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断了好几年没继续去三级考试成绩查询,请问(05年)以前的成绩现...

我是97年中专毕业,在学校参加大专自考,至2001年中断考试,剩一科没考,现在还能继续考余下这科,_百度知道
我是97年中专毕业,在学校参加大专自考,至2001年中断考试,剩一科没考,现在还能继续考余下这科,
我是97年中专毕业,在学校参加大专自考,至2001年中断考试,剩一科没考,现在还能继续考余下这科,并取得毕业证书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超过八年了,作废了。意思你要自考只有重头开始考。
采纳率:25%
可以的,首先其要去自考办确认你之前的成绩,那些可以一用,那些需要重新考试。只要全部考完试可以拿到毕业证书的
自学考试成绩是保留3年的。只要在3年之内通过是可以拿到毕业证的
这个需要你到你们学校 负责自考的老师 询问清楚 这几年
自考大多数是网上报名
7年之内都可以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3-05年我的医疗保险由昌吉单位交,06年中断,07-11年由乌鲁木齐单位交,请问我的已交医疗是几年了?_百度知道
03-05年我的医疗保险由昌吉单位交,06年中断,07-11年由乌鲁木齐单位交,请问我的已交医疗是几年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算4年,医疗保险中断是不能补的。
现在我又转回昌吉个人缴,前期乌鲁木齐交的能不能算数?算不算连续缴纳?
只要医保不中断就算。
采纳率:4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与相关新闻
北京自考一年中重要日程安排
注册、报考、缴费时间(笔试课程)
  04月考试:当年3月1日至9日
  10月考试:当年9月1日至9日
 详情→:点击查看:
新生领取准考证及查询考试通知单
  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北京自考时间
  04月考试:14、15、21、22日
  10月考试:13、14、20、21日
 详情→:
  北京自考费用
  笔试课报考费:30元/门
  实践课报考费: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非笔试课报考费: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自考教材费:350-500元/每专业
  考籍业务办理收费标准:30-50元
 详情→:
成绩发布时间
  04月考试:06月08日开始
  10月考试:12月08日开始
 详情→:
  成绩复核申请时间
  04月考试:06月08日至12日
  10月考试:12月08日至12日
  详情→:
  各专业非笔试、实践考核课报考
  上半年:3月11日9时至14日17时
  下半年:9月11日9时至14日17时
 详情→:
  毕业申报时间
  上半年:06月8日至12日
  下半年:12月8日至12日
  详情→:
  论文申报时间
  上半年:06月8日至14日
  下半年:12月8日至14日
  详情→:
  学位申报时间
  上半年:3月17日至23日
  下半年:9月17日至23日
  详情→:
  注:以上所有自考业务,考生均须登陆办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考试时间
  (北京自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替代课)
  上半年:3月下旬
  下半年:9月下旬
 详情→:点击进入:
北京自考考籍办理规定(接考、转考、免考)详情→:详情→:详情→:关于免考公共课程,特别的:详情→:
考籍办理(考生接待日)时间
  周二、周四,北京教育考试院一层考生服务大厅
  详情→:
北京教育考试院地址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乘16、425、508、635、751、运通109路公交车志新桥北下车,北行200米路西)
办公时间(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至少在当天工作结束前30分钟到场办理)购买教材及资料
  任何时候均可登录在线订购自考教材及辅导资料
  北京自考咨询电话
  837416
北京自考系列专题
BJZIKAO.COM旗下网站:07年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已经过了5个多月,成绩也已经知道2个多月,现在有很多同志们又开始奔波在考一注的路上了,本人于07年顺利过了该考试,为了总结过去,也为了给在路上的同志说一点所谓的经验,特写如下文字,希望能对一些考友有微不足道的帮助。
一 要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因为现在的注册已经是执业资格的一部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注册的重要性会更加明显,与其在40岁还奔波在考试的路上,不如30岁时努力一点。要明确一下,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毕竟这个考试的通过率已经很低,考试的人每年都在增加,而通过的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可知道,其考试的难度肯定会不断的增加(或者隐性增加难度,如专家判卷时严格一点)。
二 要有产出和成本的概念,应该讲每个设计院在7~9月份都是一个出图的高峰期,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复习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工作和复习的关系,就是一个微妙的平衡问题。我不支持辞掉工作在家复习的极端做法,这样做你的压力太大,而且就算考过了,你会发现这个考试的用处比你想象的要小很多,这样反而对你的心态造成一点的负面影响。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推掉一切的炒更(这个比较容易做到,你可以介绍给别的朋友做的),在单位尽可能少做一点,让不考试的同事多承担业务,高风亮节一点,这个时候的心态就很决定你的成绩了,不要为了一个比较合算的项目把自己的目标放弃,应该知道“一个打老虎的猎手,是不会因为失去一只兔子而伤心的”你也可以顺便算一个帐:如果你做了一个比较合算的项目,你拿到5万元(不得了了),而占用了你较多的时间,让你没有通过该考试,你就得到5万元,如果你放弃了,你获得了比较多的时间,而通过了该考试,这个考试通过你可以获得相应的5万元吧?而且对你心态的改变,你地位的改变呢?
