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十堰市人民医院2011届年高考毕业生,考了305分可以去十堰哪上学

十堰区号 十堰_牛bb阅读网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十堰十堰市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两区五县一市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人口334万。十堰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称:十堰外文名称:Shiyan别名:汽车城,卡车之都,东方底特律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中湖北西北下辖地区:2市辖区5县1县级市1开发区1特区政府驻地: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电话区号:0719(+86)邮政区码:700地理位置: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口面积:2.36万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常住人口334万(2010年)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郧阳小片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武当山,太极湖,丹江口水库,野人谷野人洞,五龙河风景区等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在建)火车站:十堰火车站,武当山火车站车牌代码:鄂C著名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市花市树:石榴花,月季花&香樟树,广玉兰汽车产能:80万辆(中重卡全国第一)主要县市: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丹江现任领导: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目录简介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资源 行政区划 交通 人口展开简介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资源 行政区划 交通 人口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十堰市是郧阳地区的后继者,成立于1969年,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面积2.36万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80万人。下辖两区五县一市,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即茅箭区、张湾区、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十堰市区(12张)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湖北省第四大城市。“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十堰地名见明朝志书,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湖广图经志》和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通志郧阳》说:十堰在县(郧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其志记载《郧阳十景》中有十堰春耕,还记载韩弼《十堰春耕》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1]注意:语言是中原官话,而非名片上所写的西南官话。 发展理念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一城两带:建设15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0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范竹房城镇带。 武当山下百里车城(2008年)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城市名片十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世界第三大商用车生产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3张世界级名片。十堰是中国黄金旅游胜地。其东,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武术,玄妙飘灵。武当文化,华夏魂灵。十堰是全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其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碧波万顷,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二类以上,可直接饮用。丹江大坝横锁汉江,清澈汉江水掉头向北去,自流三千里一路到京津!滔滔汉水将从这里跨越千山万水,润泽京、津、冀、豫地区的亿万人民。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目前,全市拥有5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千亿元的制造业存量资产和年产8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40多万辆。十堰是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可为重、中、轻、轿、微、农及专用车系列化配套。中国(十堰)汽配城已经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400亩)、入驻汽配经销商最多(2000家)、实现销售收入最高(2008年突破100亿元)的汽配交易市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汽配市场第三大价格信息平台。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武当山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超过百万,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将超过1000平方公里,十堰汽车存量资产过千亿,商用车地位“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十堰,必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闪光荣誉中国卡车之都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十堰市“中国卡车之都”荣誉称号。2010年十堰汽车产能为60万辆,2012年达到100万辆,而中重卡则为全国第一。十堰是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卡车生产基地,素有“车城”的美誉。 六堰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现场办公会,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强调,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全力支持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承载力超过100万人,汽车产能达到百万量级,中期十堰城区按承载150万至200万人口的规模做好规划,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功能,到‘十二五’末,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位居鄂豫陕渝毗邻地区8市州前列……[2]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日,第三届中国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十堰获得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日,全国爱卫会〔2011〕1号文件公布年
