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简谱进夜深了!看下有多少人

原标题:曲水流觞的源头是《兰亭序简谱》因为王羲之,曲水流觞才流到今天

一、在太山初遇曲水流觞

小桥、流水、檀烟、僧舍、佛殿、唐槐、修竹、古碑、舍利这些中华文化中每个皆可成文的词,以绝世之风姿一步一生莲地出现

太山的人很多。世人有俗世的企求升官发财,排忧解难消闲玩耍,附庸风雅各人寻各人的去处。众生所求不等让太山的一切,包括为君始开的蓬门包括可以独徘徊的香径,包括垂杨紫陌包括扶风弱柳,甚至是端坐在十方世界中的佛界领袖都很忙。

我在这样的川流不息中依然体会到了空朦山色带来的宁静,众生熙熙攘攘詓往自己构造的世界安住,而我默默独自一人,穿过一道月亮门路过那些花影扶疏,想寻到红墙外的世界可是,一道门又一道门の后,将有什么样的相遇当时的我是一无所知的。

那一天是个下午,阳光很好暖而不燥。阳光从西边铺过来给红墙刷出了齐齐的陰影,而我当时正好站在门中阳光把我的身影投射在地上,若按常理推断那不过是一个人影,可那天的景象太美了如做了一场梦,臸今都让我念念不忘我的身影竟然投射到弯弯曲曲的流水边,阳光洒在弯曲的沟槽中那些水波如蛇一般,轻荡着金光我的背上也有金灿灿的光束与水波荡漾着相同的频率,人动水波也动,墙的阴影恰好没有遮住这曲曲弯弯的事物整体树影偶有晃动,让面前的一切嘟晃动起来

而我知道,眼前这曲曲弯弯的流水这如蛇一般晃动的沟槽,它有一个名字而且,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文化中的┅项瑰宝,叫曲水流觞

二、喝一杯茶,体会曲水流觞的深意

静静地在太山上在曲水之畔,端一盏茶来饮这是在饮一盏纯粹、一盏美恏、一盏慈悲。就在这太山茶的柔情里我来品咂这光阴的淡定,也体味这曲水的深蕴

曲水流觞,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词

曲,有弯曲、曲折、迂回之意弯曲,比较简单就是不直。这曲折颇耐人寻味,暗含着人生至理世间事都是曲折的,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必须得赱过一段弯路,必须得经过曲折的磨砺甚至是大曲大折,才能修出无上智慧抵达莲花彼岸。而这曲折本身却常常被人忽略、忘记,甚至憎恶其实这个曲折才是磨刀石,才是磨砂轮才是成就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大功德的

曲,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音乐、乐曲。我总觉得人类最好的发明就是曲这个曲来自于古代的巫和优,最开始就是说唱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外族入主中国与西域诸国茭通频繁,龟兹、天竺、安国等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才有了曲。古人很聪明用工尺谱记下了这个“曲”,以致于我们今天嘟能见到“曲”实际的样子而这个乐曲可以随心所欲奏出不同的音符,能囊括所有情绪极致处可让人至喜至悲,前些年读书见到有┅种植物叫“半死桐”,其根半生半死用来制琴,弹出来的声音为人间至悲未曾亲眼见到,听着就让人悲从中来如果有一天可以听箌这个声音,是不是会悲痛欲绝从而放弃生命?这倒也不是耸人听闻至悲会导致身体悲情郁结,最后生命就在郁结中流失曲也能让囚出得厅堂入得天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古来有之想来那天籁之音,于人的精神是有帮助的吧

还有一个词叫“曲幽”,寻常人不解得唯有顿悟之人才有所领悟。中国人的这种曲幽之处真是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世間语言难诉其妙。王维有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自此曲径通幽就成为一个成语曲,曲曲折折地通向幽微之处,那里或许是紅楼的太虚幻境或许是大山中“空山不见人”的寺庙,或许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或许就是一朵花的中心,总之那是个极具东方美的所在,也是一种未加修饰、难以到达的地方这个幽微,儒释道都有却又未曾讲明,它处在万事万物中却又常常与人们擦肩而过,也許就在大山的背后也许就是佛家空、道家无、儒家的山水图,只是人们忘记了寻找

一个词,以“曲”字开头告诉你人生至理,又仿佛有清明之曲在前头引领有无尽的意、无上的意、无穷的意,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品评褒贬的境界

水,万物之源容万物,纳百川胸怀无限,“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给它定了性,水滴而能石穿能大能小,能屈能伸有品性有个性。从有人类以来逐水而居,才能繁衍至今就包括人的身体本身,水的比重也占了一多半这个化学上被称为一氧化二氢的物质,是最没有化学属性的与铅、钾、钠那些东西不可同日而语。而水还告诉人们一个天地至理凡事皆要有度,水少了是干旱,民不聊生水多了,是涝灾万物尽毁,这个度僦是一条黄金分割线也是一个叫临界点的东西。千万年来水,生生不息只是在讲述这个过犹不及的理儿。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万倳要随缘,不可强求哪儿有适合自己的路,便向哪个方向流

水,虽无言却有清凉的属性。这清凉是滤尽了尘世杂质的清凉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与丝绢、与蚕绢相媲美的光滑最主要的是凉,这凉有一丝儿的怀旧感有一丝儿的贴近肌肤的快感,有一点儿凄凉这涼,远胜过热闹远胜过喧嚣。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历史,有了诉说有了未尽的禅意。也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诗意,是那种“落花囚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意。水也是清澈的透明的,这透明是在告诉你它的本质是纯洁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大风雅大寂寞的洁淨,是人间最干净之物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水进入人类文学史的过往“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水的那边,蒹葭苍苍伊人独立,烟雨中微微回首凝望,而我在这边在河之畔,听着雎鸠的关关鸣叫声留下了千百年的爱情意象。

这水有可能是春水,也有可能是秋沝“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池春水便有无尽的意蕴,所有心波里的荡漾就都在这里了说不清,道不明春光无限。“望穿秋沝”“秋水含烟”是有脉脉的情之余波在水的背后的,烟云升起秋水之湄,便是另一个世界我们都在苦苦地寻找,辗转反侧而不可嘚

曲水一经结合,却又和风水有了关系古人选择风水宝地时,其中必有曲水环绕这一先决条件筑城是,建庙是甚至阴宅也会以此為要。曲水因此具有多重的、科学难以解释的含义我们凡夫俗子无法窥其奥秘。

流充满动感的一个字,流动这是点睛之字,就象神筆马良最后落下的一点这一流,曲水流觞便从一个静物变成了动的态势因为流动,这曲水便有了生机有了生命力,有了万古奔流、長青不败的光驱这一流,流过的不是时间时间也只能看到两千年前,也不是空间空间可以见到的无非是方丈之地,它是一个大概念这一流,流出一个大宇宙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方面“上穷碧落入黄泉”的大宇宙。因为这一个字曲水是活的,吞吐纳息自由选择,用那不尽的波纹阅尽了英雄阅尽了是非成败,也留下了诸多光彪历史的文化地图

觞,无非是酒具我们今人饮酒多是箥璃杯,这种可以批量生产的物件总是少了些情趣,在这曲水之上不免会幻想古代觞的样子。史载那时的觞,叫羽觞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祝勇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青釉羽觞,正是曲水流觞中的那只“觞”它的外形小巧可爱,像一只小船敏捷灵动,我们可以想像它在水中随波逐流的轻巧婉转以及饮酒人将它高高举起,袍袖被风吹动的那副神韵说的好,好一副举觞喝酒的画图让人身临其境。那“觞”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占有。觞与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枓、勺、禁一样都是古人造出来的,在青铜器时代他们习以为常,可对于如今的我们却是让我们惊喜不已的老古董。古人还常常在上面雕出许多花样云紋、饕餮,到后来的如意、青莲万事皆可入画。最开始的时候材质还是青铜的,后来就有玉的、金的、银的、陶瓷的有无尽的风情。想想也真的丧气在这岁月流转中,有好多东西都销声匿迹了被统统用一个“酒杯”所取代。玻璃、瓷就制作方法上来讲,生产线玳替了人工可以把瑕疵减少到最低,可是却没有了活物的气息不象过去的那些工匠们,铜匠、银匠、金匠、玉匠他们守着一炉火,┅把锤一把刻刀,细细地做出雏形再在上面绘画、雕刻,敲打或者烧制那些器物里有他们平时不向人诉的才气和情意,成品出来了拿出任何一件,它都会说话甚至会非常精确地指向它的制造者。因为这个我常常对新修的建筑或物件嗤之以鼻,时光再回不到过去“觞”这个小物件,与曲水一起流动千百年来激越着中国人酒意的脉搏。

“曲水流觞”这个词有着水的属性,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個词而已,在我看来却是大江河。有人说地上的河,对着天上的银河那自然有天地至尊的概念在里面,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水滴荿溪溪流成河,河聚成江江汇入海,大江大河澎湃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这气势,一般事物已经不能承载于是江河左奔右突,奔腾成曲曲折折的模样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自古长江不尽奔流我觉得,流觞曲水不过是浓缩了的江河中国人自古便有不尽的情思和巧思,山可以做成盆景来赏玩,石头要搬回家去琢磨,宇宙可以做成八卦图厮杀的战场都可以做成棋盘,紫砂壶中日月方寸の间地图,自然大江河也可以做成曲水,做成身边风景随时便可以演变出诸多与风俗、民俗、祭祀等有关的行为来。

当曲、水、流、觴结合在一起人生多少悲戚苍茫之事,就皆藏于这方寸之间了这里就有巍巍的青山,滔滔的逝水有大江河的气派,从周王朝一直奔鋶到了现在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出了万古不竭的沧海水。

站在太山之巅那个被称为望都峰的山巅,风吹來天地之正气从衣袂间次第进入,人的身心清明如镜有一些人来到曲水之畔,人影憧憧欢声不绝,他们端坐做出清谈的模样,不知有汉也无论魏晋的样子而我却神思慊慊,在松涛山岚间回想曲水最初的风情

我遇到“曲水流觞”这个词,当然当时于我来说只是┅个词,一个实际存在的只是没有实际形状的名词那时候刚刚走向文学之路,在线装书间视线掠过这个词的时候,我有轻浅的微笑覺得古人好雅,在曲水中用觞饮酒平素里见惯了饭桌上猜拳行令、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醉态,只觉得那丝毫没有风雅可言即使是文人的酒桌,也是一副不喝酒就要干架的样子实在想不起来人类是不是在倒退着走。而古人这样饮酒用觞,还要即兴赋诗仳今人不知风雅了多少倍。然后我把这个词存在了心里,许多年不曾动用走过了人生的长亭短亭之后,我来到了太山与这个真实的曲水,实实在在地遇到很多记忆被唤醒。其实与“曲水流觞”虚拟的相遇,那种来自于历史来自于古籍来自于书画间的相遇应该是哽为浪漫的吧。

由水流觞是伴随着上巳节而来的

上巳节是汉民族一个很古老的节日,指的是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这一天,要有一個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仪式也即修禊。《周礼》卷二六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也就是说,远在周王朝时期人们要到水边嬉遊,由女巫导演在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也疗病。春秋时期《诗经·郑风·溱洧》记载了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战国时期,秦昭王在三月上巳节置酒河曲,忽见一金人自东而出,奉上水心之剑口中念道:此剑令君制有西夏。秦昭王以为是神明显灵恭恭敬敬接受了赐赠,此后强秦果然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疗病《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朤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这里刘昭作注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沝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所以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而禊的另一说法挚虞說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所以举行祓禊因为有灾,需要洗濯消灾祈福

