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图片的历史

大明湖风景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大明湖风景区
是之一,是重要和开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誉。大明湖集水域风光、古园林景观、古道观、古水工、纪念性建筑为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品位的。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现今面四十六公顷(690亩),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约占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风景区景观简介
大位于“泉城”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之一。历史悠久,其名始于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西两面则”。宋代称“四望”,后渐堙塞。金代起,在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始称“”。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美丽,堪悦心目,,应接不暇”。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
大明湖正门牌坊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沿湖亭台楼阁,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秋柳园,湖东北有、张公祠、、北极阁,湖北有、小沧浪,湖中有、等。
位于湖心岛的。上悬清高宗御书“”。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诗句。古历下亭在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今历下亭建于清年间,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
大明湖,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两百万,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悠久,景色秀美,周匝其间。尤其它乃繁华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早在北魏年间,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
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它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它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之称。宋时著名文学家曾有诗道:&问吾何处进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任(即今)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乏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大明湖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的最好。
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俨若北国。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漫游畔,处处花
大明湖风景区
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历下亭、铁公祠、北极庙、汇波楼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趣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固江北之独胜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辟建为,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大明湖不仅是休息游览的极好场所,湖内还盛产湖鱼。公园饭店擅长烹制以湖中鲜鱼、嫩藕、香莲为料的&全鱼宴、冰糖莲子、水晶藕、蒲菜水饺等具&历下风味&的名吃。公园内现还辟建有书画、碑刻展等文化层次较高的观赏点。整个公园已初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赏、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明湖风姿甲,欢颜笑迎八方宾。
大明湖风景区景观透析
大明湖风景区观赏游憩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景区内自然景观秀丽,岸边垂柳披拂,修竹丛丛,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湖中鸢飞鱼跃,莲荷飘香,游艇画舫往来穿梭,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四面荷
