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市到青海诺木洪农场镇的交通工具问题

建制沿革/德令哈
德令哈十三世纪,蒙古族蹶起,灭金亡宋,建立了元帝国,德令哈亦被置于元朝统治之下,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明为罕东卫辖地,后为蒙古诸部辖地。清属青海蒙古北左旗、北右旗辖地。民国时属都兰县。1955年从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委。1958年撤销工委设立德令哈县(驻巴音河)。1962年撤县后并入乌兰县。1988年从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
行政区划/德令哈
沿革日,民政部批准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1999年末,德令哈市辖有蓄集、宗务隆、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5个乡。市府驻河西(宗务隆乡辖地)。辖区还有德令哈、尕海、怀头他拉、巴音河4个州属国有农场。2000年,德令哈市辖5个乡和人民路、建国路、火车站、文化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其中各乡镇:宗务隆乡、 郭里木乡、 蓄集乡、 戈壁乡、怀头他拉乡、河西虚拟街道、河东青新路北虚拟街道、 河东青新路南虚拟街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怀头他拉乡,设立怀头他拉镇;撤销郭里木乡,设立并命名为尕海镇(镇政府设在尕海)。2001年底,德令哈市辖2个镇、3个乡,6个居委会、25个村(牧)委会。(直接管辖):火车站、人民路、文化路、建国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其中各乡镇:尕海镇、怀头他拉镇、蓄集乡、宗务隆乡、戈壁乡。2005年,德令哈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戈壁乡,设立并命名为柯鲁柯镇,镇政府驻地迁移至原德令哈农场场部所在地浩门都谷。将尕海镇的民兴、民乐、平原三个村划归柯鲁柯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2、撤销宗务隆乡。将原宗务隆乡的白水河村、巴音河东村、巴音河西村、巴音河中村、甘南村划归河西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东山村划归河东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红光村划归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伊克拉、乌察汗、陶斯图三个村划归蓄集乡管辖。区划详情截至2013年8月,德令哈市有3个街道、8个镇、1个乡,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不由德令哈市管辖的另外5个镇(柴旦镇、锡铁山镇、冷湖镇、花土沟镇、茫崖镇)分别属海西州派出的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和茫崖行政区3个县级行政管理区。其中,柴旦镇、锡铁山镇由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管辖;冷湖镇由冷湖行政委员会管辖;花土沟镇、茫崖镇由茫崖行政委员会管辖。
长江路社区、滨河路社区、祁连路社区、乌兰路社区;红光村、东山村
5个社区、5个农业行政村
火车站街道
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其中农业村7个,牧业村2个。
怀头他拉镇
5个行政村(三个农业村,两个牧业村)
德新路社区;花土村、希望村、民兴村、民乐村、平原村、乌兰干沟村、连湖村、安康村、新秀村、金原村、德令哈村11个农业村;克鲁诺尔村、茶汉沙村、陶生诺尔村3个牧业村
乌察汗村、伊克拉村、陶斯图村、浩特茶汉村、茶汉哈达村、贡艾里沟村
人民路社区、团结路社区;马海村(牧业行政村)、柴旦村(牧业行政村)
大柴旦行政区代管
锡铁山矿区社区
大柴旦行政区代管
兴湖路社区
冷湖行政区代管
团结路社区、平安巷社区、昆仑路社区、油龙路社区、大浪滩社区;岗茨村(牧业行政村)、莫河尔布鲁克村(牧业行政村)、代尔森村(牧业行政村)
茫崖行政区代管
昆仑路西社区、昆仑路东社区
茫崖行政区代管
景点介绍/德令哈
德令哈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总面积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198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德令哈市撤镇建市,德令哈的发展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一座高原新城巍然屹立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本市下辖蓄集、郭里木、宗务隆、戈壁、怀头他拉5个乡,全市总人口将近7万,共有1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共进,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这个民族大家庭光辉的蓝图。
特色景点/德令哈
姊妹湖德令哈西部约50公里的怀头他拉草原上,镶嵌有一大一小两个美丽恬静的湖泊。大的叫托素湖,是咸水湖,面积180平方公里。小的克鲁克湖是淡水湖,面积57.4平方公里。两湖间被一条银色小河“传情河”所连通,犹如德令哈盆地的一对孪生姐妹,故称“姊妹湖”。民间传说中她们是由一对古时的情侣变化而成,称之为“情人湖”。尽管两湖近在咫尺,却生态各异,风姿迥然不同,均为游览胜地。外星人遗址白公山上有三处岩洞,中间主洞离地面两米多高,洞深约6米,似人工开凿。洞内是纯一色的砂岩,除砾石外,无任何杂质。一根直径40厘米的管状物从顶部斜通到底。由于多年剥蚀,裸露的半边管壁泛出铁锈般褐红色;另一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往地下,只露管口,不知长短。其洞口之上还有十多根管子楔入山体,距离不等。这些管子直径在10厘米至40厘米间,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管道的规模不仅限于岩洞。在距洞40多米的湖滩上,砂石裸露,管子镶嵌在岩石里,顺东西向延伸。管径较小,断续出露。从残留管体看,形状奇特,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种类繁多,细管内径不过牙签粗细,虽经砂子充填,但内径尚未堵塞。沿湖滨而行,可见大小残管上百处,东西分布800~1000米,有的出露出水面,被波浪淘洗,有的在水中隐现。这些管道,当年应在湖中无疑。就目前所发现的管带,其规模相当可观,出露面积在半平方公里以上。以外星人的眼光看,柴达木德令哈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佳之地。特别是白公山一带条件更优,相连的姊妹湖形成特有标志,白公山又离托素湖最近,地形独特,十分醒目。如果外星人乘坐飞行器进人地球亚洲中部,首先看到的可能是柴达木,而柴达木盆地中,比较显目的更是托素湖,这一带自然可能是他们来去起落最理想的地点。
基础设施/德令哈
