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宇 游戏 工商注册号查询的时候 推广 填写 zhouyongfa2...

& & 资料分类
&&&& &&&& & & &&&&
&&&& & &&&& & &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理学院物理系
惠乾考博& &
姓&&&&名:&冯其波出生年月:&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性&&&&别:&男民&&&&族:&汉族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010- (办)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电子邮件:&
理学院光学工程、光学等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工作和学习简历如下:83.7 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学士学位; 86.3 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 90.2 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任教; 93.3 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3.3-现在 在北京(方)交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9.10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在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作访问学者;2003年11月出访日本,参加LEM21国际会议,顺访Sophia University;2007年9月出访日本,参加ISMTII2007国际会议,顺访Tohoku U2006年访问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b of 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泰国 Assumption University.2008年8月-9月访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L)、麻省理工学院(MIT)、俄亥俄州立大学(OSU)、马里兰州立大学、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五所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过的课程:《光学》、《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几何量计量》、《计量新技术讲座》、《精密测量技术》、《大学物理实验》;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近代光学测试技术》、《激光与光电检测技术》、《机械工程测试基础》、《光学测量》、《研究生专业外语》。
主要从事学科领域: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光电检测技术,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技术与系统等。光电检测是光学、电子、机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是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学科。研究光电检测方法、技术与系统,实现对轨道交通载运工具以及先进制造等领域中重要零部件的监测与诊断,是近10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共五个项目,涉及5项专利通过鉴定,并得到应用,分别是:1.ZC-1型轴承(轴颈)测量仪[山西省科技厅鉴定,2005年8月]; 2.便携式线路几何参数激光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山西省科技厅鉴定,2005年1月]; 3.LT-A型轮对几何参数光电自动测量系统[郑州局鉴定,铁道部评审和发文推广,获得1项专利,2003年]。 4.PLJ-2000型车辆轮对踏面故障检测系统[郑州局鉴定,铁道部评审和发文推广,获得3项专利,2001年]; 5.TS-1型钢轨温度应力测量仪[郑州局鉴定,亚洲开发银行招标中标]。 主要业绩 1.在大直径测量方面: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论文期间首先提出了光学卡尺的测量原理,实现了对诸如发电机组1-5米大轴直径的高精度测量,获得1项发明专利。 2.在激光多自由度同时测量方面,提出并实现了利用单模光纤耦合的半导体激光器组件来同时测量两个方向直线度的系统,达到现场使用目的;提出了两种激光多自由度同时测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共路补偿激光光线漂移的方法,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还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 3.在轨道线路几何参数自动测量方面:首次提出了一种使用激光传感技术非接触测量铁路线路的轨向和轨距方法,研制的《便携式线路几何参数激光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于2005年1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在大秦铁路股份公司已推广10套。 4.在列车轮对几何参数自动及动态测量方面: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测量轴类零件直径及磨耗的原理,并在车辆轮对几何参数的不同场合的测量中得到应用,获得5项国家实用型新专利,研制的实用系统【PLJ-2000 型车辆轮对踏面故障检测系统】2001年通过铁道部组织的技术审查,获得铁道部发文推广[运装管验[2001]58号]。在此基础上研制的【LT-A型轮对尺寸自动测量系统】再次获得铁道部发文推广[运装管验[号]。2003年就《旅客列车出入库客车轮对几何参数动态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获得铁道部的计划项目的资助,目前正在申请铁道部技术鉴定。 5.在无逢线路温度应力测量方面: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温度应力测量方法与技术,获得2项国家专利,研制的测量仪器在铁道部组织的亚洲开发银行公开招标中中标。生产20套仪器,为国家节约30万美元。同时就《无缝线路稳定状态动态跟踪技术的研究(B)-钢轨附加温度应力测试仪的》项目获得铁道部的资助。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自动监测线路爬行从而得到钢轨温度应力的方法,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已公开。
为本科生开设过的课程: 《光学》、《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几何量计量》、《计量新技术讲座》、《精密测量技术》、《大学物理实验》; 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 《近代光学测试技术》、《激光与光电检测技术》、《机械工程测试基础》、《光学测量》、《研究生专业外语》。
