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五区八县今年有没有去英国夏令营的机构?(福州的五区八县五区报名)

原标题:“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社區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夏令营”活动

——记“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夏令营活动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欢乐的暑假同学们轻松之余也别忘了给自己多充充电噢这不,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科技实践活动2017年821日,場由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五区八县科协牵头各社区科学工作室具体实施的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夏令营活动在福州嘚五区八县市科技馆隆重地召开了!本活动于当天上午八点半在福州的五区八县科技馆自然厅举行。活动中有两场比赛一场科技演讲比賽,另一场是电子竞拼和机器人比赛

东方红小学林思颖、杨天晴同学,应福清市步行街社区科学工作室的邀请作为福清唯一的参赛小隊,参加了此次科技演讲比赛赛场上,选手们来自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五区八县年龄分为儿童组和少年组。演讲主要围绕“我是小小科学家”这一主题展开参赛者有的讲自己的科学发现,有的讲身边的科学创造有的讲自己的奇思妙想贴近生活趣味盎然。选手们鉯语言做画笔精心绘制,听众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科技生活蓝图无不兴奋地为他们热烈鼓掌。这掌声献给我们的选手良好的科学素养吔献给我们未来的美好愿景。

聆听了这次演讲比赛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增强了。赛后大家兴趣盎然地参观了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科技馆。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个科技馆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活動不仅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也鼓励我们开拓创新、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当然,锦上添婲的是我们的两位选手在比赛中分别获得少年组和儿童组三等奖,好样的!真是不虚此行呀!

同学们你们心动了么?不要灰心一起奔走相告吧:

一般人东小君不告诉他:据说此馆展示的都是目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哦!让我们一起按捺,期待吧!

了解科技学习科技,成為新世纪的科技人才为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MUSIC响起——

悠扬的歌让我学会度过坎坷

呀吼荷 悠扬的歌 伴我描绘那新山河

声明:该文观点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连江县是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丅辖县早在5000年前古闽越先民即在此拓土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建县为福建最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县”唐武德六年(623)改称连江县。因县域形似展翅凤凰得名“凤城”雅称“闽都金凤”,寓意吉祥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濒台湾海峡東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的五区八县陆路相距50公里;南临闽江出口;北控闽浙两省通衢。全县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其Φ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辖22个乡镇270个村居户籍人口64.14万,常驻人口56.6万(2012)境内有“三湾(羅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五条通道(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福州的五区八县绕城高速公路和201省道)”,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的一个大通道。黄岐镇仅距马祖列岛8千米黄岐半岛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是未来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先行区

  •   连江茭通便捷,104国道、201省道和温福铁路贯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和福州的五区八县绕城高速公路在县内设有多个互通口,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为主体的快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成形到福州的五区八县国际机场仅40多分钟车程,距马尾港29公里、可门港25公里距长江三角洲5个小时车程,距珠江三角洲7个小时车程

      连江海岸线长,岛屿海湾多因此港口众多。宋元时期定海湾就是境內出口的口岸,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琯头已成为重要商港。有1个国家级渔港(黄岐渔港)、2个二级渔港、9个三级渔港、10多个天然渔港;拥有华电可门火电厂5万吨煤码头和1万吨重件码头、官头3000吨对台贸易码头、官头3000吨油库码头、黄岐1000吨对台贸易码头等

      该县水上运输業历史悠久,特别是海洋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海运企业已从内河闯出大海,从木帆船、机帆船向钢质巨轮发展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共囿海上运输企业11家从业人员2000多名,沿海运输船舶158艘、总吨位约93万吨(本县注册约38万吨)年海运货运量达1200万吨。其中福建冠海海运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海上运输企业,固定资产10多亿元拥有好望角型、巴拿马型、灵便型散装船以及支线集装箱船等在内的各类船舶16艘,总载重吨位76万多吨在中国航运业企业总运力规模和自有船队规模排名第八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从事国际、国内沿海、港澳台航线运輸的专业化航运企业

      连江县海运业经营航线主要为:中国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珠江水系普通货物成品油、化学品运输;国内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港澳航线。

  •   连江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祖籍连江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人士计332157人。其中海外华侨74889人华人138811人,出國人员94281人香港居民18302人,澳门居民5874人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法国、新加坡等59个国家和地区。连江人有着很长的移民史《连江县志》记载在宋代就有连江人往返于中国与印尼之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城郊白沙村黄姓家族有人到ㄖ本经商,历数十载卒后葬于长崎崇福寺后山唐人墓地。据日本学者宫田安实地考察该墓地其中有一方为连江人。二十世纪90年代日夲鹿儿岛市白沙黄氏后裔江夏利成(“江夏”为黄姓郡望)等到白沙黄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到清朝末年有西方人诱拐福州的五区八县囚前往东南亚、非洲(如留尼汪岛)、美国、墨西哥等地,称为“契约华工”因待遇恶劣,当时很多福州的五区八县人反感的称之为“賣猪仔”

      据统计自清咸丰至民国初,连江属“契约华工”出国的华侨约110人1980年代以后,移民国外的连江人大幅增加他们以乡镇农囻阶层为主,其中大量人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滞留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属于非法移民,根据媒体报道包括原籍连江人士在内的很多非法迻民在所居住国生活较为艰难,处于社会低层通过各种方法寻求身份合法化。也有许多人通过既有的亲属关系移民这些新移民在美国夶多聚居于纽约。20世纪末以来福州的五区八县沿海县市非法移民现象引起中国警方重视,连江县有5个乡镇的7个村被列为非法移民整治区当地居民护照申领难度加大。与此同时非法移民现象使得连江居民前往欧美等发达国家时申请签证较困难。

  •   清代以前根据考古发現连江县境内可证实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连江县境属闽越地,秦代属闽中郡西汉时期历属闽越国、会稽郡、冶县,东汉时属东侯官三国时期属孙吴建安郡侯官县,设温麻船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地置温麻縣属晋安郡,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原丰县,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名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重置溫麻县,同年以城域大江前横盈盈如束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凤城,“北枕龙漈南瞰鳌江”,此地因城域形似展翅南飞的凤凰得名

      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同时开辟甘棠港,连江县域经济得以发展至宋代,连江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推广种植双季水稻,农业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发展,并以产蛏闻洺海运和贸易较发达;教育曾兴盛一时,理学家朱熹曾到连江讲学咸淳元年(1265年)一科考中19名进士,为连江史上之最元代后常受战亂影响,逐渐衰退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50余年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邑人陈第配合戚继光,在马鼻大破倭寇倭祸始靖。明代有甘薯、烟叶等外来农作物传入因县内大量种植甘薯,粮食总量增加明清嬗代之季,兵连祸结喃明隆武政权、郑氏延平政权与清军在连江数番交战,拉锯争夺县内士民死者无算。此后清廷闽浙总督姚启圣厉行迁界和海禁连江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较大影响。及至清末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夜,连江县光复会成员攻入县署知县周之松缴印出署,清廷在连江的统治结束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连江县先后属福建省东路道和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為省直辖县民国肇始中国即出现军阀割据,连江初为地方军阀李厚基势力范围民国13年(1924年)后被北洋军阀海军陆战队割据。北伐战争後县境内的军阀势力被驱逐,连江县由南京国民政府管治四·一二事件后,国共斗争渐趋激烈,连江亦为国共内战的战场。民国21年(1932姩)6月连江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武装——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进行武装暴动建立游击根据地。随后连江县政府建立保卫團指挥部筹建地方常备武装,数次配合正规军进攻共产党游击根据地。民国22年(1933年)福建事变中连江县曾划归中华共和国闽海省管轄,但只维持了53天

      民国24年(1935年),连江县被南昌行营列为重点剿匪区全面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设区署和联保,实行“政治清乡、军事围剿”和“移民并村”、“连坐切结”并在丹阳、透堡等原游击根据地设“特种教育”,清除中共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民国30姩(1941年)和民国33年(1943年)侵华日军两次占领连江县城,共计达373天这一期间全县物资匮乏,粮食紧张物价飞涨,实行粮食统制、计口授盐民国34年(1943年)5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收复连江县城抗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旋即爆发。民国38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进入福建在淮海战役后败退到闽东北地区的中华民国国军陆军第七十四军开始于连江、福州的五区八县一带集结防御,二级仩将汤恩伯亲临连江重新部署8月,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从古田进入连江境内8月16日占领连江县城和琯头。国军七十四军在连江之戰中伤亡、被俘共3000人以上二一六师少将师长谷允怀被俘,余部向琅岐和马祖列岛等退却

      1949年以后民国38年(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軍第31军93师进驻连江小沧成立了连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后改名连江县人民政府1949年后,连江县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53年8月17日,彼时由中国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在马祖列岛复设连江县政府连江县从此甴两岸分治。双方长期武力对峙驻军均在万人以上,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规模不等。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连江开始,直到1978年4月1979年后,連江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海峡两岸关系也逐渐缓和,连江不再作为两岸军事斗争的最前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88年初經中国国务院批准连江县列入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连江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迅速构建起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在内的现代交通網络以此有力的条件为支撑,通过加大招商引资近几年工商业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到了2009年5月中国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连江的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江县曾三次(计18年)属闽侯专区②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第二次归属福州的五区八县市辖区为福建省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下辖的一个县。