大明湖风景区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景观。景区内还有“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秋月、历下秋风和的佛山倒影景观,特别是鹊华烟雨和汇波晚照景观闻名遐迩。鹊华烟雨指的是站在大明湖南面的鹊华桥上向北眺望,近处碧波粼粼,远处鹊华二山如一对霓裳仙女遥相对应,周围村舍寥寂,炊烟袅袅,田野阡陌纵横,尤其是金秋时节,景色更加迷人,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将这美景画成一幅《鹊华秋色图》,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汇波晚照指的是傍晚时分登上大明湖北岸的汇波楼俯瞰明湖,太阳的余辉折射出千万道金光布满湖面,浮光耀锦,渔舟唱晚,美如画图。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登楼观赏。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盛赞其“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揖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园,箫鼓助期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大明湖风景区
大明湖不仅有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景区内有一阁二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游人可荡舟湖中观赏游憩,也可漫步湖畔领略湖光山色,还可登上观览车把明湖美景尽收眼底。
大明湖风景区历史价值
大明湖形成年代久远,湖水来源于城内的、濯缨泉、芙蓉泉、趵突泉、孝感泉等诸泉,有“众泉汇流,平吞济泺”之说,为繁华都市中的天然湖泊,国内外罕见。大明湖
大明湖风景区
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泺水(今指趵突泉)北为大明湖”。并提出湖西为大明寺,湖上还有亭名“客亭”(即现在的历下亭),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当时水面辽阔,南到濯缨湖,西至,东北至鹊山和。永嘉年间扩建城墙,把湖水分为城内城外两大片。唐代因湖里多生莲荷,又名莲子湖,城外的湖面称鹊山湖。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圣来到济南住在客亭,其忘年之交、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得知此消息,专程从北海赶来设宴款待,当时,许多名士都慕古亭之名相聚于此,席间杜甫赋诗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历下亭之名首次出现,这里的历下亭即北魏时的客亭,因亭在历山之下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诗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不仅道出了大明湖和历下亭的悠久历史,也抒发了对济南自古多名士的咏赞。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也游览过大明湖,并赋诗,名《泛舟鹊山湖》。这里提到的李白、杜甫称得上世界著名人物。与大戏剧家、小说家齐名,其知名度比后者早1000余年。宋代的大明湖称西湖,见于曾巩《西湖纳凉》中:“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他减轻徭役,兴修水利,严惩恶霸,兴办学堂,为齐州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实事。特别是在大明湖,为消除水患,他倡修了北水门(至今保存完好),修建了北渚亭、百花堤、湖滨游路、环波亭(也称湖心亭)等景点,使大明湖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游览风貌。同时期的、苏辙、、晁补之等名流也都来过大明湖,并写有
大明湖风景区
赞美诗章。元代建汇波楼于北水门之上,是一处观景台,登楼可观济南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在大明湖北岸建北极庙,供奉真武大帝,是济南市最大的道教庙宇,散曲家张养浩、诗人元好问、画家赵孟頫等都在湖畔留下墨宝胜迹。明代,在湖北岸挖出感应井泉,并刻碑记之,明末还于湖东北岸建晏公庙供奉水神晏戌子。明代来此揽胜的名流雅士很多,如诗人、等不仅来过,而且还长期住在湖畔,写下多篇咏赞大明湖景物风光的诗章。清代增建多处亭台楼阁,有铁公祠、藕神祠、南丰祠、明湖居、遐园等,并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移历下亭于湖中岛上,即今日历下亭之位置。清代来大明湖游览的名士更多,有诗人王士祯、刘风诰,书法家铁保、,小说家、蒲松龄等。其中刘鹗的《》极其精彩地描绘了济南著名艺人王小玉在说唱梨花大鼓的情景和景观。《老残游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尤其是东南亚华语国家还将其中的篇章选为中小学华文课本中。蒲松龄也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写的《古历亭赋》,妙笔生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大明湖景区内艺术价值也很高,体现在众多的石刻、楹联上,有明朝的感应井泉碑、临唐李当涂小篆谦卦之碑、大明湖石碑,有清朝的重修铁公祠记、遐园石碑、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乾隆“历下亭”御碑等碑刻,还有历下亭内唐代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元代北极庙中“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清代铁公祠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等名联,赋予大明湖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
