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哪有正版碟买啊 找了好久没找到啊 哎 是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宁…

向右可点击&&校园照片,是最温情的诉说学校|普宁一中普宁有你|出品普宁一中已成为我们青春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不永远属于一中,但是一中属于永远我们!祝母校越来越优越,fighting!——张涌丹普宁一中走在校园里,听到上课铃声的响起,仿若回到那个穿着校服的年代。普宁一中校园的气息没有变,只是当初匆匆一瞥,来不及好好凝视。普宁一中那个挥洒汗水的篮球场,是我们纪念青春的印迹。&普宁一中熟悉的走道不一样的味道,岁岁年年,匆匆来,匆匆去。普宁一中在校园,总有那么一群人,让你念念不忘,存留于心。普宁一中每一个课间休息,总能找到幸福的滋味,普宁一中青葱的脸庞,青涩的记忆,是我们友情的见证。&普宁一中那些陪你疯陪你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如今你们还好吗?&——你好,旧时光。普宁一中总会有那么一个舍友,让你此生难忘,他是谁呢?普宁一中那个充满羞涩的记忆里,总有那样一个人,让你怦然心动。&——你还记得吗?普宁一中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入殓师》普宁一中在校园的时光并不长,所能做的便是,尽其所能珍惜与大家在一起的每一趟旅程。照片|张涌丹 &文字编辑|天涯普宁有你|出品 &微信ID:pnyouni普宁有你|原创文章(点击标题)普宁有你(pnyoun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如果你初来普宁,我想带你吃遍普宁大城小巷里的各种美食小吃……今天广东新闻频道《走读广东》带我们走进普宁,领略家乡的豆香年华。女生是好奇的物种,往往遇上这些饮料,又会大胆尝试,结果就悲剧了……外地人在普宁的感受。表示摸不清普宁人的套路。客家梅州的丰顺县也属于潮汕地区?是的,丰顺县也是潮汕地区把初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串起来,那就一段回忆停电通知因线路整改,我市部分区域(单位)将停电:一、流沙南供电所:1、泗竹埔湖厝内台片区。停电时间:2016潮汕男儿亮相世界舞台!!!当我们在二中的岁月尽头回望时,这往往是我们记忆里清晰深刻的节点。每个学校的年级主任都有他的经典语录……南园陈厝片区、南园大队片区、东市场、华侨新村片区、前蔡英才书店片区……郭翠玉今年34岁,离家出走至今十年,因母亲生病,盼望你速回家,请知下落者告知本人……上下班的路上,无论骑车还是步行,戴着耳机听听音乐……说起吸尘器,咋们有两处地方见过他。一是小学课本的《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课文也许青春就是
我的喜欢的人,奶茶 ,蓝天施主施主我不信你没见过Ta ,
说实话,第一次和网红面对面
我很紧张。在普宁,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滚动查找全国各地大学分数线与专业对口……还有单身的总是你?四川遂宁联福小区一男子暴打母亲,你是怎么看的?警官思索了一下,“找一名有实力的卧底,这个我已经谋划了许久据说很多人从小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乞丐也疯狂乞钱记淡丁和白仁满满的都是套路龙家变故刘伟生对于陈警官所说的,封他做警察,他可受之不起,他走到兰花广场上散步。刘伟望着跳舞的大妈们,散步的那一天,我的妞突然不理我,到底怎么了?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16高飞杯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世界杯(中国上海站)15日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落幕。在当天老子做不到!臣妾也做不到!现在踏入夏季,天气炎热干燥,这样的晴天, 却发生了反常的天气现象。跳广场舞的基本上都是大妈,很少有大爷,为什么大爷不跳广场舞呢?拿得起,放得下,人之自在也!风格会变一变,带点潮汕话的特色的连载小说更新啦!!!其实有一个疑问,那便是这些对于修者有益的丹药,在药店里为何没有出售?pnyouni普宁故事记录平台。 总有一天,你会在这里找到普宁的回忆。热门文章最新文章pnyouni普宁故事记录平台。 总有一天,你会在这里找到普宁的回忆。购房免费咨询热线:
& 信息详情
【住宅】万豪城市花园3房急售
发布时间: & 过期时间:&& 已有人浏览
售价:52.00 万元 单价:4320元/M2
房型:3室1厅2卫
面积:120.36 M2
房源说明:适合居住
房屋区域:娄底市 - 娄星区
房间类别:住宅
建筑年代:2013年
房屋朝向:南北
房屋楼层:第9层/共32层
&咨询电话:&(联系我时请说是娄底房网上看到的)
&联系人:颜玲&&&
房屋区域:娄底市 - 娄星区&
详细地址:万豪城市广场&
所在小区:万豪城市广场&
房源说明:适合居住&
楼&&&&号:5 902&
装修说明:毛坯&
配套设施: 热水器 空调 电视 冰箱 洗衣机 微波炉 饮水机 烟机灶具 有线 宽带 水 电 燃气 暖气 煤气 电话 地板砖 木地板 水泥地 淋浴 防盗门 储藏室 车位 车库 封阳台 防盗网 电梯&
室内装修:
地面:无装修 天棚:无装修 内墙:无装修 厨房:无装修 卫生间:无装修
详细信息:&
暂未上传图片!
&地图上的位置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人档案
正在加载数据...
&周边二手房推荐
正在加载数据...
在娄底买房子买哪好?哪有楼梯房?哪有低价房?买卖房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400 99Copyright &2011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刘招华出身贫穷曾是好法警 中国最大毒枭调查(图)
刘招华出身贫穷曾是好法警 中国最大毒枭调查(图)
刘招华出身贫穷曾是好法警 中国最大毒枭调查(图)& 疯狂毒枭    活动时间:年  活动区域:福安、普宁、宁夏    从1996年制出第一批冰毒到1999年被公安部通缉,刘招华先后在福建、广东、宁夏开设冰毒制造厂,涉案的冰毒数量之多,甚至震撼了全世界。      刘招华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是在1996年,福州警方扑到他的冰毒制造厂,却只发现一些零散的设备,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他销毁了    1996年,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接到举报,有两名毒贩将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前进行交易。于是警方派了两名警察化装成毒贩,一举将疑犯陈文印和张明辉抓获。   12月10日,当时作为探长亲自参加抓捕行动的福建省公安厅缉毒大队薛建和警官向记者描述了这个案子:警方一共出动了20多人,现场缴获冰毒5公斤,但是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并没有刘招华。1996年12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这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翻供了,说冰毒是从一个叫刘招华的人那里拿来的,并且举报刘在福安赛岐有工厂制造冰毒,并且有10公斤冰毒藏在刘的小舅子家中。”  直到此时,刘招华才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福州警方立刻赶到福安,结果发现扑了空,赛岐的冰毒制造厂只剩下10多口用于试制冰毒的反应锅以及一台崭新的控制台,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销毁了。    而确认刘招华制造冰毒的事实也费了一番周折。薛建和说,他们在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很大,有好几吨,此外还从刘家里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警方对工厂里的设备、工艺等实物拍了照,随后找到了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理化分析部门的一位专家。专家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了刘招华生产冰毒的行为。    刘的小舅子吴某也招供了窝藏毒品的事实,但在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他却翻供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最后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陈文印、张明辉也因为检举了刘招华,保住了性命,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   但是,刘招华却从此消失了。警方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延续至今的追捕。   “刘招华这个人反侦查能力比较强,早在法院对陈文印、张明辉案件进行审讯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出逃了。”薛建和说,“这些年来我们为了抓捕刘招华去过广东、武夷山、上海等地,而且已经基本确定他是从武夷山逃跑的,大概在1999年11月份,当时他与另外一个女人生的儿子刚一个月。可就是没有一次能够抓到他。”    制毒厂藏在深山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后面是一座小山,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1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赛岐镇苏洋村的冰毒制造厂原址。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厂房后面是一座小山,把工厂和村子完全分隔了开来。工厂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从选址上看,当时刘招华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靠江使工厂运输方便,靠山又避开了村民的视野,相对偏僻的位置,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六七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整个工厂的核心是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小楼。