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沉迷于网路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忘记一个人摆脱。

共同关注:90后大学生沉迷网络,我们该如何解救?
12-11-13 11:16:42 / 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
& & &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应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我们自2010年成立专门以拯救网络成瘾与网络依赖大学生为主要工作内容的&e路阳光&工作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即是从中选择我们曾经帮扶干预过的一则学生案例,总结和分享整个帮扶干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 &【背景事件】
& & & 宋洋,男,1993年出生,2010年9月入学,2011年4月出现了沉迷网络的情况。根据学院针对网络使用不当的预警机制发现,从4月初到五月底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宋洋每天上午平均超过6个小时,自称他每天只想上网,上网占据了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但是一到两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还是会去上课;同时他的上网时间出现了逐渐增多的趋势,尽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会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虚度时光,并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网,但第二天情况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严重,宋洋说要是不上网,就会感觉到无事可做,情绪低落,上网是他逃避和缓解现实痛苦的唯一出路。
根据学院网络依赖与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可以判断,宋洋同学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长时间上网、轻度戒断反应、社会功能轻度受损等症状,但并未特别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没有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因此,宋洋同学目前被诊断为网络依赖,因为没有继发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故并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
& &【处理思路】
& & &对宋洋同学做出基本诊断后,学院迅速启动针对宋洋网络依赖情况的帮扶干预机制。
& & & 一、了解宋洋网络依赖的真正原因
& & &这是进行相关帮扶和干预工作的前提。这方面信息要通过与本人谈心和咨询、向周围同学了解平时基本表现及询问家长等途径来了解。
& & (一)和宋洋深入谈心沟通。开始的两次谈心,并不怎么顺利。因为可以明显感觉到宋洋的自我防御度很高,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沉迷网络,也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是他内心不愿意承认网络依赖这个事实,同时他担心辅导员会因此影响了对他的看法,还担心辅导员把这事告诉母亲,所以他谈心沟通的积极性不大。辅导员了解情况后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帮助他,想和他一起解决困难的强烈愿望,并且相信他一定会走出这段阴霾而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辅导员希望能和他真诚对话。宋洋在第四次谈心的时候,情况明显好转。在这次谈心中,宋洋向辅导员讲述了他的整个成长经历。
& & &宋洋8岁失去父亲,之后宋洋母亲将他寄养在农村奶奶家里,从此便长期外出打工。10岁那年,他失去奶奶,这次他被寄养在远方亲戚家里,几年之后,他开始读初中,从读初中那天办理了在校住宿的手续一直到现在,他再也没有过&家&的概念,也再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他说,最难熬的是放假,因为一放假同学们都回家了,有的父母还亲自到学校里来接孩子,每当看到这种场景,他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最孤独的人,而当宋洋将这种感受向妈妈倾诉时,电话里的妈妈却不以为然,没有给他安慰,反而总是要求他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出人投地,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
& &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宋洋考入华中农业大学,他自嘲道,像他这种遭遇了种种磨难之后还没有沦为社会上的小混混,已经算是万幸了。刚来大学时,他对大学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他以为大学生活会自由得超乎自己的想象,他以为他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也以为他会在大学舞台上一展风采,因为以往的他过得太压抑。可是,大一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就对自己和大学失去了信心,因为他过得并不如以前设计的那么顺利,他没想到大学的课程这么难学、没想到大学里的同学那么&势利&、也没想到他参加各种比赛会表现出各种&衰&,没想到他参加了那么多竞选竟然最后连个干事都没有当上,他认为他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来,什么都做不好&&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在大学之前,他就有强迫自己否定自己的思维倾向,他总是强迫自己关注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做的很不错的事情,他都要强迫自己挑出毛病来。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
