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呀,我真是不知足诗啊

断除习气的咒就是沤闇波置卢
究竟圆满佛必须先除习气,菩萨的四十一品就是习气断除得越来越淡薄。到了妙觉才是彻底断除了习气。
&&&&&&&&&&&&&&&&&&&&&&&&&&&&&&&&&&&&&&&&&&&&&&&&
《佛说旷野鬼神阿吒婆拘呪经》
除众生苦患诸疾尔时鬼神即说呪曰:
头留弥头留弥 陀咩多陀咩 头留咩 头留咩 头留咩 吟尼利尼利那罗那罗尼利尼利尼利尼利那罗[少/兔]富尼利豆茶泞摩诃豆茶泞豆茶泞究吒泞摩诃究吒泞摩诃究吒泞 究吒泞多吒泞 摩诃多吒泞多吒泞 吒吒吒吒吒吒摩诃吒吒 阿毘阿毘摩诃阿毘 阿毘利 阿毘利 摩诃阿毘利 阿毘阿婆阿毘阿婆阿毘阿婆 阿毘 阿婆阿徙阿徙 摩诃阿徙阿徙利尼利尼 摩诃利尼利尼首娄首娄 摩诃首娄首娄仇娄 摩诃仇娄仇娄 茂留仇牟优仇牟 娄仇牟仇摩仇摩仇摩 希利希利希利希利 伊持伊持伊持伊持 比持比持比持比持 呵啰呵啰呵啰呵啰 希尼希尼希尼希尼 休尼休尼休尼休尼 诃那诃那诃那诃那 牟尼牟尼牟尼牟尼 摩诃牟尼牟尼婆罗 婆兰尼利师知路迦遮利耶 时那时那时那时那 赖沙婆时那时那时那时那 赖沙婆 那暮蛇 修竭多牟尼那暮蛇 修竭多牟尼迦罗 摩闍竭提多蛇 舍摩陀摩 舍摩陀摩 舍摩陀摩目多咩提 那比时多弥罗 留师多弥牟尼那比闍那弥修竭都多摩牟尼那比闍那弥
世尊此陀罗尼句。为四部众令得安隐离诸恼患。众魔恶鬼盗贼水火旋岚恶风罗刹恶鬼。热病冷病风病等分诸病。家业衰耗所向不利恶兽卒暴。急诵此呪一切解脱。今当重说陀罗尼呪。
阿车阿眵牟尼 摩诃牟尼牟尼 奥尼休休 摩那力迦休休 阎迦那吒阿吒阿迦那吒阿多那 知阿多波吒阿吒那吒那吒流豆流豆休休豆 希尼希尼希尼希尼 乌仇摩乌仇摩乌仇摩乌仇摩 希利希利 尼利尼利 摩诃尼利 莎诃
今为某甲等在所作护。若有诸鬼食人精气者。若损人资产者耗人财物者。如是一切诸怖畏等。悉为某甲等作无量救护。即说呪曰。
流摩流摩流摩流摩 希利希利希利希利 仇那仇那仇那仇那 仇[少/兔]仇[少/兔]仇[少/兔]仇[少/兔] 仇留仇留仇留仇留 休娄休娄休娄休娄 希利希利 暮休暮休暮休暮休 暮希利暮希利暮希利暮希利 休休休牟休摩
休咩泯摩咩思 摩诃提尼罗咩吼莎呵&&&&&&
如上所说莫令某甲有王贼水火风日月星辰鬼神等畏。或有余恶知识心怀恶害者。令其自遇灾祸苦恼。不越此界不犯此呪。一切阿修罗夜叉罗刹诸龙等。恶人非人等不能为害。尔时四众闻说此呪欢喜奉行
(宋本此中有虚空藏菩萨真言十二行捡之即上第一卷二十二幅所出今此中除之)
—————————————————————————————————————————————
集法悦舍苦陀罗尼经(此呪丹本中无)
南无佛陀蛇 南无达摩蛇 南无僧伽蛇 南无毘首陀遮蛇 南无阿伽竭浮遮蛇 南无摩呵萨婆婆伽利蛇多掷(轻)哆(敕贺)林弥利 婆簸婆弥 留遮呵檀摩陀那闍那唏(希)知泯(底)利婆居婆 遮蛇那蛇波罗萨婆(摩诃)唏知泯(底)利殃求知利 默求知利比婆萨婆蛇那 比林婆闍呵 陀舍蛇 输萨婆娑罗 三曼(无律)鉢泯波波利 摩诃阿那 莎呵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吾本无数劫中处于凡夫时。字遮他陀。在加偷逻国。作于商客贩卖治业。虚妄无实。造诸恶行不可称计。婬荒无道不可具说。是时愚痴害父爱母。经数年中举国人民一皆知之。称声唱言。是遮他陀害父爱母经今数年。吾时思念与六畜无异更无人事。时于加偷逻国跳城奔走趣于深泽。
时此国王名毘闍。告令国中人民。此遮他陀婬荒无道致为此事。其有能得此人者当重赐宝物。时此国人各各爱慕欲捕吾身。是时惊怖即出国。作沙门在于他国。修行十善坐禅学道。昼夜泣泪经三十七年。以五逆罪障故。心不定忧悲叵处。以三十七年中在于山窟。常举声泣苦哉苦哉。当以何心去此苦也。
悲叹下窟乞食时。道中地得一大鉢。中有一匣经更无余经。唯有集法悦舍苦陀罗尼。说过去恒河沙诸佛泥洹时。常在毘悦罗国。说此陀罗尼付诸大菩萨。后有人得闻此陀罗尼者。此人过去世时修持五戒十善当令得闻。有人虽闻而不在心不修集者是名无缘。
此陀罗尼能除去百亿劫生死五逆大罪。若有人受持读诵者。终不堕于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何以故过去诸佛以欲泥洹时。会当说之尊重叹仰。称其功德不可计量付诸菩萨。
后有众生得闻此陀罗尼者。修习着心福报难计。犹如须弥宝海。凡夫不能得量。若有人作诸恶行。窃闻此陀罗尼名不及修习。一用在怀堕于地狱。一切地狱中蒙此人恩苦痛不行。有人能行现身精勤修习得者。覩见百千万佛刹土。得福无量不可具说。唯有诸佛与诸菩萨乃能究尽。声闻二乘人者不能得知。何以故此陀罗尼。非一佛二佛所说。过去恒河沙诸佛所说。是时吾得此经。即不乞食欢喜向窟。到于窟中烧香礼拜悲泪赞仰。于窟中修习赞诵经一年。始得以罪业障故。不能得入心怀。是时吾即以秋月夜。洗浴修行经一七日。如童子初学愦愦者不少。便更行于七日亦如是愦愦无异。心中愁恼不知云何。意中恬思此陀罗尼字。经于数反心中忽定。我时欣悦如人地得百千斤金。人无知者内欣不止吾时亦然。修行数年飞行无碍。覩见十方三世诸佛。后有行者如法行之。
我文殊师利。今欲说神呪。拔济诸众生。除其婬欲本。有呪名乌稣吒(晋言)除婬欲却我慢。
句梨句梨帝那 忧拙忧拙帝那 度呼度呼帝那 究吒究吒帝那 若蜜都若蜜都帝那 究吒呼究吒呼帝那忧守忧守帝那 耶蜜若耶蜜若帝那 度呼吒究吒多莎呵
诵呪三遍结缕作七结系脚,是呪能令诸失心者还得正念。灭婬欲火心得清凉。除其我慢灭结使火。三毒垢障悉得消除。若诸女人及善男子。精神处在无明重渊下。久处于生死不能得出要。洄波生死流没溺婬欲海。莫能觉之者莫知求出要。呜呼甚可伤。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得惺悟还厌婬欲。应当与此陀罗尼呪令其读诵。婬欲之火渐渐消灭。婬欲灭已慢心自灭。慢心灭已其心则定。其心定已结使都灭。结使灭已心得解脱。心解脱已即得道果。是则名为大神呪力。诚谛不虚神力如是。断酒五辛七七四十九日。诸不净肉悉不得食。若男子行者九九八十一日。若女人行者七七四十九日。复昼夜六时勤心读诵。烧黑沈水白旃檀香。散华供养十方诸佛。六时读诵曾不废忘。日数足已结使即灭。其心泰然无复婬欲。
—————————————————————————————————————————————
我文殊师利菩萨。今欲说大神呪名。消诸精魅鬼并及妖邪蛊道。有呪名沤帝兜囊(晋言)。消众生病净其五藏六府三焦以禅定水洗泽令净(泽丹濯)。
胡摩若帝昼 胡稣摩帝昼 乌殊卑梨帝昼 具殊蜜帝昼 乌舍弥帝昼 闍毘若帝昼 乌睒弥帝昼 蜜闍都帝昼 具若乌稣多帝昼 唯染蜜闍都乌稣多帝昼 毘梨帝囊帝昼 莎呵
诵呪七遍缕作七结系脚(丹作膝)
此大神呪能令行人。心得清净离诸疾病。心得解脱慧得解脱。消众毒药无众恼患。众邪妖魅悉皆消灭。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应当读诵极令通利。在在处处我为阎浮提诸众生故结此神呪。治诸蛊魅消众毒药。当令流布遍阎浮提。末法众生薄福所致。莫不为此众邪所恼。勤教读诵普使令知。
—————————————————————————————————————————————
我定自在王菩萨。今从妙乐世界来为此娑婆世界五浊众生故。为除禅定障。拔其无明闇。开其慧眼。赐其禅定水。荡涤心垢障。种以菩提芽。渐渐郁茂长。开阐三乘门。示其果实相。有呪名求稚兜(晋言名招明却黑闇罪除慧眼垢)。
若蜜帝都 乌殊那帝都 具若帝都 故摩楼帝都 乌叶弥帝都 胡稣富多帝都 乌耆弥帝都 胡耆那帝都 乌输求提帝都 莎呵
诵呪三遍。缕五色结作三结系脚。
此大神呪势分所及遍阎浮提。若诸行人欲修禅定。或为天魔众邪蛊魅之所恼者。以魔恼故众缘事起。外恶知识竞来侵娆。以侵娆故内恶复起。求名利养谄曲嫉妒。憍慢贡高来集其心。行人尔时应当自责。我为不善为魔所缚。惭愧自责低头愧耻。诸佛及众贤圣。我于往劫堕大地狱畜生饿鬼。洄波六趣数受生死。今得人身钝根少智。欲修禅定而不能得。为诸结使之所覆蔽。我今宁当碎身如尘。终不为此结使所蔽。作是誓已五体投地。归命十方现在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赦我愆咎灭除我罪。洗我慧眼令得明净。以慈悲水荡涤心垢。明照我心内外清彻。作是悔已复更投地。如是三返复起叩头。悔已却坐净身口已。诵此神呪二十一遍。尔时当三称我名定自在王菩萨悔过愆咎如是三说一心禅思。于一&一时悔过自责。随根利钝亿百垓劫。重恶之业障道黑闇。众邪蛊魅天魔罪垢。悉皆消灭无有遗余。我时当与大菩萨众往是人所。随根利钝示其证相。我定自在王菩萨所说神呪。诚谛不虚神力如是。