大明湖风景区异常奇物
大明湖景区景观异常奇特,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之特点,有我国四大自然生态谜之一的“蛇不见,蛙不鸣”,有“”奇观。
“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见于《历城县志》中。泉城济南,群泉喷涌,有名泉达72处,地势南高北低,泉水涌出后随地势向北流去,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汇流而成。大明湖地势低洼且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渗漏,得以保存下来,即使天气长久干旱,湖水也不会干枯,于是就有了久旱不涸的特点。大明湖有北水门调节水位,排水便利,湖水由北水门排出后入护城河,再由护城河汇入小清河,最后流入。所以,即使连降大雨,湖水也能及时排出,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护城河水倒灌入湖的现象,形成了恒雨不涨的特点。有了这“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大明湖称得上繁华都市中的天然宝湖。
“蛇不见,蛙不鸣”说的是在大明湖周围见不到水蛇,也听不到青蛙鸣叫。按照自然界特点,有水的地方就有水蛇,有青蛙就有叫声,而大明湖没有水蛇,有青蛙却听不到蛙声。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护城河里呱呱直叫的青蛙放到大明湖里,立刻就不叫了,把原来在大明湖不会叫的青蛙放到护城河,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呱呱直叫。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的也被记载在《历城县志》中,而且已被列为我国四大之谜之一。
佛山倒影是大明湖一大奇观,它是由太阳斜射在对面千佛山上将整个
大明湖风景区
千佛山倒影在大明湖里而形成的。它的出现同蓬莱阁的海市蜃楼,泰山的日出一样非常罕见。要出现这一景观一般需三个条件:一是春秋时节日出或日落时分,二是天气风和日丽,湖面风平浪静,三是空气质量好,透明度高。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在大明湖北岸特别是铁公祠前,就能观赏到佛山倒影的奇观。最早发现这一景观是在元代,诗人元好问在《泛舟大明湖》中写道“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明代诗人张鹤鸣有“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的诗句。清代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最为具体生动。“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现在这一奇特景观仍然能够看到,今年春天雨后的一个早晨天空晴朗,不少晨练的市民和公园职工都看到了佛山倒影奇观。
景区内,世界级资源实体很多,有建于北魏的千年古亭历下亭,有建于北宋的排水工程北水门,有建于元代的北极庙和汇波楼等。
大明湖风景区资源实体
大明湖景区面积86公顷,水面46公顷,景区内资源实体基本类型很多,有纪念性建筑铁公祠、南丰祠、稼轩祠、藕神祠,有观景台汇波楼,有城墙遗址和水上建筑北水门,
大明湖风景区
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稼轩祠,有多处石刻,有铁公、曾公像等,有道教庙宇北极阁,有济南第一标准庭园遐园,有感应井泉,有龙泉池等园林景观,有典型地质构造,有46公顷的天然湖泊,有古树名木20株,有汇波楼、湖山一览楼等楼阁,有明湖牌坊,有国内四大古亭之一的历下亭,有九曲桥等多处古桥,资源实体基本类型多达40个。且科学合理,疏密度优良,游客漫步其间,步移景异,游趣无穷。
大明湖风景区保持原态
大明湖景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对资源实体都采取保护和“修旧如旧”的措施。如北水门自宋代建成后,直到现在完好无损。北极阁里的龟蛇合体铜像,为元代文物,完好无损。景区内的绝大多数名胜古迹在重点保护的同时,又根据其剥蚀情况进行维修重建,但全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其保持了原来的形态与结构。
大明湖风景区远播重洋
大明湖景区很高,不仅国内有名,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知名度。唐代就名扬四海,宋代时已形成游览风貌,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曲指可数的。清代以来,随着《老残游记》在世界范围内的,其知名度更高,据统计景区每年客流量中外地游客占了80%以上,其中国外占相当比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游客更多。
大明湖风景区古往今来
唐代的、,宋代的曾巩、、,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皇帝、、,近现代的、、等名流或作诗作画或著文赞颂大明湖美景名胜。元代时旅行家在其游记中盛赞: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山色,应接不暇。这些名流雅士及其对大明湖的咏赞,如群星闪烁在大明湖历史长河中。
大明湖风景区发展前景
