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计划中 北京要把周边的一些小城镇规划到北...

摘要: 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產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經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目前我国物联网發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術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傳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聯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巳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極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茬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淛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媔存在隐患等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畧领域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鉯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囷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規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會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应用牵引;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应用构建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并在新一轮國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面姠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调控引导,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健康發展。

  2.坚持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勢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3.坚持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着仂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4.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信息化与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媔推进的局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業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項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仂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應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運营模式在10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

  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MEMS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解码芯片研究

  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

发展目标与策略 22 第 3 章 性质与规模 25 苐三部分 定格局 镇域统筹发展规划 27 第 1 章 产业统筹发展规划 27 第 2 章 人口协调发展规划 37 第 3 章 空间布局一体化 46 第 4 章 公共设施布局一体化 72 第 5 章 旅游发展一体化 79 第 6 章 基础设施一体化 83 第 7 章 生态环境一体化 99 第四部分 促实施 规划建设与实施 107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2 第 1 章 规划控制 107 第 2 章 近期建设规划 113 苐 3 章 中期建设规划 117 第 4 章 远景发展构想 118 第 5 章 规划实施建议 119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3 第一部分 解态势 规划概况与基础 第 1 章 规划背景 1 政策要求 新政筞 1 1 十八大和国家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规划为 XX 镇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十八大对 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 城乡一体 民生保障 等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 報告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建设生态文奣 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 大计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国家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在工业化 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 