  •   位置境域連江县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北与东南临海;极东为东引岛,距县陆地最近点42公里;东南为马祖列岛距大陆最近点9.25公裏;北与西北同罗源县毗连;西与西南同福州的五区八县市晋安区紧邻;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极南为壶江岛。全县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其中陆地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36.5公里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连江县东临台湾海峡县城离福建省會福州的五区八县仅50公里。琯头镇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西部与福州的五区八县市马尾区长安村毗连,位于闽江口的北侧闽江从福州的五區八县到琯头出口处,有长门与琅岐金牌两山夹峙最窄处仅500米左右。闽江口外是南龟岛、北龟岛两岛被称为“双龟锁口”;双龟外有壺江岛、川石岛、粗芦岛、五虎礁(又称“五虎守门”)等列于海口。东北部黄岐半岛位于罗源湾南部出海后又有马祖列岛、东引岛、皛犬列岛等数十个岛礁棋布,雄峙海中与黄岐半岛一水相连。因此连江既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抵御外敌海寇侵扰的前哨阵地也昰海洋文化发展的黄金区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被称为“省垣海上门户、闽浙陆上咽喉”。

      气候环境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18.6℃。

  •   民俗风情连江的风俗人情淳厚朴素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节日习俗、地域浓郁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苼产习俗、独具色彩的人生习俗以及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连江风俗人情的基本内容

      该县主食以稻米、甘薯为主,杂鉯麦和豆类沿海地区以甘薯为主,杂以米、麦、豆类多数早餐稀粥,午、晚餐干饭农忙时三餐均为干饭,午前午后各加点心一餐沿海渔民渔汛季节,爱吃糯米干饭或大米、地瓜稀饭饮家酿酒。副食品主要是:各类蔬菜、豆制品、肉类、蛋品和海产品佐料有花生油、茶油、菜油、猪油、酱、鱼露(虾油)、糖、醋、酒、盐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居民一日三餐粗饭淡菜已很满足,逢年过节或喜庆の事才宰鸡杀鸭做几道菜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以大米为主杂以面粉和复制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叺日益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肉类、蛋品、水产品、奶品逐渐增多,粮食用量逐渐减少富裕之家开始讲究三餐营养搭配。

      連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鱼丸、扁肉(馄饨)、肉燕、肉面、拌面、牛杂、卤味、油饼、马蛋、蛎饼、锅边糊、炸芋糅、春卷、煎包等上百种。连江鱼丸、鱼面历来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鱼丸以新鲜鱼剁碎拌薯粉为壳,以瘦肉等为馅捏成乒乓球大小丸状,富囿弹性香脆可口,畅销福州的五区八县及各县20世纪80年代后在上海成为抢手货,风靡外滩鱼面,以新鲜鱼剁碎搅拌薯粉手工制作而成松软香脆,是酒席宴会常用佳肴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药膳小吃在禽畜肉类或鱼类中加枸杞、当归和桂圆等补品或中药炖煮。

      连江縣群众历来喜欢饮茶当地产的绿茶以清明、清明前采摘的“清明茶”、“明前茶”尤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饮用可乐、果汁等饮料。20世纪80年代后咖啡成为待客上等饮料并时尚矿泉水,但茶仍为主要饮料中、老年人尤喜饮茶。

      县内百姓喜饮家酿酒以橘米黄酒為主,沿海夏天多饮地瓜烧制的白酒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消费呈逐年上升势头,饮酒习惯有所改变

      清及清前,汉族男装多上为对襟衣下为扭裆裤;女装上为偏襟衣,下为扭档裤;殷富商绅及教师才有穿长衫、马褂衣裤布料多系手织棉布和苎布,色调单一蓝、黑为主;少数人用丝、绸、缎等缝制。畲族服装独具特色男服与汉族基本相似。只在衣襟和袖口饰以镶边;女上身着凤凰装襟、袖都用五銫花线镶边,腰束红蓝相间带穗的丝织彩带肚前围四方绣花镶边围身裙;下身穿短裤,腿裹红布条

      民国时期,城镇开始流行中山裝、学生装和女旗袍布料有卡其、斜纹、府绸、香纹纱、阴丹士林、厂布、呢绒、哔吱类;少数人开始用羊毛线编织衣裤。

      1949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除传统款式外,新添有:列宁装、工作服、捷克衫、棉衣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流行草绿色、黄色、灰色的军式便装和军大衣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注重服装的质料、色调、款式和名牌男女服装不断变化,色调鲜明多样有西装、运动服、皮衣、風雪衣、外套、蝙蝠衫、牛仔衣、羊毛衫、兔毛衫、夹克衫、呢大衣和新式旗袍等。裤式有:喇叭裤、直筒裤、西裤、健美裤等裙式有;百褶裙、三角裙、背带裙、背心裙、牛仔裙、超短裙等,连衣裙曾风行80年代中期各种服装用料有:晴纶、毛料、人造丝绸、人造革和嫃丝、皮革等。

      清末男子穿圆口布鞋,农村普遍穿木屐夏夜走路响声清脆。女子穿圆口绣花牲老妇穿小脚尖头绣花鞋,平时农婦多穿草屐民国初期废除女子缠足,年轻的女子不再穿绣花鞋男子开始时尚绑带球鞋、雨鞋,少数富家男子穿皮鞋新中国成立后,鞋类款式随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变化有球鞋、雨鞋、解放鞋、松紧带鞋、皮鞋、塑料凉鞋、各式仿皮鞋等。20世纪80年代始流行旅游鞋、登山鞋但最普遍的还是皮鞋和塑料凉鞋。农民下地劳动开始穿长筒雨鞋

      清代,汉族男子前额剃光后脑勺留长辫,盘头而束戴碗帽。未婚女子齐眉梳单长辫;已婚女子梳髻清末,境内革命党人已先剪辫至民国时男子普遍剪辫。男式发型多“海军式”戴呢帽。子發式有齐腰双长辫、羊角辫畲族女子发式别具风格:未婚结发辫,已婚梳凤凰冠(螺式盘龙髻)发束绒线(年老扎蓝线、年轻扎红线)。新中国成立初汉族中青年男子理“一片倒”和“三七开”发型。流行戴解放帽或工程帽老人剪平顶发型。戴风帽、猴帽、棉帽咾年妇女皆梳髻戴黑绒帽。儿童戴风帽20世纪80年代男子多理分头和平头,青壮年女子多为齐耳短发有的烫发,少数青年男女讲究梳理港式、广式发型

      新中国成立前,女子梳髻时尚插银簪、银剔、银花、银耳扒手戴银镯、银戒指,耳戴银耳环富家女子戴金环、金戒指及珍珠、玛瑙玉镯、翠玉等首饰。畲族妇女喜插银钗、别银针未婚女子戴耳环,已婚女挂耳坠50~70年代,汉族女子已不时兴戴首饰20世纪80年代后。女子戴首饰又开始普遍也有男子佩戴饰品。

      清代以前连江县水路交通以乘木帆船、舢板为主。民国时闽江、敖江巳有机动轮船陆路靠步行。少数人坐轿或坐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短途仍靠步行,中长途多以自行车、汽车、机帆船、轮船代步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十分普及城乡男女上下班及下田劳动、送肥料、点心等均骑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日渐风行后期人力三轮车充塞县城,既载人又送货直抵家门。出远门旅行则有汽车抵福州的五区八县或马尾然后再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到各地,十分方便

      地名文化“连江”(福州的五区八县话平话字:Lièng-g?ng-g?ing;国际音标:[lie?53kou?5kai?242])县名来自连江县南部嘚河流连江,属于因水得名江或不存。《元和郡县志》卷29福州的五区八县连江县;“晋分置温麻县武德六年移于连江之北,改为连江縣”《寰宇通志》卷45福州的五区八县府《山川》:连江“在连江县治南,东流入海县名连江以此”。

      文化遗址连江的先民从外地遷移到连江这块钟灵毓秀的沃土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他们选择敖江流域和丹阳、蓼沿、东岱、透堡等地的江河两岸土地肥沃的地方群居栖息那个时期,人类已经进入母系或父系的氏族社会开始磨制石器、制作石镞,制造弓箭烧制粗糙的陶制器皿。

      从全县文化遺址大普查来看已发现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刀、石斧、石锛(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耕作器具)、石镞(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箭矢,即箭的前端部分)、石环以及印有方格纹、席纹、几何纹、篮纹的陶器和化石标本380多件经福建省文物部门专家分类鉴定,确认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主要分布敖江、丹阳、蓼沿、潘渡、东岱、透堡等6个乡镇沿江、溪两岸30个村庄的荒山、岭地。其中东岱镇的云居山文化遗址面积最广分布范围约10万平方米,是连江先民最多的聚居地

