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偃师到洛阳市铁一中铁一中[四十六中]应该怎么走。求具体路线。...

洛阳帝王陵墓群[更新中]
&【东汉皇陵核心区】
【东汉皇陵核心区】
&&&&&&&&洛阳邙山,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中间高而四周低,黄土土层深厚,黏结性好,坚固致密,渗水率低,周围河流潺潺,是理想的营茔之所。历代达官贵人以能在此安葬为荣。邙山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号称“无卧牛之地”,其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这其中的陵墓群又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之一,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
陵墓群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东汉帝陵分别是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帝陵为文帝首阳陵;西晋帝陵分别是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分别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后唐帝陵为明宗徽陵。这24位帝王有的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以迁都促进民族大融合而青史留名的北魏孝文帝;也有的一闪而过,仅在历史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如汉冲帝刘炳,他2岁即位,3岁即崩,在位还不到一年。
历史上洛阳13朝为都,邙山又是风水极佳之地,除了帝王,无数的文臣武将也埋藏在这里,曾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形容。这也造成了陵墓群和古墓群集中在一起,相互交叉,难以分辨的麻烦。尽管24位帝王的陵墓都有历史记载,但真正找起来并不太容易。整个陵墓群占地面积750余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
邙山陵墓群可分为4个区: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出居成周,子朝居于王城,敬王以后11王均居于成周,这些周王的葬地应在成周附近。其陵墓区位于洛阳市郊白马寺镇金村附近。
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东汉5帝葬于邙山。东汉陵区主要位于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及其附近地域,汉魏故城的西北方。面积近40平方公里,墓冢的年代和规模与《帝王世纪》、《古今注》等文献记载的邙山五陵的方位一致。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国都。曹魏、西晋陵区,位于东汉陵区以东,汉魏故城的东北方,邙山东段首阳山南北两侧。据文献记载,曹文帝首阳陵、西晋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分布在这里。198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现了位于偃师市南蔡庄北的晋武帝峻阳陵和位于后杜楼西北的文帝崇阳陵,并对两处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目前其余帝陵的准确方位还没找到。
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陵区位于东汉陵区的西侧,洛阳瀍河东西两岸,汉魏故城的西北方,分布在孟津县朝阳乡、洛阳市郊的红山乡等7个乡镇的50余个村庄。
公元907年至960年为五代时期,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于洛阳。孟津县送庄乡的护庄村西南有一座覆斗形大冢,地望和文献记载相符,覆斗式封土又是唐以来帝陵通常采用的形制,可以确定此即后唐明宗徽陵。
夏商周王陵】
 商汤(?—公元前1588年),是商朝的开国之君,灭夏后为实现对中原各部落的有效控制,迁都西亳(今偃师)。
  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尸乡沟一带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商代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遗存最丰富的一座都城遗址。这次考古发现也使一直争议较大的商汤埋葬地水落石出,位于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的汤王陵是商汤埋葬地成为不争的事实。
  汤王陵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顶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约2亩。汤王陵西面原有祭殿,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条等随雨水漂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汤王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重建了汤王庙。此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因沟内有泉水溢出,名曰汤泉,村名也称为汤泉沟,现名汤泉村。
  史书记载,汤王陵在1970年前后曾被平毁,近年来蔺窑村人按原来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体位置重修汤王陵。如今,刻有“商成汤墓”的石碑上,记录商汤生平的文字已经模糊,而且由于长期雨水侵蚀,墓冢的高度也有所下降。
