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游戏战地1942小游戏和1944

海琳日记_百度百科
《海琳日记》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2
海琳日记图书信息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22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尺寸: 23 x 15 x 1.4 cm
重量: 322 g
海琳日记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海琳·贝尔 译者:孔潜
海琳·贝尔,英语文学硕士,动笔写这本日记的时候,年仅二十一岁。1942年,维希政府出台反犹法令,她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就在集中营解放的前几天,她在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溘然长逝。此后的半个世纪,手稿一直是其家人痛楚的珍宝。经法国大屠杀纪念馆研究者的努力,《海琳日记》的原稿终于存数月之内破茧成蝶。
海琳日记内容简介
《海琳日记》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姑娘走在1942年的巴黎街头。自那年春天开始,她便心中忐忑,有不祥的预感,因而从4月起写下了这本日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然而读每一页日记,她仿佛就在我们身旁。
海琳日记媒体评论
假如有一天我被捕了,安德烈会将这些纸页收好,想到这个我便很欣慰。它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最最宝贵的东西,因为现在我已不再珍视任何物质的东西,应当捍卫的是它们的灵魂和记忆。
——《海琳日记》,日
1942年,总有一些午后,在这些街上,战争和沦陷似乎很遥远,近乎虚幻。但这个名叫海琳·贝尔的女孩,深知自己陷于罪恶和野蛮的深处,却无法告诉那些殷勤而漠然的路人。于是,她写了一部日记。她是否预感到,在遥远的将来,会有人来阅读它?抑或害怕,怕自己的声音同无数遭屠杀的人一样,随风而逝,不着痕迹?在翻开书页之前,我们要屏息敛声,聆听海琳·贝尔,同她并肩向前。这个声音、这个人,将陪伴我们直到永远。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海琳日记目录
日记 1942年
中文版后记 殉难的生命
附录一 海琳·贝尔的家庭
附录二 海琳·贝尔阅读书目
附录三 海琳·贝尔在被捕当天致姐姐德尼丝函房子比工作更难找,但他们依然选择来这奋斗打拼。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老百姓都到他们家里道喜祝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你的童年有多少时间沉迷在任性的红白机世界里?如今游戏竞争那么激烈,很多好玩的游戏没多久就被新的游戏冲刷掉了,能留在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以前的红白机游戏!
  八九十年代任天堂的游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下面就为大家奉上FC上最为经典的十大游戏,有没有你的最爱?!
  TOP10:洛克人系列
  这个系列就太过庞大了,《洛克人》之父是日本知名游戏开发商Capcom的稻船敬二,这个游戏发展到今天已有五个大分支系列。稻船敬二也凭借《洛克人》的成功而名声大振,而后又开发了著名的《鬼武者》系列。
  洛克人1――洛克人的诞生(日)
  洛克人2――威利博士之谜 (日)
  洛克人3――威利博士的末日(日)
  洛克人4――新掘起的野心(日)
  洛克人5――布鲁斯的陷阱(日)
  洛克人6――史上最大之战 (日)
  洛克人系列分支众多,数量庞大,不光是FC平台,洛克人同样在PS、PC、NDS、Wii平台大放异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洛克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最近一款产品是在日在NDS平台上发售的《洛克人ZERO 合集》。
  TOP9:炸弹人系列
  《泡泡堂》当年登陆中国的时候掀起了一阵无法比拟的浪潮,这个新颖的游戏在我上高中时是多么的受欢迎啊。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泡泡堂》是韩国Nexon公司模仿经典红白机游戏《炸弹人》制作而成的一款家庭休闲网游。
  最早玩到的《炸弹人》一代画面略微粗糙了些,玩法也是很单一的过关。他设置我们必须操作小机器人放置炸弹消灭敌人并寻找每局隐藏在墙里的暗门来过关。暗门这个设定让我无比头疼,初玩之时半天寻不到过关之法,急的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后来误打误撞炸开一扇门,却不知道干什么用,傻呵呵的放了一个炸弹在门边上,结果又炸出来一堆怪。这种蠢事我相信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干过吧?