小楼至今依然矗立在赛江边上,在那一带显得非常突兀。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荒废,墙板、地板、家具都已经被毁,但是从遗留的痕迹看,当时的确豪华装修过。每一层除了大厅外,各有3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米,并且自带卫生间,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    “这样的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同行的赛岐警察告诉记者。    尽管警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刘招华曾经在这里制造了15公斤冰毒,但是他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不相信这一点。    刘月春回忆,从1993年开始,刘招华就说起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塑料厂,但好像直到被警方查处也没有正式投产过。    刘卫民也觉得那个厂里制造冰毒不可思议。“我去过几次,厂里好像没有什么工人。当时做了一些样品出来,就是几个塑料灯,会发光。”  而陈胜平的回忆则是曾见过有一车一车的洋葱往工厂里面拉,“拉进来的都是原料,说是做洋葱晶。”  12月8日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吴表示,刘招华曾跟他说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厂,生产洋葱晶。吴甚至还见过那个台湾人,台湾人当时40多岁,戴眼镜,在赛岐住过好一阵子。    那个和刘招华合作的台湾人到底是谁,也一直是个谜。刘卫民记得刘招华曾告诉过他,盖苏洋村的那栋小楼花了70多万,全是台湾人给的钱。“刘月春现在居住的那个三层砖房也是刘招华当兵回来后盖的,据他说花了两三万,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钱,恐怕也和台湾人有关系吧。”  无论在赛岐还是福安,认识刘招华的人普遍有这么一说:他早年在平潭当兵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并且对其中的人有恩。正是这些人后来将他引上了毒枭之路。   向西安教授讨教制毒  1996年刘招华找到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教授并不知道这个年青人日后竟成了个毒枭    在刘招华成为毒枭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掌握了制毒技术。   据薛建和介绍,刘招华在冰毒制造工艺上使用的是最新的化学合成工艺,他选用的原料是丙酮。但是在实际制作冰毒的过程中,刘招华生产冰毒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冰毒结晶工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1996年四、五月份,刘招华来到西安,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一位姓朱的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朱教授帮助刘招华实验了整个冰毒的结晶过程。万分感激的刘招华当即支付给他现金5000元,返回福州后又给朱邮寄了5000元。之后,刘招华开始走上了冰毒的非法生产道路。    薛建和说,其实福州警方很早就在刘招华家里发现了一张5000元的汇款单收据,准备去西安调查,但当时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去。   直到1997年6月,薛建和接到福建省公安厅的电话,说西安警方到福州调查一些情况,他才知道原来刘招华的制毒技术就是去西安学来的。   11月24日上午,陕西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福州市警方破获赛岐一地下冰毒加工厂案,曾给刘招华帮忙解决冰毒结晶问题的西安交大朱教授看过电视后很快到陕西省公安厅去“自首”,但这名教授当时并不知道刘招华“讨教”背后的真实用意。    刘招华是如何赢得教授的信任的呢?西安交大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5年刘招华托人认识了已离休的朱教授,以研制减肥药为借口,“请教”老教授帮忙实验用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在实验前,朱教授曾认真查阅了有关资料,确定甲基苯丙胺确实是制作减肥药的一种必要成分,然后才进行实验并成功合成了甲基苯丙胺。至于刘招华用该工艺来制冰毒的真实用意,教授当时毫不知情,更不知道甲基苯丙胺就是冰毒。    后来,朱教授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专家介绍冰毒的化学结构,才得知甲基苯丙胺就是新型毒品——冰毒。当晚,他立即向西安交大党委汇报了情况。学校随即令校公安处向陕西省公安厅进行了报告,并及时向福建警方通报了有关情况。    据悉,由于朱教授当时并不清楚刘招华的真实用意,警方并未对他进行处理。   一年产出12吨冰毒  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指挥他人在广东普宁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结果警方把它们搬出来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    大约在1998年前后,刘招华潜入广东普宁市。这里不但靠近闽粤边界,文化上和福建相近,更因为当时这里是制贩毒的便利之地。   刘招华找到了这里的毒枭陈炳锡,两人一拍即合。刘出制毒技术,陈出钱,很快就开了第二家冰毒厂。    陈炳锡其实在当地并无很大名气。他经营了几家服装厂,但这只是他对外公开的身份。据说,陈为人非常低调,且对普宁不少寺院有慷慨捐赠。   同样,刘招华在普宁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当地许多警察也是看到最近的通缉令后,才知道他在普宁活动过。“这可能是内地毒枭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十分谨慎。”  由于冰毒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腐蚀性很强的污水,只1个月后,刘招华和陈炳锡合作的新厂流出的废水,就把村里鱼塘里的鱼给毒死了,引起村民们文汇报不满,告到政府部门。刘招华见势不妙,赶紧北上银川寻找避身之地。    刘招华和陈炳锡这次找的是隶属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的一个农药厂房。他们把普宁的制毒设备转移到这里,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制造冰毒。    在这个僻静的厂房里,刘招华由原先的小角色迅速发迹成后来震惊世界的大毒枭。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伙同陈炳锡,指挥4名普宁人运用他掌握的新技术,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    如果不是谭晓林团伙贩卖毒品的暴露,刘招华不知还会给世界多大的震撼。    谭晓林,原籍四川,在云南边境一带打工中结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后娶其女,入缅甸籍,拥有上亿元身家财产,成为金三角地区的新一代大毒枭。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案件命名为“7·28案件”。    同年11月4日,警方在长时间跟踪这个团伙后,在广州一家仓库里现场缴获其贩卖的108.85公斤海洛因。    警方在这个仓库里,还意外地发现了17个纸箱,里面装的是高纯度冰毒。“我们准备走了。守仓库的有个人就说,哎,旁边那个仓库平时也是挺怪的,常锁着,(我们)打开一看,全是箱子……”广东省公安厅民警回忆说。    这些箱子里装的也全都是高纯度冰毒,“非常非常多,从地下堆到(房)顶上。”民警们搬这些箱子花了一天时间,结果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一数,竟有554个纸箱,共装有11.08吨冰毒。“当时很多在场的老警察都暗吸凉气,感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这么多冰毒。”  通过审讯,警方还从普宁市池尾镇贵政山村缴获质量较差的1.28吨冰毒。    据警方调查,指挥制造这批惊人数量冰毒的,正是刘招华。但这一次,他再次成功逃脱。   “他那天回去并不是坐电梯上去的,而是走防火通道。当他上了楼以后,从防火通道门一出来,就看到他的房间正有人进去,公安人员在搜查,他马上调头就走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广东省公安厅民警说。   1999年11月,公安部对刘招华发布通缉令。    图:深藏在赛江边上的这栋小楼其实就是刘招华的制毒工厂。这是他的第一个制毒基地。     图: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曾经豪华的墙板、地板、家具现在都已经被毁。  谦和富商  活动时间:年  活动区域:广西桂林   2000年刘招华潜逃桂林,取得“合法”身份成功“黑洗白”,在当地活动近5年无人知晓并以投资商成为官方的座上宾,2004年警方悬红60万缉拿他,刘招华再度开始了他的亡命生涯。  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同年4月和5月,先后冒出“周倩”、“周杰”、“李华”等3人。他们都是从这个县的龙水镇“农转非”而来。其中,李华和周倩、周杰均来自龙水镇同安村委。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4人都不是龙水镇人,登记的居住地址都是假的——周边的居民说根本就不认识他们。   这个秘密直到今年11月24日公安部发布悬赏通缉令才露出水面。让当地有关方面尴尬的是,他们亲热相称几年的“李总”李森青,竟然是中国头号大毒枭!    亡命桂林的“合法”生活  和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印象不错,迷信“木”的他只得到桂林5年的庇护    在全州获得“合法”身份后,以“李森青”之名出现的刘招华,先是在桂林市郊漓江花园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任董事长。