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碧什么

千山一碧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千山一碧,字面意思为许多山峰都是绿色的,形容绿的范围很广。
千山一碧分开释义
千:许多,所有。
山:山峰,山峦。
一:都,全部,统一。
碧:碧绿色。
千山一碧基本释义
千山一碧:许多山峰都是绿色的。形容绿的范围很广 ,面积非常大。是描写绿的范围广的词。指众多高山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从远处看呈现出碧绿连山的场景。噢哦,这个页面找不到了
下载作业帮可以找到更多答案碧口镇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原名碧峪口、碧霞口,位于的东部,的下游,它与、、华亭安口镇并称为“甘肃四大名镇”,又因1949年以前,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贾林立,而列于甘肃四大名镇之首。
碧口镇乡镇概况
距文县县城85公里,它南邻四川,从这里向东进入四川。海拔624米,与平均海拔在1300多米的相比,这里真的算是甘肃的平原了。就象它的地理位置一样,碧口是陕甘文化与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的说法。海拔624米的碧口相比于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甘肃省,是省内名副其实的低海拔地区,其境内的罐子沟海拔550米,是甘肃省海拨最低的地方。碧口位于西秦岭山地和山系的交汇地带,高大连绵的秦岭挡住了北方呼啸南下的冷空气,而向南纵横开口的白龙江河谷又能使形成于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一路经、,延伸到中下游河谷,因此,属于气候区,冬天,这里要比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被称为“甘肃的”和“陇上”。
碧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尤其是李子坝、碧峰沟一带,雨雾缭绕,很适宜茶树生长。这里也是甘肃境内最早引种茶树的地方,早在清代道光年间,碧口镇的坝就开始种茶,那里的茶园里至今还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老茶树。碧口的茶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碧口龙井采用的制造方法,采摘细嫩芽叶,手工精心制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耐冲泡。它已成为甘肃最有名的自产茶叶品牌
在碧口白龙江以西的深山密林中,还栖息着“国宝”大熊猫和。国家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的的一部分就在境内,并且保护区管理局还在碧口设有保护站。
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碧峰、响浪、何家湾、石土地、井 地、曲水湾、白果、李子坝),63个合作社,75个自然村。其中5个行政村(碧峰、响浪、何家湾、石土地、井地、曲水湾)地处白龙江沿岸,有2个行政村(白果、李子坝)坐落在深山。境内有60多个企事业单位,省属企业有碧口水电厂、金矿,县属单位有移民局、二中、文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其余均属县级财贸、工交、文教、卫生等单位的下属单位。
全镇有5024户,16396人, (内有回族30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8.55人。其中农村人口2000户,8470人;城市人口7926人。耕地面积11630亩,其中水田571亩,3425亩,旱地7634亩,经济林面积8500多亩,茶园4000亩,蔬菜120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37亩。200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894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287万元,粮食总产213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251公斤,人均纯收入1061元。
碧口镇行政区划
碧口镇下辖村:、响浪村、、石、井地村、、、白果村
碧口镇历史文化
,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多为四川经商落户移民,语言、服饰、习俗、民宅无不和巴蜀大地同出一辙,故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之说。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沟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冯家沟只有十几家茅舍。当时。四川来甘肃的舟辑在距碧口20公里的行店,后迁至肖家坝的旋滩,初年迁至碧口。至此,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集散。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会馆5处,药材行栈40多家,古镇名播,享誉华夏,为甘肃四大重镇之一,有“”之称。随着水运业的日益兴旺,碧口古镇繁华至极,各地客商纷纷解囊建馆修宫,一时间工商林立,成为商镇发达的象征。、四川会馆、忠义宫、船帮之所等,各具风姿。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以供奉镇江龙王为主的紫云宫,为船帮会馆,俗称,历时六十载建成,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经两次修葺,此庙富丽堂皇,宏伟壮丽,为邻近诸省少有。同时带建有不少庙宇,如红庙子、南山寺、、响浪寺等。
民国初年,碧口街居民500余户,2000多人,除本地十几户张姓农民外,余者皆为外来商族。每日来碧驮运骡马100多匹,肩挑背负及来往客商1000多人,每逢集日四邻农村来赶集交易者尤多,市场喧嚷繁荣,行人擦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额达八九万元。可谓万商云集,遂成为甘肃之冠。民国年间,碧口陆续增设了烟酒营业税局、局、特税局、海关税局等税收机关。抗日战争后期部分海关沦陷,药材出口滞销,经营药材的商家改营大烟生意,碧口至此大烟生意交易跃居全省首位。年税收曾多达两万多银元,占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民国十六年(1927年),碧口统捐局达七万六千元(银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价税六万六千多元,碧口经济之繁荣由此略见一斑。民国后建碧口公园,其内有园亭楼廓、动物园、抗日楼、书画院、城隍庙、等,可见古镇历史的繁荣。清代有诗《碧峪镇登紫云宫楼》为证:紫云楼阁最高层,遥眺关河远是增。山势千重盘陇蜀,江声一气赴。川原形势仍古今,人数代迁感废兴。今日皇图垂巩固,须知寰海水清澄。1933年新建公园,大礼堂门口有一联云:碧山巍峨紧关秦岭千重锁,白水汹涌冲破江河万里涛。
碧口镇经济产业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气候温和、降水量多、无霜期长、地理形态多样的碧口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农作物品种多,森林覆盖率高,河谷纵横,在广阔的林地、沟谷生长着多种名贵中药材、绿色无公害食用野生菌及、、水葫芦等野菜,还有很多食用野生菌类、蔬菜尚待进一步开发。银杏、、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很多地方都有分布,、、、、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时常出没,大熊猫的足迹也偶有出现。碧口总耕地面积11630亩,粮食播种面积16810亩,粮食产量26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元,人均占有粮620公斤,经济总收入1895万元,农业总产值1169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289.88万元。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茶政策在具有建设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碧口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南茶北果”的发展思路,在坝、、曲水、碧峰等宜茶村发燕尾服茶园4000余亩,年产茶50吨,产值达460多万元,成为碧口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井地、白果、曲水、石土地、何家岭等村发展核桃、板栗、银杏312亩,响浪、何家湾、碧峰等村为蔬菜基地,种植各类蔬菜1252亩,并建立了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区,碧口“南茶北果”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
