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从东莞火车站到东莞市大岭山镇大沙村怎么走?

您的位置:首页 &
& 大岭山镇地图
交通运输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毗邻港澳,交通十分发达。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横贯全镇。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常平火车站、虎门港口就在近旁,跟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也只是40分钟以内的路程,是东莞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岭山名人殷偶生:又名殷乐生、殷超,生于1908年,大沙村人。读小学时,老师见他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便帮他改了个学名殷超。小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师。日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省农会常委蔡如平回到东莞与蔡日新、蔡焯等人组织了东莞农民协会,培养了殷偶生。1926年3月东莞农民运动遍及霄边、厦岗、大朗、大沙、附城等地。大沙乡的农民运动在殷偶生的发动和领导下,也迅速发展。他当时在本村当小学教师,经常与东莞县农会领导人蔡如平联系,联络张锡涛、张乾础等。组织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农民夜校,领导大沙农会要地主实行二五减租,组织农民自卫军举旗,持枪到寮步圩巡行,扩大声势。1926年底,殷偶生由张乾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岭山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广州发生了反革命大屠杀。12月中旬,广州起义消息传到东莞,东莞县委负责人蔡如平、赖成基和陈均平来到大沙召开紧急会议。根据省委指示,在广州起义枪声打响后、莞城、虎门同时响应。他首先把大沙农民自卫队武装起来,再到黄旗山准备响应广州暴动。1938年初,东莞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第一政工队成员张英被派到大沙当壮丁队训练中队长,为了掩护身份还兼任大沙小学校长。当时殷偶生任大沙乡长,积极支持张英发动群众、训练壮丁、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同时兼大沙自卫队长,“葵衣队痛打日本仔”是在他领导下打的一场战斗。日,东纵北撤山东。国民党顽军对大岭山根据地采取“填空格”战术,部署大规模“清乡”、“绥靖运动”,对地方工作人员、复员军人进行残酷迫害。这时殷偶生与殷寿等离开大沙到香港隐蔽。1946年底,华南分局决定在广东恢复武装斗争,祁烽同志在香港举办短期学习班。殷偶生、殷寿、邝池寿等参加了这个学习班。1947年3月、4月间,他们回到大岭山,到太公岭找到邝枝、祈展参加了袁卫民领导的武工队。1948年夏、秋,殷偶生得到恢复党组织关系,后再次被选为大沙乡长。地下党组织开展宣传,组织广大群众反对国民党的“三征”(即征粮、征兵、征税),揭露其迫害逮捕残杀抗日党政军民的罪恶,同时开展“三扩一援”运动(即扩军壮大游击队伍、扩大乡村政权、建立根据地;扩大征粮收税阵地,增加军政费收入;支援南下解放军的备战工作)。1948年10月的一天早上10时,殷偶生与邝枝等人收税路过梅林。被伪联防队发现追击,他们分散向四周山坡突围。殷偶生身材高大,年纪较大、穿着长大衣、大衣袋藏着几百元税款。当敌人追来时,他无法跑得快,敌人枪声越来越密,邝枝为了他安全,尽快地躲过敌人的追赶,便叫他将身上的大衣、税款丢掉。可他还紧紧地抱着税款跑。当他快要到新屋场田螺吐珠(地名)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四十岁。1957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颁发烈士证。李长娘:李长娘,女,1902年出生在大岭油古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因是家里长女,父母就称她为长娘。她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抚育着一个取名为树根的女儿。深受贫困忧患的折磨。1940年秋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队挺进大岭山区时,部队一位领导黄业因伤后失血不能随部队行动,从连队留下地方,住在大岭村边休养边做群众工作。这时李长娘的家便成了黄业在油古岭一带开展工作的主要据点。1941年3月,经黄业和丘霖的介绍李长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李长娘更积极地参加党的工作。不久,被任为党的小组长,负责村里抗日姐妹会的工作,还参加部队派出的民运队员办的夜校。如饥似渴地学习政治文化,经常给部队同志煮饭、煎药、缝缝补补,她的家就成了同志们的家。在百花洞的一次战斗中,她带领着姐妹会的妇女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入松林、甘蔗地、乌榄园,给部队和民兵送茶、送饭。