五堰城区度国家卫生城市名单,十堰市名列其中,这是我省继宜昌市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1999年10月,国家建设部授予十堰“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十堰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园林城市第二,绿地率位居全国园林城市第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十堰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国宜居城市 2007年9月,十堰入选全国宜居城市,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深圳和湛江。 北京路城区(2012年)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东道主日-11月2日,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湖北十堰市开幕。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等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00多名运动员参与.。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东道主日-21日,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再次在中国十堰开幕。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等8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名运动员参与。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古代十堰十堰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浙川的交界处。春秋时期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楚于公元前611年前后灭庸、麇后,十堰地域属楚,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河),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均县)属南阳郡。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三国时期,十堰地域属曹魏之荆州,境域有两郡八县。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县、北巫县、武陵县、建始县、房陵县、昌魏县、钖县、武当县。两晋时期,本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和武当县、郧县(郧县之名始此)、房陵县、竹山县,上津县。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郧阳府隶湖广下荆南道(初治襄阳,后移郧阳)。明洪武年间省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不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县,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清朝改明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十堰地区仍为郧阳府,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辖。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郧西县六县。明之上津县省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近代十堰民国初期,十堰地区有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均县归属湖北省襄阳道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十堰地区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公署设郧县。这个地区具有抗击侵略,反对压迫的斗争史。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鄂豫川陕交界地区都是重要的屯兵游击战区。刘通、李自成、张献忠、王聪儿、陈玉成在此征战,成为杰出代表。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现代十堰1948年5月,十堰地域各县属陕南区。陕南区于1948年6月成立。十堰地域诸县属第四地委、专署管辖(南三县未解放)。四地委、公署下辖郧县、郧西、均县、上关、镇安、山阳、白河八县。1949年1月,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专署。7月两郧地委、专署机关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此时两郧地委辖郧县、郧西、均县、竹山、竹溪、房县六县。1950年1月,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两郧专署隶属陕西省。同年2月,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管辖。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六县。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署,并入襄阳专署。1965年6月,复设郧阳地委,并成立郧阳地委办事处。7月,设立郧阳专员公署,公署机关驻郧县。8月,郧阳专区辖郧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均县六县。1967年,郧阳地区党委、行政总署迁往十堰。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郧阳地区辖十堰、郧县、均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县市。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地市分离。升格后十堰市辖十堰、茅箭、白浪、大川、东风、花果、黄龙、大峡等八个人民公社。郧阳地区仍辖六县。一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两块牌子。郧阳地区所辖六县仍旧。1982年4月,十堰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政企分离,十堰市独立成立十堰市委、市政府,所辖不变。郧阳地区所辖六县仍旧。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县级市)。郧阳地区辖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丹江口市。