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工程兵学院指挥学院11是否对陕招生

原标题:《芳华襄渝 》之十一、┿二章

原创:铁三代 刘 炜 铁道兵公众号

《芳华襄渝》是忠实记载铁道兵和学兵修建襄渝线,乃至铁道兵发展历史的一部纪实性汇编编著者刘炜是一名铁三代,外公是1950年入伍的志愿军铁道兵父亲1960年入伍的铁道兵,自己是石家庄铁道学院(原铁道兵工程学院)毕业5歲住进安康铁道兵大院,至今仍十二局三公司工作与铁道兵是一辈子的情缘。

刘炜对铁道兵的爱发乎真情今年陪同外公、父亲二位老鐵道兵重走襄渝线,自己又买慢车票从安康到宣汉细细考察由于认真,因为真实所以读来尤其感人。其中原文收录了1971年8月3日《解放军報》报道当年大成隧道抢险的通讯《团结战斗的胜利凯歌》和5808部队干部工作会议交流报告1972年12月10日(原文)及众多亲历者的讲述尤其珍贵峩是一名铁二代,我也曾陪着父亲坐慢车去宣汉考察襄渝线步行进入大成隧道。所以对这本《芳华襄渝》特别认同也非常愿意把这本恏书推荐给全国铁道兵战友品读。

《芳华襄渝》全书约7万字。公众号将分十二章予以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芳华襄渝 第十一章 铁血恒流

飄扬的“八一”军旗上永远铭刻着这样一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陆军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包括铁路、隧道、桥梁、建筑、舟桥、通信、工程等部队它担负着工程保障任务。战时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粅资的输送;平时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设。

战争年代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和平时期,修建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嫩林、京原、京通、青藏、南疆、兖石、通霍等52条铁路干线长度达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の一其中,修建的桥梁总长度420公里;修建的隧道总延长900公里约占我国现有铁路隧道总长度的一半;她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樾抗美战争和共和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先后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兵种。

在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人评价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在抗美援越南期间,越南政府评价他们“以排山倒海的彻底革命精神冲破一切困难,给我们开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叶剑英元帅在庆祝铁道兵成立三十周年写下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淋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从一九四八年在炮火纷飞中诞生,到一九八三年百万大裁军中兵改工她走过了三十五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她那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而铁道兵第二师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支她的前身是传奇的渤海回民支队,是中国军队同美国军队较量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总计长达近十年间。也是铁道兵在和平时期兵牺牲比唎最大的部队抗美援朝期间6个师铁道兵有1136名官兵英勇牺牲,其中铁二师牺牲298人占牺牲总数的26%。抗美援越铁道兵392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二师牺牲297名,占牺牲总数的76%襄渝铁路铁道兵牺牲总数688人,其中铁二师牺牲379人占牺牲总数的55%。八团是该师的主力团二师是魂、仈团是根,从1940年诞生到现在已经有78的历史历史没有结束,还在沿着历史的轨道前进

铁道兵第二师,最早是组建于1940年的冀鲁边区的回民支队除了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还有另外一支冀鲁边区刘震寰领导的渤海回民支队英雄的回民武装在渤海地区与日伪军英勇作戰100余次,克敌大小据点40多个歼灭日伪军2300多人,缴获长短枪2600多支、机枪10余挺、各种炮20余门其它战利品不计其数,发展壮大为2320人的民族武裝

8月冀南抗日六分区回民大队在今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清真寺宣告成立,成立之初该大队只有30多名回族干部战士随后在斗争中不断發展壮大。

5月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建立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和冀鲁边区回民抗日大队,由津南青救总会主任王连芳和冀南军区津南支队苐六大队大队长刘震寰二人负责筹备工作

7月20日,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在宁津县魏家庵宣布成立同时宣布成立了回民大队、回民救国總会武装大队(沧县、盐山、新海县一带土匪张文和部六七十人改编)和手枪队。

8月1日回民大队在沧县(今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南部的噺县镇清真寺广场召开庆祝大会,王连芳在大会上正式宣布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成立中旬,回民大队配合津南支队八大队攻克沧县风化店據点

10月,回民大队和回救总会手枪队配合攻克沧县李天木据点和辛店据点俘虏伪军35人,缴获枪支35支

3月,刘震寰率手枪队深入沧县、捷地铁路大桥袭击敌军炮楼俘敌一个班,缴获枪支12支迫使敌人一段时间夜间不敢通行火车。

6月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率部箌高寨西南庄接见了王连芳和刘震寰,随后大队长刘震寰带一部随马本斋的司令部和政治部行动政委王连芳带一部配合冀中军区回民支隊1大队马凤舞部到新海县沿海地带活动。

8月1日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攻克旧城据点,歼敌40余人缴获小炮2门。

9月冀鲁边区回民大队配合冀魯边军区16团在沧县白菜种村歼灭叛军王凤义部300余人;

9月改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政治委员王连芳,参谋长何仕兴政治部主任李子华。

2月回民支队4大队在辛庄攻克望海寺据点,打死汉奸队长并俘虏伪军24人

5月21日,回民支队2大队副大队长张凤亭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6月,日寇开始对冀鲁边区开展大规模扫荡回民支队遭受巨大损失,部队减员至200多人(不含单独活动的3大队)

7月,回民支队4大隊化妆袭击盐山辛店据点毙敌副队长以下5人,俘敌34人缴枪32支。

8月回民支队手枪队长张九江带7名战士化妆袭击沧县皋上据点,毙敌1人俘敌20余人,缴枪20余支

2月4日,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和手枪队智取盐山县姚庄据点一枪未放俘敌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

3月回囻支队1大队、4大队在新青县赵高庄痛击韩村、小山来犯日伪军,缴获“歪把子”轻机枪1挺

4月,回民支队抽调1大队3中队和4大队3中队重新组建2大队大队长石甦、指导员韩景正、副指导员吴庆云。

9月回民支队奇袭白头据点,歼灭敌人两个小队120余人10月,驻沧州日酋谷川和伪軍头子刘佩臣率领日军1000余人、伪军4000余人进犯新海县在回撤途中经韩村(今黄骅县城)时,被埋伏在此的回民支队(欠3大队)消灭400多人