为了斗争的需要,党组织决定加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与莞城、虎门、厚街等地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建立起这条地下交通线。部队和区委决定由李长娘担任这一条交通线的秘密交通员。1947年的一天,当李长娘给掩蔽在山沟里的部队送饭后回村时与敌人相遇,来不及避开,就被敌人捉住。被捕后,经受严刑拷打,不吐真情而壮烈牺牲,时年46岁。1957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并颁发烈士证。林树连:林树连,男,1928年出生在大岭山瓮窑村。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林树连刚满十周岁,进入村小学读书。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虽是十岁,但像十三、四岁的个子,人们惯称他为“大眼仔”。这间小学有位姓熊的老师,是位侨胞,地下党员,林树连在这位老师的教育下,不但学到文化知识,而且还参加了儿童团,不久担任了瓮窑儿童团的团长。经常为部队送信、送文件、送子弹,逐渐成为游击队的得力助手,当上通讯员。1941年农历5月初,瓮窑村民兵队长张七稳与七个民兵在附近的山头同国民党展开一场阻击战,13岁的林树连独自下山去为民兵运送子弹,支持民兵打退了敌人的进攻。1941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八百多名国民党匪军扑向大岭村,林树连跟随民兵、部队安全转移到山上后,想起家里还有一些文件和《前进报》没来得及转移。他母亲刚生下小妹妹两天,转移不了,父亲陪着母亲在家,他担心文件和父母、妹妹的安危,坐立不安。次日中午经领导同意独自赶回村中,当他回到家里时,敌人已闯入瓮窑村了。此时,林树连当机立断,马上从北面靠山的窗口跳出,准备到后面树林隐蔽,但来不及了,落在敌人的手中。敌人对他时而用花言巧语哄骗,时而挥刀弄枪威吓,追问游击队在哪里,村里的人到哪里去了,林树连毫不畏惧、从容对敌。在审问时毫无收获,恼羞成怒,便抽出刺刀向林树连的腿刺去,顿时他腿上鲜血直流,此时敌人对他反复“劝告”、“逼供”,得到的回答却是“不知道”三个字。敌人无计可施,兽性大发,砰!砰!两枪,年仅13岁的儿童团长林树连牺牲了。烈士名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1979年的对越(南)自卫还击战中,大岭山有45名志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经民政部门确认,由中央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的有45名,详见如下:一、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有18名:黎深华:水朗村人,男,生于1916年,1940年参加革命,在水朗村常备队当民兵。1941年8月在大塘鞋岭配合部队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7号)。黎加齐:水朗村人,男,生于1916年,1940年参加水朗村常备队任队长,1941年8月在鞋岭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9号)。殷天赐,大沙村人,男,生于1917年,1938年参加地下工作,日在大沙村战斗中负伤被敌人逮捕并杀害,时年21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15号)。殷守仁,大沙村人,男,生于1921年,1939年参加地下工作,1941年在大沙村被捕,在金桔村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0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15号)。殷淦波:大沙村人,男,生于1918年,1942年参加民兵,1943年6月在金桔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6号)。叶晓明:金桔村人,男,生于1921年,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一支队当战士,1945年东莞基山作战中牺牲,时年23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8号)。刘若如:大王岭村人,男,生于1905年,中共党员,1934年任大朗西牛陂税站站长,1941年被国民党追捕,在更鼓楼牺牲,时年36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6号)。李兆祥:上油古岭村人,男,生于1917年,1938年参加民兵,1941年在长安锦厦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5号)。李锦才:旧飞鹅村人,男,生于1913年,1936年参加地下工作,1938年下半年在东莞码头敌人杀害,时年25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5号)。丁何如:颜屋村人,男,生于1921年,1941年参加东纵当战士,1945年在万江拔蛟窝战斗中牺牲。