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母亲家族谱 中的地名

湘省氏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邱等地名考--凌老二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湘省氏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邱等地名考
9242924392529249241986……“”410331034602200.831920137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据族谱说老祖宗是鄱阳的,有谁知道文中所说的地名和受六公以上的族_鄱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311贴子:
据族谱说老祖宗是鄱阳的,有谁知道文中所说的地名和受六公以上的族收藏
鄱阳板桥周氏是宋代绍兴十年,从九江迁居的。据明天顺六年十七世孙南京吏部郎中族述:“板桥周氏始祖讳泰,由九江迁鄱阳义仁乡鹳林里,(今板桥鹳林里)生三子:曰城,曰海,曰坦。惟海生安道,安道生宣义。宣义由鹳林里从居板桥,是为板桥百世不迁之祖”。周氏始迁祖泰公迁来板桥鹳林里后,周氏绵延繁盛,人丁猛增,而且其家族诗书继世,人才辈出,高官迭出。我们在&&板桥周氏宗谱&&中,见到了周氏十三世孙,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相周伯琦的&&鄱阳周氏族谱序&&。序中云:今板桥上下居者,皆三祖(城,海,坦三祖)之子孙也。季子曰迪功府君于世,次为高祖,生子三人。伯子仲子皆乡贡进士。季子登宋宝祜丙辰科进士,仲子之子尚书府君,登宋咸淳甲戍科进士。生子四人:长日登仕府君,次曰提举府君,次曰治中府君,次曰郡公府君。郡公府君是为伯琦之显考,从弟暾登国朝至正乙酉科进士,侄用章登戊午科进士。鲁甲寅科乡贡进士。自居士府君,迁板桥里而族盛。在宋季迄元,以明经举於乡者共三十余人,登进士第者五人。周氏在鄱阳最为显贵者,当然还是元代的周伯琦。周伯琦,字伯温。父应极,曾任翰林待制。周伯琦年幼随父进京生活,进国子监读书,为上舍生。后任将士郎,翰林院修撰,继任宣文阁授经郎。至正八年,伯琦应召入京为翰林待制,后又升直学士,任兵部侍郎,监察御史,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左丞相。板桥周氏,在鄱阳可谓盛极一时,其&&周氏宗谱&&中,陶渊明,文天祥,朱熹均为其谱写序。周氏是鄱阳赫赫有名的望族。鲜为人知的是湖北麻城四大望族之首周氏,同江西鄱阳板桥周氏同根同源。麻城周氏,是元朝未年饶州瓦屑坝移氏的后裔。元未明初之际,江西饶州府鄱阳县板桥鹳林里的周氏第十七世周受六,同弟周受七两兄弟,在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的大移民浪潮中被移民到湖北麻城。周受六居麻城南蕨淡山,周受七居县西新店。麻城光绪版&&麻城县志&&中的&&周鲁山先生墓志铬&&,对周氏家族的来历记得非常清楚:“周之先不及考也,考自元末而有受七公者,从饶之鄱阳陟于黄,遂为麻城人”。另麻城民国五年的&&周氏宗谱&&中“周氏宗谱重编叙”云:“新店始祖受七公来自鄱阳入籍於麻城,世代相传,巳十有八矣。”周受六,周受七两兄弟来到麻城后,“草创之初,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好各自分住。周受六居城南厥淡山,周受七居县西四十里的新店。该周氏后代故称之为“西分”和”“东分”。据&&周氏宗谱&&记载:他们刚到麻城的开创之初,艰辛备至。故西分受七之子周富入赘欧阳氏,改姓欧阳。东分受六四世孙友信也过继于同里达卿为嗣,改名宋学文。到明朝永乐年间,西分四世孙周鉴首开科举之途,于永乐庚子年中举,正统乙丑年会试第四,朝庭赐进士,遂上章复周姓,随后他们的子孙科举蝉联,簪缨联出。周家仅在明朝的两三百年间,周氏考中举人者四十人,考中进士者十三人,真乃冠带袍笏,文治武功,名冠朝野。周氏子孙上国史,府志,县志者近百人。周氏从移民辟壤的孤单移民,经几代人的努力,一跃成为当地望族,直至麻城望族之首。现今,除去人众外迁者,周氏现居在麻城者乃有58000人之多。
摄图网,纪念毕业季,海量正版高清毕业图片下载,正版可商用。
有没有周氏宗亲或者知道受六公以上的族谱
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游城板门桥村,他们确实姓周
游城乡板桥村,姓姓周的
你鄱阳的祖先的祖先又是哪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家谱的常见内容与修谱事宜
家谱的常见内容与修谱事宜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自明清以来的家谱章节内容都大同小异,下面以我逯氏家族最近一次修谱部分章节内容初稿作以介绍(详细内容从略),如果其他逯氏后裔对修谱感兴趣,可互相交流修谱事宜。
逯 氏 家 谱The Family
Tree修谱日期
逯氏家谱目录
............