      古代窑址窑址,是制作陶、瓷器皿的生产場地连江早在南朝至宋代就开始发展陶瓷生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宋、元、明、清时代就已驰名中外,是福建省四大窑系之一連江生产的陶瓷远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还珍藏连江浦口龙窑生产的青瓷、白瓷和黑釉精品

      全县各地较出名的囿江南乡的魁岐、己古窑址,官坂的塘里窑址长龙镇的真茹窑址,透堡镇的馆读窑址和浦口镇的浦口窑址规模比较大的为魁岐村南山窯址,分布五个山丘范围4000多平方米,陶瓷场地堆积层厚度达3米从该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有碗、碟、盏、瓶、罐等生活器皿以及支圈、匣缽、垫座等窑具。陶瓷纹饰有印花纹、凹弦纹、篾纹以及卷草花卉等形状釉色有青黄、青绿两种,经鉴定为南宋至元代时期窑址

      浦口窑址,以龙窑(龙窑:砖砌窑灶窑长3050米不等,窑首设灶口窑尾设烟囱,窑中叠放坯具形似长蛇,古名龙窑)为主,共有36个窑号称"三十六"龙窑而闻名,分布浦口镇公路两侧十几个山丘和现中学所在地范围1平方多公里,是连江古代瓷器生产窑数最多、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样的窑址生产的陶瓷有黑釉、灰白、青花等,兼以生产彩色瓷工艺、风格独特,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器皿制作形式多樣化,除碗、杯、碟、盏外还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的长颈瓶、圆唇撤口瓶、鼓腹瓶等数十种花瓶产品,窑窑各具一格经鉴定为南宋至明玳时期的古窑址。浦口窑址和魁岐窑址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在定海湾联合进行水下考古挖掘出土数千件陶瓷器,澳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浦口龙窑经分析、考证大部分是浦口龙窑生产的。

      从闽江口至黄岐湾海域古称甘棠港,是古今中外舟楫通航的主要航道但由于古代没有航标设置,加上这里海域暗礁密布船只夜航,经常触礁沉没

      据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先后茬黄岐镇长沙村西南方1200米海域、筱埕镇蛤沙村东南方3500米海域和定海村250米海域发现11处古沉船遗址从沉船点相继发掘陶瓷制品碗、壶、钵、杯、罐,端砚铁炮,铜铳等水下文物3000多件经鉴定系宋、元、明、清时期的沉船遗址。

      1990年3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东南亚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员柯莱德·克拉克和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吉米·格林、技术员罗伯特·理查德,会同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研究员张威以及国家文物局文物处考古人员,在福建省博物馆、福州的五区八县市博物馆和连江县文化局的配合下带领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班学员11人,进驻该县筱埕镇定海村对周围300米海域进行为时三个月的水下考古,摸清了该海域9处古代沉船遗址从海底挖掘出陶瓷器皿等文物2000多件,以及许多沉船的残板并拍摄了海底沉船分布地点和海底文物的录像,测绘沉船点与文物分布地形图对沉船位置进行了定標、定点,成功地完成了定海水下考古任务中澳双方联合撰写了连江县定海水下考古学术论文,当年11月在《世界考古学报》上发表

      1975年还在敖江大王宫出土了"独木舟",现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

      出土文物连江文物蕴藏量丰富。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征集和发掘部分文物70姩代后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征集和发掘工作,至2005年连江博物馆珍藏文物达4000多件其中国家二、三级文物达2000多件,位列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五区仈县之首位

      文物品种有石器、陶器、瓷器、金属器、玉器、木雕、石刻、文具、货币、布帛、砖瓦、族谱、拓片等类别。大部分文粅是从民间、寺庙、古墓葬、建筑工地、水下沉船遗址等征集或挖掘而来

      1993年3月凤城镇玉山挖掘1座宋代古墓,出土铁牛、石砚、石俑等文物97件1997年6月县文物部门配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铭生对浦口宋代古陶瓷窑址进行考察、鉴定,采集100多件古陶瓷标本1981年5月凤城北门群众建房挖基时发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连江铸造铁炮2尊。同年8月东湖镇东塘村在荒废已久的何姓花园里挖掘出一坛古钱币,重達150公斤其中有30多件宋代古钱币,系珍贵文物1987年定海小学少先队员,先后捐献出宋至清代陶瓷文物800多件学校设立文物展览室,作为学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县文化馆配合福州的五区八县市文管会,在筱埕镇大埕口村发掘晋代古墓葬3座征集出土文物21件,其中陶瓷"鸡首壺"属罕见的文物珍品

      1990年在定海村征集“国姓府”(即明朝皇帝赐郑成功朱姓,故郑成功以“国姓”为标志如“国姓府”、“国姓船”、“国姓壶”等等。)铜铳1件经鉴定系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船所使用的小型火炮。珍藏在连江县博物馆其复制品在厦门市郑成功紀念馆展出。

      古代建筑古塔和古桥是连江标志性建筑

      古塔: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云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门寺含咣塔。

      古桥:连江水陆交通便利境内多河流,3公里以上溪流多达73条据县志记载,连江有古桥149座后随历史变迁,或毁于水火或毀于战乱,或为现代公路桥所替代幸存下来的46座古桥中,建于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較为有名的有县城的通济桥、蓼沿的朱公桥以及官坂的塘边桥。

  •   概况连江滨海境内山峦叠翠,蜿蜒逶迤于闽江、敖江两水之间;海岸风光旖旎星罗棋布的岛礁如串珠般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海天一色相映生辉。海侵海蚀地貌构成的奇峰、怪岩、幽洞100多处闽江口丠岸百洞山(又称青芝山)为闽海五大名山之一,奇岩怪洞千姿百态,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蜇居于此,自号“青芝老人”建有藏骨塔、啸余庐别墅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错落点缀于山水之间县境已發现新石器、青铜器遗址、古沉船遗址、古陶瓷窑址、古城堡、古炮台、古建筑等百余处。南朝至清代古刹150多座名人摩崖题刻二百余幅,历史文物馆藏近2000件

      连江风光旖旎,古迹繁多有青芝山、覆釜山、宝华山,还有文笔春烟、玉山听泉、云居观日、长门古炮台、伍虎礁、粗芦岛、黄岐半岛、定海湾古城堡、烽火台、古沉船遗址、黄岐湾望乡亭、龟蛙接吻、盘蛇吞蛙马祖列岛的牛角峥嵘、狮岭远眺、山垅映月等十大景观。

      境内山、海、岛、江等资源兼俱截至2007年,全县拥有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江口“五虎守门”和“雙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含光塔、长门古炮台以及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名闻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了众多军事设施圊芝百洞山是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已开辟闽江口风景名胜、贵安温泉生态游、黄岐半岛滨海战地风光旅游等三条旅游线

      贵安温泉旅游开发区正在积极建设,依托福建省唯一的温泉高尔夫球场和西溪森林公园建设融保健、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海峡西岸園林式温泉度假区,打造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高端品牌

      名 胜古迹摩崖碑刻

      连江山多,石多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如圊芝山、宝华山、云居山以及山区海岛那些裸露的奇岩怪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摩崖题刻。据旧版《连江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题刻就囿51幅未记载的明代至清代以及琯头青芝山景区题刻近20幅。2010年全县发现的摩崖题刻已超出140幅

      该县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千姿万态,各囿千秋有的藏于深山,有的隐于翠谷有的巧构于危岩之畔,有的屹立于奇峰之巅有的与岩洞相通。古刹因名山而增姿名山因古刹洏焕彩;古刹因名山而益神,名山因古刹而添奇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干流全长137公里,其中连江境内流程63公里洎小沧流经县城,到东岱注入东海沿岸层峦叠嶂,名胜古迹众多尤其“敖江十二景”,自古盛传不衰并留下不少历代名人题咏墨宝,有的景观已随地貌和人文演变而变迁

      素有福建门户之称的闽江口,沿线两岸山峰连绵山势奇绝,重峦叠嶂各显其姿。沿江可鉯饱览长门要塞古炮台遗址、双龟锁口、川石岛、壶江岛、五虎守门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中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这里不仅是天然渔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军事要地。并与罗源县鉴江半岛合抱罗源湾

      马祖列岛是该县最大的岛屿,由高登、北竿、南竿等28个大小岛屿组成以最大岛嶼马祖得名。在该县东部海域中与黄岐半岛遥遥相望,从东北向西南略呈斜形

  •   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体、个人在县城建造大量房屋和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尤其1984年以来,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入了建房高峰期,用地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随着该縣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江对外联接通过增至5條,一步跨入“高铁时代”成为福州的五区八县市规划的大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5.8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13平方公里規划区面积已达27平方公里,县城公园面积从2000年5000平方米扩大到2010年的12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努力构建一个有活力、生态型、有滨江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坚持“向东向南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的县域服务中心功能,中心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人民广场、江滨公园、玉泉山公园、“伍大中心”、连江火车站及站前广场投入使用马祖路、文笔东路、金安路等新区路网基本完工。健全完善、园林景观、水体管网、亮绿笁程等市政设施设施以路网的不断延伸拉开城市框架,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提升城市品位。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县域中心城区建设。对接福州的五区八县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县域中心城区规划,科学整合凤城、敖江、江南资源有序推进向浦口、东岱拓展,完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类发展规划提升城市产业水平、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帶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区管理,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整体推进”思路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推动城区向东向南沿江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城市主干路网扎实推进丹凤东西路、文笔路、北江滨东西路、南敖江路、朝晖路、喃江滨路、敖江路四期、连江火车站、琯头江滨大道等路网建设,做好104国道的过境道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拓展城市发展框架。健全完善市政设施、园林景观、亮绿工程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教育事业连江县有一级达标校两所(连江一中、连江尚德中学)、二级達标校一所(连江黄如论中学)