  一代共有50个关卡,每关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到时间耗尽后,会出现最难对付的敌人,当然如果顺利消灭后,还是可以正常过关的。反正当时的我是没有那个耐心打穿关底,你们尽情的鄙视我吧。
  TOP8:热血系列
  热血系列估计“上了年纪的人”都玩过吧,这一系列的作品太多,热血足球、热血篮球、热血冰球、热血躲避球、热血硬派、热血格斗传说……不论哪款都是经典之作,这一系列名为热血,其内容确实也够热血、够暴力,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冰球,处处可见热血本色。
  热血系列的经典相信不用我多言,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虽然热血系列有些暴力,但却没有教坏我们,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永远的是那些可爱的人物,那些华丽的技能,以及人物暴走时的逄
  TOP7:双截龙系列
  《双截龙》系列,1987年一代经典大作双截龙一代诞生了,一代的主题是救美,其实一代做的很经典,但是由于出的时间太早,导致很多人更了解二代,对一代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本人也没玩过,我关于双截龙的记忆是从二代开始的。
  二代的故事是复仇,主人公billy和哥哥Jimmy一起独闯邪恶势力的老巢,消灭了歹徒并救出了被劫持的女友。二代的操作与打击感十分爽快,让我欲罢不能。我和侄子两人通力合作三种难度都打通过,是它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二代同时也是粉丝数最多的一个版本,后来《双截龙》逐渐发成一部知名系列,先后登陆过FC,MD,SFC,PS等平台,并推出过格斗版,相信很多人也应该玩过。
  双截龙三代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玩过,相比于二代的辉煌,三代要黯淡很多,这个版本我个人感觉不好玩,很多设置都不尽如人意,反正玩起来很不爽,没打几关就被我们无情的放弃了。
  TOP6:忍者龙剑传系列
  《忍者龙剑传》系列也是当年在小霸王游戏机上的一个经典系列,这个系列当时共出了3部作品,分别是《忍者龙剑传》、《忍者龙剑传2:暗黑的邪神剑》、《忍者龙剑3:黄泉的方舟》。这3部作品是忍龙系列游戏的起点之作,剧情是连贯的,后来的一系列《忍者龙剑传》作品都基本沿用了这3部的世界观和设定。
  这个系列游戏在当时难度还是蛮高的,尤其是第一代,操作起来不流畅,画面也略显粗糙。1代难度过高,还存在BUG,很快我就兴趣索然了。2代是这3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同时它也是3部曲中人气最高的作品。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2代的完成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影分身的加入使游戏有了多种的玩法,不过也同一代一样存在BUG,导致游戏难度大幅度降低,但仍不失为一款经典之作。这个系列的第3部是难度最低的,虽然影分身被取消,但刀光的加入和受创动作大幅度减小,还有天火镖等攻击道具的强化,使游戏难度一下变得比前两作“平易近人”了许多,但玩家反响平平。
  TOP5:194X系列
  《1942》是CAPCOM在FC上的第一个超大作,最先在街机上推出。《1942》FC版的移植并不成功,音乐相当粗糙、每秒帧数仅是普通游戏的一半。其后在1988年,续作《1943:中途岛战役》诞生,新作音乐动感十足极为出色,画面也更加精致。《1943》也是不错的一款,在其后该系列还推出了不少的新作。例如《1941:反击》、《19XX:命运之战》以及《1944》,不过都无法再现原作的辉煌了。
  TOP4:冒险岛系列
  八十年代中期,一位叫做高桥利幸的玩家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在还没有所谓的连发摇杆时代,“高桥名人”以每秒钟连按16下按键“16连射”名噪一时,奉为当时电玩第一高手,而他的16连射也连带催生了“连发摇杆”。在当时漫画家河合一庆甚至制作了一套六本的漫画“高桥名人物语”,同年高桥利幸所属公司HUDSON公司也打铁趁热,在红FC上推出了一款《高桥名人冒险岛》。这就是后来我们玩到的冒险岛系列。
  冒险岛系列当年共推出了4代,这款游戏虽然在概念上模仿了早些年的《超级玛丽》,但是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游戏中出现的各种新奇道具甚至比“超级玛丽”更加丰富,游戏节奏也更快,当年我和侄子一人一条命的玩,其中有一个版本打到后面还可以骑龙,各色各样的龙,能力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地域要使用不同的龙才能过关,那种骑在龙身上痛殴小怪的满足感我至今难忘。
  TOP3:坦克大战系列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这音乐听着熟悉吗?是不是勾起你对于这款游戏的回忆了?没错,这就是《坦克大战》,在小霸王、红白机时代,坦克大战是我最爱玩的游戏。题外话,当时小编上小学。暑假,小编的父亲也迷这个游戏,让我陪他玩。小编不愿意,他说了一句至今记忆犹新的话“要么陪我玩游戏,要么赶紧写作业”,我。。。你让让小编如何选择啊。。。