时年24岁。何满洪:杨屋村人,男,生于1925年,1941年参加东江纵队任副班长,1945年在篁村蛤地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10号)。陆灿光:大片美村人,男,生于1920年,1939年参加游击队,1942年在长安锦厦战斗中牺牲,时年22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3号),袁金发:水朗村人,男,于1904年出生,1940年上半年参加水朗村常备队,1941年8月在鞋岭战斗中牺牲,时的37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8号)。邝秩佳:梅林村人,男,生于1919年,1941年参加民兵,1943年秋大环战斗牺牲,时年24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2号)。陆灿明:大片美村人,男,生于1922年,1939年参加游击队副班长,1941年,大朗屏山水口战斗牺牲,时年19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2号)。黄添福:大石板村人,男,生于1914年,1938年参加民兵,1941年配合部队作战牺牲。时年27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3号),江水安:新屋场村人,男,生于1922年,1933年参加担架队,1941年在宝太线参加战斗牺牲,时年19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9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004号)。殷林灿:大沙村人,男,生于1917年,东莞中学进步学生,1940年6月日军围剿大沙村,与村自卫队一起抗击日军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1986年省人民政府补发烈士证(证号不详)。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有21名:殷满明:大沙村人,男,生于1919年,1944年参加本村自卫队,1948年11月在本村被敌人暗杀,时年29岁。1981年被追认为烈士。邝松:梅林村人,男,生于1919年,1945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一支三团战士,1949年上半年在樟木头作战牺牲,时年30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006号),追认他为烈士。黄运深:大环村人,男,生于1910年,1945年参加民兵,1947年下半年在石马被敌人杀害,时年37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1号),追认他为烈士。黄福:百花洞村人,男,生于1919年,1939年参加梅塘交通站任站长,1947年7月在黄江梅塘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4号),追认他为烈士。黄堂:百花洞人,男,生于1916年,1941年古塘垒税站工作人员,1948年在古塘垒税站被敌人杀害,时年32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3号),追认他为烈士。吴容生:大环村人,男,生于1915年,1944年参加交通站工作,任站长。1948年在大环村被敌人杀害,时年33岁。中央人民政府1955年9月颁发烈士证(003号),追认他为烈士。张忠有:大岭山龙岗村人,男,生于1925年,1942年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战士,1947年冬在瓮窑作战中牺牲,时年22岁。广东省民政厅日颁发烈士证(056号),追认他为烈士。刘茂:大环村人,男,生于1923年,1942年参加东江纵队大华队任小队长,1946年上半年在惠阳县作战牺牲,时年23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颁发烈士证(002号),追认他为烈士。黄福祥:大环村人,男,生于1909年,1942年大环村农抗会主席,1948年上半年在本村被敌人杀害,时年39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颁发烈士证(002号),追认他为烈士。邝容坤:太公岭村人,男,生于1922年,1945年参加一支三团战士,日,寮步浮竹山作战中牺牲,时年27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7号),追认他为烈士。王七有:连平圩人,男,生于1910年,1938年连平村农抗会长,1948年上半年在连平村被捕,于狱中牺牲,时年38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8号),追认他为烈士。林江:新屋场人,男,生于1927年,1742年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战士,1947年冬在篁村西平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4号),追认他为烈士。