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 电影的翅膀为什么不会打湿

物种日历 · 一生都在海面飞翔的漂泊信天翁,难道不需要睡觉吗?
我的图书馆
物种日历 · 一生都在海面飞翔的漂泊信天翁,难道不需要睡觉吗?
一生都在海面飞翔的漂泊信天翁,难道不需要睡觉吗?会不会是像鲸一样,左右脑轮流休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 Coleridge)在他1798年的名作《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中写下了信天翁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它寄托着逝去的水手的灵魂。这魔幻长篇曾有辜鸿铭的古体诗译本,如今已很难找到。我只记得第一次拍到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时,恍惚想起了那些古老的诗句。At length did cross the AlbatrossThorough the fog it cameAs if it had been a Christian soulWe hailed it in God’s name远来兮 信天翁穿云雾 若游魂吾众人 皆狂喜呼彼鸟 以神名初见漂泊信天翁 Diomedea exulans,日于斯科舍海(Scotia Sea)。图片:紫鹬地球上最长的翅膀抛却传说赋予的“魂器”属性,真实世界的漂泊信天翁也是足以让每一个出海的人心中敬畏的。在环绕着南大洋的西风带——帆船时代著名的“狂暴的50度与尖叫的60度”——信天翁们却可以优雅地在浪峰间盘旋,忽而迅速接近船尾,刹那间又离船而去,消失于分不出海雾与浪头界限的天际。踏浪而来的今日主角。图片:Biodiversity Explorer生活在西风带的漂泊信天翁,拥有让人羡慕的现生鸟类最大翼展,以及写入基因的高效滑翔本领。漂泊信天翁的平均翼展为3.1米,曾有记录的最大翼展甚至有3.7米!如果《逍遥游》中所指的“鲲鹏”确有其物,它也许是一种信天翁。虽不及李白所咏“扶摇直上九万里”,驾驭着西风的漂泊信天翁也能每天轻松飞行900公里,速度可达85公里/小时。位于南乔治亚岛古理德维肯(Grytviken)博物馆中的漂泊信天翁标本,注意天花板的高度一般约3米,这样侧立着双翼划过海面的确是漂泊信天翁常见的飞行姿态。图片:紫鹬从上图可以看到,漂泊信天翁粉红色的喙上有两个细小的管状鼻孔。这是鹱[hù]形目鸟类(Procellariiformes,就不认坑爹的巨大鹳形目分类!)的共同特征,因此这些远洋的海鸟又被称为管鼻目。相比其它鹱形目成员位于喙上方单个管道中的鼻孔,还是信天翁科两侧各有一管比较符合人类审美。不过它不是用来给人审美的,这两根管道有类似战斗机空速管的功能,内部的神经可以灵敏地察觉气压和风向的变化,从而让信天翁的大脑即时调整飞行姿态。看姿势,一毛一样有没有? 图片:Veda Photography然而信天翁并不需要思考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它的身体仿佛一架全自动滑翔机,可以省心地进入巡航模式,让自然选择造就的本能自如地控制身体的一切运动。它们喜欢顺风滑翔,因为这样最省力,可以直接把翅膀通过特殊的肌腱拉直固定,不需要肌肉用力来举起和挥动,只有在转弯时才需要动一动。在风速不足时滑翔速度也会降低,并且需要偏离行经路线盘旋更大的圈。一只漂泊信天翁30小时里的日常,以及它的心率变化图。图片:Weimerskirch / Proc. R. Soc. Lond(2000)因为对风的巧妙利用,信天翁是这颗星球上能以最舒服的姿态停留在空中的物种。有研究者测量了从克罗泽群岛(Crozet Islands)起飞的的漂泊信天翁的心率,得到了上面这张萌图。我们可以看到,日9点过,在飞行了一个多小时后,这只漂泊信天翁的心率可以降到和它之前趴在陆地上停歇时相似。还有数据显示漂泊信天翁飞行中的平均代谢率只是基础代谢率的1.4至2倍,为所有鸟类中最低值。当然,起飞时心率升高是因为当风不足以直接使其腾空时,“大飞机”信天翁也需要助跑一段,顺便一提,鹱形目腿普遍不好使,相比之下,信天翁科在陆地上的行走能力也算出众的了。漂泊信天翁助跑起飞,小短腿捣腾得很快,其实其他鹱形目鸟类腿更短。图片: ABC Natural History Unit, Australia / Arkive.org海上漂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过,漂泊信天翁大多数的日子并不是从陆地上起飞开始的。如果不是为了繁殖下一代,漂泊信天翁完全不需要陆地。它们的时间大量花在飞行觅食上,主要吃以乌贼为主的头足类,以及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取食的水层很浅,可以从空中直接用嘴抓。在温暖与寒冷的海水交汇的南极辐合带,上涌和混合的海水给漂泊信天翁提供了大量食物,顺着西风一路取食就好。研究发现,漂泊信天翁的食物将近一半都是靠它敏锐的嗅觉发现的,毕竟,茫茫大洋上直接看到食物不易。