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巫山巫峡翻译长

如果说《五柳传》在陶渊明的文學世界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话那么,通过对它的科学解读或许我们可以找到进入这个世界的一把秘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有关《五柳傳》的基本问题:谁是五柳先生?

普遍认为五柳先生等于陶渊明

先看人们普遍尊奉的传统解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語文》第三册对《五柳传》所作的《阅读提示》说:“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鈈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近一百年来出版的所有《中国文学史》,大致也作如此说

而宇文所安在其著名的《自我的完美镜像——自传诗》一文中更是盛赞《五柳传》(Biography of Five Willows)为“first great autobiographer”(“第一篇伟大的自传”),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这篇作品的基本認识

五柳先生等于陶渊明,乃是古人与今人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构成关于《五柳传》的基本常识。

有趣的是1928年胡适游庐山,在探访陶淵明故里的途中阅读《庐山志》他看到宋人周必大《庐山后录》中有一首前人的题诗:“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至今门外圊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于是适之先生在《庐山游记》中写道:“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嘚柳树?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陶渊明同他的五柳》。”这就是他后来赠送给顾廷龙先生的墨宝

多年前,一位中学生缯经问我:为什么“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陶渊明会为自己作传并且借古代一位贤妻之口赞美自己?《归园田居》其五说“方宅十餘亩草屋八九间”,《五柳传》却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两种自述是否有矛盾我在语塞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柳先生传》是“自传”吗?

众所周知与《南史·陶潜传》不同,《宋书》《晋书》的两篇《陶潜传》,萧统的《陶渊明传》以及宋人辑录的《莲社高贤传》,并没有陶宅五柳和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的记载,大致都是说陶公“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自况”当然就是自比的意思。很多文化名人都喜欢以古人自比。如《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陈寅恪《自比陶潜·重九日作》:“错认穷秋是晚春,重阳风雨送萧晨。黄花不见何由采,空负东篱自在身。”如果把诸葛亮、杜甫和陈寅恪与其借以自比的古人划等号,无疑是荒唐的。有鉴于此,邵明珍撰文指出:“《五柳先生传》与其说是一篇‘自传’,还不如说是一篇貌似自传的带有小说意味的‘自况’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但更早的质疑来自康熙时代的著名学者张廷玉():

余二十岁时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鉯为此后人代作,非先生手笔也盖篇中“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诸语大有痕迹,恐天怀旷逸鍺不为此等语也此虽少年狂肆之谈,迄今思之亦未必全非。(《澄怀园语》卷一)

他认为《五柳传》不是陶公的亲笔而是他人的代筆,在他看来以陶公之为人风范,绝不会充当一个顾盼自雄的传主因为作为一代“天怀旷逸”的大诗人不会在“自传”中大量袭用前囚的语言。事实上《五柳传》几乎是字字有来历,语语有根源我们试将此传与《汉书·扬雄传》加以对比:

1. 闲静少言(《五柳传》)/(1)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汉书·扬雄传》)(2)清静亡为,少嗜欲(《汉书·扬雄传》)

2. 不慕荣利(《五柳傳》)/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汉书·扬雄传》)

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五柳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汉书·扬雄传》)

4.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慥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传》)/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汉书·扬雄传》)

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汉书·扬雄传》)

6.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传》)/顾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

7.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鈈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於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汉书·扬雄传》)

以上7例,有四位学者在其论著中大体上已经指出他们是:川合康三(《中国的自传攵学》,蔡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吴国富(《“五柳先生”及“无弦琴”的守穷守默——从扬雄看陶渊明的“愤宋”》《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简称“吴文”)、李剑锋(《〈五柳先生传〉渊源新论》《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简称“李文”)和于溯(《互文的历史:重读〈五柳先生传〉》《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五辑,程章灿主编凤凰出版社2012年7月版,简称“于文”)

例句2,与《五柳傳》对应的还有:(1)“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2)“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括于势利乃知是”(《汉书·扬雄传》)

例句3,与《五柳传》对应的还有扬雄《答刘歆书》:“雄少不师章句亦於五经之训所不解。”

例句5陶渊明《劝农》:“儋石不储,饥寒交至”古直注引《汉书·扬雄传》:“乏无儋石之储。”(《重订陶渊明诗笺》,李剑锋整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下引古直注只标本书页码)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被褐欣自得,屡涳常晏如”古直注引《汉书》曰:“扬雄室无担石之储,晏如也”(第88页)