自这年起,刘在桂林市下辖的龙胜、临桂两县投资约千万元,主要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2002年2月,成立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后因这个“空壳”公司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吊销。    12月8日,记者来到漓江花园185号,发现房门和院门均已被警察贴上封条。这里是刘招华等人在桂林的落脚点,也是他的森森公司注册地址,居于花园最角落,安静而且隐蔽。    在这里,刘招华似乎忘却了远在福建的妻儿,与周倩以夫妻身份出入。同住的还有李华和周杰,据警方对外消息,他们分别是刘招华和周倩的表弟,周倩是福建建阳人,她怎样和刘招华走到一起,目前还是个谜。    一名长年在漓江花园门口开摩的的男子告诉记者,刘共有3部车,自己开一辆小车,周倩开一辆小型越野车,李华则开一辆带封闭车厢的小货车。刘和周倩都喜欢打牌和打麻将,在花园里有不少牌友,经常围坐一起消遣。刘曾在牌桌上说,他在全州、龙胜和临桂都有投资,但看不出他身上有老板的气派,有时反倒显得很小气,夫妻俩经常为对方输了钱而吵架。“事后想来,他贩毒那么有钱,却为这点小钱夫妻斗气,肯定是做给别人看的。”  和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除了长着福气相,为人做事也比较低调、沉稳,说话不紧不慢,谦和有城府。虽然刘的身份证是全州的,但一口浓重福建口音的他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李华和周杰也是福建口音,只有周倩的普通话里听不出她来自哪里。    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这再次让人想到,刘招华的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看来,刘招华对“木”仍然笃信不疑。    但事实上,桂林并不能给他终生的庇护。在这里隐姓埋名近5年后,他似乎嗅到了危机正在来临。邻居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今年11月22日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周倩还留在家中。邻居告诉记者,第二天傍晚,她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几名警察守候在她家门口。“周倩回来时远远看到,就直接跑掉了。”  刘招华家三楼阳台上,至今还晾晒着几件衣服未收,似乎印证了周倩逃离时的措手不及。邻居称,警察发现周倩逃跑后,入室搜查到半夜。    第三天上午也就是24日,公安部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刘招华悬赏20万元通缉。但公布的刘招华照片还是刘的早期照片,直到4天后的海南省公安厅通缉令,上面才出现了警方掌握的他最近的照片,显示刘招华脸部明显发胖,剪了平头还戴了眼镜(但记者调查发现,刘平日里一般不戴眼镜)。    11月29日广西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时,还未掌握周杰的照片。几天后,广东方面的通缉令才补上了这一缺陷。    这些似乎都表明,警方对刘招华和他身边人的关注,并不比他们出逃早多久。或者说,当过兵、做过法警的刘招华,在躲避警方追捕能力上非同一般。   投资当地频频抛头露面  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和许多通缉嫌犯尽可能断绝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频频与桂林方面的一些官员接触。在内地大兴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甚至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2002年底,临桂县凤凰林场许多职工在收看当地电视新闻时,惊讶地发现林场已经被县里租赁给刘招华的森森公司了,而林场方面却不知情。直到2003年3月,时任临桂县委副书记的骆明远才把刘招华带来林场进行商洽。在骆明远的斡旋下,林场与刘签订协议,同意租赁改制。    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对方,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第一年李应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工厂建成2年内即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应缴税款达1000万元,2008年达5000万元……”这次租赁改制的另一大动作是“安置了大量职工”。    “这是全区70多家林场乃至全国众多林场里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制,我们林场得到了大实惠。”留守职工高和平(化名)对记者说。    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这句话改变了林场派出所“可能沦为刘招华私家保镖的苗头”,高和平说。    签订协议后,刘很快给临桂县财政送来600万元,用来安置林场职工、处理林场原有债务等方面。300亩苗圃基地也很快开建,种上了红豆杉苗。因天然红豆杉已濒临灭绝,而其中提取的紫砂醇对抗癌有奇效,因此人工种植前景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背景下,临桂县方面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探望。 再次圈地宣称制造洋葱素  刘招华投资时均由当地领导引进推荐,刘如何取得他们信任至今不得而知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新华网广西频道的一篇报道称,该龙头企业的启动,将使两江成为洋葱之乡,年创税达800万元以上。 “圈地的时候,我们正准备双抢,田里的稻子有7成熟了,我们都反对这个时候征地,但干部做工作,我们就没办法了,收割的稻子猪都不爱吃。”12月8日,白岩村多名村民向记者诉苦。    两江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招华在这里共征地20亩,花费40多万元,此外还对旁边一个山洞进行了整平拓宽,刘想把汽车开进去。    来临桂投资之前,刘招华已经和百余公里外的龙胜县领导有了接触,时间大约在2001年初。进入2002年,他开始在这个县的平等乡种植红豆杉。高和平透露,到目前为止,刘招华在那里约种植上千亩,投入300多万元。而根据平等乡党政办一名工作人员的说法,刘是县领导介绍来的,他最早想种植上万亩红豆杉。    据了解,刘招华在这两个县投资前,都没有找过当地的招商部门,而是直接由县领导引进推荐的。刘是如何认识并一步步骗得他们信任的?有关方面对此讳莫如深。平等乡李乡长说:“县里规定这个案子不得向外界陌生人透露。”现已调离临桂的原县委副书记骆明远拒绝和记者接触,他现所在单位的秘书建议记者“找临桂县委去”。    虚幻的投资神话  刘招华的投资“虎头蛇尾”,签订的协议大部分落空,有人怀疑他借此贩毒    有关人士介绍说,和内地许多地方一样,这几年桂林在招商引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许多单位和个人(包括领导)均分配有数额不低的引资任务,这也被视作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这种对外资的渴望,可以从一些招商引资政策中明显看出。临桂县规定,对引进外来企业的有功人员,从企业实现税收之日起,按当年财政实得财力的10%给予奖励,连奖3年,后两年以上年为基数,奖励递增部分的15%。    “李总”很快就让当初热烈追捧他的地方官员失望了。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他基本停止了协议里承诺的继续投资。大家逐渐发现,“李总”只不过给他们编织了一个宏大而虚幻的投资神话。   凤凰林场的职工记得,在协议签订后的1个月里,刘招华在苗圃和场部之间跑前跑后,一个月后,他就很少来了,只有李华开着货车代表他出面。而李华自从今年夏季和村民因琐事打架后,也几乎不出现在林场了。    一名在刘招华身边工作过2年的林业专家回忆说,刘在苗圃里栽种好红豆杉苗后,就不再打井施肥了。    至于他在协议里说的1年之内投入1.3个亿完成工厂建设,就更是“纸上谈兵”。因为占用林场400亩林地建厂,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现在还在报批等待中”。    两江镇政府满怀期望的洋葱素加工项目,在把20亩良田整平、把山洞拓宽后,刘招华也是再无下文。“我们打电话催他早日进驻,他总推说没有资金,再往后打,就发现他换了手机号码,而且是不断地换。”镇党政办一工作人员回忆。    临桂县政府一名公务员事后也听当地移动公司的朋友讲,“李森青”的手机号码换了很多次,“本来像他这样的商人,客户资源很重要,老换手机确实不合乎常理,要是当时多个心眼,向公安机关举报就好了。”  刘招华“虎头蛇尾”的做法目前尚未有权威解释,也许真的缺钱,也许他发现投资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一个事实是,他开始拖欠帮他干活的农民工和林校几名毕业生的工资,拖欠两江镇政府为征地暂时贴上的几万元款项,设在林场办公室的电话也因欠费一千多元而停机。刘甚至还拖欠森森公司4名股东至少半年的工资,这些股东实际只是打工者,后来领不到薪水便先后离开。    在凤凰林场,职工们对刘招华投资这里种植红豆杉的行为表示费解。“这里根本就不适合,内行都懂得这个道理,刘招华不傻,为何还要往这里大把地扔钱呢?一可以靠投资笼络当地,树立正经商人形象,二是方便在林场活动,伺机制造冰毒。”  这种说法在桂林民间有一定支持率。还有人说,平等乡是龙胜最偏远的山乡,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区既适合种红豆杉,也给制毒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于他在两江镇办洋葱素加工厂,有人联想到公安部通缉令上说他在福建制毒是打着生产洋葱精的幌子,据此认为他很可能也是想以生产洋葱素为名,在山洞里制造冰毒。“工厂一般应设在交通发达处,但那里非常偏僻。”  12月8日,记者从两江镇搭乘三轮摩的前往白岩村,找到了这个山洞。洞口原本只能一人匍匐爬进,现在已是豁然开朗,里面高约3层楼,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山洞离镇政府约4公里,但道路极其颠簸,一路走来,记者身上已蒙上厚厚一层尘土。而据摩的司机说,去年这条路更烂,没有摩的愿意进来。   村民听说“李总”逃跑,就来了气,“他说开山洞是作冻库用,还有一半的工资没给呢”,“而且现在洞口大开,就像老虎的嘴张大了,村里人都感觉不吉祥,要赶紧封上才好。”    刘招华如何“黑洗白”?  刘的“合法”身份暴露户籍制度漏洞,有关人员将受到处理    刘招华在桂林活动近5年无人知晓,和他改名“李森青”并持有全州县“合法”身份有直接关系。那么,他是如何“黑洗白”的呢?