  游戏从游戏人数来划分,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而多人游戏里又可分为合作与对抗。与人合作,共同击败AI,无疑是游戏快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坦克大战就是这样一款能让你充分体会到合作快乐的一款游戏。在这里,我学学会了很对事,比如不贪功、不埋怨,合理地分工合作,一切以大局(游戏里就是那只老鹰的基地)为重,等等等等。这些可都是我多少次贪吃被挂掉、老家被爆掉的惨痛经历后总结出来的!记忆中貌似我也没打通过坦克大战,看来我真的是很菜。
  坦克大战那熟悉的音乐已经回响了很多年,每每听到都会特别有感觉,自打有了模拟器后,我没少和朋友合作打坦克大战。《坦克大战》发展这么些年,其母公司Namco也发行了许多正传续作,在这里就不一一表了,最经典的永远都是第一代,大家懂的。
  TOP2:超级玛丽
  《超级玛丽》是我在小霸王上玩到的第二款游戏,在经历了《魂斗罗》的激烈战斗后,玛丽大叔的战斗方式还是很好玩的。这个蹦蹦跳跳的水管工大叔一路东奔西走,上蹿下跳之后跟吃了高乐高似的长高了,还换衣服会发子弹了。记得那会儿玩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哪里有东西可吃,哪里有可以撞很多次的砖头,哪根水管能到哪一关,一切都靠摸索。实话告诉大家,超级玛丽我至今没有通关过。
  关于超级玛丽,实在无需多言。它的闯关模式,它的隐藏关卡,它的BOSS理念,它的故事剧情(没错,至少超级玛丽开始它已经试图在讲述一个故事了),它的背景音乐,都对后来的各种游戏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么一款经典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了。
  马里奥的出道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街机游戏《大金刚》,那时还没有马里奥这个名字,只是单纯地将他设定为一个意大利人角色。大叔特征明显,大鼻子、戴帽子、背带工作服、还留着胡子。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路易基一起闯荡世界,这些年过去了,他们兄弟两人已是任天堂的招牌角色了,超级玛丽系列也诞生了诸多系列游戏。
  TOP1:魂斗罗系列
  相信大家看到现在还没有看见魂斗罗就已经猜到了,魂斗罗的经典已经不需要太多词语去形容了。一开始刚玩它的时候,我3条命总是不够用,续人续到再也没法续了也没打通它,但我还是乐此不疲。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的秘籍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刻的欣喜跟期末得了奖状一样happy。欣喜之后是更加疯狂的打《魂斗罗》,可是真是太菜了,30人还要续好几次才能打通,现在想想真是羞愧得不行。
  《魂斗罗》的年纪比我都大,它是Konami在1987年推出的一款横版设计游戏,故事背景是根据著名恐怖片《异形》(Alien)改编,人物造型是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和史泰龙。继魂斗罗成名之后,KONAMI在1990年推出了超级魂斗罗(Super Contra),它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任天堂游戏。作为一个经典游戏,《魂斗罗》对动作射击游戏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以至于后来众所周知的动作射击名作《合金弹头》在设计上都受到了来自当年《魂斗罗》的深刻影响。
  第一代《魂斗罗》问世后的这些年以来,《魂斗罗》家族成员不断增加,除了在家用机领域,它们还登陆了掌机等多个平台,国内那些厂商也以《魂斗罗》为蓝本发行了好些款被冠以《XX魂斗罗》《魂斗罗X代》等名字的续作。我也玩过好多,其中也有一些做的不错。近年《魂斗罗》系列已经诞生了3D版本,真实感更强。但始终还是经典的一代《魂斗罗》给我的记忆最为深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9842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饥荒中国】之中原大饥荒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饥荒中国】之中原大饥荒
播放量数据:
983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原创]浅析1942年到1944年初期的大纵深战斗_太平洋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541贴子:
[原创]浅析1942年到1944年初期的大纵深战斗收藏