—————————————————————————————————————————————
我妙眼菩萨。今从日月灯明王佛国来。到此娑婆世界。为大阿罗汉欲得初禅三明六通。今欲说神呪。令其速成办。除其习结垢。并及微薄障。净其天眼通。宿命智习气。他心智明了。未来一切事。国土之名号。及以弟子众。寿命劫多少。及诸神通事。耳根通彻听。百佛世界事。身通能飞行。石山无罣碍。以灭受想行。漏尽今说竟。有神呪名沤闇波置卢(晋言)众累都尽具足三明及六神通八解脱。
民若婆呵啼卢 乌稣吒帝卢 耶蜜帝卢乌昼帝卢 波支呵帝卢 波稣呵帝卢究昼帝卢 乌若蜜帝卢 究昼帝卢 莎呵&&&&&&
诵呪三遍缕三色作六结系项。
此大神呪。能令行人。断除习气。及障道垢。洗濯三明。六通令净。应当讽诵。极令通利。
十住中的初住位破除了见惑,证得了“无我法”,相当于小乘的初果罗汉,证到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位不退”,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从此“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十住中的第七住位就断除了思惑而永远超出三界生死了,相当于小乘的大阿罗汉。第七住位是明心、明白五蕴皆空,十住见性,十地菩萨是少见佛性,虽少却不是无见,妙觉菩萨彻见佛性。
&—————————————————————————————————————————————
我功德相严菩萨。今从阿弥陀佛国来。今欲劝助遂成菩萨。教以巧妙方便百福德。令速得初住具诸相好故。以美妙方便教令行之。何等美妙。一者其福弘广普慈众生。二者荫覆一切如母爱子不见其过。三者积德行善不计其劳。四者精勤修习舍慧精进转以化人。五者行十善行转教众生。六者持戒净洁犹如明珠。内外明彻无有瑕尘。七者身口意业所出言教以慈悲为本。八者所作事业拯济为先。九者常以微妙方便。为众说法和颜悦色不违其意。十者常游诸国为大国师。荷负众生包含一切心无疲倦。是名菩萨欲登初住始发心时十大妙行。如是十十是名百福成一相好。我今略说。今欲说呪令速成办。有呪名陀摩卢具低(晋言)成就相好庄严功德断除习气灭障道罪。
 阿提陀摩卢 具多陀摩卢 支富陀摩卢 波昼陀摩卢 乌奢陀摩卢 闍蜜陀摩卢 乌吒陀摩卢 若弥陀摩卢 乌昼陀摩卢 胡闍弥佉陀摩卢 波守波守帝陀摩卢 沤周沤周帝帝陀摩卢 波瘦波瘦帝陀摩卢 余染比余染比呵陀摩卢 闍毘兜闍毘兜陀摩卢 莎呵
诵呪五遍缕青缘二色结作三结系腰。
是呪能令行人庄严功德。具诸相好必登初住。勤心读诵极令通利。昼夜讽诵心莫暂舍。转教行人。
—————————————————————————————————————————————
我善名称菩萨。今从北方善寂月音王佛国来。此娑婆世界佛法欲灭人多造恶。贪着利养更相是非。无有君臣父子之义。亦无师徒弟子之礼。五浊鼎沸三毒炽盛。皆是前世不修德行积习众恶。今得此身虽受人身。心似畜生罗刹鬼心。人身畜心示同人类。哀哉大苦千载欲末。其中或有若一若两。行错众生堕在下流。为当愍此诸众生耳。今欲说呪以救接之。令其本行还得如初。有呪名云若蜜兜(晋言)拔诸行人罪垢根本摩洗拂拭令得鲜白。
乌富波罗帝那 殊求波罗帝那 喻若蜜波罗帝那 乌瘦都 支波都 耶蜜都 具若都 究吒都 究吒都 舒
波都 莎呵&&&&&&
诵呪三遍。缕黄白二色结作三结系项。
此大神呪犹如大盖荫覆一切。亦如大雨润泽一切。亦如桥船运度一切。三界群萌无不蒙赖。道俗殊异禀味是一。苍生万品会归一空。菩萨所以权方适化。为诸群品度脱之耳。今说此呪为行人故。救济拯拔令其速得三乘圣果。敕诸行人勤心读诵。诚谛不虚必当得道。(行人:修行的人。)三乘:《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
—————————————————————————————————————————————
宝月光明菩萨。今欲说神呪除诸禅定罪及去诸垢障。五阴四大病一切皆除却。众生无量劫不得修禅定。是故久流转没在生死海。洄波生死流莫能觉之者。我愍此等故今欲说神呪除其三毒垢。拔其愚痴足。照以智慧镜。赐其禅定水。生长菩提芽。令到涅槃岸。有呪名乌闍(晋言)除禅定垢却障道罪诸魔邪鬼悉能灭之。
闍摩帝昼 乌帝昼 具若帝昼 奢帝昼 邪蜜帝昼 乌囊帝昼 具闍帝昼 呼帝昼 莎呵&&&&&&
诵呪三遍缕黄紫二色结作八结系痛处。
是呪能令诸失心者还得正念。亿百垓劫所有重罪悉能摧灭
无有遗余。若有众生欲修禅定。心乱黑闇不见境界。烦恼数起睡眠所覆。是人尔时应作是念。我为宿罪阴盖所覆。应当惭愧忏悔自责。然灯续明。烧香散华供养诸佛。供养佛已别复供养。我宝月光明菩萨。然七枝灯烧沈水香。七日七夜减省睡眠。昼夜六时深自克责说悔先罪。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明见弟子所犯罪相。及十方佛诸大菩萨。释梵四天王悉皆证知。明见我所犯罪相。我今忏悔亦悉证知。愿灭我罪令无遗余。于一
一时中忏悔已竟。诵此神呪七遍乃止。诵七遍已默然而坐。一心禅思如是罪垢渐渐当除。其心转定境界明了。其根利者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即得见我宝月光明菩萨。除障灭罪授果与之。其根钝者二七三七。极钝根者七七四十九日。有得心定有得果者终不虚过。此大神呪其力如是。
—————————————————————————————————————————————
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呪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于阎浮提。众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将。光目诸菩萨。旷济诸群生。有大神呪名故奈波(晋言)拥护国土佐诸国王消灾却敌莫不由之。
 具低帝屠稣吒 阿若蜜吒 乌都吒 具闍吒 波赖帝吒 耶弥若吒 乌都吒 拘罗帝吒 闍摩吒 莎呵&&&&&&
诵呪五遍七色缕结作三结痛处系。
此大神呪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于过去从诸佛所。得闻说此大神呪力。从是已来经七百劫住阎浮提为大国师。领四天下众星中王。得最自在四天下中。一切国事我悉当之。若诸人王不以正法。任用臣下心无惭愧。暴虚浊乱纵诸群臣。酷虐百姓我能退之。征召贤能代其王位。若能惭愧改恶修善。若能任善退诸恶人。其心弘广普慈一切。容受拯济犹如桥船。包含民物犹如父母。国有贤能当征召之。敬贤尊圣如视父母。王自躬身临朝断事。不枉民物犹如明镜。若其国王能修是德。改往修来悔先作罪。惭愧自责鄙悼愆咎。自悔责已当修三德。
一者恭敬三尊。二者怜愍贫穷国有孤老当抚恤之。三者于怨亲中心常平等。断理怨枉不枉民物。若能修行上来诸德。我时当率诸大天王。诸天帝释伺命都尉天曹都尉。除死定生减罪增福益算延寿。白诸天曹差诸善神一千七百。逻卫国界守护国土。除其灾患灭其奸恶。风雨顺时谷米丰熟。疫气消除无诸强敌。人民安乐称王之德。是王若能兼行读诵此陀罗尼。譬如转轮圣王得如意宝珠。是珠神气消伏灾祸。我今以此大神呪力。上来诸德悉能办之灭消灾恶亦复如是。当知是此大神呪力如王明珠亦复如是。
—————————————————————————————————————————————
我太白仙人。今欲说神呪。我是五通仙人修菩萨行。五星中最胜。我于神仙中。神通光明胜。统领四天下及诸人天事。国土灾害变。寿命延缩短。阴阳及运变。图书谶记等。奸伪质直事。穰灾消奸恶。所应盈缩者。悉是我所知。我愍诸众生。今欲说神呪并护其国土。有呪名阿那呼吒卢(晋言)欲护国土及阎浮提一方众生故。
波吒呼婆卢 阎摩呼婆卢 焰摩兜呼婆卢 乌闍那呼婆卢 焰弥呼婆卢 乌昼呼婆卢 具闍呵 呼婆卢 胡若兜呼婆卢 莎呵
诵呪三遍缕二色黄白结作二结系项。