三 要有长期的打算,由于考试难度的增加,每个人知识相对的缺乏,故考试一次通过的人也越来越少,本人07年就是2进宫阿,一次通过固然可喜,但第一次没有通过也不丢人,本人在06年的时候做了系统的复习,但最后只得了41分,但本人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在找不足,通过对06年试题的分析,明确自己主要是在抗震和力学上失分,于是在07年初,本人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就放在抗震和力学上。因为06年的系统的复习,本人在07年对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 钢结构 地基基础所花的时间相对就很少了,而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在抗震 高层 桥梁上花功夫。
四 复习资料的选取,这个问题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这个也和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基础水平有关。如果基础水平比较高,可以直接选用30天冲刺之类的模拟题,如果你的基础一般,建议你采用施岚清的复习教程,至少他的资料错误比较少,而且很全面,但书很厚,学完它需要200个小时左右。本人06年采用了施岚清的复习教程,在06年8,9月做了8套模拟题(杨伟军编的),感觉有点匆忙,考试时有点茫然。07年4~6月看了一遍规范(着重看抗震规范),大概的再看了一遍施岚清的复习教程,并从网络上下载了施岚清的复习试题,做了一遍,正确率保证在85%以上。07年7~9做了30天冲刺,要求正确率在85%以上。可以这样讲,本人基本做遍了市面上比较好的试题,而且,本人追求很高的正确率,这也为本人顺利通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 放松心情,努力考好。考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试不用事先设定好做题的顺序,而是根据试卷的难易程度来安排时间,例如06年的混凝土考的有点难度,而钢结构很简单,砌体考抗震比较多(对我来讲有点难),那就先做钢结构,然后砌体,最后混凝土,而07年钢结构考的难,混凝土和砌体简单,那就先混凝土,然后砌体,最后钢结构;追求正确率是本人在复习和考试中都很强调的步骤,“做对会做的,争取做对相对熟悉的,彻底放弃不会做得的”,拿到一个题目,首先看看这个考点你是不是熟悉,如果熟悉,马上分析它的考点,可能存在的陷阱,尽最大可能拿到这一分,对于相对熟悉的题目,可以先做个记号,等一下回来做,对于看完题目都不知道考啥的,基本可以放弃,因为考试时间很有限的,不要为了一个树木,放弃一片森林。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写道这里,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陆续写一下每门课如何复习的。为了节省空间,希望大家不要用一些 “顶,支持,”之类的回答本问题,如果转载,请注明 来源于昆山城建发展建筑设计院 叶伟平。谢谢
因为一注考试是可以带规范的,那么我们应该在规范上多下工夫!
  今年考试我买的全是新新的规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规范上要标注好多重要的东西,比如说那条规范的条文说明很重要,那你在这条上要加条文说明,表示条文说明很重要,比如用某个公式解题时那些参数是容易有陷阱的,那些参数是有限值,比如考构造要求,像对框架柱纵筋的要求是那几条规范,对框架梁箍筋有那几条要求,都要在规范大标题上写清,考场上时间紧,心理也紧张,我们把一些陷阱写到规范上,当我们查规范时一看红笔的标注我们就知道那条条文说明有内容,那条和那条可能连锁在一起,这样就避免了考场下来什么都明白考场上却全掉进了陷阱。
  考题分析
  每本规范的性质决定了出题的类型。比如上午砼,钢结构,砌体结构中,钢结构出题一般题会很长,我们看好多练习的模拟题,同样40道题,钢结构要多几页,说明同样一分的题,钢结构审题所需要的时间要长,而且很多是力学的知识,那我们就应该有针对的做题,我的方法是先砼,后砌体,最后钢结构,因为同样6分钟的题,钢结构审题用的时间长,审题完了发现不会那不是浪费时间吗,而砼,砌体审题时间短,即使审完题发现不会做也不会占太多时间。
  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砌体结构,砼结构,钢结构这三门的陷阱都比较集中,对比上下条规范就可以找到,而高层,抗震那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对高层特别是构造要求复习的时间要分配的多一些,还有砌体结构,砼结构,钢结构的条文说明能考的不多,条文说明大多是在高规中考,而基础大多有附录的内容
  善于总结
  有的人说,要看参考书,要看规范,还有条文说明,还要做题,那需要多少时间呀,其实仔细看当然要很多时间了,那看大纲就不需要了,好多人考试时不知道考的那儿的,找不到条文,那么如何找到条文就是我们要做的最关键的问题了,看大框子不需要多少时间,一定要善于归纳总结。
本人工作第一年将基础课考出,这个应该算是没难度的,尤其是刚毕业的时候,基本不用怎么复习,熟悉一下题型题量即可。
第二年开始参加转业考试,第一次考也没有必过的打算,况且当时对结构设计的认识尚浅,很多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就拿着施的书从开头开始看,然后把常用的规范随意的翻翻看,到考试的时候,施的书大概看了一半,也没有做任何的模拟题什么的,临考试前好像找同事复印了历年真题看了看,,就匆匆上考场了,,考试的时候发现会做得题目不多,主要是不熟,,而且像混凝土结构这样的经典的给内力要求进行截面设计的题目,也因为没有做过练习,自以为会做却在考场上没做出,,还有计算箍筋也十分不熟练,平时设计都是电算,考试时非常吃力。钢结构题目直接没有什么概念,题目讲的位置都没有明白,导致全部放弃。做得比较好的算是地基础了,应该是平时涉及的比较多的缘故吧。结果这年2007据说题目很简单的情况下以44分惜败。
2008年,工作的第三年,拿着30天冲刺开始做题了,今年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时间来复习,工作比07年忙,但是也自己抽空几乎每个单元的题目都作了40道(也就是每个单元冲刺了1天),然后把07年的真题看了2遍,就这样上考场了,现在总结一下,犯了以下错误:
做练习题的时候没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行本规范,而用了合订本。本来如果你对所有规范都有相当的熟悉程度的话,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对所考的众多规范只有基本的几本比较熟悉,而且熟悉的是单行本,结果导致今年考试的时候我延续做练习的时候得方法查合订本规范,有2道地基础的题目查错,还有2道地基础的题目做错,失误1。
考试的时候没有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而是按照题目的顺序!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考前没有真题模拟就对这个时间的概念没有重视,上午考试的时候才发现,2个半小时才做了18题,当时那个就慌了,后来虽然临时调整将后面的作了一部分,但最终还是有7道题没做,,至少有3道是相当简单的墙梁题目!!失误2!!