德令哈区位突出,特色鲜明。德令哈市地处青海省的中部,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德都公路与109国道相连,是南进西藏、北连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兰西拉光缆、“110”输变电线路、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横贯全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迅、能源网络。随着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青藏铁路复线、德令哈至盐湖快速通道、110KV双回路和330KV西进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即将建成,将极大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德令哈按照省、州的定位和要求,以建设青海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周边地区的禀赋资源,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能源网络,优化资源组合,加快发展区域特色工业,重点发展盐碱化工、建材、中藏药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和构筑六大特色产业链,努力将德令哈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碱业基地、全州重要的建材基地、生物制品加工基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使德令哈的地位更加突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投资环境/德令哈
近几年,德令哈市分别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良好的信誉、优惠的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吸引着众多客商纷纷来德令哈投资发展,为加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德令哈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是创业者的乐园。
矿产资源/德令哈
德令哈市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地65处,矿种16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煤、硼砂、石膏、石墨、粘土、铁、铅、锌、金、银、铜等,其中金属矿除莫合贝雷台铅锌矿外,其余矿产地由于规模小、品位低,无法开采利用;能源矿产旺尕秀煤矿和柏树山煤矿,因煤质高灰高硫,已于1999年关闭;非金属矿产主要为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其中柏树山石灰岩矿和旺尕秀石灰岩矿,为我市优势矿产资源,该矿质优量大,在国内居第四位,资源保证程度高。旺尕秀石灰岩矿探明储量3亿吨,是制造水泥的优质原料;柏树山石灰岩矿,分布面(可采区)约44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达54~55%,碳酸钙含量95~97%,是制造纯碱的优质原料,潜在经济价值约为35.89亿元。其它非金属矿,大型石英石矿床1处,探明储量7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5~98%。冶金用白云岩1处,探明储量1163万吨。德令哈市矿产资源开发是从50年代旺尕秀和柏树山煤矿为起点的,之后在60年代开始开采砖瓦粘土,70年代开采水泥用石灰岩。都是以开采能源及非金属矿产为主。1971年德令哈水泥厂建厂投产开始开采石灰石矿,起初水泥生产规模小,年开采石灰石量1~2万吨,现该企业由现海西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整体收购继续生产水泥,采矿量较前有所增加,年开采石灰岩约7~8万吨。1993年原德令哈纯碱厂建成投产,开始开采制碱用石灰岩,年开量只有2~3万吨,直到2000由蒙西联碱业整体收购后产量逐年增加,纯碱生产能力已达9万吨,石灰石需求量达12万吨。2005年青海碱业建成试产,2006年正式生产,形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石灰岩矿的态势。
地理环境/德令哈
位置境域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地质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在地貌单元上分属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昆仑祁连地槽褶皱系的一部分,为中新代凹陷盆地。盆地中心大致沿37°20′(即宗务隆山前地带)的纬向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构造运动的性质,该断裂线以北的盆地西部和盆地东北部,自第三纪以来,一直缓慢上升,形成主要有第三系和中下更新统砂岩组成的丘陵带。盆地南部剧烈下沉,是第四系的主要堆积场所,厚达1200米,形成由上更新统的近代洪积、冲积及湖积层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气候德令哈市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具有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少雨多风、年内四季不分的特点。德令哈市地处青藏高原,日照充足,阳光充沛,日光辐射量为160-175大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为3554小时。水文德令哈地区主要河流:巴音河、白水河、巴勒更河。德令哈市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面积分别为617平方公里、57.96平方公里、140平方公里、32.5平方公里。巴音河:内陆河,属克鲁克湖水系,总长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7462平方公里,上游有9条支流,年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白水河:全长15公里,比降1/25,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6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05亿立方米;巴勒更河:全长66.5公里,比降1/66,集水面积88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德令哈