汤,据说是帝喾(k&)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位于现在的商丘一带。在夏朝的诸侯国中,商部落势力最先壮大,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商族曾两次迁徙,一次是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另一次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族已成为大国。主癸死后,他的儿子汤成为首领。
  夏朝,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百姓怨恨,诸侯反叛,国力日益衰弱。商汤为诸侯时,正是夏桀暴虐无道、残害百姓、侵夺诸侯、天怒人怨的时候,商汤就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做灭夏的准备。
  商汤先后消灭了十几个临近自己的部落和小国,接着进攻夏朝的亲信盟国韦、顾、昆吾三国,剪除其羽翼。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对夏发动进攻,夏桀失败。商朝建立,其势力远超夏朝。
&周三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周山公园内,在周灵王陵西615米处。
三王陵传说为周定王、周悼王、周敬王的陵墓,三陵因封土连为一体,故名。三陵以中间的封土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高30米,直径65米;西侧的高31米,直径26米。封冢现存尚好。据《洛阳市志·文物志》:“三山”以中间的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高26米。此“三山”为周“三王陵”。《水经注》载:洛水又东北流经三王陵,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周王的名号。据历代传说,这里为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
雕塑下为不知何名的周天子墓,只有[天子驾六]在默默诉说。
战国 韩昭侯冢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皇陵】
现光武帝原陵可能是北魏祭祀河神的“方泽坛”
邙山古墓群中最大的一个。试探》一文中说到该冢已被修成七级梯田,冢顶竖着三角测标。站在冢顶可以尽览周围冢墓,星罗棋布的汉冢,异常壮观大汉冢封土附近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和建筑遗址群,另外还采集到了一些重要的汉代碑刻,上面有‘汉室中兴’字样,这些证据表明大汉冢极有可能就是光武帝原陵
大汉冢西南侧
大汉冢上的标志
大冢望二汉冢
二汉冢& 汉顺帝刘保之宪陵
汉顺帝刘保之宪陵此墓的西侧,有一个墓冢比较高大,离主陵不远的陪葬墓。按照汉代帝后分葬制度,可能是孝顺梁皇后,也就是梁冀之妹的墓葬。
三汉冢北望二汉冢
三汉冢 汉冲帝刘炳的怀陵
三汉冢顶眺望
玉冢是汉安帝恭陵
刘家井大冢,应该就是汉灵帝刘宏之文陵
刘家井大冢,应该就是汉灵帝刘宏之文陵
陪葬灵帝文陵的何皇后,王皇后陵
陪葬灵帝文陵的何皇后,王皇后陵
东汉敬陵&&&
汉章帝刘炟敬陵
东汉静陵&&&&
汉质帝刘瓒静陵
东汉康陵&&&&
汉殇帝刘隆康陵
东汉慎陵&&&
汉和帝刘肇慎陵(一些文献作顺陵)
东汉显节陵&& 汉明帝刘庄显节陵
东汉宣陵& 汉桓帝刘志宣陵
在已知晓的24位帝王陵中,光武帝刘秀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了汉家天下,开创了东汉的基业。长期以来,刘秀的埋葬地一直被认为在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那里有一座人称“刘秀坟”的陵墓,并已经开发成了颇具规模的旅游景点,该陵因枕河蹬山的墓葬方式还被赋予了很多神奇的传说。但事实上,考古界和史学界对光武帝陵墓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议。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认为,邙山东汉陵区的核心区域是在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及其附近地域。其间的古代墓冢不仅密集,而且大小冢结合,要件齐全。墓冢的年代绝大部分为东汉时期,其形制规模也相对较大。整个邙山地区别无第二个如此规模庞大而又布局结构完整的汉墓区,所以此即东汉帝陵核心区域无疑。“光武帝刘秀的陵墓也应该在这里。”严辉说。
该陵区现存有5座独立大冢。其中有4座大致成南北一线,它们是三十里铺村的大汉冢、平乐村的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另外还有1座位于上述4座的西侧,即东山头村东南的玉冢。从清代开始,人们虽然对它们的归属、年代一直存在着分歧,但均认为是帝陵。5座大冢中无论封土直径还是规模,都要数大汉冢,因此严辉认为,大汉冢极有可能是光武帝原陵。光武帝原陵为东汉的祖陵,构建宏大的陵园和陵冢乃情理之中,陵区内唯有大汉冢能与之匹配。在大汉冢封土附近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和建筑遗址群,另外还采集到了一些重要的汉代碑刻,上面有‘汉室中兴’字样,这些证据表明大汉冢极有可能就是光武帝原陵。”如今的大汉冢前竖立一通今人的碑刻,上写该陵墓为安帝恭陵。经过这一次的调查,这个碑刻可能要重写,光武帝原陵的字样要刻到这里。
附:东汉帝陵一览表
封土面积和规模
文献所载位置
今考证之方位
汉光武帝刘秀原陵
山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六尺。
在临平亭南,西望平阴,东南去洛阳十五里。
洛阳市孟津县三十里铺村,大汉冢。
汉明帝刘庄显节陵
山方三百步,高八丈。
其地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三十七里。
偃师市高龙镇白草坡村。
汉章帝刘炟敬陵
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
在洛阳东南,去洛阳三十九里。
偃师市高龙镇九贤村一带。
汉和帝刘肇慎陵(一些文献作顺陵)
山方三百八十步,高十丈。
在洛阳东南,去洛阳四十一里。
偃师市高龙镇九贤村一带。
汉殇帝刘隆康陵
山方二百八步,高五丈五尺。
高五丈四尺,去洛阳四十八里。
偃师市高龙镇万安山南麓上庄村一带。
汉安帝刘祜恭陵