此大神呪。乃是过去三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于过去。从诸佛所。得闻是呪。从是以来已经百劫。所修功德于神仙中无能及者。内秘菩萨大乘戒行。外现神仙。清净法身。菩萨六度诸波罗蜜具足修竟。外现方便处神仙中。虽共和光不同其尘。是名菩萨乌和拘舍罗。方便处身。若阎浮提诸国王等。前身薄福处在末法。微末善根得为人王。身无福力心闇少智。复值五滓钝浊众生。譬如痴人破车迟牛。欲过险道甚难可过。我见此已。慈心怜愍。为度没溺勤苦众生。为欲携将令得出难。并济其王迟牛之厄。故我今日说此神呪。若其国王闻此语已。心生惭愧自知薄福。改往修来发弘广心。慈悲临覆愍苦众生。忍恶修善不枉民物。建护正法任贤用智。征善退恶与民更始。其王若能修是诸德。复能读诵此陀罗尼。昼夜专念心不废忘。王心尔时转当聪辩。志性和柔不念诸恶。诸天善神渐来亲附。增其智慧益其神力。以天护故转当精进。以精进故我等诸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咸来拥护。求愿与愿。遣诸龙王给其雨泽。谷米丰熟疫气消除。诸灾消灭。善征日生。当知悉是大神呪力。
—————————————————————————————————————————————
我荧惑仙人。今欲说神呪。拥护诸国土。拔济诸群生。除其我慢心。消灭诸非奸。[示*厌]镇诸毒药。一切诸非法。无不消伏者。我是五通仙。消伏诸奸鬼。一切国土事。世间之灾祥。兵刀及疫气。饥馑丰俭等。邻国恶心生。大臣欲谋反。如是诸灾祸我皆悉知之。天子衰忌事。隐没及覆盖。减算及增寿。悉是我所知。欲得消灾者。我亦能办之。却敌及奸非。我亦能[示*厌]之。除却灾祥变。一切皆由我。我于五星中。聪明利智胜。捷疾机关辩。神通猛利胜。于四天下中。神通捷疾胜。我于四天下。无能及我者。是故我今日欲说大神呪。名具吒呼卢兜(晋言)拥护国土济拔诸王难。消伏诸奸非。疗治众生病。厌祷及毒气。
呼都帝昼卢 阿支不帝昼卢 阎摩帝昼卢 不梨帝囊帝昼卢 乌稣兜帝昼卢 具帝帝昼卢 耶摩蜜闍帝昼卢 乌奢不利帝帝昼卢 究守波帝昼卢 莎呵
诵呪三遍。缕一色绯结作七结痛处系。
此大神呪能令诸国王并及诸国土。悉皆安隐消灾穰祸莫不由是。一切行人及疾病者。悉应读诵皆令通利。若欲修行此陀罗尼者。一者断酒二者断肉三者断辛。于三七日中香汤澡浴着新净衣。若于塔中若空静处安置佛像。烧香散花离众愦闹。于六时中勤心读诵。忏悔十方惭愧自责。净身口已应当读诵。于一一时中三七二十一遍。诵已默然专心念我。荧惑仙人五住菩萨。我今归依。如是三说。如是说已。默然而坐。我于尔时。当往其所。令其所求。皆得成办。亦当授与。如意宝珠。灭结使火国土灾祥。丰俭疫气悉皆穰之。当知是此大神呪力。
&—————————————————————————————————————————————
我大梵天王欲说大陀罗尼以护众生。有陀罗尼名呼卢鉢都(晋言)治众生病覆育三界济诸贫穷。
阎无呼稣都 伊波都 阎摩呼稣都 闍摩蜜呼稣都 忧波帝那呼稣都 莎呵&&&&&&
诵呪三遍。缕二色青绿作七结系两乳。
此大神呪乃是过去诸佛所说。我今愍念诸众生故。为令解脱拔济三界勤苦本故。为欲弘广佛正法故。普慈众生犹如慈父。此陀罗尼神力。尽一日月所照之处。四天下中无不赖。此陀罗尼力。能使四海涌沸。须弥山崩碎如微尘。及十宝山四大海水江河淮济入一毛孔。四天下中悉能为之。若诸国土疫病劫起。其王尔时应当精进。七日七夜受持八戒。应当净心六时行道。为万民故调伏其心。敕其境内一切人民。以慈悲心劝令行善。其王尔时于宫殿内。然百千灯以救民命。请召十方诸大菩萨梵释四天王。三自归依叩头求哀。十方诸佛大菩萨众释梵四天王诸来大士救我民命。如是三说如是说已。当诵此陀罗尼三七二十一遍。诵此陀罗尼已。王与群臣夫人婇女。默然而坐禅思一心。我大梵天王。尔时当与梵众释众四天大王诸大龙王八部鬼神。饮其毒气悉得消除。王于尔时于禅思中。得见我身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大王。以见我故倍复精进。以精进故其国土境。旧住鬼神恼人民者。我又当遣四天大王驱令出界。以我大梵天王慈悲力故。其国土境悉得安隐。
&—————————————————————————————————————————————&
我大自在天王。今欲说神呪。有陀罗尼名呵梨楼(晋言)拔众生苦济众厄难。
阿若娑梨楼 毘梨帝那娑梨楼 遮波昼娑梨楼 弥梨帝那娑梨楼 殊呵兜支波昼 莎呵&&&&&&
诵呪三遍一色线绿结作四结系项。
是呪乃是过去十万亿诸佛所说。此陀罗尼威神力故。四天下中尽一日月所照之处能为光明。贫穷者能施宝藏。盲冥众生施其慧眼。病苦之者与法药疗治。若诸众生欲求三乘圣果者。我能佐助令得成办。若在幽隐受三涂苦。以此陀罗尼力。三涂命终生忉利天。若诸行人书写读诵此陀罗尼者。得宿命智忆十四生事。来今往古如现目前。欲修禅定者。阴盖所覆者。当诵此陀罗尼。其心则定睡眠遣除。欲修学问者。其心散乱不能专一。触事滞碍不得义味。当修行此陀罗尼。欲得闻持者。当修行此陀罗尼。欲得十方诸佛所说诸大菩萨所说诸大天王所说。一闻历耳总持不忘即得义理。百千义理自然现前持而不忘。应当读诵此陀罗尼。昼夜六时恒不废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是人尔时当于梦中。即得见我大自在天王坐白莲华台往是人所。其人以见我故心大欢喜。我时授与如意宝珠。以珠力故所愿自在。百千诸佛常随护助。此大陀罗尼神力如是。
&—————————————————————————————————————————————&
我化乐天王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闍富卢(晋言)法忍柔顺法忍堪任荷负三界。众生譬如大海其量。难知我天王心亦复如是。悉能救接漂流众生出三界海。
那闍富卢 忧多罗富卢 龙若呼富卢 忧[示*卑]叉富卢 陀摩闍富卢 毘梨帝那富卢 乌殊知富卢 莎呵&&&&&&
诵呪三遍。五色缕结作一结系项。
此大神呪。乃是过去百千万亿诸佛所说。愍念众生故今欲说之。此大神呪势分所及。三天下中唯郁单越独不得闻。力所至处其中众生。三种毒箭自然拔出。得音响忍法音光明入毛孔中。所有郁蒸三垢重罪自然涌出。
此诸众生命终已后。悉得往生忉利天上。若诸行人三垢覆蔽。久处生死缠绵难解。为业垢河之所漂流。我时当乘大乘法舡捞接救拔。以智慧火烧其结使。以禅定水洗濯令净。以沤和拘舍罗拂拭搓摩。教以六度布以四禅令出三界。若诸行人欲得今身欲得音响忍。欲得柔顺忍。欲得无生忍。当修行此陀罗尼。净持戒地减省睡眠。忍辱柔和少诸缘务心意质直。见修功德者赞叹其德。见贫穷者及疾病者。慈心怜愍如己无异。如是修行调其心已。复欲增上果所愿者。当于三七二十一日。遭中一食白食酥酪得食。若鲜洁处若在塔中。六时行道于一一时中。礼十方佛忏悔宿罪。烧众名香散花供养。栴檀熏陆诸杂花香。三称我名化乐天王我是五住菩萨。尔时于一一时中。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从初一日乃至七日。极钝根者三七二十一日。我于尔时往是人所。随根利钝授与法忍。应得音响忍者授与音响忍。应得柔顺忍者授与柔顺忍。应得无生法忍者授与无生法忍。悉授与之真实不虚。
&十住中的初住位破除了见惑,证得了“无我法”,相当于小乘的初果罗汉,证到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位不退”,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从此“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十住中的第七住位就断除了思惑而永远超出三界生死了,相当于小乘的大阿罗汉。到六地如来境界就有六通具足,进而能获得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我妙眼菩萨。今从日月灯明王佛国来。到此娑婆世界。为大阿罗汉欲得初禅三明六通。今欲说神呪。令其速成办。除其习结垢。并及微薄障。净其天眼通。宿命智习气。他心智明了。未来一切事。国土之名号。及以弟子众。寿命劫多少。及诸神通事。耳根通彻听。百佛世界事。身通能飞行。石山无罣碍。以灭受想行。漏尽今说竟。
&—————————————————————————————————————————————