1984年5月,十堰设张湾、茅箭两个市辖区(正县级)。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郧阳地区、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批复》,下发《关于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鄂政发[号):“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地市合并后的十堰市(地级市)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和丹江口市,以及茅箭、张湾两城区。[1]1997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成立,行使正县一级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性管理。1991年十堰市高新区成立,设管委会,划茅箭区白浪街道独立管理。2006年,正式更名为十堰经济开发区。 十堰市地图茅箭区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郧阳志》记载,“郧县塘汛二十有九…城南七十里茅箭陆塘”,“茅箭陆塘”就设于现在的茅箭堂,民国初年撤销,当时人们习惯叫箭堂或茅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十堰区公所管辖。 1950年设茅箭乡政府; 1958年由9个高级公社联合成立茅箭人民公社,隶属十堰区,同年10月改区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十堰区更名为五星人民公社,茅箭乡隶之;1961年6月白浪、十堰两公社合并为十堰区,下辖各乡改建制为人民公社,茅箭乡政府改为茅箭公社;1969年12月成立十堰市(县级市),茅箭公社为其所辖;1971年撤区并社,茅箭公社为十堰市8大公社之—,同年茅箭公社驻地由茅箭堂迁往顾家岗;1973年十堰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1984年撤社建区,设茅箭区(县级),是2个城市区之一;1986年9月白浪区公所并为本区,沿革至今。茅箭区为十堰中心城区之一,十堰市行政中心驻地茅箭区北京中路,区政府驻武当大道顾家岗。下设五堰街道、二堰街道、武当街道三个街道,大川镇、茅塔乡、鸳鸯乡三个乡镇,一个省管经济开发区东城经济开发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2010年东风商用车公司8万辆重型卡车新基地在茅箭区奠基,2年后茅箭区将与张湾区一并成为十堰汽车工业经济增长的两只翅膀,比翼双飞,为推动百万辆级汽车城共同进步。张湾区张湾区原属郧县管辖的黄龙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日,因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今东风汽车公司),湖北省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批准设立郧县十堰办事处,上述一区一社由郧县划归办事处管理(同时划归的还有十堰区),同年12月更名为郧阳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领导。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十堰市,仍属郧阳地区领导。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为省辖市。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社建区成立张湾区(县级)。1986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十堰市的花果、白浪2个区公所,并将花果区公所管辖的全部和白浪区公所管辖的东沟、茅坪2个乡与张湾区合并,成立新的张湾区至今。张湾区为十堰中心城区之一,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驻地张湾区车城路,区政府驻公园路张湾。下设车城街道、汉江街道、红卫街道、花果街道四个街道,柏林镇、黄龙镇、西沟乡、方滩乡四个乡镇,一个省管经济开发区西城经济开发区。今天张湾仍然是我国的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是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东风商用车公司70%的职工和专业厂,80%的汽车产值都是在张湾区这里产生,所以张湾区是名副其实的车都。 十堰各县美景(20张)郧县历史沿革 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属庸国。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为 麇国之地。楚灭麇后属楚地。公元前280年,秦攻汉北地及上庸,郧县地属于秦的汉中郡。汉时,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长利”有 “郧关”:秦时,在“郧关”立“郧乡县”。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郧乡县”改称”郧县”,属均州:明哎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于郧县置郧阳府,郧县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柬熙三年(公元1664年),郧县属湖北布政使司郧阳府。民国时期,郧县先后隶属襄阳道、郧阳府、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1934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日郧县解放。1948年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9年改属“两郧专署”。日,郧县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郧襄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1965 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建制,郧县复归郧阳专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合并,郧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所辖至今。郧县下辖16镇、1个经济开发区、3乡、1场:城关镇、柳陂镇、茶店镇、杨溪铺镇、青山镇、谭家湾镇、安阳镇、青曲镇、白桑关镇、南化塘镇、鲍峡镇、胡家营镇、谭山镇、梅铺镇、刘洞镇、白浪镇,郧县经济开发区,五峰乡、大柳乡、叶大乡,红岩背林场。郧十一级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与十堰的时空距离,加快市县对接的步伐。是郧县的开放之路,更是十堰市扩大主城区,建设仙山秀水汽车城,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强有力支撑。郧西县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素有“秦头楚尾”、“秦楚会商”之称。属 地变更频繁,自西汉始,先后称长利、锡、平阳、郧乡、上关县。明朝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 年 ) ,割郧县西武阳五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 (公元1659 年 ) ,裁上津并入郧西。日郧西解放后,县境划为3个县辖(郧西、上关、镇安),均隶属豫鄂陕边区四专区。1948年6月成立陕南行署,改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上述3县属之。1949年5月撤上关县,镇安县政府迁回原址,恢复原郧西县辖境,隶属未变。