袁连海:水朗村人,男,生于1925年,1942年地下工作者,1947年春,附城山文昌庙被捕杀害,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16号),追认他为烈士。李长娘:下油古村人,女,生于1902年,1935年大岭山交通站站长,1947年上半年在下油古岭村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杀害,时年45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7号),追认他为烈士。殷偶生:大沙村人,男,生于1908年,中共党员,1925年参加大沙乡乡长,1948年10月,收税路过梅林被敌人追捕中弹牺牲,时年40岁。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10号),追认他为烈士。吴生:大环村人,男,生于1927年,1946年一支三团战士,日,寮步浮竹山战斗牺牲,中央人民政府1957年9月颁发烈士证005号。三、在抗美援朝牺牲的有7名: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廖胜财(本镇人),吴七生(大环村人),李流明(旧飞鹅村人),林树新(大岭人),张炳坤(本镇人),张叶(本镇人),李秀南(旧飞鹅村人)。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3名。黎和平:大塘村人,男,生于1958年,1978年4月参加解放军53014部队77分队战士,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时年21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日颁发烈士证(4349号),追认他为烈士。邝九皮:梅林村人,男,生于1958年,1978年参加解放军步兵营368团6年副班长,三等功一次,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时年21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日颁发烈士证,追认他为烈士。黄惠平:百花洞村人,男,生于1948年4月,1969年应征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8740部队战士,日中国防施工中牺牲,时年23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71年7月颁发烈士证,追认他为烈士。明清时期人物简介:黎自成字沛华,大塘村人。明朝天启辛酉年考中文举,无官职。李兆元新塘村人。以儿子李作柱、孙儿李芝煌为清代任官而视为名人。李作柱李兆元之子,字峙中,新塘村人,他广交朋友忠直厚道,博览群书。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被选拨为贡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被朝廷提拔为连山县训导,任职六年后,离职回乡。第二年在家乡病逝。在任期间,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深受连山县人民爱戴。李芝煌李作柱之子,字昌孔,新塘村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选拔为贡生,历任山西省怀仁县知县、浙江省汤溪县知县。在新塘村李氏祠堂有其手书的“乐事家庭”的匾额。叶遇科字清选,金桔村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中武举。叶遇春字畅选,金桔村人。叶遇科弟,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考入解元。同治庚午年为礼蕃,中为武举。叶遇贵字钦选,叶遇科弟,金桔人。乾隆己卯(1759年)科,中武举。叶大勋字芳道,叶遇科子,金桔村人,乾隆丙午年(1786年)科考中武举。李荣春原籍马蹄岗村人。后乔居他乡,清代道光乙酉年(1825年)科考为武举,丙戌年(1826年)科考为进士,并在马蹄岗李氏祠堂前,树碑立杆。叶国昌字殿屏,金桔村人。清代同治庚午年(1820年)科考为武举。光绪丁丑年(1877年)恩科考试第十五名武进士,封为营用守儒。黎大康字锡蕃,号寿明,大塘村人,同治元年(1861年)恩科中文举。叶朝栋字殿臣,金桔村人。清光绪乙亥年(1875年)恩科乡试考为第四十五名武举,光绪三年(1877年),恩科会试考为武进士。被封为蓝翎侍卫任山东省济南守备,署高唐州都司。李梅史字肇魁,又字文琳,计岭村人。生于清代道光甲午年(1834年)5月23日辰时,科举功名为秀才,附贡生(即乡试在省考举人的备取生)每届乡试考举他均应试,直超过60岁,仍中不了举人。按清朝廷制度,劝他不要再考。由朝廷送一幅“明经进士”红底金字的大楠木匾,以资鼓励他终身读书不倦的精神,著有《四书别解选》乡会墨抄的《梧桐山集》内有他的诗稿,为连平圩书写《联平新圩》的门楼匾额。民国时期人物简介:叶杰英金桔村人。18XX年生,历任金桔乡乡长,寮步圩商会主席(任职五年)东莞县第一届参议员,东莞县地方财政委员会委员。热心家乡建设,1939年在金桔村创办东莞县立第七小学,1938年冬国民党广东省党部驻东莞地区第20军团在筹建寮(步)霄(边)公路时,他建议将公路线改从金桔村边而过。还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生活方便。叶学彬金桔村人,原名叶文就,生于1891年。