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刘招华的这条路径大致为:2000年找到全州社会上的一名中介,此人再找另一中介,第二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第二中介到龙水派出所上到户口,然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目前,第一中介已被警方抓获,但起关键作用的第二中介闻风而逃,警方尚未对此作出最后定论。    全州县公安局局长欧克强认为,刘招华此路走通的两大背景是,2000年人口大普查为漏报人员上户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扩张中的城镇化建设,需要很快吸收农民为城镇居民,以此扩大城镇面积,提高城镇消费能力。    同时,欧克强也承认,“这至少说明了我们办事民警在工作态度上粗枝大叶,不该省略的程序省略了。”他认为,龙水镇民警应该对村委会的所谓证明实地调查、严格审核。    实际上,记者发现,这次户籍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远不在此。    刘招华登记的身份证地址是全州镇民主路221号,周倩和周杰的地址是穿心巷8号。巧合的是,现住穿心巷8号的卿淑云大娘告诉记者,大约在1997年以前,这里的门牌号码就是民主路221号。但她既不认识李森青,也不认识周倩和周杰,这几个人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她家的户口簿上。  奇怪的是,城关派出所所长对记者表示,他们接到的证明都是有效证明,只能办理。    一名户籍警察告诉记者,农转非虽有购房、夫妻投靠、子女和父母投靠等几种不同形式,在程序上也有所不同,但均须街道办事处接收盖章,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派出所所长签字同意,上级公安机关盖章。  据记者了解,专门到公安机关办理假身份证的中介在很多地方存在,并从中获取丰厚回报。他们多根据各地松紧不一的出境手续,为同一个人办理各地不同姓名的假身份证。其主要做法就是在当地寻找某替身,以身份证遗失为名申请重办,用的还是这个人的姓名和住址,但照片却是另一个人。而利用当地村(居)委、街道盖章证明漏户,也是中介惯有的方法之一。很多人身上怀揣几张甚至十多张这种身份证,在这些不同的地方四处游走,专门寻找出境机会。这里的潜规则是,他们必须给中介支付一笔巨额资金,而中介又必然要买通有关部门的关键办事人员。  “这种现象在业内司空见惯,我听说就有逃犯找中介制造假身份证的。”一名知情者透露。    据警方有关人士消息,桂林市公安局已派出6人专门小组,对全州县的这起户籍事件进行调查,因没抓到关键中介,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肯定有人要受到处理”。毒枭身后的刘氏大家庭——    家破人亡    记者调查时发现,作为腰缠万贯的毒枭,刘招华在福安的老家至今依然是家徒四壁,他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刘家姊妹,每个人背后都有悲惨和不幸的故事。他们对刘招华的记忆凝固在1996年。 “刘招华和家人的关系一点都不好。”赛岐公安分局缪施健局长说,“据说他宁可给情妇1000万,也不愿意给哥哥400块。”  刘家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是富裕的。刘招福、刘招禄、刘月春三家人家至今还挤在前进路79号那个简陋的屋子里。不过目前仅剩下姐姐刘月春一人在家。    在赛岐坊间,刘家人的“出家”经历也广为人知。目前,刘招福夫妇、刘招禄夫妇均已看破红尘,在附近的山上出家做了和尚和尼姑。    大哥、二哥夫妇双双出家  大哥刘招福原来开汽车修理厂,曾经资助过刘招华上学。他唯一的儿子几年前在修理厂的游泳池中触电身亡。修理厂后来也因为纠纷被政府收回,虽然法院判赢了,但迟迟要不回来。悲伤之下,招福夫妇双双出家,在赛岐最高的鳌峰山上修行。    12月7日一早,记者爬了3个多小时的山,来到鳌峰顶的寺庙想询问刘招华的相关情况时,发现“招福和尚”已于几个月前云游四方去了。    二哥刘招禄性格暴躁,据说脑子不太灵活,据知情者介绍,刘招华比较讨厌他二哥,因为他二哥经常向他要钱。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刘招禄夫妇也出家了。    而大姐刘月清则很早就出嫁到福安城阳那边去了,平时和娘家鲜有往来。    姐姐独自借钱安葬母亲  更可怜的是刘月春。刘招福的儿子死后一个月不到,刘月春唯一的女儿也被车祸夺去了生命,后来刘月春又离了婚。    刘月春目前没有工作,主要生活来源是女儿死亡后的那笔赔偿。“她在家里弄了两张桌子,我们去打麻将的时候,会向每个人收2块钱的场地费,以此补贴家用。生活太艰难了!”邻居说。    “母亲1998年去世的时候,家里连安葬的钱也没有,我借了钱给母亲下葬的。”刘月春讲到这里,眼圈红了。  尽管如此,刘月春依然认为刘招华是个孝子。“他在赛岐的时候,经常会拿钱给母亲治病。母亲瘫痪了4年多,大多数时间也是他独自料理的。”姐姐坚信,母亲去世的消息刘招华肯定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会回来守灵。    家人和刘招华的联系截止于1996年的一天。那天他突然从家中蒸发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包括刘招华的妻子吴云青也一点儿都不知道。    妻子出家留下儿子  吴云青也是赛岐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前在宁德师专工作。据吴云青的母亲吴瑞廉介绍,吴云青和刘招华先前在赛岐并不认识,“后来云青在福州上学、招华在福州平潭当兵,经人介绍才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的。”  刘招华转业后分配去法院工作前,他们在赛岐刘家结了婚。事实上,婚后夫妻分居两地,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据称,小两口的生活在当地属中等水平,感情也挺不错,好像很少见过他们俩吵架。但是刘招华的突然离去显然对吴云青打击很大。“当时我给她看了一本佛经,她文化好,悟性很高,于是也决定出家了。”刘月春说。  吴瑞廉有点惋惜。“我已经有几年没有见到她了,据说去普陀山一带了。”  刘招华走的时候,把年仅5岁的儿子留给了吴云青。吴云青出家的时候,又把儿子托付给了刘月春。“要是不用帮招华照顾儿子,我也早出家了。”刘月春抱怨道。“孩子已经14岁了,在上学。他对招华几乎没有印象,根本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对母亲的印象也快没有了,可怜呀!”  12月8日,刘月春看着记者手中的广西警方通缉李森青(刘招华)以及“刘妻”周倩、刘的表弟李华的材料,茫然地摇了摇头。“我只认识刘招华,其他人我都不知道。”  在刘家、吴家、赛岐乃至福安的亲友心中,毒枭刘招华的形象凝固在了1996年。    (华商报记者 程彬对此文亦有贡献)    迷信“木”的刘招华  刘招华对名字里要有“木”笃信不疑。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刘招华的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      图:刘招华的情妇周倩。    ?图:刘招华在桂林藏身之所漓江花园185号,现被警方查封。      ?图:刘招华在桂林两江镇征地20亩并拓宽山洞后再无动作。此举现在被当地人认为是打着幌子继续制造冰毒。    ?图:刘招华哥哥刘招福在鳌峰顶出家的庙。    中国头号毒枭刘招华黑白面涉嫌制造冰毒逾14吨,警方悬赏60万元全国追捕,本报记者跨越三省区调查其变轨人生   11月24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通缉刘招华等五名贩毒数量巨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在逃毒品犯罪嫌疑人。    这是公安部首次向社会公开悬赏通缉毒品犯罪分子,其中对毒枭之首的刘招华悬赏20万。随后,广西警方、海南警方、福建警方又分别相继追加10万、10万和20万缉拿刘招华。    一个毒枭,警方悬赏60万进行通缉,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刘招华是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成为赫赫有名的毒枭,他究竟干了些什么?通缉令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谜团?本报记者近日分赴福建、广东、广西调查这个旷世毒枭各种不同的面孔。    刘招华的毒枭人生    刘招华,这个生于日的福建男子,涉嫌生产、贩卖的冰毒总量超过了14吨。如果这些冰毒销往美国,价值60多亿美金。所以,刘招华真可谓“旷世大毒枭”。    在成为毒枭之前,刘招华的生活轨迹与常人无异:高二辍学应征入伍,1983年至1989年在福建平潭武警边防支队服役,1989年至1994年转业后在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    贫寒的家庭出身,使刘招华一直怀着“发财”的梦想。这或许是他走上制毒道路的直接原因。1996年5月底,刘向西安交大某教授学习了人工合成冰毒技术后,在赛江岸边的一栋小洋楼里,刘招华迈出了毒枭之路的第一步——首批15千克冰毒生产出来了。1996年7月,正当他的两个同伙在福州贩卖其中5公斤冰毒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刘闻讯后销毁了剩余的10公斤,仓皇出逃。他的制毒工厂也随之被警方摧毁。    福建警方立即展开了通缉,但是刘招华仿佛如蒸发般地消失了。直至1999年,在广州查获的另一宗毒品案中,公安机关意外地发现了刘招华不仅没有出逃,而且三年来一直在千方百计地疯狂制造冰毒。警方共查获冰毒累计12.36吨,这相当于1998年全世界查获的冰毒数量总和。   这些纯度高达99%的冰毒,都是刘招华设在广东普宁的第二个冰毒制造厂和设在宁夏银川的第三个冰毒制造厂生产的。    虽然这些制毒工厂以及他后来搬迁到福建等地的制毒设备和原材料,都先后被警方查获,但狡猾的刘招华却一次次侥幸逃脱。如今更是销声匿迹。    从警方掌握的情况看,刘招华于日在桂林携情人出逃。11月25日,有群众举报称,当天看到面貌特征与刘招华相似的人在海口市海府路商业街及府城步行街42路车站活动。同时,根据海南警方分析认为,刘招华可能已经潜入海南境内。12月3日,新华社消息称,公安机关核实后发现,刘招华与相关涉案人员周倩、李华、周杰可能逃往广东等地。广东省公安厅于12月3日公开通缉上述4名重大在逃涉毒犯罪嫌疑人。    目前抓捕刘招华制毒集团的天罗地网已经在全国撒开。 通缉犯刘招华其人  &&&  年轻时的刘招华;   逃亡时的刘招华  刘招华,男,曾化名李森青,日出生,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人。身高1.70米,体貌特征明显,脸部较宽,有一道贯穿右眉的疤痕,讲话带明显的福建福安口音。目前在逃,警方悬赏60万全国追捕。   贫家少年   活动时间:1996年以前  活动区域:福建福安   在成为毒枭之前,刘招华的生活轨迹与常人无异:因家贫辍学,随后入伍参军,退伍回乡当上法警。