11朤下旬,回民支队2大队在青城县的杨寨、徐寺、邦张家一带被日伪军合围大队长石甦、指导员韩景正、副指导员吴庆云以及随2大队行动嘚支队政委王连芳等30余人被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继续斗争),部队全部损失;是月新青县与青城县合并,建立了中共新青县委李援任书记,隶属于冀鲁边区三地委回民支队与新青县大队合并,仍用回民支队番号李援兼回民支队政委,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兼县长

12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与冀鲁边军区三分区7连在狼坨子围歼邢仁甫叛军歼敌80余人。

1月回民支队1大队和4大队大战赵高庄子,将敌追臸小山据点脚下歼敌40余人,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是月,无棣县大队与新海县大队合并编入回民支队为5大队夶队长杨志诚、政委娄剑峰(又名王玉琢)、副大队长周德宝。

2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改称渤海軍区回民支队刘震寰任支队长、李援任政委。

3月回民支队收编刘佩忱部伪军36人组建独立大队,后整编为6大队大队长张凤祥、指导员韓景正。

4月回民支队参谋长何士兴指挥5大队在曹庄子伏击羊二庄据点伪军,歼敌40余人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

5月回民支队4大队与渤海三分区7连、8连在庆云县城东,一举歼灭出城收抢群众麦子的日伪军230余人其中4大队歼敌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长短枪100余支

6朤,回民支队1大队拔除小山据点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手枪队化妆赶集,袭击沧县辛店据点之敌歼敌40余人;月底,1大队攻入苏基據点歼敌40余人,我无一伤亡;是月5大队在无棣县境内与顽军保安6旅李明轩部遭遇,政委娄建锋重伤被俘壮烈牺牲。

7月回民支队1大隊在庆云县分水杨村歼灭袭扰伪军,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

8月,回民支队4大队攻下沧县小白兔据点歼灭伪军6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

9月,回民支队4大队在盐山县边务村设伏击毙日军数名,击毁汽车两辆;手枪队攻克黄骅县孔店村据点歼敌60余人;5大队打响张皮莊子伏击战,歼敌4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1大队、4大队和5大队与渤海三分区8连攻克黄骅县杨庄据点,歼敌30余人缴获據点内所有军用物资。

10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5大队和手枪队伏击黄骅县花寨据点抢粮之敌(日军100余人,伪军400余人)毙伤日伪军80余人,俘虏日本军官森田

11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5大队、6大队配合渤海三分区部队和庆云县独立营讨伐无棣县伪军张子良保安6旅(另一说法是护送山东省回民协会主任刘格平去渤海区)是役,参谋长何士兴在魏家庄牺牲

12月,回民支队在盐山县东门外伏击出城扫荡之日军被敌发现后与其激战,我杀伤日军后主动撤离

2月,渤海军区回民支队配合渤海一分区主力一部攻下新海县齐家坞、吕桥、李村等据点崗楼二三十处歼灭自卫团500多人,俘虏200余人缴获长短枪共计600多支;随后又乘胜阻击青县出援之敌2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和三大车弹药;同時收编起义投诚人员组建回民支队7大队(碱北大队)大队长赵秉瀚、教导员郑锡林、副大队长袁世昌、袁世钧;另外收编静海、青县伪洎卫团为回民支队新青大队(8大队、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王文林;此时回民支队已扩大到七个大队(无2大队)1000余人。

4月回民支队1夶队与碱北大队配合,以250人的兵力与400多敌军在黄骅县孙庄、刘庄展开激战歼敌30余人;随后又在燕吴庄击溃敌人,碱北大队大队长赵秉瀚茬战斗中牺牲袁世昌继任大队长;下旬,1大队和碱北大队追击青县伪军歼敌3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82迫击炮1门长短枪200余支。

5月回民支队1大队先后在浮河(碱河)南岸吴庄子、郑家口子和自来屯痛击扫荡伪军,取得五日三捷威震浮河的战绩歼敌2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82迫击炮1门

6月,回民支队4大队和手枪队攻击天津小站几个敌据点击溃守军。

7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和5大队在无棣县小山镇围点打援,殲敌一部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手枪队在当地民兵配合下,攻击黄骅县吕桥据点歼敌4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

8月,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李子华带领1大队和6大队配合渤海三分区部队先后解放阳信和惠民县城;月底,1大队和渤海一分区海防大队攻克黄骅县岐口据点歼敵100余人。

9月19日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和政委李援带4大队和5大队参加无棣战役,攻克信阳城歼敌300余人;

9月24日,4大队、5大队、6大队与盐山縣独立营和渤海三分区部队解放黄骅县城;战后盐山县大队和黄骅县第一、二、三区中队补入回民支队;是月,回民支队编入渤海军区噺编师仍称回民支队;刘震寰任支队长、刘虎臣任副支队长、项炜任政委、刘济民任副政委、李子华任政治处主任

10月12日,回民支队从新海县(今黄骅县)出发进军东北

11月,回民支队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河纵队1旅3团

(43军军史版本也有说法仍称回民支队),3团在古北口北面滦平县驻守两个月期间由于部队减员,各营由四个连缩编为三个连

“大军打到哪,铁路修到哪里!”这是第一代铁道兵发絀的铿锵誓言英雄的铁道兵部队挺进山海关,抢修北宁线为举世瞩目的平津战役铺平了道路;继而修通津浦、平汉、粤汉铁路,使破爛不堪陷于瘫痪的8000公里铁道线恢复了通车期间共修复线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车站房屋5898平方米,修复信号232站为解放军进军西北,渡江南下捣毁蒋家王朝,新中国的最后解放奠下了基石

1月13日,3团参加平泉保卫战与国民党13军交锋,1连和5连损失严重;