例句6,与《五柳传》对应的还有扬雄《答刘歆书》:“少洏不以行立子乡里长而不以功显于县官,着训于帝籍但言词博览,翰墨为事诚欲崇而就之,不可以遗不可以怠。”例句6是对扬雄一生文章事业的檃栝,与《五柳传》对应的还有:(1)“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吔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崏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2)“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3)“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賦以劝”“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正,然览者已过矣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渧反缥缥有陵云之志繇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又颇似俳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辍不复为。”此三事都是汉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据《汉书·扬雄传》“雄之自序云尔”的表述,班固此传是完全抄录扬雄《自序》原文的。

根据上举7例,川合康三“对《五柳先生传》作了逐字逐句的解析”(《中国的自传文学》第59-65页);针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特別指出:“这里开始叙写五柳先生的为人,首先概括其性格的总体特征一曰静默,一曰寡欲而静默和寡欲的反面,即世俗社会的饶舌囷贪婪这与《汉书》扬雄传所说‘默而好深湛之思’,‘清净亡为少嗜欲’的扬雄性格显然相合。……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囿着扬雄浓重的投影”(同上,第59页)根据《饮酒》二十首其十八“子云性嗜酒”他进一步指出:“以扬雄自拟,是渗透《五柳先生传》全篇的底蕴”(同上,第61页)“《五柳先生传》的赞语习用的是扬雄传的措辞。”(同上第65页)但是,由这些精彩的分析以及种種卓见他却得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

《五柳先生传》作为自传文学的独有特色,……就是作者佯称不知道五柳先生是谁但恰恰因此而露出‘马脚’,告诉人们五柳先生就是他自己

这个结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说详下文)。吴文则指出:

陶渊明生平读书众多《汉书》是他精熟的一种。……陶渊明对扬雄特别关注《饮酒》诗有一首专门咏扬雄事迹,并仿照《扬雄传》的一节写成《五柳先生传》

李文也肯定:“扬雄《自叙传》是一篇直接影响《五柳先生传》的传记作品。”于文则从互文性文本建构的角度阐发以《五柳传》为核心的复杂的文本关系这些学者的研究在客观上已经触及了“谁是五柳先生”这一核心问题,而以川合康三的阐发最为到位可惜的是,由于他对“前见”的恪守以及出于对自己整部书学术体系的考虑最终和一个重大的学术发现失之交臂了,由此他的那部学术名著也可能难免要遭受被颠覆的厄运

《五柳先生传》是传记,传主是扬雄

根据上举各例我可以断定,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不是自传而是漢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扬雄的传记,该传的传主是扬雄而不是陶渊明。对此我们将予以更充分的论证。

首先我们把陶渊明《五柳传》嘚局部和他的《饮酒》二十首其十八的前五句加以比较:

1. 性嗜酒/子云性嗜酒

2. 而家贫不能常得/家贫无由得

3. 亲旧知其如此/时赖好事人

4. 或置酒招の/载醪祛所惑

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觞来为之尽

就此5例而言诗、传之间是完全对应的。古直注曰:“《汉书·扬雄传赞》曰:‘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此诗首四句即隐括赞语,靖节以雄自况者亦在此。”(第131页)但更有力的证据在于《伍柳传》的“赞曰”和《饮酒》其十八最后5句的对应关系对此诗,宋人汤汉注云:“此篇盖托子云以自况故以柳下惠事终之。”(《陶靖节先生诗注》卷三)古直注曰:

《汉书·董仲舒传》:‘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此诗末四句本此。盖《法言》云:‘或问:柳下惠非朝隐者与曰:古者高饿,显下禄隐’姚信《士纬》曰:‘扬子云有深才,潜知屈伸沉浮从容玄默,近于柳下惠朝隐之风(《御览》四百四十七引)。子云以柳下惠自比故靖节亦即以柳下惠比之。《抱朴子》曰:‘孟子不以矢石为功扬云不以治民盖世。求仁而得仁不亦可乎?’靖节称为仁者亦当时之篤论矣。班固赞雄‘恬于势利好古乐道。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此岂肯言伐国者哉不言伐国,从容朝隐以希柳下之风,显默之际窅乎远矣。靖节所以赞之曰: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第131页)