兜率陀天王。我欲说大陀罗尼名者蜜稣兜(晋言)救诸病苦赈给贫穷令诸行人。速得三乘圣果如天降雨。令诸农夫多收果实。
支毕度稣兜 民若度稣兜 毕梨帝那度稣兜 阿支都那度稣兜 究吒呼奴度稣兜 若富那度稣兜 乌兜莎呼 兜度稣兜 蜜若无度稣兜 莎呵
诵呪六遍五色缕结作三结系两手。
此大神呪力。能令此阎浮提所有地。种碎如微尘。弗婆提瞿耶尼悉能为之。海水枯涸须弥山崩令如微尘。复能还复如本无异。令诸行人诸结重罪尘劳垢习。为渴爱河之所漂流。没溺生死无能觉者。我今以此大神呪力。捞接救拔令出三界。以大乘河灭结使火。以禅定膏油润渍令湿。种植无上菩提根芽。令诸众生收诸果实。此陀罗尼力亦复如是。若诸众生现身欲修此陀罗尼。得宿命智齐四百生。未来世事亦四百生悉能知之。现在世事知他人心所缘境界。天文地理图书谶记。知诸众生死此生彼。至四百生悉能知之。应当受持读诵此陀罗尼。应当精进净持戒地。少欲知足修质直心。昼夜六时少其睡眠。精进修之节食少语。乃至六年毕得克果。先得宿命智。次得无生智。后得他心智。来今往古未然之事靡不通达。得此宿命智已。陀罗尼力故所得智慧。如五住菩萨等无有异。
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
我焰摩天王今欲说大神呪。名求低胡稣多(晋言)美妙音声。
波置呼卢多 乌吒句呼卢多 那无呼卢多 不梨帝那呼卢多 乌奢副呼卢多 莎呵&&&&&&
诵呪三遍。缕五色结作五结系项
是名毕法性海美妙音声。此大神呪。乃是过去十恒河沙等诸佛所说。是呪能令小千世界悉皆震动。其中众生以大神呪威神力故。三毒病恼缠劳垢习自然涌出。法音光明从毛孔入。郁蒸热恼自然清凉。小千世界其中众生。闻此陀罗尼美妙音声和雅柔软。有得音响忍者。有得柔顺忍者。有得大无生法忍者。有能堪任久住度众生者。有得毕法性海四辩无碍者。有得大总持神通自在。常游诸国以美妙音声。而为众生演说法要。悉是大神呪威神力故。能办此事。
&—————————————————————————————————————————————
我忉利天王愍念众生故。欲说大神呪名胡稣兜那(晋言)。去除垢秽。慈悲拯济。拔众生苦。
支不帝梨那 阿支不帝梨那 弥闍帝梨那 乌稣帝梨那 若副多帝梨那 驱稣帝梨那 莎呵&&&&&&
诵呪三遍。白缕结作六结系项
此大神呪。乃是过去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忉利天王以此大神呪力。于四天下中得大神力触事无碍。尽一日月所照之处。悉能为之。众生寿命帝王暴虐。兵刀寇贼饥馑疾疫。大臣宰相佞谄不忠。国家衰忌星宿失度。雨泽不时晚雨早霜。比丘懈怠三业不勤。故使世界三灾并起。若其国王放逸着乐。纵诸群臣贪浊自恣。多取民物枉杀无辜。民怨天怒故使国界兵刀竞起。有诤夺之心行此恶行。欲求长生终不可得。若其国王心生惭愧。悔过自责虚负万民。空顽不及谦下自卑。惠下利民退恶任善。尊圣敬德拯济贫穷。如其国王改往修来。遵修此德可得长生延年益寿。复能读诵此陀罗尼。修行信顺。上来所说诸恶灾怪。悉得消灭无有遗余。
—————————————————————————————————————————————
南谟善寂月音王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陀对世间众生的苦恼均了如指掌,佛陀曾传下很多咒语,以解决众生在世间的苦恼,既包括求解脱的咒语,也包括求平安与幸福的咒语,甚至是能改变人们不良习气的咒语,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佛所说的一切法无有高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愿与这个法门有缘的人们牢牢记住这个法,不要错过。
修法如下:
(1)先念“‘南谟善寂月音王佛’(108遍)。
(2)再念‘南谟善名称菩萨’(108遍)’
(3)念除三毒习气陀罗尼至少300遍,回向,祈求善寂月音王佛和善名称菩萨帮忙改变贪婪心、嗔怒心、愚痴心、淫欲心、自私心、嫉妒心,害人心等不良习气。相由心生,如果这些习气慢慢去除,那一切的身心疾病,不顺等也会好转的。
也念宝箧印陀罗尼更佳(如果已经念了《地藏经》了,那么也可以念地藏经)。
善名称菩萨言说的除三毒习气陀罗尼
‘乌富波罗帝那。殊求波罗帝那。喻诺蜜波罗帝那。乌瘦都支波都。耶蜜都具诺都。究吒都究吒都。舒波都。莎呵。’
普通话拼读:乌的布巴拉爹那,术骄巴拉爹那,王加密多巴拉爹那,乌十多吉喝么多雅蜜多固加多,固大度,固大度,术巴度,所哇哈。&&
汉语拼音拼读:wudebu baladiena, shujio baladiena,vang-jia-mido
baladiena,
wushido jihemedo yamido kujado,gudadu gudadu shubadu swaha.
此陀罗尼出于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有各种不好的习气感觉难以去除的人,应修此法门。欲除贪嗔痴,应修此法门。
此外个人以为,现在人的工作等比较繁忙,可以随机应变,自行调整。
如果时间匆忙,前面的“‘南谟善寂月音王佛’‘南谟善名称菩萨’也可以少念。不便开口也可以默念。以心相应为上。
甚至不记得咒的,至心称念“南无善寂月音王佛”或者‘南无善名称菩萨’,也一定会有利益的。
“除三毒习气陀罗尼”是有佛经根据的,出处如下:
大正新修大正藏经 Vol. 21, No. 1332
七佛所说神呪经卷第二 &(五浊即是大乘佛教在佛经中提出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我善名称菩萨。今从北方善寂月音王佛国来。此娑婆世界佛法欲灭人多造恶。贪着利养更相是非。无有君臣父子之义。亦无师徒弟子之礼。五浊鼎沸三毒炽盛。皆是前世不修德行积习众恶。今得此身虽受人身。心似畜生罗刹鬼心。人身畜心示同人类。哀哉大苦千载欲末。其中或有若一若两。行错众生堕在下流。为当愍此诸众生耳。今欲说呪以救接之。令其本行还得如初。有呪名云若蜜兜(晋言)拔诸行人罪垢根本摩洗拂拭令得鲜白。
乌富波罗帝那 殊求波罗帝那喻若蜜波罗帝那
乌瘦都支波都耶蜜都具若都究咤都究咤都 舒波都
莎呵诵呪三遍。缕黄白二色结作三结系项。
此大神呪犹如大盖荫覆一切。亦如大雨润泽一切。亦如桥船运度一切。三界群萌无不蒙赖。道俗殊异禀味是一。苍生万品会归一空。菩萨所以权方适化。为诸群品度脱之耳。今说此呪为行人故。救济拯拔令其速得三乘圣果。勅诸行人勤心读诵。诚谛不虚必当得道。……
持这个咒语的众生,能够得到佛力加持,去除三毒,远离三毒,远离造恶。
我们要重视这个咒语法门,因为在世间法要成就事业,必须有自身内在良好的品性为基础;在出世间法任何法门要有所成就,都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一切内外烦恼障碍,无不是无明所生,贪嗔痴三毒正是无明之本。如果一个人没有贪嗔痴这三毒,如同无根之树,他的无明也不攻自破。
当然,习气的改变需要自己的努力,内外的力量一起作用才能更快扭转习气,自己不努力而坐等咒力加持,如同蒙上眼睛想要看到太阳,是毫无益处的。
&民[m&n]若[ru&]婆[p&]呵[hē]啼[t&]卢[l&] 
乌[wū]稣[sū]吒[zh&]帝[d&]卢[l&] 
耶[yē]蜜[m&]帝[d&]卢[l&] 
乌[wū]昼[zh&u]帝[d&]卢[l&]  
波[bō]支[zhī]呵[hē]帝[d&]卢[l&]  
&波[bō]稣[sū]呵[hē]帝[d&]卢[l&] 
究[jiū]昼[zh&u]帝[d&]卢[l&]  
乌[wū]若[ru&]蜜[m&]帝[d&]卢[l&]  
究[jīu]昼[zh&u]帝[d&]卢[l&]  莎[suō]呵[hē]Q9A壬申日。
我妙眼菩萨。今从日月灯明王佛国来。到此娑婆世界。为大阿罗汉欲得初禅三明六通。今欲说神呪。令其速成办。除其习结垢。并及微薄障。净其天眼通。宿命智习气。他心智明了。未来一切事。国土之名号。及以弟子众。寿命劫多少。及诸神通事。耳根通彻听。百佛世界事。身通能飞行。石山无罣碍。以灭受想行。漏尽今说竟。有神呪名沤闇波置卢(晋言)众累都尽具足三明及六神通八解脱。
民若婆呵啼卢 乌稣吒帝卢 耶蜜帝卢乌昼帝卢 波支呵帝卢 波稣呵帝卢究昼帝卢 乌若蜜帝卢 究昼帝卢 莎呵&&&&&&