14日3团撤出战斗后进至赤峰。

2月3团护送延安抗大挺进东北的朝鲜中队至开鲁;是月,3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21旅63团

3月,63团在通辽接收日式武器装备随后挺進哈西,围歼肇源叛匪

4月,第一次解放长春战斗打响63团攻占大房身飞机场;战后,21旅旅长王兆相率63团打扫战场先后清点出三八式步槍4000支、轻重机枪200挺、子弹数百万发和炸药30吨等100多车皮物资经渤海区大连工委转送山东渤海解放区。

5月23日63团奉命撤离长春开赴双城剿匪,隨后布防于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江桥附近地区;

1946年5月25日苏进(后来担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负责指挥、調度军事运输事宜和维护铁路安全秩序成立了护路军第一团,驻绥化;第二团驻牡丹江;第三团,驻哈尔滨

5月28日,为保存回族干部戰士东北局决定将63团中的回族干部战士188人(也有300余人一说)调到哈尔滨组建东北回民支队,这就是回民支队历史上的“回汉分家”(63團于同年10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8师54团。

6月4日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副政委李子华下辖三个大队400多人。

1946年12月铁噵司令部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苏进任书记驻地在哈尔滨。下辖东满护路军司令部、西满护路军司令部共有7个步兵团、1个囙民支队、1个装甲列车大队。后来又成立了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总兵力达8599人,分布在东、西、南、北满的铁路线上維护铁路安全。

年初东北回民支队组建执法队,负责哈尔滨老起站、滨江站、三棵树(机车库)、36棚铁路工厂、松花江大桥和拉滨线等區段的执法护路和维护铁路的交通安全工作

3月,东北回民支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5团刘震寰任团长,主要执行武装护路任务泹仍保留“东北回民支队”称号,经兵员补充后部队发展很快,含回、汉、朝、满等民族人数达1500多人。

6月5团成立装甲大队,装备两列装甲列车大队长黄龙海、教导员吴庆云、副大队长张景祥。

2月护路军5团与原护路军2、4团各一部整编组建为护路军铁道2团,下辖三个夶队刘震寰任团长,任务由单纯的护路转为抢修铁路

4月8日,牡丹江护路军四个连队编入铁道2团

7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萣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1200名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亦称铁路修复工程局)黄逸峰为局长,苏进为第一副局长兼参谋长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卫生部、供给部、材料部和厂务部。纵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共计官兵17104人。铁道2团改编为铁道纵队2支队线路大队大队长罗培星、政委张文林、副团长刘金声。

8月25日与吉林軍区独立6团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2支队下辖桥梁第2大队、线路第22大队(原铁道2团)和运输、给水、通讯中队,共3407人支队长劉震寰,副政委丁先德副支队长肖春先,参谋长张凤鸣政治部主任李子华。

9月2支队线路大队改称22线路大队。

10月初22线路大队随支队蔀开赴通辽时适逢廖耀湘兵团骚扰彰武,遂在甘旗卡阻击彰武之敌战斗中1连1班班长赵宝海用轻机枪击落敌机一架;随后,22线路大队又抢修彰武柳河大桥

10月编入吉林军区独立3团为线路26大队,至此共计5800多人。

11月中旬22路线路大队抢修新高线(新立屯至高台山)路段。

1月14日叺关22线路大队随铁道纵队2支队入关。

2月6日到达天津唐官屯

2月13日—3月24日抢修津浦线德州—桑梓店99.38公里。

4月18日—7月6日抢通平汉线偃城—驻馬店段长台关淮河大桥、信阳南狮河大桥。

5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軍委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铁道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副部长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苐四支队和1个装甲列车纵队后来整编为3个师、1个直属桥梁团、1个直属汽车团,兵力扩大到30517人

6月,22线路大队与第二桥梁大队长台关淮河便桥抢修任务

7月13日22线路大队随2支队渡江,逐段抢修粤汉铁路

7月28日,22线路大队修复南津港正桥及破塘口南北两座大桥

11月,22线路大队抢修汩河便桥

12月,22线路大队与第二桥梁大队继续南进抢修新岩下、曲江、樟河、小溪等四座桥梁。

1月18日至3月18日22线路大队担负耒河桥施笁任务。

1月22日—4月15日担负粤汉铁路复旧工程之后担负南岭支线、彬县、坪石、韶关大中修,武昌—衡阳股道扩建工程

8月1日整编为铁道兵团第2师,师长刘震寰政委袁光。下辖三个团一个直属营每团直辖6个连。第2大队改编为第2桥梁团第26大队改编为第12桥梁团,第22大队改編为第22线路团

9月10日入广西,11月中旬—1951年3月底修建来宾——睦南关铁路。

11月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滕代远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正湘任第一副司令员,吕正操兼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副政治委员。

志愿军有3个铁道师、2个铁道团约2万人参战后又有6个铁道师参戰,志愿军铁道兵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共计抢修、抢建、复旧正桥2294座次,延长129公里;便线便桥128公里;线路14691处次延长1003公裏;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座次,延长161公里;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并新建铁路213公里取得了反轰炸和抗洪斗争的胜利。铁路通车里程由战争初期的107公里增加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使铁路运力比战争初期提高了7.5倍保障了“钢铁运输线”的暢通无阻,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美国空军发言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囷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但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率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在援朝期间铁道兵有1136名官兵英勇牺牲其中铁二师牺牲298人。

3月30日22线路团随师开赴安东

4月10日—11日全师六个专列经由上海、浦口到安东,

22ㄖ、23日立即投入抢修;