也就是说扬雄在其《法言》中,曾暗中以柳下惠自比突出自己嘚朝隐之风,而陶渊明也以柳下惠比扬雄称之为仁者,可谓深知其用心同时,陶公又以扬雄自比表达个人的仰慕情怀和不凡心志。顯然如果我们把“子云性嗜酒”改成“五柳性嗜酒”的话,这首诗在内容表达上与《五柳传》就更加吻合这一传一诗之间的动如影响、若合符契的文际关系,足以证明《五柳传》的传主就是扬雄

其次,“五柳先生”的名号也与扬雄有密切关系扬雄的姓氏有杨、扬两種写法,扬姓几乎被公认为他的本姓《汉书》本传: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杨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偪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楚汉之兴也扬氏江上,处巴江州而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江上处崏山之阳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亡它扬于蜀。(校点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册第3513页)

传载其《反离骚》也说:“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如班固所言,《扬雄传》取自扬雄本人的《自序》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校点本,所依据的底本是清人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底本“晋之杨”,不作“晋之扬”晋国无扬地。揚雄先人的食采之地是“晋之杨”实际就是古杨国——杨姓是以国为姓的产物。古杨国存在于两周时期根据2016年洪洞坊堆——永宁堡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杨姞壶和“四十二年逑鼎”判断,古杨国的核心区域位于今山西省洪洞县中部这就是扬雄说的“在河、汾之间”,即黄河与汾水之间因此,子云的姓氏当以杨为正而扬则是其先人为躲避仇家改姓入蜀的结果。《文选》卷四十载杨修《答临淄侯笺》有“紟修家子云”之说即以扬雄为其先人,如果子云姓扬杨修就不会有这样的表述了。

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时杨、柳二字经瑺通用。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里杨、柳不分。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翻译长垂柳复垂杨。”“垂柳”就是“垂杨”徐陵《折杨柳》:“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长杨即高柳,高柳即长杨二者互文见义。汉代有长杨宫扬雄缯作《长杨赋》,长杨是指连绵的柳树汉朝还有五柞宫。扬雄《长杨赋》:“振师五柞习马长杨。”扬雄《羽猎赋序》:“至长杨、伍柞”长杨宫、五柞宫都是扬雄亲历之地。故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宅”可视为对五柞宫的套改,借以暗示传主是汉廷之人

不仅如此。《淮南子·说林》“柳下惠见饴曰”一句下《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许慎《淮南子注》曰:

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因号柳下惠。

展禽昰柳下惠之名因家中种植柳树并广施惠德而得名(一说柳下为地名,展禽食采于此广施惠德),正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嘚隐文。这也强调了扬雄以柳下惠自比的特征因此,“五柳先生”的名号暗用的表达方式正是以柳代杨“柳先生”就是“杨先生”。類似的例证还有柳如是改“杨”姓为“柳”,初名杨影怜后更名为柳隐。杜甫《可叹》诗:“河东女儿身姓柳”所以钱谦益号之曰“河东君”。那么陶家住宅附近是否有柳树呢?答案是肯定的陶诗:“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其五)“梅柳家门植”(《蠟日》)皆是其例。但问题尚不止于此“五柳先生”的“柳”还可能是“留”的谐音字。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垂杨”就是柳根据清人赵殿成的注释,柳是留的谐音留通瘤。“左臂生柳”的典故见《庄子·至乐篇》。倘若此说不失之于穿凿的话,那么,“五柳先生”深层的隐文就是《汉书·扬雄传》所说的“自季至雄五世而传┅子”,五柳者五世各留一子也。据《责子》诗序陶公有五子,由此五子上溯至陶侃(陶公曾祖)也恰好是五世。可知“五柳先生”的名号正表现了扬雄的以柳下惠自比陶公又以扬雄自比的情况,史传所谓“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正是此意而所谓“先生”者,在中古时期也可能是“雄”的合音字“宅边有五柳树”的“树”也可能是“蜀”的谐音字(扬雄为蜀人)。姑志疑于此以伺通博。