一战后,军队和武装的发展非常迅速,军队已有新的机动装备同时军队中已建立了新的机械化兵种。苏联的军事家们提出了大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中应建立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力群。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 在苏芬战争,以及对日作战中,已经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 大纵深源于苏军对之前战役的总结,是苏军的创举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大纵深爆发了相当的活力。下面的文章将会依据战例详细的讲解,由于苏联标准的大纵深多发于1942年后所以特选取年的战役进行列举 在真正的作战中其实很少能够找到符合大纵深定义相当严密的战例,比较严密的也只有下面的一个战例,也许是因为理论研究不足在明显的优势下,才会打出漂亮的大纵深。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大纵深是一种优势战略。 1943年秋季,红军计划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接合部实施打击,这个任务被交给了叶廖缅科的加里宁方面军,他的首要目标是交通枢纽——涅韦尔。一旦切断这里的铁路和公路,德军两大集团军群将失去向结合部机动兵力的自由,红军则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进攻基地。  为了拿下涅韦尔,叶廖缅科决定动用方面军右翼的突击第3、第4集团军。其中,突击第3集团军(司令加利茨基中将)由日加雷以西主攻涅韦尔;突击第4集团军(司令什韦佐夫少将)向涅韦尔以南实施辅助突击。空中掩护兵力为空军第3集团军。  叶廖缅科的2个集团军,面对的德军为第16集团军右翼,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第2空军野战军左翼,总计5个师。德国人依托当地的湖泊、森林、沼泽地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还在湖间隘路构筑了坚固的堑壕。  为了突破这一防御,红军竭力集中优势兵力。突击第3集团军在100余公里的阵地上选了4公里作为突破地段,集中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步兵、全部坦克和几乎全部炮兵,并将集团军布势为三个梯队,以保证突击力量由纵深得到不断增强。  1944年10月6日晨,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叶廖缅科转入进攻。战斗顺利得不可思议!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德国空军野战部队,尤其是第2野战空军师,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几乎瞬间就被打垮,残存的士兵们陷入一片慌乱。苏军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撕开一个16公里的缺口。当日12时,突击第3集团军打通了德第一防御阵地,将后续的1个坦克旅加1个步兵师投入交战以扩大成果。战至日终前,突击第3集团军官兵已经冲入涅韦尔,很快解放了该市。整个苏德战争中,红军发动过无数次进攻战役,但像涅韦尔这样第一天就拿下主要目标,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空军野战师的惨败令空军司令戈林颜面扫地。为了挽回声誉,他下令将第6航空队主力的600架飞机,还有一些空军高炮连投入涅韦尔方向,但却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希特勒也对空军野战师彻底失望了。战役第二天,红军切断了连接两个集团军群的横向铁路。随后几天内,叶廖缅科继续乘胜追击,向涅韦尔以北及以南继续发展。打到10月10日,突击第3、第4集团军已推进了25—30公里。  涅韦尔的失守震动了整个德军高层。为了阻止叶廖缅科,帮助莱茵哈特稳住第3装甲集团军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从第4集团军紧急抽出克勒斯纳的第9军,指挥第20装甲师和第505重型坦克营等部队实施救援;北方集团军群也调来了第502重型坦克营等部队,企图收复涅韦尔。自库尔斯克会战以来,分属两个集团军群的“虎”式坦克营指向同一个战役方向,这还是第一次。
但第20装甲师实力倒不是很强,10月10日仅拥有22辆可动坦克。  陆续赶到的援军不断打击叶廖缅科的先头部队,经过激战阻止了红军的推进。斯大林于10月11日允许叶廖缅科转入防御,因为战役成果已经足够令他满意了。红军占领涅韦尔后,德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被撕开一个20公里的缺口。横向铁路被切断使德国人难以机动兵力,只能以少量警卫**部队维持两大集团军群之间脆弱的联系。而苏军则可以依托夺取的登陆场,把战火延伸向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
高清语音赠时长 300MB流量等你刮,流量红包抢不停 买一赠一分享送!