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毕业。历任金桔乡乡长,中国国民党东莞县第三届监察委员,第七、第八、第九届执行委员,东莞县参议会第一届候补委员,惠阳东莞等县政府承审员,东莞县警察第四、第七、第九等区署长。叶少鼎金桔村人,生于日,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16年8月至1919年7月就读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历任东莞县第四区公安局局长,电白县政府承审员,1949年为东莞县政府承审员。自然地理地理概况: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的中南部,境内有雄伟壮观,景色宜人的大岭山,故名。南部分别与深圳市的罗田村和本市的长安镇接址,距深圳市区75公里;西南与虎门镇相连,距虎门港25公里;西至西北分别与厚街镇、南城区(篁村)、东城区(附城)相接,距东莞市中心18公里,距广州市85公里。北到东北与寮步镇相连,距石龙镇27公里;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距常平(东莞东站)28公里。靠近珠江口东岸,处于广州市和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庇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座标分别是:北纬22°51′——22°57′;东经113°46′——113°52′之间地域。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地质地貌:大岭山镇南到西南以及西北的边缘地带,分布着海拔100米至530米的山岭数百个。以马鞍山、莲花山、大岭山(大鼓顶)、飞鹅岭、黄婆帐等为主要山峰,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构成占全镇总面积25%的西南和西北山地。地势边缘,为海拔100米上下,形如馒头的小山丘,星罗棋布。山丘与山丘之间均为缓坡冲积而成的梯级旱地或水田。这种地形,构成大岭山镇的丘陵地貌。在黄沙河沿岸,有海拔15米至30米之间的埔田:大片尾埔、秦山埔、浪尾埔、大沙汾埔、蕉简埔、禾坑埔、杨家陂埔。这些埔田称为大岭山镇的“小平原”。全镇水田、旱地和山地的土壤,均属亚类,水田主要是由谷底冲积物和缓坡冲积物耕作而成。旱地土壤,在土属分类中,分为赤红壤、砂岩赤红壤、混合岩赤红壤、花岗岩赤红壤。成土母质主要属赤红壤砂岩赤红壤,而山地土壤多为赤红壤。气候与物候:大岭山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沿岸,珠江口以东,受季候风影响,最高温度33℃,最低温度3-4℃,偶有霜冻和冰冻。平均温度22℃。月平均温度22℃以上的有7个月(4-10月),其中7-8月平均在28℃以上。无霜期350天以上。年日照时间200天以上。近1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夏天最高气温记录有37-38℃,甚至40℃。历史沿革大岭山镇,据1984年在畔山烂陂头采集的双肩石斧,经有关考古机构用同位素科学鉴定,属原始社会的晚期—新石器时期(1万年前-4000年前),由此可见,此时已有人在大岭山地域内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迁到涌(即今莞城),将原南头宝安县治改为东莞郡治。大岭山地属东莞。南宋高宗绍兴22年(1148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为香山县(即今中山市)。此时,先后有梅林、太公岭、大塘、颜屋、杨屋、元岭、马蹄岗等村落。马山庙在北宋时已建立。元代设广州路总管府,领县有七: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大岭山属东莞。明太祖洪武元年(1308年)大岭山仍属广州府的东莞县。明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属新安县(即今宝安县、县治在南头)。此时,大岭山镇仍属东莞县。根据陈伯陶《东莞县志》之“舆地略”、“坊都”称:明以前邑制,城内曰坊,附城曰厢,坊三而厢一。在野则以乡,统都。乡四,而都十三。大岭山镇在宋、元、明三代,地属东莞县第九都的有:梅林、百花洞、牛牯岭、大塘、杨屋、颜屋、下海(虎)山、底下埔(大沙)、金桔岭、新塘、鸡翅岭、大磡、龙骨坑(龙古坑附近,大塘朗以西600米已散)、矮岭冚、李田莆(水朗侧,已散)。清代时为五属管辖:即捕厅、戒厅、京山司、中堂司、缺口司。此时,大岭山镇属缺口司所辖。当时的村落有:大塘朗、鸡翅岭、新塘、下虎山、大沙圩、底下埔、景山、金桔、并坑、园岭、湴龙、矮岭冚、大片尾、瓮窑、杨屋、颜屋、西塘水浸朗、大塘、连塘圩、乌朗庄、叶山,飞鹅围、牛牯岭、髻岭、畔山、髻岭更寮、连平圩、细高田、大高田、莲塘、洞村,龙岗、龙山、龙光、百花洞、大横村(上、下村)、大环仔、太公岭、梅林。清代道光20年(1840年),大岭山地区的建制与清代同。建国前(1912年-1949年),东莞县属粤海道,后属中区绥靖委员会公署。1934年,大岭山镇地属第七区,(包括附城、篁村、寮步一部分及大岭山全部地域)。村落有:大松朗、矮岭冚、大塘、水浸朗、鸡翅岭、马蹄岗、新塘、太公岭、百花洞、梅林、连平段、大片尾、坑尾、三家村、元岭及金桔农场、底下埔兆丰农场、月山农场、沙井岭农场。1946年,大岭山镇地属第三区。