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这些困难?——————青色鸢尾花园的

我上班办公室的窗口是朝西的。窗外,是一片田野,此时麦子正由青色变成黄色,每天都有戴着草帽的农民在田里头走来走去,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田野边是一条宽阔的河流,灰绿色的河水波光粼粼,缓缓地向西流着,大概是条人工河吧。水底有蔓延的青荇,一种叫白龙子的狭长野鱼在阳光下偶尔会炫耀银白的肚子。
在天空悠然拍着翅膀的是白鹭,离窗口这么近,仿佛会不小心冲进办公室一样,如果它要来,我会请它吃一块鱼片的。
它不会进来,它只是在黄昏,在我下班的光景,顺着河道,在浅水边脖子一缩一缩的向前走着,它神情严肃的看着水面,好像视察军队的将军。然后,弹簧一样的长脖子瞬间伸进水里,即使我看不清,我也知道一条倒霉的小鱼已经蒙主荣召了。
路过的不单单是白鹭,也有鹳鸟,伯劳,鹁鸪,还有小群的麻雀。
但是稍作停留的总是白鹭,它会长久立在水面的枯枝上,如哲学家一般深思着,依稀的露出翅膀和尾部的细羽,也许,它不是在思考,只是在痛苦地消化胃中的一只顽固的青蛙吧。
芦苇也是河道边的好风景,蒹葭苍苍,从春秋一直被吟咏到现在。有芦苇,总是隐约地提醒我们,之前这里是海水侵蚀的盐碱地。麻姑告诉李方平,她已忘记自己的年纪,只记得东海三为桑田。我们短暂的一生,在麻姑眨眼之间,就消失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逃走的眼睛
,倒是有一些新意。
在圣经里有谴责眼睛的欲望,中国的六欲中第一欲就是眼,佛说六识中的眼产生六尘中的色。这些对眼睛的看法都是不大妙,所以禅师打坐时永远是要闭眼的。
我是凡人,让我的眼睛充分享受,看书,电影,音乐会,看街上帅男美女,看高山流水,风花雪月,它们已经累得近视了,再也不会有逃跑的危险。
现在是春天,常常看到一树繁花,而你往往无视而过,当你的眼睛离开你时,不要怨人家没有警告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从小以来一直喜欢看神话,小时候当故事看,长大以后再看时,不由自主会想一下神话背后的东西,一些过去历史的影子,为什么会流传之类的。
电影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可以做新神话来看,即使是希腊神话的借尸还魂,其实它想表现的内容是很现代的,现代而现实。也许你会笑,神话电影要什么现实,可是它正现实地误导看客内心。
最明显的是,剧中半人半神的小孩都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消失了,可是最后现身的时候,居然都是以很慈爱的形象现行。里面重复的台词:“我一直没有离开你”“在你需要的时候指导了你”都是骗人的,是在为现今忙于事业抛弃家庭的所谓精英开脱,让他们莞尔而笑,他们居然以天神形象出现,以神迹救后代于急难,现实中的神迹是什么?钱能通神,呵呵…
这些小孩实际就是中国所说的富二代,他们的一方父母只关心自己的事业就像海神说的:“当我们恋爱的时候就像凡人,而我们是神”,奶瓶尿布让所有精英成为凡人,自然以事业的名义丢开更加坦然,而被丢弃的配偶,如海神的凡人妻子,也很温顺的安慰孩子:“你爸爸是爱你的,从来没有丢弃你,离开你是他一生最难得选择”,家庭就这样成了神圣事业的牺牲品。而孩子,却有神仙的气骨,学校成绩不好没有大碍,紧要关头,神仙出手相助一切化险为夷。
这样物质至上的电影环境中,奥林匹斯山在美国的帝国大厦就不足为奇了,那里是精英的精英,断了亲情六欲就成神了。
看穿了这些,怎么能喜欢这电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苏轼谈欧阳修的轶事