  由于这次失败,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左翼被迫退守涅韦尔以南的“黑豹”防线。展开了第9、53、6军,共计8个步兵师和野战航空兵师、1个装甲师。莱茵哈特利用这段战线掩护着南面的维捷布斯克,以及维捷布斯克通往波洛茨克的交通线。  丢掉了涅韦尔的德国人如何打算呢?德国将军蒂佩尔斯基希(曾在中央集团军群长期供职)说,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主张立即把受到威胁的侧翼——特别是涅韦尔以南的第3装甲集团军左翼——撤下来,以腾出兵力巩固新防线。但希特勒却拒绝了这个建议,反而强令从南北两面反击涅韦尔,分割突入的苏军。  西顿的说法却正好相反,称提出反击主张的是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茵哈特。此人认为,红军夺取涅韦尔来得过于轻松,受此胜利鼓舞,必将发动进一步的攻击。因此要求克卢格批准他和友邻的第16集团军发起反击,以夺回涅韦尔 大纵深战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预备队,其实不管是在东线战争还是在大纵深诞生之前的战争预备队一直都是相当总要的角色,一战末期德国的进攻失效就是因为没有预备队而失去了当年的进攻优势。在东线苏军也经常因为自身的问题如通讯协同而失去及时投入预备队的机会而导致战术失败,下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因为没有预备队而导致的失败 近卫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崔可夫清楚,炮弹不足的现状,因此寄希望于在狭窄地段上发起一次突然袭击。8月22日拂晓,他开始行动,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很快撕开一道八公里宽十公里深的口子。马利诺夫斯基兴奋不已,下令立刻投入坦克扩张结果
正直关键时刻,红军坠毁不协调却掉了链子,先是方面军司令沃洛贺中将被榴弹打死
而近卫第一集团军却刚刚进入阵地,军长鲁西亚诺夫,也不打算把坦克投入战斗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
德国人却趁机调来了预备队,重炮轰运兵路线,轰炸机打击苏联坦克投入预备队的时机错过了这事1943顿巴斯之战的一个片段
大纵深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火力集群,火力集群是突击集群能够打入敌方纵深的保障在切尔卡瑟之前的基洛夫战役就是一次缺乏火力支援的战斗,其结果是惨胜,这说明火力集群不是必要的但是一旦有强力的火力集群参与突破将发挥极大的战斗效能,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先插一段切尔卡瑟的苏军战役计划以便于了解苏军的火力密度。
乌克兰第2方面军突击兵力为:第4近卫集团军、第53集团军、第5近卫骑兵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   按照计划,步兵应于维尔博夫卡至瓦西里耶夫卡19公里宽地段实施突破,然后向什波拉、兹韦尼戈罗德卡发展进攻。   当第53集团军突入德军纵深6—8公里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将投入战斗。坦克集团应该在进攻第三日终前进抵韦尼戈罗德卡,在此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会合。第5近卫骑兵军成右梯阶队形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方面军任务纵深75公里,快速兵团预定速度也是75公里。科涅夫的进攻开始日期比瓦图京要早一天,为1月25日。   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突破方向位于德第11军和第47装甲军的分界地带。两军分别以第389步兵师,第3装甲师和第106步兵师扼守。红军在突破地段展开了14个步兵师和270辆战车,形成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为了达成最大的攻击威力,红军将领们安排了惊人的突破密度:集团军进攻地带9—10公里,步兵军4-6公里,步兵师1.5—2公里,步兵团0.7—0.9公里。每公里部署了90—100门火炮迫击炮(局部115—120门),5-7个直接支援步兵的装甲单位。   在很短的时间里,红军完成了巨大的战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相对周密的协同计划。如规定步兵进攻时,坦克集团军应动用炮兵支援;坦克进攻时,步兵也要动用炮火。坦克军和步兵军之间,坦克旅和步兵师之间,要经常换阅作战文书,并及时通知计划变更。