上述2个错误导致我至少有5道题目会做而没做或者做错!降低了通过的概率,,不过刚才估分可能在50分左右,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是能通过呢,bless!!
总的来说,专业考试其实并不难,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有把握能通过:
熟悉考纲中列出的规范,看书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如做题,做完再看1-2遍书,相当有效!!
拿30天冲刺当题集,施的书当辅导教材,如果能把30天冲刺做完,再适当的复习一下这些题目,作的时候再加上速度练习,基本上无忧!
选好考场用书,平时练习时就完全按照考场环境模拟。
针对自己情况安排考试做题顺序!
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借鉴!
 我来谈谈考试感想。本人93年毕业,先干施工,现在甲方,未在设计院干过。因此一注考试对我来说难度非常大。可以说基本凭的是当年在大学里的底子(幸好我在大学里学得还比较扎实)。98年考基础通过,分数还不错,175分。当时还比较年轻,28岁,记忆力较好,精力也比较旺盛,再加上考基础的那年工作不忙,复习了半年的时间,因此一次通过。后来想着什么时候把专业也过了,但听说专业考试的难度比基础大的多,再加上别的原因,一直未报考。04年考监理通过,05年考建造师通过(顺便说一句,这两种考试比一注专业要简单很多,不在同一级别上)。这时再想着把一注专业也过了,于是06年报考(这时我已经36岁了)。当时买了施岚青的书作为主要复习用书,后来又陆续买了杨伟军的模拟试题和徐建的应试题解作为做题用。从06年春节过后开始复习,至9月考试,总共复习了7个月时间。复习以施书为主,结合规范,做杨书和徐书的题,施书上的例题也做。当时工作较忙,白天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看书做题受到很大干扰,但也没办法,咬牙忍受。晚上回家从七点半开始复习直到十二点,这段时间效率较高。当时心气比较高,心想自己付出这么多心血,应该一次通过。至考试前,施书结合规范看了一遍,里面的例题也基本做了一遍。杨书的题目全做了(这里要说一下,这是一本很烂的书,就是把历年的考试题目打乱重新编排,而且答案错误很多,对于备考基本没什么作用,建议以后要考的同仁们最好不要买),徐书买得较晚,题目没能做完,有选择性的做了一部分,大约为全书题目的三分之一多。当时参加考试的时候信心是很足的。但只考了45分,未能通过。当时非常沮丧和难过,觉得自己白白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有些怨天尤人,怪题目出得太偏。后来心情慢慢平复,总结失败原因,还是自己复习当中不全面,对规范理解不深刻,有薄弱环节。而一注专业考试考点非常多,规范当中随处可考。再加上自己未从事过设计工作,一次考不过也很正常。于是07年从头来过。这次复习以规范为主,结合施书(因施书已复习过一遍,此次主要对未充分理解处加强),买了赵赤云的模拟试题全部做了一遍,再将徐建书中未做的题目又做了一部分,但还是没全做完。杨伟军的书扔在一边。07年又复习了6个月。这次考了62分,终于通过了。查成绩看到自己考分时,心里真是痛快,自己两年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一注专业考试对我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这好比是一场毅力、恒心、精力和耐力的艰苦考验。所幸的是我挺过来了。我写出自己的考试历程,丝毫没有炫耀的意思。我知道还有很多比我付出更多的人(可能还有一些牛人,一注专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只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想说出来,希望对那些后来人能有所帮助。
   关于复习用书和复习方法及技巧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者说过很多了,不再重复,只是再次提醒一句,不要买杨伟军的模拟试题,它只会误人子弟。
   感谢这个论坛,因为在我考一注的过程当中,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复习资料和分享了别人的考试经验,尤其是我在这里得到了信心和勇气,我在这里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撑。
   最后,以《应试通则》中的话与那些将要参加一注考试的同仁们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祝大家成功!