& & &大一上学期不顺利的发展情况,让宋洋的&强迫&毛病更加严重,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变得更加自卑和焦躁,他说在现实中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疯狂地否定自己,也便开始了他无节制上网借以逃避现实的生活。宋洋说,他其实是想做一个好学生的,也特别想在大学里拥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他没有能力去面对。
&&&&(二)周围同学对宋洋的评价。宋洋同学眼中的他是一个特随和的人,见谁都是一脸笑容,没有人知道他以前的经历;他乐于助人,还在武汉人民医院做艾滋志愿者,很有爱心;他个人志向很远大,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和他接触比较多的同学有不同的评价,看起来很阳光,但事实上是一个自卑悲观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很少和家人联系,喜欢独来独往,身边朋友很少。可以看出,宋洋表现出了明显的性格双重性,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 & (三)学院及时向宋洋家长进行了沟通。作为宋洋的第一监护人,宋洋母亲有权了解宋洋在校表现情况,于是在争取了宋洋的同意后,辅导员建议其母校来校。宋洋母亲坦言,这十几年来对儿子情感上的关心不够,她说,能把儿子养活,她就心满意足了,她没有想太多。而且,她说儿子想法很多,与儿子沟通她感觉很困难,两人常常因为说不到一起而吵架,她说自己是个农村妇女,限于能力和见识,她对儿子的交流只能限于吃饱穿暖的话题上。因此可以看出,宋洋的家庭教育和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是严重缺失的,这也是导致其网络依赖行为的重要原因。
& & & 整个过程下来,宋洋产生网络依赖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大学生活遭遇各种挫折以至失去信心,从而选择上网逃避现实生活。但从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1)宋洋长时间无法满足其自身尊重、渴望被爱被关注的需要,自卑情绪严重。(2)宋洋从外界获取支持和理解的渠道几乎不存在。(3)宋洋受成长环境的影响,长期存在强迫性的自我否定,自我效能感非常低。(4)宋洋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遇到问题常常选择消极应对。治标更要治本,要真正帮助宋洋戒除网络依赖,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和满足宋洋的心理问题和深层次需要。
& & &二、为宋洋制定抵制网络依赖行为、重塑健康人格的综合帮扶方案
& & &帮助宋洋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困难、重塑自信是当务之急,同时,指标更要治本,要为宋洋重塑健康人格、彻底走出阴霾,设计长期的帮扶干预方案。可喜的是,在前面多次的沟通中,宋洋主观上表现出了走出网络沉迷的强烈意愿,愿意配合学院的帮扶矫治方案。
& & (一)引导宋洋正确看待挫折并确立可行适宜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帮助宋洋认识到不能以自己幻想的大学来否定现实中的大学,有时候需要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很正常的,要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做正确归因,而不需要把所有责任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希望他能把自己的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完成,同时辅导员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宋洋实际情况,帮其设计好职业规划,把他的目标分解成每一天的小任务,并要求他每一天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每周与辅导员做一次汇报沟通。
& & (二)采取传统教育管理手段约束宋洋的过度上网行为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宋洋来说,单独依靠其个人力量来控制宋洋的上网时间和次数,难度非常大,而且极容易出现反复。因此,辅导员专门为其成立帮扶小组,与其制定契约,根据宋洋个人表现作相应惩戒。小组一方面严格监控其上网行为,一旦与契约相违背,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相反如果坚持得好,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为其提供支持、关心和帮助,帮助他按照作息时间正常作息,和同学们一起正常上课,尤其是在参与班级活动中,宋洋所在班级积极为其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他首先被班级推选为副班长,和班委一起处理班级事务,为同学们做好服务,这不仅能让感觉到来自班级的强大归属感,也能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从而在现实中感受更多的爱与支持;同时引导他积极各种活动,参加户外锻炼,充实生活,以减少其上网的机会。
& & (三)纠正宋洋强迫性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以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宋洋从小缺少爱与支持,逐渐形成了自卑、敏感、要强、胆怯的心理品质,他强迫性地自我否定,使得其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非常低,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由此,我们通过认知治疗技术,引导宋洋自我观察,使他这种固有错误认知模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不良心理品质明朗化,然后帮助他认识错误的认知模式与网络依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接着通过与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的对话、自身的转换引导、开展积极的心理暗示等,从而来确定新的认知模式,使其更加关注自己积极优秀的方面,改善不良情绪。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纠正和调节,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纯靠几次咨询,是没有办法真正完成的,同时离开宋洋本人的主观努力和长期坚持,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辅导员要对宋洋做长期的关注和支持,及时了解自我认知形成的情况。
