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篆书在线转换方面具有突出成就,其作品被尊为碑学典范...

清代书法的中兴:碑学大兴
第10节 清代书法的中兴:碑学大兴
清代书法的中兴:碑学大兴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书道中兴时期,在继承宋元明以来帖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碑学热潮,书家众多,成就亦高。清初,由于康熙皇帝酷爱温文尔雅的董其昌书法,使董书一时风靡海内。乾隆即位,他特喜赵孟烦书法,于是,圆润丰腴的赵体书又成时尚书风,士大夫们对此趋之若鹜。至此,清代帖学臻于高峰。其后,由于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对书体的制约,遂形成了工整呆板、死气沉沉的&馆阁体&书法,书坛日趋衰微。
  在帖学衰微之际,清代统治者又开始大兴文字狱,文人士大夫为了摆脱政治的牵连,便从&经世济事&转而致力于金石考据之学,人们从金石碑拓中看到了书法振兴的生机。这一时期,两周金文、秦汉刻石、六朝墓志造像记、唐人碑版,成了文人士大夫学书的范本。
  碑学大兴,直接刺激了晋唐以来一直处于低潮的篆、隶书法,使其得以充分地发展。
  一、清初的帖学派
  清初,虽国家统一,但满汉一直矛盾重重。书法家继承晚明&反叛&书风,以书法表达他们压抑的心理和情感,其成就在行、草书帖学方面甚为突出。代表书家有王铎、傅山等。
  1.&神笔&王铎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痴庵、痴山道人等,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官至大学士,降清后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文书画,尤长书法。其书楷学钟繇,行草宗二王,又参颜真卿、黄庭坚、米芾笔意。他同黄道周、倪元璐等力&反&传统,追求风力气骨。他的草书用笔遒劲,纵横取势 【】,气势雄阔,极有个性风格,有&神笔&之誉。传世书迹有《拟山园帖》、《自书诗卷》等。
  2.&宁丑毋媚&的傅山
  傅山(),字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等,人称傅青主,山西阳曲人。工诗文书画,精医学,重气节。力反董其昌秀媚书风,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口号。其书以颜真卿为根基,遍习晋唐诸家,却不因守前法,自创一路。傅山篆、隶、草皆精,以草书最见特色。他的草书纠结缠绵,笔势飞动,淋漓酣畅。传世书迹有《丹枫阁记》、《乾坤诗轴》、《右军大醉诗轴》等。
  3.&帖学派&
  崇尚帖学之书派,人称&帖学派&,亦有&南派&之称;崇尚北朝碑刻之书派称&碑学派&,亦称&北派&。清前朝以帖学派占主流,其代表人物张照、姜宸英、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其中张照是清&馆阁体&的代表书家;翁方纲兼攻帖学和碑学,对清后期碑学派影响较大;刘墉则是&集帖学之大成&,书法貌丰骨劲,善以浓用拙,时有&浓墨宰相&之称。
  4.好异尚奇的&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在当时书坛也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郑燮、金农两人,成就显著。郑燮以分书入行楷,自称其书法为&六分半书&。他以作画之法写字,将真、草、隶、篆自然糅合在一幅作品之中,富有创意。其布局章法尤能给人以启迪,常左右避让、疏密相问、错落有致,人们喻之为&乱石铺阶&。至于金农,以其&漆书&著称于世,其书以齐头笔用侧锋写隶,浓墨重抹,奇逸古朴。
  二、清后期的碑学派
  嘉庆、道光以后,帖学日衰,碑学大兴。别开新面的书作层出不穷,成就突出。期间有成就的书家堪称多多,现简单地介绍几位影响较大的碑学名家。
  邓石如(),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安徽怀宁人。白幼即好篆刻,后又遍临秦汉碑刻,书艺大成。他擅篆、隶,以隶法写篆,又以篆法写隶;并将篆隶笔法融人楷行草,对碑学创新极有贡献,被誉为&集篆之大成&的碑学派第一人。其篆书沉稳飘逸,力透纸背,而博大精深。隶书则古朴浑厚、变化多端。为当时碑学派树立了典范。其名作有《白氏草堂记》、《游王氏性园诗》、《谦卦篆书轴》等。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汀州宁化(今福建宁化)人,官至扬州知府等。诗书画印皆通,尤以隶书成就最著。康有为推其为&集隶书之大成&者,与邓石如篆书并称&南伊北邓&,为清篆、隶之冠。他的隶书取法庄严浑厚的《衡方》、《部阁》、《校官》等,写得雄壮开阔、博大高古。传世书作有《题王元章画梅》、《翰墨因缘旧联》、《自书诗册》、《满堂毫翰诗轴》等。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州,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世称何道州。官编修,其书法&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其楷取颜真卿、北魏《张黑女墓志》笔法,力厚骨健,雄奇高古。行草成就更大。行草揉以北碑、篆隶笔意,定得雄健浑厚,气势磅礴,草书为清代之冠。书迹主要有《苏轼诗屏》、《小楷书册》等。
  赵之谦(),字益甫,更字捅叔,号悲庵等,官至奉新、南城知县,浙江绍兴人。博学多才,金石书画冠绝一时。其书初学颜真卿,后学魏碑笔法,楷书具有&颜底魏面&,变幻多姿,浑厚劲健。其篆隶深受邓石如影响,以楷法入隶,显得自然生动,神采飞扬,自具风格。传世书迹有《古之利器书屏》、《金人铭》等。
  吴昌硕()初名俊、俊卿,字香朴,后更字昌硕,别名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其诗、书、画、印皆堪称一代大家。他的楷书学钟繇、颜真卿;篆书以学《石鼓文》为主,旁涉琅砑、泰山刻石,笔法雄浑道劲,古拙森严。传世书迹有《临石鼓文轴》《行书诗轴》《寿书词》《怀金铁老布衣诗卷》等。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世称南海先生。官工部主事,维新运动失败后,全力研究经学和金石书法。其书主攻《石门铭》,参以《经石峪金刚经》《云峰山刻石》等,善书擘窠大字,笔势纵横开张,纵逸豪放。有《截海为塘诗轴》《书旧作中堂》《行书对联》等作品留世。另外康有为著书论《广艺舟双楫》,虽言论过于偏激,但对振兴推动碑学的发展很有意义。
  一味提倡碑学的晚清,出现了尊碑弃帖的不良倾向。当然,也有一些书家兼学碑帖,努力探索两者的结合,如翁同和、李瑞清、曾熙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2.《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中国书法发展简论》,潘伯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4.《历代书法文论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
  5.《书法教程》,欧阳中石、徐无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国书法》,蔡慧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7.《中国书法简史》,汤大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8.《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吴洪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讨论思考题
  1.如何看待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
  2.如何划分书法的碑派与帖派?
  3.&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4.颜真卿《祭侄文稿》有哪些独特、丰富的艺术内涵?
  5.&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风格的异同。
  6.何谓&吴门三家&?
  7.清代碑学大兴的代表书家及其风格。
第1章 概论
第2章 学书的准备
第3章 规范汉字书写
第4章 毛笔字
第5章 钢笔字
第6章 粉笔字
第7章 书法简史
第8章 书法技法
第9章 篆刻简史
第10章 篆刻技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书在线转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