诵呪三遍缕三色作六结系项。
此大神呪。能令行人。断除习气。及障道垢。洗濯三明。六通令净。应当讽诵。极令通利。
我功德相严菩萨。今从阿弥陀佛国来。今欲劝助遂成菩萨。教以巧妙方便百福德。令速得初住具诸相好故。以美妙方便教令行之。何等美妙。一者其福弘广普慈众生。二者荫覆一切如母爱子不见其过。三者积德行善不计其劳。四者精勤修习舍慧精进转以化人。五者行十善行转教众生。六者持戒净洁犹如明珠。内外明彻无有瑕尘。七者身口意业所出言教以慈悲为本。八者所作事业拯济为先。九者常以微妙方便。为众说法和颜悦色不违其意。十者常游诸国为大国师。荷负众生包含一切心无疲倦。是名菩萨欲登初住始发心时十大妙行。如是十十是名百福成一相好。我今略说。今欲说呪令速成办。有呪名陀摩卢具低(晋言)成就相好庄严功德断除习气灭障道罪。
 阿提陀摩卢 具多陀摩卢 支富陀摩卢 波昼陀摩卢 乌奢陀摩卢 闍蜜陀摩卢 乌吒陀摩卢 若弥陀摩卢 乌昼陀摩卢 胡闍弥佉陀摩卢 波守波守帝陀摩卢 沤周沤周帝帝陀摩卢 波瘦波瘦帝陀摩卢 余染比余染比呵陀摩卢 闍毘兜闍毘兜陀摩卢 莎呵
诵呪五遍缕青缘二色结作三结系腰。
是呪能令行人庄严功德。具诸相好必登初住。勤心读诵极令通利。昼夜讽诵心莫暂舍。转教行人。
&阿[ě]提[t&]陀[tu&]摩[m&]卢[l&] 
具[j&]多[dōu]陀[tu&]摩[m&]卢[l&] 
& 支[zhī]富[f&]陀[tu&]摩[m&]卢[l&] 
&&波[bō]昼[zh&u]陀[tu&]摩[m&]卢[l&] 
& 乌[wū]奢[shē]陀[tu&]摩[m&]卢[l&] 
&闍[sh&]蜜[m&]陀[tu&]摩[m&]卢[l&] 
乌[wū]吒[zhā]陀[tu&]摩[m&]卢[l&] 
&若[ru&]弥[mǐ]陀[tu&]摩[m&]卢[l&] 
乌[wū]昼[zh&u]陀[tu&]摩[m&]卢[l&] 
胡[h&]闍[sh&]弥[mǐ]佉[qū]陀[tu&]摩[m&]卢[l&] 
&波[bō]守[shǒu]波[bō]守[shǒu]帝[d&]陀[tu&]摩[m&]卢[l&] 
&沤[ōu]周[zhōu]沤[ōu]周[zhōu]帝[d&]帝[d&]陀[tu&]摩[m&]卢[l&] 
&波[bō]瘦[sh&u]波[bō]瘦[sh&u]帝[d&]陀[tu&]摩[m&]卢[l&] 
余[yǘ]染[rǎn]比[bǐ]余[yǘ]染[rǎn]比[bǐ]呵[hē]陀[tu&]摩[m&]卢[l&] 
闍[sh&]毘[p&]兜[dōu]闍[sh&]毘[p&]兜[dōu]陀[tu&]摩[m&]卢[l&] 莎[suō]呵[hē]K9K壬申日。
得到深妙禅定,才具足三明六通。
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天眼明,是有天眼通,又叫天眼明;为什么叫个“明”呢?因为他能见一切相,所以叫“明”。
宿命明,就是过去世他知道了;不单知道一生的事情,过去生生世世都明白了!哪一生做过菩萨,他都知道:“喔!我曾经行过菩萨道,在某某地方教化众生。那么我过去行过菩萨道,现在还要行菩萨道啊!”于是过去发愿教化众生,现在发愿又教化众生。在这儿一打坐的时候,知道“我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出家了,和舍利弗是师兄弟呀!”所以现在一想:“我师兄还是生生世世出家做比丘,我也生生世世愿意出家做和尚。你往前跑,我也不能往后退!”这宿命明又一想:“哦!我过去生中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我就去给释迦牟尼佛叩过头。我那时候听释迦牟尼佛讲过经,所以现在我很聪明,什么经一看,我就明白了;甚至于我不明白的地方,晚上作梦,我也就懂了!”
有人告诉我说:“那一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毋以复’,这是过去我听你说的话呀!所以现在我对这两句话的印象特别深。”“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这是孔子说的,说这个凤鸟也不来了,那河也不出河图洛书了。河,是黄河;图,以前伏羲氏不是有“河图”、“洛书”?有个大龟背着一个图出来?在《易经》上有。“吾毋以复”,我的工作不做了!我休息了!退休,也不管世间事了。那么这是一个宿命明。
有的又想起了:“哦!我过去生中是个土匪,尽去抢人;现在我要改过迁善了,要做好事了!”这对宿命明也有好处。又有的人想起来了:“哦!真是奇怪得很!我以前猪、狗、猫,什么都做过!我做猫的时候,就会上树;做狗的时候,就会守门口;做猪的时候,只愿意吃好东西!这真奇怪!”就好像志公讲的:“古古怪、怪怪古”那一样的,都知道了!所以果某他发愿,愿意做畜生去教化畜生;一看这个愿的时候,好像他愿意做畜生。不但他做过畜生,相信哪一个人都从这个道路上来过;不过走过这条路,你忘了而已。没有得到宿命明,就以为自己是了不起,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没有分别。
漏尽明,就是把这一切的毛病习气都没有了,漏尽了;最主要的是你有定力,有定力就会无漏了。有漏,就有地狱的因,有饿鬼的因、有畜生的因,你除非无漏了;你若无漏了,这地狱门也关上了,饿鬼路也断绝了,畜生那个门也关上了!若无漏,处处都无漏;你若这儿有漏,处处都有漏,哪个地方都等着你,那个畜生道里就等着:“喂!喂!到我们这儿来!”
六通,就是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
若得到这六种神通,就可以遂心如意,变化无穷。天眼通,我们人得这个天眼通是不容易的。一般人来讲,要修五百个大劫,才能得到这六种神通;如果你宿根深厚,就是前生种的善根很多,又遇着有善知识教你一种特别的法门,你也可以不经过五百个大劫,就得到这六种神通。
我们人人修道,为什么不得到这个神通?就因为所修的功德没有所造的罪孽多。所造的罪孽多过功德,所以不单不能得到这六种神通,而且你就是得到了,也会失去的。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可以算一算,由早晨到晚间,你所起的妄念多、是正念多?你打的妄想多、是修道的念头多?你这么一算就知道。你打的妄想,若多过你修道的正念,那也就证明你造的罪孽比你所立的功多;如果你这一天到晚,也没有打过妄想,就是一心修道,那你就功德多过罪孽了!这个地方是很要紧的。有的人一修,就得五眼六通了,他就是因为打的妄想少,修行的正念专一了、多了,所以他就得到五眼了。
现在我们佛教讲堂有很多人就快要得到五眼了,为什么?因为修〈千手千眼法〉,就是令你增加你的眼睛、增加你的手;因为你这两个眼睛不够用,要长多一些个眼睛。这不是讲笑话!所以你在这儿虽然打坐,外边什么事情你都知道。这是不是妄想呢?这在凡夫来讲,就不是妄想;若是在菩萨来讲,这还是妄想!在凡夫是妄想,在鬼道里就不是妄想;那叫什么想?那叫坏想,鬼道尽想坏主意。好像打坐,你在这儿一静坐,就到外边去了;这在凡夫,不叫妄想;在罗汉里边,这又叫妄想。罗汉应该常常在定中;你就在定中,也不去各处管闲事,不跑到外边去看看什么地方是什么情形?不管这些闲事。在阿罗汉,他的妄想,是有一种余习没断,就是多生多劫的习气没有断。那么在凡夫不是妄想,在罗汉就叫妄想;在罗汉不是妄想,在菩萨又叫妄想了。所以你不要以为妄想都是妄想,妄想也有种种的不同。在菩萨以为不是妄想,在佛的境界来说,那又是妄想!所以好像我教你们学佛法,在你们自己以为这大约是得了定了吧?认为不是妄想;在我来看,其实你们还是妄想!这是很不容易分析的,但是你若明白了,也就很容易的。
这天眼通,能见一切诸天的天人,举动行为都看得见;不单看得见天上,人间也都看得见。天耳通,你单单有天眼通,只能看得见;天人说话,你听不见,你只看他嘴动弹,不知道说什么。
你得了天耳通,他那儿说话,你就能听到了!喔!他原来说:“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他现在修道,可以到天上来了!”你听见这么赞叹你了。又说,“哦!这是个善男子,他现在因为皈依三宝,参禅打坐,现在都有多少诚心了!”他互相来赞叹你,说这是谁谁谁的徒弟。你得天耳通了,你就会听见了!