目前正在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扩建改造工程,扩建后的大明湖,范围是明湖路以北,南北历山街以西,西护城河以东,北护城河以南,由现在的86增加到109公顷。其中以扩大绿地水面为主,同时恢复重建原有文化遗迹,增加新景观,扩大市场影响力。大明湖景区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300天。
大明湖风景区历史沿革
大明湖名闻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约两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尤其它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
大明湖风景区
早在年间,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它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它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宋时著名文学家曾有诗道:&问吾何处进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熙宁五年(公元1072),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风景区暖温季风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由东北沿海向西南内陆递增,胶东半岛、年均在12℃以下
大明湖风景区
,鲁西南在14℃以上。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由零下4℃递增到1℃,最热月7月由24℃递增到27℃左右。极端最低在零下11~2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6~43℃。全年无霜期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各地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二作的热量要求。全省光照时数年均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65%,较南邻的和高出三、四百个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鲁南鲁东,一般在800~900毫米以上;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则在600毫米以下。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6、7、8三个月,易形成涝灾。9~11月份降水一般100~200毫米,12~2月降水仅15~50毫米,3~5月也在100毫米以下。冬、春及晚秋易发生。
大明湖风景区典型景点
大明湖风景区明湖秋月
秋夜在视野开阔的大明湖岸赏月,历来被视为一种良辰美景。此时,湖平如镜,清风拂面,柳枝轻摇,荷香浮动,一轮明月渐上中天,清辉似泻,波光飘渺,恍若置身仙境,
大明湖风景区
美不胜收。清代任宏远曾有诗曰:“贪看明湖忘归路,敲碎钟声月色黄”。每当月夜,水色与月光竞爽。皎皎明月,放出朗朗清辉,湖水如镜,闪烁莹莹银光,那圆月的倩影,坠落“镜”中,越发显得俊秀。这时,明湖的,比昼间更为好看。天色依依清淡,有一种朦胧之美。那森森历下亭,酷似蓬莱,那巍巍汇波楼,犹如月宫,那茏茏树色,暗送诗韵,那郁郁荷香,深藏鸥梦。
大明湖风景区历亭秋风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水中有一小岛,岛上有亭名。其前身为客亭,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中,大意是,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西两面
大明湖风景区
则湖,湖上有亭名曰客亭。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天宝年间,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在此宴饮,杜甫即兴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历下亭即客亭,并沿袭至今,被称为中华古亭之一。亭周围有名士轩、蔚蓝轩、御碑亭等建筑,古朴典雅,错落有致。这里风景秀丽,历代文人多有赞美,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有《古历亭赋》云:“茏茏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金梭织锦,唼呷蒲藻之乡,桂楫张筵,容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地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
大明湖风景区钟鸣蛙静
在南丰祠晏公台上有一钟亭,亭内悬一古钟明昌钟亭。该钟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公元年),高2.3米,口径1.7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悬挂于6米高台之上。每当夜幕降临或晨曦时分,圆润雄浑的钟声响彻云霄,经曲岸水面回荡互激,与周围苍烟暮霭、水树应和而构成
大明湖风景区
一种意境。由近及远,绕耳不息,使人听后心明意净,恍入梦境。与金钟鸣响相对应的是蛙声寂静。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传说,这是一大生态之谜。每逢盛夏,护城河及北园一带蛙声舔噪,响成一片,而大明湖内却无一声。这一鸣一静形成鲜明对比,乃大明湖一大特色。
大明湖风景区佛山倒影