由于碧口农村耕地面积少,且受传统经商思想和特定地域的影响,农民除了进行农业生产之外往往从事木材加工、竹编、建筑、运输、营销及劳务输出等行业,加快了碧口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二、以高耗能为主的矿产冶炼和初级工业结构亟待进行产业升级。
以装机30万千瓦的为龙头的梯级水电开发,为发展以冶炼为主的高耗能企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先后建成年产8万多吨硅铁冶炼企业7家,铜加工企业一家,上缴税收近2000万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75%。随着美迪林枘米的有限责任公司氧化钛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标志着碧口工业发展正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迈进。
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碧口玉源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碧口众多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之一,以玉源铜矿、明达硅铁厂以及既将立项上马的麒麟寺水电站为主体的产业集团拥有上亿元的雄厚资产,年上缴税收达300万元。
碧口镇区店铺林立、小型加工企业与作坊众多,饭店、酒吧、茶楼等服务场所更是遍布在大街小巷,如今碧口镇的个体私营企业多达1013户,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地区的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着越来越多的贡献。
碧口镇特色产业
碧口镇围绕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培育茶、油、果、药、苗、草等产业项目,主导产业突出绿色特征,产业的总量与效益逐年提高,绿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碧口镇依托特色优势,提出兴茶强畜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抓点示范促全面的方式,建成茶园、退耕还林、种草养殖等示范点片100多个近2亩,形成了山顶绿帽子、山腰茶带子、山下种草养猪挣票子的产业格局。该镇各办公室还对示范点片实行挂牌管理,明确包抓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带动了全镇以绿色经济为特色的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既让沿江两岸的生态更美,又为农民增收打开了“绿色”通道。在茶园建设方面,根据全镇1.8万多亩茶园初见效益的特点,及时制定了《茶厂建设及茶叶收购加工管理办法》,扶持新建茶叶加工厂1个,兴办了镇中心茶厂,扶持茶叶加工大户50多户,严格鲜叶收购等级和价格,让利于民。2008年全镇采摘名茶鲜叶160万公斤,茶叶总产量200多吨,产值17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在畜牧发展上,该镇出台了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提倡种草养殖,种植、等牧草500多亩,全镇生猪饲养量达1.6万头,人均2头。去年镇上拿出3000余元现金奖励等5户养殖大户,刘杰所在的靠养猪人均增收100多元,农民戏称这是绿草养“金子”。
碧口镇发展规划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工业小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和农村支柱产业,努力争取小区建设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办事干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推动碧口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发展思路是:立足水利、电力、矿产、气候四大资源优势,强化以水利建设和农村支柱产业开发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电力、市镇设施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创以资源开发为龙头,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工业小区建设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以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为两翼的具有碧口小区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新格局。
奋斗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1272元。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农村政策,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以此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2、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深入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推广良种、配方实肥、地膜覆盖、带状种植等实用技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大搞,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在抓好坝肩引水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上一批水利工程,力争新增保灌面积3000亩,新修高标准500亩。重点抓好、碧峰两村管引工程,解决曲水四马山等6村22社的人畜饮水问题。4、加快支柱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按照产业化要求,突出区域特色,实施规模发展。按照“南茶北果”区域特点,在江南片的坝、白果、碧峰、曲水等村继续扩大茶叶面积,向万亩茶园目标迈进,并抓好茶叶精加工和包装增值。在江北片发展银杏、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其次棚栽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要有大的突破,以响浪、碧峰为重点,扶持农民发展绿色实体。同时要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
团结奋进的镇领导班子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1、抓好交通建设,重点搞好李子坝、碧峰沟公路拓宽改造,争取何家湾至响浪码头,井地、石土地、曲水3村乡村道路建设的立项上马。2、加快碧口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建规划,抓好自来水改造工程。3、争取母猪湾段河堤工程建设尽早立项实施。4、力争街区道路照明问题早日解决。5搞好镇区民居改造。6、加快镇区和农村电网改造。7、加强城区环境和绿化,彻底解决脏乱差。7搞好科技、,增强“造血”功能,改善高半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全镇总体脱贫并向小康迈进。
三、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深入开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文教卫生、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五、切实改进工作作负,塑造良好政府形象,为群众多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支持的信赖。
.新华网甘肃频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嫌一树碧无情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