在1996年之前,人们印象中他是一个表现积极、前途光明的“好同志”。    贫穷贯穿少年时代  父亲卖豆腐,母亲料理家务,贫困是少年刘招华生活的整个基调,往往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以至于他求学的道路也不得不中断    赛岐,福建省福安市下辖的一个镇,坐落于群山环抱中,清清的赛江水和104国道交错穿镇而过。方便的地理位置,使赛岐成为闽东最大的水运中转地。在赛岐镇中心,有一条叫前进路的街道。街道弯弯曲曲,两旁都是闽东常见的木结构两层老屋,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屋子显得摇摇晃晃的。   刘招华的老家坐落于前进路79号。在这间普通的老屋中,刘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他的毒枭“事业”,也是从这里开始。    刘招华1965年9月出生在赛岐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以卖豆腐为生,刘家兄弟姊妹一共五个,大姐刘月清、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刘招华是最小的孩子。    12月7日,记者来到刘家的老屋。老屋两层,沿街修建在一个高高的石基上,从外面看去,一共3间门面,中间是厅堂,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厅堂里供奉着神龛,神龛上一边写着“祈福”,一边写着“招安”。厅堂的采光特别差,显得晦暗而空荡。穿过老屋,后面还有一间三层的砖房,顺着狭窄的楼梯,记者在三楼遇到了刘招华的二姐刘月春。    刘月春40多岁,长得和通缉令上的刘招华很像,脸圆圆的,皮肤红润。“我已经有10来年没有见到他了。1996年以后他就杳无音信,要不是这次看电视,我根本想不到他干了这么大的事情。”  对于往事的回忆,刘月春最大的印象是“穷”。“父亲死的时候,招华才12岁。母亲后来又生病了,不能干什么活,一天到头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的。”赛岐镇前进街居委会50多岁的支部书记陈胜平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家在镇上算是穷的,往往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贫困成了少年刘招华生活的整个基调,以至于他求学的道路也不得不中断。据刘月春介绍,刘招华学习成绩很好,“他当时考到了福安一中,这是福安最好的高中,可惜只上到高二就当兵去了。”  陈胜平对刘招华辍学当兵这一段也记忆犹新。当时刘招华找到陈胜平说,家里这么穷,读书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当兵,“你一定要把我弄去当兵”。   而在刘卫民的记忆中,刘招华性格不算外向,有时候甚至有点内向。刘卫民是刘招华的邻居,两人年龄相仿,从小一起玩到大。“他和熟悉的人话比较多,和不熟悉的人没有什么话。他很聪明。比如小时候一起玩,他很会利用一个人去打另外一个人,我们都想不到这一点。”他还记得刘招华那时经常对朋友说,读书没有意思,以后一定要有钱!   在陈胜平等街道干部的关心下,刘招华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开赛岐去福建平潭边防部队服役。1983年冬天,刚上高二的刘招华,偷偷地离开了学校。“当时连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是悄悄走的。”刘月春回忆道。    表现出色的法警岁月  在福安法院的法警岗位上,由于工作方面的良好表现,刘招华一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甚至还在法院系统的执行大会战中被记立三等功    1989年,刘招华转业回到福安,被分配到福安人民法院担任法警。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刘招华是转业排级干部,工资有50多块。”时任福安法院副院长的钟石龙12月8日告诉记者,他当时是刘招华的直接领导。    从公安部的通缉令上看,刘招华1989年至1994年在福安人民法院任法警。事实上,刘在法院工作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他是1989年底来的,1991年初就被市里抽调上去搞项目,虽然人事关系还在法院,但很少过来了。”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说。    在雷阮玲的印象中,刘招华是一个“好同志”,至少在工作上表现不错。当时全院一共才22个人,法警有3个,而专职的法警仅刘招华一人。“他的个子有点高,当兵出身,人看上去比较敦实帅气,也很有正气,在法庭上能够给犯罪嫌疑人一种威慑感。当时我们以为他没有结婚,有人还想给他介绍对象。”   据悉,由于工作方面的良好表现,1990年刘招华被评为福安法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福安所在的宁德地区开展法院系统执行大会战,刘招华在执行工作中表现出色,还被记立三等功。“要是他在法院好好干,肯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钟石龙至今仍觉得惋惜。   尽管工作表现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刘招华似乎对法警工作还是有点不满,尤其是待遇方面。钟石龙回忆,刘招华当时抱怨过几次,法院工作工资太低,没有什么意思。    “他那时候回赛岐,也跟我们这帮朋友说过,法院那边钱还是少了点,有机会一定要自己干。”刘卫民说。   1991年,福安市由于大搞招商引资,需要很多人手。于是市委、市政府就从组织部管辖的各单位抽调干部去集中搞项目。也就在这时候,“聪明、工作积极”的刘招华被市领导看中,作为福安人民法院唯一的干部被抽调上去,从此便事实上离开了法院。  招商引资结识台湾人  从被抽调搞招商引资开始,刘招华的行踪逐步淡出同事、领导、亲友的视野,变得比较神秘。“和生意人接触密切,估计他的思想转变很大。”    至少在法院的领导和同事眼中,刘招华的转变开始于招商引资期间。  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回忆,刘招华被抽调后,偶尔也会来法院,讲一些外面的事情。据刘自己说,招商引资主要就是陪领导和各种各样的商人打交道,有新加坡人、台湾人、香港人。“记得他有一次跟我说,最近和菲律宾人在谈纤维布的项目,具体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  至于刘招华被抽调的原因,雷阮玲认为是他脑子活络、在社会上的人脉多,“好像和台湾人的来往比较密切。据说他在平潭当兵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台湾人。”  刘招华被抽调后,钟石龙和他的接触就非常少了。但是有一次他惊讶地发现,刘招华竟然开了一辆皇冠轿车。而且刘告诉钟,这样的车他一共搞了3辆,都是靠招商引资引来的。钟明显地感到,此时的刘招华钱一下子多起来了,每次回法院坐坐,也总会讲一些在外面如何发财的事情。   后来,刘又告诉钟,他已经在赛岐盖了别墅,准备搞发展。至于具体做什么,刘没有透露。   “刘招华在外面认识的社会朋友多,和生意人接触密切。估计这个阶段他的思想转变很大。”钟石龙推测。    记者试图了解刘招华到底在招商引资阶段干了什么,但时过境迁,当时直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福安市委书记何团经已经去世,其他人表示并不知情。    12月8日,福安市外经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不太清楚那时招商引资的具体情况,“不过当时的确有过一阵子热潮,来福安的各地客商包括台湾人不少。福安的电机产业,就是在那时候得到发展的。”  刘月清也不清楚弟弟抽调到市里后到底干了些什么,她只记得弟弟回来有时候会说最近和哪里哪里的客商谈项目去了。    正是在这个阶段,刘招华有机会接触到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许多人和事。    1994年,福安市委组织部通知法院,刘招华的抽调工作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可以回法院上班。    “我们好几次催他回来,可他每次都说有事回不来。最后法院开了一次党组会,决定如果再不回来,就准备开除他。”钟说。    对于法院的最后通牒,刘招华依然置之不理。他以“市里领导同意的”为理由,又拖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发现他在撒谎。于是电话、书面通知了他好几次。当时的高良武院长给刘招华两条路,一是马上回法院上班,二是干脆辞职。刘和高院长吵了一架,就正式辞职了。”  从此以后,钟石龙以及其他法院的同事们再也没有见过刘招华。    记者想通过查阅刘招华的档案从侧面了解他的转变轨迹。12月8日,福安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的陈科长告诉记者,刘招华1994年辞职的时候,档案等相关材料就被转到市人才中心。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大量的旧档案中找了一段时间后说,估计是好久没有交保管费而被处理掉了。    可以肯定的是,从被抽调搞招商引资开始,刘招华的行踪逐步淡出同事、领导、亲友的视野,变得比较神秘。    图:位于福安赛岐镇前进路79号刘招华的老家,在这里他度过了贫穷的少年岁月,也滋生了对金钱的渴望疯狂毒枭    活动时间:年  活动区域:福安、普宁、宁夏    从1996年制出第一批冰毒到1999年被公安部通缉,刘招华先后在福建、广东、宁夏开设冰毒制造厂,涉案的冰毒数量之多,甚至震撼了全世界。   他竟然是个毒枭  刘招华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是在1996年,福州警方扑到他的冰毒制造厂,却只发现一些零散的设备,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他销毁了    1996年,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接到举报,有两名毒贩将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前进行交易。于是警方派了两名警察化装成毒贩,一举将疑犯陈文印和张明辉抓获。   12月10日,当时作为探长亲自参加抓捕行动的福建省公安厅缉毒大队薛建和警官向记者描述了这个案子:警方一共出动了20多人,现场缴获冰毒5公斤,但是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并没有刘招华。1996年12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这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翻供了,说冰毒是从一个叫刘招华的人那里拿来的,并且举报刘在福安赛岐有工厂制造冰毒,并且有10公斤冰毒藏在刘的小舅子家中。”  