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q控矿要素

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_张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_张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地质科技情报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地质科技情报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03: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地质科技情报
关注微信公众号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5期
赞比亚铜矿带控矿要素浅析
【摘要】:赞比亚-刚果铜矿带(中非铜矿带)是世界著名的沉积型铜矿集中区,带内分布着诸多世界级大型铜矿床。该铜矿带由赞比亚铜矿带和刚果铜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赞比亚铜矿带长约150km,宽约50km,主要分布于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位于区域性的Lufilian(卢弗里安)褶皱弧东南端。加丹加超群构成了赞比亚铜矿带主要的沉积盆地,该盆地中的罗安组,特别是下罗安组地层是区内大多数铜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沉积盆地中特定的氧化-还原分带和岩相分带决定了从盆地边缘到中心,矿物相由铁氧化物带到铜硫化物带再到黄铁矿带的变化规律,由此总结出铜矿床多产于距沉积盆地边缘10km左右的范围内。因此,越靠近盆地中心,所接受的成矿物质(物源)越少,且成矿环境越趋向于还原环境,多形成黄铁矿,不利于铜矿化。将以上控矿要素归纳为"盆"、"层"、"相"、"位",分别表示沉积盆地、矿化层位、沉积相及空间位置,并对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赞比亚铜矿带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P618.41【正文快照】:
著名的赞比亚-刚果铜矿带(中非成矿带)集中了大多数世界级规模的砂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积型铜矿成矿带。据初步估算,该带内已知铜、钴金属量分别为1.4亿t和600万t[1],铜资源量仅次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南美安第斯山脉(以智利、秘鲁为主)和北美(以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加拿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覃锋;郭健;张雪亭;徐庆生;孙赫;祁民;屈绍东;杜松金;张道俊;;[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军平;王杰;刘晓阳;何胜飞;贺福清;许康康;;[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5期
肖波;秦克章;张东红;;[J];地质与勘探;2014年01期
李宋江;王华;薛伟;李国民;张汉彪;;[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荣书;;[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年02期
汪集旸,邱楠生;[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柳永清;宋立珩;;[J];岩相古地理;1997年01期
Gerald M.R汤照;罗瑞芝;;[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8年03期
Phillip A.ADavid S.C韩欣;;[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8年04期
张银玲;[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杨雷,金之钧;[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J];地质通报;2004年08期
张洪涛;文冬光;李义连;张家强;卢进才;;[J];地质通报;2005年12期
刘震;赵阳;金博;刘俊榜;许晓明;梁全胜;;[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向阳;;[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李江海;钱祥麟;;[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汪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Jean DUBESSY;;[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许鹤华;张健;熊亮萍;汪集旸;;[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袁晓铭;孙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何丽娟;汪集旸;;[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文冬光;王焰新;沈照理;;[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孙广瑞;;[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孙庆津;赵建社;张维海;苗建宇;刘池洋;;[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晨澜;[N];中国石化报;2008年
李菊香;[N];中国石化报;2000年
中科;[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赵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刘维;[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王晓阳;[N];中国化工报;2006年
李伟锋 李晓明
段全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宁薇;[N];中国矿业报;2003年
陈惠玲;[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于利;[N];中国矿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焕来;[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陈书平;[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马士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郭桂红;[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赵长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王瑜;[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
梁文天;[D];西北大学;2009年
赵锐锐;[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段志明;[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张小浩;[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琦;[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周鑫;[D];长安大学;2013年
何彬彬;[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李雪强;[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张敬艺;[D];西北大学;2008年
周园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薛沛霖;[D];长江大学;2013年
马亮;[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李建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徐胜林;[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控矿因素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控矿因素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一切有关因素。
控矿因素基本概念