参加一级考试纯属偶然,有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图书馆借了本同济版的基础考试教程翻了翻,还没看完就稀里糊涂参加考试,不想还过了(02年),这才有了考专业的计划。03年工作太忙没考,今年一级专业57分,上午25分,下午32。
复习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陆陆续续看了几本书,推荐三本书:一是中国建工的《规范理解与应用》,二是施老的指南,三是孙老的教程,当然规范是少不了的。
前几个月主要是看规范和《规范理解与应用》;7月开始做题,即施老的指南,注意施老的书中的题目要做一遍,光看没用,大概用了二个月的时间;8月中下旬开始再看一遍规范,同时做孙老书上的题目,孙老的书我没看,觉得太啰嗦。孙老的题目不错,主要作用是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
总结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看书、做题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规范上圈圈点点的东西越多越好,但注意别太乱,否则考试时反而会搞混。上面推荐的三本书最好都能读完,实在没时间,孙老的书可以不要。
做题很重要,但也不一定要题海战术,施老的题很有用。做题的目的要明确:做题是为了加强理解规范,个人认为施老和孙老的题足已。
7本主要规范要熟练,大纲规定的内容都要仔细阅读。其他规范考前一个月再看都来得及。
最好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中断的时间不要太长(如10天以上)。
第一次参加专业考试的,最好参加培训,我今年参加了省里的培训班,收获虽然不大,但熟悉了考试方式.至于施老的班,个人认为如自已有足够的时间复习,不参加也可以;如时间有限,可考虑参加施老的集中学习,但去北京之前,最好已看完一遍规范,光靠上施老的班就能通过,估计可能性不大。
考试做题的顺序建议为:上午:砌体——钢结构——混凝土;下午按卷面顺序即可。今年上午我先是按卷面顺序做,不想混凝土部分差不多花了二个小时,后面钢结构第一题题目一看好长,赶紧先去做砌体。做完砌体后再反过来做钢结构,认真一看钢结构考题并不难,但时间不够只做了一半,可惜,要不然还可多得几分。
以上是个人的考试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这里要感谢&中华钢结构论坛&、&晓东CAD空间&以及各位网友的帮助。
深圳如有计划明年参加一级专业的考生,可以留下电邮联系面谈交流。
时间是足够了,我去年脱产40天,也不是完全脱产,只是不接项目,但是还照常上下班,审核图纸.考了60分.
我的建议是你最熟悉的最先复习,最生的最后复习,至少要复习2轮.第一轮要细,第二轮要快.
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你最陌生的是你最后复习的,比如桥 木结构 钢结构(对我而言).
如果你只复习一轮,你做题目就会发现,都很熟悉,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翻规范半天才能找到考点在哪.
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题是帮你理解规范的,施的书首先要读厚,要举一反三,第2轮的时候看施书就非常快了,这是读薄的过程.上考场的时候基本就不需要施的书了,融会在规范当中了.再者,考试的时候是没时间翻施的书的,一道题就6分钟,还要涂卡.看到题目要形成条件反射,脑子里面马上反应考点在哪?在规范什么地方?这样你才有可能把题目做完.
我要强调一点:一切以规范为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帮助你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
我的分数不算高,但是相对我的复习时间,效率算是非常高了.我每天上下班在车上的时候都会思考我该怎么样复习,怎样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率.
要有计划,具体到每天,要自己最熟悉的科目到最不熟悉的,自己把握,主要是施书,我就只看了施的书.典型题目都做了一便,规范仔细读了,题目做完后再总结下解题方法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陷阱.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比如抗震等级的判别,施的书没总结,但是有不少例题.做完后可以思考,遇到一个建筑要判断抗震等级,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写在规范的空白处.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复习的方法就是这样的.如果我没总结抗震等级,去年那个高层的大题我的抗震等级就判断错了,后面株连几道题.