山周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
高十一丈,在洛阳西北,去洛阳十五里。
洛阳市孟津县东山头村,护驾庄南,玉冢。
汉顺帝刘保宪陵
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
在洛阳西北,去洛阳十五里。
洛阳市孟津县三十里铺村,二汉冢,在原陵南一公里。
汉冲帝刘炳怀陵
山方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
西北去洛阳十五里。
洛阳市孟津县三十里铺村,三汉冢,在宪陵南一公里。
汉质帝刘瓒静陵
山方百三十六步,高五丈五尺。
在洛阳东,去洛阳三十二里。
偃师市高龙镇阎楼村南。
汉桓帝刘志宣陵
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在洛阳东南,去洛阳三四里。
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东,火神凹村旁。
汉灵帝刘宏文陵
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在洛阳西北,去洛阳二十里。
洛阳市孟津县刘家井村。
魏文帝曹丕陵墓遗址
魏明帝曹睿陵
阿斗的墓在六十年代被挖掉了,现在是一片田地了,在两排树的夹角处就是刘禅墓。
公元271年,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上世纪60年代,刘禅墓地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农业学大寨时平掉了。
西晋白痴皇帝司马衷
&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崩于洛阳,葬于首阳山。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别追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宣帝、景帝和文帝,所以,西晋陵区共有5座皇陵,分别为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峻阳陵、太阳陵。
曹魏、西晋陵区,位于东汉陵区以东,汉魏故城的东北方,邙山东段首阳山南北两侧。据文献记载,曹文帝首阳陵、西晋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分布在这里。198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现了位于偃师市南蔡庄北的晋武帝峻阳陵和位于后杜楼西北的文帝崇阳陵,并对两处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目前其余帝陵的准确方位还没找到。
首阳山是邙山的一座山峰,位于西晋国都洛阳城东北约十几公里,今属偃师市。据考古发掘,曾在首阳山南面的南蔡庄附近,出土了荀岳墓志,称荀岳葬于晋文帝司马昭陵道之右。另外,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左棻墓志,也在这一带出土,称左棻葬于“陵西檄道内”。由此可知,西晋皇陵就在今日的偃师市南蔡庄一带。
北魏孝文帝陵和文昭皇太后墓&俗称大小冢 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
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历6帝41年。前4位皇帝埋葬于城北,有高大的墓冢为标志,即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魏书》记载,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十九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同时“诏曰:‘迁洛之人,自茲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为其系列汉化措施之一。宿白教授对陵墓的布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说,在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瀍河两侧的北邙山域,是北魏统治集团的一个大墓区。这个大墓区,既包括了帝陵,又包括了元氏皇室、‘九姓帝族’、‘勋旧八姓’和其他内入的‘余部诸姓’以及此外的一些重要降臣的墓葬”。
北魏孝文帝长陵&
&北魏文昭皇太后墓
北魏 孝庄帝静陵
北魏节闵帝元恭墓发掘现场
& 北魏节闵帝元恭(公元498年&#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
  元恭在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帝以前,装聋作哑地度过了8年。据史料记载,公元530年,尔朱兆在废掉元晔后想改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是哑巴,于是派人向元恭转述他们的意图。装聋作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能当皇帝,大喜过望,巧借孔夫子的话说:“天何言哉!”次年,元恭被拥立为帝,尔朱氏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
  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起兵反对尔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元恭同时被废,1个月后被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隋唐五代十国皇陵】
唐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座北朝南,平面正方形,建筑规化工整,长、宽均440米。四面建围墙,辟四门,门外均有石狮一对。神道宽50米,两旁列石雕佣群,封土呈覆斗状。东西现长150米,南北宽130米,现高22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高6.1,宽1.95,厚约0.4,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俗称“娘娘冢”,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之长子。公元675年,李弘随高宗、武则天游幸东都时暴卒,年仅24岁,后被高宗追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的,也有人说他是因病去世的。