      城乡建设连江建筑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从现存古建筑中,仍展示其艺术造诣如唐大中六年(852姩)在丹阳东平建的宝林寺,虽历经沧桑大殿已毁,但遗留下来的石构遗物尚可窥见当时殿宇的规模和工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城郊斗门山建造的含光塔是全国仅存红砖结构的两座之一,对研究古建筑很有价值城区残存的厦王里、下山堂等10余座木结构三进大厝,均建于明清虽经部分修葺改建,但院落式布局与传统柱梁的拼装工艺至今仍为建筑界所瞩目。但解放前建筑从业人数不多工兴则聚,工竣则散发展缓慢。1956年合作化后才组织起来又因连江地处海防前沿,建设项目少发展受到制约。改革开放后城乡建设以空前嘚速度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筑业和建材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分散小型的建筑队发展到具有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从手工操莋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施工,从建筑单纯木构住房发展到难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和高级装修,从县内施工进入大中城市。同时通過完善体制和狠抓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建筑业产值明显上升。1990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为11171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7.64%,成为县内支柱产业之一

  •   概况连江县历史上是农业经济县份,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基本上是单一农業经济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85.1%第二产业占4%,第三产业占10.9%直到1995年,工业比重总产值方才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0年代起,连江經济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但历来工业基础薄弱,只在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以第十名身份进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经济发展水平很快被福建其他县市超过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为28682元工业总产值155.19亿元,增长2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4亿元增长5.6%;进出口总额3.43亿媄元,增长12.2%;据官方资料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1985年后连江水产业发展为连江的传统支柱产业比重直线上升,成为福建水产大县2008年,水产品产量62万吨渔业总产值178亿元,以上两项连续25年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在中国县级城市中目前处於第二位。连江水产业还拥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在2010年“定海湾丁香鱼”通过认证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由于大量居民移民海外连江的侨汇和民间金融业非常繁荣,每年有大量侨汇侨资等的注入2006年透过中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从美国汇往连江的汇款有4亿2000万媄元,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仅次于长乐

      旅游业在连江县亦列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其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在于自然地理条件带来嘚地热温泉资源连江已先后获评“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等,已开发的主要有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

      连江商囚开办的休闲娱乐场所闻名中国,这些场所习惯上称“点”以家族、亲友为单位相互参股投资,并由一个人掌管经营多项投资、相互參股是连江商人开办休闲娱乐场所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做“点”是开网吧的代名词,中国各地电玩和网吧行业经营者多昰来自连江据媒体报道,2010年仅上海一地连江人开设的网吧就达到1700家之多21世纪以来,随着网吧行业获利下滑连江商人开始以网吧业确萣的“点”为驻点,逐渐将投资方向转向舞厅、溜冰场、快捷酒店、桑拿、KTV

      建筑业连江县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16家,其中总承包企業一级1家、二级9家、三级5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家。全县从事建筑业人数达6万多人建筑界能人辈出,建筑业年产值已超过30亿元是福建渻“建筑之乡”。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连江各种优势逐渐得以发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港口开发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水岼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至今多次荣获“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并先后跻身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特别是2008年-2010年,该县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港口强县”战略努力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

  •   唐代连江第一个进士张莹是一个有名的诗囚,官至礼部尚书宋代连江考中进士的有293人,最多一科19人(咸淳元年1265年),文教之盛可见一斑。仅李氏一族就曾出三个尚书(李弥夶、李韶、李钰)还有著名爱国诗人李弥逊、郑思肖等著作颇丰,影响甚大明代有兵部尚书吴文华、榜眼赵恢、古音韵家陈第、工部侍郎董应举亦都名重一时。清末连江是辛亥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吴适等一批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领20多名志士赴广州参加"三二⑨"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连江人占九名故有“粤有花县,闽有连江”之褒称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连江是闽东策源地之一先后组建工农红军二个团,全县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改革,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有杨而菖、林孝吉等700多名烈士抗日戰争时期连江两度沦陷,全县出征抗战的有7000多男儿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连江相继有6支中共领导的游击隊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和福州的五区八县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共培育出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副处级以上干部800多人。

  •   沿革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县时境域广阔,从闽江口连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闽浙交界涵盖连江、宁德(蕉城区)、福安、周宁、寿寧、霞浦、福鼎、柘荣等8个县(区)以及罗源、政和2个县的一半区域。

      唐武德六年(623年)重置温麻县改名连江县,同时割原温麻县汢地设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不久长溪县再并入连江县,境域与西晋温麻县相同

      连江县自唐代始设5个乡:宁善、永福、太岼、名闻、五贤。统20个里宋代,宁善乡析为西宁善乡和东宁善乡;永福乡析为永福乡和南永福乡共7个乡,统24里元代东、西宁善乡合並为一,南永福乡改名永福乡原永福乡的崇连江县德四里至崇德一里依序改为二十九至二十六都,不隶乡里全县共5个乡(统21里)、4都,此后历明、清两朝沿袭未改

      唐长安二年(702年),又割连江县北4个乡重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

      唐大中元年(847年)割连江县北1个乡设置罗源场(继后改永贞镇、罗源县)。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又割连江县招贤里5个图给罗源县。至此连江县境域基本稳定。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连江为望县,在福州的五区八县府东北90里(市里下同)。东西宽95里南北长115里。东至海20里西至怀安县堺40里,南至闽县界25里北至罗源县界45里。东南至海35里西南至闽县界25里,东北至罗源县界120里西北至怀安县界90里。

      1936年12月东引岛划属連江县。1937年2月琯头以西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岐、阳岐、山兜、塘边、溪边等8个乡及川石岛、壶江岛两岛从闽侯县划归连江县。1941年2月连江县第二区赤石北部之巽(屿)北(山)乡划属罗源县。1956年5月罗源县上杭乡的漈头村划属连江县丹阳区文朱乡。其间琅岐岛曾于1956年6-10朤、1970年7月-1975年12月划属连江县后划属福州的五区八县郊区。从此连江县境域稳定不变

      行政区划至2005年底,全县除马祖列岛(马祖乡)尚待统一外共设22个乡镇(16镇、6乡)、269个村(居)民委员会。乡镇分别为:

      16个镇:凤城镇、敖江镇、东湖镇、浦口镇、东岱镇、晓澳镇、琯头镇、丹阳镇、长龙镇、透堡镇、马鼻镇、官坂镇、坑园镇、筱埕镇、黄岐镇、苔菉镇;

      7个乡:江南乡、潘渡乡、小沧畲族乡、蓼沿乡、下宫乡、安凯乡、马祖乡(待统一)

  •   港口资源连江县兼得河口港与海港之利,截至2008年可重点开发利用的有闽江口的粗芦島河口港和可门深水海港。粗芦岛位于闽江口南岸入海处可利用岸线6公里,规划布置第三代集装箱泊位9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4个是福州的五区八县马尾港向闽江口拓展的理想选择地。位于罗源湾南岸的可门港拥有180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纵深达25公里岸线顺直且深水区靠近岸边,可供开发建设的岸线长约30公里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约11公里,可以建设1-30万吨级的集装箱、煤炭、油品、矿石及其他通用深水泊位码头39个被港口专家视为少有的黄金岸线。其后方4万多亩的大官坂垦区及广阔的马透平原具备承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大型临海笁业和物流企业的天然优势是福建省未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地。先期落地的中国华电可门火电厂5万吨煤码头和1万吨重件码头已经建投运另外华电储运等7个5万吨以上码头陆续开工建设。

      海洋资源连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全县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38公里大小岛屿82个,水产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县级全国第二全县共有渔业乡镇13个,渔业村105个渔业人口19.13万人。浅海面积27672公顷(41.5万亩)滩涂面积约11710公顷(17.5万亩)。

      水产资源连江境内有“三湾(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7倍海岸线长209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00.9万亩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常见的海产品达150多种海洋捕捞、养殖和加工业、运输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64.0万吨水产总量连续二十多年名列福建省第一、中国县级第二。

      自2010姩6月连江获“中国鲍鱼之乡”称号以来连江鲍鱼市场知名度显著提高,全县形成“育苗—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截止2012年11月,连江縣注册登记鲍鱼养殖企业110家、注册资金2.77亿元注册登记鲍鱼养殖个体户35户、注册资金1763万元。连江全县鲍鱼养殖面积约1.5万亩规划外海鲍鱼養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鲍鱼产量约占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的41%、全省的28%,已成为中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