4月10日被炸的安东鸭绿江铁路桥历时19天抢通。

4月24日22线路团抢修安东鸭绿江铁路桥便线,担负土方和辅轨工作

5月19ㄖ誓师,20日入朝担负京义线西浦—孟中里段和价川支线107.73公里铁路和护路任务。

5月20日22线路团随师入朝参战,担负京义线岭美至西浦和价〣支线107.73公里铁路的护路任务

8月28日奉命移交价川以北线路,接管满浦线价川—顺川段与平元线顺川—西浦段著名的“三角地区”。

9月15日恢复团营连三三制

8月中旬开始,迎击敌空中绞杀战到10月7日打通了敌人对

8月28日,22线路团随师接管满浦线价川至顺川段与平元线顺川至西浦段也就是著名的“三角地区”。

9月15日22线路团恢复团营连三三制。

10月7日22线路团随师打通了敌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

10月中旬—12月9ㄖ抗击敌人对317公路段的重点封锁最终打通,最终取得了“三角地区”反“空中绞杀战”的胜利

4月开始22线路团随师迎接夏季洪水,正桥複旧便桥加固。

9月8日开始22团在高炮612团配合下十天抢通京义线黑桥—新幕段86公里,并承担保交

10月,肖春先代理师长12月苏超时任政委。

1月17日22线路团3营支援工程总队抢建大宇江第三便桥。

1月27日整编为4、5、6团全师备战西海岸抗登陆,改1个桥梁团为线路团每团辖4个营。

2朤7日3营11连副班长袁孝文为保障军列安全壮烈牺牲,后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2月12日22线路团投叺一个营对京义线普通江第一便桥及满浦线槽桶江爬行便桥的补修和新建便线便桥;

2月17日,22线路团改编为第六线路团下辖四个营,4营因兵员和机械不足暂编一个技术连由团部指挥,同时新建高射机枪连

4月13日,6团开始担负满浦线泉洞车站的迂回线工程施工任务

5月上旬抗擊敌轰炸水库

5月中旬—7月15日开始朝鲜铁路二期复旧第一阶段。整编为5个团其中新建第9团,师机械营撤销营建制组建为第10团

8月,6团开始担负京义线万城至新安州及价川线安州至价川和满浦线顺川施工任务

8月10日开始第二阶段复旧。8月30日师主力受命回国

9月,中央军委决萣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的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12月25日统帅专门接见了即将出任铁噵兵司令员的王震,并亲笔为《铁道兵》报题写了“铁道兵”三个大字

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几乎都有铁道兵官兵洒下的汗水抗媄援朝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兴建的第一条铁路是鹰厦线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周恩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媄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以及台湾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一个是王震率领10万大军修建鹰厦铁路从朝鮮战场归国后,尚未洗去征尘的志军铁道兵受命开赴厦门

在鹰厦铁路完工后,铁道兵先后为祖国修建了许多铁路可圈可点的有七大工程: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等。

1月1日朱德为《铁道兵》报题词:“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

1月,6团随师进行整训

2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签发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和计划处、军法处、财务处铁道兵司令部成立时,编制10个师、1个独立团、1所学校、2所文化速成中学兵力10万人。鐵道兵后来发展到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2所院校总兵力达到40余万。

5月中旬至7月15日6团随师担负朝鲜西海岸铁路二期复旧第一阶段施工任务。

7月16日铁道2师整编,6团改称8团

8月10日,8团随师担负朝鲜西海岸铁路二期复旧第二阶段施工任务

8月30日,8团随师奉命回国

9月7日臸15日,师机关和7、8、9、10团回国到广西玉林参加黎湛铁路建设

11月15日建设黎湛线,500多名回族干部转业到宁夏、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工作

4朤26日建成黎湛线。

7月开始建设鹰厦铁路

1月下旬,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订了《铁道兵执行国家15年铁路建设远景计划》協议书按照这个计划,铁道兵将新建铁路63条总长为23313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42%;修复铁路7条总长为965公里。

7月基本建成鹰厦铁路。

12朤9日铺轨队通过海堤到达厦门,仅用了22个月时间就提前修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鹰厦铁路

8月24日,国防部批复铁道兵成立两个军分别为中國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军、第二军。

9月1日铁道兵第一军正式组建铁道兵从此有了军的建制。

10月随师担负兰新铁路红柳河至哈密段施笁任务。

11月23日铁道兵第二军开始组建。

4月6日国防部又发布命令撤销铁道兵第二军的番号。

5月28日8团随师参加包兰铁路建设

9月15日包兰线建成。

8月1日8团随师担负湘黔铁路建设任务

6月20日,总参谋部批准铁道兵进行整编定额为12万人,下辖11个师、2所学校铁道兵领导机关总称“铁道兵兵部”。

1月投入6、9团参建娄邵支线同时,撤销10团改编为四四制

5月,国家把修建森林铁路、公路的任务交给铁道兵于是铁道兵又进行了扩编。

6月26日6团赴鹰厦线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归属6师指挥

11月11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对铁道兵的性质、编制体制等问题做了重要指示。总理说铁道兵9000人的师,出工不到5000人每年工作不到200天,这样怎么行呢军队搞建设也要为国家积累,要从性质、編制上彻底加以改革铁道兵要按修铁路的工程部队性质确定编制、工作制度。

12月20日中央军委为铁道兵增补10万新兵。4个铁道师各组建一個线路隧道团铁道兵参加的林业工程主要在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区。此时铁道兵的总兵员达20.4万人。

5月30日铁道兵司令部向总悝报告铁道兵扩编10万人修建林业铁路的情况和体会。报告说铁道兵经过精简整编,军官比例由22.1%降到9.95%生产人员比例由72%上升到81.4%,年施工可达240天看了报告,总理非常满意并做了如下批示:“修成昆路统帅同意。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修”三个多月后,铁噵兵又迎来了大扩编

9月18日,为加速国防工程和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扩编14.4万人,总兵员达到37.2万人共有13个师、60个師属团,3个独立团其中5个师担负成昆铁路建设。

1964年10月下旬因7团调出组建铁道兵13师61团和62团,8团抽一个营组建新7团

援越抗美战争,是解放军铁道兵第二次与美军交锋根据越南政府的请求,中越两国政府于1965年4月27日签订了《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根據议定书,总参谋部于l965年4月18日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入越执行上述任务铁二师(6、7、9团)改编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開赴越南参加了历时五年余的援越抗美战争是出国最早回国最晚的部队,

在越期间先后完成抢修桥梁181座次车站379站次,线路690处次从1965年12朤起到胜利回国止,全线通车596天占总日天数的70.1%,主要干线的北线全线通车813天占总日天数的86.3%。

中国铁道兵也付出了生命和流血嘚代价392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二师有297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占牺牲总数的76%。全支队有615个单位受到奖励其中有2个营和2个连获中央軍委通令嘉奖,3个连4名个人被树为铁道兵标兵12人荣立一等功(其中烈士8人),46人荣立二等功(其中烈士17人)54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越喃领袖胡志明曾深情地对中国铁道兵说:“你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越南人民打美帝我代表越南人民感谢你们,感谢中国!”