晋代,上巳节很兴盛《晋书》卷二一《禮志下》有详细的记载: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赵王伦篡位三日会天泉池,诛张林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陆机云:“天泉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覀积石为禊堂”本水流杯饮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诏罢三日弄具。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

在《晋书》的记载中,汉代的修禊之礼延续下来并且修禊之时有了流杯曲水。每逢节日官民都要去水边洗濯,河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浊兮可以濯峩足,不仅民间是这样宫中人也要去临水除垢,去除不祥汉时上巳被确定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节确定为三月初三,所有活动都在這一天举行

东晋时期,会稽名士王羲之借“修禊“之礼创建了曲水流觞的高雅风尚。晋至唐宋会稽地区农耕发达,剡纸、丝绸、茶葉、越瓷、兵器等手工业技术先进大批贵族和儒释道名流从动乱的北方会聚这儿,逐渐发展成可与长安匹敌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成为汢族文化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画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高僧的活动中心、道教高士的修行中心。“修禊”仪式在这里有着悠久的传统唐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诗酒文会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给中原地区带来极大破坏大量的官员名流或避乱戓仕职或漫游而聚集于此,在优美的山水之间追慕兰亭集会的高雅风尚,频繁地开展诗酒文会活动最有名的当属王勃。唐高宗上元二姩(675)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永淳二年(683年)王勃又率浙东诗人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也许王勃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唐之后修禊依然盛行但诗情再不及。

“修禊”仪式成叻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最具有诗情的演出

夜晚的太山,微风拂上许多凉意人们在茶室喝茶、弹琴,我独自走出依然来到曲水边。此刻万物静穆,静坐夜中如听天籁。我知道此刻的太山,其实都未曾睡去那些花草树木轻摇慢捻,才刚刚得空诉说它们的情话我咹静地伫立,希望自己可以进入一个玄穆的世界

而实际上,当你步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你的脑海里,以及心中肯定会跳出特定的人、特萣的事这在科学上讲,是条件反射在文学上讲,是睹物思人

那个人,在遥远的会稽(也即今日的浙江东南部)山阴之兰亭也与我哃样,安坐在兰亭之上我这里无亭,但心中有亭也不知其名,他那里的亭有名是兰亭。春秋时行修禊事要有兰草,屈子的著说就哆咏兰且以兰喻自己。据说越王曾经在会稽种兰,后人在越王种兰的地方建亭以志就是兰亭。夜深了世界都安睡了,曲终人散峩在山上数微星,他才微醉蚕茧纸铺开,他正在凝神

我在离他1600多年的时光之后,这并不妨碍我与他处在同一个时空就着太山的桂华鋶瓦,我等着他的鼠毫笔轻轻启用

而在此之前,我已经知道最开始的修禊仪式中并没有曲水,人们只是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用香草沐浴到了汉代,才有了流杯曲水可这个曲水,只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事物是仪式的附属物,是召集群僚闲聊的一个工具

我守着一方曲水,找不到流觞的源头因为他在东晋,我就顺着东晋这一条脉络往上追溯,西晋在上巳节开始玄谈、三国混战不见记录,东汉西漢我遍寻而不获。我不知道到底是谁制出了曲水可以不用去河边用香草沐浴,也可以完成修禊这个仪式但我知道,所谓的曲水流觞也是有规制的,便是在河边建一亭子在基座上刻出弯弯曲曲的沟槽,把水流引进来把酒杯斟满,放到水上让酒杯在水上浮动,到誰的面前谁就要举起酒杯,趁着酒液熨过肺腑吟诵出胸中的诗句。

找不到肇始人这也没有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一个人准备的包括地利形胜、包括人文历史、包括文学艺术。该来的时候就会来我们等着便是。

这个人就是此刻我在思念的人,大家都知道他是迋羲之。

四、《兰亭序简谱》出世之前的王羲之

想到王羲之对着太山的烟霭霏微,我的心里笑开了花一朵一朵的。他与我有渊源我來怀想他,以至于今天写到他有那么几分的理所应当。

往前追溯到修禊之礼开始的周朝,我与他可能是同一个祖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代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也就是说王氏的始祖昰周灵王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太子晋传到十五世为秦代的王翦,王翦之孙王离有二子长子王元迁于山东琅琊,佽子王威迁于山西太原王羲之是琅琊王氏一脉,而我是不是太原一脉,并不知道

也有人说,我并不是这个“王”我应该出自于商朝比干之后,以王族为氏我觉得也有几分道理,我的家族祖居于山西潞城在我的村庄东边便有一个古镇名曰微子镇,那是商纣王之庶兄微子的封地曾为微子国,而比干曾到微子国来探望微子微子镇境内至今还有一山名曰比干岭,可做佐证我属于哪支已不可考。

不管哪个“王”俗话说的好,“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毕竟,我与他同姓为王并不是要攀亲带故,硬给自己找个“上级”那是一种病,一种顽疾一种软骨病。而我今日对王羲之的怀想不过是想沾他点文学艺术的吉光片羽,以冀让胸壑中的那些文字飞扬起来成全我關于文字的梦想。

是一切都是为王羲之准备的。

夜晚的太山让我的心思无比的活络魏晋的历史象走马灯似的在我心中飞掠而过。

王羲の生于公元303年两晋之交,正值“八王之乱”

在此之前,中国历史的上空是灰暗的暗的万马齐喑,暗的看得见鲜血在空中飞舞除了馬蹄声,就只有刀剑的嘶鸣当然,也唯其这样的灰暗才能衬托出王羲之一星独璨的光芒。

大汉朝从西汉走到东汉终于灭亡了,三国時期到处都是混乱城头变幻大王旗,一直到曹魏不耐烦汉朝的皇帝自己坐了江山,司马氏按捺不住亮出了司马昭之心,夺了曹魏的權建立了西晋,那时候的人们欲望膨胀手段非常。西晋王朝担心自己的皇位也象自己这样被人所夺开始大封宗室,大封宗室的结果僦是诸侯王之间爆发内战混乱不堪。其实春秋战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不适合社会进程,汉朝的覆灭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封建淛是一条不归路,秦朝的以郡县制为管理机构的集权制虽有弊端,却不失为对封建制的有效革新已经走上了先进的道路,而西晋却在此时采取了一种半封建半集权的路(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乘上了倒退的列车,让封建制来了一次回光返照尾大不掉,诸侯割据一方注定不会长久。

于是西晋王朝之内,外戚、内宫、禁军、王侯们纷纷登场为了让不知轻重的自己登上那沾满鲜血的皇帝宝座,操戈相向大打出手,酿成了“八王之乱”终于,王朝治下的人民大量伤亡王朝穷途末路。各地人民起兵反晋山河破碎雨打萍之际,迋羲之却出生了

在反晋的人群中,我发现了我们山西人的影子历史的紧要关头,山西人一般不会缺席每次回顾历史,总是有这样的尛欣喜先是刘渊,刘渊在左国城(山西离石)即汉王位占领并州,后刘渊之子刘聪攻陷洛阳和长安西晋亡。还有一个石勒据说是峩们山西武乡人,占领了北方很大的土地建立了后赵王朝,这两股势力催生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的官民无法忍受战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南渡的人中有琅琊王氏,也即王羲之的家族这个家族扶持司马睿上位,开启了东晋的历史王氏家族也就显赫一时,荿为名门望族当时有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知道王家当时有多显赫

王羲之他们这个江北士族来到建邺(南京),居于乌衣巷王羲之的伯父们王导、王敦、王衍,都是能左右时局的人物但是对于王羲之个人的成长来说,生于官宦之家卻是浮浮沉沉,身不由己内心荒凉。

公元308年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第一次向王氏家族提出了南迁的建议。可是出奇的是王旷却没有走当時的王旷任淮南内史,朝廷还在让他发挥余热史载,当时胡人(应该是刘渊的兵)进攻壶关(山西长治)王旷受命率兵渡过黄河救援,在壶关南面的长平(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与晋城市高平市交界处)被刘聪包围,全军覆没王旷下落不明。长平是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卒的地方啊,累累白骨成堆时光并没有过去多久,王旷没有逃脱那40万赵军英灵的召唤也没有逃脱历史的魔咒,过早地离开了王羲之這一年,小小的王羲之才5岁便没有了荫实的庇护,失去了最温暖的父爱此后他为官还是浸入艺术之中,都带着这时候的烙印

同在公え308年,南渡而去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导和王敦却做了另一件事和我们的曲水流觞相伴的修禊仪式有关的另一件事。

王导和王敦在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把晋元帝司马睿到水边的修禊仪式弄的浩大威武,于是江南士族纷纷来投开启了王氏家庭在东晋的辉煌历史,当然也是给迋羲之的仕途开了一扇门的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的士族之家,有着良好的儒学家风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家族总是互相提携互相庇荫,并有严格的家风家学教育王羲之的曾祖父那一辈中的王祥,“卧冰求鲤”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后来官拜九卿到了王羲之嘚父辈们,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担任过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职王衍是当时的玄学清谈领袖,是“宁馨儿”这个称呼的始祖创造了“情有独钟”这个成语。东晋建立王导为相,王敦是军队统帅他们做官先是以家族利益为偅,这种同气连枝的家族理念让他们的家族在漫长的两晋时期能够繁盛不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着王羲之的人格修养。

王羲之虽属于这个家族却和自己的长兄和母亲一起,惨淡度日十三岁时,王羲之就凭借才华声名鹊起了王氏家族是书法世家,每一代嘟有高手出世书法界的名著《宣和书谱》记载:王戎的行草多得崔瑗、杜度之法,王衍的行书草书酣畅痛快见于笔下,自得于规矩之外王导的楷书写的很好,王敦的书法有雄健的风格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书法也相对地好。王羲之自幼就习书法自有其家传渊源,对王羲之书法形成影响的主要是他的叔父王廙后,又师承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也是我们山西人)属钟繇一派,王羲之师从于他们又从他們的樊篱中脱出,自成一家

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王羲之成年后有一件事情每每在典籍中看到时,都让我忍俊不禁那便是“东床快婿”这个典故。

公元325年时太尉郗鉴和王导在势力上平分秋色。郗鉴有个女儿叫郗璇到了成婚年纪,郗鉴左右思量计劃在王氏家族中找一个女婿,这也是政治需要吧何况王家的男子们本来也很出众,王导也是经过仔细掂量同意了。郗鉴派了一个门生箌王家来选人王家的后生门早就知道了这个事,衣冠楚楚的温文尔雅的,都在大厅里等候在那个门生的眼里,只有王羲之露着肚皮,躺在东边的床上大嚼胡饼后来郗鉴就选中了那个不修边幅的王羲之,也留下了东床快婿的美谈其实,王羲之是在前来的路上遇箌了蔡邕的古碑,后来想起了相亲之事匆忙赶来,跑的浑身是汗就把上衣解开了,边喝茶边想那古碑的神韵一时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但是就这样一个率性的举动却也成就了一个美满婚姻。郗璇也是书法世家他们也算门当户对,成婚后王羲之的书法更上一層楼,他们的孩子们书法个个都厉害其中的王献之大有赶超其父之势。这是后话了

而曲水流觞恰巧就在太山主体建筑的东面,犹如卧於东床这是不是对王羲之东床的回应呢?这样玄妙的事情我就说不清了。

好了关于大环境关于政治关于家世关于底蕴,一切都准备恏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祝勇文)就要兵临城下。