1950年春,改隶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冬至1965 年冬,隶湖北省襄阳专区。1965 年冬至1967年隶湖北省郧阳专区,1978 年改隶郧阳地区。1994年10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合并为十堰市,郧西县隶之。郧西县下辖9镇、6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马安镇、河夹镇,安家乡、香口乡、关防乡、景阳乡、六郎乡、涧池乡,湖北口回族乡。竹山县据考古研究,早在80~100万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与繁衍。殷商时,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8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18县: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西汉置武陵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成县为竹山县,并以竹山之地析置罗州。隋唐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布政使襄阳府。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年),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初属湖北省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日,竹山全境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初,竹山县属两郧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属郧阳地区公署,1953年1月,属襄阳地区公署,1965 年,重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隶属十堰市至今。竹山县下辖9镇、8乡:城关镇、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得胜镇、上庸镇、官渡镇,潘口乡、竹坪乡、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深河乡、柳林乡。竹溪县竹溪,西周属古庸国。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置上庸县。西汉高帝五年(前206年)析上庸地,置武陵县,隶汉中郡,此为竹溪建治之始。南朝梁,改武陵县为新丰县。北朝西魏,改新丰为上庸。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省上庸入竹山。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竹山尹店社复置为县,以境内竹溪河定名“竹溪县”,属郧阳府。1949年竹溪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改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下辖8镇、7乡: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县河镇、丰溪镇、泉溪镇,龙坝镇、新洲乡、兵营乡、鄂坪乡、汇湾乡、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房县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 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 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房县下辖12镇、6乡、1场: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门古寺镇、大木厂镇、青峰镇、土城镇、野人谷镇、白鹤镇、窑淮镇、尹吉甫镇、红塔镇、沙河乡、万峪河乡、九道乡、上龛乡、中坝乡、姚坪乡,五台山林场。丹江口市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军政府裁府、州、厅,一律改县。同年12月,知州陈文琪接到襄阳军政分府檄文“即传谕绅民,竖旗反正”,陈缴印留任。均州改为均县直隶湖北省。日均县解放,6月2日成立均县民主县政府,隶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日均县民主县政府改称均县人民政府,隶陕南行署两郧专区。1965年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均县隶之。日撤销均县,设立丹江口市(县级市),由郧阳地区代管。 日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辖丹江口市。1997年设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区划于丹江口,特区独立行使正县一级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性管理。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合署办公。丹江口市下辖4街道、11镇、1乡,1个独立特区:均州路街道、大坝街道、丹赵路街道、三官殿街道、六里坪镇、均县镇、官山镇、丁家营镇、浪河镇、盐池河镇、土关垭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凉水河镇、土台乡、武当山特区。十堰经济开发区十堰经济开发区(Shi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湖北省十堰市高新区(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成立于1991年8月(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文件十发【1991】25号);1992年6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湖北省首批九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鄂政发【1992】67号);1998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政函【号);2003年4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科火字【2003】33号)。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十堰经济开发区(鄂政办函【2006】61号)。开发区辖一个街道(白浪街道)下辖5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光明、马路、白浪堂、中观,柯家垭、马路、小河、白浪、方块。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原为丹江口市武当山街道。日,湖北省唯一的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宣告成立,省长助理江泓参加成立大会并主持揭牌仪式。成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是省政府8月18日在武当山现场办公会议作出的决定。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与湖北省武当山旅游风景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正县级机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下辖2个居委会、1个新区、27个村委会:老营镇、十家岭,太极湖新区,左察、磨针井、太子坡、金沙坪、桑树庙、元和观、遇真宫、金花树、井沟、石家庄、杨家畈、老营宫、溜西门、南沟、寨沟、龙王沟、梅子沟、青徽铺、太山庙、锯子齿、龙家畈、瓦房河、紫霄、八仙观、豆腐沟、大湾、五龙宫。