直到此时,刘招华才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福州警方立刻赶到福安,结果发现扑了空,赛岐的冰毒制造厂只剩下10多口用于试制冰毒的反应锅以及一台崭新的控制台,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销毁了。    而确认刘招华制造冰毒的事实也费了一番周折。薛建和说,他们在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很大,有好几吨,此外还从刘家里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警方对工厂里的设备、工艺等实物拍了照,随后找到了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理化分析部门的一位专家。专家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了刘招华生产冰毒的行为。    刘的小舅子吴某也招供了窝藏毒品的事实,但在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他却翻供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最后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陈文印、张明辉也因为检举了刘招华,保住了性命,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   但是,刘招华却从此消失了。警方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延续至今的追捕。   “刘招华这个人反侦查能力比较强,早在法院对陈文印、张明辉案件进行审讯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出逃了。”薛建和说,“这些年来我们为了抓捕刘招华去过广东、武夷山、上海等地,而且已经基本确定他是从武夷山逃跑的,大概在1999年11月份,当时他与另外一个女人生的儿子刚一个月。可就是没有一次能够抓到他。”    制毒厂藏在深山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后面是一座小山,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1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赛岐镇苏洋村的冰毒制造厂原址。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厂房后面是一座小山,把工厂和村子完全分隔了开来。工厂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从选址上看,当时刘招华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靠江使工厂运输方便,靠山又避开了村民的视野,相对偏僻的位置,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六七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整个工厂的核心是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小楼。小楼至今依然矗立在赛江边上,在那一带显得非常突兀。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荒废,墙板、地板、家具都已经被毁,但是从遗留的痕迹看,当时的确豪华装修过。每一层除了大厅外,各有3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米,并且自带卫生间,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    “这样的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同行的赛岐警察告诉记者。    尽管警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刘招华曾经在这里制造了15公斤冰毒,但是他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不相信这一点。    刘月春回忆,从1993年开始,刘招华就说起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塑料厂,但好像直到被警方查处也没有正式投产过。    刘卫民也觉得那个厂里制造冰毒不可思议。“我去过几次,厂里好像没有什么工人。当时做了一些样品出来,就是几个塑料灯,会发光。”  而陈胜平的回忆则是曾见过有一车一车的洋葱往工厂里面拉,“拉进来的都是原料,说是做洋葱晶。”  12月8日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吴表示,刘招华曾跟他说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厂,生产洋葱晶。吴甚至还见过那个台湾人,台湾人当时40多岁,戴眼镜,在赛岐住过好一阵子。    那个和刘招华合作的台湾人到底是谁,也一直是个谜。刘卫民记得刘招华曾告诉过他,盖苏洋村的那栋小楼花了70多万,全是台湾人给的钱。“刘月春现在居住的那个三层砖房也是刘招华当兵回来后盖的,据他说花了两三万,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钱,恐怕也和台湾人有关系吧。”  无论在赛岐还是福安,认识刘招华的人普遍有这么一说:他早年在平潭当兵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并且对其中的人有恩。正是这些人后来将他引上了毒枭之路。   向西安教授讨教制毒  1996年刘招华找到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教授并不知道这个年青人日后竟成了个毒枭    在刘招华成为毒枭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掌握了制毒技术。   据薛建和介绍,刘招华在冰毒制造工艺上使用的是最新的化学合成工艺,他选用的原料是丙酮。但是在实际制作冰毒的过程中,刘招华生产冰毒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冰毒结晶工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1996年四、五月份,刘招华来到西安,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一位姓朱的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朱教授帮助刘招华实验了整个冰毒的结晶过程。万分感激的刘招华当即支付给他现金5000元,返回福州后又给朱邮寄了5000元。之后,刘招华开始走上了冰毒的非法生产道路。    薛建和说,其实福州警方很早就在刘招华家里发现了一张5000元的汇款单收据,准备去西安调查,但当时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去。   直到1997年6月,薛建和接到福建省公安厅的电话,说西安警方到福州调查一些情况,他才知道原来刘招华的制毒技术就是去西安学来的。   11月24日上午,陕西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福州市警方破获赛岐一地下冰毒加工厂案,曾给刘招华帮忙解决冰毒结晶问题的西安交大朱教授看过电视后很快到陕西省公安厅去“自首”,但这名教授当时并不知道刘招华“讨教”背后的真实用意。    刘招华是如何赢得教授的信任的呢?西安交大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5年刘招华托人认识了已离休的朱教授,以研制减肥药为借口,“请教”老教授帮忙实验用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在实验前,朱教授曾认真查阅了有关资料,确定甲基苯丙胺确实是制作减肥药的一种必要成分,然后才进行实验并成功合成了甲基苯丙胺。至于刘招华用该工艺来制冰毒的真实用意,教授当时毫不知情,更不知道甲基苯丙胺就是冰毒。    后来,朱教授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专家介绍冰毒的化学结构,才得知甲基苯丙胺就是新型毒品——冰毒。当晚,他立即向西安交大党委汇报了情况。学校随即令校公安处向陕西省公安厅进行了报告,并及时向福建警方通报了有关情况。    据悉,由于朱教授当时并不清楚刘招华的真实用意,警方并未对他进行处理。   一年产出12吨冰毒  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指挥他人在广东普宁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结果警方把它们搬出来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    大约在1998年前后,刘招华潜入广东普宁市。这里不但靠近闽粤边界,文化上和福建相近,更因为当时这里是制贩毒的便利之地。   刘招华找到了这里的毒枭陈炳锡,两人一拍即合。刘出制毒技术,陈出钱,很快就开了第二家冰毒厂。    陈炳锡其实在当地并无很大名气。他经营了几家服装厂,但这只是他对外公开的身份。据说,陈为人非常低调,且对普宁不少寺院有慷慨捐赠。   同样,刘招华在普宁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当地许多警察也是看到最近的通缉令后,才知道他在普宁活动过。“这可能是内地毒枭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十分谨慎。”  由于冰毒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腐蚀性很强的污水,只1个月后,刘招华和陈炳锡合作的新厂流出的废水,就把村里鱼塘里的鱼给毒死了,引起村民们文汇报不满,告到政府部门。刘招华见势不妙,赶紧北上银川寻找避身之地。    刘招华和陈炳锡这次找的是隶属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的一个农药厂房。他们把普宁的制毒设备转移到这里,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制造冰毒。    在这个僻静的厂房里,刘招华由原先的小角色迅速发迹成后来震惊世界的大毒枭。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伙同陈炳锡,指挥4名普宁人运用他掌握的新技术,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    如果不是谭晓林团伙贩卖毒品的暴露,刘招华不知还会给世界多大的震撼。    