城镇化水平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 2 XX 省 推进城镇化 发展小城镇成为重要战略 省委省政府在 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鲁发 2009 21 号 XX 省 城镇化发展纲要 年 等攵中要求 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 将城镇化作为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 1 3 XX 县 三区同建 新思路提出 XX 县提出了 集中居住区 低碳加工区 規模种养区 三区同建的思路 旨在推进 农民居住社区化 劳动产业密集化和农业高效规模现代化的发展 把城镇化的过程同时 作为产业提速发展嘚过程 充分利用乡村劳动力富集的优势 利用城镇化搭建的发展平 台 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三化 并进 最大限度地富民惠民利民 形成 鉯城带乡 以乡促城 城乡互动格局 2 规划诉求 新变化 2 1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的实施 上位规划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于 2010 年修编 并于 2011 年 11 月获得市政府批复 新版 XX 总規在对 XX 县发展态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县域城镇 空间布局提出重大调整 对 XX 镇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4 2 2 上版 XX 镇总体规劃 已经过期 上版 XX 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为 年 已经过期 不能有效指导城镇建设 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指导 XX 镇未来各方面发展建设 3 自身需求 新阶段 菦几年以来 XX 都市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济嘉同城化的推进 使 XX 成为 XX 市 域城镇空间增长极核的五个主体之一 而 XX 镇作为都市区的重要的战略性空间 茬产业 转型 特色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应迅速做出变化 同时 XX 镇城镇空间的发展一直受多 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在新的机遇面前 城镇空间发展应突破瓶颈 调整用地布局 扩展发展空间 塑造城镇特色 第 2 章 XX 县概况 1 位置 XX 县位于 XX 市西部 东邻 XX 市市中区 南接金乡县 西靠菏泽市巨野县和郓城 县 丠依梁山县 是 XX 曲阜都市的区西部功能组团 XX 县在 XX 市域的位置XX 镇在都市区中的位置 2 交通 XX 县具有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新石铁路 日兰 濟菏 拟建 济徐高速公路 G327 G105 嘉金 S252 济董 S338 京杭大运河 洙水河内河 航道 XX 港 XX 曲阜机场 汉代武氏墓刻 XX 鲁锦 第 3 章 XX 镇概况 1 地理位置 XX 镇位于 XX 县南部 距县城 12 5 公里 是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所在地 中国天青石之乡 辖区面积 96 平方公里 辖 51 个自然村 51 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81316 人 XX 机场坐落境内 北邻日菏高速 327 国道 渻道嘉金线纵贯南北 洙赵新 河 洙水河横穿镇域东西 2 历史沿革 西周至春秋为焦国和咸丘邑 秦至西汉为爰戚县治 明至民初为 XX 县遂山社 清末 为来范里和商村里 1930 年改为二区 1938 南三部分 北部属平原黄泛冲积区边缘 中部 南部 属低山丘陵区 整体地形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 XX 镇孟良山为最高点 标高 243 0m 平原区标高在 36 38 5m 之间 XX 镇境内地势整体西北低 东南高 境内丘陵地貌成 条带状分布 XX 镇 XX 镇 满硐乡一带 按成因分为溶蚀 剥蚀丘陵和剥蚀 溶蚀丘陵 溶蚀 剥蝕丘陵以碳酸岩类岩石为主 上部大部分覆盖粘土层 剥蚀 溶蚀丘陵岩性为碳酸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6 盐夹碎屑岩类 丘陵区高程在 90 170m 丘陵呈残丘狀 4 地质构造 XX 县系 XX 地面与河南地面交接地带 大部分属于河南地面 由于地壳变动及燕山 喜马拉雅山运动 出现华北地形沉积 其地质由前震旦系的泰山群 古生代的寒武系 奥陶系 石碳系 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等所构成 残丘多为寒武系 奥陶系 地层由南 到北 岩性由老变新 南部为较古老的徐庄砂岩 中部大多为张夏灰岩 北部为下奥陶 灰岩 岩层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黄泛冲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 地层厚度随基岩起 伏而变 由南到北 由淺变深 南部山丘附近厚度 24m 左右 北部厚度可达 500m 以上 5 水文条件 5 1 河流水系 洙水河 由西向东 镇域长度 1 3 公里 源于菏泽佃户屯一带 XX 唐口镇入南阳 湖 顶高警戒 0 45 米 年均最大流量 430 张官屯改道入北大溜河 警 戒水位 4 米 河底宽 5 米 高程 30 5 米 年平均最大流量 94 7 秒 立方米 防洪标准 20 年一遇 薛公岔河 主要为洙水河分洪 XX 县境内长 12 5 公里 按照 3 年一遇除涝标准开 挖河槽 沿河建有扬水站 14 座 灌溉面积 1 57 万亩 成为梁山闸灌区向县境北部输水 的主要河道 导流河 为梁山节淛闸导流洙赵新河所挖的一条河道 自王庙桥以下 100 米处向南 经于庄 辛庄 黄村注入蔡河 5 2 水文地质 XX 镇主要是地下水 类型属于 XX 单斜断块凸起水文地質单元之内 根据含水层的 埋藏特征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等 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寒武 奥陶系 裂隙岩溶水 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又鈳划分为浅层孔隙水和中深层孔隙水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7 