编辑本段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7′、北纬32°39′;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边界接襄樊;南靠神农架,边界接林区;西连巴山脉,边界接陕渝;北系秦岭脉,边界接豫陕。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联接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人来人往四面八方。在鄂豫陕渝接界区,十堰居中集汇辐射,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交流周边互相受益。 气候特征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区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3]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区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位于秦岭和巴山之间气候造就了养生宝地,冬无严寒(秦岭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夏无酷暑(山地起伏产生阴坡阳坡),有山有水(气候湿润)。 地形地貌十堰市山脉分属3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本市北部,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大巴山的东 段横列于本市西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 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87米。全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 东北倾斜。全市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全市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7%。耕地占国土面积9%;园地占2.1%;林地占52.6%;牧草地占0.8%;其他 农用地占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2.2%;交通运输用地占0.2%;水利设施用地占1.1%;未利用土地占13.2% 。编辑本段资源国土资源十堰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75%。耕地占国土面积的8.13%;园地占1.63%;森林占57.42%;草地占7.50%;水域占4.31%;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等占20.99%。1999年底,全市共有耕地面积186.87千公顷。1999年全市有林业用地1359.81千公顷,其中有林地800.61千公顷,约占湖北省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35%。全市有水面900平方千米。丹江口水库水面750平方公里,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高峡平湖”。发展水产养殖业,有很大的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湖北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1)植物资源全市野生木植物113科,337属,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植物124种。珍稀名贵品种,现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珙桐、秃杉、水杉等3种,水杉为世界稀有,被称为“活化石”;二类保护的有银杏、杜仲、金钱松等15种;三类保护的有华榛、青檀、天麻等21种。林存量和优势树种较多是本市植物资源的又一特色。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995年有1869.6万立方米,优势树种有40多个,最突出的是壳斗科植物,即栎类资源。其中黑木耳是本市利用栎类资源生产的传统骨干林特产品,产量、质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2)动物资源十堰市的动物资源丰富。仅受到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达100多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61种,受湖北省重点保护的58种,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等14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毛冠鹿、红腹角雉等17种。动物资源的另一大类为水生动物,共有92种,既有大量的普通鱼种,也有内陆水域 金丝猴[4]少有的哺乳类水生动物和水陆两栖动物,如水貂、大鲵等;十分珍贵的奇特鱼种,如五色鱼、多鳞铲井鱼。大鲵、水貂等许多品种为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动物资源丰富的另一方面是益虫、益鸟、益兽的数量大,初步查明,共有71科、343种,家养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共有6科、83个品种。全国六大良种之一的郧巴黄牛,营养价值尤其药用价值极高的白羽乌鸡以及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的马头山羊等为良种家畜、家禽的典型代表。(3)药用生物资源中药材是十堰市生物资源的一大优势。据1986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该市药用生物达250科,1360种。其中植物类178类、1211种。动物类72科、128种,矿物类21种,总储量55万吨。国家规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该市就有235种,占64.7%,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珍稀明贵药材有金钗、麝香、熊胆、天麻等20余种;地道药材有枣仁、五味子、木瓜等100多种。 矿产资源十堰市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开发十堰,建设十堰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铁、锡、钒、锑、铅、锌、大理石、石棉、铀、钾、重晶石、钼、钴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经地质部门认定,可供开发利用的有7类38个矿床。竹山县银洞沟的湖北银矿是全省黄金和白银的主要产地之一,为全国八大金银矿之一。世界较大的优质绿松石原石,皆产于湖北省十堰市,驰名中外,它色如翡翠质地细腻。珍贵的绿松石是世界上稀有的玉石之一。2010年在十堰的竹山,竹溪两县发现铌储量居世界第二的稀土矿。天然货币黄金白银:全市金、银矿藏丰富,主要分布于郧县、竹山和汉江沿岸。湖北银矿位于竹山县北部,白银的总储量为929吨,黄金的总储量为9.5吨,在我国属于大型银矿。湖北省地质五大队又在郧县鲍东河探明一个银金矿藏,储量不少于竹山县境内的湖北银矿的藏量。砂金资源主要分布在汉江沿岸,郧县居多因此郧县素有“黄金之乡”的美称,年淘金产量近千两。石煤: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经地质部门调查,核实了269处资源,初步探明了煤炭储量20.4亿多吨,其中17处湖北省储委审批的储量为2.59亿吨,竹溪县广石岩煤矿煤质好,储量为358万吨,平均发热量为4937大卡/公斤。竹山县石煤储量约3亿吨以上,发热量在大卡/公斤之间。 水电资源十堰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m3,过境客水280亿m3,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kw,占湖北省蕴藏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有350万kw,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以上。如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万kw,超出全省人均占有量5000千瓦以上。堵河是十堰市水能资源蕴藏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45万kw;水