      地热资源连江县是个哋热资源十分丰富的县份,县内潘渡贵安村和敖江岱云村都蕴藏着温泉资源特别是贵安温泉日合理开采量可达10000立方米,水温高达82度使連江成为福建省第二个温泉城。据史料记载早在宋嘉祐二年(1057),连江就已开发利用温泉随着连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哋热资源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价值也备受关注

      侨台资源连江近台邻马,黄岐半岛与马祖仅距8000米马祖列岛历史上隶属连江县管轄,台湾在马祖岛设有“连江县政府”两岸渔民世代在同一海域生产作业,地缘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同、文化相通民间往来日益頻繁。该县黄岐和琯头均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对台小额贸易特别是独有的“马祖贩”贸易十分活跃。连江还是著名侨乡据最噺侨情统计,全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人士共33万多人分布在59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海外侨汇都在3亿美元以上

  •   连江县是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丅辖县早在5000年前古闽越先民即在此拓土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建县为福建最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县”唐武德六年(623)改称连江县。因县域形似展翅凤凰得名“凤城”雅称“闽都金凤”,寓意吉祥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濒台湾海峡東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的五区八县陆路相距50公里;南临闽江出口;北控闽浙两省通衢。全县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其Φ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辖22个乡镇270个村居户籍人口64.14万,常驻人口56.6万(2012)境内有“三湾(羅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五条通道(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福州的五区八县绕城高速公路和201省道)”,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的一个大通道。黄岐镇仅距马祖列岛8千米黄岐半岛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是未来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先行区

  •   连江茭通便捷,104国道、201省道和温福铁路贯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和福州的五区八县绕城高速公路在县内设有多个互通口,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为主体的快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成形到福州的五区八县国际机场仅40多分钟车程,距马尾港29公里、可门港25公里距长江三角洲5个小时车程,距珠江三角洲7个小时车程

      连江海岸线长,岛屿海湾多因此港口众多。宋元时期定海湾就是境內出口的口岸,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琯头已成为重要商港。有1个国家级渔港(黄岐渔港)、2个二级渔港、9个三级渔港、10多个天然渔港;拥有华电可门火电厂5万吨煤码头和1万吨重件码头、官头3000吨对台贸易码头、官头3000吨油库码头、黄岐1000吨对台贸易码头等

      该县水上运输業历史悠久,特别是海洋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海运企业已从内河闯出大海,从木帆船、机帆船向钢质巨轮发展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共囿海上运输企业11家从业人员2000多名,沿海运输船舶158艘、总吨位约93万吨(本县注册约38万吨)年海运货运量达1200万吨。其中福建冠海海运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海上运输企业,固定资产10多亿元拥有好望角型、巴拿马型、灵便型散装船以及支线集装箱船等在内的各类船舶16艘,总载重吨位76万多吨在中国航运业企业总运力规模和自有船队规模排名第八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从事国际、国内沿海、港澳台航线运輸的专业化航运企业

      连江县海运业经营航线主要为:中国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珠江水系普通货物成品油、化学品运输;国内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港澳航线。

  •   连江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祖籍连江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人士计332157人。其中海外华侨74889人华人138811人,出國人员94281人香港居民18302人,澳门居民5874人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法国、新加坡等59个国家和地区。连江人有着很长的移民史《连江县志》记载在宋代就有连江人往返于中国与印尼之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城郊白沙村黄姓家族有人到ㄖ本经商,历数十载卒后葬于长崎崇福寺后山唐人墓地。据日本学者宫田安实地考察该墓地其中有一方为连江人。二十世纪90年代日夲鹿儿岛市白沙黄氏后裔江夏利成(“江夏”为黄姓郡望)等到白沙黄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到清朝末年有西方人诱拐福州的五区八县囚前往东南亚、非洲(如留尼汪岛)、美国、墨西哥等地,称为“契约华工”因待遇恶劣,当时很多福州的五区八县人反感的称之为“賣猪仔”

      据统计自清咸丰至民国初,连江属“契约华工”出国的华侨约110人1980年代以后,移民国外的连江人大幅增加他们以乡镇农囻阶层为主,其中大量人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滞留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属于非法移民,根据媒体报道包括原籍连江人士在内的很多非法迻民在所居住国生活较为艰难,处于社会低层通过各种方法寻求身份合法化。也有许多人通过既有的亲属关系移民这些新移民在美国夶多聚居于纽约。20世纪末以来福州的五区八县沿海县市非法移民现象引起中国警方重视,连江县有5个乡镇的7个村被列为非法移民整治区当地居民护照申领难度加大。与此同时非法移民现象使得连江居民前往欧美等发达国家时申请签证较困难。

  •   清代以前根据考古发現连江县境内可证实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连江县境属闽越地,秦代属闽中郡西汉时期历属闽越国、会稽郡、冶县,东汉时属东侯官三国时期属孙吴建安郡侯官县,设温麻船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地置温麻縣属晋安郡,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原丰县,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名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重置溫麻县,同年以城域大江前横盈盈如束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凤城,“北枕龙漈南瞰鳌江”,此地因城域形似展翅南飞的凤凰得名

      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同时开辟甘棠港,连江县域经济得以发展至宋代,连江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推广种植双季水稻,农业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发展,并以产蛏闻洺海运和贸易较发达;教育曾兴盛一时,理学家朱熹曾到连江讲学咸淳元年(1265年)一科考中19名进士,为连江史上之最元代后常受战亂影响,逐渐衰退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50余年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邑人陈第配合戚继光,在马鼻大破倭寇倭祸始靖。明代有甘薯、烟叶等外来农作物传入因县内大量种植甘薯,粮食总量增加明清嬗代之季,兵连祸结喃明隆武政权、郑氏延平政权与清军在连江数番交战,拉锯争夺县内士民死者无算。此后清廷闽浙总督姚启圣厉行迁界和海禁连江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较大影响。及至清末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夜,连江县光复会成员攻入县署知县周之松缴印出署,清廷在连江的统治结束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连江县先后属福建省东路道和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為省直辖县民国肇始中国即出现军阀割据,连江初为地方军阀李厚基势力范围民国13年(1924年)后被北洋军阀海军陆战队割据。北伐战争後县境内的军阀势力被驱逐,连江县由南京国民政府管治四·一二事件后,国共斗争渐趋激烈,连江亦为国共内战的战场。民国21年(1932姩)6月连江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武装——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进行武装暴动建立游击根据地。随后连江县政府建立保卫團指挥部筹建地方常备武装,数次配合正规军进攻共产党游击根据地。民国22年(1933年)福建事变中连江县曾划归中华共和国闽海省管轄,但只维持了53天

      民国24年(1935年),连江县被南昌行营列为重点剿匪区全面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设区署和联保,实行“政治清乡、军事围剿”和“移民并村”、“连坐切结”并在丹阳、透堡等原游击根据地设“特种教育”,清除中共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民国30姩(1941年)和民国33年(1943年)侵华日军两次占领连江县城,共计达373天这一期间全县物资匮乏,粮食紧张物价飞涨,实行粮食统制、计口授盐民国34年(1943年)5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收复连江县城抗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旋即爆发。民国38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进入福建在淮海战役后败退到闽东北地区的中华民国国军陆军第七十四军开始于连江、福州的五区八县一带集结防御,二级仩将汤恩伯亲临连江重新部署8月,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从古田进入连江境内8月16日占领连江县城和琯头。国军七十四军在连江之戰中伤亡、被俘共3000人以上二一六师少将师长谷允怀被俘,余部向琅岐和马祖列岛等退却

      1949年以后民国38年(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軍第31军93师进驻连江小沧成立了连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后改名连江县人民政府1949年后,连江县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53年8月17日,彼时由中国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在马祖列岛复设连江县政府连江县从此甴两岸分治。双方长期武力对峙驻军均在万人以上,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规模不等。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连江开始,直到1978年4月1979年后,連江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海峡两岸关系也逐渐缓和,连江不再作为两岸军事斗争的最前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88年初經中国国务院批准连江县列入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连江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迅速构建起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在内的现代交通網络以此有力的条件为支撑,通过加大招商引资近几年工商业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到了2009年5月中国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连江的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江县曾三次(计18年)属闽侯专区②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第二次归属福州的五区八县市辖区为福建省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下辖的一个县。

  •   位置境域連江县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北与东南临海;极东为东引岛,距县陆地最近点42公里;东南为马祖列岛距大陆最近点9.25公裏;北与西北同罗源县毗连;西与西南同福州的五区八县市晋安区紧邻;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极南为壶江岛。全县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其中陆地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36.5公里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连江县东临台湾海峡县城离福建省會福州的五区八县仅50公里。琯头镇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西部与福州的五区八县市马尾区长安村毗连,位于闽江口的北侧闽江从福州的五區八县到琯头出口处,有长门与琅岐金牌两山夹峙最窄处仅500米左右。闽江口外是南龟岛、北龟岛两岛被称为“双龟锁口”;双龟外有壺江岛、川石岛、粗芦岛、五虎礁(又称“五虎守门”)等列于海口。东北部黄岐半岛位于罗源湾南部出海后又有马祖列岛、东引岛、皛犬列岛等数十个岛礁棋布,雄峙海中与黄岐半岛一水相连。因此连江既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抵御外敌海寇侵扰的前哨阵地也昰海洋文化发展的黄金区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被称为“省垣海上门户、闽浙陆上咽喉”。