& & (四)发挥家庭应有的相互关爱、理解和支持的作用以解决宋洋渴望被关爱的深层次心理需要。应该来说,宋洋在二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是很少很少的。父亲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外貌,就没有别的了。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加之母子都不善表达,情感交流几乎空白,可事实上他又非常渴望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和关注。所以究其本质,宋洋形成强迫性的自我否定以及现在网络依赖行为,与家庭情感缺失、缺乏有效沟通有直接关系。为此,从宋洋长远的身心健康来看,改善其家庭关系、改善母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质量,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首先做足母亲的工作,让母亲认识到她以往的教育问题和宋洋出现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建议其与儿子多多沟通,多向儿子讲述她这些年的经历,多表达爱与肯定,从情感角度增加沟通次数和质量,从而分担烦恼,增进理解。同时请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做结构式的系统家庭治疗并作长期跟踪观察。
& & (五)给予宋洋更多的赞美和肯定以形成良好的群体支持系统。宋洋在平常生活中,是缺少积极的认可和肯定的,这也导致了其自我同一性模糊,以至于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冲突的时候,很难做好调适。作为他的同学、老师和亲人,我们希望为他形成一个良好的群体支持系统,帮他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外界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可。每当他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告诉他:你真棒。每当他要放弃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会说:你依然很棒。赏识教育和来自朋辈和老师的群体支持,对缓解和改善他的强迫和抑郁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 & &三、做好长期跟踪反馈以确保宋洋的真正康复
& & &宋洋网络依赖问题,反映出了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虽然经过评估,还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标准,但是如果长期不进行正确的辅导,势必会影响他的身心发展。所以,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跟踪反馈,辅导员要及时了解他的上网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关注与支持,防止宋洋遇到负面事件再次选择逃避现实,重复出现网络依赖行为。同时,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纯地&脚疼医脚,头疼医头&,对于宋洋这种强迫性地自我否定的自我评价模式,我们要培养其积极的人格品质。
& & 【工作思考】
& & &辅导员在针对网络依赖及网瘾学生开展帮扶干预工作中,其实存在很多思想误区,这些曲解和偏差,对帮扶和干预工作产生了误导,带来了种种困难。经历了宋洋同学的事情,不妨思考一下,我们平时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存在哪些误区:
& & (一)误区一:认为网络依赖和网瘾是单纯思想问题,运用单一说教
&&&&&现实中,如果我们只是简单说教和勒令,从同学的角度来看,就意味着对他的指责和强硬的干涉,这只能为帮扶干预工作增加难度。因此,我们除了关注网络依赖和网瘾的外显行为,也需要更多地深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实施良性的扰动。
& & (二)误区二:认为网瘾是心理出现问题,拒绝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了网瘾综合症的症状,其实就意味着其本身伴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学生错误的心理发展纠正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三)误区三:认为网络依赖和网瘾治疗应该立竿见影,缺乏耐心毅力
&网络依赖和网瘾治疗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与其成瘾程度和个人特征有关系。而且大多数网瘾学生,其潜在的心理问题比单纯成瘾行为要严重得多,因此只有原来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其网络依赖和成瘾问题才能进一步改善,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从最根本上说,要不断提高网络依赖和网瘾学生的&心理免疫力&,从而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误区四:认为网瘾只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无需参与
&&&&&其实,学生出现网络使用不当的问题,很多是因为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来自家庭的力量会带给孩子更多的能能力,因此要同步治疗,家长一定要参与进来。
& & &(五)误区五:认为网瘾就是禁止上网,采用极端做法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让大学生学会健康使用网络才是我们治疗网络依赖和网瘾的目标。
& & &(六)误区六:认为网瘾是单一问题,无需人格整合
& & & 刚才说过,网瘾不是单一问题,他往往折射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所以治标更要治本,我们不能只针对网瘾治疗网瘾,正确的做法是不仅仅对网络迷恋本身这个现象进行干预,而应该与该现象相关的本质问题尽可能地进行干预,从而达到人格重塑。
& & & 作为辅导员,我们在网络依赖与网瘾问题上,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以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希望我们都能在帮助学生&健康上网、拒绝沉迷&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在网络时代成长为更加优秀卓越的大学生!