黄龙滩水力发电厂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40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可养殖水面62.3万亩。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建成后年可调水100亿立方米润泽京、津及华北广大地区。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400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过境客水290亿立方米,市内自产水100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20亿立方米。本市地表水年径流量90亿立方米,占湖北省陆面流径总量9%以上。十堰市河流众多,共计有2489条。堵河为十堰市最大河流,全长338.6公里,承雨面积1243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第二。山泉质量甚优,如房县的“神龙矿泉水”因其含微量元素锶、锂、硒等数十种,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在市场上十分走俏。编辑本段行政区划下辖县市区行政区面积人口邮编政府驻地茅箭区(含经济开发区)442000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张湾区652 十堰市张湾区公园路十堰经济开发区93 约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中路郧 县2500郧县城关镇金沙路郧西县2600郧西县城关镇人民街竹山县2200竹山县城关镇人民路竹溪县2300竹溪县城关镇北大街房 县2100房县城关镇南街丹江口市(含武当山特区)442700丹江口市人民路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312近武当山镇永乐路下辖乡镇街十堰各县市区现辖133个街道乡镇,其中13个街道办事处、59个镇、36个乡、17个农场办事处、5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保护区管理局,并有群众组织1966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72个,村委会1794个。编辑本段交通十堰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73对旅客列车停靠十堰站,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哈尔滨、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广州、福州等地,有两列始发动车组到武汉。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随着火车提速,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穿市而过,即将竣工的十天高速和在建的十房高速,谷竹高速,郧十高速,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年内即将动工的武当山机场,圆了十堰人民多年的机场梦。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方式名称地点铁路十堰火车站十堰市车站路11号武当山火车站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新火车站(规划)十堰市浙江路站前路公路十堰中心客运站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南路1号十堰客运南站十堰市茅箭区车站路6号公交十堰城市公交集团十堰市张湾区汉江南路29号高速十堰高速客运站十堰市张湾区凯旋大道刘家村航空武当山机场(在建)十堰经济开发区方块村编辑本段人口人口总数人口分布截止2010年11月,全市常住人口为3340843人(南水北调外迁移民后),人口主要集中于十堰中心城区,汉江两岸与316国道,福银高速沿线,305省道竹房城镇带沿线。各市县区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茅箭区:399449,张湾区:368471,郧县:558355,郧西县:447484,竹溪县:315257,竹山县:417081,房 县:390991,丹江口市:443755。 民族构成全市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兼有部分少数名族,在郧西有全市唯一的民族乡湖北口回族乡。编辑本段社会水电燃气十堰城区拥有十堰两座,东风公司一座,共三座大型自来水厂。有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潘口水电站、十堰杨森热电厂、东风公司热电厂和在建的京能热电等众多大中型供电企业,西气东输二线枣阳——十堰支干线天然气全线通气再加上原有的东风公司煤气厂全市燃气供应充足,杨森热电厂与东风热电厂构成全市供热管网,为全市提供热水暖气。全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医疗卫生十堰医疗卫生条件优越,拥有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地处山区却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医疗辐射鄂豫陕渝周边地区2600万人口。一座地级城市同时拥有4座三甲医院全省唯一,全国少见。[5]医院名称医院地址医院类别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十堰市人民南路32号西医三级甲等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市朝阳中路39号西医三级甲等东风公司总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十堰市大岭路10号西医三级甲等十堰市中医院十堰市丹江路1号中医三级甲等社会环境十堰城区已建成40多条大型街道,道路绿化率达到6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北京路立交桥五堰繁华的商业中心,加上六堰中心商业区的升级和北京路新商业中心的发展,十堰的商业中心有了更高的标准,吸引了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世纪百强大酒店,黄龙置业,武当国际园等的相继入驻。人民商场,五堰商场,寿康永乐,京华量贩,丰融超市,鑫城超市,鄂西北小商品城等本土企业规模强大。武汉武商集团,居然之家、金地房地产、红星美凯龙、中商百货、国美、苏宁、民众乐园等外地企业相继入驻,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企业的分店在十堰开了一家又一家。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