唐恭陵上俯瞰哀皇后墓
【和陵暂无图】
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村南的一片麦田,就是唐昭宗李晔的埋葬地和陵。《唐书·地理志》记载:“缑氏有和陵,在太平山。本懊来山,天佑元年更名。”偃师市文物部门介绍,和陵的墓室长约10米、宽约6米。
  解放以前的和陵还能看到厚厚的封土,与不远处的恭陵(唐高宗太子李弘墓冢)外形很像:底部是四边形,上部是圆形;陵前有神道,两旁有不少石雕。后来墓冢被毁,用作耕地,陵前的石翁仲(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人像)和其他雕像也不知去向。
  如今,站在麦田之中,我们已很难辨识和陵的准确位置,虽然唐昭宗在位十多年,时间并不算短,但其葬身之地如今变得如此破败荒凉,不免让人感叹。
唐昭宗李晔(公元867年~公元904年)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个儿子、唐僖宗李儇的弟弟。
  唐懿宗是一个非常荒淫的皇帝,生活糜烂奢侈,挥霍无度,使得国库日渐空虚。唐僖宗继位后,昏庸之性相比唐懿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官逼民反,天下大乱。
  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文物普查队队长李校卿介绍,唐僖宗病死后,唐昭宗继位。他举止端庄,自幼聪明好学,在诸王中称得上是比较贤德的一个。为了扭转每况愈下的政局,继位后,他重视人才选拔。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二月,唐昭宗根据大臣韦庄的提议,对有诗文才华而未能入仕的“遗贤”进行封赏,“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其中就有李贺、陆龟蒙、温庭筠、贾岛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另外,他在军事上重新组织中央禁军,在京师募兵10万之众,在经济上以身作则,节省开支,削减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唐昭宗也因此受到举国上下的拥戴。
&&&&虽然唐昭宗有一腔兴国热血,想要努力改变时局,复兴旧业,但分崩离析的大环境仍然注定了他的悲剧。
  唐代后期,宦官掌握实权,宦官势力大到可以操纵皇帝废立的地步,而唐昭宗自己就是宦官杨复恭扶立的。
  那时的藩镇也骄横跋扈,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唐昭宗被迫前往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宣武节度使朱温率军经长安直逼凤翔。后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朱温和解,唐昭宗回到长安,随后又被朱温胁迫到洛阳。虽然朱温将所有宦官诛灭,但落入藩镇之手的唐昭宗仍无施展才能的机会。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四月,唐昭宗在洛阳被害,终年38岁。
后梁宣陵(朱温墓)位于伊川县城东10公里的常岭村北的高台地上。南为常岭村,北为郑潼路,东为沟丘岭。西为常岭村南北路
后梁宣陵&&
五代会要》记载:“陵在洛京伊阙县五十华里,龙门东南,地称朱家岭,归属洛阳,今为伊川县境”。据《洛阳古今谈》记载:“在解放前夕,宣陵封土周围为一百二十弓,高五丈,占地九亩八分,陵南面从园门至陵墓有南北向神道,神道两旁有石翁仲,石羊”等。
目前陵墓的封土因群众平整土地毁坏的日益严重,留下的封土堆残高10米。东西宽30米,南北宽25米。1958年大跃进时,因大炼钢铁被群众砸毁大量的石翁仲、石羊。
后唐明宗徽陵[公元933年]
&后晋高祖石敬瑭之墓
晋高祖石敬瑭之墓---- 宜阳县城西北12.5公里处的石陵村西,坐落着一座直径和高各约10米、坐北朝南的覆斗形墓冢。巨大的墓冢之上芳草萋萋,看不出一丝有人供奉的痕迹,它就是儿皇帝晋高祖石敬瑭之墓,即后晋显陵,石陵村也因此得名。
【后记】 &
  邙山帝陵曾普遭盗毁
  一般认为,帝王陵不但昭规模宏大,而且陪葬品价值连城,如秦始皇陵打开后出土的随葬品轰动世界。那邙山上的24位帝王陵的价值有多大呢?邙山上的帝王陵不可能像秦始皇陵那样,一是这些帝王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倾全国之力来造陵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邙山上陵墓盗毁严重。
  从历史上的记载看,由于各种原因,邙山陵墓群破坏甚重,墓冢数量减少,墓室被盗掘,封土和陵园遗址遭毁坏。东汉末年社会混乱,军阀饥民发掘帝陵及其陪葬,掠夺财宝。对皇室新陵旧冢的大规模盗掘,起于董卓,他八月入洛阳,九月即趁丧葬之际,打开位于城北的文陵,墓中珍物一扫而光。后曹操设置机构与官员,专司刨坟挖金,可谓空前绝后,洛阳城外的皇家陵园也难以幸免。
  唐末五代战乱之际,洛阳的帝王陵墓普遭盗挖。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在中国搜刮古物,洛阳首当其冲。1904年汴洛铁路动工经过邙山南麓,毁坏了一批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使欧美竞相购求。最痛心的一段是1928年~1932年间,位于邙山脚下的东周金村大墓曾遭到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胁迫当地村民的疯狂盗掘,出土珍贵文物数以千计,后来大都流失海外。
  洛阳数十年来曾发掘大量古墓,后以北魏宣武帝陵为依托,再选出26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建起了洛阳古墓博物馆,并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北魏宣武帝是孝文帝的儿子,陵墓地面上保存有高大的封冢,草木萋萋,雄浑肃穆,地下幽宫深邃,气象森森。虽历经千年,仍依稀可见帝王生前的威仪与身后的排场。上世纪80年代,北魏宣武帝景陵经国家批准后进行了科学发掘,但墓室中基本被盗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大约开凿于宋金年间的盗洞准确地打在石门内。