脚印一串串: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日益严峻 防治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综合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正在逐步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日前发布的“第七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达到92.9%,农村(乡镇)中小学生也有80.2%曾接触网络,远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随着我国互联网使用低龄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至成瘾问题日趋严峻。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和真实世界不一样的虚拟空间,它的“虚拟”特性,是其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超过2400万人,还有18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网瘾是什么?
问:网瘾的概念为何?
  答:网络成瘾是指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根据其临床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把其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征两大类。
问:网瘾的有关标准是什么?
  答:(1)上网已成为生命活动中的必需部分,并由此产生心理、生理依赖性。(2)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抑郁,或出现暴力倾向。(3)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持续上网6—12小时,连续3个月,为网瘾的病程标准。
问:网瘾的相关症状有哪些?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为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青少年为何迷恋上网——虚拟空间 平等交流 宣泄情感
网络的“魅力”
  网络使得人们可以超越地域&随心交流&  网络超越了地域限制,通过网络,我们可与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互相联系、传递信息、交换意见、开拓自己的视野。
  网络交友具有距离感、神秘感,给人以更多想像空间&  
  网络交友,可即时传递情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构建一种似真又浪漫的亲密友谊。网络交友主要靠文字,文字不像语言那样就事论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看不清什么是谎言,什么是事实,往往会让人在不自觉中进入美丽和幻想的空间。
  网络朋友关系平等,交流毫无顾忌&  
  大部分青少年上网是为了发泄情感,把自己高兴的、不高兴的、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与网友一起“分享”。他们对身边的人不太相信,在现实中把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同时他们又觉得网络是虚构的,只是交友的工具。导致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是网络交往的平等性和随意性。
  网络具有隐藏性、随意性,能让上网者无拘无束&  
  每个人都有倾吐和被了解的需要,网络提供了一种方便、自由的空间,让人可以在匿名的保护伞下,畅所欲言。有过上网经验的人可以切身体验到,网络中的匿名交往使得异性之间的交往变得无拘无束。任何上网者,都可以借助网名,通过聊天室、BBS、个人主页,在无数陌生的网友面前,无拘无束地、毫无顾忌地、充分展示他的个性色彩。网络交往的这种无拘无束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性中的情感交流的本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网瘾之祸——危害身心 关乎生死  
网瘾“顽疾”