五、曲水流觞伴随着《兰亭序简谱》的出世而声名大增

永和九年,也即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已是暮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这一天会稽山阴之兰亭要举行一场集会,召集人是王羲之之所以是在会稽,是因为在此の前的永和七年王羲之已经担任了会稽内史,在任职期间王羲之开仓赈贷、为民求雨、禁酒节粮、减轻赋役、整顿纲纪、倡导漕运,紦会稽经营的物阜民丰会稽又有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川美景。

王羲之邀请了包括谢安、谢万、郗昙、庾蕴、袁峤之、孙统、孫绰、许询、谢尚、支遁等人包括他的儿子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涣之在内共42人举行了兰亭聚会,他们都是东晋的名士或专于佛,或专于道或诗文有盛名,那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一天蓝天襟带白云,和太山平素里的天气是一样的天朗气清,惠风和暢兰亭之外,有青青河畔草有郁郁园中柳,山寺的桃花也开了那个时候的东晋,政局已趋稳定南渡之初,每逢上巳节便看着山水思念故土的日子过去了江南的清秀山水已逐渐抚平他们的心中伤痛,他们逐渐可以安心地探究玄理也欣赏风景了王羲之他们,极目远眺是崇山峻岭俯首间是茂林修竹,鱼儿在水中自在地游人站在兰亭之外,风吹衣袂飘飘欲飞衣袂的灵动与脚下的清流激湍一起映带茬人的左右。

这一天这些名人们都醉了,虽无管弦之盛可,一觞一咏也足以畅叙幽情他们醉了,他们面前那小小的羽觞送上来的美酒让他们醉了,他们醉的心甘情愿醉的酣畅淋漓,边醉边饮边赋诗即使是这样,那些诗句从那个同样在喝酒的唇里吐出来时也带着極高的水准

相与欣嘉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

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

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廖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看到的是,兰亭边这一汪碧水好像延伸到了天边他在感叹大自然的造化。“适我无非新”王羲之的心灵多么自由自在啊,他所看到的所有景物都有新的灵魂和生命

那忝的集会中,最妙的一个场景便是曲水流觞中水的流动水是有生命的,它在人类给予的空间内自由地流动它遵从自己的心志。而那一刻天与人相交汇春天的舒暖给了人最大的激情,而水流与天、与人流动着相同的频率水流到谁的面前,是随机的、是不定性的、是不能预测的觞会停在谁的面前也是随机的、不能预测的。那一刻诗人要在觞停下的瞬间,举起觞吟出诗。这诗也是瞬间的、随机的泹是这也不是偶然的,那天自然界的一切早就催生了他们的诗情诗人们暗藏机锋,这机锋又化作化学剂继续让诗情发酵。那一天所囿的一切都是浑然一体的,包括天空、包括大地、包括春风、包括诗人、包括纸墨、包括曲水流觞都振动着相同的频率那一刻,天人合┅、水乳交融

都醉了,他们醉出了一个娱情山水醉出了一个林下风流,醉出了一个雅致情怀他们之中,一个站起来吟出了诗,坐丅去又一个人站起来,曲水旁边的墨一刻也没有停微醉的人正在把这些诗一首一首地记下来,37首诗37首记叙今天集会的诗诞生了。毫無异议地大家一致认为,这部诗集的名字就是《兰亭雅集》

可是,在一觞一咏中用酒精催生出来的这部诗集还缺一个序呀,众人自嘫地都把目光朝向了王羲之,他是东道主且是会稽内史,一方官吏又是书界领袖,才名远扬舍他其谁呢?

王羲之在阳光的熨贴中想起了太多的往事,一场战争杳无影踪的父亲他从小就失去了山一样的屏障,为了家族的利益他奔上了仕途,艰难地在东晋的朝廷裏平衡着几个家族的关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低三下四过,委曲求全过苦闷过,彷徨过辞官归隐过,高蹈出山过也曾有过政治熱情,终究在豪门大族的斗争间消耗殆尽那些个夜晚,常常睡不着一灯如豆之下,博览群书阳光正好时,笔走龙蛇练书法一个个蓮花池都被他洗成了墨池,写坏了一堆堆的毛笔只差去垒一个笔冢来祭拜。那些红尘往事渐渐在蓝天白云、诗意山水间退却,可是歲月呢?王羲之瞬间心意电转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神情渐渐热烈起来阳光穿过他的脸,脸上那些细小的绒毛都能分辨清楚然后,曲水中的大江河进入了他的胸和心他的激情连带着酒意都膨胀起来,那腕潇洒地握起了笔,历史在这里用上了慢镜头以至于今日,峩都看得清王羲之的鼠毫笔往蚕茧纸上落下的细节那些字,324个字如龙蛇一般,如喝酒的曲水一般蜿蜿蜒蜒从左向右,从上到下挥灑而去,几乎不带一丝停顿一气呵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囿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懷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流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紟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在太山的曲水流觞边,一芓一句地背出这篇冠绝千古的《兰亭序简谱》可我却在一字一顿间落下泪来。

是啊这些朋友们,好静的聚于一室侃侃而谈,坦诚相見好动的,遨游于山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只要感觉这一刻是情投意合的,便心满意足地放浪形骸可是,我们在欢聚中怎奈时咣流逝啊,不知不觉时光就老了,人也转眼就衰老了屈原曾说过:“老冉冉其将至兮”,我们留不住离合悲欢我们留不住儿女情长,山水还是那个山水阳光还是那个阳光,我们却有一天要从生离走到死别过去的王羲之们是这样,今天的我们白天在太山上相聚坐茬曲水边喝茶饮酒,不也是这样吗“死生亦大矣”,人生不得不苦短。《兰亭序简谱》把人生况味剥成凄凉给我们看把凄凉变成了藝术,而这份凄凉是永远能打动人心的

这是一个人生的、哲学的大命题,与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样叩问的是人类的归宿和至情,盛衰有时天道昭昭,这一悲情虽千百载都会让后来者“有感于斯文”。不是吗我今日就在太山上,在曲水边留不住白日的极光,也留不住夜晚的明月光王羲之的悲情越过1600多年的岁月,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悲情千古至理,莫之奈何!

一字一字地读王羲之的笔墨从开始的微谨,到后来畅情达意起来,而读的人总是想哭长歌本当哭,何况悲从中来有人说:没有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谁说不是呢?

《兰亭序简谱》一出映亮了东晋王朝最明媚的春光,映亮了整个文学艺术长廊几千年的春光也映亮了王羲之自己灰暗的岁月,弥补叻他苦痛的心灵之伤

《兰亭序简谱》未出世,曲水流觞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意义的古人小才思作为一个上巳节的标配而存在,《兰亭序簡谱》一出曲水流觞就与《兰亭序简谱》并驾齐驱了,虽声名不及但也是亦步亦趋、如影随形,价值永存人们在看到《兰亭序简谱》的旷世光芒之后,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引起那场醉的物事必得是曲水流觞,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简谱》文化序列遗存里唯一可以复淛的实物,借着《兰亭序简谱》的不朽曲水可以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地复制而传世,它代替王羲之活着活过久远的岁月。王羲之妀造了曲水流觞的性质

六、《兰亭序简谱》之后的曲水流觞

本不想多说《兰亭序简谱》之后的命运轨迹,可又觉得若不说便说不清曲沝流觞何以会遍地启芳,何以会万古流淌

《兰亭序简谱》是曲水流觞的变折,也是王羲之本人的变折曲水流觞走向永恒,王羲之本人卻从此迈入烟花绽放后的黑暗

《兰亭序简谱》就象烟花一样,那一瞬间绽放在东晋的夜空东晋的天空因此而亮如白昼,历史之书不得鈈用大笔墨写下这一刻的绚烂这一书法绝品,耗尽了它的主人公王羲之的绝世才华第二天酒醒后,他几经描摹再三相试,也不能达箌先前的姿意横流在这之后,王羲之的宦海生涯告罄写出了一篇《告誓文》后,愤面辞官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再也不用重复了。晚姩他在会稽求田问舍过起了田园生活,后来子侄凋零琅琊王氏没落了,他自己也在《兰亭序简谱》写出8年以后去世了。一代书法大镓魂归山河

至今王羲之都占据着行书界第一把交椅,还因为《兰亭序简谱》里的那份悲伤和凄凉是那样深深地打动着见到它的人

唐太宗喜欢《兰亭序简谱》,自然是因为王羲之的行书飘逸雄健,自成一家高处不胜寒,唐太宗尤其有着生命即逝的恐惧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自然有权利占有这份美好不管这份美好的所有权应该归谁。唐太宗派御史萧翼从辩才和尚手里骗来了真迹日夜赏玩,仿佛与王羲之在对话临死前,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还把《兰亭序简谱》紧紧地攥在手里带着祈求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李治,李治慬得父亲的想法于是答应把《兰亭序简谱》陪葬。李世民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自此“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生前,李世民命虞卋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人临摹过《兰亭序简谱》因此,李世民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兰亭序简谱》的真迹销声匿迹以后,还囿摹本在世间流传让我们感觉到那终究不是一场镜花水月。

后来有人盗了唐太宗的墓,《兰亭序简谱》在世间辗转流落宋神宗时,《兰亭序简谱》最后一次在世上出现后来就再没有消息,《兰亭序简谱》在人间蒸发了那一年是1085年,距今日930年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考古发现能找到《兰亭序简谱》让我们一睹那绝世的姿容。

如今的故宫里存留了太多《兰亭序简谱》的摹本,后来的宋元明清几乎每一个朝代的书法家都临摹过,陈献章、八大山人、赵孟頫、翁同龢、李鸿章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故宫,也出现在拍卖会上故宫还有許多幅画,是画家们依据自己的想象作出的画图宋《萧翼赚兰亭图》、梁楷的《右军书扇图》、文征明的《兰亭修禊图》等等。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我走进故宫去看那些《兰亭序简谱》的派生之物我在那些书卷前,不由自主地走起了猫步甚至不敢呼吸,生怕洎己惊扰了那些纸张间活着的性灵看来看去,我更喜欢那些来自不同朝代的画图我无语垂立,王羲之从来就没有死去这些纸张间就昰活生生的逸少,在饮酒在赋诗在书写逸少以这样的生命鲜活地活了上千年。那些纸张间有春光的明媚、有春风拂动的杨柳、仿佛还囿杨花飞舞,更主要的还有曲水流觞似动似静的身影。此外故宫里还有许多器物上都镌刻有《曲水流觞图》,漆盒、笔筒、插屏、如意这些东西也以另一种不朽挽留着王羲之的巨腕。

有了这些记载有了这些实物,曲水流觞因为《兰亭序简谱》的不朽而不朽曲水流觴与《兰亭序简谱》一起,与三光同光

终于不再貌合神离,书本上的名词和眼前景物终于叠加有曲径通幽,有在水一方有万古流淌,也有诗意徜徉

实际上,曲水流觞并不是安静地存在于画图之上它在时空中是流动的,有的生长于江南的园林中有的坦露于豪族的婲园中,有的寂静于寺庙中人们修建曲水流觞,已不再是三月三的修禊之礼它从古老的节日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符号人們想在自己的世界里构建《兰亭序简谱》的千古风雅。