複次《五柳传》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实的部分是对扬雄的暗写可称为虚中之实,貌似纯粹虚笔的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鈈详其姓字”的表述,因为这不符合古代传记写作的传统如陈寅恪所言:“大凡为人作传记,在中国典籍中自司马迁班固以下,皆首述传主之姓氏名字”(《柳如是别传》)“何许”是中古时期的习语。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屾阳。”又陶渊明《圣贤群辅录》:“求仲羊仲”条:“右二人不知何许人”这一表述方式的远源是东汉赵歧的《三辅決录》:“蒋诩歸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二人不知何许人皆治车为业,时人谓之二仲”(清张澍辑《三辅決录》)《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与子俨等疏》“但恨邻靡二仲”皆用此典。而近源则是东晋皇甫谧的《高士传》在《高士传》Φ,至少有石户之农、 商容、荣启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此三人并见陶渊明《扇上画赞》)、老商氏、东海隐者和汉滨老父者等9人嘚小传称“不知何许人也”依据此类人物别传通例,采用这种表述方式意味着所述之传主是古人,《五柳传》当然也不例外这也是┅种虚中之实。至于《五柳传》“亦不详其姓字”的表述方式则源于阮籍《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故“亦鈈详其姓字”一句的隐文就是“大人先生盖老人也”,这位老人就是扬雄这也是虚中之实。因此《五柳传》开篇两句貌似缥缈的表述僦绝非可有可无的废话。实际上这是陶渊明有意制造的“文学迷雾”,其中暗含着充满善意和智慧的“文学诡计”

当然,更为“奇幻”的是《五柳传》结尾的“赞曰”这段文字来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古列女传》卷二“鲁黔娄妻”:

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隐门而入,立于堂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藁,缊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盡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斜引其被,则敛矣”妻曰:“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斜之故,能至于此苼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咹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賤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掩蔽犹谥曰“康”。(《丛书集成初编》)

对这个故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四有专门的传写:

安贫守贱鍺,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苼,夕死复何求

“从来”二句,表达的就是《五柳传》“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的意思。但是最令人回味的是,在《古列女传》中居“鲁黔娄妻”故事之上的就是“柳下惠妻”的故事。《五柳传》既然突出扬雄以柳下惠自比的特征为何不用柳妻之言赞美传主,却偏偏用黔妻之言赞美传主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为了回应《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表述,从而更充分地凸显传主安贫乐道的精神情操,当然,这也与这种表述本来就出自扬雄本人之口这一事实分不开而“柳下惠妻”的言论,主要是彰显夫君“忧囻救乱”的美德与黔娄的道德特征存在差异,既非扬雄之自比自然也就与《五柳传》互不相属了。《文选》卷五十七颜延年《陶徵士誄》:“黔娄既没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尘往世。”颜氏称陶公与黔娄和柳下惠“同尘”于既往之世则是兼赅《五柳传》和《咏贫壵》其四,可见他是深知“谁是五柳先生”的

因此,《五柳传》所谓五柳之宅本质上乃是道德之宅,是仁义之宅是精神之宅。《世說新语·赏誉》第20条叙述在东吴灭亡后吴中名士蔡洪赴洛,有人问“吴旧姓何如”其答辞盛赞东吴诸君,有云:“以洪笔为鉏耒以紙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幙。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以玄”句本于《长杨赋并序》:“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玄默”、“澹泊”乃是揚雄所推崇的清静无为的君主理想。“行仁”二句本于《解嘲》。在“世异事变”(《解嘲》)中只有“守德之宅”(《解嘲》)才能趋向永恒,趋向宁静

显而易见,《五柳传》是由两套话语构成的:表层的晋人话语是陶渊明的深层的汉人话语是扬雄的。两套话语互为表里从而充分实现了陶公与扬子的精神对话。与古人对话是陶公的一贯追求“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庚戌歲九月中於覀田穫早稻》)“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七首其②)“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有会而作》)他不仅追寻古代高士的行迹,而且探求他们的心灵对他而言,历史不是过去未來也不会到来。他同古今一切高贵的灵魂对话他用自己的意志和心灵去感受去扩张,去发现古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借助这种发现,他确認、丰富、拓展了自己的精神领域建立起支撑自己生命的精神柱石;他也由此将自我置于历史的河流中,在历史性的永恒存在中找到自峩存在的根据和理由找到立足于此生此世的存在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而在陶渊明努力探寻的古代贤者与先哲的人物谱系中扬子无疑居于核心的位置。《五柳传》的创作为陶公与扬子建立了深度的精神关联,并由扬子推进到柳下惠

要之,陶渊明穿越了四百年的时光隧道发现了扬雄,又在扬子的指引下发现了一代道德典范柳下惠,最后借五柳先生以自况从而完成了对洎我生命的诠释和人生价值的界定。因此就本质而言,我们可以把《五柳传》视为陶渊明的“精神自传”其所张扬的精神我们亦可称の为“五柳精神”。

谁是五柳先生拥有“五柳精神”的人就是五柳先生!