..................
第一章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逯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4年。(从2012年着手准备,定稿付印2014年。)
【地点】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逯杰清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逯同德、逯春胜等人。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齐鲁大地历史悠久,黄河文明源远流长。承蒙天地之厚泽,我逯氏始祖自明朝洪武年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徙到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北堤村(现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北堤村。历史称呼有:堤口村、小堤口村、北堤口村),600多年来,我逯氏家族在黄河三角洲这块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上世代繁衍,人才辈出,安居乐业,衣冠争荣,现已繁衍到了第21代,现在是七世同堂,根深叶茂。据2014年底统计,北堤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人,其中逯姓人口有10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移居外地、国外居住的人口约有350人,合计人口有......人。(注意:此处应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为修谱做出了贡献。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逯氏家谱(The Family
Tree)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逯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逯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逯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第二章谱例与谱论&&&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逯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逯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逯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逯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逯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逯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逯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
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逯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第三章逯氏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逯姓的起源】【逯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逯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逯”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因在近期已单独发帖过,故在此从略,相关文章链接:
逯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逯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族规与家训&&&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代表着积极向上,以人为本,以人为善的道德规范。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也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
家庭乃一切活动的中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的,而社会状况的和谐稳定有赖于家庭的丰衣足食,没有普罗大众的富裕殷实,就没有民富国强。社会的安宁,国家的强大,均有赖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赖于中华大家庭的家和万事兴,有赖于中华儿女的勤奋和聪明才智!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就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并坚持走读书树人,文化兴家之路,培养对祖国、对民族、对家族有用的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世代繁衍,光祖耀宗。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风、家规、家法、族规、族约、规范等,但目的一致。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是不行的,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逯氏家风包含有维系家庭的生活方式、教育环境、家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以及和谐、宽容、诚实、勤奋等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和伦理道德等,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更大。长者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为国家富强,社会祥和,事业兴旺,家族振兴做出贡献。
1.继续大力弘扬逯氏家族的族训:勤俭持家,明礼重教,诚信敬业,睦族兴旺。
2.近亲通婚对后代健康不利。继续遵守老祖宗600多年来沿袭下来的族规:为保证我逯氏家族世代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
3.我逯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逯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逯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有捐款修谱、修建祠堂之义务。
12.每15年为一个修谱间隔周期。不遵遗训,视为不孝。
家族世系图、表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则只有姓、有名,却没有氏。古时候就有法律规定: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而同“姓”的男女则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无论是采用宝塔图还是垂丝图图谱,世系图表都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关系。我逯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
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逯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是重点,要附上家族世系图表,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谱系排行诗(字辈谱)&&&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逯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逯氏已繁衍到了21代,排到了第18代是“同”字辈,第19代是“志”字辈,第20代是“广”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 —— —— ——,
&&& —— —— ——
—— —— —— ——,
——& 元&&
本&& 清 ,
志&& 广 。
(下面的五字排行诗四句也是20辈的。计算方便,便于记忆。)
&&& 忠信仁道义,
&&& 文华成典章。
&&& 贤学振长泰,
敬邦肇百祥。
(在讨论斟酌推敲排行诗时,下列排行诗作为备选。)
&&& 贤学礼智,
&&& 德高贵长,
&&& 家业永传,
敬邦长泰,
平安吉祥。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逯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逯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20个字分别代表20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20个字分别代表20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逯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逯+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第七章&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逯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9679;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9679;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9679;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9679;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第八章&续后篇
又称余庆录。是指在家谱修完后,一般专门留有空白纸6页(寓意六六大顺),寓意家族世系绵延不绝。目的是留待后世子孙续写,或书面记录一个修谱周期间的重要事项,或书面记录家族活动大事记等,为下一次修谱积累素材,起到备忘录的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赵明礼家族谱序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赵明礼家族谱序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8:13:58|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0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赵明礼家族谱序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我的母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