  工兵对前送和后送的600公里基本横贯路进行了修补和扫雷。在阵地前的雷场和铁丝网中,为每个步兵连预先开出1—2条道路。   空军方面:进攻前夜,要派出波-2轰炸机骚扰德军阵地,疲惫他们的身心;地面进攻开始时,以6个轰炸机群(每群6—9架飞机)对德军炮兵和迫击炮连集中轰炸15分钟;强击机清除那些阻碍部队前进的发射点。此后,航空部队一面掩护地面推进,同时分出一些力量对付德国人的预备队和机场。   总的来说,苏联人迅速完成了繁重的战役准备,证明其组织水平的提高,但他们依然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的一条是:由于地面泥泞难行,步兵很难跟上坦克的攻势。   攻击主力的2个坦克集团军也不是很强。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至1月21日,可用的坦克自行火炮只有156辆。编成内,原有的第8机械化军被调走,替代的是第20坦克军。这样,坦克军增加为3个(18、20、29),而协同的步兵却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涅夫准备动用方面军预备队的第5近卫骑兵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内,处于组建阶段的第6坦克集团军1月26日只有107辆战车可用(坦克91辆,自行火炮16辆)。编成内只有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   在兵力不够强的情况下,苏军当然更希望隐藏进攻企图。科涅夫还打算给德国人造成虚假的印象,认为红军将从基洛夫格勒以西发起进攻。为此,苏联人炮制出一个虚构的坦克集团,包括166个坦克模型,80个火炮模型,几十个假军用仓库,甚至还有200个草人。为了让这些假货“活起来”,俄国人搞出了很多履带和轮胎的痕迹,用扬声器和假无线电释放坦克行动时的嘈杂声响和假信息,还派出了一些拖拉机和拖车。   苏联公开战史宣称德国人受到了迷惑,但红军的内部研究却承认并非如此。他们从缴获的德国档案中发现了一份1944年1月21日东线战况判断通报,上面写道:“今天在基洛夫格勒地域发现了敌(苏军)把主要突击方向向北转移到韦尔博夫卡地域……根据无线电侦察报告,第5近卫集团军司令部和一些工兵部队正向北转移,基洛夫格勒以西摆出了坦克模型”。由于企图暴露,德军在1月22—23日将第11、14装甲师从基洛夫格勒以西调向列别金以东,“恭候”红军的进攻。假坦克大炮的效果,只是吸引德国炮兵消耗了1470发火炮和迫击炮的炮弹。战后,苏联人将伪装失败归咎于部队在转移时无线电纪律松懈,还有就是坦克模型做得不够逼真。   
西方资料也证实德国人识破了苏军的企图。根据德军作战日记,1944年1月20—21日,第8集团军注意到了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调动集结;1月23日,第1装甲集团军也觉察到苏军针对第7军和第42军结合部的攻击企图。   德国人立刻着手应对。1月23日,德第8集团军发出预警命令,要求第11、14装甲师准备向北转移以应对苏军攻势;胡贝虽然也意识到了苏军的企图,但其第1装甲集团军正致力以两个军反攻文尼察以东,只能将一个步兵坦克破坏分队派给第7军。 就这样,一场对双方来说都不突然的战役,即将在广阔的雪原上打响。这将是一场异常残酷同时也异常艰苦的战役。几十万苏联和德国士兵不仅要在彼此间展开厮杀,还必须克服寒冷和无穷无尽的泥泞,有些地方甚至连牲口都无法通过。1月27日至2月18日,多数日子都有雨雪,晴天只有5天。昼夜平均温度为零下5.5至4.9摄氏度。按照苏德战争的一般标准,这次战役的规模不算太大,但其影响却将极其深远。 基洛夫格勒战役   为了配合瓦图京,1月初,科涅夫大将指挥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击了基洛夫格勒方向的德军,企图以此前出至南布格河。   进攻前的态势如下:   如前所述,1943年9月,乌克兰第2方面军强渡第聂伯河,随后向切尔卡瑟、基洛夫格勒、克里沃罗格等方向发展进攻。至12月中,得以将当面德第8集团军从第聂伯河击退30—100公里。此后,由于遭到了德军的猛烈反击,乌克兰第2方面军暂时转入防御,同时计划下一步的行动。科涅夫原本打算以左翼攻击南面的克里沃罗格方向。但在这段时间内,其北面,瓦图京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取得了日托米尔之战的胜利。为了配合这一胜利,斯大林于12月29日命令科涅夫将主力由左翼转移到中央,至迟于1944年1月5日向基洛夫格勒发起进攻。该城是第聂伯河右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德军依托此地得以妨碍红军的前进,因此对红军来说是一个必须拔除的据点。   新战役的首要目标是基洛夫格勒和五一城,同时将向什波拉、赫里斯季诺夫卡发起辅助突击。基本企图是:以方面军中部的第53集团军,近卫第5、第7集团军,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机械化第7军协同下,由西北、西南两面迂回基洛夫格勒,将德军歼灭于此。作为掩护兵力,在北面展开了第52集团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南面为第57集团军。战役如果顺利进行的话,科涅夫将和瓦图京会合(通过北面的辅助攻势),共同粉碎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   科涅夫面临的敌人依然是沃勒尔将军的德第8集团军。红军发起攻击前,德军在基洛夫格勒方向部署如下:   北翼,以第11军(1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防守第聂伯河方向;   基洛夫格勒北部,部署有第47装甲军(3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4个步兵师);   基洛夫格勒以南,为第52军(1个装甲师,1个伞兵师,2个步兵师);   上述3个军中,部署在中部和南部的第47装甲军和第52军将承受主要打击。