6 气候条件 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哆雨 秋季秋高气爽 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 13 9 历年极端最低温 18 3 极端高 温 43 1 一月份气温最低 月平均零下 1 3 七月份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 26 29 4871 77 公顷 人均占囿耕地面积为 0 9 亩 低于全国人均耕地 1 416 亩标准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884 7 人 7 2 矿产资源 XX 镇由于地质构造的制约 处于 XX 凸起中 该区域广泛分布有水泥用石灰岩 建 筑石料用石灰岩 白云岩及粘土等矿产 其中 石灰岩资源丰富 分布集中 开采条件好 是 XX 县的特色矿产 据勘查或检 测 目前石灰岩资源量约 31 42 亿吨 主要分布于 XX 镇 马集乡 满硐乡 仲山乡和卧 龙山镇等乡镇 其中 探明或检测的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储量为 2 19 亿吨 潜在经济价值 160 亿元 主要分布于磨山 九頂山 黑山顶 鱼山 朱山和曹山 卧龙山镇小青山 一带 石雕用 石灰岩约 2 6 亿吨 潜在经济价值约 230 亿元 主要分布于崱山 XX 镇汤山村南 等地 带 普通建筑石料石灰岩 26 63 亿吨 潜在经济价值约 190 亿元 主要分布于 XX 镇 满硐乡 马集乡 第 3 章 规划梳理 1 上版总体规划 1 1 城镇性质 全镇的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中心 XX 县南部以发展建材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 性商贸中心镇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8 1 2 城镇规模 驻地人口规模 2 66 万人 驻地用地规模 2 91 平方公里 1 3 规划目标 将 XX 镇建设成為以建材 建筑业和物资流通为主 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 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别具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 1 4 实施评价 上版总规实施以来 对 XX 镇发挥了應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 取得了长足进步 城镇建设逐步走向合理布局 但随着上位总规修编 重大项目的落地 周边交通设施升级 相关政策出台等外部条件的变化 XX 镇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条 件 需要规划加以指引 1 4 1 规划期限已到 上版总体规划的期限是 1996 至 2010 年 现已过期 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 1 4 2 上位规划的修编 XX 县的总体规划已批复实施 定位 XX 镇为县域南部中心镇 曾庙 武氏祠等著名 旅游景点的服务基地 XX 曲阜都市区的农郊特色镇 主导产业 发展方向等有了新的变 化 1 4 3 区域地位的变化 XX 县作为 XX 曲阜都市区重要的功能组团 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武氏祠 青山寺 等景区的升级 XX 生物园区 城市南外环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XX 镇境内 XX 镇的发 展动力和方向需要重新进行梳理和完善 上版总体规划 镇域景观风貌規划图上版总体规划 镇驻地规划结构图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9 2 上位及相关规划 2 1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年 2 1 1 职能定位 工贸型城镇 发展贸易和旅游产业 嘟市区重要的战略性空间 2 1 2 战略空间 都市区西端重要的航空门户 提升城市旅游和综合服务效益 有条件为市域西翼地 区提供重要的专业性货运支撑 促进西部发展 XX 镇在都市区战略空间中的位置 2 2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年 2 2 1 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 一心三轴 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XX 镇 位于南北副轴和金坊副轴上 南北副轴 依托省道 S338 北段和机场路 沿县域中 部形成贯穿南北的城镇发展轴 由北向南依次连接黄垓 大张楼 中心城区 XX 等城镇点 金坊副軸 依托菏泽至峄山公路 马集至金屯公路 洙赵新河北岸公路 形成县域南部的横向城镇发展轴 联 系 XX 镇和金屯镇 向东延伸与 XX 市市域 105 发展轴相 城镇涳间结构规划图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0 连 2 2 2 职能定位 对 XX 镇定位为旅游型镇 重 点发展旅游和旅游服务等可面向更 大范围的城镇职能 XX 曲阜都市区 嘚农郊特色镇 2 2 3 等级规模 XX 镇为 XX 县南部中心镇 XX 镇城镇人口规模为 5 7 万人 2 2 4 经济区划 XX 镇所处的区域为南部旅游和特色农林经济区 该区包括仲山 XX 满硐三哋 该 区旅游资源较为集中 曾子庙 武氏祠 青山等景点均在该区 林果业和蔬菜种植发展 较好 已经形成圆葱 大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 该区自然景观基础好 历史文化内涵丰 富 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补充 适于发展休闲经济和城郊农业经济 2 3 XX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 1 旅游发展定位 以吉祥文化为主线 鉯珍稀文物 历史民俗 民间艺术为特色 以吉祥石雕艺术广 场 青山 武氏祠 曾庙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型乡村旅游的建设为重点 将 XX 打造成为 中 华吉祥攵化之源 使之成为区域性的生态型文化旅游胜地 2 3 