你得到宿命通,每一个人前生是做什么的,是姓张、是姓李、是姓王?在哪个地方怎么样子情形?你也都知道了。哦!我现在遇着的人,在五百个大劫以前,他好像是我的父亲似的;那一个人,五百个大劫以前,就是我母亲;那一个人是我哥哥、那一个人是我弟弟,那一个人在五百个大劫以前和我有什么关系!都知道了!这是举一个比喻。或者五百年以前是怎么回事?五百年或者五千年、五百个大劫,看你功夫深浅,都可以知道了。那么这知道了,“哦!这个人是我的亲戚,那个人是我朋友,那个人是我的子女或者太太,这要想法子来度他!这过去生和我是眷属,无论他今生如何,我要发愿把他度得开悟了!”这是宿命通的关系。
他心通,很奇怪的,你心里没说出的话,他就知道了,他知道别人现在打什么妄想。那个人想他小孩子,对他的小孩子那么样放不下;那个人就想他妈妈,妈妈现在身体不太好,他放不下了;那个人就想他的妹妹,想度一度妹妹,不知道她会不会信佛呢?那个人又想去度他妈妈,那个人就想去度他爸爸。你看!这众生的境界,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妄想;打什么妄想,你都知道了!可是你切记不要告诉他,你知道他现在打什么妄想了!你若对他一讲,他以后再也不敢见你了;为什么?怕你知道他的秘密,怕他所行所做。你要对他说:“喂!我现在知道你打妄想,你到西天去了!我现在知道你打妄想到纽约去了!”不要讲这种玄妙的话!你就知道,也好像不知道似的,没有这回事;那么他以后再打什么妄想,你都知道。你们懂吗?所以不要以为得到他心通了,人家心里打个什么妄想,就对人说:“喔!我知道你打什么妄想。”不要这么样子!
漏尽通,就把一切的习气都没有了。
神足通,就有一切神通变化。你在这地方,本来你在这地方坐着,你可以到纽约去玩一玩、你可以到洛杉矶去看看。洛杉矶怎么样情形,你一看就知道,随时,你一秒钟都不需要就可以回来,一秒钟都不需要就可以去。你看!比坐火箭都快!但是你要得到才算,得不到,那是办不到的。
这是六种神通,妙用无穷;所以有的人修道,很欢喜要得到六种神通的。可是你没得着,以为很好;你得到之后,也有很多麻烦的事情。真的啊!你得到之后,一看,啊!这个人现在我要去救他去了,这个时候到啦!我要想法子去度他!若不度,就错过机会了;若度他,就会有很多的工作。所以得到六种神通的,就又一想:唉呀!这太多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要打坐,时间都不够了,总有很多事情要办,一天到晚都办不完!你们现在没有得到六通的时候,觉得很忙;得到之后,更忙了!那我莫如就不得了!不得也不错;不过,修行这是必经之路,人人都要得六种神通,才可以教化众生,所以你不要怕工作多。工作多,你成功,你的功德也多;你若工作少,你的功德也少。忙一点,总比躺着睡觉好一点;所以你修道的人,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忙、不要怕众生难度。众生越难度,你越要度他;看这个众生,你对他讲什么也不听,你越对他讲多一点,不要怕麻烦!
具八解脱:就是有八种解脱。
八解脱又译为八惟无、八惟务,为八种禅修方式的合称。与八胜处、十一切处,合称三法。
《瑜伽师地论》卷11:“解脱者:谓八解脱。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为除内心之色想,于外诸色修不净观。
(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试练善根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
(四)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解脱,尽灭有对之色想,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
(五)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弃舍空无边心,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
(六)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弃舍识无边心,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七)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弃舍无所有心,无有明胜想,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
(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厌舍受想等,入灭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尽定。
此中前二者依初禅与第二禅,治显色之贪,第三依第四禅修净观,皆以无贪为性。第四至第七依次以四无色之定善为性,第八依有顶地,以灭有所缘心为性。又初二者各分为二,第三分为四,合谓八胜处。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里边还执着这种形碍,但是修“九想观”的定,而得到解脱了。若是还有什么执着,那就是没有定力了!你若解脱,就是定力胜过那种执着力了,这都是讲的一种定。这八种解脱,你首先要有定力。你有定力,就有解脱;没有定力,就解脱不了。解脱不了,怎么样?就是又绑住了。谁绑着你呢?你自己绑着自己。
(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里边没有这种形碍可执着了;没有这种色执可执着了,也就没有这种的欲念可执着了。但是在外边,还是有色想;你内里头虽然空了,外边来了境界,你还空不了。好像这个人平时一点欲心也不生,没有一种贪心、瞋心、痴心,什么心都没有,这叫“内无色想”,内里清清净净,明明了了,常常这样子;这是在没有外境界来扰乱你,你是这样子。一有了外境界来扰乱你,你就跟着境界跑了!跟着境界跑,这就没有得到解脱;没有得到解脱,也就是你定力不具足。你见着这种境界,你还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不要跟着境界转。见着人多一点,也就心里觉得很麻烦了:“唉!莫如我自己住到山上去,谁也不见,你说那多好?我一天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愿意打坐就打坐,愿意念经就念经,比和这一些个人接触好得多嘛!”这一想,这就没有解脱了!他以为这是解脱了,实际上这就是着住了,被境界所转了。你若不被境界转,是怎么样呢?“见事省事出世间”,见着什么事情,都觉悟,这就是解脱了。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这个净解脱身,这时候,也没有内、也没有外了,这解脱了。这种的境界,也就是修的禅定的功夫,到四禅的境界那种火候上了。
(四)空无边处解脱。这是四空处了,这是“空”,找不着一个“空”的边际;你找不着这个“空”的边际,就不找了,解脱了。你若还去找这个边际,那还有执着呢!
(五)识无边处解脱。这个“识”是很微细的,也是无边,得了解脱了,不执着了。
(六)无所有处解脱,也得到解脱了。
(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这是“灭受想定”的解脱。
这是“八解脱身”,你得到了,也就是叫“八大自在我”,又能得到八种的解脱智;这解脱智,即八种的解脱智慧。
菩萨,同样是分成很多境界或层次的,有见道的菩萨,也有没见道的菩萨。有40个阶位是没见道的,即没有见到宇宙的终级本质、实相理体的,也就是没有见到“空性”的,他们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其中,十信位全都是假名菩萨;十住中的初住位破除了见惑,证得了“无我法”,相当于小乘的初果罗汉,证到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位不退”,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从此“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十住中的第七住位就断除了思惑而永远超出三界生死了,相当于小乘的大阿罗汉;从第八住一直到十回向最终,证得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行不退”,于此之间破除尘沙惑而永远不会退失利益众生之心。而见道以上,是大乘的圣位菩萨。当然,见道并不等于就像佛那样圆满证道,而是证得一分就圆满一分。
  所谓无明惑,就是迷于终极本质、实相理体的根本无明,罗汉不知其名,是三界之外罗汉与菩萨不能解脱变易生死的根本原因。如果无明惑和圆满觉悟分成十分的话,圣位菩萨就分为十地,也就是十圣。破除一分无明就获得一分觉悟,当破除第一分无明的时候就叫做初地菩萨,此时证得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念不退”,永远不会退失无上道之正念。道,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又称“法身”,因而而见道的圣位菩萨又称法身菩萨或法身大士,破除一分无明就证得一分法身。如果完全破除了无明惑,就得到了完全圆满的觉悟,也就是常说的圆满成佛。成佛之后五眼具足,而佛眼是具足前四眼作用之眼,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七地菩萨就是纯阳之体而出阳神。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
  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
  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菩萨五十二阶位
  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5,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6,第五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7,第五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略说如下:
  1,菩提道十信位之修证
  修学十信之学子,有一劫成满,亦有乃至一万劫方得成满者。此十信成满之人,谓于佛法成信不退者,始入初住位中,继续修学比较深的佛法。
  十信位修学没有满足的学子,如果听闻甚深佛法,往往会心生烦恼;我见、情执严重者,当他听到善知识所讲的了义佛法和自己信受的老师所讲的法不同时,甚至会犯下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的大恶业。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正法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知识所讲的正法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受苦无量,难有出期。所以,十信位之修证,虽说是学佛的初级阶段,也不是容易修的!