攻击几天前的1943年12月31日,冯·福尔曼被任命为第47装甲军的新军长。当他从德国赶来上任后,发现第47装甲军的状况很不理想。按福尔曼的说法,他的所谓装甲师只有装甲群的实力,步兵师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第10装甲步兵师以3700人扼守约10公里正面;第2伞兵师以3200人扼守约13公里正面。   严格地说,上述数字如果指的是“战斗力量”,反而说明福尔曼的实力还算可以,而且他手头还有坦克。真正缺乏的则是预备队。他还承认,德军官兵中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情绪,只能希望希特勒为大家带来奇迹。在冬季,作战条件非常恶劣,遍地是厚厚的积雪,温度低至摄氏零下二十度。一旦丢失阵地,要在铁硬的地面挖出新工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按照苏联的评估,德军的防御也不是很坚固,只是用壕堑连接起来的支撑点。因为兵力少,前沿很多地段只有一些能容纳3—5人的步兵掩体。阵地前架着一些轻型铁丝网,当然地雷是少不了的。距离前沿6—8公里的第二防御地带更为薄弱。基洛夫格勒城本身因为有很多大型砖石建筑,又可以配置交叉和侧射火力,倒是比较坚固。问题是一旦野外阵地被突破,孤立的城市最多只能起点儿牵制作用。而科涅夫最热衷的则是野外歼敌,保存城市。
  气候方面,俄国人倒认为不是特别恶劣,积雪只有20公分厚,也没有雪堆阻碍通行。鉴于这些条件对苏联人比较有利,因此评价可能比德国人客观一些。只是密云和大雾限制了苏联炮兵和空军的活动。   对德国人来说,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他们掌握了俄国人的进攻企图。这得益于苏军无线电纪律不可思议的松懈。由于得到预警,德国人做了一些提前准备。1月4日将原本部署在克里沃罗格方向的“大日耳曼”师调到基洛夫格勒以西,该师的一些装甲部队(包括“虎”式坦克)在1943年12月已部署至此。   科涅夫在回忆录中掩饰进攻企图的暴露。他宣称自己的部队在1943年12月29日至1944年1月2日间以“最严格保密”的方式进行了变更部署,无线电只收不发,命令都是口头或参谋传达。但苏联自己的内部资料也认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无线电纪律的确不严格。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科涅夫更多还是指望“神速”的进攻来瓦解德军的防御。事实上,从斯大林下达命令到科涅夫发动进攻,只用了大约1个礼拜,包括1月3日夜的战斗侦察。   1944年1月5日8时10分,科涅夫的攻击开始了。按照德方的评估,这次进攻很“常规”。首先是半小时的杀伤炮击(苏方记录为50分钟火力准备),然后是坦克和步兵的冲锋。俄国人的计划制定得很好,但老缺点还在:炮火缺乏机动灵活和协调,下级指挥官呆板,步兵没有受过训练,而且大部分是从当地征集来的炮灰。相对来说,德军的反抗却相当激烈。战斗头两天,第47装甲军就向红军发射了17万7千发炮弹。   但科涅夫使用了红军最擅长的“法术”:最大限度地集中优势兵力。在宽达80公里的进攻地段(仅占方面军地带的1/3),集中了全部56个步兵师中的30个(另有方面军的3个师预备队),5个坦克和机械化军,还有60%的炮兵。按科涅夫的说法,在总兵力优势不大的情况下,他在第5近卫集团军进攻地段达成了5比1的步兵优势。德国人则认为达到了8比1。在一些局部地段,完全可能有这样的优势。   依靠压倒性的优势,战役第一天,基洛夫格勒以北的第53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在近卫机械化第5军和机械化第7军配合下进展迅速,至日终前已推进约24公里。为扩张此处的战果,科涅夫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机械化第8军也调了上来。   为了构成两支铁钳,科涅夫需要让南侧的近卫第7集团军也跟上北侧的攻势。在这个方向,红军步兵没有坦克支援,突破地段的火力也不超过120门火炮迫击炮,因此迟迟未能取得突破。科涅夫考虑到德军阵地并不特别坚固,决定把第18、29坦克军投入战斗,直接用坦克撞开防线。接下来的实战证明,这个轻率的举动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德军早已严阵以待;而苏联坦克军团既缺乏有效的火力支援,天上也没有飞机助战。结果,2个苏联坦克军打了一天,也只推进了4—5公里,直到第二天才突破德军战术地幅。为此付出的代价极其可怕:2天内损失了139辆坦克自行火炮,消耗了两军60%的战车。   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德军向突破口倾泻了大量炮弹。但他们没有预备队用以堵住缺口,导致战线很快趋于崩溃。越来越多的部队不顾命令逃之夭夭。德军第3装甲师师长拜尔莱恩甚至形容他的部队陷入“地狱般的困境”。
不过德国人还是应该庆幸:由于科涅夫的轻率,导致坦克军团在战役一开始就元气大伤,无力在纵深方向把德军赶尽杀绝。   但红军还是取胜了。战至1月7日凌晨,科涅夫的快速兵团由西北面和南面迂回基洛夫格勒,切断德军由此的主要退路。1月8日,基洛夫格勒解放。其后数日内,苏军又向西推进15—20公里。在科涅夫的坦克追击下,德军损失重大。作战师在撤退中被包围的事情屡有发生。1月9日夜晚,第47装甲军司令部也遭到苏联坦克的袭击,一度被打散。   在北面的辅助突击方向,红军第52集团军和近卫第4集团军进展缓慢。直到1月7日前,他们才取得一些成果,至1月10日前推进约40公里。德军很清楚,科涅夫企图从这里冲破战线和瓦图京会合。这同时意味着,扼守第聂伯河卡涅夫突出部的德军将被包围。   为