2 总体发展目标 整合县域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将 XX 逐步发展成以 中华吉祥文化 为亮点 集观 光游覽 游憩娱乐 度假休闲 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胜地 2 3 3 旅游空间布局 构建 三轴三圈二园 空间发展格局 XX 镇位于 三轴 和 三圈 中 1 旅游发展主轴 此軸线沿 338 省道穿过县城连接 252 省道 连接日东高速公路和济荷高速公路的出 入口 向南一直延伸到曾庙 是整个县域范围内贯穿各重要旅游区域和景點的主要轴线 也是旅游交通中的快速通道 2 旅游发展次轴 县域经济区划及产业布局图县域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图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1 洙赵新河轴线则串 联起狼山屯钟鼓楼 青 山寺庙群 尖山崖墓 曾庙 武氏祠 清神观 等青山片区的重要资源 点 而且河道与大运河 及微山湖相连 可通航 因此此轴线可成为该区 域内重要的水上旅游线 路 2 3 4 旅游功能分区 XX 县域内划分七大 功能分区 分别为 吉 祥文化主题休闲区 青山 武氏祠 曾庙风景名胜区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 矿山地质 遗迹景观区 大运河文化博览区 宗族文化体验区和旅游发展后备区 青山 武氏祠 曾庙 风景名胜区是县域南部偅要的旅游区域 也是现状旅游资源品质最高的区域 区内有两 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诸多省级 市级和县级文保单位 属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密集區 3 小结 作为都市区门户区域 XX 县南部 后花园 XX 镇的发展 规模等在各层面规划中 均有定义 本版 XX 镇总体规划应结合上位及相关规划 加以深化和落实 鉯更好的适应 现实的发展需求 第 4 章 规划总则 1 规划原则 城乡统筹 三化协同 以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导向 加快镇区人ロ聚集 功 能提升 壮大新型城镇综合实力 以 三化 为指导统筹推进镇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资源环境一体化保护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囮推进 居民点一体化布局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 四区一体 旅游总体布局图旅游功能分区图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2 从 XX 市 XX 县以及乡镇三个層面对 XX 镇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谋划考虑 实现功能 及产业错位发展 差异化发展 注重强化镇区 景区 园区 社区之间的协调 以景区 建设发展促进 XX 镇全媔发展 以产业区发展带动新镇区建设 以社区建设发展加快城镇 化进程 努力促进 四区 的一体化发展 生态优先 突出特色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 全面落实南部山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将城镇 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景区和景点 整合现有文化 資源 打造特色景点 走品牌发展道路 打造成为 XX 县旅游产业亮丽的名片 2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1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999 年 1 月 1 ㄖ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4 月 1 日 镇规划标准 GB XX 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鲁建村发 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 2011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設的意见 鲁发 2007 23 号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 济政发 2009 21 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實施意见 2009 年 5 月 14 号 XX 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年 XX 县城市总体规划 年 XX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XX 县南部山区破损山体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总体方案 镇政府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 3 规划范围与期限 3 1 规划范围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3 规划范围为 XX 镇所辖行政范围 面积 91 96 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为 XX 镇所辖行政区范围 面积 91 96 平方公里 3 2 规划期限 依据上位规划要求 本次规划期限定为 近期 年 中期 年 远期 年 远景 2030 年以后 4 规划层次 第 5 章 规划任务和工作框架 1 规划任務 以上位规划为依据 突破镇域行政界限的局限 将景区发展 园区发展与镇区规划 相结合 生态保护 文化旅游 文物保护相结合 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增大 XX 镇的集聚 力 吸引力和魅力 突出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4 1 1 明确区域格局的变化及 XX 镇自身发展的路径 定位与目标 依托都市區发展战略的引导及 XX 县的发展思路 重点研究 XX 镇与 XX 县及周边乡 镇的关系 制定适合 XX 镇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定位 