  网瘾伴随心理疾病——多伴发抑郁症、易激惹、言行冲动暴躁、情绪易失控、生活懒散拖拉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表示,“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网瘾看不见、摸不着,是纯精神性的,网瘾与烟瘾、酒瘾、毒瘾等对实体物质上瘾不同,更具隐蔽性。它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伤害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一旦发现通常达到较严重的后果。[]
  网瘾导致沉迷游戏——仿效游戏暴力,混淆现实虚拟
  未成年人陈某,长期沉迷网络,尤其喜欢玩暴力游戏。一天凌晨,他在网吧玩游戏,发现了与他有矛盾的朱某。便约三个网友一起将朱某带到一偏僻处,用砖头、拳脚对其猛打,导致朱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可案发后,陈某却一脸茫然地问:“网游中的‘老怪’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打死,朱某怎么那么不经打?&”[] 
  网瘾致使荒废学业——丧失学习兴趣,长期浑噩度日      
  “除了网络游戏,没有事情能引起我的兴趣。”邹航百无聊赖地说,“我不知道今后干些什么……”
  尽管曾就读人大附中实验班、北大数学系等名校,邹航对学习并未产生真正的兴趣。两年前,见他迷恋网游,母亲找到一家留学中介。到了加拿大,他的生活圈子更小。因语言障碍,做研究时不知道同学们在讨论什么,文献看得半懂不懂。毕业论文写不下去,他索性打道回府。[]
  网瘾诱发违法犯罪——消减社会功能,模糊道德认知
  这些年,关于网瘾少年逃课辍学、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统计表明,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瘾”有关。
  “染上网瘾后不治疗,意味着社会功能的消退。”&她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容易出现网络孤独症。他们的生活完全网络化了,与周围人的情感隔膜、淡漠。而网络游戏中一些打斗、砍杀、枪战、色情等内容,更会模糊这些心智尚未健全、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引发他们欺诈、偷盗甚至淫乱等犯罪行为。 []
  失落的青春——网瘾酿成的血案 &
  网瘾少年杀人逃窜中仍“泡网”22小时
  16岁的花季少年贪恋网络,走上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让人惊讶的是,他在抢劫杀人潜逃直至落网的50小时内,仍在网吧“泡”上22小时,网瘾“中毒”之深,可见一斑。[]
戒网“有方”
  戒网“秘方”——魔鬼训练 高压管理 暴力威胁
  强制让学生“前倒”“后倒”,体无完肤;长时间被关在狭小空间出入不得,禁闭心灵;动辄下蹲数百次跑步上百圈挑战体能极限,魔鬼训练;稍不顺从就被威胁谩骂拳打脚踢,浑身伤痕……戒网瘾学校中的类似场景不断被媒体披露。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入其中,期待得到“脱胎换骨”的蜕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有三百余家类似机构,“素质教育”“意志力训练”成为许多机构网站上最常见的字眼。而这些机构的教学手段颇为相似:统一整齐的着装队列、令行禁止的管理方式、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主要特征。一位曾在戒网瘾学校执教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这样可以让学员产生巨大的疲劳感,同时令其畏惧,以达到“服管”的目的。[]
“戒网瘾”学校里的孩子们
  矫枉过正&适得其反——暴力“戒网”只会导致孩子人格扭曲、性格畸形
  从相关新闻报道看,所谓的“戒网瘾”,无非就是将一些产生了上网依赖症的孩子们,集中封闭在一些地理偏僻、刻意疏离人群的地方和狭小空间,与外界包括父母隔绝音讯联系,附以威逼恐吓加暴力虐待的“处方”,采取一些带有人身强制性的体罚式训练,让孩子们在孤独、恐惧、痛苦、无助的环境之中,产生害怕、屈服、顺从的思想心理,进而达到所谓的“矫正”效果。通过这种暴力洗脑的“特殊化教育”后“毕业”的孩子,只会人格扭曲、性格畸形,无法适应崭新的社会生活,而从上网依赖症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网瘾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心理辅导教育极其重要。而不少网瘾学校招收的教员都是退伍军人,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有待商榷。”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表示。“当孩子们回到现实中生活,网络时代电脑又变得触手可及,生活内容还是无人引导,原来的恶习怎么可能不重新回来?”陶宏开说,军事化管理并不能教育好孩子,根本原因是滋生这种恶习的家庭环境没有改变。[]
  戒网“学校”?摧残基地?  