2000年以来,共主持科研项目30项,合同经费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铁道部和教育部项目3项。目前正在进行项目:1.激光六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仪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80万,3.122.重载铁路路基静动力性能检测、连续检测、实时监测与状态评估技术研究(-1),国家863计划课题,200万,10.12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全方位实时监测技术的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100万,9.12基于共路光线漂移补偿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8万,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子项目-焊缝射线计算机成像(CR)检测系统样机研制中成像板图像读出与檫除装置( 2006BAK02B01-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12电梯直线度激光测量仪,轨检车专用激光传感器(SX06006),北京铁路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几何动态特性的研究轮对几何参数动态测量系统便携式小型数字激光准直仪TS3型温度应变测量仪线路高低轨向激光自动测量仪轮对几何参数及缺陷在役光电测量系统客车轮对关键几何参数动态在线测量系统非接触式轨道检测小车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篇,近年来年的论文代表作:1.Development of a Simple Laser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Measuring Four Degree-of-Freedom Geometric Errors of a Linear Stage,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Instruments (ISMTII2007), 2007,邀请报告,第一作者; 2.A straightness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a single-mode fiber-coupled laser module,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279-283,SCI检索论文,第一作者; 3.A four-degree-of-freedom laser measurement system (FDMS) using a single-mode fiber-coupled laser module,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s,-108,SCI检索论文,责任作者; 4.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车轮几何参数自动测量方法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0-194,EI检索论文,第一作者 5.基于半导体激光光纤组件的激光准直仪,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第1期,一级学报,第一作者; 共获得专利19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明专利清单 1.激光高精度测量大型工件内外径装置及方法(); 2.一种激光测量车辆运动姿态的方法(); 3.一种激光多自由度测量系统与方法(.X); 4.一种自动测量光线漂移角的激光准直系统与准直方法(.9); 5.一种滚转角测量方法与装置(.1); 6.一种提高滚转角测量灵敏度的方法与装置(.3); 7.一种提高直线度测量灵敏度的方法与装置(.5); 8.利用激光自动监测钢轨参数的装置、系统及其方法(.4)。
在以下博士点及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 光学工程:光电检测技术光 学: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在以下硕士点及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光学工程: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方向 光 学:激光与光电检测,光信息、图象处理方向 物理电子学: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方向 指导研究生情况指导博士研究生14人,其中2人毕业,在美国进修博士后研究;指导硕士研究生36名,已毕业30名(2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1.1994年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2.1997年获得詹天佑北方交通大学青年奖; 3.1997年北方交通大学 “八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 4.1998年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 5.1998年被学生评为10位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6.2003年北京交通大学年度京东方中和奖教金; 7.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8.2003年铁道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六届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2.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理事。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5.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6.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杂志审稿人。
姓&&&&名:&吴重庆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性&&&&别:&男民&&&&族:&职&&&&务:&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件:&
吴重庆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控制系。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光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从70年代末开始从事导波光学、非线性光纤光学、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网络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率先开辟了光纤技术在我国采矿业中的应用。是IEEE、COMSOC、LEOS、SPIE及OSA的Member,和第十届光学学会光电子专业会常务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光学学报》常务编委,《半导体光电》与《光学与光电技术》,《半导体光电》等刊的编委或名誉编委。吴重庆是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詹天佑北京交通大学教学专项奖获得者,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龄20余年。与全体专业团队成员一起,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教学优秀团队成果奖一项;所讲授的专业骨干课程“光通信原理”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精品课程。主持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一项、北京交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二项、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主持编写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材共计8本,主编了其中的《光通信导论》教材,参编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材》。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负责人,主持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的总体方案论证工作,具体开发了半外腔激光器、电光效应、光纤MZ空间干涉仪、掺铒光纤放大器等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和创新实验,获全国挑战杯创新实验鼓励一项、北京市挑战杯竞赛二等奖一项,大学生创新实验北京交大一等奖一项。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煤炭部重点项目等合计10余项,共发表论文290余篇,被SCI网络检索40余篇,EI检索40余篇。专著《光波导理论》,并被教育部评选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并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受理14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1)。