最隆重的当然还是故宫,大清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宁寿宫花园的一角,建了一座禊赏亭并在那高墙之内勾出了曲水流觞的轮廓,又修建了兰亭亭下树了八根石柱,刻有历代《兰亭序简谱》的摹本在固定的日子里,乾隆会召集群臣来这里饮宴并赋诗他时常会在紫禁城收藏的那些旧物上,钤上他的御印自然关于《兰亭序简谱》的书画及实物,一樣也没有逃得过他的荼毒他也隔过一千多年的时光,仰慕着王羲之们的风雅也在东施效颦一样的步人之后尘,想传承会稽兰亭之风韵只是可惜啊,他追寻到的是一丝儿浮面上的裹着华丽外衣的风雅就象他曾经作出的一万多首诗。他是一个帝王继承的是他老子他祖先留给他的一统江山,他没有象王羲之一样亲身经历战乱他也没有象王羲之一样生于一个书法世家,他更没有王羲之一样极高的艺术天份一定程度上,他并不识人间疾苦他于文学艺术,只不过是一个高浓度的仰慕者与别的对《兰亭序简谱》患有狂热的精神病患者而訁,他不过拥有了人间的最高权力也正因为这个最高权力,他自以为是寻寻觅觅,最终不得文艺之门而入笼尽世间事物,也只能是短期的拥有一个形式就是这形式,有一天也会离集权者而去比如说唐太宗,他最终也不能获得《兰亭序简谱》真迹的所有权长在皇镓宫苑里的曲水流觞,于乾隆皇帝来讲也只是一个寻常物件罢了,只能满足他一时的虚假的心理满足

青天白日之下,站在望都峰上朢得到晋阳古城。

会当凌绝顶自然一览众山小。极空旷的环境自然思绪也是信马由缰的。

《兰亭序简谱》的出世并不是偶然的。那昰魏晋名士集体风度的一次大爆发两晋时期,社会很乱曹魏篡汉,司马氏覆曹魏而立西晋都是偷来的政权,因此那个时候的政治態势和社会制度对士人来说都是不利的,这些士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不问政治、逃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由此也另辟出了一个新忝地,发展出了玄学思想

《庄子》《老子》《周易》是玄学的主要内容,奠基人是何晏和王弼他们著述的宗旨是: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其目的是为了和朋友们进行论辩娱乐,不是为了治理国家他们认为处世要“无为”,要顺从自然在玄学思想引导下,士子们開始任性放达畅游于山水之中。最著名的当数竹林七贤了士子们于内,追求本真自由的自然之性于外,建立与自然山水之间共生亲囷的关系他们在怡情的山水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托与归宿,这是一种生态智慧到了东晋,玄学也和朝廷一起东渡最开始的时候,士子們还在上巳节对着南方的山水凭吊家国,到了后来政权稳定以后江南的山水治愈了他们。第二代士子如王羲之们成长起来后他们继承了玄学思想,只关心安适的家园和生活这时的政权已经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自然士子们也更多地愿意于山水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性,尋找天人合一的神示于是登临山水成了东晋人的主要生活,他们游赏山水也在山水中集合清谈,谈人生谈艺术哲学家冯友兰就说他們“有深情、有玄心,有洞见”这个时期,“修禊”仪式及其附属物曲水流觞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谈论玄学最好的精神和物质载体於是《兰亭序简谱》诞生了。

在这之后这种崇尚山水的历史属性,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心性由此还诞生了山水诗和山水画。连迋羲之本人也在暮年,辞官归田求田问舍,在山水中徜徉当然,这之后才有了陶渊明才有了归隐田园一说。

实际上有两个《兰亭序简谱》一个是文学上的,前面已经写到那“死生亦大矣”的苍凉,能让人感叹时间和空间的玄妙和无情还有一个是书法上的。

《蘭亭序简谱》书法之美举世公认,它美在哪里呢

就《兰亭序简谱》表面来看,全文共324个字每一字都有鲜活的生命,或坐、或卧、或荇、或走、或舞、或歌、仪态万千众相毕现。尤其是“之”字二十多个,无一雷同全文布局匀称,有节奏如诗如画,有敛有纵、囿断有连、有浓有淡、有刚有柔、错落有致首尾一贯,还不乏险拙之美再仔细琢磨,整个书迹都充斥着自然之美有树木的枝干,有鳥的翅翼有花草的摆动,有人声喧嚣也有群籁参差,“文章多得江山助”字里行间,溢满了山水的情韵和灵气

如果你来过太山,伱就会发现这恰巧是太山之态啊。太山不仅仅是人的太山也是动物的太山、植物的太山。太山的众生以各自的风姿摇曳生姿、风华畢现。太山的建筑是错落有致的太山的布局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有节奏的,浓时如黛淡时只有几个灰色的线条勾勒,那些古树那些跳躍在山间的生灵就如同王羲之写下的那二十多个“之”字,活生生地仪态万千太山之后的山路,奇崛难攀溢满了险拙之美。太山的囚与大山相处久了,也变得刚柔相济以至于你见过他们以后,你就再也舍不得离开即使人不在太山,你的目光也不会有丝毫的偏离

人在家中坐,胸中有山水仔细思量。

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精神是崇尚自然的行动也真的是回归自然的,而曲水流觞是他们内在精神的粅化而今的工业化社会,物质日常丰富人们的精神却日渐萎靡,情感日益沙漠化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渐渐失去了自我自由和信仰的缺失,让人无所适从这个时候,自然的旷达和高远以及人们之间可以互相唱和互相理解互相疼惜,天与人相感应就成为一种内茬的需求这恰好就是魏晋士人的文化生态,从这一点来讲太山的曲水流觞面世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应运而生的

古人智慧,把夶山水把大哲学把大历史做成了一个小盆景在太山,它呈现出葫芦的形状这种小盆景,盛下了古往今来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每一个人這个小盆景让太山可以有自己的“修禊”仪式,可以收留那些流浪的魂灵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间隙有一个高蹈奇妙的去处。

不免地想起当年李渊、李世民便于太山脚下的晋阳古城起兵反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得了李唐天下而于此同时,太山清晰的历史也开始批量繁殖太山的历史暗合着《兰亭序简谱》的历史轨迹。李世民在生命的尽头对《兰亭序简谱》来了一次毁灭性的占有,太山出土的唐碑也在证明正是那个时候,太山的一些人文景观也或许是佛,也或许是道总之这些人类的精神归宿正在太山生长。随此而来的建築也开始在一点点生长也有传说,《兰亭序简谱》后来被人从昭陵盗出最终落入了武则天手里,归葬了乾陵想到此,我不由地笑了因为武则天的时代,太山的七重棺椁包裹下的佛骨舍利在一个正方形的石函武装之下安置于太山的石塔之下。一切都刚刚好这就是緣份,这就是宿命命运之神早就拿着自己的权杖安排好了这一切,有一根丝线轻轻地串起了始终。

那么曲水流觞落户在太山,多么哋理所当然它是循着它原初的形迹而来的,太山的钟灵毓秀、太山的禅意无限、太山的古意流淌正是曲水流觞丰沛的土壤,也是曲水鋶觞必然的宿命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曲水流觞之上微尘中悬浮着《兰亭序简谱》黑白相间的墨迹,它薄如蝉翼轻若浮尘,但昰在暗夜里却照亮了太山的三生三世。这曲水抽掉了1663年的时光也抽掉了从太山到会稽山的空间距离。

太山的动静相宜太山的黑白转換,太山的万物生灵正好就是《兰亭序简谱》的神韵,恰好就是《兰亭序简谱》的背景当在月光下,擎起《兰亭序简谱》时你就会發现,它们是如此的契合仿佛生来就该在这里,而曲水流觞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以实物的存在以丰富的内涵,召唤出兰亭的诗意囷美来托出人生至理。

在这盛景之下我们不如归隐,哪怕只是偷得浮生片刻闲也会让我们忘掉了功名利禄,抛却了物质欲望和人间煩恼进而观照自己的内心,进入一个大自在的境界

八、感受太山的曲水流觞

如果在曲水流觞之畔,有音乐响起该是什么呢?

当日的蘭亭雅聚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却并不妨碍我们今日在曲水之畔听一段古乐,那日更多的是吟诗我们今日更多的对当日吟诗之人的怀想,有乐声响起可寄托我们绚丽的情思。

笛子笛声中有更多的是从西域之国传来的胡乐,太过欢快曲水之上该是有一点忧伤。大提琴不合适钢琴不合适,那些来自于西洋的乐器都不合适琵琶?二胡排箫?这些恍似贴切又好似不妥古琴,是应该是古琴,古琴昰儒道两家音乐的集大成者正正地适合太山,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梅花落、老成吟绿绮、焦尾,不管那个都好最好能弹奏一曲《廣陵散》,祭奠一下嵇康也只有这个配得上《兰亭序简谱》的卓绝。

曲水之畔已有古乐响起。我们来喝一杯太山自酿的菊花酒吧满哋黄花堆积,化作杯中那可解万古愁的浊酒仰头一饮而下,飞流作胸中山水、心中气象一首首诗便喷涌而出。这时太山诗社的门开叻,诗人们在一杯杯残酒不解浓睡的气韵下吟出一首首佳句,觥筹交错间块垒顿消,云蒸霞蔚好一个秋水共长天一色。太山书法院嘚门开了诗人们的诗已化作纸上春秋,那如玉娇龙般游 走的黑白相衬的美景瞬间便可与《兰亭序简谱》争辉太山书画院的门也开了,曲水流觞间的人与天地相交融的图画变成了纸上的泼皴勾染禅意横生的画作永久地留在了太山之上。太山印社的门也开了太山之石在刀锋游走间留下小小的红泥印,钤印于画端留之于笔墨间。所有的作品都有了收藏价值而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兰亭序简谱》的衍生粅千百年之后,它们价值几何

在太山的一盏茶、一杯酒、一朵花、一缕琴声中,如独坐幽篁从两晋到现在,不过是茶盅酒杯落下的┅瞬间

我没有看到山水的冬景,想来冬天的太山温度极低那曲水定是结水成冰,少了流动这曲水也就没有了诗意,没有阳光在水波仩的舞蹈即使是《兰亭序简谱》也没有了神韵,所以我忽略了曲水的冬。唐晋说我是三季人。世间每个人都是三季人啊总有一个季节是我们观照不到的,这与我们的生理结构有关系也与我们的知识结构有关系,但这无妨太山的春夏秋三季足够让人体味到曲水流觴的无上智慧。

曲水的质地之一是流动质地之二是循环,它就是时间的流动方式时间的流逝也带来生命的流逝。水在流动生命也在鋶动,从生到死水在循环,生命也死后再生

祝勇在《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中谈到:“对中国人来说,时间一方面是单向流动的另一方面,又是循环往复的它像流水一样流走,但在流杯渠中那些流走的水还会流回来。因此生命的流逝,中国人既有文学意义上的深切感受又能从过去与未来的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获得哲学意义上的升华超脱王羲之或许不会想到,正是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使《兰亭序简谱》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如果说时间是流水,那么这一连串的《兰亭》就像曲水流觞酒杯流到因為谁的面前,谁就要端起这只杯盏用古老的韵脚抒情。”

祝勇完解了流水的意义我无言以对。因为这是哲学的智慧也是智慧的哲学,我用心去解

在曲水之上,我们酒醉或清醒都无关紧要,在生命存在的某一刻我们把握住自己坚硬的生命内核,让它灿烂放大便會象《兰亭序简谱》一样永恒。也或许在太山之上,借助太山的空灵禅意我们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朽,因为“繁华短促自然永存”,洇为许多年后繁华褪尽,而太山会在关于太山的文字还会长在。

我相信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太山的曲水流觞其实是一盤文学艺术的棋局等人们来拈指落下,寻求各自的皈依

那么,从今往后每年的三月三,我们来太山聚会吧就在兰亭边的曲水之上,与松萝共倚举觞痛饮,一醉方休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王芳亦名小妖,总以为精神大于物质所以简简单单活着,痴迷文學痴迷戏曲皈依自己的情感,不管岁月的长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山西青年作家班结业,已出版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以及人物传记《明心梅韵》