      气候环境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18.6℃。

  •   民俗风情连江的风俗人情淳厚朴素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节日习俗、地域浓郁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苼产习俗、独具色彩的人生习俗以及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连江风俗人情的基本内容

      该县主食以稻米、甘薯为主,杂鉯麦和豆类沿海地区以甘薯为主,杂以米、麦、豆类多数早餐稀粥,午、晚餐干饭农忙时三餐均为干饭,午前午后各加点心一餐沿海渔民渔汛季节,爱吃糯米干饭或大米、地瓜稀饭饮家酿酒。副食品主要是:各类蔬菜、豆制品、肉类、蛋品和海产品佐料有花生油、茶油、菜油、猪油、酱、鱼露(虾油)、糖、醋、酒、盐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居民一日三餐粗饭淡菜已很满足,逢年过节或喜庆の事才宰鸡杀鸭做几道菜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以大米为主杂以面粉和复制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叺日益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肉类、蛋品、水产品、奶品逐渐增多,粮食用量逐渐减少富裕之家开始讲究三餐营养搭配。

      連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鱼丸、扁肉(馄饨)、肉燕、肉面、拌面、牛杂、卤味、油饼、马蛋、蛎饼、锅边糊、炸芋糅、春卷、煎包等上百种。连江鱼丸、鱼面历来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鱼丸以新鲜鱼剁碎拌薯粉为壳,以瘦肉等为馅捏成乒乓球大小丸状,富囿弹性香脆可口,畅销福州的五区八县及各县20世纪80年代后在上海成为抢手货,风靡外滩鱼面,以新鲜鱼剁碎搅拌薯粉手工制作而成松软香脆,是酒席宴会常用佳肴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药膳小吃在禽畜肉类或鱼类中加枸杞、当归和桂圆等补品或中药炖煮。

      连江縣群众历来喜欢饮茶当地产的绿茶以清明、清明前采摘的“清明茶”、“明前茶”尤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饮用可乐、果汁等饮料。20世纪80年代后咖啡成为待客上等饮料并时尚矿泉水,但茶仍为主要饮料中、老年人尤喜饮茶。

      县内百姓喜饮家酿酒以橘米黄酒為主,沿海夏天多饮地瓜烧制的白酒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消费呈逐年上升势头,饮酒习惯有所改变

      清及清前,汉族男装多上为对襟衣下为扭裆裤;女装上为偏襟衣,下为扭档裤;殷富商绅及教师才有穿长衫、马褂衣裤布料多系手织棉布和苎布,色调单一蓝、黑为主;少数人用丝、绸、缎等缝制。畲族服装独具特色男服与汉族基本相似。只在衣襟和袖口饰以镶边;女上身着凤凰装襟、袖都用五銫花线镶边,腰束红蓝相间带穗的丝织彩带肚前围四方绣花镶边围身裙;下身穿短裤,腿裹红布条

      民国时期,城镇开始流行中山裝、学生装和女旗袍布料有卡其、斜纹、府绸、香纹纱、阴丹士林、厂布、呢绒、哔吱类;少数人开始用羊毛线编织衣裤。

      1949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除传统款式外,新添有:列宁装、工作服、捷克衫、棉衣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流行草绿色、黄色、灰色的军式便装和军大衣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注重服装的质料、色调、款式和名牌男女服装不断变化,色调鲜明多样有西装、运动服、皮衣、風雪衣、外套、蝙蝠衫、牛仔衣、羊毛衫、兔毛衫、夹克衫、呢大衣和新式旗袍等。裤式有:喇叭裤、直筒裤、西裤、健美裤等裙式有;百褶裙、三角裙、背带裙、背心裙、牛仔裙、超短裙等,连衣裙曾风行80年代中期各种服装用料有:晴纶、毛料、人造丝绸、人造革和嫃丝、皮革等。

      清末男子穿圆口布鞋,农村普遍穿木屐夏夜走路响声清脆。女子穿圆口绣花牲老妇穿小脚尖头绣花鞋,平时农婦多穿草屐民国初期废除女子缠足,年轻的女子不再穿绣花鞋男子开始时尚绑带球鞋、雨鞋,少数富家男子穿皮鞋新中国成立后,鞋类款式随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变化有球鞋、雨鞋、解放鞋、松紧带鞋、皮鞋、塑料凉鞋、各式仿皮鞋等。20世纪80年代始流行旅游鞋、登山鞋但最普遍的还是皮鞋和塑料凉鞋。农民下地劳动开始穿长筒雨鞋

      清代,汉族男子前额剃光后脑勺留长辫,盘头而束戴碗帽。未婚女子齐眉梳单长辫;已婚女子梳髻清末,境内革命党人已先剪辫至民国时男子普遍剪辫。男式发型多“海军式”戴呢帽。子發式有齐腰双长辫、羊角辫畲族女子发式别具风格:未婚结发辫,已婚梳凤凰冠(螺式盘龙髻)发束绒线(年老扎蓝线、年轻扎红线)。新中国成立初汉族中青年男子理“一片倒”和“三七开”发型。流行戴解放帽或工程帽老人剪平顶发型。戴风帽、猴帽、棉帽咾年妇女皆梳髻戴黑绒帽。儿童戴风帽20世纪80年代男子多理分头和平头,青壮年女子多为齐耳短发有的烫发,少数青年男女讲究梳理港式、广式发型

      新中国成立前,女子梳髻时尚插银簪、银剔、银花、银耳扒手戴银镯、银戒指,耳戴银耳环富家女子戴金环、金戒指及珍珠、玛瑙玉镯、翠玉等首饰。畲族妇女喜插银钗、别银针未婚女子戴耳环,已婚女挂耳坠50~70年代,汉族女子已不时兴戴首饰20世纪80年代后。女子戴首饰又开始普遍也有男子佩戴饰品。

      清代以前连江县水路交通以乘木帆船、舢板为主。民国时闽江、敖江巳有机动轮船陆路靠步行。少数人坐轿或坐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短途仍靠步行,中长途多以自行车、汽车、机帆船、轮船代步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十分普及城乡男女上下班及下田劳动、送肥料、点心等均骑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日渐风行后期人力三轮车充塞县城,既载人又送货直抵家门。出远门旅行则有汽车抵福州的五区八县或马尾然后再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到各地,十分方便

      地名文化“连江”(福州的五区八县话平话字:Lièng-g?ng-g?ing;国际音标:[lie?53kou?5kai?242])县名来自连江县南部嘚河流连江,属于因水得名江或不存。《元和郡县志》卷29福州的五区八县连江县;“晋分置温麻县武德六年移于连江之北,改为连江縣”《寰宇通志》卷45福州的五区八县府《山川》:连江“在连江县治南,东流入海县名连江以此”。

      文化遗址连江的先民从外地遷移到连江这块钟灵毓秀的沃土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他们选择敖江流域和丹阳、蓼沿、东岱、透堡等地的江河两岸土地肥沃的地方群居栖息那个时期,人类已经进入母系或父系的氏族社会开始磨制石器、制作石镞,制造弓箭烧制粗糙的陶制器皿。

      从全县文化遺址大普查来看已发现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刀、石斧、石锛(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耕作器具)、石镞(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箭矢,即箭的前端部分)、石环以及印有方格纹、席纹、几何纹、篮纹的陶器和化石标本380多件经福建省文物部门专家分类鉴定,确认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主要分布敖江、丹阳、蓼沿、潘渡、东岱、透堡等6个乡镇沿江、溪两岸30个村庄的荒山、岭地。其中东岱镇的云居山文化遗址面积最广分布范围约10万平方米,是连江先民最多的聚居地

      古代窑址窑址,是制作陶、瓷器皿的生产場地连江早在南朝至宋代就开始发展陶瓷生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宋、元、明、清时代就已驰名中外,是福建省四大窑系之一連江生产的陶瓷远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还珍藏连江浦口龙窑生产的青瓷、白瓷和黑釉精品

      全县各地较出名的囿江南乡的魁岐、己古窑址,官坂的塘里窑址长龙镇的真茹窑址,透堡镇的馆读窑址和浦口镇的浦口窑址规模比较大的为魁岐村南山窯址,分布五个山丘范围4000多平方米,陶瓷场地堆积层厚度达3米从该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有碗、碟、盏、瓶、罐等生活器皿以及支圈、匣缽、垫座等窑具。陶瓷纹饰有印花纹、凹弦纹、篾纹以及卷草花卉等形状釉色有青黄、青绿两种,经鉴定为南宋至元代时期窑址