研究领域涉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二级学科,“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等。主要研究:(1)光波导理论(如各类波导的传输特性、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等),(2)光器件(如光控光开关)、半导体光放大器等(3)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如基于偏振的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检测与补偿,偏振编码通信等(4)光纤通信网:如全光分组交换网,弹性分组环O-RPR,铁路安全信息网,机车上的光纤网络等(5)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光线的分布式传感网络,如P-OTDR等,光纤瓦斯与气体传感系统、光线电压传感器等(6)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如全光缓存器,全光触发器,全光帧信号复制等;
(1)基于NORC的全光开关的研究 (2)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在线分布测量等 (3)基于以太网的光接入网研究等。
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EI检索10篇,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篇;发表专著《光波导理论》和获得1项国家专利。
姓&&&&名:&盛新志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性&&&&别:&男民&&&&族:&汉族职&&&&务:&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010-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第七教学楼7415房间电子邮件:&
1979.9 ― 83.7 南开大学物理系电真空专业 学士 1986.9 ― 89.1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激光专业 硕士 导师:吕传信研究员 1993.9 ― 96.8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博士 导师:马祖光院士 1996.8 ― 98.8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导师:沙国河院士 2001.2 ― 02.2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物理系分子光解实验室 博士后 导师: Prof. Rosenwaks教学工作:必修课: 光学 大学物理 激光原理与技术 大学物理实验 光科专业实验 选修课程: 光电检测技术 传感器原理和技术 光通信物理基础 质量管理 硕士研究生课5门:学位课: 群论 导波光学 激光物理 现代光学其它课程: 激光技术及应用
目前,研究兴趣集中在纤维光学领域,主持国家 863 项目“基于全光缓存器的弹性光分组交换环”一项、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项目“ RVMP 用于分子内反应动力学研究”一项,以及一项横向课题“表面掠入射反射率精密检测”研究。另外,作为第一参加人,正在进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控 NORC 全光开关与二平全光逻辑门的研究”和铁道部教改项目“铁路互联网成人教育系统”的研制工作。在明确的科研方向下,形成了稳固的科研团队;已发表 30 多篇科研和教改论文,其中 SCI 收录 7 篇, EI 收录 6 篇,并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姓&&&&名:&王智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北京交通大学
性&&&&别:&男民&&&&族:&汉职&&&&务:&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010-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http://ioi.)电子邮件:&
年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士学位, 年 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硕士学位, 年 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博士学位, 年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 年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 访问学者, 2006-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全光信号处理及全光网、特种光纤。
国家“863”项目:稀土掺杂光纤 新型特种光纤 LPHVD光纤生产新方法的研究(国家计委、863、铁道部)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Bragg光纤的理论研究及其中的光传输 无线多媒体网络中基于新业务流模型和模糊进化神经网络/蚂蚁算法的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光子晶体的研究 新型光纤瓦斯传感系统的研究 Bragg光纤的理论及大功率红外光传输的研究 专利基于双模光子晶体光纤的横向应力传感系统及实现方法(公开号:CN1831486)应用写有光栅的光子晶体光纤实现的横向应力(应变)传感系统和方法(公开号:CN1844856)two mod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批准号:US)双模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应用(公开号:CN1782755)
学术论文1. Mode splitter based on triple-core waveguide," Opt. Express 14,
(2006) 2. Optimizing PCFs for two mode interference,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12, 29-37 (2006). 3. Two mode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Optics Express 13, (2005). 4. Properties of elliptical-core two-mode fiber, Opt. Express 13,
(2005). 5. loss properties due to Rayleigh scattering in different fibers, Optics Express, 11, 39-47 (2003). 6. Supercell lattice method for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Optics Express, 11, 980-991 (2003). 7. A powerful numerical method for different PCFs,-6, APOC2003, Wuhan, (-6). 8. Dependence of the mod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entral defect in elliptical hole PCFs, Optics Express, 11,
(2003). 9. Mode disorder in elliptical hole PCFs, Optical Fiber Tech. 10, 124-132 (2004). 10. Compact supercell method based on opposite parity for Bragg fibers, Optics Express, 11,