第2轮复习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考试还有20天不到的时候我到书店去买规范的合定本,结果没卖的了.我随手拿起了30天冲刺翻了一下,一看没头绪,再随手翻一下,一看,又没头绪,连翻了几次都是这样,会做的题目反应也比较迟钝.当时给了我很大打击,很是灰心.回家的路上我苦苦思考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复习.回想几年的考题,并没有重点,没有每年必考的东西,非常的散.唯一不变的是所有的题目都没超出规范.这句话非常重要,它直接指导我后面复习的方向:回到规范上来.去年考完的时候,OKOK上哀叹一片说题目才偏,避开施书.但是我做的很顺手,我也只用了施书.考完后,大家都醒悟了:规范才是设计之本,打题海战术是不行的.可惜我复习的时候广大考友大都打题海战术的,做完了施书和徐书还有30天冲刺和杨伟军的书.OKOK上有人做了5000多题没考过的.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1、要有详细的计划,具体到每天。2、至少2轮的复习。3、以规范为主,要会总结,归纳,思考,不仅仅是看了就完了,要比较,融会贯通。
ghw_loveyou
重要的是规范,那套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特别好,看完规范后,再结合孙垂芳或施蓝请的书练练手,最后一个月做模拟题或历年的真题练速度.中间穿插桥梁规范,桥梁虽没学过,但靠的都是规范上的条纹,起码有4分左右.  GOOD LUCK
06年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一年,两次投资失败亏空了我几年画图收入。绝望中的我1月9号晚知道成绩为68分;1月10号,女儿降生。一年中心态的大落大起,太累了。衷心希望朋友们无论发生什么事,心态始终如一。我是第一次考专业,非常感谢甘月光先生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通则GYG》,此大作让我受益匪浅,建议06年没有通过的朋友们好好看看。砌体、木结构、地基基础是比较好拿分的,也是节省时间的地方;混凝土、钢结构、桥梁(预应力)拿分比较难,也耗时间,考试时间的分配很重要。另外参考书中的错误太多,我曾做一本模拟题,估计有1/3左右的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盲目相信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给参考书纠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好的提高方法。我的复习参考书除规范外有三本:施老的书,一本模拟题,静力计算手册。祝朋友们好运!
建议2007考的同仁,规范用单行本,虽说贵点,可单行本要好用得多!字体大,错误少,考试翻起来方便。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因为一注考试是可以带规范的,那么我们应该在规范上多下工夫!
今年考试我买的全是新新的规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规范上要标注好多重要的东西,比如说那条规范的条文说明很重要,那你在这条上要加条文说明,表示条文说明很重要,比如用某个公式解题时那些参数是容易有陷阱的,那些参数是有限值,比如考构造要求,像对框架柱纵筋的要求是那几条规范,对框架梁箍筋有那几条要求,都要在规范大标题上写清,考场上时间紧,心理也紧张,我们把一些陷阱写到规范上,当我们查规范时一看红笔的标注我们就知道那条条文说明有内容,那条和那条可能连锁在一起,这样就避免了考场下来什么都明白考场上却全掉进了陷阱。
2.考题分析
2.考题分析
每本规范的性质决定了出题的类型。比如上午砼,钢结构,砌体结构中,钢结构出题一般题会很长,我们看好多练习的模拟题,同样40道题,钢结构要多几页,说明同样一分的题,钢结构审题所需要的时间要长,而且很多是力学的知识,那我们就应该有针对的做题,我的方法是先砼,后砌体,最后钢结构,因为同样6分钟的题,钢结构审题用的时间长,审题完了发现不会那不是浪费时间吗,而砼,砌体审题时间短,即使审完题发现不会做也不会占太多时间。
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砌体结构,砼结构,钢结构这三门的陷阱都比较集中,对比上下条规范就可以找到,而高层,抗震那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对高层特别是构造要求复习的时间要分配的多一些,还有砌体结构,砼结构,钢结构的条文说明能考的不多,条文说明大多是在高规中考,而基础大多有附录的内容
有的人说,要看参考书,要看规范,还有条文说明,还要做题,那需要多少时间呀,其实仔细看当然要很多时间了,那看大纲就不需要了,好多人考试时不知道考的那儿的,找不到条文,那么如何找到条文就是我们要做的最关键的问题了,看大框子不需要多少时间,一定要善于归纳总结,
多做模拟题,做题是根据规范做,不要去翻看参考书按照参考书的样题做。
我做64题得55分,虽然考得一般但我也做完市面上所有考题,比较一下建议大家:
1.混凝土部分看施的或徐的,做题做考前30冲刺;
2.钢结构最好看徐的,做题一定做考前30冲刺,施的钢结构感觉编的差点;
3.砌体一定看施的,施的编的最细了,徐的和30冲刺错的太多,特别30冲刺旧规范太多;
4.木结构看施的和徐的,做不做题无所谓;
5.地基部分看施的,做题一定做30冲刺;
6.高层部分最主要多看几遍规范,做做30冲刺就行,其实总觉得高层部分市面上的考试参考书都差了点,还是高规简单明了;
7.桥梁看施的和徐的,30冲刺部分题是新规范,但太简单,觉的市面上桥梁部分考题编的还是太弱了点;
8.参照最近几年考题,常用的10本(主要7本)规范建议一定最少用20-30天时间从头到尾通读几遍,读时多想想自己做过的工程,这样更能理解与记忆;
9.杨的书如果时间多选择部分题做做;
10.第8条希望最好做到,就我个人做完市面所有考题,进2006年考场成败还是取决于自己30天通读了7本常用规范;
11.我从没参加辅导班,主要自学,现在通过了,希望将来有钱了还是能听听专家的声音;
12.如果你努力了,通过考试一定不是很难,但想高分通过(听说有考79分的)………!
13.如果过了,身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怎样把准备注册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程,在工程设计上真正做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也许要努力一辈子,我现在30岁,希望40岁之前能找到那种感觉就好了,我以前打算再考几个证,现在突然明白,还是抓紧挣钱,与此同时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没过的兄弟有所帮助!