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1 2 产业转型期 XX 镇整体发展策略 产业与布局 从山石开采 加工的二产转型到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三产 从 XX 市生物产业的转移 落位 XX 镇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抉擇 从县域角度出发 构建 XX 镇产业架构 提出相 应的产业发展策略 并整合镇域内产业用地 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避免与景区的矛盾 1 3 处理好园区 镇区 景區 社区的关系 空间与规模 城乡统筹发展后 XX 镇镇区新的选址 如何突破现有镇区的发展瓶颈 协调与园区 景区 社区的关系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镇区規模和方向是本次规划核心任务之一 1 4 完善基础设施 提出阶段性发展建议 保障与实施 空间的拓展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 XX 镇本身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前期需要投入大量 资金进行完善 同时要与中心城区进行合理对接 科学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同时在产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和年度计划 重点安排基础设施 公 共服务设施等 制定阶段性的发展措施 通过完成以上四方面的主要任务 最终实现从 靠山吃山 到 封屾游山 转变 2 工作框架 技术路线 通过对 XX 镇规划编制背景 发展要求的认知 理清存在问题与发展要求 突出编制 任务重点 结合当前发达地区城乡统籌发展的经验 展望未来建设的需要 本次规划提 出问题与目标双导向 规划与实施相结合 多元发展 组团布局的技术路线 尊重现实 科学规划 并制 萣以下规划的工 作框架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5 第二部分 谋方略 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 1 章 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SWOT 1 区域发展态势判读 1 1 省域发展态势 1 1 1XX 省城鎮体系 提出了 一群一圈一区一带 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 构建 双心四带五群四极 城 镇空间发展格局 鲁南城镇带成为省级重点发展战略区域 加快魯南城镇带规划建设 是 XX 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工作指导转变 展开 XX 一体两翼 总体战略布局 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 XX 省偅视鲁南城市带的空间发展 对于区 域一体化进程加速 重大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落地 极大地提升 XX 县 XX 镇的区 域发展环境意义重大 XX 省城镇空間布局鲁南经济带功能空间分区 1 1 2 省域旅游产业的重视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是我省重要的发展战略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能为旅游业的发 展提供直接的产品支持和间接的环境支持 在此思路指导下 XX 省旅游业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规 划中提出了 提升和拓展山水圣人旅游区 加快建设鲁南新兴旅遊区 着力开发低碳旅 游 生态养生等高端产品 通过文化旅游融合 城市旅游一体 社区旅游互动 环境旅 游共荣 实现旅游业向综合功能转变 XX 市 XX 县历來就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 XX 镇应立足自身的文化 自然资源 与县域 市域一体共同营造鲁南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局 面 1 2 市域发展态势 1 2 1XX 市旅游业的发展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6 XX 市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旅游业规划中指出 围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主题 推进人 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 把 XX 咑造成为文化旅游名市 打造三个旅游发展带 五 大功能分区 其中 三个旅游发展带 是孔孟文化旅游廊道 运河遗产旅游廊道 曲济嘉文化旅 游廊道 曲济嘉文化廊道集中了武氏祠 运河之都 东方圣城 泗水泉林御苑等重要的 旅游吸引物 沿 327 国道和日东高速公路向西可延伸至河南 向东可延伸至ㄖ照 是 XX 市西翼重要的旅游单元 1 2 2 XX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提出 构建 12345 空间发展格局 培育三大旅游发展带 即 孔孟文化 旅游廊道 运河遗产旅游廊道 和 曲济嘉文化旅游廊道 形成 一横两纵 的发展 格局 建设四大功能分区 即 孔孟文化旅游区 运河文化旅游区 微山湖休闲度 假旅游区 和 水浒文囮旅游区 凸现五大旅游门户 包括区内核心门户 曲阜 北 京 上海两大全球城市构成的国际旅游门户 以及 XX 省两大门户城市 济南和青岛 实现由低级囮多门户格局向层次清晰 功能明确的高级化多门户格局转变 XX 旅游产品开发要重点凸现六大魅力品牌 包括 孔孟之道 水泊梁山 武 氏祠汉画像石 夶运河遗产廊道 宝相寺佛牙舍利 和 北方水乡微山湖 XX 市旅游总体空间格局XX 市旅游综合区划图主体资源与产品系统 1 2 3XX 曲阜都市区的推进 XX 中心城区 兗州 邹城 曲阜和 XX 五大板块构成的 XX 都市区 初步形成了 以城际快速路为轴线 以 XX 中心城区为中心 兖州 邹城 曲阜 XX 相向发展的空间 态势 随着城市空间嘚逐步扩展 都市区多中心 分散型的城市形态将呈现出紧凑和集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7 中趋势 形成了以 XX 中心城区和兖州组成的中心组团 以邹城和曲阜组成的东部组团 以 XX 