(2003); 11. A Novel Supercell Overlapping Method for different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2, 903-916 (2004). 12. Investigation of the supercell based orthonormal basis func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fibers,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10, 296-311 (2004) 13. Scaling property and multi-resonance of PCF-based long period gratings, Opt. Express 12,
2007年毕业硕士生:王晶晶(广东网通)2006年毕业硕士生:周志华(国家气象局)、骆睿(深圳华为)
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SPIE)会员 基本信息
姓&&&&名:&吕燕伍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性&&&&别:&男民&&&&族:&职&&&&务:&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010-通讯地址:&电子邮件:&
吕燕伍,男,2002.7-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现为 教授, 博士生导师工作经历:2.6 美国麻省大学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 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副教授 学习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 3.7 中国科技大学 学士
学术专长:半导体光电子学, 计算凝聚态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子学 当前的研究兴趣: 1 半导体低维结构中的THz辐射;2 半导体子带间光激发的物理过程;3 光子晶体与光波导4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设计。
主持在研项目:
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氮化物半导体的红外发光特性研究
年: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基金 : SiGe 半导体远红外特性研究 曾参加的研究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300 万,
年); 863 项目( 40 万,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0 万,
年) 973 项目( 120 万,
现在指导研究生:4名专业: 凝聚态物理, 光学工程, 光学招收如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光学, 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具有物理学背景)光学工程和物理电子学 (具有工学背景)招收如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光学欢迎具有如下背景的学生报考本人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 物理学专业(包括应用物理)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4 材料科学专业学习优秀者,本人优先推荐到美国,日本或者欧洲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1995 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壹等奖 1993 年获得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壹等奖
美国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和 Optical Express 杂志审稿人中国 物理快报(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 特邀审稿人。基本信息
姓&&&&名:&陈云琳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性&&&&别:&女民&&&&族:&汉职&&&&务:&无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电子邮件:&
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 学士 天津大学理学院 硕士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博士1999 - 2001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博士后2001 - 2008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 - 2007 美国阿肯色大学 访问学者2008 - 现在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学科领域: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多孔环境材料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光子学微结构材料与集成光波导器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多孔环境材料制备与改性,环境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生招生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物理学, 环境科学, 光学与光学工程。
大学物理,光波导技术,光电子技术, 近代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等。
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授权。主持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国家“863”项目1项; 天津市重点基金1项;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 天津市国际合作项目1项; 中国科学院项目1项。参与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 国家“863”1项; 国家“973”1项。
发表学术论文1.Yongfen Ruan, Yunlin Chen, Xiaoming Wang, The phase compensation effect of the domain-inverted grating formed in LiNbO3 waveguide, Optics Communications, ):135-1402. Yunlin Chen, Jingjun Xu, Yongfa Kong, “Effect of Li diffusion on the domain inversion of LiNbO3 prepared by vapor transport equilibration”, Appl. Phys. Lett., ):700-712.3. Yunlin Chen, Cibo Lou, Jingjun Xu, “Domain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ar stoichiometric LiNbO3 doped MgO”, J. Appl. Phys., ): 956-9584. Y.L.Chen, J.P.Wen, Y.F.Kong, “Effect of Li diffusi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LiNbO3 at high temperature”, J. Crystal Growth, 0-404.5. Yunlin Chen, Yongfa Kong, Wanlin Zhang, “Determination of the Li/Nb ratio in LiNbO3 crystals