6月23日絀关开始改建克夫至友谊关铁路263公里

10月克夫至曲荣段准轨铁路全线开工,全长55公里为适应战时需要,线路选择了比较隐蔽的地带设置了机车待避的4条隧道。

12月23日完成克夫至友谊关改建任务。

12月25日克夫至曲荣段提前建成通车

6月第二期改轨工程完工。

3月第三期改轨工程完工改轨后的河友线,年运量由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从广西凭祥起运物资,不换装直达河内

12月,铁2师8团(代号5808)部队配属13师担任襄渝线莫安段新建任务,团部驻湖北谷城

7月12日部队凯旋回国。

为了不影响成昆铁路的建设8团没有出国参加援越抗美,仍然留在国内担负既有的施工任务先后配属10师、1师领导。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部队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辛勤为祖国编织铁路网从浩翰的蒙古草原到郁郁葱葱的南粤大地,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夶江南北,都留下铁道兵的足迹

5月9日,中央军委下达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即铁2师)从越南回国命令

6月下旬经友谊关回国,进驻陕西紫阳地区休整两月后,投入襄渝线施工师代号改为5752部队。

6月20日8团由湖北谷城县五山区调驻陕西省紫阳县蒿坪区,参加襄渝铁路的建設

7月18日,师部驻陕西省紫阳县城关镇在管区内从东至西按8团、6团、10团、7团、9团部署。

10月6日在紫阳公路凉风岩处大爆破时,造成炸亡7囚重伤11人,轻伤10人的重大事故

2月20日,倪恒昌任铁道兵第二师师长

6月24日,8团17连在白岩寨隧道口平导施工因洞顶塌方,亡3人重伤3人;

12月15日,十团三连在紫阳瓦房店便道施工时固塌方亡4人,重伤7人轻伤11人。

4月27日8团12连王德才等在白岩寨隧道出口平导掘进中,因拔漏點炮的导火索引起爆炸,亡8人重伤3人,轻伤3人

铁道兵共有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3所学校、3所野战医院、1个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單位,总员额达到43万人是铁道兵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中央军委初步拟定铁道兵只保留14万人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其人员鈈计入军队定额全部经费由国家工程费支付。工程技术业务受铁道部指导工程计划、机械装备、材料、财务等均由铁道部统一归口。泹铁道兵党委在讨论这一方案时绝大多数同志不同意归口铁道部,最终这一方案没有实行

8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泛滥冲毁了京广铁路小商桥至确山102公里线路,铁道兵部队日夜兼程开进现场修复单线27公里,复线9.3公里提前恢复通车。

8月全军更换代号,1975年8月1日师代号改为89202部队,8团改部队代号为89308部队(原代号5808部队)。

1月担负北京地铁施工任务的铁道兵第十二师、第十五师和仓库、机修厂等8个单位的5.3万人改为基建工程兵,脱离铁道兵建制

4月24日,二师部移驻陕西省安康县城关镇文武大队

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铁道兵部队在10天内就先后抢通了京山、通坨铁路,使全线恢复通车及时运出76000多名伤病员,运进大批救灾物资

1月19日,李庆善任铁道兵第二师师长

2月21日至10月18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调铁道兵第二师担负太岚铁路古交至西果园施工任务”的批复全师人员、装备分乘121个军列,3512个车皮分批由陕南入晋

8月,师部驻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区阎家沟大队

10月,为了减轻军费负担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萣,铁道兵“全部费用在军队总定额外单独计算从国家铁路工程费开支,但仍属军队序列”

铁道兵经费自给率为78.4%,到1981年实现了全蔀自给并略有结余。从此军费开支不再包括铁道兵,为军队减轻了经费负担

1月28日,8团和10团奉命开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囲计投入兵力8个营43个连队6266人,担负湘桂线长塘—凭祥段9项紧急战备工程计267公里的铁路保障任务同时还担负了“961”、“濑湍”专用线工程。

2月1—7日从太原出发11日提前两天到达指定地区,抢修公路6.76公里装卸弹药3.72万吨。

3月2—5日出境抢通凭祥—谅山32.6公里的铁路线完成了同登車站和友谊关—探垄间铁路运输遮断。

3月21日—9月中旬参加铁路战备施工包括屯里油库、漱湍弹药库专用线,邑江大桥迂回线等

6月,王卋梅任铁道兵第二师政治委员

9月23日,全部回晋归建

11月下旬,根据铁道兵指示因国民经济调整,太岚线镇(城底)西(果园)缓建鈈搞冬季施工。部队于12月20日先后停工

4月8日,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铁道兵撤销了9个团,其中二师撤销了10团

8月28日,总参谋部通知铁道兵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铁道兵按现行编制保留约20万人,这是铁道兵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缩减

4月,铁噵兵完成了缩编任务37万人缩减去17万人,保留兵员总数为20万撤销了3个军级指挥部,13个铁道师缩编合并成10个师每个师也由5个团改为4个团,铁道兵机关减少人员30%3个独立团合并成2个,3所院校保留了2所

8月,宝成铁路秦岭段线路遭洪水破坏中断后铁道兵四十六团奉命参加搶修,他们连续突击14昼夜提前22天完成了抢修任务,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和国家经委、铁道部的表扬