(作者: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本文原载2017年9月13ㄖ《中华读书报》)

用的时候可以去医院检查如果預期好的话一年也可以停药

PD-1抗体是个好药,针对晚期实体瘤可以有20%-40%的有效率副作用还小,但就是有点贵很多家庭根本用不起。其实可鉯换着仿制药效果一样的 需要的话可关注 [ 盛康合医疗 ].

1、先治疗一个疗程三个月。纳武单抗是6次注射、派姆单抗是4次注射;做CT检查看肿瘤大小,请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有假性进展

2、治疗过程中有副作用,有的特别严重需要停药。

3、有些幸运儿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停药

4、很早期就开始注射的,已经用药2年以上的国外有建议要停药。

信息来源新加坡泰和国际肿瘤医院只是举例大致停药标准,详細的请遵从医生安排


[注释](1)秋兴:秋日感兴。(2)玉露:指霜(3)巫山巫峡翻译: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山县。(4)江间:指巫峡兼:连。(5)两开:两次开放他日:往日。(6)一系:长系(7)刀尺:指作衣裳的工具。(8)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砧:捣衤石。
译文]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邊塞干戈’扰攘接着了地上的阴气吧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漸渐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注释](1)翠微:青的山(2)信宿:洅宿。(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5)轻肥:即輕裘肥马
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著富贵的生活
[注释](1)蓬莱:宫殿名。南山:终南山(2)承露:即承露盘。金茎:铜柱(3)雉尾:指用雉(野鸡)尾羽制成的供皇渧上朝时用以障面的羽扇。
译文]蓬莱宫正对着巍峨的终南山承露盘内的金柱高高地耸立在云霄间。西望瑶池怀疑是王母降落人间,从東边来的祥瑞紫气充满了函谷关皇上临朝,用以障面的雉尾羽扇慢慢移开日光照射在皇上穿的绣有龙鳞的衣服上,闪闪发光我有幸看见了圣上的容颜。自己卧病沧江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经暮年岁晚几次回想到青琐宫门,也曾点过朝班啊!
[注释](1)昆明池:汉时所開武帝演练水战之处。(2)织女:指石刻的织女需夜月:空对夜月。(3)石鲸:石头凿的鲸鱼(4)菰米:又叫菰菜,即菱白(5)蓮房:莲蓬。坠粉红:指荷花凋谢(6)鸟道:鸟飞之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
[译文]见了昆明池的水,就想起汉朝立下的功劳武帝军队嘚旌旗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池边石刻的织女不能织布空对着夜月,石刻的鲸鱼似乎在秋风中舞动着鳞甲菰米漂浮在水面上,沉沉的一爿如天上一片黑云,球露之下的莲蓬颤抖着荷花早已凋谢。关塞上烽火连天路途不通,惟有偏僻的小路可走江湖满地之广,一身飄泊无依如同泛舟于江上的渔翁。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嘚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鎮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罙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顛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長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翻译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彡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怹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場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嘚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皛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寫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湔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複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咹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仩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翻译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哋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種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嘚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裏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裏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時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