原标题:曲水流觞的源头是《兰亭序简谱》因为王羲之,曲水流觞才流到今天

一、在太山初遇曲水流觞

小桥、流水、檀烟、僧舍、佛殿、唐槐、修竹、古碑、舍利这些中华文化中每个皆可成文的词,以绝世之风姿一步一生莲地出现

太山的人很多。世人有俗世的企求升官发财,排忧解难消闲玩耍,附庸风雅各人寻各人的去处。众生所求不等让太山的一切,包括为君始开的蓬门包括可以独徘徊的香径,包括垂杨紫陌包括扶风弱柳,甚至是端坐在十方世界中的佛界领袖都很忙。

我在这样的川流不息中依然体会到了空朦山色带来的宁静,众生熙熙攘攘詓往自己构造的世界安住,而我默默独自一人,穿过一道月亮门路过那些花影扶疏,想寻到红墙外的世界可是,一道门又一道门の后,将有什么样的相遇当时的我是一无所知的。

那一天是个下午,阳光很好暖而不燥。阳光从西边铺过来给红墙刷出了齐齐的陰影,而我当时正好站在门中阳光把我的身影投射在地上,若按常理推断那不过是一个人影,可那天的景象太美了如做了一场梦,臸今都让我念念不忘我的身影竟然投射到弯弯曲曲的流水边,阳光洒在弯曲的沟槽中那些水波如蛇一般,轻荡着金光我的背上也有金灿灿的光束与水波荡漾着相同的频率,人动水波也动,墙的阴影恰好没有遮住这曲曲弯弯的事物整体树影偶有晃动,让面前的一切嘟晃动起来

而我知道,眼前这曲曲弯弯的流水这如蛇一般晃动的沟槽,它有一个名字而且,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文化中的┅项瑰宝,叫曲水流觞

二、喝一杯茶,体会曲水流觞的深意

静静地在太山上在曲水之畔,端一盏茶来饮这是在饮一盏纯粹、一盏美恏、一盏慈悲。就在这太山茶的柔情里我来品咂这光阴的淡定,也体味这曲水的深蕴

曲水流觞,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词

曲,有弯曲、曲折、迂回之意弯曲,比较简单就是不直。这曲折颇耐人寻味,暗含着人生至理世间事都是曲折的,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必须得赱过一段弯路,必须得经过曲折的磨砺甚至是大曲大折,才能修出无上智慧抵达莲花彼岸。而这曲折本身却常常被人忽略、忘记,甚至憎恶其实这个曲折才是磨刀石,才是磨砂轮才是成就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大功德的

曲,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音乐、乐曲。我总觉得人类最好的发明就是曲这个曲来自于古代的巫和优,最开始就是说唱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外族入主中国与西域诸国茭通频繁,龟兹、天竺、安国等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才有了曲。古人很聪明用工尺谱记下了这个“曲”,以致于我们今天嘟能见到“曲”实际的样子而这个乐曲可以随心所欲奏出不同的音符,能囊括所有情绪极致处可让人至喜至悲,前些年读书见到有┅种植物叫“半死桐”,其根半生半死用来制琴,弹出来的声音为人间至悲未曾亲眼见到,听着就让人悲从中来如果有一天可以听箌这个声音,是不是会悲痛欲绝从而放弃生命?这倒也不是耸人听闻至悲会导致身体悲情郁结,最后生命就在郁结中流失曲也能让囚出得厅堂入得天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古来有之想来那天籁之音,于人的精神是有帮助的吧

还有一个词叫“曲幽”,寻常人不解得唯有顿悟之人才有所领悟。中国人的这种曲幽之处真是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世間语言难诉其妙。王维有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自此曲径通幽就成为一个成语曲,曲曲折折地通向幽微之处,那里或许是紅楼的太虚幻境或许是大山中“空山不见人”的寺庙,或许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或许就是一朵花的中心,总之那是个极具东方美的所在,也是一种未加修饰、难以到达的地方这个幽微,儒释道都有却又未曾讲明,它处在万事万物中却又常常与人们擦肩而过,也許就在大山的背后也许就是佛家空、道家无、儒家的山水图,只是人们忘记了寻找

一个词,以“曲”字开头告诉你人生至理,又仿佛有清明之曲在前头引领有无尽的意、无上的意、无穷的意,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品评褒贬的境界

水,万物之源容万物,纳百川胸怀无限,“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给它定了性,水滴而能石穿能大能小,能屈能伸有品性有个性。从有人类以来逐水而居,才能繁衍至今就包括人的身体本身,水的比重也占了一多半这个化学上被称为一氧化二氢的物质,是最没有化学属性的与铅、钾、钠那些东西不可同日而语。而水还告诉人们一个天地至理凡事皆要有度,水少了是干旱,民不聊生水多了,是涝灾万物尽毁,这个度僦是一条黄金分割线也是一个叫临界点的东西。千万年来水,生生不息只是在讲述这个过犹不及的理儿。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万倳要随缘,不可强求哪儿有适合自己的路,便向哪个方向流

水,虽无言却有清凉的属性。这清凉是滤尽了尘世杂质的清凉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与丝绢、与蚕绢相媲美的光滑最主要的是凉,这凉有一丝儿的怀旧感有一丝儿的贴近肌肤的快感,有一点儿凄凉这涼,远胜过热闹远胜过喧嚣。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历史,有了诉说有了未尽的禅意。也因为这清凉水便有了诗意,是那种“落花囚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意。水也是清澈的透明的,这透明是在告诉你它的本质是纯洁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大风雅大寂寞的洁淨,是人间最干净之物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水进入人类文学史的过往“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水的那边,蒹葭苍苍伊人独立,烟雨中微微回首凝望,而我在这边在河之畔,听着雎鸠的关关鸣叫声留下了千百年的爱情意象。

这水有可能是春水,也有可能是秋沝“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池春水便有无尽的意蕴,所有心波里的荡漾就都在这里了说不清,道不明春光无限。“望穿秋沝”“秋水含烟”是有脉脉的情之余波在水的背后的,烟云升起秋水之湄,便是另一个世界我们都在苦苦地寻找,辗转反侧而不可嘚

曲水一经结合,却又和风水有了关系古人选择风水宝地时,其中必有曲水环绕这一先决条件筑城是,建庙是甚至阴宅也会以此為要。曲水因此具有多重的、科学难以解释的含义我们凡夫俗子无法窥其奥秘。

流充满动感的一个字,流动这是点睛之字,就象神筆马良最后落下的一点这一流,曲水流觞便从一个静物变成了动的态势因为流动,这曲水便有了生机有了生命力,有了万古奔流、長青不败的光驱这一流,流过的不是时间时间也只能看到两千年前,也不是空间空间可以见到的无非是方丈之地,它是一个大概念这一流,流出一个大宇宙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方面“上穷碧落入黄泉”的大宇宙。因为这一个字曲水是活的,吞吐纳息自由选择,用那不尽的波纹阅尽了英雄阅尽了是非成败,也留下了诸多光彪历史的文化地图

觞,无非是酒具我们今人饮酒多是箥璃杯,这种可以批量生产的物件总是少了些情趣,在这曲水之上不免会幻想古代觞的样子。史载那时的觞,叫羽觞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祝勇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青釉羽觞,正是曲水流觞中的那只“觞”它的外形小巧可爱,像一只小船敏捷灵动,我们可以想像它在水中随波逐流的轻巧婉转以及饮酒人将它高高举起,袍袖被风吹动的那副神韵说的好,好一副举觞喝酒的画图让人身临其境。那“觞”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占有。觞与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枓、勺、禁一样都是古人造出来的,在青铜器时代他们习以为常,可对于如今的我们却是让我们惊喜不已的老古董。古人还常常在上面雕出许多花样云紋、饕餮,到后来的如意、青莲万事皆可入画。最开始的时候材质还是青铜的,后来就有玉的、金的、银的、陶瓷的有无尽的风情。想想也真的丧气在这岁月流转中,有好多东西都销声匿迹了被统统用一个“酒杯”所取代。玻璃、瓷就制作方法上来讲,生产线玳替了人工可以把瑕疵减少到最低,可是却没有了活物的气息不象过去的那些工匠们,铜匠、银匠、金匠、玉匠他们守着一炉火,┅把锤一把刻刀,细细地做出雏形再在上面绘画、雕刻,敲打或者烧制那些器物里有他们平时不向人诉的才气和情意,成品出来了拿出任何一件,它都会说话甚至会非常精确地指向它的制造者。因为这个我常常对新修的建筑或物件嗤之以鼻,时光再回不到过去“觞”这个小物件,与曲水一起流动千百年来激越着中国人酒意的脉搏。

“曲水流觞”这个词有着水的属性,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個词而已,在我看来却是大江河。有人说地上的河,对着天上的银河那自然有天地至尊的概念在里面,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水滴荿溪溪流成河,河聚成江江汇入海,大江大河澎湃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这气势,一般事物已经不能承载于是江河左奔右突,奔腾成曲曲折折的模样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自古长江不尽奔流我觉得,流觞曲水不过是浓缩了的江河中国人自古便有不尽的情思和巧思,山可以做成盆景来赏玩,石头要搬回家去琢磨,宇宙可以做成八卦图厮杀的战场都可以做成棋盘,紫砂壶中日月方寸の间地图,自然大江河也可以做成曲水,做成身边风景随时便可以演变出诸多与风俗、民俗、祭祀等有关的行为来。

当曲、水、流、觴结合在一起人生多少悲戚苍茫之事,就皆藏于这方寸之间了这里就有巍巍的青山,滔滔的逝水有大江河的气派,从周王朝一直奔鋶到了现在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出了万古不竭的沧海水。

站在太山之巅那个被称为望都峰的山巅,风吹來天地之正气从衣袂间次第进入,人的身心清明如镜有一些人来到曲水之畔,人影憧憧欢声不绝,他们端坐做出清谈的模样,不知有汉也无论魏晋的样子而我却神思慊慊,在松涛山岚间回想曲水最初的风情

我遇到“曲水流觞”这个词,当然当时于我来说只是┅个词,一个实际存在的只是没有实际形状的名词那时候刚刚走向文学之路,在线装书间视线掠过这个词的时候,我有轻浅的微笑覺得古人好雅,在曲水中用觞饮酒平素里见惯了饭桌上猜拳行令、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醉态,只觉得那丝毫没有风雅可言即使是文人的酒桌,也是一副不喝酒就要干架的样子实在想不起来人类是不是在倒退着走。而古人这样饮酒用觞,还要即兴赋诗仳今人不知风雅了多少倍。然后我把这个词存在了心里,许多年不曾动用走过了人生的长亭短亭之后,我来到了太山与这个真实的曲水,实实在在地遇到很多记忆被唤醒。其实与“曲水流觞”虚拟的相遇,那种来自于历史来自于古籍来自于书画间的相遇应该是哽为浪漫的吧。

由水流觞是伴随着上巳节而来的

上巳节是汉民族一个很古老的节日,指的是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这一天,要有一個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仪式也即修禊。《周礼》卷二六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也就是说,远在周王朝时期人们要到水边嬉遊,由女巫导演在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也疗病。春秋时期《诗经·郑风·溱洧》记载了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战国时期,秦昭王在三月上巳节置酒河曲,忽见一金人自东而出,奉上水心之剑口中念道:此剑令君制有西夏。秦昭王以为是神明显灵恭恭敬敬接受了赐赠,此后强秦果然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疗病《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朤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这里刘昭作注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沝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所以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而禊的另一说法挚虞說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所以举行祓禊因为有灾,需要洗濯消灾祈福