谭晓林,原籍四川,在云南边境一带打工中结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后娶其女,入缅甸籍,拥有上亿元身家财产,成为金三角地区的新一代大毒枭。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案件命名为“7·28案件”。    同年11月4日,警方在长时间跟踪这个团伙后,在广州一家仓库里现场缴获其贩卖的108.85公斤海洛因。    警方在这个仓库里,还意外地发现了17个纸箱,里面装的是高纯度冰毒。“我们准备走了。守仓库的有个人就说,哎,旁边那个仓库平时也是挺怪的,常锁着,(我们)打开一看,全是箱子……”广东省公安厅民警回忆说。    这些箱子里装的也全都是高纯度冰毒,“非常非常多,从地下堆到(房)顶上。”民警们搬这些箱子花了一天时间,结果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一数,竟有554个纸箱,共装有11.08吨冰毒。“当时很多在场的老警察都暗吸凉气,感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这么多冰毒。”  通过审讯,警方还从普宁市池尾镇贵政山村缴获质量较差的1.28吨冰毒。    据警方调查,指挥制造这批惊人数量冰毒的,正是刘招华。但这一次,他再次成功逃脱。   “他那天回去并不是坐电梯上去的,而是走防火通道。当他上了楼以后,从防火通道门一出来,就看到他的房间正有人进去,公安人员在搜查,他马上调头就走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广东省公安厅民警说。   1999年11月,公安部对刘招华发布通缉令。    图:深藏在赛江边上的这栋小楼其实就是刘招华的制毒工厂。这是他的第一个制毒基地。     图: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曾经豪华的墙板、地板、家具现在都已经被毁。 谦和富商  活动时间:年  活动区域:广西桂林   2000年刘招华潜逃桂林,取得“合法”身份成功“黑洗白”,在当地活动近5年无人知晓并以投资商成为官方的座上宾,2004年警方悬红60万缉拿他,刘招华再度开始了他的亡命生涯。  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同年4月和5月,先后冒出“周倩”、“周杰”、“李华”等3人。他们都是从这个县的龙水镇“农转非”而来。其中,李华和周倩、周杰均来自龙水镇同安村委。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4人都不是龙水镇人,登记的居住地址都是假的——周边的居民说根本就不认识他们。   这个秘密直到今年11月24日公安部发布悬赏通缉令才露出水面。让当地有关方面尴尬的是,他们亲热相称几年的“李总”李森青,竟然是中国头号大毒枭!    亡命桂林的“合法”生活  和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印象不错,迷信“木”的他只得到桂林5年的庇护    在全州获得“合法”身份后,以“李森青”之名出现的刘招华,先是在桂林市郊漓江花园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任董事长。自这年起,刘在桂林市下辖的龙胜、临桂两县投资约千万元,主要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2002年2月,成立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后因这个“空壳”公司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吊销。    12月8日,记者来到漓江花园185号,发现房门和院门均已被警察贴上封条。这里是刘招华等人在桂林的落脚点,也是他的森森公司注册地址,居于花园最角落,安静而且隐蔽。    在这里,刘招华似乎忘却了远在福建的妻儿,与周倩以夫妻身份出入。同住的还有李华和周杰,据警方对外消息,他们分别是刘招华和周倩的表弟,周倩是福建建阳人,她怎样和刘招华走到一起,目前还是个谜。    一名长年在漓江花园门口开摩的的男子告诉记者,刘共有3部车,自己开一辆小车,周倩开一辆小型越野车,李华则开一辆带封闭车厢的小货车。刘和周倩都喜欢打牌和打麻将,在花园里有不少牌友,经常围坐一起消遣。刘曾在牌桌上说,他在全州、龙胜和临桂都有投资,但看不出他身上有老板的气派,有时反倒显得很小气,夫妻俩经常为对方输了钱而吵架。“事后想来,他贩毒那么有钱,却为这点小钱夫妻斗气,肯定是做给别人看的。”  和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除了长着福气相,为人做事也比较低调、沉稳,说话不紧不慢,谦和有城府。虽然刘的身份证是全州的,但一口浓重福建口音的他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李华和周杰也是福建口音,只有周倩的普通话里听不出她来自哪里。    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这再次让人想到,刘招华的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看来,刘招华对“木”仍然笃信不疑。    但事实上,桂林并不能给他终生的庇护。在这里隐姓埋名近5年后,他似乎嗅到了危机正在来临。邻居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今年11月22日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周倩还留在家中。邻居告诉记者,第二天傍晚,她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几名警察守候在她家门口。“周倩回来时远远看到,就直接跑掉了。”  刘招华家三楼阳台上,至今还晾晒着几件衣服未收,似乎印证了周倩逃离时的措手不及。邻居称,警察发现周倩逃跑后,入室搜查到半夜。    第三天上午也就是24日,公安部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刘招华悬赏20万元通缉。但公布的刘招华照片还是刘的早期照片,直到4天后的海南省公安厅通缉令,上面才出现了警方掌握的他最近的照片,显示刘招华脸部明显发胖,剪了平头还戴了眼镜(但记者调查发现,刘平日里一般不戴眼镜)。    11月29日广西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时,还未掌握周杰的照片。几天后,广东方面的通缉令才补上了这一缺陷。    这些似乎都表明,警方对刘招华和他身边人的关注,并不比他们出逃早多久。或者说,当过兵、做过法警的刘招华,在躲避警方追捕能力上非同一般。   投资当地频频抛头露面  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和许多通缉嫌犯尽可能断绝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频频与桂林方面的一些官员接触。在内地大兴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甚至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2002年底,临桂县凤凰林场许多职工在收看当地电视新闻时,惊讶地发现林场已经被县里租赁给刘招华的森森公司了,而林场方面却不知情。直到2003年3月,时任临桂县委副书记的骆明远才把刘招华带来林场进行商洽。在骆明远的斡旋下,林场与刘签订协议,同意租赁改制。    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对方,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第一年李应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工厂建成2年内即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应缴税款达1000万元,2008年达5000万元……”这次租赁改制的另一大动作是“安置了大量职工”。    “这是全区70多家林场乃至全国众多林场里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制,我们林场得到了大实惠。”留守职工高和平(化名)对记者说。    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这句话改变了林场派出所“可能沦为刘招华私家保镖的苗头”,高和平说。    签订协议后,刘很快给临桂县财政送来600万元,用来安置林场职工、处理林场原有债务等方面。300亩苗圃基地也很快开建,种上了红豆杉苗。因天然红豆杉已濒临灭绝,而其中提取的紫砂醇对抗癌有奇效,因此人工种植前景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背景下,临桂县方面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探望。  再次圈地宣称制造洋葱素  刘招华投资时均由当地领导引进推荐,刘如何取得他们信任至今不得而知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新华网广西频道的一篇报道称,该龙头企业的启动,将使两江成为洋葱之乡,年创税达800万元以上。 “圈地的时候,我们正准备双抢,田里的稻子有7成熟了,我们都反对这个时候征地,但干部做工作,我们就没办法了,收割的稻子猪都不爱吃。”12月8日,白岩村多名村民向记者诉苦。    两江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招华在这里共征地20亩,花费40多万元,此外还对旁边一个山洞进行了整平拓宽,刘想把汽车开进去。    来临桂投资之前,刘招华已经和百余公里外的龙胜县领导有了接触,时间大约在2001年初。进入2002年,他开始在这个县的平等乡种植红豆杉。高和平透露,到目前为止,刘招华在那里约种植上千亩,投入300多万元。而根据平等乡党政办一名工作人员的说法,刘是县领导介绍来的,他最早想种植上万亩红豆杉。    据了解,刘招华在这两个县投资前,都没有找过当地的招商部门,而是直接由县领导引进推荐的。刘是如何认识并一步步骗得他们信任的?有关方面对此讳莫如深。平等乡李乡长说:“县里规定这个案子不得向外界陌生人透露。”现已调离临桂的原县委副书记骆明远拒绝和记者接触,他现所在单位的秘书建议记者“找临桂县委去”。    虚幻的投资神话  刘招华的投资“虎头蛇尾”,签订的协议大部分落空,有人怀疑他借此贩毒    有关人士介绍说,和内地许多地方一样,这几年桂林在招商引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许多单位和个人(包括领导)均分配有数额不低的引资任务,这也被视作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这种对外资的渴望,可以从一些招商引资政策中明显看出。