prepared by vapor transport equilibration method”, Optical Materials, -2986. Yongfa Kong, Bing Li, Yunlin Chen, “Congruent, nearly stoichiometric, and nearly perfect lithium niobate crystals”, The 8th IUM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aterials, June 10-14, 17. Yun-Lin Chen, Jing-Jun Xu, Yong-Fa Kong, “Ferroelectric domain inversion in near stoichiometric lithium niobate for high efficiency blue light generation”, Appl. Phys. A 74, 0.8. Yun-Lin Chen, Jing-Jun Xu, Yong-Fa Kong, Guang-Yin Zhang, “Domain reversion process in near-stoichiometric LiNbO3 Crystals”,Optics Communications. -3649.Yunlin Chen, Juan Guo, Xiaojuan Liu, Cibo Lou, Jianwei Yuan, Jingjun Xu, Shaolin Chen, “Highly efficient blue light femtosecond pulses by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periodically poled MgO:LiNbO3” ,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4 (238)(1-3):201-20410.Y.L.Chen, J.Guo, C.B.Lou, J.W.Yuan, S.L.Chen, G.Y.Zhang,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6.5mol% MgO-doped LiNbO3”, J.Crystal Growth, 7-43011.Cibo Lou, Jingjun Xu, Haijun Qiao, Xinzheng Zhang, Yunlin Chen, “Enhanced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by means of high-power confinement in a photovoltaic soliton-induced waveguide”, Optics Letters, ):953-95512.Yunlin Chen, Weiguo Yan, Juan Guo, Guangyin Zhang,“Effect of Mg concentration on the domain reversal of Mg-doped LiNbO3”, Appl. Phys. Lett. ):13.Yunlin Chen,Jianwei Yuan,Juan Guo,Xiaojuan Liu,Cibo Lou,Jingjun Xu“Highly efficient blue light based on periodically poled 6.5mol% MgO-doped LiNbO3”,SPIE,-12),Beijing14.CHEN Yun-Lin, LOU Ci-Bo, HUANG Zi-Heng, CHEN Shao-lin, “Green light generation in stoichiometric Mg:LiNbO3 periodically poled by lower electric field”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53-25615.Chen Yunlin, Xu Jingjun, Song Feng, Zhang Guangyin, “Domain i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gruent and stoichiometric LiNbO3 crystal”, Chin. J. Lasers, B10(2), 616.Wen Jianping, Huang Lin, Zhu Yong, Li Chao, Chen Yunlin, “Solid-liquid mass transfer in a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reversed flow jet loop reactor”,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35.17.Wen Jianping, Na Ping, Huang Lin, Chen Yunlin, “Local overall volumetric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gas-liquid-solid reversed flow jet loop bioreactor with a non-Newtonian flui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29.18.Wen Jianping, Zhou Huai and Chen Yunlin, “Local gas phas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gas-liquid-solid three phase reversed flow jet loop reacto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19-12219.Chen Yunlin ,Guo Juan, Lou Cibo, Huang Ziheng, Chen Shaolin, Zhang Guangyin,“Low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periodic poling of thick LiTaO3”, Journal of Rare Earths,8-13020. Yunlin Chen, Weiguo Yan, Juan Guo, Guangyin Zhang,“Effect of Mg concentration on the domain reversal of Mg-doped LiNbO3”, Appl. Phys. Lett. ):21.Yunlin Chen, Weiguo Yan, Dongdong Wang, Guangyin Zhang,“Submicron domain inversion in Mg-doped LiNbO3 using backswitched poling with short voltage pulses”Appl. Phys. Lett. 2007, 90:06290822.Y. L. Chen, J. W. Yuan, C. F. Yan, J. J. Xu, G. Y. Zhang,“ Low-pump-threshold tunable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using periodically poled MgO:LiNbO3”,Opt. Commun. ):560-56323.Yunlin Chen, , S. W. Liu, Dongdong Wang, Tianlin Chen, and Min Xiao, “Measurement of laser-induced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f inverted ferroelectric domain LiNbO3”Applied Optics, 2007, : 24. Yunlin Chen, Gang Liu, Yanqing Zheng, “Broadband-signal wavelength converter with high damage resistance”, Opt. Letter. ): .25. Yunlin Chen, Gang Liu, Yanqing Zheng, Fan Geng, “Periodically poled Ti-diffused near- stoichiometric MgO:LiNbO3 waveguide nonlinear-optic wavelength converter”, Opt. Express ): .26. Yunlin Chen, Zheng Lu, and Min Xiao, “Observation of light writing localized domain inversion patterns formation in KNbO3”, J. Appl. Crys. -267 27. Yanqing Zheng, Haikuan Kong, Hui Chen, Xiaoniu Tu, Erwei Shi, Yunlin Chen, He Zhan , Gang Liu, Fan Geng, Yan Zhang, Jianxuan Pan, “Single crystal growth of MgO-doped near-stoichiometric lithium niobate crystals and fabrication of Ti:PPLN devices”, J. Crystal Growth, 2(3):892-89428. Y. L. Chen, G. Liu, B. B. Zhou, Z. Y. Wei, Y. Q. Zhe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a Ti:PPSMgLN channel waveguide”, Opt. Commun. 