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太湖中学

当前位置:
& & &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年以后,学校几易其名,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年被确定为安庆地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办学,这也是学校历史上的第四次搬迁。年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 &安徽省太湖中学座落在太湖县县城建设路。校园按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规划建设,校园面积亩,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校内群楼争辉,花草斗艳,显得整洁而美丽。目前全校共有个高中教学班,学生余人。教职工人,其中特级教师人,高级教师人,省级“教坛新星”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生前极为关心太湖中学的建设与发展,为太湖中学题写了校名、楼名,年赵朴初先生视察太中时的亲笔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已成为太湖中学的校训。& & &建校近年来,太湖中学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治学传统。建国以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和“诚实、刻苦、守纪、尊师”的学风。近年来,太湖中学确立了“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环境优美,质量优异,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宗旨。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积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办学规模稳定扩大、内部管理日益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化教学设备达标学校”、“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安庆市绿色学校”、“安庆市花园式学校”“安庆市最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被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警总队等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学校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和奖励,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曾多次对太湖中学予以报道。& & &建校以来,太湖中学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流名校录取。太湖中学的校友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党政军领导人、知名作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伟大的祖国增添了光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功勋。高考情况:太湖中学高考升学人数逐年上升、连创佳绩。2003年唐超、熊玢全省理科排名第三、第六,有5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2005年以来,汪达葵、黄一舟、汪术勤、刘田、胡际初等先后夺得安庆市文科状元,其中黄一舟、刘田、石琳分别排全省文科第二、第四、第九名;2014年,有6名同学被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录取;2008年二本以上达线1005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以后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稳步攀升,现在每年一本达线率均保持在55℅以上。学生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了健美操、篮球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元旦联欢、英语演讲、校友系列讲座、道德讲堂、国旗下的讲话等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论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模联等系列活动,从2001年开始至今,我校共获得省级奖22项,其中省级一等奖6项,市级奖86项,先后多次受省科协邀请,参加全国高校科学营。2010年11月,我校师生代表团接受日本政府邀请,到日本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并获得圆满成功。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习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和竞赛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服务意识。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我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心智健全、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师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禁在教师中出现打骂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私自办班、私自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等不良现象,积极倡导爱岗乐业、奉献善教的职业精神。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步伐,我校从2008年就组织了年轻党员、团员“比师德、比能力、比奉献”的赛教活动,要求进入我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在我校工作的前4年必须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教学论文,编一套高质量的试卷,上好一节公开课,做一套高质量的课件,同时组织年轻教师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的“拜师”仪式,订立师徒协议,对年轻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批改、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等全部进行量化考评,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极大地加快了年轻老师成长的步伐,他们在教学、班主任等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近年来先后有5位年轻老师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位教师获省级一、二等奖。他们的迅速成长,给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活力。同时每年开展“教师解题”比赛,内容为近5年各省高考试题,对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了解高考、研究高考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 &根据课改精神,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机勃勃的课堂”的要求,强调每位教师要立足“两本”(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达成“两度”(课堂教学要有温度和效度),同时要发挥团队精神,集中集体智慧,备好课,上好课,及时落实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装备到每间教室,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管理上,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做到“五定”、“五研”、“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发言人、定程序;研考纲说明,把握高考方向;研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措施;研学情,面向全体学生;研教法,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统一“双基”要求,基本统一教学进度,基本统一课堂模式,基本统一学案,基本统一考练题。在管理环节上,我们设立“三满”(满勤、满意、满量)奖,通过教室日志、学生座谈、教案和作业检查、考试成绩评比等手段及时反馈评比结果。这些做法,规范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走科研立校,科研强校之路,积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侧重鼓励教师利用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目前,我们的省、市级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有声有色,“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正在全市推广。学校管理: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应该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学校逐步地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变成独立的法人;政府权力下放,与学校构成新型的政、校关系;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民主化、法制化、人本化;全面关注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要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及学习型学校和发展型学校的建设等等。经过考察学习,在组织全校教职工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校情,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努力,围绕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这一中心,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1、在分级管理上明确责权,形成明确的责任主体,促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了年级部的实体建设;2、在目标管理上以教学班为实体,对班风建设管理目标、教学工作目标、高考达线标准都作出明确的界定,通过各种检测定期通报目标达成情况,以不断发现差距,修正不足,从而培养师生的争先进位意识;3、在过程管理中力求科学精细,尽量位置前移,强调只要注重过程的完美,就能确保结果的圆满;4、在制度制订时力求民主科学,集中集体的智慧,在制度的实施时尽量刚柔相济。这一系列的管理的实施,形成了我校发奋争先的工作氛围,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校园建设:近年来学校抓住机遇,不断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两幢学生公寓6700平方米;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建成综合楼4362.91 平方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于2015年11月投入使用;利用国家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正在建设校园监控系统工程,增强校园平安技防能力;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在整体推进,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展望未来& &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我们倍感压力巨大。太湖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又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由于目前正处于教育发展的转型时期,政策不配套等多种原因,我们面临着很多客观困难,同时,我们自身的工作也存在诸多的不足。怎样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怎样进一步强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怎样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力,都是我们正在探讨的课题。& &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更加任重道远。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面对各级领导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我们将继续开拓进取,负重前行。安徽省太湖中学正值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太湖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辉煌。&主题:全国第十六个“安全生产月”电视...