  19岁少女死于“戒网瘾学校”
  5月19日晚,在郑州搏强新观念生活培训学校里,数小时“加训”之后,新乡19岁女孩灵灵死亡,周口14岁女孩新新受轻伤。
  新新讲述了当晚自己和灵灵在搏强学校被“加训”的经历,训练项目是“前倒”和“后倒”。据新新描述,在训练“后倒”的过程中,几名教官拉着灵灵的胳膊和腿将她高高抬起,背部朝下,猛地往地上摔。在“训练”的过程中,新新清晰地听见了自己脖子扭断的声音。其间,她和灵灵曾多次向马艳飞(教官)跪地求饶,但其并未接受。新新回忆,大概当晚11点多的时候,多次被迫做“后倒”的灵灵开始吐血,凌晨零点多,灵灵被送到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最终没抢救过来。院方给灵灵出具的诊断结果显示,灵灵为“入院前死亡。”[]
  云南沾益县一戒网瘾中心施虐14岁少年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名为“小涛”的14岁少年,因为厌学,今年初被父母送到曲靖市沾益县“焕然成长训练中心”戒网瘾,因为偷吃了教官一块饼干,双手被教官用军用背带捆绑着吊在单杠上,最终导致8个指头关节处皮肤缺血性深度坏死,被植入钢针治疗。
  据了解,该“训练中心”从未到沾益工商、教育等部门登记或备案。沾益县一名负责人表示,除了手续缺失,该训练中心日常管理操作并不规范,实行军事化管理。沾益县政府新闻办公室表示,涉事的焕然成长训练中心已被取缔,21名学员已联系家属分别带回。[]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造成当前未成年人痴迷网游的主要原因:[]
孩童的期盼&李法明&画
  家庭亲情的缺失——孤独的成长环境
  中国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玩伴。而玩伴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城市,家长工作忙碌,经常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而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更体会不到亲情的呵护——而缤纷多彩的虚拟世界,使得孤独的孩子投身其中寻找互动与激情。
  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兴趣教育缺失——升学压力挤压孩子的兴趣空间
  功利性的升学压力势必挤压孩子们发展其他兴趣的时间和空间,加上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全,孩子们成长期需要的一切游戏活动都能在喧嚣的网络中得以实现。
管理互联网
  网络管理机制的缺失——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有力制裁措施
  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有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未成年人本身的识辨能力不强,在种种诱惑下,必然被这些电子毒品所吸引。同时,由于有关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对某些有明显社会危害的网络游戏缺乏有力制裁措施。
  国家需制定出“戒网瘾”的统一标准——推进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研制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戒网瘾机构的乱象已非一日,乱象之中存在的“精华与糟粕”也已经呈现出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做的是如何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尽快制定出统一的政府标准,对各类戒网瘾机构进行规范,实现由“大乱”到“大治”。[]
  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的责任——开展部门配合 加强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
  强制安装防沉迷软件、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网监部门在出台这些防沉迷措施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督执行的力度,万不能文件一发了事。须知,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监管,那些唯财是命的游戏商,运营商,网吧老板等相关利益者是不可能去乖乖执行的。而对于屡禁不绝的网吧容留未成年上网的问题,更需要多部门的经常联合行动,加强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
  家长和学校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上网——让孩子懂得吸取网络的“营养”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高科技的网络也不例外,网络世界有“糟粕”也有“营养”。家长和学校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培养孩子上网学习的兴趣以及引导孩子利用健康的游戏娱乐休闲。总之,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吸取网络世界的“营养”,去其“糟粕”。其实,当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时,当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流行元素时,躲避,拒绝孩子上网未必是个好办法。[]&
  网络服务商要巩固准入制度——倡导健康内容 抵制不良游戏
  一些诱惑大的游戏,一些暴力色情游戏,其毒害力再大,如果放不到网络上,也无“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服务商不能光盯着钱,还要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在网络上,拒绝放对孩子有“杀伤力”的不良游戏,多放些健康向上,有利孩子成长的游戏。[]&
  心理卫生机构要加快未成年“网瘾”预防治疗的建设——科学开展治疗
  “网瘾”虽不是器质病,但它却实实在在可以称为心理疾病。很多未成年“网瘾”者,之所以父母严厉的打骂都戒不掉,在于“网瘾”者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病态的反应。如同吸毒一样,不玩就没有精神,就萎靡不振,一有玩就异常兴奋,手舞足蹈。对这样“网瘾”者,无疑需要心理治疗的介入或药物治疗的介入。[]
  防治网瘾 我们在行动
  江西:开展青少年“网瘾”家庭治疗阳光行动
  今年1月,由萍乡市文明办、团市委主办,安源志愿者协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承办的首期青少年“网瘾”家庭治疗阳光行动启动,据了解,此项活动由政府公益资金支持,治疗家庭完全免费,特聘全国知名“网瘾”心理治疗专家指导,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实施治疗,同时传授家庭教育方法。&&&  来自中科院心研所的心理学专家郝献忠表示,研究显示网络成瘾是家庭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如果不改变成瘾这一家庭问题,即使一时改善也会很容易复发。所以“网瘾”家庭治疗特别注重家庭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改变网络成瘾产生的家庭问题,使成瘾行为消失。[]&