24-2526 29. Yunlin Chen, He Zhan, Bo Zhou, “Refractive index modulation in periodically poled MgO-doped congruent LiNbO3 crystal”, Appl. Phys. Lett. 290230. Yunlin Chen, Haiwei Li, Yuanan Li, “Light induced ferroelectric domain nucleation in LiNbO3 crysta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9,Vols. 79-82:31. Yunlin Chen, Gnag Liu, He Zhan, Bo Zhou, “Quasi-Phase-Matched Near- StoichiometricMgO:LiNbO3 Wavelength Converter”, ICOCN 2009, Beijing, 9,15-17. 32. 周波,詹鹤,刘刚,陈云琳,“铁电体新畴成核经典模型的改进”,物理学报, 2009, 58(04) 33.陈云琳,阮永丰, “退火在质子交换光波导中的作用”, 激光技术, ):32-33 34.陈云琳,阮永丰, 姚诽,“电子束扫描LiNbO3制备畴反转光栅”,中国激光, 1996, A23(6):505-508 35.陈云琳,阮永丰,李世忱, “制备LiNbO3周期性畴反转的一种新方法”,人工晶体学报, ):20-23 36.姚诽,陈云琳,阮永丰,“扫描电镜加工LiNbO3晶体电畴反转光栅的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148-151 37.陈云琳,李世忱, “不同质子源的Z切LiNbO3质子交换光波导的研究”, 光电子•激光, ):337-343 38.陈云琳,倪文俊,李世忱, “准相位匹配LN倍频波导铁电畴光栅的研究”,中国激光, 1998, A25(5):445-448 39.陈云琳,倪文俊,李世忱, “质子交换光波导生长机理的研究”,光学学报, ): 40.陈云琳,倪文俊,李世忱,“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LiNbO3铁电畴反转光栅”, 中国激光, 1999, A26(10):889-892 41.于建,陈云琳(执笔), 李世忱,“准相位匹配LiNbO3蓝光倍频器的研究”, 光学学报, ):410-41342.于建,陈云琳(执笔), 李世忱,“铁电畴反转机理的研究”,人工晶体学报,):122-12543.陈云琳, 许京军, 张光寅,“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LiNbO3周期性畴反转的工艺研究”, 光学学报, ):616-62044.孔勇发, 陈云琳, 李兵, “优良全息光折变存储材料-双掺铌酸锂晶体”, 人工晶体学报,):310-313.45.陈云琳,郭娟,刘晓娟,楼慈波,陈绍林,许京军,张万林,孔勇发,张光寅,“周期极化掺镁不同组分LiNbO3晶体的研究”,物理学报,):156-15946.陈云琳,刘晓娟,“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物理学报,):353-35847. 陈云琳,罗勇锋,张万林,刘晓娟,许京军,张光寅,“准相位匹配LiNbO3波导全光波长变换的理论研究”,红外与毫米波学报,):367-37048. 陈云琳,刘晓娟,郭娟,楼慈波,陈绍林,许京军,张光寅,“级联二阶非线性铌酸锂全光开关的研制”,光学学报,):49. 陈云琳,刘晓娟,吴朝晖,宋峰,罗勇锋,楼慈波,张万林,陈绍林,许京军,“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490nm倍频连续输出”,光子学报,):29-3150. 陈云琳,罗勇锋,袁建伟,张万林,陈绍林,黄自恒,许京军,张光寅,“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高掺镁铌酸锂532nm倍频准连续输出研究”,光学学报,):63-6651. 陈云琳,袁建伟,罗勇锋,郭娟,张万林,许京军,“准相位匹配PPLN倍频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物理学报,):119-12352.罗勇锋,陈云琳,袁建伟,闫卫国,周斌斌,张万林,郭娟,陈绍林,“准相位匹配级联二阶非线性全光波长转换研究”,光学学报, ):651-65453.宋峰,丁新,张超波,陈云琳,“LD抽运Nd:YVO4平行平面腔激光器中的激光功率凹陷”,中国激光,)974-97654. 闫卫国,陈云琳,王栋栋,郭娟,张光寅,“掺镁铌酸锂亚微米结构畴反转的研究”,物理学报,): 55.王栋栋 陈云琳 李兵 颜彩繁, 许京军 张光寅, "利用光栅衍射效应探测周期极化微结构晶体", 物理学报 ,):。56.周斌斌 陈云琳 袁建伟 陈绍林 颜彩繁 许京军 张光寅,“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红外与毫米波学报,):。57.陈云琳 袁建伟 周斌斌 颜采繁 许京军 张光寅, ”掺镁铌酸锂微结构多周期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 红外与激光工程,):515-517。58.王淑香,陈云琳,颜彩繁,詹鹤,张光寅,“微片激光器的最新研究进展”,《量子电子学报》,24(4):401-406。国家发明专利1.陈云琳,孔勇发,许京军,张光寅,掺镁化学比铌酸锂周期极化微结构晶体的制备工艺,专利号为:ZL 02 1 00623.7。2.陈云琳,刘晓娟,楼慈波,张光寅,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全光开关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为:ZL 03 1 02423.8。3. 陈云琳,周波,一种可调二维光子微结构位相阵列器的制作方法,专利号为:ZL .84.孔勇发,许京军,陈云琳,张光寅,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片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4。5.陈云琳,刘刚,差频混频级联掺镁近化学比铌酸锂全光波长转换器,申请号:.6
目前在读学生:博士研究生2名, 硕士研究生5名。欢迎具备以下专业的学生报考本人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 凝聚态物理(含理论物理)2 应用物理(含物理专业)3 材料物理与化学4 材料科学专业5 物理电子学6 环境科学7 光学8 光学工程9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担任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Optics Communications,Journal Crystal Growth、Optics Express、Materials Letters、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网上评审专家和教育部高校同行评审专家。 基本信息
姓&&&&名:&金光日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性&&&&别:&男民&&&&族:&职&&&&务:&
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电子邮件:&