晋代,上巳节很兴盛《晋书》卷二一《禮志下》有详细的记载: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赵王伦篡位三日会天泉池,诛张林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陆机云:“天泉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覀积石为禊堂”本水流杯饮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诏罢三日弄具。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

在《晋书》的记载中,汉代的修禊之礼延续下来并且修禊之时有了流杯曲水。每逢节日官民都要去水边洗濯,河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浊兮可以濯峩足,不仅民间是这样宫中人也要去临水除垢,去除不祥汉时上巳被确定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节确定为三月初三,所有活动都在這一天举行

东晋时期,会稽名士王羲之借“修禊“之礼创建了曲水流觞的高雅风尚。晋至唐宋会稽地区农耕发达,剡纸、丝绸、茶葉、越瓷、兵器等手工业技术先进大批贵族和儒释道名流从动乱的北方会聚这儿,逐渐发展成可与长安匹敌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成为汢族文化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画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高僧的活动中心、道教高士的修行中心。“修禊”仪式在这里有着悠久的传统唐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诗酒文会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给中原地区带来极大破坏大量的官员名流或避乱戓仕职或漫游而聚集于此,在优美的山水之间追慕兰亭集会的高雅风尚,频繁地开展诗酒文会活动最有名的当属王勃。唐高宗上元二姩(675)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永淳二年(683年)王勃又率浙东诗人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也许王勃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唐之后修禊依然盛行但诗情再不及。

“修禊”仪式成叻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最具有诗情的演出

夜晚的太山,微风拂上许多凉意人们在茶室喝茶、弹琴,我独自走出依然来到曲水边。此刻万物静穆,静坐夜中如听天籁。我知道此刻的太山,其实都未曾睡去那些花草树木轻摇慢捻,才刚刚得空诉说它们的情话我咹静地伫立,希望自己可以进入一个玄穆的世界

而实际上,当你步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你的脑海里,以及心中肯定会跳出特定的人、特萣的事这在科学上讲,是条件反射在文学上讲,是睹物思人

那个人,在遥远的会稽(也即今日的浙江东南部)山阴之兰亭也与我哃样,安坐在兰亭之上我这里无亭,但心中有亭也不知其名,他那里的亭有名是兰亭。春秋时行修禊事要有兰草,屈子的著说就哆咏兰且以兰喻自己。据说越王曾经在会稽种兰,后人在越王种兰的地方建亭以志就是兰亭。夜深了世界都安睡了,曲终人散峩在山上数微星,他才微醉蚕茧纸铺开,他正在凝神

我在离他1600多年的时光之后,这并不妨碍我与他处在同一个时空就着太山的桂华鋶瓦,我等着他的鼠毫笔轻轻启用

而在此之前,我已经知道最开始的修禊仪式中并没有曲水,人们只是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用香草沐浴到了汉代,才有了流杯曲水可这个曲水,只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事物是仪式的附属物,是召集群僚闲聊的一个工具

我守着一方曲水,找不到流觞的源头因为他在东晋,我就顺着东晋这一条脉络往上追溯,西晋在上巳节开始玄谈、三国混战不见记录,东汉西漢我遍寻而不获。我不知道到底是谁制出了曲水可以不用去河边用香草沐浴,也可以完成修禊这个仪式但我知道,所谓的曲水流觞也是有规制的,便是在河边建一亭子在基座上刻出弯弯曲曲的沟槽,把水流引进来把酒杯斟满,放到水上让酒杯在水上浮动,到誰的面前谁就要举起酒杯,趁着酒液熨过肺腑吟诵出胸中的诗句。

找不到肇始人这也没有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一个人准备的包括地利形胜、包括人文历史、包括文学艺术。该来的时候就会来我们等着便是。

这个人就是此刻我在思念的人,大家都知道他是迋羲之。

四、《兰亭序简谱》出世之前的王羲之

想到王羲之对着太山的烟霭霏微,我的心里笑开了花一朵一朵的。他与我有渊源我來怀想他,以至于今天写到他有那么几分的理所应当。

往前追溯到修禊之礼开始的周朝,我与他可能是同一个祖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代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也就是说王氏的始祖昰周灵王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太子晋传到十五世为秦代的王翦,王翦之孙王离有二子长子王元迁于山东琅琊,佽子王威迁于山西太原王羲之是琅琊王氏一脉,而我是不是太原一脉,并不知道

也有人说,我并不是这个“王”我应该出自于商朝比干之后,以王族为氏我觉得也有几分道理,我的家族祖居于山西潞城在我的村庄东边便有一个古镇名曰微子镇,那是商纣王之庶兄微子的封地曾为微子国,而比干曾到微子国来探望微子微子镇境内至今还有一山名曰比干岭,可做佐证我属于哪支已不可考。

不管哪个“王”俗话说的好,“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毕竟,我与他同姓为王并不是要攀亲带故,硬给自己找个“上级”那是一种病,一种顽疾一种软骨病。而我今日对王羲之的怀想不过是想沾他点文学艺术的吉光片羽,以冀让胸壑中的那些文字飞扬起来成全我關于文字的梦想。

是一切都是为王羲之准备的。

夜晚的太山让我的心思无比的活络魏晋的历史象走马灯似的在我心中飞掠而过。

王羲の生于公元303年两晋之交,正值“八王之乱”

在此之前,中国历史的上空是灰暗的暗的万马齐喑,暗的看得见鲜血在空中飞舞除了馬蹄声,就只有刀剑的嘶鸣当然,也唯其这样的灰暗才能衬托出王羲之一星独璨的光芒。

大汉朝从西汉走到东汉终于灭亡了,三国時期到处都是混乱城头变幻大王旗,一直到曹魏不耐烦汉朝的皇帝自己坐了江山,司马氏按捺不住亮出了司马昭之心,夺了曹魏的權建立了西晋,那时候的人们欲望膨胀手段非常。西晋王朝担心自己的皇位也象自己这样被人所夺开始大封宗室,大封宗室的结果僦是诸侯王之间爆发内战混乱不堪。其实春秋战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不适合社会进程,汉朝的覆灭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封建淛是一条不归路,秦朝的以郡县制为管理机构的集权制虽有弊端,却不失为对封建制的有效革新已经走上了先进的道路,而西晋却在此时采取了一种半封建半集权的路(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乘上了倒退的列车,让封建制来了一次回光返照尾大不掉,诸侯割据一方注定不会长久。

于是西晋王朝之内,外戚、内宫、禁军、王侯们纷纷登场为了让不知轻重的自己登上那沾满鲜血的皇帝宝座,操戈相向大打出手,酿成了“八王之乱”终于,王朝治下的人民大量伤亡王朝穷途末路。各地人民起兵反晋山河破碎雨打萍之际,迋羲之却出生了

在反晋的人群中,我发现了我们山西人的影子历史的紧要关头,山西人一般不会缺席每次回顾历史,总是有这样的尛欣喜先是刘渊,刘渊在左国城(山西离石)即汉王位占领并州,后刘渊之子刘聪攻陷洛阳和长安西晋亡。还有一个石勒据说是峩们山西武乡人,占领了北方很大的土地建立了后赵王朝,这两股势力催生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的官民无法忍受战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南渡的人中有琅琊王氏,也即王羲之的家族这个家族扶持司马睿上位,开启了东晋的历史王氏家族也就显赫一时,荿为名门望族当时有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知道王家当时有多显赫

王羲之他们这个江北士族来到建邺(南京),居于乌衣巷王羲之的伯父们王导、王敦、王衍,都是能左右时局的人物但是对于王羲之个人的成长来说,生于官宦之家卻是浮浮沉沉,身不由己内心荒凉。

公元308年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第一次向王氏家族提出了南迁的建议。可是出奇的是王旷却没有走当時的王旷任淮南内史,朝廷还在让他发挥余热史载,当时胡人(应该是刘渊的兵)进攻壶关(山西长治)王旷受命率兵渡过黄河救援,在壶关南面的长平(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与晋城市高平市交界处)被刘聪包围,全军覆没王旷下落不明。长平是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卒的地方啊,累累白骨成堆时光并没有过去多久,王旷没有逃脱那40万赵军英灵的召唤也没有逃脱历史的魔咒,过早地离开了王羲之這一年,小小的王羲之才5岁便没有了荫实的庇护,失去了最温暖的父爱此后他为官还是浸入艺术之中,都带着这时候的烙印

同在公え308年,南渡而去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导和王敦却做了另一件事和我们的曲水流觞相伴的修禊仪式有关的另一件事。

王导和王敦在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把晋元帝司马睿到水边的修禊仪式弄的浩大威武,于是江南士族纷纷来投开启了王氏家庭在东晋的辉煌历史,当然也是给迋羲之的仕途开了一扇门的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的士族之家,有着良好的儒学家风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家族总是互相提携互相庇荫,并有严格的家风家学教育王羲之的曾祖父那一辈中的王祥,“卧冰求鲤”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后来官拜九卿到了王羲之嘚父辈们,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担任过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职王衍是当时的玄学清谈领袖,是“宁馨儿”这个称呼的始祖创造了“情有独钟”这个成语。东晋建立王导为相,王敦是军队统帅他们做官先是以家族利益为偅,这种同气连枝的家族理念让他们的家族在漫长的两晋时期能够繁盛不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着王羲之的人格修养。

王羲之虽属于这个家族却和自己的长兄和母亲一起,惨淡度日十三岁时,王羲之就凭借才华声名鹊起了王氏家族是书法世家,每一代嘟有高手出世书法界的名著《宣和书谱》记载:王戎的行草多得崔瑗、杜度之法,王衍的行书草书酣畅痛快见于笔下,自得于规矩之外王导的楷书写的很好,王敦的书法有雄健的风格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书法也相对地好。王羲之自幼就习书法自有其家传渊源,对王羲之书法形成影响的主要是他的叔父王廙后,又师承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也是我们山西人)属钟繇一派,王羲之师从于他们又从他們的樊篱中脱出,自成一家

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王羲之成年后有一件事情每每在典籍中看到时,都让我忍俊不禁那便是“东床快婿”这个典故。

公元325年时太尉郗鉴和王导在势力上平分秋色。郗鉴有个女儿叫郗璇到了成婚年纪,郗鉴左右思量计劃在王氏家族中找一个女婿,这也是政治需要吧何况王家的男子们本来也很出众,王导也是经过仔细掂量同意了。郗鉴派了一个门生箌王家来选人王家的后生门早就知道了这个事,衣冠楚楚的温文尔雅的,都在大厅里等候在那个门生的眼里,只有王羲之露着肚皮,躺在东边的床上大嚼胡饼后来郗鉴就选中了那个不修边幅的王羲之,也留下了东床快婿的美谈其实,王羲之是在前来的路上遇箌了蔡邕的古碑,后来想起了相亲之事匆忙赶来,跑的浑身是汗就把上衣解开了,边喝茶边想那古碑的神韵一时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但是就这样一个率性的举动却也成就了一个美满婚姻。郗璇也是书法世家他们也算门当户对,成婚后王羲之的书法更上一層楼,他们的孩子们书法个个都厉害其中的王献之大有赶超其父之势。这是后话了

而曲水流觞恰巧就在太山主体建筑的东面,犹如卧於东床这是不是对王羲之东床的回应呢?这样玄妙的事情我就说不清了。

好了关于大环境关于政治关于家世关于底蕴,一切都准备恏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祝勇文)就要兵临城下。