考试前务必要保重身体,这是最重要的.这次考试本人虽然过了,但过得是心惊胆颤,48分.我本应该考得很好,就是不重视身体,也没调整好心理状态,导致差点儿翻船.可以这么说我真正进入状态的考试只有5个小时左右,上午前1.5小时,下午后1.5小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还经常伴随着头痛,使我根本无法完成考试.可以这么说这次考试我只发挥了5~6成.结果48分,太幸运了.希望没过的工程师们能吸取我的教训,在努力复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调整好心态.
关键是作模拟题回头作总结
我考试失败了,感觉考试前的一个月应该是很关键的,因为考前我没时间看书,匆忙上的考场
虽然之前看的不少,但是最后的时间没看,结果考的很不理想
希望07年有好的收获吧,最起码不管多忙我都得看,管他工作不工作,最后的一个月一定多看
谈谈我的看法,我去年过基础,今年过专业,都是一次通过,
两次考试均是看施老师的书,均3遍以上,不太明白的地方要达5遍,其他书没看
有人说研究生考试把分拉高了,不管怎么说以后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我想我们做设计多年的,考试动笔能力是要差点,但是我们有实践,对规范的理解和参透,是不是要更有优势呢?
我想既然准备考试,就得花时间看书的,其他就不要抱怨了,我大专毕业,02年二及专业过了后就一直没有想考一级
后开因没在原来的小院工作,跑出来几年,觉得要随大势发展,去年赶紧报名了,基础花了3个月时间,专业花了半年以上时间看书,所以准备考试的兄弟们还是趁早看书吧,不要临阵磨枪,结合平时的设计经验理解规范,看参考书练习做题,也就不怕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了。
我还有个建议,由于对规范不是相当的熟练,考试的时候又很紧张,有时候翻规范的时候,翻到了前一页就是没有往下一页很,其实规定就在下一页,因为我现在看规范的时候,发现考试的时候老是找不到,平是一翻就翻到了,还记得,考的时候在前几页看了很长时间。个人觉得,出题的人,也是根据规范的顺序来的编排题目的,如果你这个题目规范找不到,再看看上下题目,看看规范在什么地方,说不定,你这个题所用的规范条目,就在上下两题之间。
大家好!我今年已经36岁,还要带孩子做家务,没办法就请假在家看书,基础看了三周,一次过,专业看了五个月,也一次过,我得经验是:1,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此次考试损失3万(但一年就回来了)。2:年纪大不怕,只要有心劲。3:多看规范,我规范看了三遍,重点部分基本达到会背,不怕考试时紧张了,。4,选书很重要,杨伟军的书千万不能用,一半错。
我是学桥梁的,所以感觉考试太难了,但我很早就开始复习,主要是施岚青的书,对照习题理解规范;再就是一定要动手做题,先做一遍,再看书上的做法,做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在哪里还有缺陷,不要一看会就不做了,这样很多陷阱发现不了;再就是一定要注意小注,考试很多时候陷阱就出在这里,就像今年的砌体求洞口影响系数这题,只要注意小注就能做对了;还有时间分配问题,这个问题还要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对于搞钢结构的人来说,可能钢结构很简单,就可以先做钢结构,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先做砌体,再做混凝土,最后做钢结构,下午按卷面顺序做就可以,一看不会的一定要放过,抓紧做后面的,我就是这样,今年考试除了不会做的其他的全部做上了;再就是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多做模拟题,训练速度。最后祝大家好运!
我失败了.总结以下:1题型见的太少,世面上的地基\桥梁\高层我觉得编的有点简单.
2、规范不熟悉,好多查不到就放弃了,感觉06年构造考的挺多,一个也没做,来不及。
3、还是要用题海战术啊,速度太慢,会做得也没做完。
我觉得甘月光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对我帮助很大,我除了施书,没有其他的参考书。
一注结构是开卷,就得抓住这个特点,要速度,其实越生僻的题,越能在规范上找到能直接套用的公式。
建议多看看规范的提纲,熟悉规范的纲要,你就能抓住主要的经络。
而且,发现,概念题,在规范里都能找到原话。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考一注,关键是速度,其实考题并不一定都很难。本人认为提高速度主要有两点可供大家参考:1。考前多做题,训练上手能力,2。作有选择的放弃,放弃“分时比”差的题不失为对应考试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合格只要48分。
我是两次才过专业课的(05年),我感觉看谁的书,听谁的课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以规范为核心,加强理解深度和熟练性。还有我认为更关键的是要把考试当成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干,其他如画图 挣钱 交友从属地位。种瓜得挂种豆得豆。
重要的是规范,那套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特别好,看完规范后,再结合孙垂芳或施蓝请的书练练手,最后一个月做模拟题或历年的真题练速度.中间穿插桥梁规范,桥梁虽没学过,但靠的都是规范上的条纹,起码有4分左右.  GOOD LUCK
我考试失败了,感觉考试前的一个月应该是很关键的,因为考前我没时间看书,匆忙上的考场
虽然之前看的不少,但是最后的时间没看,结果考的很不理想
希望07年有好的收获吧,最起码不管多忙我都得看,管他工作不工作,最后的一个月一定多看
说真的,失败之后还没认真总结过教训,刚刚看了各位的评论受益非浅,我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做题太少,速度太慢。二、规范不够熟悉,考场上有些手忙脚乱。三、复习的时间太过零碎,看一本书用时太长,看了后边忘前边,真有熊瞎子掰苞米的窘态!