气候资源德令哈风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100瓦/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小时,出现频率50-70%,并且德令哈市是青海省规划风电厂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土地资源德令哈市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亩,其中:德令哈市貌农用地:至2007年末,德令哈市农用地面积为亩,占总面积的55%,其中耕地面积为亩,占农用地面积为0.74%;园地面积为2978亩,占农用地面积为0.01%,林地面积为亩,占农用地面积的4.7%,牧草地面积为亩,占农用地面积的94.42%,其它农用地面积为27571.3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13%。建设用地:至2007年末德令哈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3656.4亩,占总面积的0.2%,其中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1116.4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2.3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12.8亩,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7%;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61227.2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3.19%未利用地:至2007年末,德令哈市未利用土地面积为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8%,其中裸岩石砾地、裸土地沙地在未利用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达90.5%。基本农用地保护:德令哈市基本农田面积为8529.1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7%。矿产资源德令哈柏树山石灰石矿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品质优良,石灰石碳酸钙品位97.5%。德令哈怀头他拉欧龙布鲁克石英岩矿储量1 亿吨,其中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8.85%并完全符合工业要求的储量达到7000万吨,在德令哈工业园区的交货价格约100元/吨。由于德令哈的交通区位优势,特别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大量的过路资源可以利用。包括格尔木的钾资源、柴旦的硼资源、西藏的铬矿石和铅锌矿石等。水资源2013年德令哈市区域水资源总量:9.927亿立方米。德令哈市多年平均径流量9.233亿立方米,其中巴音河、巴勒更河、白水河地表水资源3.66亿立方米,区间地表水资源0.586亿立方米。属哈拉湖水系的地表水资源2.071亿立方米,泉水年径流量0.479。出境水资源量3.206亿立方米。不同频率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丰水年(P=20%)10.59亿立方米,平水年(P=50%)9.13亿立方米,偏枯年(P=75%)8.06亿立方米,枯水年(P=95%)6.68亿立方米。德令哈市地下水资源量5.55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泽令沟、德令哈、尕海地区以及怀头他拉地区,其中德令哈盆地区为3.546亿立方米,塔塔棱河区为0.535亿立方米,党河、哈尔腾河河源区为0.605亿立方米,哈拉湖盆地区为0.870亿立方米。生物资源德令哈市境内还有丰富的野牦牛、野驴、雪豹、麝、岩羊、黄羊、雪鸡和沙棘、枸杞、锁阳等驰名中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湖面积2067平方公里,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有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
人口民族/德令哈
德令哈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20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截止2012年,全市总人口近10万人,常住人口为684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7659人,占总人口的26%,少数民族人口 ,蒙古族人口为7232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1%;藏族人口为4093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6334人。
经济/德令哈
综述2013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6.8%;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2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6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17.7%,支撑发展的能力显着增强。完成农牧业增加值3.99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33.9%。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12%。第一产业崭新的蓬勃的德令哈2013年,德令哈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3.9万亩,种植枸杞9.3万亩,新引进藜麦试种成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1872万元,草畜平衡面积428万亩,减畜1.1万个羊单位。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引进斯瑞雅克等四家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柴达木绿色生物园区,筹资1370万元扶持专业合作社发挥增收效应,枸杞、柴达木白刺精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母犏牛存栏4415头、柴达木福牛存栏420头。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166栋,种植果蔬5352亩,蔬菜自给率达4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新建畜用暖棚400栋,各类牲畜存栏26.2万头(只),出栏13.1万头(只),商品率达43.8%。第二产业德令哈市貌2013年,德令哈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续建的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10万吨金属硅一期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国首家1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行;新建的100兆瓦光伏发电等6个项目年内建成,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0兆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49.5兆瓦;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垂直一体化等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建和建成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着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新增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水泥等5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光伏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增长100%。