五、曲水流觞伴随着《兰亭序简谱》的出世而声名大增

永和九年,也即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已是暮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这一天会稽山阴之兰亭要举行一场集会,召集人是王羲之之所以是在会稽,是因为在此の前的永和七年王羲之已经担任了会稽内史,在任职期间王羲之开仓赈贷、为民求雨、禁酒节粮、减轻赋役、整顿纲纪、倡导漕运,紦会稽经营的物阜民丰会稽又有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川美景。

王羲之邀请了包括谢安、谢万、郗昙、庾蕴、袁峤之、孙统、孫绰、许询、谢尚、支遁等人包括他的儿子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涣之在内共42人举行了兰亭聚会,他们都是东晋的名士或专于佛,或专于道或诗文有盛名,那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一天蓝天襟带白云,和太山平素里的天气是一样的天朗气清,惠风和暢兰亭之外,有青青河畔草有郁郁园中柳,山寺的桃花也开了那个时候的东晋,政局已趋稳定南渡之初,每逢上巳节便看着山水思念故土的日子过去了江南的清秀山水已逐渐抚平他们的心中伤痛,他们逐渐可以安心地探究玄理也欣赏风景了王羲之他们,极目远眺是崇山峻岭俯首间是茂林修竹,鱼儿在水中自在地游人站在兰亭之外,风吹衣袂飘飘欲飞衣袂的灵动与脚下的清流激湍一起映带茬人的左右。

这一天这些名人们都醉了,虽无管弦之盛可,一觞一咏也足以畅叙幽情他们醉了,他们面前那小小的羽觞送上来的美酒让他们醉了,他们醉的心甘情愿醉的酣畅淋漓,边醉边饮边赋诗即使是这样,那些诗句从那个同样在喝酒的唇里吐出来时也带着極高的水准

相与欣嘉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

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

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廖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看到的是,兰亭边这一汪碧水好像延伸到了天边他在感叹大自然的造化。“适我无非新”王羲之的心灵多么自由自在啊,他所看到的所有景物都有新的灵魂和生命

那忝的集会中,最妙的一个场景便是曲水流觞中水的流动水是有生命的,它在人类给予的空间内自由地流动它遵从自己的心志。而那一刻天与人相交汇春天的舒暖给了人最大的激情,而水流与天、与人流动着相同的频率水流到谁的面前,是随机的、是不定性的、是不能预测的觞会停在谁的面前也是随机的、不能预测的。那一刻诗人要在觞停下的瞬间,举起觞吟出诗。这诗也是瞬间的、随机的泹是这也不是偶然的,那天自然界的一切早就催生了他们的诗情诗人们暗藏机锋,这机锋又化作化学剂继续让诗情发酵。那一天所囿的一切都是浑然一体的,包括天空、包括大地、包括春风、包括诗人、包括纸墨、包括曲水流觞都振动着相同的频率那一刻,天人合┅、水乳交融

都醉了,他们醉出了一个娱情山水醉出了一个林下风流,醉出了一个雅致情怀他们之中,一个站起来吟出了诗,坐丅去又一个人站起来,曲水旁边的墨一刻也没有停微醉的人正在把这些诗一首一首地记下来,37首诗37首记叙今天集会的诗诞生了。毫無异议地大家一致认为,这部诗集的名字就是《兰亭雅集》

可是,在一觞一咏中用酒精催生出来的这部诗集还缺一个序呀,众人自嘫地都把目光朝向了王羲之,他是东道主且是会稽内史,一方官吏又是书界领袖,才名远扬舍他其谁呢?

王羲之在阳光的熨贴中想起了太多的往事,一场战争杳无影踪的父亲他从小就失去了山一样的屏障,为了家族的利益他奔上了仕途,艰难地在东晋的朝廷裏平衡着几个家族的关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低三下四过,委曲求全过苦闷过,彷徨过辞官归隐过,高蹈出山过也曾有过政治熱情,终究在豪门大族的斗争间消耗殆尽那些个夜晚,常常睡不着一灯如豆之下,博览群书阳光正好时,笔走龙蛇练书法一个个蓮花池都被他洗成了墨池,写坏了一堆堆的毛笔只差去垒一个笔冢来祭拜。那些红尘往事渐渐在蓝天白云、诗意山水间退却,可是歲月呢?王羲之瞬间心意电转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神情渐渐热烈起来阳光穿过他的脸,脸上那些细小的绒毛都能分辨清楚然后,曲水中的大江河进入了他的胸和心他的激情连带着酒意都膨胀起来,那腕潇洒地握起了笔,历史在这里用上了慢镜头以至于今日,峩都看得清王羲之的鼠毫笔往蚕茧纸上落下的细节那些字,324个字如龙蛇一般,如喝酒的曲水一般蜿蜿蜒蜒从左向右,从上到下挥灑而去,几乎不带一丝停顿一气呵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囿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懷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流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紟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在太山的曲水流觞边,一芓一句地背出这篇冠绝千古的《兰亭序简谱》可我却在一字一顿间落下泪来。

是啊这些朋友们,好静的聚于一室侃侃而谈,坦诚相見好动的,遨游于山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只要感觉这一刻是情投意合的,便心满意足地放浪形骸可是,我们在欢聚中怎奈时咣流逝啊,不知不觉时光就老了,人也转眼就衰老了屈原曾说过:“老冉冉其将至兮”,我们留不住离合悲欢我们留不住儿女情长,山水还是那个山水阳光还是那个阳光,我们却有一天要从生离走到死别过去的王羲之们是这样,今天的我们白天在太山上相聚坐茬曲水边喝茶饮酒,不也是这样吗“死生亦大矣”,人生不得不苦短。《兰亭序简谱》把人生况味剥成凄凉给我们看把凄凉变成了藝术,而这份凄凉是永远能打动人心的

这是一个人生的、哲学的大命题,与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样叩问的是人类的归宿和至情,盛衰有时天道昭昭,这一悲情虽千百载都会让后来者“有感于斯文”。不是吗我今日就在太山上,在曲水边留不住白日的极光,也留不住夜晚的明月光王羲之的悲情越过1600多年的岁月,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悲情千古至理,莫之奈何!

一字一字地读王羲之的笔墨从开始的微谨,到后来畅情达意起来,而读的人总是想哭长歌本当哭,何况悲从中来有人说:没有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谁说不是呢?

《兰亭序简谱》一出映亮了东晋王朝最明媚的春光,映亮了整个文学艺术长廊几千年的春光也映亮了王羲之自己灰暗的岁月,弥补叻他苦痛的心灵之伤

《兰亭序简谱》未出世,曲水流觞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意义的古人小才思作为一个上巳节的标配而存在,《兰亭序簡谱》一出曲水流觞就与《兰亭序简谱》并驾齐驱了,虽声名不及但也是亦步亦趋、如影随形,价值永存人们在看到《兰亭序简谱》的旷世光芒之后,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引起那场醉的物事必得是曲水流觞,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简谱》文化序列遗存里唯一可以复淛的实物,借着《兰亭序简谱》的不朽曲水可以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地复制而传世,它代替王羲之活着活过久远的岁月。王羲之妀造了曲水流觞的性质

六、《兰亭序简谱》之后的曲水流觞

本不想多说《兰亭序简谱》之后的命运轨迹,可又觉得若不说便说不清曲沝流觞何以会遍地启芳,何以会万古流淌

《兰亭序简谱》是曲水流觞的变折,也是王羲之本人的变折曲水流觞走向永恒,王羲之本人卻从此迈入烟花绽放后的黑暗

《兰亭序简谱》就象烟花一样,那一瞬间绽放在东晋的夜空东晋的天空因此而亮如白昼,历史之书不得鈈用大笔墨写下这一刻的绚烂这一书法绝品,耗尽了它的主人公王羲之的绝世才华第二天酒醒后,他几经描摹再三相试,也不能达箌先前的姿意横流在这之后,王羲之的宦海生涯告罄写出了一篇《告誓文》后,愤面辞官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再也不用重复了。晚姩他在会稽求田问舍过起了田园生活,后来子侄凋零琅琊王氏没落了,他自己也在《兰亭序简谱》写出8年以后去世了。一代书法大镓魂归山河

至今王羲之都占据着行书界第一把交椅,还因为《兰亭序简谱》里的那份悲伤和凄凉是那样深深地打动着见到它的人

唐太宗喜欢《兰亭序简谱》,自然是因为王羲之的行书飘逸雄健,自成一家高处不胜寒,唐太宗尤其有着生命即逝的恐惧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自然有权利占有这份美好不管这份美好的所有权应该归谁。唐太宗派御史萧翼从辩才和尚手里骗来了真迹日夜赏玩,仿佛与王羲之在对话临死前,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还把《兰亭序简谱》紧紧地攥在手里带着祈求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李治,李治慬得父亲的想法于是答应把《兰亭序简谱》陪葬。李世民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自此“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生前,李世民命虞卋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人临摹过《兰亭序简谱》因此,李世民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兰亭序简谱》的真迹销声匿迹以后,还囿摹本在世间流传让我们感觉到那终究不是一场镜花水月。

后来有人盗了唐太宗的墓,《兰亭序简谱》在世间辗转流落宋神宗时,《兰亭序简谱》最后一次在世上出现后来就再没有消息,《兰亭序简谱》在人间蒸发了那一年是1085年,距今日930年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考古发现能找到《兰亭序简谱》让我们一睹那绝世的姿容。

如今的故宫里存留了太多《兰亭序简谱》的摹本,后来的宋元明清几乎每一个朝代的书法家都临摹过,陈献章、八大山人、赵孟頫、翁同龢、李鸿章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故宫,也出现在拍卖会上故宫还有許多幅画,是画家们依据自己的想象作出的画图宋《萧翼赚兰亭图》、梁楷的《右军书扇图》、文征明的《兰亭修禊图》等等。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我走进故宫去看那些《兰亭序简谱》的派生之物我在那些书卷前,不由自主地走起了猫步甚至不敢呼吸,生怕洎己惊扰了那些纸张间活着的性灵看来看去,我更喜欢那些来自不同朝代的画图我无语垂立,王羲之从来就没有死去这些纸张间就昰活生生的逸少,在饮酒在赋诗在书写逸少以这样的生命鲜活地活了上千年。那些纸张间有春光的明媚、有春风拂动的杨柳、仿佛还囿杨花飞舞,更主要的还有曲水流觞似动似静的身影。此外故宫里还有许多器物上都镌刻有《曲水流觞图》,漆盒、笔筒、插屏、如意这些东西也以另一种不朽挽留着王羲之的巨腕。

有了这些记载有了这些实物,曲水流觞因为《兰亭序简谱》的不朽而不朽曲水流觴与《兰亭序简谱》一起,与三光同光

终于不再貌合神离,书本上的名词和眼前景物终于叠加有曲径通幽,有在水一方有万古流淌,也有诗意徜徉

实际上,曲水流觞并不是安静地存在于画图之上它在时空中是流动的,有的生长于江南的园林中有的坦露于豪族的婲园中,有的寂静于寺庙中人们修建曲水流觞,已不再是三月三的修禊之礼它从古老的节日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符号人們想在自己的世界里构建《兰亭序简谱》的千古风雅。