近日在重看《东坡志林》,看到了一则轶事。
有人问欧阳修作文字的秘诀,欧阳修回答道:
“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看了以后真叫人佩服,文章大家的心得也就是叫人多读书多动笔,读书破万卷之意。
对于当代作家不了解,但是知道历代作者的读书功底都很深厚。
大家见惯鲁迅先生的政治杂文,以为他的阅读只限于日报第一版,其实看鲁迅先生的其它文章,它们的涉及面之广很令人咂舌。
记得有一篇他的演讲稿,讲的是魏晋人的清谈和服药的关系,没有参透魏晋春秋和世说,绝对不可能写出这些精辟的见解。读透了,才不会受魏晋人表面的超脱所迷惑。
鲁迅先生的另一本著作《中国小说史》就更为惊人,它是中国小说研究学的奠基之作,鲁迅先生在本书里的批评被学者反复引用。当时没有丰富的出版物,鲁迅先生兢兢业业地从北大图书馆手抄笔录,从古代丛书中寻找逸文,没有深厚的阅读功夫,《中国小说史》也不会一版再版,直到现代还是叫我折服。
很可惜鲁迅先生不永寿,他的魅力不单在做学问的深度,更难得的是他写出来的文字生动活泼,阅读性强,学究味淡,叫人不得不想和钱钟书先生比较,钱先生的文字诂训的功力相当深,可是能看懂的没有多少,《管锥编》的畅销大概是托了《围城》的洪福。
好为文的通病就是“每一篇出,即求过人”,也没有什么错,文章自然需要读者,不过人,别人怎么会看?
看来要更勤奋阅读,才能去除文章瑕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佩瑜赵氏孤儿杂记
第一次去剧场看王佩瑜的演出,上海大剧院的《赵氏孤儿》。
原来马连良先生的版本被掐了头,添了一段尾声。
原剧中闹朝扑犬都没有了,马上以搜孤救孤开始,并添了原剧中没有的法场,多了余派的韵味。这样精简的开始也不错,毕竟再也没有谭富英的赵盾了。
岂止谭富英,庄姬公主不是了张君秋就纯粹沦为配角了。
原剧结尾,是张君秋的庄姬公主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叫:“贼子,你的死期到了!”然后屠岸贾被杀,在程婴哈哈大笑声中结束。而改编本,庄姬和魏绛合叫:“贼子。。。”,大概没有了张君秋的气势,需要两人才顶得了他一个。然后郝帅砍了好几下,屠岸贾帽子就不掉,全场大笑,最后奸臣死了,程婴很小气的说:“公孙,金哥你们的冤仇得报了。”这幕好了,多了一个尾声,是程婴凄惨惨出来,然后气力充沛地大唱反二黄,逢高必上,还有嘎调。京剧唱段适合叙事而不适合抒情,这段全抒情的玩意,艺术含金量低的可怜,只是为唱而唱。虽然大家为美声大声喝彩,但是故事情节本身却很是灰溜溜地夹着尾巴结束了。
屠岸贾的扮演者架子花陈宇是一个很耀眼的演员,在台上很有光彩和气势。没人给他喝彩,吃了行当地亏。
武生郝帅一人担两角,得到不少应得的彩声。
魏绛的扮演者董洪松要小心塌中的危机。
改编本中前半部分,包括搜孤救孤一点都不精彩,没有高潮,一直到魏绛回朝以后情节才开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是前部分主要是做工很吃重的戏,是王佩瑜的弱项,后半部分唱功念白是主要,王的长处就出现了。没想到王佩瑜的唱功怎么好,她的做工就怎么差。除了唱腔部分,她表现平平,缺乏闪亮处。无论怎么捧她,“小冬皇”这个称呼她是承受不起的。
王佩瑜是余派须生,最讲究的就是音韵,本次演出,哥,墨等字她都不用上口念法,为什么呢?
在舞台上重新看到了检场的,还真的有点突兀。此外舞台上时不时就会落下汉代画像砖图案的狭长幕布,殊不知检场和幕布是两矛盾的不同东西,怎么调和它们还需要更加费些脑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鸢尾花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