具体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人为因素等。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类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控矿因素研究意义
控矿因素研究是预测、找矿工作中最基本的、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控矿因素剖析,把握矿床成矿机制及时、空上的产出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
随着矿床学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控矿因素的内涵正在不断地扩大:如随着生物成矿作用研究的深入,生物活动对成矿的控制的重要性正逐渐得到认同。
由于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提出及进行,“人工矿床”的概念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分析、研究人为因素对“人工矿床”的制约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工作内容。
另外,迄今为止,控矿因素研究已经历了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综合的研究过程;即由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的重视在众多的控矿因素中,抓主要的控矿因素、强调主要控矿因素对成矿的主导作用,到目前的重视多种控矿因素的共同耦合致矿,强调成矿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这种变化是与传统的矿床分类逐渐淡化(如内生、外生矿床的界定发生模糊,像热水成因矿床的归类问题)以及因找矿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而强调综合找矿、找大矿的局面相匹配的。
控矿因素分析内容
控矿因素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构造因素分析
2、岩浆岩因素分析
3、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分析
4、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5、变质因素分析
6、人为因素分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要点解析.ppt 10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一.控矿因素 二.找矿标志 一、控矿因素分析 (一)概述 (二)构造因素分析 1.大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成矿分析理论 1)地槽、地台、地洼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2)地台区的控矿和成矿特征 地台盖层中的矿产以各类沉积及层控矿床具有重要意义,如煤、油Fe,Mn,P,Al;Pb,Zn,Au等。 地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内生矿化主要受深断裂控制明显。在隆坳交接区有金伯利岩及金刚石形成,隆起区—碱性岩—碳酸岩型Nb—稀土矿产,坳陷区—Cu,Ni矿床。 地洼区的成矿特征 2)板块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2.断裂、褶皱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三、岩浆岩因素分析 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 过渡型的霞石正长岩常伴有磷灰石—霞石—钛铁矿矿床。
云霞正长岩类具有Nb和Zr的矿化,但岩体本身矿化微弱,最有工业意义的矿化往往是在不同类型碱性岩的接触带上。 磷霞岩—霓霞岩系含霞石—磷灰石和钛铁矿。此外,霞石正长岩中的长石也是含铝的工业原料。 目前,在西澳碱性煌斑岩中还发现了大型金刚石矿床。? 2)岩浆岩挥发份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的影响? 3)岩浆岩矿物的标型特征对预测找矿的指示作用 2.岩浆岩对成矿空间分布的控制 3.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控制 4 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 5?岩浆岩与矿产的成因联系 6?岩浆岩被剥蚀程度的研究? (四)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 1.地层因素 2)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第三方面是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碎屑物的胶结性质、结构、岩层中的砂泥比值等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对形成层控矿床的矿液的迁移和富集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一般而言,岩石的孔隙度大,可透性好,化学性活泼以及易于破碎的岩石性质对地下热卤水的迁移和聚积起积极作用;特别当不同机械强度、不同渗透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的岩层相互组合时,可形成有利于矿液运移的剥离破碎空间,或有利于集中交代的特定条件,有的地层岩性兼具上述组合,则可兼具多种有利条件而集中成矿。? 2?岩相、古地理因素 (五)区域地球化学因素? 1.研究元素的丰度 2.分析元素分布的区域性特征 3?元素的共生组合 (六)变质作用因素 (七)人为因素
正确的判断已知的岩浆岩与已知的矿产之间的成因联系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进一步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各类岩浆岩中,基性超基性岩以及碱性岩的成矿专属性较强,岩体和矿产的成因关系比较明确,但中酸性岩类与矿产的成因联系则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正确判定,许多以前被认为属于岩浆岩成因的矿床,近些年来经研究证实,属于层控矿床或多因复成矿床。例如内蒙白云鄂博的铁—稀土—铌矿床,自本世纪初发现以来,一直认为是内生成因的,50年代,前苏联学者进一步认为是特种高温热液矿床,1976年陈国达研究认为属多因复成矿床;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经研究也属于多因复成层控矿床。 下列几方面可以作为判断岩浆岩与矿产成因联系的类比准则:? (1)一定的矿床和矿床类型与一定的岩浆建造空间关系密切,表现为矿床和岩体受同一局部构造(矿田的或矿床的)所控制;? (2)矿床和岩体形成的地质时代接近,矿床与岩体同时或者稍晚形成;? (3)岩浆岩体对矿床具有特定的专属性或专属性较强;两者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在组成矿物、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4)矿化围绕岩体呈带状分带(水平及垂直分带),包括矿床类型、矿化类型、结构构造、成矿温度、矿物包裹体特征诸方面的递变。? (5)矿床规模和分布与岩体顶面形态和大小有某种依从关系。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矿物共生组合与岩体形成深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岩浆岩被剥蚀程度影响到与其有关的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条件。一般来说,岩浆岩被剥蚀程度与矿床的保存程度成反比,即岩体剥蚀程度越高,则发现矿床的可能性越小。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岩体的剥蚀程度对矿床的找寻则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基性、超基性岩体,由于与其有关的岩浆矿床通常位于岩体的偏下部位,当岩体经受一定程度的剥蚀时,各种矿化显示增多、物化探异常增强,这种情况下对找矿反而有利;? 对于中酸性侵入体,由于与其有关的各种岩浆期后矿床分布于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围岩中,岩体的剥蚀程度对矿床的保存具有较大的影响:
当剥蚀程度较低,未及岩体顶部时,围岩的蚀变现象及脉岩分布区可作为找寻Pb、Zn、Hg、Sb等中低温矿床的标志及有希望的地区;
当剥蚀程度中等,刚刚达到岩体顶部,侵入体呈岛状出露,各种蚀变较强时,是找寻各种热液矿床和矽卡岩矿床很有希望的地区;
当剥蚀程度很高、中酸性岩体大面积出露时,对找矿一般不利,因为在成因上与该岩体有关的矿床数量将大为减少。但是,当侵入体为多次侵入的复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q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