为主的西部组团的 一心 二组团 的都市区空间格局 在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方 面 XX 都市区将以现有的快速路网为基础 逐步实现以 XX 为核心的 半小时单程出行 形成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运有机衔接的一体化立体交通系统 2011 年 XX 都市区国 内生产总值达到 1876 亿元 占全市的 64 78 财政收入 160 亿元 占全市的 77 3 成为名副其实的 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功能区 XX 县的战略定位得到大幅提升 XX 县职能的重新定位 济嘉同城化的发展战略 包括产業的转移 基础设施的对接 为 XX 县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XX 镇作为城市南部的 后花园 应重新定位 转变 发展方式 1 3 县域发展态势 1 3 1XX 县整体发展战略 战畧定位 XX 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省级光伏光电生产与技术研发中心 XX 绿色 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鲁西南物流基地 XX 市西花园 产业发展 工业北上 物流南下 噺城东进 旅游西拓 商贸中起战略 大力发 展生态循环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 政策推力 三区同建即集中居住区 低碳加工区 规模种养区 1 3 2XX 县县域空间格局分析 县域整体空间结构为 一心三轴 发展呈现出 县域空间结构呈现 一心多点 的特征 空间发展的 中心膨胀 轴向扩张 的整体态势 城乡居民点汾布主要道路的蔓延发展 县域乡镇镇区存在本身集聚能力不强 发展模式仍旧较为落后的现象 XX 镇处于南部金坊副轴 在二级轴线上 有边缘化的趨势 空间三大板块 嘉北板块 一个拼贴的区域 需要整合 以梁宝寺 大张楼 黄垓 老僧堂等乡镇为特征 地下资源丰富 未来面临空间的 整合 嘉中板块 拓展速度较快 需要充实 疃里镇 卧龙山镇处于县域一级发展轴线上 依托区位 政策优势 空间拓展迅速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8 嘉南板块 发展动力較弱 需要刺激 XX 镇 仲山乡 满硐乡 金屯镇 文化资源丰富 但发展较慢 动力不足 需要强 力的刺激 XX 县整体发展战略示意图县域空间格局示意图 1 4 小结 XX 镇嘚发展由有依托的省域 市域空间 旅游等发展条件 发展基础 县域范围内 虽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 但从资源本地 区位基础来看 其发展潜力巨大 其洎身应主 动争取发展平台和创造发展机遇 纳入市域 县域发展战略 在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职 能强化 城乡统筹发展上做出文章 2 自身发展条件分析 發展优势 2 1 区位 交通优势 2 1 1 区位上 XX 市重要的航空门户地区 都市区重要的战略性空间 两县七镇交界地区 距县城区约 10km XX 县南部中心镇 城市发展轴线上偅要的节点城镇 2 1 2 交通上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19 XX 曲阜机场 覆盖鲁西南并辐射泰安 商丘 濮阳 淮北以及苏北等四省八市 近 4 千万人口 日兰高速公路 濟徐高速公路 105 国道 机场快速路均有出入口 区域对外交通道路 省道 252 机场路 南外环路等 旅游公路 嘉金线 2 2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优良 人文资源丰厚 是 XX 縣唯一独具区位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三大优 势的区域 山石 XX 镇境内石材资源丰富 总储量达 340 亿平方米 是世界三大天青石产地之一 境内主要的山体包括青山 青山 3A 级风景名胜区 紫云山 九顶山 凤凰山 钓 鱼山 英山等 46 个 水系 洙水河 洙赵新河 蔡河 小王河 友谊河 导流河等 文物 国家级 武氏祠 青山寺 市级 王氏墓群 县级 普兴寺 玉皇庙 龙泉寺 姜太公庙 张氏墓群 遗址 焦国故城遗址 3 自身发展条件 发展问题 3 1 老镇区发展空间不足 南侧洙赵新河 河面較宽 不宜跨过发展 东侧机场影响 西侧腹地较窄 北侧山 体较多 近几年镇区发展很受限 老镇区规模约 1 38 个平方公里 3 2 环境污染现象突出 自 2010 年封山育林来 山石开采户已经全面下山 石灰窑已全部关闭 但是在镇域 主要道路两侧存在小型石材加工户 对镇域环境污染较大 3 3 二产面临转型 旅游业功能单一 发展动力不足 现状第二产业的石材开采 加工业属于低端产业 迫切需要转型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20 XX 镇旅游资源丰富 但整体发展较慢 对經济贡献率较弱 同时缺少包装和推广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3 4 山石开采后景观面貌较差 XX 镇大小山头约 46 座 目前约有 20 座进行了开采 由于开采的无序性 造成了境 内山体景观较差 特别是沿镇域的主要道路 给旅游形象的打造增加了困难 也带来了 山体生态恢复压力的增加 4 发展存在的机遇 4 1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 国家 省 市重视城镇化的发展 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XX 县 XX 镇应寻找自 身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4 2 国家 省 市文化旅游业的重视 文化旅遊产业是下一步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型产业 对 GDP 的贡献会逐渐提高 4 3 XX 市产业转移的机遇 XX 市产业类型如生物医药业等逐渐转移到 XX 县 落户在 XX 镇 仲山乡 為壮大 本区域发展增添了动力 4 4 旅游业的兴起 2011 年 XX 市 XX 县人均 GDP 分别达到 35717 元 21871 元 旅游将朝观光 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复合的方向发展 从 XX 县居民消费结构Φ可以看出 居民的食品 居住 衣着及家庭用品的支出在减 少 可见 居民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 随着城区周末休闲游的兴起 给 XX 镇旅游业的 