大明湖著名奇观。在沧浪亭内,立有“佛山倒影”。该景观由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精彩描绘而被广为传诵。“鹊华烟雨”是将湖北部的小山收入眼底;而“佛山倒影”则是把湖南岸的群山揽入怀中。最佳观赏时间为春秋佳日,新雨之后的晨曦或夕照之时。佛山倒影是末年著名小说家刘鹗命名的,说的是千佛山倒映在大明湖中的影子。他来济南时,正是秋天。于是在《老残游记》中写到:“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大明湖风景区汇波楼
济南八景之一。观赏地点汇波楼。大明湖的东北隅,有门称。过去,府城众泉之水多从此过,故门也称汇波门。门上有桥称汇波桥,桥下有庙称晏公庙,庙下有台称晏公台,
大明湖风景区
台下有门为券门。门下有水,门侧有柳,柳将门笼罩,垂入水中,微风徐吹,柳丝飘荡,水皱波纹,相错如锦,夕阳照之,将四周景物染成橘红,显得格外妖绕,其景即称“汇波晚照”。沧桑之变,券门堵塞,此景随化为乌有。之后,上盖上汇波楼。其楼峭拔高耸,蔚为大观。登楼远眺,北可见齐烟九点,南可望群山如屏。近可观明湖碧波、画舫争渡。傍晚时分,夕阳吐霞,金辉熠熠,只见杨柳披彩,芰荷艳红,舟棹唱晚,波光泛金,彩楼沐辉,群鸟归林,宛如酣畅淋漓的绝妙画图。
大明湖风景区丹舫指
丹舫指的是大明湖南门内的明湖牌坊。1953年由文庙移来,牌坊上“大明湖”三个镏金大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于书佃题写。整个牌坊由六根红柱支撑,每根柱子前后均有高大的石鼓挟抱,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所以称为丹坊。它高8.3米,阔14.7米,立于石砌台阶之上,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牌坊项呈“三阶错落”式,上覆金黄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它飞檐起脊,造型优美,脊上和微翘的檐角上,各饰有脊兽;檐下有云头斗拱,使建筑极富民族特色。明湖牌坊一直被人们视为大明湖的,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大明湖风景区遐园好音
园位于大明湖南门西侧,始建于1909年,是当时的,也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因藏书丰盛,且物种丰富,历来就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园内杨柳垂荫,山石嶙峋,丽水虹桥,曲径通幽,书声朗朗,黄鹂和鸣,泉水叮咚,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济南第一庭院”。
大明湖风景区沧浪荷韵
明湖北岸有一庭园:,面山傍水,绕以长廊,湖水穿渠引入亭中。小沧浪亭居园中临湖处,建于1792年,三面荷池,境界清幽,这里有古人诗词碑刻等墨宝多处。《诗经》中曾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诗句。登亭四眺,全湖在目;晴明之日,可见十里之外的千佛山。每逢夏日,池中荷花盛开,花瓣重重叠叠,花色淡粉娇嫩,清香弥漫,给人“沧浪访古贤,荷香绕画梁”之感。
大明湖风景区文化积淀
1、毛主席游玩大明湖
1957年3月,毛主席来视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他穿着一件比较旧的浅灰色大衣、黑色皮鞋,生活很俭朴,从不提特殊要求。我记得当时省委和各地党委对主席身体健康特别关心,总想把山东的土特产送给他老人家尝尝,如泰安的黑龙潭赤鳞鱼、,的鲑鱼,青岛、烟台的活海鲜,青州的银瓜蜜桃等。但是,几次吃饭我都发现主席对桌上的各种特产、海鲜菜几乎未动过筷子。为此,我专门和厨师议论是不是饭菜做得不合口味?经仔细观察,才发现主席对一些普通菜吃得较多,甚至都吃光了,如、、胖头鱼、等。事后,从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那里得知,主席平时饮食很简单,四菜一汤,以素食为主,顿顿离不开辣椒。这次来他对厨师做的饭菜很满意,只是不赞成从远道弄来特产,就以不吃的方式拒绝并教育你。之后,我们就叫厨师多做了一些素菜如、苦瓜等,其中用大明湖白莲鱼做的炖豆腐很受欢迎,主席吃得最多。
2、济南市荷花仙子选拔赛在风景如画的大明湖畔举行
荷花仙子选拔赛在风景如画的大明湖畔举行,一位背上描绘了图案的选手参加“荷花仙子”评选。当日,济南市大明湖景区举办“荷花仙子”选拔赛。选拔赛评选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标准,并对选手在济南历史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要求,获胜选手将成为大明湖的形象大使。荷花是济南市的市花,位于市区的大明湖现有荷花40余亩。
3、亲近中华文化济南-台湾中学生夏令营
台湾忠信学校师生一行21人来济南参加了“亲近中华文化齐鲁行”第二届济南·台湾中学生夏令营,这是山东省今年举办的“情系中华·欢聚齐鲁—2005鲁台青年交流季”系列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之一,也是去年暑期“相聚泉城·你我同行”首届济南·中学生夏令营的继续。期间,台湾师生访问了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第一中学,参观了、,游览了、曲阜和济南名胜趵突泉、大明湖、黄河等。
大明湖风景区景在美食
大明湖风景区碧筒饮