太湖县政府政务微信
主办:太湖县人民政府 承办:县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县政府信息中心 制作:
皖公网安备 01号  皖ICP备号-1 访问统计:1390安徽省太湖中学
当前位置:
安徽省太湖中学,公司地址是安徽省.安庆市建设路70号,我们主要经营初、中等教育,您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们。 []
暂无供应信息
公司名称:安徽省太湖中学
公司类型:企业单位
所 在 地:安徽 安庆市
公司规模:
注册资本:未填写
注册年份:年
经营模式:
经营范围:初、中等教育
主营行业:
联 系 人:安徽省太湖中学 (先生)
部门职位:
公司地址:安庆市建设路70号
邮政编码:246400
公司电话:
手机号码:
公司网址:百年老校安徽省太湖中学变迁纪略
百年老校安徽省太湖中学变迁纪略
【本文于2012年1月发表于国家级学术专刊《教育史研究》】
[摘要]太湖中学现为安徽省教育厅命名的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它最早起源于熙湖书院,后来改名为“太湖县立中学堂”。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坎坷,几易其名,几经迁徙,最后定名为“安徽省太湖中学”,定址于太湖县老城北正街。1992年决定东迁新城,与新城中学合并。新校址原是一片荒山,地势落差大,学校又面临双面作战:既要抓紧东迁工程,又得兼顾教育教学;既要稳定老校园区的秩序,又要加快新校园的施工进度。东迁工作时间紧,资金缺,难度高,任务重,责任大,将学校带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安徽省;太湖中学;百年老校;纪实
[作者简介]汪礼俊,安徽省太湖县赵河中学教师(安徽安庆&&&246471)
一、数百年历史的老校
(一)熙湖书院和县立中学堂
据旧《太湖县志》记载,1755年(乾隆二十年)太湖知县吴易峰创建熙湖书院。原建在县西北二里,后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即今老城原太师南大门一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为顺应历史潮流,太湖知县贾仕骏将“熙湖书院”改为“太湖县立中学堂”。尽管当时改名为学堂,但其教学性质及办学模式并没有多大改变。
(二)一度消失的县立中等学校
鉴于县立中学堂不能与真正的新式中学相称,1912年(民国元年),经县议会议定,改县立中学堂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学生分甲乙丙丁四级授课,最初学制四年。1921年(民国十年),改称为太湖县立中心小学。学制改为高小四年,初小二年。1934年,改名为晋熙小学。从1912年至抗战前夕,共毕业26期,毕业人数1000余人。在这段时期里,校舍几经改造,基本格局为古式书院建筑,庄严典雅,环境清幽①。
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安庆,安庆六邑(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联中初中部迁至太湖,最初利用太湖城北福音堂和聂、王二氏宗祠为校舍。后因日军飞机轰炸太湖县城,校址由县城迁往薛义河后又迁至离县城八里的姜家岭。其时,晋熙小学校舍也在日机轰炸中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一座小楼。
(三)太湖县立中学的恢复
1942年晋熙小学改名为太湖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春“太湖县立初级中学”改名为“太湖县立中学”。校址建在城内王氏宗祠。学校设普通科与师范科。普通科性质为初中,学制三年,师范科学制四年。1946年春,六邑联中迁回安庆,其在辛家冲分部二、三年级各留一个班并入太湖县立中学。1948年春,设在姜家岭的县立中学与设在辛家冲的简易师范合二为一,迁回城内,仍称“太湖县立中学”。
二、正式定名为太湖中学前后的状况
(一)太湖中学被正式定名,并选址于太湖城北正街
1949年七月,安庆地委、行署,为了恢复遭受旧政权破坏的中等教育,根据当时办学的需要,决定在桐城、太湖各设一所完全中学,在太湖设立的学校命名为“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以取代1949年以前的“太湖县立中学”。
学生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怀宁等县招收原在校各年级中学生及当年太湖的高小毕业生,经考试后,按成绩编班上课。校址设在姜家岭。为照顾太湖县城内走读的学生,借用城内王家祠堂设立初中分部。当时有高中3个班,学生128人;初中2个班,学生76人;教职员工26人。1950年春,学校奉命改名为“皖北区太湖中学”。同年冬,安庆行署拨10万斤大米,维修太湖城东岔路口旧县治作为校舍。1951年春“皖北区太湖中学”迁址于城东岔路口。195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省太湖中学”。1952年春,安徽省政府为解决太湖中学校舍问题,决定拨款239,000元(旧币),在县城北门修建新校舍。校园占地75亩,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实际投资352,570元。新建成的太湖中学成为当时安庆地区唯一的一所崭新的学校。日,太湖中学全部迁入城北的新校②。1958年秋,安庆地委,行署决定太湖中学为“教育实验田”——即重点中学。