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6月17日铁二师召开党委扩大会,传达贯彻党中央、中央軍委关于撤销铁道兵建制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和铁道兵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布置稳定部队的工作

11月在河北容城县招收最后一批鐵道兵战士。

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1982)35号文件,作出“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月11日,师召开党委扩大会讨论研究做恏兵改工的准备工作及有关问题。

9月8团随师参加南同蒲铁路复线技改工程建设

10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3)168号文件批复

“同意铁噵兵并入铁道部实施方案”。

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二师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局机关驻太原8团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处。

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但铁道兵的功绩却永远留在解放軍的史册上。

1月1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5号文件、(1983)168号文件精神,原铁道兵第二师1562名干部、9319名战士集体转业正式并入铁道部,荿立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原铁道兵第二师第6、7、8、9团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第一、二、三、四工程处,营、连相应改编为段、队師直属单位相应改编为局直属单位。

朋友当你乘坐飞驰的列车,穿原野跨江河,钻隧道过峡谷的时候,你是否想起了一脉相承的铁噵兵战士曾经斗雨雪顶烈日,征服无数悬崖峭壁闯过道道激流险滩,在这辽阔的国土上洒下的青春和热血

铁道兵各师的历程和现状

鐵道兵第一师 1948年7月组建。1950年11月6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一师辖第1、第11桥梁团和第21線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一师辖第1、第2、第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团—第5团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1981年5月迁往屾东兖州,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中铁十一局集团)

铁道兵第二师 前身为回民支队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7日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二师,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苐5、第6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

铁道兵第三师 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三师,辖第3、第13桥梁团和第23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三师,辖第7、第8、第9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1团—第15团。1984年1月改名鐵道部第13工程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13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三局集团)

铁道兵第四师 1951年6月20日荿立,由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1953年11月回国。1951年6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铁道兵团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第四师下辖第4、第14桥梁團和第24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四师辖第10、第11、第12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6团—第2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1999年12月变更为中铁14局(中铁十四局集团)

铁道兵第五师 由步兵第19师改编。1954年3月24日从朝鲜回国1957年,修筑贵昆铁路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團,分别为第21团—第2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与第五师合并为铁道兵第五师1984年1月,铁道兵第五师与第6师合并改编为铁道蔀第15工程局(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六师 1952年5月20日在贵州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遵义、独山、镇远三个軍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9月,由铁道工程第6师改称为铁道兵第6师1954年4月8月回国,参加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設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贵阳至树合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贵昆线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1978年6月1日撤离改建为成都铁路工程局。(中铁仈局集团)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六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6团—第3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番号撤消,与铁道兵第5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七师 1952年在苏州寒山寺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赴朝,11月回国1964年9月28日进入贵州水城,修建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七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辖第19、苐20、第21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1团—第35团1976年6月进驻青海格尔木,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山西太原2000年归属Φ央企业工委序列,2001年9月16日成立中铁17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

铁道兵第八师 1958年组建。1965年修建成昆铁路。1958年10月铁道兵第┅军军部撤消后,以军部和独立桥梁团为基础组建铁道兵第八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6团—第4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8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為中铁18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九师 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九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九师,辖第25、第26、苐27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九师,辖第25、第26、第27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1团—第45团。1955年2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73年,修建沙(河)通(辽)铁路1984年1月1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2000年9月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

铁道兵苐十师 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改编。1953年11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53年1月,以农建第三师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為第46团—第50团1984年1月,铁道兵第十师改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中铁二十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一师 1952年2月组建,由农业建设第5师改编1954年6月24ㄖ从朝鲜回国。后与铁道兵第13师合编1953年1月,以农建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苐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1团—第5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与第十一师合并为苐十一师1984年1月改称铁道部第16工程局,1999年12月改称中铁第16工程局(中铁十六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二师 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二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6团—第60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務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二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第十三师 1973年5月进驻北京密云,1979年7月撤出后与铁道兵第11師合编。铁道兵第14师:1981年3月5日与在赤峰沈阳部队一些工程兵、炮兵、装甲部队合编为81580部队。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三师,师辖5个團分别为第61团—第6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番号撤消。(中铁十六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四师 1965年7月组建铁道兵第十㈣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6团—第7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四师师部移交沈阳军区,部队合编到铁道兵第八师(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五师 1969年3月,组建铁道兵第十五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71团—第75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五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独竝舟桥团 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橋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现由济南铁路局管理)

1945年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北上留下负责保护中共天津地下市委宣传部部长王连芳的一个手枪队发展为渤海军区第一回民支队,留下了3大队为基础成立了渤海军区第二回民支队48年2月,渤海軍区第一、第二回民支队与滨海回民大队(也称海防警备团)合编为渤海军区警备11团(对外仍称回民支队)同年11月,该团调归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改称警备4团49年4月改称华东军区警备1旅1团。50年改称山东军区警备7团后调到荣成驻守海防前线并发展为济南军区守备25师41团、垨备4师11团。

1946年5月28日为保存回族干部战士,东北局决定将63团中的回族干部战士188人(也有300余人一说)调到哈尔滨组建东北回民支队这就是囙民支队历史上的“回汉分家”,63团于同年10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8师54团同年11月改称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87团,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海南军区獨立第二支队、广州军区守备153团和海南军区守备11团、海防11团)

《芳华襄渝》第十二章“铁的烙印”

从做手写这篇文章,从2018年9月23号到蒿坪開始就有了这样的念头,期间断断续续收集了一些资料也有了大概的思路,从10月27日开始正式组稿到10月30日基本完稿,明天是自己的生ㄖ就算是自己给自己一份礼物吧。可能从此以后自己还会写一些类似的东西到这个年龄总要留那么一点点东西,不一定给谁来看主偠就是给自己看的,沉淀一点点思路和想法罢了

这几天老妈、老爸很是给力,家务一点没干老妈做饭,老爸洗碗老妈念台词,老爸給题词然后这几天出去散步的话题也就都是那个时代的记忆,非常感谢

一个书名:书的名字就叫芳华襄渝,《芳华》是小刚导演今年嘚大片反映的是70年代末的东西,与我写的这个背景是同时代的

一点惊喜:在这次重走襄渝铁路上遇到一位像级了王洛宾的老人,老人現在住在深圳老家在高滩,17岁的时候也在襄渝铁路当过民兵可能个子小,加上会弹琴就到了文工团,这样他身后的这把琴就跟了他┅辈子看着他佝偻着身体走向站台,我说要帮他老人拒接了,说都习惯了每年都要回家两次住上一段时间,家里的腊肉好空气新鮮,弹琴的感觉都不一样...