在近年大明湖公园举办的荷花节上,来公园游玩的人都可以品尝到一种独具济南特色的明湖莲荷饮料——碧筒饮。碧筒饮是我国古代情醇典雅之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叶为酒杯饮酒的一种传统的习俗,当时称之为“碧筒饮”,而碧筒饮的发明者正是济南人。据唐代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有使君林(今济南大明湖、北园一带),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逃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系之,名为‘碧筒杯’。历下 之,言酒味杂,香冷胜于水。”意思是说:魏晋时期,每到炎夏盛暑,齐郡刺史郑悫便常跟幕僚们一起,来到济南北郊的大明湖畔避暑游玩。当时的大明湖叫莲子湖,湖中田田,荷花争艳。他们玩到尽兴时,常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然后在大荷叶中贮满白酒,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轮流从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即所谓“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这种这种浪漫的饮酒方式,人们称之为“碧筒饮”;而用来盛酒的,则叫“荷杯”、“荷盏”、“荷叶杯”、“碧筒杯”等。再后来碧筒杯后世又被叫做“荷爵”。
大明湖风景区冰糖莲子羹
特选大明湖优质莲子芯,配以银耳加以烹制。莲子,是一种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营养保健品原料,被誉为“莲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益心肾,固精气,强筋骨,利耳目,补虚损,能祛火解毒,只腹泻胎滑,少儿热泻,反胃吐食等。银耳又名白木耳,性味甘、淡、平。含有、糖类、、维生素B、脂肪、粗纤维等成分,具有清肺热、益脾胃、 润肌肤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皮肤干裂、胃肠燥热、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症。由于银耳含有一种类似于阿拉伯树胶的成分,有滋养皮肤角质层的作用,经常服食,即可使皮下组织丰满,令皮肤细腻具有弹性,又是美容、清肺之佳品。
大明湖风景区糖醋鲤鱼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济南,河中所产--黄河鲤鱼又称龙门鲤。其个体肥大,体 色艳丽,肉味纯正,鲜嫩肥美,为众多鲤鱼品种中的珍品。制作方法是将初加工好的鲤鱼,两面打上百叶花刀,稍加盐腌渍,挂上湿淀粉糊,入油炸至金黄色并呈弓形,取出,将鱼摆在盘中,浇上用、、、清汤、葱末、姜末、蒜末、湿淀粉、花生油炒制而成的糖醋汁,使其形似&鲤鱼跳龙门&。入口后外焦里嫩,酸甜微咸,蒜香浓郁。另外,按照传统习惯,吃完鱼肉后,还可将鱼头及余汁做一碗&砸鱼汤&,此汤香气扑鼻,酸、甜、香、咸、辣五味调味,清口润肠。
大明湖风景区交通便捷
京沪和济青等可直达大明湖的北门。
济南市区内通往大明湖的
11、41、66、106、k54、k98、k109、k91、k95
41、83、30、31、36、、122、201(大站快车)
6、30、33、83、118、122
11、41、106、k54、k95、k98、k109
旅游直通车
为方便广大游客的游程,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五龙潭联合推出“景区旅游直通车”服务,凡在这四家景区门口购买其他任一景区门票的游客,都可免费乘坐景区旅游直通车直接到达想去的景区。此外,我们与联合提供泰山、曲阜、青岛、崂山、烟台、蓬莱、威海、长岛、日照、刘公岛、红叶谷、灵岩寺、野生动物世界、百脉泉、九顶塔等景区的旅游业务。
大明湖风景区名人诗词
大明湖风景区大明湖
(郭沫若)湖船题遍诗人句,诗句虽多不及湖。
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
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
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
大明湖风景区明湖杂诗
(清.)荷叶田田千点碧,藕花冉冉满城香。
贪看明湖望归路,敲碎钟声月色黄。
大明湖风景区明湖柳色
(清.刘伍宽)
鹊桥两岸近清明,点逗春光翠叶生。
古寺楼台时隐见,画船箫鼓半阴晴。
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著雨轻。
莫向人间绾离别,一支留取待新莺。
大明湖风景区明湖曲
(清.俞正酉)
东风吹皱波粼粼,芦芽界破明湖春。
风寒湖光作明镜,群峰倒插青嶙峋。
落日楼台渺烟树,隔岸渔舟知何处?
翩翩白鹭下夕阳,铁笛一声掠水去。
大明湖风景区北湖泛舟
(清.王允榛)
千条杨柳数声鸥,一片玻璃一叶舟。
闲看鱼儿游镜里,不知人在镜中游。
一声欸乃破芦烟,直向湖心放钓船。
水面风来香不断,才知撑到藕花边。
大明湖风景区登汇波楼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
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景物相夸春亘野,古今皆梦水连空。
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
大明湖风景区北渚亭
(宋.苏辙)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
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笳十里声。
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
大明湖风景区环波亭
(宋.曾巩)
水心还有拂云堆,日日应须把酒杯。
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花开。
城头山色相围出,檐底波声四面来。
谁信瀛洲未归去,两州俱得小蓬莱。
大明湖风景区游湖绝句
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
花外小舟吹笛过,月明香动水云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湖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