在“文革”十年,太湖中学遭受灾难,优秀教师被打倒,正常教学被中断。1978年秋,安庆地区行署教育局重新确定太湖中学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太湖中学重新恢复了生机,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校共有26个教学班,学生1333人,教职工130人,1978年以后,学校先后兴建了理化实验楼、图书楼,增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教职工宿舍。校园总面积76亩,校舍建筑面积17208平方米。生活用房8708平方米。学校还兴建了400米跑道运动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普通篮球场三个,各类仪器价值55,000余元,图书室藏书2万册③。各种教学设施、体育器材充足齐全。学校高考成绩位居安庆地区前茅,整个安庆地区慕名到太湖中学就学的学生很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东迁决策及其东迁过程
(一)东迁决策形成的原因
1.太湖县老城整个地形是一条西北略高于东南、四面被河水围绕的狭长沙洲,不仅易被洪水围困,而且没有发展的前景。在这狭小的范围内,定居着10,850人,加上115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还有各种各样的商店,老城拥挤不堪。老城房屋绝大多数是古老陈旧的建筑,城内排水困难,地面常年潮湿,白蚁危害严重。还有来自花凉亭水库(今称“花亭湖”)大坝的威胁。花凉亭水库大坝自1961年开始试探性蓄水以来,一直被视为危险大坝。一旦冲破,整个老城将被全部淹没④.鉴于以上原因,太湖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向上级申请迁城的决策。随后,政府相关单位先后迁往新城。
2.暴雨促成学校东迁决定
1969年7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让水库大坝遭遇被冲毁的险情,老城居民全部撤离。太湖中学校园岌岌可危。1983年6月下旬,又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再次给太湖老城带来严重威胁。面对千余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庞大的学校财产,太湖中学迁址的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东迁过程
1991年5月,太湖中学正式向县委、县政府呈文《关于学校东迁问题的报告》。1992年2月,太湖县人民政府批准太湖中学、太湖师范两校东迁,并成立了东迁领导小组。县长孟庆银任东迁领导小组组长。3月,太湖中学召开东迁工作会议,拟订东迁规划,筹措迁建资金。12月26日,太湖县计划委员会下达《关于太湖中学迁往新城建设的批复:“同意你校迁往新城建设。在新城中学基础上,规划占地200亩,总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1394万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⑤老城太湖中学与新城中学合并后,以原新城中学为基础,扩大校园面积,增建校舍及各项教学生活设施、运动场地,拟在三年时间内将原太湖中学全部迁至新城,建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省级实验示范中学。在原太中未搬迁之前,学校暂时分为两个教学区,即“太湖中学新城区”和“太湖中学老城区”。领导班子统一管理,教学活动统一安排,工作任务统一调配,财务收支统一核算。
1993年,太湖中学东迁工作小组建立,校长李时民任组长兼法人代表。东迁工作小组负责东迁工作的规划和各项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
1994年,学校召开行政扩大会议,通过了东迁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整个东迁工作分四步进行:(一)1993年基本完成征地任务;邵逸夫教学楼奠基、封顶。(二)1994年邵逸夫教学楼竣工。(三)1995年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竣工;高中部分年级搬迁新址上课。(四)1996年建设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美化校园;举行太湖中学九十周年校庆。整个迁建资金预计2000万元。