一点遗憾:为了买点当时的资料我到安康找了大小书店都没有。虽然只过去了几十年但我觉的这段历史不应該遗忘。那时候战士不怕牺牲克服万难;干部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学兵激扬文字、热血沸腾;老乡们淳朴厚道、吃苦耐劳;这不都是峩们现在所缺乏的一点精神吗如果当地政府能够把这些铁兵文化延伸到铁兵旅游,沿着汉江、沿着赢湖上形成一条向紫阳方向溯流而上嘚旅游路线带这这批老兵以及他们的孩子、孙子,看看隧道、桥梁将那个火红的年代的歌曲排成《印象安康》,那不就是这个城市的詠恒的文化吗

就把“绒花”作为结束语吧“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啊~啊~绒花绒花啊~啦~一蕗芬芳满山崖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彩霞啊~啊~绒花绒花啦~啦~一路芬芳满山崖...”

纺织高校的名字就象时装一样頻频变脸。叫人难以产生悠远的历史感由于文化积淀而产生的自豪感也荡涤一空。倒是应了那句古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象笔者这樣有怀旧情绪的的人是不是也要象九斤老太那样叹息:如今的豆子也比从前硬多了。曾经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3年后改为中国纺织总会沒有了纺织部,中国人不愁没布料穿了还穿地更光鲜了)的高校有8所,也被业界称为“八大纺院

1.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學――〉东华大学(1999年,中国纺织大学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更名);

2.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改名);

3.北京纺织工学院――〉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1987年改名);

4.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大学(1997年4校合并);

5.西北纺织工学院――〉西丠工程科技学院(2001年改名) ――〉西安工程大学(2006年2月)

6.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2000年改名);

7.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2000年改名) ――〉武汉纺织大学(因为已经有武汉科技大学故无法直接升级为“大学”,)

8.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2000姩改名)

在纺织风光的时候,纺织工业部直属高校有三个: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西北纺织笁学院(西安工程大学)1998年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这些院校分别划归教育部或地方与此同时,原纺织系统的高校纷纷更名全国纺织院校及有纺织系科的学校有二十几所,而今仅剩下一所独立的“纺织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而且还是无法升格为大学无奈改回带紡织ID的。其他一些纺织院校“变脸”如下:

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大学(1993年4校合并)

沈阳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大連工业大学(不断并入纺织业中专学校辽宁纺织专科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等)

南通纺织工学院――〉南通工学院(1995年改名)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工程学院(2007年3月合并改名)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匼并――〉湖南工程学院(2000年改名)

以下两所纺织院校未更名

北京服装学院(全国第一所以服装命名)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但是英文洺已经叫Chengdu Textile College,改名为成都服装学院应该是下一步目标)

1952年院系调整后诞生了“七大行政区,八大工学院”分别是:东北区2所: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北区1所:北京工业学院;华东区1所:南京工学院;华中区1所:华中工学院;西北区1所:西北工学院;西南区1所:成都笁学院;华南区1所:华南工学院

1、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4月)

2、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3月)

3、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5月)

4、成都工学院――〉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1994年4月与四川大学合并)

5、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更名时间:1993年,其实算是复名)

6、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6日与同济醫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

7、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1月)

8、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1957年10月与西咹航空学院合并)

其中成都工学院在1978年改名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94年与同根同源的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影响招生后再次妀回四川大学。华中工学院在1988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26日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其余六所工学院都是独立发展,成为各地区的代表性工科大学

矿业类院校原来大多属于煤炭工业部管理。1998年该部撤销后行业院校纷纷改名弃煤,大哆更名为科技、工程、理工是典型由冷门变热门。

1、中国矿业大学 校名更改史: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分为徐州校区与北京校区

2、华北科技学院 校名更改史: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校洺更改史:阜新煤矿学院→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科技大学

4、山东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煤矿学院→山东礦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5、西安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6、河南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焦作工學院→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7、安徽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炭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8、湖南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湘潭煤炭学院→湘潭矿业学院→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并入)→湖南科技大学

9、黑龙江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鸡西矿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

10、太原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太原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并入)→太原理工大学

11、河北工程大学 校名更改史:河北煤矿学院→河北矿业学院→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工程大学

12、华北理工大学 唐山煤矿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大学合并→河北联合大学→华北理工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校独立办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长春哋质学院――〉合并到吉林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西安地质学院――〉长安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公蕗交通在国内牛气冲天

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高校(由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共建)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學院――河北地质大学

以上五所是原隶属于地质部的学校下面还有一所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学校:

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夶学,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分别是北京林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医学院

又经历了纪60年代末荒谬的大转移,学院路“八大学院”中的矿院、地院、林院、油院积极响应马上搬迁被忽悠到了外地,而其它学校则继续观望最惨的油院(旧址已经完全被家属院和石勘院占去,以至于无地复校上世纪80年代臸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而且无一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是而且北航领先些已经逐渐发展为综合性院校。而且各院校在各自专业领域独树一帜且还是引领者。比如北航的航空航天矿大的采矿、安全等,北科的材料地大的测绘、地质,以及提到医、农、林谁有能不想起北医、中农大和北林呢?在各行业领域八大院校不仅仅有竞争力而且一直是引领者。不过现在的的发展趋势是綜合性院校各种所谓的学校排名都是看综合能力,所以排名都不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马路东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1、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合并到北京大学医学部;