十堰夜景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 友好城市克拉约瓦(罗马尼亚)、卡塞尔市(德国)、恩格斯市(俄罗斯)、完州郡(韩国)、天津河西区、北京丰台区、淄博市、淮安市、南充市、渭南市、四平市、博尔市 前景展望十堰市委出台《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制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按照总体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具体规划,明确重点,全力推进,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 东部新城初见雄风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的目标,修编城区发展规划,十堰是典型的山城,全市国土总面积中山地超过9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在东部,茅箭区的东部新城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几经论证,已于2007年正式出台。将50%的小山拿掉,保留了50%的山体作为生态景观。在规划上,东部新城将以居住、商业、金融、文化为主定位,东至马家河东岸、南达武当路、西到北京路、北临十漫高速,面积38平方公里,旨在建设一个生态新城和宜居新城。 十堰山地整理(16张)在西部,张湾区的西部工业新区规划已经出炉。这里的山地整理项目,造地面积将超过万亩,并将在这片“人造平原”上建设一座工业产值5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化西部新城。新城内,两纵两横主干道、十纵十横次干道的建设蓝图正在形成,广场、医院、学校、银行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十堰东部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新中心——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等已建成,北京路上的东方坐标城、五星级宾馆世纪百强雅阁大酒店、体育中心、行政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堰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文化的地标式建筑,无不洋溢着现代化都市的气息。北京路、上海路、凯旋大道、建设大道相继建成通车或改造完毕。 张湾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如火如荼的建设,无不在告诉人们:这座年轻城市,正雄心勃勃,劈山开路,“三路一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十堰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和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湖北重要的航空港和航运港。建成市域内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网,全国主要大中城市2小时航空交通网,周边省会城市5小时铁路交通网。以十堰为端点画一个半径为500公里的圆,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在圆弧上。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十堰市具备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形成新的辐射源,形成新的辐射源,形成我国东西部交流的“桥头堡。用10年时间,把十堰市建设成为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着力打造“三区一中心”,即: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强辐射、有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十堰是充满生机的投资热土。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培植壮大汽车、水电、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一主四大"产业,突破性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编辑本段政治市委市委书记 周霁 市委副书记 董卫民市委常委 何万勤 市委常委 郭俊苹 市委常委 吴世杰 市委常委 张维国市委常委 彭承志 市委常委 师永学 市委常委 贺盛有 市委常委 王洪山市人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铁军 副主任 罗金昌 副主任 陈冬芝副主任 梁吉祥 副主任 罗 勤 副主任 周有顺 秘书长 沈康荣市政协主席 陈家义副主席 王庆华 副主席 严炳洲 副主席 黄剑云 副主席 朱仕雄 副主席 李光富副主席 杨立志 副主席 秦鸿毓 副主席 卢富昌 秘书长 梁正忠编辑本段教育十堰拥有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唯一的国家高等本科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以及众多院校。
郧阳师专新校区学校名称学校地址学校级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理工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湖北医药学院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医科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师范类高等专科公立大学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工科类高等职业公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十堰市车城西路133号工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十堰市上海路特1号医科类高等本科独立学院十堰教育学院十堰市柳林路柳小巷普通教育综合性学院十堰市第一中学十堰市五堰北街17号省级重点、示范全日制高中十堰市郧阳中学十堰市北京北路60号省级重点、示范全日制高中十堰东风高级中学十堰市广东路田沟巷省级重点、示范全日制高中编辑本段旅游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堰主要旅游景点:1.十堰市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人民公园 ,黄龙古镇,黄龙库区漂流,东风商用车公司总装配厂装配线。2.武当山特区:玄武门,玉虚宫,磨针井,太子坡,武当南神道,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金顶,太极湖,玄岳门。3.丹江口市:丹江大坝库区,千岛画廊,松涛山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银梦湖,太极峡。4.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吟峡,仙女洞,虎啸滩,金沙湾水上乐园,郧阳岛旅游度假区,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5.郧西县:五龙河旅游风景区,龙潭河风景区,天河七夕广场,上津古城,虎豹峡景区,悬鼓观。6.竹山县:女娲山天池,九华山森林公园,驴头峡漂流,上庸古城,施洋故居。7.竹溪县:楚长城鄂陕界关垭城门,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森林公园。8.