日,县长孟庆银在太中新校园区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加快太湖中学东迁问题。这次会议解决了太中东迁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太中东迁工作注入了活力,加快了速度⑥。
1996年夏季,学校主体工程完工。日这天,近千名学生肩扛桌椅,在由老城到新城的公路上形成一条长龙,场面感人。9月3日,高中年级学生全部在新校园区上课。原初中年级和复习班仍然留在老城校园区,部分行政干部和教师留守老城。至此,太湖中学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多人⑦。
四、东迁后的太湖中学校园规划
东迁后的太湖中学,校舍建筑总面积32000平方米。分四块合理布局。
1.教学区:位于校园东部,面朝建设路。大门两侧百米长街,建有20多间临街店面,全部出租作为学校勤工俭学收入。进入大门,是整齐的台阶,石阶上面是宽阔的平坦,正中有灯光喷泉。喷泉上方耸立着“拜石赞碑”,刻有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拜石赞》及其给太中的提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和为太湖中学九十年校庆所题写的对联“好学敏求九十载春风扬我邑,诲人不倦千百年化雨满神州”。正中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的“邵逸夫教学楼”是教学主楼。南门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实验楼”。北面香港沈炳麟捐资的“庆同楼”用于办公,香港陆达传捐资的“勤学楼”作为图书楼。
2.运动区:位于校园西南,面朝晋湖路。建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场。有8道400米环形跑道,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运动场南端建有体育馆、游泳池,可开展乒乓球、体操、技巧、游泳、单双杠的练习和训练。
3.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北。建有4幢学生公寓,均是多层砖混楼房。西边建有“金汇堂”,作为学校大礼堂兼学生餐厅,可同时容纳2000多名师生就餐或聚会。金汇堂北面是厨房和水房。
4.教职工住宅区:位于校园东南。建有教工住宅130套,均为三室一厅,一律二层砖混结构⑧。
此外,校园内还有绿化带、人工湖、水井、水塔、锅炉房、配电房、医疗室等师生生活配套设施。
迁建过程中,学校坚持按照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高起点设计并留有充分发展空间的原则建设新校园。整个东迁过程,历时六年。新校园占地面积173亩,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建筑面积52000多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教师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布局合理,既有审美情趣,又渗透了比德、劝学、励志、导化、启智和强身的意蕴。
太湖中学历经二百余年,凝聚了民间和政府几代人的大量心血和不懈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太中迁建捐资并题词“学问日新,德业日新”。为鼓励太中发展他还出资设立了“拜石奖学基金会”。香港邵逸夫、沈炳麟、陆达传、刘树斋诸位先生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给予了大力资助。正是这些资助,为安徽省太湖中学成功东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太湖中学两百余年的发展案例也揭示出一般学校发展的的基本原理。
①⑤⑥安徽省太湖中学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太湖中学志。合肥:黄山书社,,27-30,34-35.
②高国璿。安庆地区教育志。安庆地区教育志编写委员会编纂出版,.
③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太湖县志,合肥:黄山书社,.
④⑧何大胜。太湖新县城建设纪实。安徽省太湖县政协文史研究会出版,,61.
⑦安徽省太湖中学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太湖中学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
与本文内容的相关链接&&
《我的论文第三次获国家级学术专刊发表》
《我的课题顺利结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7 安徽省太湖中学   
技术支持:  
访问量:3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