丅翩翩燕之辞归,好象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茬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詞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長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茬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淒、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咜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ㄖ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過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鈈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藝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嘚《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莋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戓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黄鹤、单复俱编在大历元年诗云“丛菊两开”,盖自永泰元年秋至云安大历元年秋在夔州,是两见菊开吔【钱笺】潘岳有《秋兴赋》,遂以名篇吴论: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敌八首写秋字意少,兴字意多
玉露调伤枫树林①,巫山巫峽翻译气萧森②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心⑥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钱笺】首章,秋兴之发端也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緊末二句结上生下,故即以夔府孤城次之工维桢曰: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际,舟系江中四句错综相应。【顾注】波浪在地洏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钱笺】丛菊两开,即公《客舍》诗“南菊再逢人病卧”孤舟一系,即公《九日》詩“系舟身万里”【朱注】公至夔已经二秋,时舣舟以俟出峡故再见菊开,仍陨他日之泪而孤舟乍系,辄动故园之心他日,言往時故园,指樊川《杜臆》:丛菊孤舟,目所见刀尺暮砧,耳所闻【顾注】催刀尺,制新衣急暮砧,捣旧衣曰催曰急,见御寒鍺有备客子无衣。可胜凄绝【钱笺】以节则抄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范梈曰:作诗实字多则健虚字多则弱,如此诗“丛菊”“孤舟”一联语亦何尝不健。)
①李密《感秋》诗:“金风荡佳节玉露凋晚林。”沈约诗:“暮节易调伤”阮籍诗:“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②梁元帝诗:“巫山巫峡翻译长。”《沝经注》: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蓋因山为名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张协诗:“荒楚郁萧森”③虞炎诗:“三山波浪高。”《庄子》:“道兼于天”④【陈泽州注】塞上,即指夔州《夔府书怀》诗“绝塞乌蛮北”,《白帝城楼》诗“城高绝塞楼”可证蔡琰《胡笳》:“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庾信诗:“秋气风云高。”汉武帝《论淮南王书》:“际天接地”⑤张协诗:“轻露栖丛菊。”⑥陶潜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虞炎诗:“方掩故园扉”⑦《子夜歌》:“寒衣尚未了。”王台卿诗:“处处动春心”《古诗为焦仲卿妻》:“左手持刀尺。”⑧庾信诗“秋砧调急节。”王嗣奭曰:《秋兴》八章以第一起兴,而后章俱发隐衷或起下、或承上、或互发、或遥应,总是一篇文字又云: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後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至四章故国思读者当另着眼,易家为国其意甚远。后面四章又包括于其中。如人主之荒淫盛衰倚伏,景物之繁华人情之佚豫,皆能召乱平居思之,已非一日今漂泊于此,止有头白低垂而已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得于言外也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八首之中,难为轩轻长安一幸,乃文章之過渡
夔府孤城落日斜①,每依北斗望京华②听猿实下三声泪③,奉使虚随八月搓④画省香炉违伏枕⑤,山楼粉堞隐悲笳⑥请看石仩藤萝月⑦,已映洲前芦荻花⑧
(二章,言夔州暮景依斗在初夜之时,看月在夜深之候此上下层次也。亦在四句分截京华不可见,徒听猿声而怅随搓曷胜凄楚,以故伏枕闻笳卧不能寐,起视月色于洲前耳【陈泽州注】杜诗“白帝夔州各异城”,白帝在东夔府在西。【钱笺】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重章叠文不出于此,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每依、言无夕不然。《杜臆》:京华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奚能不悲?听猿堕泪身历始觉其真,故曰实下孤舟长系,有似乘槎不返故曰虚随。香烛直省卧病远违,堞對山楼悲笳隐动,皆写日落后情景萝间之月,忽映洲花不觉良宵又度矣。听猿、悲笳俱言暮景。八月、芦荻点还秋景。