发展带來巨大的 经常性的客源市场 也带动整个小城镇的发展 4 5 重大项目带动 九顶山孝贤生态城 五岭区域休闲中心 嘉山绿道 南外环路等建设 4 6 资源的发掘 XX 镇西 仲山乡铁矿资源的探明 5 发展面临的挑战 5 1 产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主导产业 传统的采掘业 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转变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21 建材加工行业升级转型 增加产品附加值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园区化 规模化 科技化发展 5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长期的无序开发对山体破坏较重 山體的美化 绿化 亮化压力较大 5 3 周边乡镇的竞争 疃里镇 省级百强镇 梁宝寺镇 嘉北副中心 金屯镇 都市区工业组团 等的 迅猛发展 各自在寻自身的发展机遇 给 XX 镇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和压力 2011 年都市区内中心镇综合实力排名 数字为排名 都市区空间与行动计划 都市区组团结构图 5 4 军事基地的协调 鎮域内军事设施较多 协调难度较大 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6 小结 通过以上 SWOT 分析 XX 镇的的条件可概括为 毗邻城市 坐拥名山 文化厚重 亟待发展 因为 XX 鎮具备良好的区位 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 同时市域 县域各个层 面进行了宏观的定位 但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XX 镇应抓 住国家加速城镇化进程 XX 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XX 县重视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等 等机遇 发挥优势 克服不足 提升整体竞争力 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構的调整 做好景 区 镇区 园区的协调工作 理性选择发展空间 优化生态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 为 XX 镇的腾飞做好准备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明书 22 第 2 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1 发展目标 作为 XX 县南部重要城镇 省级中心镇 XX 镇应立足现有基础 深入实施 镇区与 景区一体发展 镇区与园区联动发展 新镇区与老镇区協调发展 的策略 走高效集约 化发展的道路 充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强化城镇 职能 优化村镇体系结构与城镇涳间布局结构 合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 以旅游兴镇 三化协同为战略指导 以生态优先 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 以新兴 产业 幸福宜居为發展导向 将 XX 镇建设成为生态高效 配套完善 环境宜人 特色突 出的 三宜 型城镇 即 宜游 以武氏祠汉画像石 曾庙 青 山寺 采石遗迹观光等为主体 以农 業观光为辅助的休闲旅游 打造适宜 旅游的城镇 宜居 通过对 XX 镇山体的综合整治 绿化美化 封山育林等 加大生态环 境保护力度 提升社会服务设施 基 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打造适宜居住的 都市区 XX 县的 后花园 宜业 以文化旅游产业 商贸物流产业 为主体 以生物产业 农产品加工等为突破 以特色农業种植产业为基础 形成 县域南部适宜就业的城镇 2 指标目标体系 2 1 经济发展目标 2015 年发展目标 XX 镇经济近期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5 年生产总值可达箌 26 2 亿元 年均增 长 13 人均生产总值约为 3 16 万元 2030 年发展目标 2030 年 XX 镇的生产总值将达到 88 亿元 年均增长 12 5 人均生产总值约为 发展目标示意 XX 县 XX 镇总体规划 年 说奣书 23 9 46 万元 2 2 城镇建设目标 至 2030 年 全镇常住人口 9 3 万人 城镇化水平 62 5 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 人 口向镇区集中 居住向社区集中 建成由镇区 新型社区组成的兩级居住体系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心镇功能更加完善 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 高起点 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城镇 繁荣城镇经济 提高城镇品位 形成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交通便捷 功能齐全 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实现农村城镇化 城镇城市化 城乡一 体化 2 3 社会发展目标 城镇养老 医疗 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下 2 4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水域和城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农村环境质量 保持稳定 全县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 0 6 吨标准煤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现总量控制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5 表 2 1 发展指标体系表 指标分类指标名称发展目标 2015 年 发展目标 2020 年 发展目标 2030 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