  山东:文化执法部门多措并举&帮网瘾孩子走上正轨
  青岛市北区文化执法局副局长翟青告诉记者,只有孩子身边的人多方面的来关注孩子的动向,才能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他表示,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岛市北区文化执法局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的同时也联合多部门成立了帮扶团队,并且开通了网瘾帮扶热线,帮助网瘾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
  广西:红十字会开展预防青少年网瘾公益讲座
  8月9日上午,梧州市红十字会组织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介入案例,为社会人士、学校及家长上了一堂如何应对“网瘾”的公益讲座。据了解,梧州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一直把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方向。该组织根据当前社会管理形势和群众的心理需求,把预防青少年网瘾、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情绪管理(社区服务方向)、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防性侵)作为公益服务的主要内容,据悉,此类公益讲座将面向学校、社区长期举办。[]
  四川:建立网吧监控平台
  四川马尔康县将网吧作为暑期重点监察场所,通过建立网吧监控平台,安装网吧终端过滤软件,实现对网吧和互联网内容全程实时监控,严禁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和传播网上有害信息,并对违法违规者予以依法处置和曝光。[]
  陕西:多项措施助青少年戒网瘾
  西安市每年建立10所青少年绿色上网示范学校,探索网瘾预防与干预机制。在示范学校开展青少年网瘾综合矫治的实验研究和咨询援助,对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援助三位一体的网瘾预防与干预机制。&&  同时,每年培养100名国家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充实西安青少年网瘾综合防治专业力量。积极普及“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对基层团队干部、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领域人员开展系统规范专业的培训,建立一支既具有网络知识,又具有心理辅导能力的新型服务队伍,逐步充实西安青少年网瘾综合防治专业力量。&  此外,该市启动“父母学堂”,广泛开展父母课堂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对家长进行系统、专业的网瘾预防指导,通过“父母学堂”每年帮助10000个家庭,引导青少年科学运用网络。&[]
  电脑不应成戒网瘾的替罪羔羊
  孩子们渴望更多自由、成就感和完美交往而染上“网瘾”不足为奇,然而,许多戒除网瘾的家长和机构往往把重点放在直接干预、强行隔离、绝对服从上来控制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这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
  或许,我们应当回到教育的原点,反思自己是不是给孩子的自由太少、给孩子描述的未来太美好?&
  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的成年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引导孩子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不过是家庭教育中很小的一环,而无论何时,电脑都不应成为我们的替罪羔羊。[]
  本网原创:家有“网瘾少年”,父母应该不放弃
  家长不必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可怕。究竟是为我所用,用它来发展自己,还是沉迷其中毁掉自己,取决于自身的选择。
  家长需要做的,一方面是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利于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产生的紧张、压抑情绪,在家庭中得以缓解,在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时,能在家庭中得到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孩子如何在使用网络中学会辨别,作出积极的选择,以及学会自我控制,进而轻松地驾驭网络,从中汲取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养分。[]
  虽然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是需要戒除的“网瘾”,但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来看,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也只能算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若能加以合理引导,“网瘾”根本不会成为被妖魔化的对象。可以说,“网瘾”只是阶段性状态,它既不是贴上就一辈子揭不下来的标签,也并非需要强制治疗的疾病,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更应客观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年龄阶段特征。
  凡事过犹不及。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压制孩子爱玩的天性,以不当甚至暴力手段逼迫孩子戒除成人评价体系中的“恶习”,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树苗,靠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政府担责、社会护航的合力来扶正,方成可用之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明天,这句话不应只是说说而已。 []
(王德伟&曾浩洋共同策划)
本文关键词: 编辑:曾浩洋
我要报料(有奖报料20-1000元)
电话报料:028-
邮箱报料:
Copyright &
kids2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未成年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和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忘记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