金光日,1973年3月生,吉林省图们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导师:孙昌璞院士),获理学博士。2007年至今,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有: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工作经历:(1) 2007年5月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 2008年5月-2008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研究助理(RA)(3) 2006年3月-2007年5月, 韩国釜山大学物理教育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4) 2004年7月至2006年3月,韩国延世大学物理及应用物理所,博士后(5) 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研究室,博士后教育经历:(1) 1999年7月-2002年7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博士 (2) 1996年7月-1999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硕士 (3) 1992年8月-1996年6月,延边大学物理系,学士
学科专业:理论物理研究兴趣:量子力学基本问题,量子耗散及量子退相干,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气体的理论研究,半导体微腔光学性质。
本科生教学:《数学物理方法》; 研究生教学:《量子光学》
主持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4) 北京交通大学校科技基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5) 北京交通大学校人才基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
发表20余篇SCI论文,代表作:[1] G. R. Jin, Y. C. Liu and L. You, "Optimal phase sensitivity of atomic Ramsey interferometers with coherent spin states", Frontiers of Physics 6, (2011).[2] Y. C. Liu, Z. F. Xu, G. R. Jin, L. You, "Spin squeezing: transforming one-axis-twisting into two-axis-twisting", to be published in Phys. Rev. Lett.(2011); see also arXiv:.[3] G. R. Jin, Y. An, T. Yan, and Z. S. Lu, Phys. Rev. A 82, 10).[4] Y. C. Liu, G. R. Jin, and L. You, Phys. Rev. A 82, 10).[5] G. R. Jin, S. Luo, Y. C. Liu, H. Jing, and W. M. Liu, "Polarization squeezing and multipartite entanglement of triphoton states" (feature issue), J. Opt. Soc. Am. B 27, A105-A109 (2010); see also arXiv:.[6] G. R. Jin, X. W. Wang, D. Li, and Y. W. Lu, J. Phys. B 43, 10).[7] G. R. Jin, Y. C. Liu, and W. M. Liu, New J. Phys. 11, 09). [8] G. R. Jin and C. K. Law, Phys. Rev. A 78, 08).[9] G. R. Jin and S. W. Kim, Phys. Rev. Lett. 99, 07).[10] G. R. Jin and S. W. Kim, Phys. Rev. A 76, 07).[11] G. R. Jin, C. K. Kim, and K. Nahm, Phys. Rev. A 72, 05).[12] G. R. Jin, C. K. Kim, and K. Nahm, Phys. Rev. A 72, 05).[13] G. R. Jin and W. M. Liu, Phys. Rev. A. 70, 04).[14] G. R. Jin, P. Zhang, Yu-xi Liu, and C.P. Sun, Phys. Rev. B 68, 03).
目前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2009年入选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双百”人才计划“D类”
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韩国物理学会会员
姓&&&&名:&谢芳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性&&&&别:&女民&&&&族:&汉职&&&&务:&
职&&&&称:&教授办公电话:&010-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电子邮件:&
1987年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年重庆大学光机学院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2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 2002年----2003年英国 Aston University做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光纤传感、微纳米在线测量、精密仪器。
教授&光电信息检测原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
主持项目有:1、2003年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2、年北京交通大学“十五”面上基金3、年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有:[1]Fang Xie, Xianfeng Chen and Lin Zhang. High stability interleaved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or on-line precision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J].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NOV ): [2] Fang Xie,Zhimin Chen and Junyu Ren . Stabilisation of an optical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a simple feedback circuit[J].Measurement. 5C1340[3] Fang X Zhimin C Junyu R Qibo Feng. Vibration-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phase tracking of an optical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J].Optical Engineering. April ):043608[4] Fang Xie, Junyu Ren, Zhimin Chen and Qibo Feng.Vibration-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with a highly stabilised optical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system[J].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February ): 208-213[5] Fang Xie, Junyu Ren, Zhimin Che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highly stabilised optical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measurement system[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18 June ):176-181[6] Zhimin Chen and Fang Xie ,Dynamic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with a stabilised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quadratrue-phase-tracking technique[J]. optical engineering. JAN ): 013601 [7] Ren JY, Xie F, Chen ZM. Elimination of drift in a fiber-Bragg-grating-based multiplexed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measurement system[J]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FEB ): 025105.