我考试失败了,感觉考试前的一个月应该是很关键的,因为考前我没时间看书,匆忙上的考场
虽然之前看的不少,但是最后的时间没看,结果考的很不理想
希望07年有好的收获吧,最起码不管多忙我都得看,管他工作不工作,最后的一个月一定多看
上午太紧张,第一次参加专业考试,很简单第一道局部荷载转换均布活载的题居然找不到在哪本规范,狂翻规范5分钟后放弃!直到做完所有题,填完机读卡,回过头来才想起是在荷载规范里面,老师已经来收卷子,真是欲哭无泪。
下午再战,才发现自己静力手册未带,请求老师允许我借未果,放弃!
总结失败经验,
1、紧张是难免的,以前上论坛太少,不知道学习前人的经验。
2、己只知道带规范,不知道可以带静力手册等!
总结成功经验,
1、小失误不乱方寸,抓大放小,所有的题都过了一遍!
2、速度!还是速度!包括对规范的熟悉和练习做题的速度!
3、不要迷信参加什么班(这是当年考研的教训),任何班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4、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是对考试最好的态度。
一注考试可谓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比精神,比体力,比耐力,考后真有精疲力竭之感.本人几年辛苦终于侥幸通过,特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一注考试覆盖面广,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抗震,砌体,木结构,高规,高耸,高层钢,桥梁,地基等,所以首先要化大力气熟悉规范,理解规范,适当看辅导书籍(建议看施岚清主编辅导书,反响不错),同时附以大量做题来加深理解及提高应对考试能力.
2.考前15天左右,针对性做模拟试题.
3.考前7天,建议中午不要睡觉,以适应考试状况.
4.考前1天,将明天考试用具准备齐全,包括铅笔(最好二根),橡皮,计算器,小刀,和考试用书准备齐全,包括规范用书,注意能带的不要怕麻烦都带上(可能偏僻的角落里也能翻到一个答案),并且要整理归纳,适当做好标记,以便查阅迅速.考试指定的复习用书也不要落下.
5.准备完毕后,应熟悉考场及周围环境,现在你可以做一下白日梦,想象一下第二天的时间安排,注意考试时由于题目量大,时间紧,并且分上下两场,所以时间上要合理紧凑,精力要充沛,现在你要适当放松,提早休息.
6.拿到试题,建议先大致看一下,可以先做熟悉的题目;注意掌握时间,每题6分钟左右,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发现太繁太难时间花太多不要钻进去,要学会放弃,可能你做对一道,但是会错过5道;注意考试题中有一部分相对简单,不要错过;注意有些题目,如高耸,高钢看似很难,(因为不懂),实际只要规范查对,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做对.
7.考试时建议不要喝水,尽量不去卫生间,一避免分心,二节约时间(注意时间很紧张);考完上半场后抓紧吃饭,不要急着对题,吃完饭抓紧时间休息(睡不着没关系,适当放松一下,下午还有紧张的战斗),下午一般题目相对简单,所以需要细心抓分,尽可能多做题多抓分.
以上是本人一点体会,仅供参考.最后,祝考试一次通过,太累了.......哈哈
1.因为一注考试是可以带规范的,那么我们应该在规范上多下工夫!
今年考试我买的全是新新的规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规范上要标注好多重要的东西,比如说那条规范的条文说明很重要,那你在这条上要加条文说明,表示条文说明很重要,比如用某个公式解题时那些参数是容易有陷阱的,那些参数是有限值,比如考构造要求,像对框架柱纵筋的要求是那几条规范,对框架梁箍筋有那几条要求,都要在规范大标题上写清,考场上时间紧,心理也紧张,我们把一些陷阱写到规范上,当我们查规范时一看红笔的标注我们就知道那条条文说明有内容,那条和那条可能连锁在一起,这样就避免了考场下来什么都明白考场上却全掉进了陷阱。
谈谈我的看法,我去年过基础,今年过专业,都是一次通过,
两次考试均是看施老师的书,均3遍以上,不太明白的地方要达5遍,其他书没看
有人说研究生考试把分拉高了,不管怎么说以后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我想我们做设计多年的,考试动笔能力是要差点,但是我们有实践,对规范的理解和参透,是不是要更有优势呢?
我想既然准备考试,就得花时间看书的,其他就不要抱怨了,我大专毕业,02年二及专业过了后就一直没有想考一级
后开因没在原来的小院工作,跑出来几年,觉得要随大势发展,去年赶紧报名了,基础花了3个月时间,专业花了半年以上时间看书,所以准备考试的兄弟们还是趁早看书吧,不要临阵磨枪,结合平时的设计经验理解规范,看参考书练习做题,也就不怕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了。
我是考试前三个月辞掉工作,脱产在家复习,以前没有系统复习过。那三个月,天天7点多钟起床,一天看十小时左右施岚清的书,到考试前一个月开始做题并翻阅各规范,为了保持体力和精力,每天都吃得很多,晚上出去跑步。三个月过得又苦又累又枯燥。
最后考了56分,过了,勤奋终有了回报,值得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去年过的基础,是第一次考就通过了,考前仔细看了一个月的书,一天大概看三个个小时左右吧,其实基础真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抓住重点,平心静气的看书,过基础还是很容易的,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大连理工出版社的一本基础复习题集,上面一共有十套复习题,但是题型都和真题很贴近,封面是绿色的,大家可以去书店找一下,50块钱!