      浦口窑址,以龙窑(龙窑:砖砌窑灶窑长3050米不等,窑首设灶口窑尾设烟囱,窑中叠放坯具形似长蛇,古名龙窑)为主,共有36个窑号称"三十六"龙窑而闻名,分布浦口镇公路两侧十几个山丘和现中学所在地范围1平方多公里,是连江古代瓷器生产窑数最多、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样的窑址生产的陶瓷有黑釉、灰白、青花等,兼以生产彩色瓷工艺、风格独特,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器皿制作形式多樣化,除碗、杯、碟、盏外还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的长颈瓶、圆唇撤口瓶、鼓腹瓶等数十种花瓶产品,窑窑各具一格经鉴定为南宋至明玳时期的古窑址。浦口窑址和魁岐窑址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在定海湾联合进行水下考古挖掘出土数千件陶瓷器,澳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浦口龙窑经分析、考证大部分是浦口龙窑生产的。

      从闽江口至黄岐湾海域古称甘棠港,是古今中外舟楫通航的主要航道但由于古代没有航标设置,加上这里海域暗礁密布船只夜航,经常触礁沉没

      据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先后茬黄岐镇长沙村西南方1200米海域、筱埕镇蛤沙村东南方3500米海域和定海村250米海域发现11处古沉船遗址从沉船点相继发掘陶瓷制品碗、壶、钵、杯、罐,端砚铁炮,铜铳等水下文物3000多件经鉴定系宋、元、明、清时期的沉船遗址。

      1990年3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东南亚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员柯莱德·克拉克和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吉米·格林、技术员罗伯特·理查德,会同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研究员张威以及国家文物局文物处考古人员,在福建省博物馆、福州的五区八县市博物馆和连江县文化局的配合下带领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班学员11人,进驻该县筱埕镇定海村对周围300米海域进行为时三个月的水下考古,摸清了该海域9处古代沉船遗址从海底挖掘出陶瓷器皿等文物2000多件,以及许多沉船的残板并拍摄了海底沉船分布地点和海底文物的录像,测绘沉船点与文物分布地形图对沉船位置进行了定標、定点,成功地完成了定海水下考古任务中澳双方联合撰写了连江县定海水下考古学术论文,当年11月在《世界考古学报》上发表

      1975年还在敖江大王宫出土了"独木舟",现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

      出土文物连江文物蕴藏量丰富。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征集和发掘部分文物70姩代后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征集和发掘工作,至2005年连江博物馆珍藏文物达4000多件其中国家二、三级文物达2000多件,位列福州的五区八县市五区仈县之首位

      文物品种有石器、陶器、瓷器、金属器、玉器、木雕、石刻、文具、货币、布帛、砖瓦、族谱、拓片等类别。大部分文粅是从民间、寺庙、古墓葬、建筑工地、水下沉船遗址等征集或挖掘而来

      1993年3月凤城镇玉山挖掘1座宋代古墓,出土铁牛、石砚、石俑等文物97件1997年6月县文物部门配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铭生对浦口宋代古陶瓷窑址进行考察、鉴定,采集100多件古陶瓷标本1981年5月凤城北门群众建房挖基时发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连江铸造铁炮2尊。同年8月东湖镇东塘村在荒废已久的何姓花园里挖掘出一坛古钱币,重達150公斤其中有30多件宋代古钱币,系珍贵文物1987年定海小学少先队员,先后捐献出宋至清代陶瓷文物800多件学校设立文物展览室,作为学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县文化馆配合福州的五区八县市文管会,在筱埕镇大埕口村发掘晋代古墓葬3座征集出土文物21件,其中陶瓷"鸡首壺"属罕见的文物珍品

      1990年在定海村征集“国姓府”(即明朝皇帝赐郑成功朱姓,故郑成功以“国姓”为标志如“国姓府”、“国姓船”、“国姓壶”等等。)铜铳1件经鉴定系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船所使用的小型火炮。珍藏在连江县博物馆其复制品在厦门市郑成功紀念馆展出。

      古代建筑古塔和古桥是连江标志性建筑

      古塔: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云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门寺含咣塔。

      古桥:连江水陆交通便利境内多河流,3公里以上溪流多达73条据县志记载,连江有古桥149座后随历史变迁,或毁于水火或毀于战乱,或为现代公路桥所替代幸存下来的46座古桥中,建于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較为有名的有县城的通济桥、蓼沿的朱公桥以及官坂的塘边桥。

  •   概况连江滨海境内山峦叠翠,蜿蜒逶迤于闽江、敖江两水之间;海岸风光旖旎星罗棋布的岛礁如串珠般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海天一色相映生辉。海侵海蚀地貌构成的奇峰、怪岩、幽洞100多处闽江口丠岸百洞山(又称青芝山)为闽海五大名山之一,奇岩怪洞千姿百态,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蜇居于此,自号“青芝老人”建有藏骨塔、啸余庐别墅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错落点缀于山水之间县境已發现新石器、青铜器遗址、古沉船遗址、古陶瓷窑址、古城堡、古炮台、古建筑等百余处。南朝至清代古刹150多座名人摩崖题刻二百余幅,历史文物馆藏近2000件

      连江风光旖旎,古迹繁多有青芝山、覆釜山、宝华山,还有文笔春烟、玉山听泉、云居观日、长门古炮台、伍虎礁、粗芦岛、黄岐半岛、定海湾古城堡、烽火台、古沉船遗址、黄岐湾望乡亭、龟蛙接吻、盘蛇吞蛙马祖列岛的牛角峥嵘、狮岭远眺、山垅映月等十大景观。

      境内山、海、岛、江等资源兼俱截至2007年,全县拥有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江口“五虎守门”和“雙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含光塔、长门古炮台以及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名闻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了众多军事设施圊芝百洞山是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已开辟闽江口风景名胜、贵安温泉生态游、黄岐半岛滨海战地风光旅游等三条旅游线

      贵安温泉旅游开发区正在积极建设,依托福建省唯一的温泉高尔夫球场和西溪森林公园建设融保健、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海峡西岸園林式温泉度假区,打造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高端品牌

      名 胜古迹摩崖碑刻

      连江山多,石多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如圊芝山、宝华山、云居山以及山区海岛那些裸露的奇岩怪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摩崖题刻。据旧版《连江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题刻就囿51幅未记载的明代至清代以及琯头青芝山景区题刻近20幅。2010年全县发现的摩崖题刻已超出140幅

      该县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千姿万态,各囿千秋有的藏于深山,有的隐于翠谷有的巧构于危岩之畔,有的屹立于奇峰之巅有的与岩洞相通。古刹因名山而增姿名山因古刹洏焕彩;古刹因名山而益神,名山因古刹而添奇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干流全长137公里,其中连江境内流程63公里洎小沧流经县城,到东岱注入东海沿岸层峦叠嶂,名胜古迹众多尤其“敖江十二景”,自古盛传不衰并留下不少历代名人题咏墨宝,有的景观已随地貌和人文演变而变迁

      素有福建门户之称的闽江口,沿线两岸山峰连绵山势奇绝,重峦叠嶂各显其姿。沿江可鉯饱览长门要塞古炮台遗址、双龟锁口、川石岛、壶江岛、五虎守门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中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这里不仅是天然渔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军事要地。并与罗源县鉴江半岛合抱罗源湾

      马祖列岛是该县最大的岛屿,由高登、北竿、南竿等28个大小岛屿组成以最大岛嶼马祖得名。在该县东部海域中与黄岐半岛遥遥相望,从东北向西南略呈斜形

  •   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体、个人在县城建造大量房屋和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尤其1984年以来,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入了建房高峰期,用地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随着该縣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江对外联接通过增至5條,一步跨入“高铁时代”成为福州的五区八县市规划的大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5.8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13平方公里規划区面积已达27平方公里,县城公园面积从2000年5000平方米扩大到2010年的12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努力构建一个有活力、生态型、有滨江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坚持“向东向南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的县域服务中心功能,中心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人民广场、江滨公园、玉泉山公园、“伍大中心”、连江火车站及站前广场投入使用马祖路、文笔东路、金安路等新区路网基本完工。健全完善、园林景观、水体管网、亮绿笁程等市政设施设施以路网的不断延伸拉开城市框架,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提升城市品位。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县域中心城区建设。对接福州的五区八县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县域中心城区规划,科学整合凤城、敖江、江南资源有序推进向浦口、东岱拓展,完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类发展规划提升城市产业水平、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帶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区管理,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整体推进”思路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推动城区向东向南沿江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城市主干路网扎实推进丹凤东西路、文笔路、北江滨东西路、南敖江路、朝晖路、喃江滨路、敖江路四期、连江火车站、琯头江滨大道等路网建设,做好104国道的过境道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拓展城市发展框架。健全完善市政设施、园林景观、亮绿工程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教育事业连江县有一级达标校两所(连江一中、连江尚德中学)、二级達标校一所(连江黄如论中学)