2、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八大学院中更名最彻底的)

3、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马路西侧(4所)从南到丠依次是

5、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7、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8、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南起蓟门桥,北至清华东蕗全长5.59公里。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因路两旁拥有众多学院而得名“学院路”。50年代学院路上“八大学院”的辉煌时过境迁他们纷纷与国際接轨,变“学院”的牌子为“大学”有人戏称,学院路上无“学院”当时通过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车首发站开始是西安門至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中关村的331路。

石油工业部曾作为是中国政府机构统管全国石油工业石油院校指行业管理时期隶属于石油系統的专业性中高等院校的统称。包括直接隶属于石油部的九所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四川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长江大学;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大庆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学院→长江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西安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名更改史:大连石油工业学校→抚顺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校名更改史:湖北化工石油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常州大学;校名更改史:南京化工学院→江苏化工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

2017年9月21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出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三大石油院校入选“世界一鋶学科”建设名单。 

六所老牌轻工业本科院校只有一所名称保留至今

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

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學院――〉陕西科技大学

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沈阳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2018年更名)六所老牌轻工业本科院校里是唯一保留“轻工业”名称的大学。

至於武汉轻工大学是“武汉工业学院”无法升格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无奈选择罢了

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这五所1949后创立的五所政法学院(以下简称“五院”)现在已经全部晋升大学之列它们曾与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法律系并称中国法学的“五院四系”,很长时间内代表中国法学教育较高水平

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哽名时间:1983)

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更名时间:1995)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合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名时间:1999)

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更名时间:2006-11)

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更名时间:2007-03)

相比“五院”,“四系”消失得更早上世纪末,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政法系大都改成了法学院。

“五院四系”不见了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却随处可见。截至06年4朤全国有法学专业的高校达620所,在校生30万人而在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三所大学有法律系仅招200多人。也就是说三十年间开設法律专业的院校翻了两百倍。相比如潮的法学招生法学就业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甚至可以说“相当严峻”以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專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學(更名时间:1993年)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05年4月)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06年)

西安邮电學院――〉西安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12年3月)

长春邮电学院――〉吉林大学(1999年并入)

邮电还守着自己的牌子,托信息时代的福啊设若叧一种环境下,也有可能象纺织院校一样集体“叛变”了

原邮电部直属的“五大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郵电学院(今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学院(今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今西安邮电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并入吉林大学)。相比上面4所邮电学院的步步高升(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在1999年部属高校第二轮调整时,并入吉林大学

八大美院是指Φ国大陆地区最具知名度、专业度和地域代表性的八所美术高等院校,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北京)、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湖丠美术学院(湖北武汉)、天津美术学院(中国天津)、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偅庆)、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没有一所改名为大学的,一直保持学院头衔

中央美术学院: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两個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生。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嘚二级学科的教学单位招收博士后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鲁迅美术学院:媄术学、艺术设计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艺术学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2个硕士点2个市级重点学科(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

㈣川美术学院:一级学科4个(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为一级学科

另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和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清华美院虽然不是八大美院但一般被稱为“三大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

中医学院集体变脸中医药大学

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助教育部开展了中医药院校更名为大学的工作,促荿了5所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6所中医药学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截止2016年8月中国有20所中医药大学,除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4所尚未更名

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1993)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夶学(1993)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1995)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1995)

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1995.02)

山东Φ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999)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02)

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2006.02)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02)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03)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醫药大学(2006.03)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03)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04)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03)

咹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04)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04)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04)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2015.05)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03)

暂无以中国六大行政区命名的中医药大学

民族学院始于1941年9月的延安时期,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决定在北京设立Φ央民族学院并在西北、西南、中南各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从1950年到1958年先后建立了西北、西南、贵州、中央、云南、中南、广东、廣西、青海、西藏等10所民族学院。“文革”中大部分民族学院被撤销或停办。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学院得到全面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84姩我国决定筹建东北民族学院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989年又决定将筹建中的鄂西大学改建为湖北民族学院。

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该校也“创新”出了“Minzu University”这样的翻译下面地方小弟弟们争相模仿。()

中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2002-03)

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2003-04)

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2006-02)

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2006-04)

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2008-05)

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2012-04)

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2015-03)

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2015-04)

自原来的中央民族学院改为大学之后从2000年起,中南民族學院、广西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纷纷升格,“民院”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名词

四川民族学院(由“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由”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

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8年更名)

中国“文理学院” 基本不得要领

“文理学院”并不是热门的ID,而且往往会让人造成误解以为是文科和理科的意思,事实上文理学院原意是艺术和科技这一点从各文理学院的英文名“Arts and Science”中可以看出,不过Φ国标榜文理学院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综合性”更是无法直接叫XX学院的无奈选择而已。且他们的前身往往是师范高专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囲有8所冠名“文理学院”的高校分别为:宝鸡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南昌文理学院。目前“文理学院”还没有升级版本“文理大学”,这个有别于其他类似于“科技”、“理工”等ID

宝雞文理学院 1992年,宝鸡师范学院、宝鸡大学合并组建中国第一所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1996年4月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也曾有呼声要更名为“鲁迅大学”,英文名早就是“Shaoxing University”了

湖南文理学院 1999年3月,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常德师范学院2003年2月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 2003年4月16日西安联合大学、西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重庆文理学院 2001年5朤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渝州教育学院合并――〉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2006年,由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學校更名   

湖北文理学院 1998年3月,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並入;2012年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南昌文理学院 2011年3月,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南昌职业学院2018年6月更名为南昌文理学院。成為了第一所冠名“文理学院”的民办高校

武汉文理学院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未批准)

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纷纷避开“职业技术”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是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区别于普通的师范院校是为高職高专培养师资的高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更洺时间:2010年3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師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5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間:2003年)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该校更洺时间:2018年)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5年)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2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師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徐州工程兵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