然而因为气味是顺风扩散的,漂泊信天翁需要侧迎着风,用之字形往复飞行来搜寻和接近嗅到的食物。因此某处食物特别丰富或者可以悠哉时,漂泊信天翁也会降落在水面游泳觅食。信天翁盐腺的示意图,图片:Campbell & Reece / Pearson Education(2002)漂泊信天翁不需要饮用淡水,它摄取的所有的水都来自食物。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摄入许多海盐,因此,为了排出这额外的盐分,信天翁和许多海鸟的头部都有开口于鼻腔的盐腺,它们的体积比一般鸟类的鼻腺大很多。盐腺活跃时,信天翁从鼻孔排出的盐水会顺着喙上流到喙尖,请不要以为它们在寒冷的南大洋上经常感冒流鼻涕。绘图:翼狼Elang另一件让人好奇的事是漂泊信天翁怎么睡觉,因为每天飞行时间很长,我们曾经相信它能在飞行中左右脑半球轮流睡眠,像游泳中的鲸类那样。现在,通过微型的脑电图设备和GPS追踪,研究者真的测量了漂泊信天翁的睡眠,结果让人失望——真相是,漂泊信天翁晚上累了,就停落在海面上睡觉。虽不排除漂泊信天翁在空中进行慢波睡眠的可能性,但维持第二天活跃所需的快速动眼睡眠还是需要停歇时进行,只是需要长途飞行时会趁着月光熬夜。从好奇宝宝到为巨婴父母从小信天翁离开巢到开始求偶前,它们不会回到出生的陆地,一直在南大洋上觅食和巡游。在这长达十年的漂泊中,每年它们都完成了不止一次顺着西风带的环球飞行。也许,有时候信天翁喜欢跟随船只,不单是为了食物,只是因为看到空阔的洋面上多了点什么而感到好奇吧。一旦开始繁殖,雌雄信天翁要轮流承担起孵化、看护和喂养宝宝的重任,就不能在大洋上自由探索了,然而,哪怕是孵蛋期的漂泊信天翁外出觅食一次仍然要飞公里。2001年到2004年,GPS追踪所得的漂泊信天翁南乔治亚岛种群飞行路径。上图显示不到繁殖期的亚成鸟环球飞行,下图显示几只繁殖中的成鸟在南美东南海域觅食。果然成家后就不能不羁放荡爱自由了~ 图片:Richard Phillips BAS / Bird Life International Seabird Tracking Database漂泊信天翁的寿命很长,在野外可以活到60多岁,而它们通常要11岁以上才开始繁殖。其实性成熟的年龄更早,但它们并不着急,毕竟成功生育一次要付出很多自由时间的代价。一般8岁的漂泊信天翁开始回到自己出生的岛屿,练习营巢和求偶。漂泊信天翁的求偶仪式包括一系列仰头鸣叫和挥翅舞蹈似的动作,并且每一对都不尽相同。最终,通过几年的磨合,一对伴侣确定关系后则终身不变,只有接连几年的繁殖失败才会导致少见的离婚。求偶中的漂泊信天翁。图片来源见水印南半球的初夏,婚后的漂泊信天翁在土碗状的巢内产下一枚约10厘米长的蛋。在夫妻轮流孵化11周以后,小信天翁才会破壳而出。来自父母的高油量食物很快让这些白色的小绒球像吹气球一样长大。最初父母会轮流照看绒球,当绒球长成足以保护自己的大小(不会冻死、不会被巨鹱叼走)以后,双亲都会去海里觅食,轮替着一长一短的觅食路线,保证按时按量供应留在巢里的大胃王宝宝。长成完全体大小的巨婴比父母还胖,因为需要额外的脂肪供应它长出用来飞行的羽毛的能量,这是它一生中的体重巅峰。说到巨婴,当然免不了这张爱爵爷在南乔治亚和它比身高的图。图片:Birdlife.org幼鸟破蛋约280天以后,换好了卡布奇诺色羽毛(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白)的信天翁宝宝就要开始本能地迎风展翅,向着岛屿外的海面独自试飞了。它们没有父母的照看,最初按照本能的固定模式飞行,然后每天增加飞行的距离,6个月后与成鸟觅食的区域趋向一致。它的父母也许会在最后一次回来喂食时发现宝宝已经飞走了,然后就会回到各自的南大洋漂泊航路。因为筑巢、孵蛋和育雏加起来超过了一年的时间,所以漂泊信天翁两年才能繁殖一只后代,并且不一定成功。日,我有幸到了南乔治亚岛上的一个漂泊信天翁繁殖地,一只幼鸟正在迎风展翅,准备飞翔,可惜天气、远距离和激动中的手忙脚乱让我只留下了这样的记录照。图片:紫鹬我们尚未了解的大信天翁家族写了这么长,因为漂泊信天翁是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种信天翁。多年来人们把各种仪器往它身上装,于是真的有人担心这对它有不好的影响。然后他用了20年的统计数据说明,其实漂泊信天翁不怎么在乎人类往它身上放小型GPS等奇怪的东西,种群保持稳定。不过就算没影响吧,我看到这张图的时候还是真心替信天翁尴尬:安装在漂泊信天翁头上的磁性材料,用以研究它是否利用磁场导航。图片:Bonadonna / Proc. R. Soc. B(2005)这个实验是通过头部放置干扰磁场来看漂泊信天翁的飞行路径是否异常,从而判断它是否利用磁场导航。结论是:信天翁不靠磁场导航,并且实验期间80%的时间天空被云覆盖,似乎也不能用星星和太阳导航,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信天翁们怎么找回家的。即使出生之后离巢八年之久,漂泊信天翁在几千公里不见陆地、没有固定任何标志物的南大洋上总是能很准确地找到繁殖的小岛,实在让人称奇。我们对信天翁的了解实在太少。