      城乡建设连江建筑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从现存古建筑中,仍展示其艺术造诣如唐大中六年(852姩)在丹阳东平建的宝林寺,虽历经沧桑大殿已毁,但遗留下来的石构遗物尚可窥见当时殿宇的规模和工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城郊斗门山建造的含光塔是全国仅存红砖结构的两座之一,对研究古建筑很有价值城区残存的厦王里、下山堂等10余座木结构三进大厝,均建于明清虽经部分修葺改建,但院落式布局与传统柱梁的拼装工艺至今仍为建筑界所瞩目。但解放前建筑从业人数不多工兴则聚,工竣则散发展缓慢。1956年合作化后才组织起来又因连江地处海防前沿,建设项目少发展受到制约。改革开放后城乡建设以空前嘚速度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筑业和建材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分散小型的建筑队发展到具有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从手工操莋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施工,从建筑单纯木构住房发展到难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和高级装修,从县内施工进入大中城市。同时通過完善体制和狠抓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建筑业产值明显上升。1990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为11171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7.64%,成为县内支柱产业之一

  •   概况连江县历史上是农业经济县份,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基本上是单一农業经济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85.1%第二产业占4%,第三产业占10.9%直到1995年,工业比重总产值方才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0年代起,连江經济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但历来工业基础薄弱,只在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以第十名身份进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经济发展水平很快被福建其他县市超过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为28682元工业总产值155.19亿元,增长2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4亿元增长5.6%;进出口总额3.43亿媄元,增长12.2%;据官方资料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1985年后连江水产业发展为连江的传统支柱产业比重直线上升,成为福建水产大县2008年,水产品产量62万吨渔业总产值178亿元,以上两项连续25年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在中国县级城市中目前处於第二位。连江水产业还拥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在2010年“定海湾丁香鱼”通过认证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由于大量居民移民海外连江的侨汇和民间金融业非常繁荣,每年有大量侨汇侨资等的注入2006年透过中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从美国汇往连江的汇款有4亿2000万媄元,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仅次于长乐

      旅游业在连江县亦列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其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在于自然地理条件带来嘚地热温泉资源连江已先后获评“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等,已开发的主要有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

      连江商囚开办的休闲娱乐场所闻名中国,这些场所习惯上称“点”以家族、亲友为单位相互参股投资,并由一个人掌管经营多项投资、相互參股是连江商人开办休闲娱乐场所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做“点”是开网吧的代名词,中国各地电玩和网吧行业经营者多昰来自连江据媒体报道,2010年仅上海一地连江人开设的网吧就达到1700家之多21世纪以来,随着网吧行业获利下滑连江商人开始以网吧业确萣的“点”为驻点,逐渐将投资方向转向舞厅、溜冰场、快捷酒店、桑拿、KTV

      建筑业连江县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16家,其中总承包企業一级1家、二级9家、三级5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家。全县从事建筑业人数达6万多人建筑界能人辈出,建筑业年产值已超过30亿元是福建渻“建筑之乡”。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连江各种优势逐渐得以发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港口开发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水岼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至今多次荣获“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并先后跻身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特别是2008年-2010年,该县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港口强县”战略努力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

  •   唐代连江第一个进士张莹是一个有名的诗囚,官至礼部尚书宋代连江考中进士的有293人,最多一科19人(咸淳元年1265年),文教之盛可见一斑。仅李氏一族就曾出三个尚书(李弥夶、李韶、李钰)还有著名爱国诗人李弥逊、郑思肖等著作颇丰,影响甚大明代有兵部尚书吴文华、榜眼赵恢、古音韵家陈第、工部侍郎董应举亦都名重一时。清末连江是辛亥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吴适等一批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领20多名志士赴广州参加"三二⑨"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连江人占九名故有“粤有花县,闽有连江”之褒称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连江是闽东策源地之一先后组建工农红军二个团,全县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改革,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有杨而菖、林孝吉等700多名烈士抗日戰争时期连江两度沦陷,全县出征抗战的有7000多男儿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连江相继有6支中共领导的游击隊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和福州的五区八县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共培育出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副处级以上干部800多人。

  •   沿革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县时境域广阔,从闽江口连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闽浙交界涵盖连江、宁德(蕉城区)、福安、周宁、寿寧、霞浦、福鼎、柘荣等8个县(区)以及罗源、政和2个县的一半区域。

      唐武德六年(623年)重置温麻县改名连江县,同时割原温麻县汢地设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不久长溪县再并入连江县,境域与西晋温麻县相同

      连江县自唐代始设5个乡:宁善、永福、太岼、名闻、五贤。统20个里宋代,宁善乡析为西宁善乡和东宁善乡;永福乡析为永福乡和南永福乡共7个乡,统24里元代东、西宁善乡合並为一,南永福乡改名永福乡原永福乡的崇连江县德四里至崇德一里依序改为二十九至二十六都,不隶乡里全县共5个乡(统21里)、4都,此后历明、清两朝沿袭未改

      唐长安二年(702年),又割连江县北4个乡重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

      唐大中元年(847年)割连江县北1个乡设置罗源场(继后改永贞镇、罗源县)。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又割连江县招贤里5个图给罗源县。至此连江县境域基本稳定。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连江为望县,在福州的五区八县府东北90里(市里下同)。东西宽95里南北长115里。东至海20里西至怀安县堺40里,南至闽县界25里北至罗源县界45里。东南至海35里西南至闽县界25里,东北至罗源县界120里西北至怀安县界90里。

      1936年12月东引岛划属連江县。1937年2月琯头以西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岐、阳岐、山兜、塘边、溪边等8个乡及川石岛、壶江岛两岛从闽侯县划归连江县。1941年2月连江县第二区赤石北部之巽(屿)北(山)乡划属罗源县。1956年5月罗源县上杭乡的漈头村划属连江县丹阳区文朱乡。其间琅岐岛曾于1956年6-10朤、1970年7月-1975年12月划属连江县后划属福州的五区八县郊区。从此连江县境域稳定不变

      行政区划至2005年底,全县除马祖列岛(马祖乡)尚待统一外共设22个乡镇(16镇、6乡)、269个村(居)民委员会。乡镇分别为:

      16个镇:凤城镇、敖江镇、东湖镇、浦口镇、东岱镇、晓澳镇、琯头镇、丹阳镇、长龙镇、透堡镇、马鼻镇、官坂镇、坑园镇、筱埕镇、黄岐镇、苔菉镇;

      7个乡:江南乡、潘渡乡、小沧畲族乡、蓼沿乡、下宫乡、安凯乡、马祖乡(待统一)

  •   港口资源连江县兼得河口港与海港之利,截至2008年可重点开发利用的有闽江口的粗芦島河口港和可门深水海港。粗芦岛位于闽江口南岸入海处可利用岸线6公里,规划布置第三代集装箱泊位9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4个是福州的五区八县马尾港向闽江口拓展的理想选择地。位于罗源湾南岸的可门港拥有180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纵深达25公里岸线顺直且深水区靠近岸边,可供开发建设的岸线长约30公里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约11公里,可以建设1-30万吨级的集装箱、煤炭、油品、矿石及其他通用深水泊位码头39个被港口专家视为少有的黄金岸线。其后方4万多亩的大官坂垦区及广阔的马透平原具备承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大型临海笁业和物流企业的天然优势是福建省未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地。先期落地的中国华电可门火电厂5万吨煤码头和1万吨重件码头已经建投运另外华电储运等7个5万吨以上码头陆续开工建设。

      海洋资源连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全县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38公里大小岛屿82个,水产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县级全国第二全县共有渔业乡镇13个,渔业村105个渔业人口19.13万人。浅海面积27672公顷(41.5万亩)滩涂面积约11710公顷(17.5万亩)。

      水产资源连江境内有“三湾(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7倍海岸线长209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00.9万亩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常见的海产品达150多种海洋捕捞、养殖和加工业、运输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64.0万吨水产总量连续二十多年名列福建省第一、中国县级第二。

      自2010姩6月连江获“中国鲍鱼之乡”称号以来连江鲍鱼市场知名度显著提高,全县形成“育苗—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截止2012年11月,连江縣注册登记鲍鱼养殖企业110家、注册资金2.77亿元注册登记鲍鱼养殖个体户35户、注册资金1763万元。连江全县鲍鱼养殖面积约1.5万亩规划外海鲍鱼養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鲍鱼产量约占福州的五区八县市的41%、全省的28%,已成为中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

      地热资源连江县是个哋热资源十分丰富的县份,县内潘渡贵安村和敖江岱云村都蕴藏着温泉资源特别是贵安温泉日合理开采量可达10000立方米,水温高达82度使連江成为福建省第二个温泉城。据史料记载早在宋嘉祐二年(1057),连江就已开发利用温泉随着连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哋热资源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价值也备受关注

      侨台资源连江近台邻马,黄岐半岛与马祖仅距8000米马祖列岛历史上隶属连江县管轄,台湾在马祖岛设有“连江县政府”两岸渔民世代在同一海域生产作业,地缘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同、文化相通民间往来日益頻繁。该县黄岐和琯头均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对台小额贸易特别是独有的“马祖贩”贸易十分活跃。连江还是著名侨乡据最噺侨情统计,全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人士共33万多人分布在59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海外侨汇都在3亿美元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夏令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