房县:野人谷野人洞,温泉度假村,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编辑本段著名人物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陈世美,清代顺治年间官员陈世美,又名陈年谷,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在河北、贵州、朝廷礼部当差,为当时清官。陈世美也是传统戏曲《秦香莲》、《铡美案》人物,但为反面人物,与真实的陈世美相差甚远,具体原因及细节有待考证。杨献珍,1896年7月生于郧阳(今郧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长期致力于党的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为党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施洋,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二·七”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领导者之一,日在武昌洪山英勇就义,时年34岁。何世昌,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与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1930年牺牲,时年25岁。梅洁,郧阳中学1958届毕业生,国家一级作家,《长城文艺》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河北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主要作品有《大江北去》等。杨正刚,空军中将,十堰市郧县人。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贺炜,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现担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足球评论员和《天下足球》栏目主持人。刘合炳,有当代“鲁班”之称的郧西籍农民工头、湖北远大公司总经理。代表作:外交部办公大楼、交通部办公大楼、北京西客站、小汤山医院、天津泰达足球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航站楼、奥运会媒体村及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北京南站。王建军,十堰市郧县人,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江诗信,原籍郧西县,1935年生,资助莘莘“寒门学子”十春秋 “希望老人”。日晚,江诗信老人辞世,享年71岁。编辑本段地方特产魔芋: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远销 十堰 土特产品(4张)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誉为“中国魔芋之乡”。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黑木耳:十堰市栎类资源丰富,耳林面积为120万亩,生产黑木耳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而名扬中外。1984年以来,全市的年产量大体保持在600-800吨,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最高的1987年曾达到1084吨。1994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产量仍达593吨。黑木耳主产地为房县,多年产量都在100万斤上下,名列全国第一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1981年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对全国黑木耳营养成份的分析测定,房县木耳以吸水能力强、营养成份高、耳大肉厚、味道鲜美而名列前茅。茶叶:“高山云雾出好茶。”其中竹溪县生产的“龙峰茶”1984年获湖北省农牧厅优质产品奖,198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竹山县创制的“圣水毛尖”在1988年湖北省名优茶鉴评中被认定为鄂西北山区名茶,1994年湖北省茶叶质量评比,十堰市共有18个品种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优质奖。1994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贸易与科技博览会上,竹溪县生产的“五叶牌”龙须胶股兰保健茶,“家园牌”青龙剑茶和“三叶牌”猕猴桃果茶分别荣获金奖。杜仲:是十堰市较有名气的土特产品之一。五县一市都有种植,面积现发展到18.2万亩。其中郧西县黑山杜仲场面积达6000亩以上,为全国最大的成片林基地之一。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目前多作药用,是一种稀有药材。木瓜:郧县有“中国木瓜第一大县”之美名。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述: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常食木瓜具有平肝和胃,舒筋活洛,软化血管,抗菌消炎,抗衰养颜,抗癌防癌,增强体质之保健功效;木瓜是一种营养丰富、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果之珍品。竹笋: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周成王临死前,命召公、毕公率邻诸侯拥戴康王登基,是曰以笋席款待,可见笋席在当时是比较隆重的。 据分析,鲜笋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钙和其他维生素类各种元素。郧阳三合汤: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间的郧县而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属伊斯兰教风味美食。三合汤的主要配料有:上等红薯粉丝,牛肉饺子,切工考究的卤牛肉片。其味鲜辣爽口,醇香绵软独具特色,深受食客青睐,尤在冬春季节最为盛行。黄龙剁椒鱼头:又称憨鱼头。最早现于黄龙大坝。因堵河内盛产胖头链鱼,人们便用链鱼头配野山椒做成了剁椒鱼头。词条图册更多图册十堰景点图片(9张)十堰旅游风景相册(13张)十堰市区(12张)十堰各县美景(20张)十堰山地整理(16张)十堰 土特产品(4张)词条图片(14张)隐藏 旅游信息百度旅游-目的地指南/scene/view/1463263cfd1f6湖北省行政区划地级市? 武汉市 ? 黄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宜昌市 ? 襄阳市? 鄂州市 ? 荆门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随州市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仙桃市 ? 天门市 ? 潜江市 ? 神农架林区参考资料 1.十堰市情资料 .2.全力支持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3.气候资源 .十堰政府网 [引用日期] .4.十堰发展资料 .5.中南六省卫生厅调研 .来源:新浪博客欢迎您转载分享:
1867年,法国人培育出了第一个杂交茶香月季-―啦.法兰西,从此,月季界进入现代月季时代。(严格的说,1867年后还是有一些血统相对纯净的品种被归入古典玫瑰的)现代月季的特点是枝条较硬,花大或花多,具
听,月季花开的声音......END
月季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号“花中皇后”
月季花的特点有很多种;从哪种角度来说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堰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