连漂泊信天翁所在大信天翁属(Diomedea)的物种分类都很困难,最初学界只认识两种大信天翁:繁殖于南大西洋、南印度洋亚南极群岛的漂泊信天翁D. exulans和繁殖于南太平洋亚南极群岛的皇信天翁D. epomophora,后来皇信天翁的南北亚种独立成两个种。由于信天翁会严格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繁殖,不同群岛间很难有基因交流,随着更多群岛上的漂泊信天翁繁殖地被发现,曾经的漂泊信天翁复合种已经按岛屿分成了4或5个物种。这意味着其实各个群岛的大信天翁种群都有独特性,保护工作更艰巨。目前信天翁科的全部22或24个物种,都在IUCN的红色名录上。漂泊信天翁在它们的大本营之一南乔治亚,2004年到2015年繁殖种群数量下降了19%。皇信天翁Diomedea epomophora,外形与漂泊信天翁非常相似,辨别特征是黑色的上喙边缘,这样可以微妙地在粉色的嘴的中间看到一条黑线。日于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注意嘴中间的黑线。图片:紫鹬对比第一张图那只漂泊信天翁,嘴上黑线不明显。以及,请注意耳部的红褐色斑块。图片:紫鹬白色身体上黑色杂毛的位置也是区分几种大信天翁的关键特征。有趣的是,漂泊信天翁在头侧耳朵附近的位置常有红褐色的羽毛,而这并不是没有褪去的幼年羽色,曾有研究者怀疑这是它鼻管开口的角度导致盐腺分泌物在飞行时被风吹到了这个部位,然后不知为何让羽毛成了红褐色。为了证实这个想法,他去舔了一下标本的那个部位,嗯,确实是咸的。是的,大信天翁们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物种日历微信号:GuokrPac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馆藏&5238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下雨时鸟类的翅膀为什么不会湿_百度知道
下雨时鸟类的翅膀为什么不会湿
你是一个很留意生活的人!也许你也曾发现鸭子在水中游泳时,它们的羽毛也是不会湿的.这些都是因为它们羽毛的表面有一层油质物质.所以鸟在雨中羽毛不会被打湿.但你若要给鸟洗澡持续的水流就会把它们身上的油质物质就会被冲掉!
采纳率:31%
只不过还不到影响飞行的程度,或者未找到栖宿之地,就只能在雨中了下雨鸟当然会湿的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信天翁为什么与人为敌?_科学揭秘
当前位置:&>& > 正文
信天翁为什么与人为敌?
信天翁是体形最大的海鸟,展开双翅可达1.5米,性情勇猛,以鱼虾和贝类为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准备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凉的小岛上建立情报基地,便派出小股部队上岛勘察。不料,此举惊动了岛上住着的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它们排成阵势,狂叫着冲向海边,使要上岸的美军无法登陆。由于这个小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军无论如何也要占领小岛。 于是,第二天,派了更多一些人,向小岛登陆。不料,美军的舰船尚未靠岸,满天的信天翁便从空中俯冲下来,用嘴啄,用翅膀拍打,用爪抓,使美军狼狈不堪,根本无法上岸,只得仓皇驶离小岛。美军作战指挥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敢怠慢,迅速制定了一个强行登陆的战斗方案。他们首先派出了飞机对岛上的信天翁狂轰滥炸,接着再由战车载着步兵上岛。由于被炸死的鸟太多,战车一时很难前进,而附近一些岛上的信天翁像被美军的暴行激怒了一样,纷纷飞向这个小岛,再次向美军发起了攻击。 无奈之下,美军只得使用毒气,把大部分信天翁杀死了,用拖土机将堆积遍地的信天翁尸体推入大海,美军才算占领了这个小岛,在岛上修了公路和飞机跑道。但附近的信天翁似乎并没有善罢甘休,还不时地到岛上向美军找些麻烦,使美军在这座小岛上,一直没有停止过与信天翁的战斗。 许多科学家对这场罕见的人鸟大战十分感兴趣,想要弄清信天翁这种前赴后继、舍死忘生地与人争斗行为的生物学原因。但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说法。 看来,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不容侵犯,就是动物的家园也要尊重保护,否则的话就会受到报复,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人类还是不要干扰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
相关科学揭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天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