  2,十住位之修证
  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
  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所证的第八识心阿赖耶识为基础的,所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七住位的开悟,就像一道门槛,七住位开悟见道以前的持戒、念佛、行善等等修行,都是在外门收集开悟见道的福德资粮,开悟明心以后才是正式转入内门修学大乘佛法的起点。所以佛子的当务之急就是求大乘见道。在娑婆世界,见道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禅宗的开悟。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由已亲证如来藏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
  七住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会观察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会观察世界如幻。因为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观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七住菩萨因为照见真如的真实、恒常不变,对照这个世界时,他同样会发现这个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而一般众生以为世界是永恒的,一个大劫虽然非常久远,但是从这个永无生死的真心来观照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是非常的虚幻、非常的短暂、非常的不实在,因为它终究会坏灭。
  一般凡夫众生都把五蕴身当成真实的我,执著于这个五蕴的我。但是当行者开悟明心——亲证真如之后,从此他以真如为我,不再以五蕴为我。虽然七住菩萨以真如为我,但是这个真如、空寂、无色、无念、无受想行识,无有分别,它完全是无我性的,所以众生无始劫以来执著的这个“我”的见解就断除了——就断了我见。因为我见断的缘故,疑见就断了。疑见断除了,各种人为施设的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七住菩萨依次断除我见、疑见、禁取见等三缚结,而进入圣道流。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具有无我性的;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所以七住位的无我观与声闻及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完全不同,所产生的无我观的智慧也迥异。七住菩萨所证的内容非二乘定性无学及凡夫外道而可思议者。
  如是七住菩萨继续进修到九住圆满,十住位因缘具足时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十住位所证的如幻观,使十住菩萨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不是由次第观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见性时便在剎那间住入这种境界中,由肉眼看见世界与身心(七识心)的如幻不实。眼见佛性之法,与境界相应,受用更大,其解脱正受功德远过于破参明心,是故当修当证。如幻观成就了,才算是满足十住位的观行。
  虽然明心见性的功德受用很大,但是开悟明心之七住菩萨及眼见佛性之十住菩萨,只能降伏三界中之烦恼粗重业道、降伏粗相续之果报;是故若菩萨真见道——证得心体阿赖耶识之后,尚未完全远离异生性者,乃是正常事也;因此悟后仍当以戒为归,谨慎守持。若不严持戒律、谨言慎行,不能特意留心,未能远离异生性之现行者,则难免因私心起瞋而谤善知识所弘正法,舍寿之后难免受生于傍生道中,成为异生。
  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八住以上,断除三界之内的尘沙,调伏三界之外的尘沙。所谓尘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我人的涅盘之道而致沉沦生死;尘沙,则障碍我人化度众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此所谓尘沙,也相似唯识宗所称的所知障。由于所知有障,而不能通达多如尘沙之数的度生法门,所以称为尘沙。(见圣严法师著《戒律学纲要》)
  3 十行位的修证
  具足十住位如幻观的修证,就进入十行位。一到十行的细节暂且不谈,单说十行位的观行。十行位的观行,主要是阳焰观——一切法犹如阳焰——好象太阳晒在远处热沙地上那个热气反射上来,空气晃动犹如有水流动,然而智者知道那个水是不真实的。这就是说,十行位的菩萨,悟后精勤修道,现前观察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阳焰观。
  十行位菩萨依阳焰观,能现观自他一切有情处于如幻世界之身口意行,皆是依其心与心所有法,演其所当演之角色——人生无非是戏,都是七识心与心所有法而令色身行来运往,依于藏识现一切行,犹如阳焰动摇不住,无有真实;故说人生如戏。悟后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就是凡夫性)就可以消除,菩萨的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备菩萨性。
  4 十回向位的修证
  凡夫性消除掉后,还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从初回向位起,十回向位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回向,其目的就是在于发起修证佛道的圣种性。十回向位菩萨,欲入初地者,必须勤修初回向位之加行。第初回向位之身口意行,主要为救护众生回向正道,也就是要破邪显正。若不破邪,未悟众生云何能知何者是邪道?破邪已,正道自显,众生即知取舍抉择,免入邪道。一切证悟般若菩萨,应该亲自或协助善知识破邪显正,救护一切众生远离邪见,趋入正道。菩萨具足如是功德,即可转入第七回向位,次第而至十回向位满足。
  十回向位菩萨,依十住、十行位所证的如幻观、阳焰观,现前观察,亲见一切有情于世间所起的贪爱与厌憎,所造作的一切善行恶行,所受用的一切境界,悉皆无得无失。犹如迷人梦眠,于梦中于梦中悲欢离合,喜乐无常,而不知是梦。十回向位的菩萨,复观察自身所行菩萨道,亦如梦中广修六度,悉依世界六尘幻相及自心所现七识妄心诸心所法而行菩萨道,皆是梦境所行,无有一法真实可得,故云菩萨道如梦。十回向位菩萨,能作此现前观行,证实人生如梦,一切皆无得无失,证得如梦观。十回向位的如梦观成就了,我性、凡夫性就消除了,就进入“性障(贪嗔痴慢疑)永伏如阿罗汉”的境界,修证佛菩提道的圣种性与道种性就具足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于一切时、一切处行菩萨道。
  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圆满具足了,异生性永伏了,发起了菩萨的圣性及道性,就可以准备入初地、就必须以初地的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为主修了。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悔,就是成就增上意乐了,这时候十回向位菩萨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就已经进入初地了。
  菩萨在明心后进入初地前,都叫做通教或三藏教的圣人——只是别教的贤人;进入初地后才叫别教的初地圣人。
  5 十地的修证
  初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唯识的百法明门,证得镜像观——现观一切六尘万法犹如镜像。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根本就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镜现像。通常大家都以为自己所看见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实我们根本没看到外色相,因为处处作主的“我”——第七识末那识心,非形非色,并不能直接接触色法五尘,末那识的我所见之六尘相,都是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样的色尘相。六尘在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切凡夫之所以执著世间的法,就是由于觉得这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所生的法,是真实的,而没有观察到六尘的虚妄,不知道六尘是由藏识明镜所现,不知道藏识才是真实法。这个镜像观如实的现前观察亲证领受的时候,就完成初地无生法忍的修证,就进入二地了。初地满心,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者,于三昧中,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由是佛力所加故,此菩萨佛性得以开展,能觉照十方百佛国,能至十方百佛世界面见百佛、供养百佛、听受妙法;亦能化现一百化身菩萨,一一化菩萨各有一百化身眷属。
  初地之前所修证是大乘人无我,是大乘般若之无生忍智,与初地所证的法无我不一样。大乘之人无我者,即禅宗之破初参——开悟明心。能证得觉知心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本来无灭;有念无念的觉知心之我为生灭变异、为假我,受想行识等知觉性为假合幻有,名为大乘人无我。而此人无我智,仍唯了知如来藏识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不证种智。法无我是证得如来藏后,依所证藏识加修唯识的一切种智,证知蕴、处、界诸法之无我性,诸法皆因如来藏所收集之爱业种所生,一切境界皆因如来藏与根、尘、识互为缘起而有。如是现见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非有外法而为有情之所触所受者,因此便能远离对于自心藏识之执著,便能远离意识心对自己的执著,发起初地般若道种智,这才是初地所证的法无我。故知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者仍非初地,仍须加学法无我智——唯识一切种智才能入初地。若十回向位菩萨的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熏习证验不足,不能现观一切法相皆是自心所现,不能证知自心所取一切法皆唯内相分,执有外相分能为自心所得者,虽发十无尽愿,起增上意乐欲入初地,也是不能进入初地入地心的。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菩萨,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但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初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极显童子经》解)
  初地菩萨的能耐已经如此了得,二地以上菩萨自然更为厉害。到了四地以上菩萨,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化身无数。
  可是,这依然无法让我们判断我们所遇到的高僧究竟是几地菩萨,因为,菩萨绝对不会在凡夫面前随便显露神通,大菩萨一旦露形往往会很快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凡夫之眼也根本不可能洞察菩萨之能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初地菩萨的七个征象,做出一些初步的或大致的判断。
  二地,主修持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此以前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之中,去证验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在取六尘——也就是取自心第八识如来藏所现的六尘境相。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人之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要靠人的这个能取的心——七识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然而这七识心,其实根本就没有在外面的六尘法中运作,都在阿赖耶识的内相分的六尘法中运作。这是二地满心证得的犹如光影观。这时候二地菩萨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
  三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万法明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藉以引发六通及三昧乐意生身。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到了三地满心的时候,证得犹如谷响观。三地菩萨宣说妙法来利乐有情的同时在观察自己:在利乐有情说法无量当中,这些法音的宣流,都是犹如空谷回音——犹如谷响。他修学万法明门的目的,就是要证实这些:凡有所说,皆无实义;说来说去都是自心,所听闻到的自己法音的宣流,只是在自心如来藏中回响而已。
  十回向位菩萨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初地菩萨可以断尽一念无明而不俱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以便未来世再去受生,继续往上修学增上慧学。到了三地满心后,由于三地菩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修学满足,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槃,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可是他不要,他志不在此。他在初地时就发起增上意乐——发了十无尽愿,由这个十无尽愿所持,所以他发起受生愿,继续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阴之迷,因为他知道未来世就算忘了这世的修证,只要能再接触佛法继续修行,终究还会再悟,还会再修回来。为什么阿罗汉、辟支佛都不敢,他敢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私的原因,一个是无我无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悲心的驱策,因为他看见这么多众生都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善知识所误导了,好可怜!如果入了涅槃,不再来受生度他们,他们将来不晓得要怎样流转,一不小心又堕入三恶道去了,好可怜呀!因为这个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润生起受生愿重新去入胎。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修证灭尽定却不要,因为进入灭尽定中无知无受无想,什么都没有,在那里只是虚耗光阴而已,不如来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
