型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一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畅通依法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实现市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三打两建”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快法治广州建设,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积极推动网络问政,构建开放自律、守法有序、积极理性的网络民主环境。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基层服务管理,健全街道“一队三中心”新型服务管理体系,创新镇村服务管理模式。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进平安广州建设,提高市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设廉洁广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完善和延伸惩防腐败体系,通过积极倡导、有效约束和严厉惩治,着力建设廉洁清明政治、廉洁诚信市场、廉洁城市文化、廉洁公平社会,树立与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愿望相呼应的廉洁广州形象。
(六)着力建设幸福广州。这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终极目标。要始终把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先安排低收入和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积极开展“产业带动就业”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规划建设广州职业教育城,加快建设12个区(县级市)级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和镇村等地区延伸。科学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扩大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范围,建设“健康广州”。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探索将商业保险引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加强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重点建设13个市、区(县级市)级儿童公园。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设“爱心广州”。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
五、建设一支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当前,我们总体工作思路已经相当清楚,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接下来,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总开关”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和泉。必须牢牢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要有干事创业的理想、激情和韧劲,切实把新型城市化发展当作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最高追求,内化为高举旗帜、服从大局、履行使命的责任自觉,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得力组织者和成功实践者。
二是视野开阔。新型城市化,首先是开放条件下的城市化,必须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学习把握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和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跳出广州看广州,增强迈向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心和信心,勇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先锋。
三是锐意创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敢于打破老观念、老套路、老习惯,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做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要带头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四是作风过硬。作风就是形象。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早安排、早计划、早行动,抢先发之机,谋先发效应。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望闻问切”,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要不畏困难、直面挑战,敢于破除既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顽症,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以干部的过硬作风推动形成比起来、赛起来、你追我赶干起来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是廉洁亲民。爱民亲民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廉洁奉公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绳。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新型城市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广地惠及市民群众。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和道德修养,永做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公仆。
同志们,新型城市化承载着广州未来的梦想与追求,寄托着全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是一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创新之路,是一条从历史走向未来、从现实追求理想的希望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向着幸福广州的美好明天奋勇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robo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人的幸福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