临桂县规定,对引进外来企业的有功人员,从企业实现税收之日起,按当年财政实得财力的10%给予奖励,连奖3年,后两年以上年为基数,奖励递增部分的15%。    “李总”很快就让当初热烈追捧他的地方官员失望了。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他基本停止了协议里承诺的继续投资。大家逐渐发现,“李总”只不过给他们编织了一个宏大而虚幻的投资神话。   凤凰林场的职工记得,在协议签订后的1个月里,刘招华在苗圃和场部之间跑前跑后,一个月后,他就很少来了,只有李华开着货车代表他出面。而李华自从今年夏季和村民因琐事打架后,也几乎不出现在林场了。    一名在刘招华身边工作过2年的林业专家回忆说,刘在苗圃里栽种好红豆杉苗后,就不再打井施肥了。    至于他在协议里说的1年之内投入1.3个亿完成工厂建设,就更是“纸上谈兵”。因为占用林场400亩林地建厂,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现在还在报批等待中”。    两江镇政府满怀期望的洋葱素加工项目,在把20亩良田整平、把山洞拓宽后,刘招华也是再无下文。“我们打电话催他早日进驻,他总推说没有资金,再往后打,就发现他换了手机号码,而且是不断地换。”镇党政办一工作人员回忆。    临桂县政府一名公务员事后也听当地移动公司的朋友讲,“李森青”的手机号码换了很多次,“本来像他这样的商人,客户资源很重要,老换手机确实不合乎常理,要是当时多个心眼,向公安机关举报就好了。”  刘招华“虎头蛇尾”的做法目前尚未有权威解释,也许真的缺钱,也许他发现投资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一个事实是,他开始拖欠帮他干活的农民工和林校几名毕业生的工资,拖欠两江镇政府为征地暂时贴上的几万元款项,设在林场办公室的电话也因欠费一千多元而停机。刘甚至还拖欠森森公司4名股东至少半年的工资,这些股东实际只是打工者,后来领不到薪水便先后离开。    在凤凰林场,职工们对刘招华投资这里种植红豆杉的行为表示费解。“这里根本就不适合,内行都懂得这个道理,刘招华不傻,为何还要往这里大把地扔钱呢?一可以靠投资笼络当地,树立正经商人形象,二是方便在林场活动,伺机制造冰毒。”  这种说法在桂林民间有一定支持率。还有人说,平等乡是龙胜最偏远的山乡,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区既适合种红豆杉,也给制毒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于他在两江镇办洋葱素加工厂,有人联想到公安部通缉令上说他在福建制毒是打着生产洋葱精的幌子,据此认为他很可能也是想以生产洋葱素为名,在山洞里制造冰毒。“工厂一般应设在交通发达处,但那里非常偏僻。”  12月8日,记者从两江镇搭乘三轮摩的前往白岩村,找到了这个山洞。洞口原本只能一人匍匐爬进,现在已是豁然开朗,里面高约3层楼,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山洞离镇政府约4公里,但道路极其颠簸,一路走来,记者身上已蒙上厚厚一层尘土。而据摩的司机说,去年这条路更烂,没有摩的愿意进来。   村民听说“李总”逃跑,就来了气,“他说开山洞是作冻库用,还有一半的工资没给呢”,“而且现在洞口大开,就像老虎的嘴张大了,村里人都感觉不吉祥,要赶紧封上才好。”    刘招华如何“黑洗白”?  刘的“合法”身份暴露户籍制度漏洞,有关人员将受到处理    刘招华在桂林活动近5年无人知晓,和他改名“李森青”并持有全州县“合法”身份有直接关系。那么,他是如何“黑洗白”的呢?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刘招华的这条路径大致为:2000年找到全州社会上的一名中介,此人再找另一中介,第二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第二中介到龙水派出所上到户口,然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目前,第一中介已被警方抓获,但起关键作用的第二中介闻风而逃,警方尚未对此作出最后定论。    全州县公安局局长欧克强认为,刘招华此路走通的两大背景是,2000年人口大普查为漏报人员上户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扩张中的城镇化建设,需要很快吸收农民为城镇居民,以此扩大城镇面积,提高城镇消费能力。    同时,欧克强也承认,“这至少说明了我们办事民警在工作态度上粗枝大叶,不该省略的程序省略了。”他认为,龙水镇民警应该对村委会的所谓证明实地调查、严格审核。    实际上,记者发现,这次户籍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远不在此。    刘招华登记的身份证地址是全州镇民主路221号,周倩和周杰的地址是穿心巷8号。巧合的是,现住穿心巷8号的卿淑云大娘告诉记者,大约在1997年以前,这里的门牌号码就是民主路221号。但她既不认识李森青,也不认识周倩和周杰,这几个人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她家的户口簿上。  奇怪的是,城关派出所所长对记者表示,他们接到的证明都是有效证明,只能办理。    一名户籍警察告诉记者,农转非虽有购房、夫妻投靠、子女和父母投靠等几种不同形式,在程序上也有所不同,但均须街道办事处接收盖章,社区民警实地调查,派出所所长签字同意,上级公安机关盖章。  据记者了解,专门到公安机关办理假身份证的中介在很多地方存在,并从中获取丰厚回报。他们多根据各地松紧不一的出境手续,为同一个人办理各地不同姓名的假身份证。其主要做法就是在当地寻找某替身,以身份证遗失为名申请重办,用的还是这个人的姓名和住址,但照片却是另一个人。而利用当地村(居)委、街道盖章证明漏户,也是中介惯有的方法之一。很多人身上怀揣几张甚至十多张这种身份证,在这些不同的地方四处游走,专门寻找出境机会。这里的潜规则是,他们必须给中介支付一笔巨额资金,而中介又必然要买通有关部门的关键办事人员。  “这种现象在业内司空见惯,我听说就有逃犯找中介制造假身份证的。”一名知情者透露。    据警方有关人士消息,桂林市公安局已派出6人专门小组,对全州县的这起户籍事件进行调查,因没抓到关键中介,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肯定有人要受到处理”。毒枭身后的刘氏大家庭——    家破人亡    记者调查时发现,作为腰缠万贯的毒枭,刘招华在福安的老家至今依然是家徒四壁,他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刘家姊妹,每个人背后都有悲惨和不幸的故事。他们对刘招华的记忆凝固在1996年。  “刘招华和家人的关系一点都不好。”赛岐公安分局缪施健局长说,“据说他宁可给情妇1000万,也不愿意给哥哥400块。”  刘家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是富裕的。刘招福、刘招禄、刘月春三家人家至今还挤在前进路79号那个简陋的屋子里。不过目前仅剩下姐姐刘月春一人在家。    在赛岐坊间,刘家人的“出家”经历也广为人知。目前,刘招福夫妇、刘招禄夫妇均已看破红尘,在附近的山上出家做了和尚和尼姑。    大哥、二哥夫妇双双出家  大哥刘招福原来开汽车修理厂,曾经资助过刘招华上学。他唯一的儿子几年前在修理厂的游泳池中触电身亡。修理厂后来也因为纠纷被政府收回,虽然法院判赢了,但迟迟要不回来。悲伤之下,招福夫妇双双出家,在赛岐最高的鳌峰山上修行。    12月7日一早,记者爬了3个多小时的山,来到鳌峰顶的寺庙想询问刘招华的相关情况时,发现“招福和尚”已于几个月前云游四方去了。    二哥刘招禄性格暴躁,据说脑子不太灵活,据知情者介绍,刘招华比较讨厌他二哥,因为他二哥经常向他要钱。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刘招禄夫妇也出家了。    而大姐刘月清则很早就出嫁到福安城阳那边去了,平时和娘家鲜有往来。    姐姐独自借钱安葬母亲  更可怜的是刘月春。刘招福的儿子死后一个月不到,刘月春唯一的女儿也被车祸夺去了生命,后来刘月春又离了婚。    刘月春目前没有工作,主要生活来源是女儿死亡后的那笔赔偿。“她在家里弄了两张桌子,我们去打麻将的时候,会向每个人收2块钱的场地费,以此补贴家用。生活太艰难了!”邻居说。    “母亲1998年去世的时候,家里连安葬的钱也没有,我借了钱给母亲下葬的。”刘月春讲到这里,眼圈红了。  尽管如此,刘月春依然认为刘招华是个孝子。“他在赛岐的时候,经常会拿钱给母亲治病。母亲瘫痪了4年多,大多数时间也是他独自料理的。”姐姐坚信,母亲去世的消息刘招华肯定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会回来守灵。    家人和刘招华的联系截止于1996年的一天。那天他突然从家中蒸发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包括刘招华的妻子吴云青也一点儿都不知道。    妻子出家留下儿子  吴云青也是赛岐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前在宁德师专工作。据吴云青的母亲吴瑞廉介绍,吴云青和刘招华先前在赛岐并不认识,“后来云青在福州上学、招华在福州平潭当兵,经人介绍才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的。”  刘招华转业后分配去法院工作前,他们在赛岐刘家结了婚。事实上,婚后夫妻分居两地,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据称,小两口的生活在当地属中等水平,感情也挺不错,好像很少见过他们俩吵架。但是刘招华的突然离去显然对吴云青打击很大。“当时我给她看了一本佛经,她文化好,悟性很高,于是也决定出家了。”刘月春说。  吴瑞廉有点惋惜。“我已经有几年没有见到她了,据说去普陀山一带了。”  刘招华走的时候,把年仅5岁的儿子留给了吴云青。吴云青出家的时候,又把儿子托付给了刘月春。“要是不用帮招华照顾儿子,我也早出家了。”刘月春抱怨道。“孩子已经14岁了,在上学。他对招华几乎没有印象,根本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对母亲的印象也快没有了,可怜呀!”  12月8日,刘月春看着记者手中的广西警方通缉李森青(刘招华)以及“刘妻”周倩、刘的表弟李华的材料,茫然地摇了摇头。“我只认识刘招华,其他人我都不知道。”  在刘家、吴家、赛岐乃至福安的亲友心中,毒枭刘招华的形象凝固在了1996年。    (华商报记者 程彬对此文亦有贡献)    迷信“木”的刘招华  刘招华对名字里要有“木”笃信不疑。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刘招华的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      图:刘招华的情妇周倩。    ?图:刘招华在桂林藏身之所漓江花园185号,现被警方查封。      ?图:刘招华在桂林两江镇征地20亩并拓宽山洞后再无动作。此举现在被当地人认为是打着幌子继续制造冰毒。    ?图:刘招华哥哥刘招福在鳌峰顶出家的庙。  
发表评论:
馆藏&1073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