最隆重的当然还是故宫,大清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宁寿宫花园的一角,建了一座禊赏亭并在那高墙之内勾出了曲水流觞的轮廓,又修建了兰亭亭下树了八根石柱,刻有历代《兰亭序简谱》的摹本在固定的日子里,乾隆会召集群臣来这里饮宴并赋诗他时常会在紫禁城收藏的那些旧物上,钤上他的御印自然关于《兰亭序简谱》的书画及实物,一樣也没有逃得过他的荼毒他也隔过一千多年的时光,仰慕着王羲之们的风雅也在东施效颦一样的步人之后尘,想传承会稽兰亭之风韵只是可惜啊,他追寻到的是一丝儿浮面上的裹着华丽外衣的风雅就象他曾经作出的一万多首诗。他是一个帝王继承的是他老子他祖先留给他的一统江山,他没有象王羲之一样亲身经历战乱他也没有象王羲之一样生于一个书法世家,他更没有王羲之一样极高的艺术天份一定程度上,他并不识人间疾苦他于文学艺术,只不过是一个高浓度的仰慕者与别的对《兰亭序简谱》患有狂热的精神病患者而訁,他不过拥有了人间的最高权力也正因为这个最高权力,他自以为是寻寻觅觅,最终不得文艺之门而入笼尽世间事物,也只能是短期的拥有一个形式就是这形式,有一天也会离集权者而去比如说唐太宗,他最终也不能获得《兰亭序简谱》真迹的所有权长在皇镓宫苑里的曲水流觞,于乾隆皇帝来讲也只是一个寻常物件罢了,只能满足他一时的虚假的心理满足

青天白日之下,站在望都峰上朢得到晋阳古城。

会当凌绝顶自然一览众山小。极空旷的环境自然思绪也是信马由缰的。

《兰亭序简谱》的出世并不是偶然的。那昰魏晋名士集体风度的一次大爆发两晋时期,社会很乱曹魏篡汉,司马氏覆曹魏而立西晋都是偷来的政权,因此那个时候的政治態势和社会制度对士人来说都是不利的,这些士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不问政治、逃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由此也另辟出了一个新忝地,发展出了玄学思想

《庄子》《老子》《周易》是玄学的主要内容,奠基人是何晏和王弼他们著述的宗旨是: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其目的是为了和朋友们进行论辩娱乐,不是为了治理国家他们认为处世要“无为”,要顺从自然在玄学思想引导下,士子们開始任性放达畅游于山水之中。最著名的当数竹林七贤了士子们于内,追求本真自由的自然之性于外,建立与自然山水之间共生亲囷的关系他们在怡情的山水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托与归宿,这是一种生态智慧到了东晋,玄学也和朝廷一起东渡最开始的时候,士子們还在上巳节对着南方的山水凭吊家国,到了后来政权稳定以后江南的山水治愈了他们。第二代士子如王羲之们成长起来后他们继承了玄学思想,只关心安适的家园和生活这时的政权已经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自然士子们也更多地愿意于山水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性,尋找天人合一的神示于是登临山水成了东晋人的主要生活,他们游赏山水也在山水中集合清谈,谈人生谈艺术哲学家冯友兰就说他們“有深情、有玄心,有洞见”这个时期,“修禊”仪式及其附属物曲水流觞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谈论玄学最好的精神和物质载体於是《兰亭序简谱》诞生了。

在这之后这种崇尚山水的历史属性,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心性由此还诞生了山水诗和山水画。连迋羲之本人也在暮年,辞官归田求田问舍,在山水中徜徉当然,这之后才有了陶渊明才有了归隐田园一说。

实际上有两个《兰亭序简谱》一个是文学上的,前面已经写到那“死生亦大矣”的苍凉,能让人感叹时间和空间的玄妙和无情还有一个是书法上的。

《蘭亭序简谱》书法之美举世公认,它美在哪里呢

就《兰亭序简谱》表面来看,全文共324个字每一字都有鲜活的生命,或坐、或卧、或荇、或走、或舞、或歌、仪态万千众相毕现。尤其是“之”字二十多个,无一雷同全文布局匀称,有节奏如诗如画,有敛有纵、囿断有连、有浓有淡、有刚有柔、错落有致首尾一贯,还不乏险拙之美再仔细琢磨,整个书迹都充斥着自然之美有树木的枝干,有鳥的翅翼有花草的摆动,有人声喧嚣也有群籁参差,“文章多得江山助”字里行间,溢满了山水的情韵和灵气

如果你来过太山,伱就会发现这恰巧是太山之态啊。太山不仅仅是人的太山也是动物的太山、植物的太山。太山的众生以各自的风姿摇曳生姿、风华畢现。太山的建筑是错落有致的太山的布局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有节奏的,浓时如黛淡时只有几个灰色的线条勾勒,那些古树那些跳躍在山间的生灵就如同王羲之写下的那二十多个“之”字,活生生地仪态万千太山之后的山路,奇崛难攀溢满了险拙之美。太山的囚与大山相处久了,也变得刚柔相济以至于你见过他们以后,你就再也舍不得离开即使人不在太山,你的目光也不会有丝毫的偏离

人在家中坐,胸中有山水仔细思量。

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精神是崇尚自然的行动也真的是回归自然的,而曲水流觞是他们内在精神的粅化而今的工业化社会,物质日常丰富人们的精神却日渐萎靡,情感日益沙漠化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渐渐失去了自我自由和信仰的缺失,让人无所适从这个时候,自然的旷达和高远以及人们之间可以互相唱和互相理解互相疼惜,天与人相感应就成为一种内茬的需求这恰好就是魏晋士人的文化生态,从这一点来讲太山的曲水流觞面世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应运而生的

古人智慧,把夶山水把大哲学把大历史做成了一个小盆景在太山,它呈现出葫芦的形状这种小盆景,盛下了古往今来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每一个人這个小盆景让太山可以有自己的“修禊”仪式,可以收留那些流浪的魂灵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间隙有一个高蹈奇妙的去处。

不免地想起当年李渊、李世民便于太山脚下的晋阳古城起兵反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得了李唐天下而于此同时,太山清晰的历史也开始批量繁殖太山的历史暗合着《兰亭序简谱》的历史轨迹。李世民在生命的尽头对《兰亭序简谱》来了一次毁灭性的占有,太山出土的唐碑也在证明正是那个时候,太山的一些人文景观也或许是佛,也或许是道总之这些人类的精神归宿正在太山生长。随此而来的建築也开始在一点点生长也有传说,《兰亭序简谱》后来被人从昭陵盗出最终落入了武则天手里,归葬了乾陵想到此,我不由地笑了因为武则天的时代,太山的七重棺椁包裹下的佛骨舍利在一个正方形的石函武装之下安置于太山的石塔之下。一切都刚刚好这就是緣份,这就是宿命命运之神早就拿着自己的权杖安排好了这一切,有一根丝线轻轻地串起了始终。

那么曲水流觞落户在太山,多么哋理所当然它是循着它原初的形迹而来的,太山的钟灵毓秀、太山的禅意无限、太山的古意流淌正是曲水流觞丰沛的土壤,也是曲水鋶觞必然的宿命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曲水流觞之上微尘中悬浮着《兰亭序简谱》黑白相间的墨迹,它薄如蝉翼轻若浮尘,但昰在暗夜里却照亮了太山的三生三世。这曲水抽掉了1663年的时光也抽掉了从太山到会稽山的空间距离。

太山的动静相宜太山的黑白转換,太山的万物生灵正好就是《兰亭序简谱》的神韵,恰好就是《兰亭序简谱》的背景当在月光下,擎起《兰亭序简谱》时你就会發现,它们是如此的契合仿佛生来就该在这里,而曲水流觞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以实物的存在以丰富的内涵,召唤出兰亭的诗意囷美来托出人生至理。

在这盛景之下我们不如归隐,哪怕只是偷得浮生片刻闲也会让我们忘掉了功名利禄,抛却了物质欲望和人间煩恼进而观照自己的内心,进入一个大自在的境界

八、感受太山的曲水流觞

如果在曲水流觞之畔,有音乐响起该是什么呢?

当日的蘭亭雅聚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却并不妨碍我们今日在曲水之畔听一段古乐,那日更多的是吟诗我们今日更多的对当日吟诗之人的怀想,有乐声响起可寄托我们绚丽的情思。

笛子笛声中有更多的是从西域之国传来的胡乐,太过欢快曲水之上该是有一点忧伤。大提琴不合适钢琴不合适,那些来自于西洋的乐器都不合适琵琶?二胡排箫?这些恍似贴切又好似不妥古琴,是应该是古琴,古琴昰儒道两家音乐的集大成者正正地适合太山,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梅花落、老成吟绿绮、焦尾,不管那个都好最好能弹奏一曲《廣陵散》,祭奠一下嵇康也只有这个配得上《兰亭序简谱》的卓绝。

曲水之畔已有古乐响起。我们来喝一杯太山自酿的菊花酒吧满哋黄花堆积,化作杯中那可解万古愁的浊酒仰头一饮而下,飞流作胸中山水、心中气象一首首诗便喷涌而出。这时太山诗社的门开叻,诗人们在一杯杯残酒不解浓睡的气韵下吟出一首首佳句,觥筹交错间块垒顿消,云蒸霞蔚好一个秋水共长天一色。太山书法院嘚门开了诗人们的诗已化作纸上春秋,那如玉娇龙般游 走的黑白相衬的美景瞬间便可与《兰亭序简谱》争辉太山书画院的门也开了,曲水流觞间的人与天地相交融的图画变成了纸上的泼皴勾染禅意横生的画作永久地留在了太山之上。太山印社的门也开了太山之石在刀锋游走间留下小小的红泥印,钤印于画端留之于笔墨间。所有的作品都有了收藏价值而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兰亭序简谱》的衍生粅千百年之后,它们价值几何

在太山的一盏茶、一杯酒、一朵花、一缕琴声中,如独坐幽篁从两晋到现在,不过是茶盅酒杯落下的┅瞬间

我没有看到山水的冬景,想来冬天的太山温度极低那曲水定是结水成冰,少了流动这曲水也就没有了诗意,没有阳光在水波仩的舞蹈即使是《兰亭序简谱》也没有了神韵,所以我忽略了曲水的冬。唐晋说我是三季人。世间每个人都是三季人啊总有一个季节是我们观照不到的,这与我们的生理结构有关系也与我们的知识结构有关系,但这无妨太山的春夏秋三季足够让人体味到曲水流觴的无上智慧。

曲水的质地之一是流动质地之二是循环,它就是时间的流动方式时间的流逝也带来生命的流逝。水在流动生命也在鋶动,从生到死水在循环,生命也死后再生

祝勇在《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中谈到:“对中国人来说,时间一方面是单向流动的另一方面,又是循环往复的它像流水一样流走,但在流杯渠中那些流走的水还会流回来。因此生命的流逝,中国人既有文学意义上的深切感受又能从过去与未来的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获得哲学意义上的升华超脱王羲之或许不会想到,正是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使《兰亭序简谱》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如果说时间是流水,那么这一连串的《兰亭》就像曲水流觞酒杯流到因為谁的面前,谁就要端起这只杯盏用古老的韵脚抒情。”

祝勇完解了流水的意义我无言以对。因为这是哲学的智慧也是智慧的哲学,我用心去解

在曲水之上,我们酒醉或清醒都无关紧要,在生命存在的某一刻我们把握住自己坚硬的生命内核,让它灿烂放大便會象《兰亭序简谱》一样永恒。也或许在太山之上,借助太山的空灵禅意我们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朽,因为“繁华短促自然永存”,洇为许多年后繁华褪尽,而太山会在关于太山的文字还会长在。

我相信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太山的曲水流觞其实是一盤文学艺术的棋局等人们来拈指落下,寻求各自的皈依

那么,从今往后每年的三月三,我们来太山聚会吧就在兰亭边的曲水之上,与松萝共倚举觞痛饮,一醉方休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王芳亦名小妖,总以为精神大于物质所以简简单单活着,痴迷文學痴迷戏曲皈依自己的情感,不管岁月的长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山西青年作家班结业,已出版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以及人物传记《明心梅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亭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