包括金桔乡(由大沙、金桔、犀牛陂等小乡在当年8月并入)、濂平乡(由连平和厚街的环治、篁村的杨西等小乡并入)、怀德乡之大塘、水朗两村。1948年至1949年,大岭山镇包括第一区的濂平乡、第三区的金桔乡,第五区的怀德乡一部分,其中濂平乡包括:第六保的新飞鹅。第七保(大石板、连平圩、髻岭、上高田、下高田)。第八保(大湾、新屋场、畔山)。第九保(大王岭、油古岭、瓮窑)。金桔乡包括:金桔岭的第一保、第二保、第三保(含并朗村)。第四保(含下虎山、梅林叶屋、月山)。第五保(大片尾)。第六、七保(矮岭冚)。第八、九保(马蹄岗)。第十、十一保(新塘)。第十二保(大塘朗、大坑)。第十三保(上底、福田)。第十四保、第十五保(浮竹山)。第十六保(小坑)。第十七保(长坑)。第十八保(黄公坑、甘屋村、连塘头、水车岭、坑尾、小洞)。第十九保(元岭)。第二十保(宝陂)。第二十一、二十二保(犀牛陂)。第二十三保(杨屋村)。第二十四保(杨屋、水围、颜屋、坑尾)。第二十五保(杨屋)。第二十六保(鸡翅岭)。第二十七保(大沙、景山)。第二十八保(大沙圩、桥头、长镇岭、龙山、龙岗、黄沙坑)。第二十九保(太公岭、梅林、邝屋)。第三十保(百花洞)怀德乡的第十二、第三、第十四保(大塘)。第十五保(水朗)。建国后,1950年上半年,区乡调整后,大岭山境内划为二区。包括:犀杨乡(杨屋、颜屋、犀牛陂、宝陂、大磡)。塘朗乡(大塘、水朗)。金马乡(金桔、新塘、马蹄岗、叶山、下虎山)。大沙乡(景山、大塘朗、鸡翅岭、元岭、龙山、太公岭、矮岭冚、大片尾、龙江)。连平乡(大王岭、上油古岭、下油古岭、瓮窑、百花洞、大湾、梅林、大石板、连平圩、新屋场、畔山、髻岭、上高田、下高田、旧飞鹅、新飞鹅)。1952年8月,土改期间,区乡变化调整后,大岭山镇境内仍为二区。包括:金桔、马蹄岗、塘朗、矮岭冚、杨屋、连平等乡。月间,东莞县划分为15个区后,大岭山镇内撤销二区建立三区。包括马蹄岗、金桔、连平、矮岭冚。一小部分为九区。包括塘朗、杨屋。1953年5月,土改复查后,区乡调整,大岭山镇内,大部分属三区辖,小部分属十区辖。三区包括矮岭冚乡(龙江、龙山、太公岭)。马蹄岗乡(马蹄岗、新塘、元岭、大塘朗、大坑)。金桔乡(金桔、景山、下虎山、鸡翅岭)。连平乡(连平、大石板、百花洞、上油古、下油古、大王岭、旧飞鹅、髻岭、梅林、下高田、上高田、大环、新飞鹅、大片尾、新屋场、畔山、瓮窑)。十区有杨屋乡(杨屋、石岭仔、鱼岭、颜屋、水界岭、草塘、长山英、坑尾、官陂)。塘朗乡(大塘、水朗)。日,区乡变化,将原来十区的杨屋、塘朗两乡,再划入三区。日,大岭山镇仍为第三区(寮步区)所辖。在东莞县分为37个大乡时,大岭山区境内并为金桔大乡。包括杨屋、塘朗、矮岭冚、金桔、马蹄岗、连平、犀牛陂等小乡。日,金桔大乡改为大沙大乡。日,大沙大乡并入寮步大乡,10月1日,成立寮步人民公社。此时大岭山境内有:连塘营(大塘、水朗、杨屋、颜屋),大岭营(大岭、矮岭冚、大片尾、百花洞),大沙营(大沙、金桔、鸡翅岭),岭东营(连平、旧飞鹅、梅林、太公岭、大环、大地),骏马营(马蹄岗、大塘朗、新塘),上游营(大岭山农场、元岭)。日,由寮步人民公社析出大岭山人民公社。包括:大塘朗、马蹄岗、新塘、金桔、鸡翅岭、大沙、连平(含旧飞鹅)、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大片尾、矮岭冚、大岭、水朗、大塘、杨屋(含颜屋)、农场(含元岭)、下高田等19个大队。日,在原来19个大队的基础上,分为21个大队,元岭从农场分出来,颜屋从杨屋分出来。1968年11月,大岭山公社将原来21个大队调整为14个大队。包括:大塘朗、马蹄岗、新塘、金桔、大沙(含鸡翅岭)、、农场、元岭、向东(即矮岭冚、含大片尾、月山)、大岭、大地(含百花洞、大地、太公岭、梅林、大环)、连平(含旧飞鹅)、杨屋(含颜屋)、大塘、水朗。1979年大岭山公社将14个大队又调整为22个大队及一个圩镇居民委员会。即大塘朗、马蹄岗、新塘、元岭、金桔、大沙(含龙山、下虎山)、鸡翅岭、连平、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含龙岗)、大片尾、矮岭冚(含月山)、大岭、水朗、大塘、杨屋、颜屋、农场、旧飞鹅、下高田(大地)和圩镇居民委员会(含龙岗村)。1983年11月撤社建区,大岭山公社改称为大岭山区,设区公所。1984年5月,大队改为乡,成立乡人民政府。圩镇居民委员会(含龙岗村)改称为“大岭山镇人民政府”(乡级)。1986年11月,撤区建镇,成立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将原来23个乡镇级人民政府改称为22个管理区及大岭山圩镇居民委员会。1999年6月,撤区(管理区)设村(民委员会),将22个农村管理区改称为村民委员会,即大塘朗、马蹄岗、新塘、元岭、金桔、大沙、鸡翅岭、连平、梅林、大环、百花洞、太公岭、大片美、矮岭冚、大岭、水朗、大塘、杨屋、颜屋、农场、旧飞鹅、下高田(大地)村民委员会,大岭山圩镇居民管理区称为大岭山圩镇居民委员会,与村同级。2004年7月开始,大岭山镇进行了农村体制改革,实行农村股份制,撤村改社区,至2005年底,成立了农场社区、大岭山社区两个社区,其余21个村民委员会将逐步改制为社区。荔枝之乡我镇致力发展三高农业,是传统的荔枝种植基地,荔枝为我镇特色农业产业,特优品种“糯米糍”曾荣获92年首届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质奖,桂味荔枝也获97年农博会名牌产品,远近驰名,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26亩,广东省荔枝生产无公害示范基地1000亩,省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400亩,同时我镇还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种植户在生产销售等各方面提供服务。