第三产业德令哈市貌2013年,德令哈市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5个农家店、2个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柯鲁柯镇农贸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汽修建材物流园区、河东农贸市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洲龙、中德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景华湾商业广场、融城国际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已完成主体。柴达木农商银行成功改制,青海银行海西分行挂牌运营。“旅游倍增计划”深入实施。成立了德令哈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德都蒙古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推进。年内共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与2012年同比增长30.6%,旅游收入4.5亿元,增长60.7%。
社会事业/德令哈
文体事业德令哈市貌2013年,德令哈市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淀图书馆、德令哈游泳馆、网球馆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成功承办了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柴达木之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文学季刊《巴音河》创刊发行,清缴并销毁非法卫星接收设施8172套。教育事业2013年,德令哈市投入1.6亿元改善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周转房和市三中、市二中小学部、平原村小学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发展2013年,德令哈市认真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成功申报22项科技项目。医疗卫生2013年,德令哈市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11类增加到14类,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达263万元。“康福家行动”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4‰以内。社会保障德令哈2013年,德令哈市城镇新增就业2363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10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4万人(次),实现收入656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7%以内,清欠农民工工资1820万元。切实做好基本保险扩面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6131人,参保率达99%,报销医疗费用226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967人,参保率达99.7%,生育保险参保2715人。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落实10项救助政策,为人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贴4503万元,市敬老院荣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称号。基础设施德令哈市貌2013年,德令哈民用机场实现成功试飞,机场高速路建成通车,德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投资2.5亿元续建和新建德尕路、都兰路等城市道路12条,投资2127.8万元完成了浩星街、昆仑路等6条道路改造任务;投资5393.4万元续建和新建雪山牧场、东升村等乡村道路15条,建设里程274.2公里,完成了城乡公交始末站和10座乡村公交站亭建设。2013年,德令哈市以防洪、景观、绿化为重点,投资1.2亿元实施了6.9公里的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活力、文化水岸,一河两岸水绿相映画卷徐徐展开。投资2996万元完成了黑石山水库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9万亩。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16个水利设施项目,解决了3769亩绿化灌溉用水和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日增供水能力20万吨。投资1.6亿元全面启动“三大公园”和“五大水面”建设一期工程。
城市文化/德令哈
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南丝绸之路”辅道文化和吐蕃吐谷浑文化。人文资源文化主要有蒙古族“那达幕”及丰富独特的民间民俗风情,如英雄史诗“汗青格乐”等口传文学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藏族六月歌会、民间曲艺和农家乐风情园等。吐谷(yù)浑(285―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就当时的高原而言,吐谷浑的文明程度较高,已进入封建化时代。早期的吐谷浑人信萨满教,到后来佛教传入吐谷浑;夸吕可汗时曾遣使至梁,求释迦牟尼佛像和佛教经论,获得佛像,及《涅盘经》、《般若》、《金光明讲疏》等佛经,因而青藏高原上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是吐谷浑,佛教也有可能从吐谷浑向临近地区渗透。
风景名胜/德令哈