今年打算先试一次专业,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知识面比较窄一些,平时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决心两年通过专业考试,一口气看完了上面的所有经验教训,感觉真是受益匪浅呀,对中国所有的考试,我都坚信一点,同属应试考试,就有规律可循,只要你抓住了考试的重点和规律,认真复习,仔细作答,我想通过任何考试都不是难事,希望大家充满信心的复习,将来都能顺利通过!
也希望我09年能够顺利通过专业考试!圆我和老婆的梦!
有人说研究生考试把分拉高了,不管怎么说以后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我想我们做设计多年的,考试动笔能力是要差点,但是我们有实践,对规范的理解和参透,是不是要更有优势呢?
我想既然准备考试,就得花时间看书的,其他就不要抱怨了,我大专毕业,02年二及专业过了后就一直没有想考一级
后开因没在原来的小院工作,跑出来几年,觉得要随大势发展,去年赶紧报名了,基础花了3个月时间,专业花了半年以上时间看书,所以准备考试的兄弟们还是趁早看书吧,不要临阵磨枪,结合平时的设计经验理解规范,看参考书练习做题,也就不怕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了。
  1. 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性。对大多数人而言,考试时间相当紧张,一般是不够用的,那麽考试做题时就需要保证一定的计算速度和正确性(按计算器);同时对考题要有所取舍,看了题目考虑2分钟后还没有思路的题可以暂时放下,往后继续做题。考题难度的设置是随机的,也许越往后越简单呢。把会做的题全部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做没有把握的考题,这样就不会出现没有把握的题做不对,会做的题却没时间做的遗憾了;
  2.力学知识很重要,比较常见的是钢结构部分往往考的不是钢结构而是结构力学;
  3. 对于砌体结构,高厚比是关键。为什么老考高厚比呢?呵呵,重点在计算高度,规范上一句简单的话理解起来似乎没什么,但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可不容易,有时施岚青、孙芳垂、龚绍熙等专家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各执一词,那怎么办呢?此时不要过于相信某位编注册辅导资料
  专家甚至某一个规范编制专家的说法,因为规范的出台往往是各个专家对自己观点妥协、让步的结果,而我们不是要按某个专家的理解去做,要依据规范才行。做做往年的考题深刻了解出题专家对此的理解才是关键。个人认为孙芳垂的观点比较接近出题组专家的观点,因为他以前就是主要出题的专家。
  4.复习应该计算、构造并重。现在的考前辅导资料比较多,但往往注重计算而忽视构造。而大多数人复习时也注重于计算而忽视构造,认为构造是“死”的,到时再翻规范就行了。于是2004年的考试就出现了3道审图题。也许考单条的构造不是很难,但给一个结构图来分析其中哪些符合规范,哪些不符合规范对大多数人而言就不容易了,找不够或多了都是不得分的,而且要逐条说明理由。在计算范例很多很全的今天,计算题太多得话容易被套用,所以构造题会比以往更多的出现;而且一注多半是要校核、审图的,不熟悉构造是不行的,这也逐渐为成为考试重点,复习时要注重构造;
  5.木结构的分不能丢。即使要丢分,也应该留给真正有难度的考题。木结构的内容相对简单,范围相对较窄,一般来说题目难度不大。千万不要客气,这种分一定要拿;
  6.桥梁部分对于搞建筑工程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几乎每年的桥梁都有1-2题是送分的,因为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中几乎只有桥梁才会出现概念性的、套一个公式就搞定的题,这种分不拿就太可惜了;
  7. 多做题很重要也很必要,题海战术虽然老套,但屡试不爽哦!找往年的考题细细做一下,和考友们多讨论讨论,可以摸清出题组喜欢考的地方,也有助于正确理解、运用规范,还有就是熟悉考试难度,考点,提高计算速度、正确性。总之,考注册是需要大量做题的,首选的当然是往年的考试真题;
  8.在对每种大结构复习的同时,相应的练习题就要同步跟上,用做题来熟悉规范,正确理解规范是最好的了,同时记忆也会比较深刻。考试前半个月复习基本上应该结束,剩下的时间就是大量做题,查缺补漏,同时自己组织几次模拟考试,以感受和习惯考试时的氛围,提前进入临考状态;
  9.态度很重要。既然决定参加考试,那就要全身心投入,千万不可三心二意。对于通过率不是太高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一定要奋力拼搏;狭路相逢勇者胜啊!
  10.注意休息和营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的就不说了;
Copyright& CO土木在线 http://m.co188.com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81545',
container: s,
siz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级考试成绩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