[8] Fang Xie, Xianfeng Chen, Lin Zhang, Realisation of an effective dual-parameter sensor employing a singlefibre Bragg grating structure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J].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44(-1095[9] Fang Xie, Yi Lu,Lin Zhang, Optical fiber multiplexing interferometer system with a single laser diod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n-lin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J]. Optial Engineering 46(5), 051011( May 2007)[10] Fang Xie, Min Li, Ding Song, Jinling Sun, Tao Zhang, Large range and high resolution on-lin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ystem by combining double interferometries. Optics Express,Nov. ),[11] 谢芳,宋明,冯其波, 光栅尺解调的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的研究, 光电工程.):75-77[12] 陈志敏,谢芳,李敏, 光纤F-P解调的双参数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压电与声光,2010年10月,32(5),732-734[13] 谢芳,李敏,陈志敏. 基于光纤3×3耦合器干涉仪及相位跟踪的振动测量系统[J]. 光学技术.):927-930.[14] 李敏,谢芳,陈志敏. 高稳定的光纤3×3耦合器干涉振动测量系统[J]. 中国激光.):549-553.[15] 李敏,谢芳, 陈志敏. 高稳定的光纤3×3耦合器干涉位移测量系统 [J]. 光电子激光):235-239. [16] 谢芳,陈志敏,任均宇. 一阶反馈稳定光纤3×3耦合器干涉测量系统[J]. 激光技术. ):297-299.[17] Xie F Zhimin Chen. The stabilization of a multiplexed optical fiber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on-line precision measurement (SPIE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7157[18] Xie FJia J Zhimin Chen. Stabilization of a multiplexed optical fiber interferometer system (SPIE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7283[19] Min Li; Fang X Junyu Ren.Vibration measurements based on demodulating the phase of a fiber 3dB-coupl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SPIE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7511[20] Fang Xie, Jia Jia, Chen Zhimin, The stabilizing of a multiplexed optical fiber interferometer system” SPIE Poceedings,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y,2008.[21] Fang Xie, Chen Zhi Min, The stabilized multiplexing optical fiber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on-line precision measurement, SPIE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ptical instrument and technology,2008.[22] Yi Lu, Fang Xie, On-Lin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using a High Stability Multiplexed Optical Fiber Interferometer System, IEEE International Nanoelectronics Conference 2008[23] Fang Xie, Ming Song, Qibo Feng, An effective dual-parameter sensor employing a single fibre Bragg grating demodulated by a metrological grating, Proceedings of SPIE, 2th International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and Inspecting Technology. November, 2005.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有:1、利用光纤光栅的光纤干涉型在线微位移测量系统(ZL.0) 谢芳,芦毅 2、利用光线扫描的干涉型纳米表面三维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ZL.1) 谢芳3、利用合成波干涉全场纳米表面三维在线测量方法和系统(ZL.8) 谢芳,张琳4、利用合成波干涉全场纳米表面三维在线测量方法及系统(ZL.2) 谢芳,张琳5、合成波干涉纳米表面三维在线测量方法及系统(ZL.9) 谢芳6、合成波干涉纳米表面三维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ZL.1) 谢芳7、利用光纤光栅及波分复用技术的台阶高度在线测量系统(ZL.8) 谢芳,张琳
当前指导在读硕士生三名、已毕业研究生四名。
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激光技术》编委;Optics communications, Optical Engineering,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Applied Optics,Sensors and Acuator A, Measurement等期刊审稿人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
阅读次数:7151
考博英语考前培训 考博真题 考博英语 考博论坛 考博英语辅导 医学考博 考博培训 考博英语词汇10000例精解
惠乾考博网& 电话: &&QQ: &&微信号: && 微信公众号:惠乾考博
推荐付款方式:
1.淘宝付款: &先学习后付款,
给您零风险的保障。
3.更多付款方式请点击
相关链接:
~15/7/10 11:37 ~15/6/16 10:42 ~15/5/18 09:33 ~14/8/5 15:47 ~14/8/5 10:07 ~14/8/5 10:06 ~14/8/5 10:05 ~13/7/7 17:14 ~12/12/15 21:58 ~12/11/9 21:57
&密&&&&码:
微信公众号:惠乾考博
扫一扫二维码咨询
| 全国报名热线:400-622-4468 &电话:&咨询QQ:&2003-(惠乾考博网) 版权所有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注册号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