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德国人于斯梅拉、卡尼日一线发起强大反击。在基洛夫格勒方向投入的反击兵力,除了固有的装甲部队以外,还有前述的“大日耳曼”师和党卫军“骷髅”师等著名精锐王牌。1月10—16日,德军自基洛夫格勒西北向南,展开了第106、320步兵师,第11、3装甲师,“骷髅”师,第10装甲步兵师,第376步兵师,第14装甲师,“大日耳曼”师,迎头痛击突进的红军集团。激战至1月16日前,德军暂时阻住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攻击。   不过,科涅夫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战果。通过此次战役,苏军夺回了基洛夫格勒,向西推进了40—50公里。德军也依靠强大的装甲兵力的掩护占据了新战线。   几乎在基洛夫格勒战役的同时,瓦图京的进攻也在继续中。1月10—11日,第38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已经逼近文尼察、日梅林卡、赫里斯季诺夫卡、乌曼和日阿什科夫东南,从西面迂回卡涅夫突出部。   红军猛攻下受到威胁的不仅是卡涅夫的德军。瓦图京此次攻击的锋芒所向,全部是曼施坦因的致命要害!乌曼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司令部和补给基地;文尼察几天前还是曼施坦因自己的司令部所在地。由于苏联坦克来势太猛,迫使他于1月5日迁往普罗斯库罗夫,甚至一度与右翼部队失去联系;日梅林卡则是南方集团军群的铁路补给枢纽,一旦被切断,德国人就不得不依靠罗马尼亚境内的低效率铁路线——事实上,苏军还真的一度切断了这条铁路线。   如此可怕的威胁,迫使曼施坦因全力应对。好在增援部队陆续抵达,使他有能力安排三路反击:东面,从突出部抽出第7军一部;西面,展开第46装甲军;南面,使用第3装甲军,共同夹击突入的苏军。攻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3装甲军和第7军击败东部的红军第40集团军;第二阶段,以第3、46装甲军的一次向心突击,重创西部的苏军第1坦克集团军。曼施坦因称仅第二阶段就击毙苏军5万人,俘虏5500人,使红军损失了700辆坦克。武装党卫军史记载的德方统计则有所不同,为击毙苏军8000人,俘虏5436人,坦克701辆。为了这次战术的胜利,德军也付出了相当代价。至1月21日,“希特勒”师仅剩下22辆“黑豹”坦克,25辆四号坦克,1辆“虎”式坦克和27辆强击火炮可用。第506重型坦克营至1月26日持续一周的战斗中,彻底损失了16辆“虎”式坦克,多数为苏军击毁。在德军的猛攻下,苏军被击退了25—30公里,随后才稳住了阵脚。   经过这一轮交锋,曼施坦因暂时阻止了科涅夫和瓦图京的会合。但他依然面临巨大的威胁。与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直达铁路被切断;集团军群通向德国的道路受到威胁;卡涅夫突出部的形势更加严峻。   曼施坦因认为最好放弃这个突出部,这样可以避免部队被包围,将其腾出来建立一条比较平直的战线。但希特勒对此表示反对。理由据说是给未来的反攻保存一个桥头堡,证明德国人依然“站在第聂伯河上”。这理由听起来有点荒唐。但从战术上考虑,突出部的存在,的确可以阻碍乌克兰第1、2方面军将战线连为一体,进而限制其在第聂伯河右岸发起强大的攻势。   希特勒在个人情绪上,对撤退和缩短战线的建议也越来越反感。1943年秋季,曼施坦因匆匆放弃中间阵地,撤退到第聂伯河,结果非但没有守住,反而被打得一败涂地。所谓缩短战线,充实兵力的说法也令人怀疑。因为德军的正面战线缩短了,兵力集中了,苏军也将如此。即使能在短期内给苏军的后勤供应造成困难,但德国人想在短期内建立坚固的新阵地也不容易。而大规模撤退导致的德国威信丧失,无疑会让“盟友”们更加动摇,进而令德国人失去大量的廉价炮灰、资源和战略要地。   围绕着诸多战略战术问题,希特勒和曼施坦因争论不休,关系越来越僵。与此同时,俄国人也在总结这一阶段的教训,但更多是限于战术层面。他们意识到,失败的原因在于乌曼以北和基洛夫格勒西北存在两支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要从他们的阵地上开辟道路不那么容易。因此必须改变突破方向,将其转到更靠近第聂伯河的地方。 1944年1月11日,协调乌克兰第1、2方面军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些汇报,斯大林于1月12日下达命令,要求乌克兰第1、2方面军向什波拉、兹韦尼戈罗德卡发起向心突击,合围并吃掉卡涅夫突出部的德军。和过去的方案相比,不仅两个方面军的突击深度大大缩小,还可以避开上述的德国装甲屏护队。毋庸置疑,这样的打法,会使包围的规模变小,但对此时的苏军来说,却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好久没看到霍普纳
你军校考上了?
抄得不错……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