【科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特性与特征】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暖热湿润气候,喜光,怕霜冻。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最适生长温度23~29℃,10~12℃生长缓慢。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有机质2%以上、土壤疏松以及能促进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为好。【分布状况】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作用】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效和滋补作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荔枝汁、速冻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树。【荔枝药用】:【性味归经】,根:微苦、涩,温。假种皮(果肉):甘、酸,温。核:甘、微苦、涩,温。【功能主治】,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荔枝(学名Litchi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热带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形状,外边是薄薄的红色硬壳,里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历史: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保存: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新鲜的荔枝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种类: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乾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圆挂绿”。西圆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圆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其他常见的主要荔枝品种还有: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五月左右就会上市。妃子笑:较早熟的品种,皮淡红。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黑叶,白糖罂,白腊,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大岭山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家具制造基地,目前全镇320多家家具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企业220多家,其中,拥有上市公司3家,投资超亿元企业19家,超5千万元28多家。大岭山的家具是外向型的,90%以上的家具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继“中国家具出口重镇”、“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后,2006年又被省评为“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3年后的今天,大岭山的家具活力依然,优势明显。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创造出巨大的生产能力,从贴面(料)—白身—细作—油漆—烘干—包装,整个生产过程都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大岭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家具设备博览会。大岭山家具企业台升厂的年生产能力达2亿台套,每天的出口产品达数十个货柜。民营企业富宝家具的年生产量超1万多套,振德家具每月出口货柜450个……,全球最大的木制百业窗帘和气窗的生产厂家柚隆木业有限公司,拥有德国最先进配料设备、1000米双叠涂装吊线、往复式自动喷图机器及UV滚涂设备,每天生产成品帘3000套,半成品100个立方米。根据亚太家具协会、台湾家具同业工会的统计数字,最近的11年,大岭山的家具出口额连续位居全国乡镇级第一位。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市大岭山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