怀头他拉岩画怀头他拉岩画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初步测定,岩画的创作时间是北朝后期和隋唐时代。岩画制作技法精致,绘制风格独特,表现内容广泛,包括动物、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岩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弥补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托素湖托素湖托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托素湖为咸水湖,面积为16 700hm2。在距湖西北岸约4.6和6.1km处的水面上有两个面积为13和370hm2的岛屿。区内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干旱。风蚀严重,蒸发强烈,水源补给日渐减少,年平均气温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l;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可达3353.5h,年降水量100mm,蒸发量多2233.2mm。托素是蒙古语,即“酥油湖”的意思。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量很大,水中的含盐量增高,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也很少。托素湖湖面辽阔、湖岸开阔,无遮无拦。风平浪静时,湖面烟波浩森,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浪花飞溅,拍岸有声,动人心魄。阿力腾德令哈寺阿力腾德令哈寺阿力腾寺院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塔尔寺赛多活佛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经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
境内湖泊/德令哈
简介德令哈市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克鲁克湖位于德令哈市境内南部,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湖面面积57.96k㎡,平均水深4m,最大水深13.8m,湖水容量1.67亿m?,巴音河自东南部流入,湖水自西南部流入托素湖,使两湖泊成为柴达木盆地的姊妹湖。据1991年调查,湖面面积62.6k㎡,矿化度0.64~0.79g/l,水化学类型为-Na型水。托素湖位于第三系丘陵剥蚀地中,咸水湖,接受柯鲁可湖水补给,此外,尚有来自南部丘陵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湖面略成等边三角形,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193k㎡萎缩到140k㎡。湖内原有的两座小岛已连为一体。最大水深25.7m,湖面海拔2789.4m,湖中心矿化度30.2g/l,水化学类型为Cl.型水。
可利用水/德令哈
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总量4.65亿m?,最小生态需水量是2.77亿m?,能够被人类消耗的最大水资源即水资源可利用量是1.88亿m^3,可利用率为40.4%。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4.65亿m?,现状开发利用量是2.405亿m?,耗水量是1.14亿m?,开源潜力0.74亿m?。
水开发/德令哈
概况2004年,德令哈全社会总用水量:2.40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057亿立方米,生产用水2.321亿立方米(其中农牧林用水2.301亿m?,工业用水0.02亿m?),城市绿化用水0.027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量2.405亿m?。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4.2%。德令哈盆地区聚集了全市主要的农业、工业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51.7%。农牧林灌溉水量达到全市总用水量的95.7%。德农灌区、尕海灌区渠系水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农牧林灌溉总面积达15.2万亩。从人均用水量指标分析,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达3688.7m?/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8m?/人)八倍多,每万元GDP用水量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7m^3/万元)五倍,其中,一产用水水平为36816m^3/万元,二产为63.86m^3/万元,德令哈总体用水效率较低。巴音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为30%,现已建成黑石山水库,总库容366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119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2.93万亩。已衬砌干支渠253条408.13公里,各类建筑物1551座,灌区引水口最大流量达16立方米/秒。巴音河干流已建成小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5325kW/14台;电力提灌站三处,装机340kW。白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5.94%,现有水利工程:干支渠(已衬砌)3条9.4公里,建筑物25座,实际灌溉面积7375亩,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小型水电站七座总装机3405kW/15台。巴勒更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资源利用率达85%,建成总库容89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已衬砌干、支斗渠84条长139.02公里,设计干渠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实际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最大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实际灌溉面积1.53万亩,水库以下已断流。
交通枢纽/德令哈
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机场: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批通过了德令哈机场建设项目。德令哈民用机场是继西宁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机场之后第四座可供民航飞机起降的青海省内支线机场,德令哈机场位于德令哈市西南部,巴音河南侧,距德令哈市中心直线距离约二十九公里,机场海拔约2860米。2014年3月试飞成功,5月正式通航,通航后初步确定开通德令哈至西宁至西安航线、德令哈至西宁至北京航线、德令哈至西宁至杭州航线、德令哈至西宁至成都航线。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1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58:2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木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