  四地,主修精进波罗蜜多及亿法明门。唯识的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是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现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的观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可以随意化现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可是他观察:我的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说法利乐有情,其实都是犹如水中月一样——千江有水千江月。他的每一个化身都像是一个水中月,都不是真正的我。犹如水月观的现观就是这样完成了,就成四地满心了。
  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五地依道种智对十二因缘作粗相观后,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五地现观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象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似有非有,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就变化所成观,而转进六地。
  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进一步现观十二因缘及意生身化身等,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成就细相观。由于这个境界正受,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
  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七地修得许多的方便善巧,能念念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因为七地寂静观的成就,所以很容易会取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佛会传给他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超过七地菩萨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七地满心的菩萨修这个三昧就不会入无余涅槃。
  八地,主修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如幻三昧观。由于七地方便波罗蜜多的完成,所以八地菩萨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由于这个缘故,使八地菩萨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观,证得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便成八地满心。
  九地,主修力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九地成就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亦名总持无碍、陀罗尼无碍;此谓于一法中能总持一切法,于一一法中皆能总持声闻法、缘觉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别教法。义无碍是对总持里面所有的意义内容如实的证解了知。词无碍谓于总持法之一切义,能藉种种言音开显实义,展转解释,于表义名言无所障碍,乃至扬眉謦咳屈伸俯仰,悉皆能令众生解意。乐说无碍,谓辩才自在。九地满心位证得种类生无行作意生身。
  十地,主修一切种智——智波罗蜜多。十地把九地之前所修的一切福德、一切的功德来作回向,回向的结果,就在色究竟天宫完成了一个大宝莲花王宝殿。十地坐上宝殿里的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著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眷属,来到这个宝殿里,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十地菩萨以及诸菩萨之顶,十地菩萨便因此而成就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受职菩萨。十地满心时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萨又名法云地。
  6 等觉菩萨的修证
  等觉菩萨应修一切种智,圆满等觉地的无生法忍,进断极微细俱生烦恼障,于百劫中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在这一百劫当中,主要是在修集福德、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蕴完全没有任何执著,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够断除净尽。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一般能修的;怎么说呢?譬如某甲来跟等觉菩萨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等觉菩萨就得要当场眼睛挖给他,不可以迟疑。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他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了。
  7 妙觉如来的修证
  等觉菩萨在百劫于一切所知境中,断除所知障中极微细执著愚痴,及修集福德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圆成佛道。人间舍寿后,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地上菩萨,以诸化身利乐有请,永无尽期,成就究竟佛道,是名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之人天导师。
  有人认为禅宗(主修智慧圆满,而忽视福德修持)不是菩萨乘,是佛乘,但不小心,则可能变成罗汉乘、缘觉乘。所以禅宗的开悟,各人境界不同,有的开悟了只在七住位(贤者),有的开悟时就到了初地,有的开悟时境界更高,甚至直接成佛。
  但没有菩萨乘的善根积累,很难直入佛乘,导致有的禅修者很狂慢。密宗的生前圆满虹光化身(肉身完全融入法界,连头发指甲亦不留),应该是直接成佛或至少是证到十地以上菩萨位;而尚留有缩小的身体的虹化者,也起码证到了八地以上。
  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般若智慧的工作,通过不断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使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
  藏密宁玛巴自宗和中观宗、唯识宗所承认的大乘十地中的断障的观点相同,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亦即,二障的遍计种子在初地已断尽,俱生种子却未断尽,一直要等八地全部断尽(观世音菩萨原是初地菩萨,后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闻学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证到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此也可知,菩萨并非必须一个阶位一个阶位往上修,而是可以大幅度跳级跃升的)。
  圣严法师指出,菩萨虽分凡夫与贤圣,不必要求初发心的菩萨做得跟圣位的菩萨一样,然而,菩萨行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菩萨,既然不能作恶造罪,但为救度众生,也绝不怕为救众生而自己作恶造罪。宿世的业报临头了,或者冤家债主光临了,菩萨是只有欢迎欢喜而不恐惧害怕的,因为那可以将罪业的帐目早日清理。作为一个菩萨,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净。菩萨要以坚决的信心,才能毕竟成佛,要能博学内外各种知识,才能顺化广大的众生;要以慈愍的心怀,柔软的言语,去接近众生,不可反而中伤他人。菩萨虽不妨与妻子共同生活,但要如同防止冤家一样地谨防她来破坏自己的道念;虽然谨防妻子如养冤家,但终不得以冤家的态度对待妻子,仍须经常爱护体惜她的情意。菩萨应视女人如虎狼如毒蛇,但也并不畏惧爱欲的破坏与摇动,因为菩萨的清净心地,如同莲华,虽生于污泥而不沾污泥。菩萨是离欲舍欲的,虽为度生而入于爱欲障中,却不会因此而被爱欲之所沾污。
  菩萨独身居于深山之中,不会感到恐惧;虽然共妻子生活在家庭之间,也像是独处于深山之中。经常是在怡然安定的心境之下,没有痛苦与欢乐的思想分别。
  菩萨五十二个位次用五种忍来标示表明。
  第一是“伏忍”。伏是伏住,压住。忍不住也得要忍,要勉强的忍,这是初步功夫。再进一步,第二个阶段是“信忍”。理论逐渐通达明白了,相信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训,能忍。再进一步功夫深了,能“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是“无生法忍”。最后、最高的是如来果地上“寂灭忍”。初地、二地、三地属于“信忍”。由此可知,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伏忍”。到登地,初地、二地、三地是“信忍”,四、五、六地是“顺忍”,七、八、九地是“无生法忍”,十地、等觉、如来果地称“寂灭忍”。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持一宝台,种种众宝间错庄严,以佛所严而庄严之,爱乐法故,供养如来,右绕三匝,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大陀罗尼坛场法印甚难值遇!世尊说此一切众生妙法库藏镇阎浮提,令诸众生种大善根,施其寿命,消灭烦恼。我今亦当为令众生种善根故、供养一切诸如来故,今于佛前说自心印陀罗尼法。」即说曰:
南[n&n]谟[m&]薄[b&o]伽[qi&]伐[f&]帝[d&]纳[n&]婆[p&]纳[n&]伐[f&]底[dǐ],三[sān]藐[miǎo]三[sān]佛[f&]陀[tu&]俱[j&]胝[zhī]那[nǎ]庾[yǔ]多[duō]设[sh&]多[duō]索[suǒ]诃[hē]萨[s&]啰[lu&]喃[n&n],南[n&n]谟[m&]萨[s&]婆[p&]伐[f&]啰[lu&]拿[n&]毗[p&]瑟[s&]剑[ji&n]鼻[b&]泥[n&]菩[p&]提[dǐ]萨[s&]埵[duǒ]也[yě],唵[ōng-m],睹[dǔ]噜[lū]睹[dǔ]噜[lū],萨[s&]婆[p&]阿[ā]伐[f&]啰[lu&]拿[n&]毗[p&]戍[sh&]达[d&]尼[n&],萨[s&]婆[p&]怛[d&]他[tā]揭[jiē]多[duō]摩[m&]庾[yǔ]播[bō]剌[l&]尼[n&],毗[p&]布[b&]丽[l&],呢[n&]末[m&]丽[l&],萨[s&]婆[p&]悉[xī]陀[tu&]南[n&n]摩[m&]塞[s&]讫[q&]栗[l&]帝[d&],跋[b&]啰[lu&]跋[b&]啰[lu&],萨[s&]婆[p&]萨[s&]埵[duǒ]婆[p&]卢[l&]羯[ji&]尼[n&],吽[hōng]萨[s&]婆[p&]尼[n&]伐[f&]啰[lu&]拿[n&]毗[p&]瑟[s&]剑[ji&n]毗[p&]呢[n&],萨[s&]婆[p&]播[bō]波[bō]毗[p&]烧[shāo]达[d&]尼[n&]莎[suō]诃[hē]
  「世尊!此陀罗尼是九十九亿诸佛所说。若有至心暂念诵者,一切罪业悉皆消灭。若有依法书写此,满九十九本,置于塔中或塔四周,有人礼拜及以赞叹,或以香花、涂香、灯烛供养此塔,彼善男女于现生中,灭一切罪,除一切障,满一切愿,则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河沙等诸如来已,亦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河沙等舍利塔已,是则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
  若有比丘于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洗浴护净,着鲜洁衣,于一日一夜而不饮食,或时唯食三种白食,右绕佛塔,诵此陀罗尼满一百八遍,百千劫罪及五无间皆得除灭。我除盖障即为现身,令其所愿皆悉满足,得见一切诸佛如来。
  若有诵满二百八遍,得诸禅定。
若有诵满三百八遍,得净一切障三昧。
若有诵满四百八遍,得四大天王常来亲近,现身卫护,加其身心增大威德。
若有诵满五百八遍,摄得无量阿僧只不可量诸大善根。
若有诵满六百八遍,便得此根本法成,为持天仙。
若有诵满七百八遍,得大威德具足光明。
若有诵满八百八遍,得心清净。
若有诵满九百八遍,得五根清净。
若有诵满一千八遍,当得须陀洹果。
若诵满二千遍,当得斯陀含果。
若诵满三千遍,当得阿那含果。
若诵满四千遍,当得阿罗汉果。
若诵满五千遍,当得辟支佛果。
若诵满六千遍,当得普贤地。
若诵满七千遍,当得初地。(第一觉位的菩萨为初地菩萨,彻底消除不自主轮回的生命方式。)
若满八千遍,当得第五地。
若满九千遍,当得普门陀罗尼。
若满十千遍,当得不动地。(第八觉位的菩萨为不动地菩萨摩诃萨)
若复满十一千遍,当得如来地,成大人相,大师子吼。
若复有人欲于现生,成就功德大利益者,应修故塔,诵、右绕满百八遍,心中所愿无不成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足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