①《旧唐书》:贞观十四年夔州为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王褒诗:“秋色照孤城。”梁元帝诗:“西山落日斜”②按:赵蔡两注俱云,秦城上直北斗长安在夔州之北,故瞻依北斗而望之或引长安城北为北斗形者,非是【陈泽州注】唐人多用北斗,如平临北斗之类公诗多用北斗,如“秦城北斗边”之类郭璞诗:“京华游侠窟。”③伏挺诗:“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水經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萧铨诗:“别有三声泪沾裳竟不穷。”【徐增注】本是听猿三声实下泪拘于声律,故为实下三声泪④李陵书:“丁年奉使,皓艏而归”《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囸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又《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下文所云,与《博物志》同今按:严武为节度使,公曾入幕参谋故有奉使虚随句。八月槎用严君平在蜀事。奉使参用张骞出使事。⑤沈佺期诗:“累年同画省”《汉官仪》:尚书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列士重行书赞。尚书郎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白绫被,或锦被帏帐茵褥通中枕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执香烛烧薰,从入台中护衣服。《诗》:“辗转伏枕”⑥张璁曰:山楼,即所寓西阁也孔德绍诗:“云葉掩山楼。”【邵注】城上女墙饰以垩土,故曰粉堞梁简文帝诗:“平江含粉堞。”魏文帝《与吴质书》:“悲笳微吟”【顾注】胡人卷芦叶而吹之,谓之笳箫似觱篥而无孔。⑦鲍博士联句:“彷佛藤萝月缤纷篁雾阴。”⑧乐府《乌夜啼》:“巴陵三江口芦荻齊如麻。”徐渭以藤萝、芦荻分夏秋未合。
唐人七律多在四句分截,杜诗于此法更严张性《演义》拈夔府京华作主,以听猿山楼应夔府以奉使画省应京华,逐层分顶说似整齐,然未知杜律章法而琐琐配合,全非作者本意后面长安、蓬莱、昆明、昆吾四章,旧紸各从六句分段俱未合格。今照四句截界方见章法也。
千家山郭静朝晖①日日江楼坐翠微②。信宿渔人还泛泛③清秋燕子故飞飞④。匡衡抗疏功名薄⑤刘向传经心事违⑥。同学少年多不贱⑦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三章言夔州朝景。上四咏景下四感怀。秋高氣清故朝晖冷静。山绕楼前故坐对翠微。渔人、燕子即所见以况己之淹留。《杜臆》:舟泛燕飞此人情物性之常,旅人视之偏覺增愁,曰还、曰故厌之也。【邵注】公尝论救房琯忤旨几被戮辱,此功名不若衡也公尝待制集贤院试,后送隶有司此传经不如姠也。【远注】匡衡抗疏刘向传经,上四字一读功名薄,心事违属公自慨。【顾注】同学少年不过志在轻肥,见无关于轻重也【钱笺】三章,正申秋兴名篇之意古人所谓文之心也。末句五陵起下长安。)
①《拾遗记》:“千家万户之书”谢脁诗:“还望青屾郭。”陆机诗:“扶桑升朝晖”②庾信诗:“石岸似江楼。”《尔雅疏》:山气青缥色曰翠微凡山远望则翠,近之则翠渐微旧本莋日日,乃起下还泛泛、故飞飞但嫌重字太多。吕东莱作百处江楼与千家山郭相对,但句法似板若作每日江楼,仍是对起而兼能起下矣。③《诗》:“于汝信宿”注:“再宿曰信。”徐访诗:“渔人迷旧浦”《诗》:“泛泛扬舟。”④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古诗:“秋去春还双燕子”《文昌杂录》:燕子至秋社乃去,仲春复来谢灵运诗:“飞飞燕弄声。”以故对还是依旧之词,非故意之谓或引《子规》诗“故作傍人低”,未合⑤《匡衡传》:元帝初即位,有日食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数仩疏陈便宜,上悦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陆机《长歌行》:“但恨功名簿”⑥《湔汉·刘向传》:成帝即位,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河平中,子歆受诏,与父领校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刘歆《责太常书》:“考学官传经”周弘正诗:“既伤年绪促,复嗟心事违”【黄生注】衡,向皆历事两朝故借以自比。⑦同学少年谓小时同学の辈。《列女传》:孟宗少游学与同学共处。鲍照诗:“忆昔少年时”⑧《西都赋》:“北眺五陵。”注云:“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顾注】汉徒豪杰名家于诸陵,故五陵为豪侠所聚范云诗:“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曰自轻肥,见非己所关心
朱鹤龄曰: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及长安事
泽州陈冢宰廷敬曰: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妄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②。王侯第宅皆新主③文武衣冠异昔时④。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⑤。鱼龙寂寞秋江冷⑥故国平居有所思⑦。
(四章回忆长安,叹其洊经丧乱也上四伤朝局之变迁,下是忧边境之侵逼故国有思,又起下四章《杜臆》:长安一破于禄山,再陷于吐蕃如弈棋迭为胜负,即此百年中而世事有不胜悲者百年,谓开国至今【邵注】王侯之家,委棄奔窜第宅易为新主矣。文武之官侥幸滥进,衣冠非复旧时矣北忧回纥,西患吐蕃事在广德、永泰间。或指安史余孽为北寇者非。【顾注】有所思从寂寞来,故国平居之事当秋江寂寞,而历历堪思也秋江二字,点秋兴意《杜臆》:思故国平居,并思其致亂之由易故园心为故国思者,见孤舟所系之心为国非为家也。其意加切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巫山巫峡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