目前对帝陵的考古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帝陵、陪葬墓的布局、墓葬形制、埋葬制度以及保存状况和各个时期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等。如日~5月26日,该队先期对北魏孝文帝长陵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基本清楚了长陵陵园遗址的布局、机构、文化内涵和保存状况。2006年3月,他们还对孟津县东山头村的玉冢进行了调查和勘探,这个墓冢的直径94米,属于帝陵级别的墓冢,处于东汉陵区和北魏陵区的结合点,其性质对于解决邙山东汉和北魏陵墓的布局至关重要
唐代诗人王建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问“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俗语道:“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皆源于此。这其中中国著名的四位后主——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后蜀的孟昶和南唐的李煜的墓葬。
后主是中国历史上末代君主的称号。因末代君主通常无谥号或庙号,为了不直呼君主的名讳,便如此称呼该名君主。这四位后主,虽均不在洛阳登基,但均为在国破家亡之后被一根绳子捆绑到洛阳(或开封)的哀哀君主,死后葬于邙山这块风水宝地,也算死得其所了。
第一位上邙山的后主是三国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是何等英明神武的人物,可其子刘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俗语说“扶不起来的阿斗”就是人们对他的概括。不知是在长坂坡被乱军吓坏了,还是被父亲为收买人心而摔坏了,刘禅的骨头好像从来就没硬过。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虽有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一班贤臣良将辅佐,可他却一味信赖宦官黄皓,“溺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朝政糜烂,朝不保夕。这样,在公元263年,便使得魏将钟会轻取阳安,邓艾偷渡阴平并直趋成都。魏军兵临成都之下,刘禅只好率百官出城投降,举家迁往洛阳。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公元286年,西晋灭吴后的第七年,刘禅病死洛阳,葬于邙山,享年64岁。其墓地位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上世纪60年代,那里还有一座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如今,已淹没在一片农田之中了。
接着出场的后主为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
大概每个后主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一样的荒淫无度,一样的不理政事。陈后主在位不到8年(582~589年),
继位之初便大建宫室,追求享乐。和刘禅相比,如果说陈后主有什么不同的话,他只是多了些才情。陈后主善属诗文,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有名的《玉树后庭花》就是其杰作。“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只是这些在飞觞醉月中吟出的、大多属于靡靡的曼词艳语,一不留神成了史上最负盛名的亡国之音。杜牧在其《泊秦淮》中感叹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哪能不衰,国家哪能不亡。祯明二年(588年),隋以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士兵南下。陈后主自恃有长江天险,不以为意。不久,隋军就分道攻入建康,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避入井中被俘,陈朝灭亡。陈后主被押往洛阳,隋仁寿四年(604年)病卒于洛阳,时年52岁,葬于邙山。
刘后主、陈后主虽然故去了,但他们的衣钵却不乏有后来人继承。
& 紧随其后葬于邙山的就是五代十国时的一 “后主双星”:
后蜀的孟昶和南唐的李煜。
后蜀后主孟昶即位初年,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励精图治,他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然而,一旦后蜀国势强盛,他却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开始贪图逸乐、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最终奢侈无度,以至于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的腐败,终让“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自己也成了后蜀最大的一名亡国奴。公元965年,在宋军的猛烈进攻下,孟昶举手降宋,后蜀灭亡。孟昶家族被迁至汴梁,赵匡胤赐孟昶冠带、袭衣,并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秦国公。7天后,孟昶即“暴卒于家”。
孟昶墓最初在今孟津平乐一带,距刘禅墓不远。皇后花蕊夫人在过了几年闹心的日子后,也回归到孟昶的身边,夫妻俩同葬洛阳北邙(据说,后来蜀人思念故主,几经周折,又将孟昶和花蕊夫人的灵柩运回四川,葬于广汉)。
南唐的李煜与后蜀的孟昶二人年纪相若,经历相仿,都是情种,还都是才情出众。孟昶首创春联,工诗词。李煜,其诗词成就更是厉害,只是阴差阳错做了国君,而且是亡国之君。
961年,李煜继位后,每年向北宋贡献大批金银锦绮珍玩,企求苟延残喘;对内则大崇佛教,不恤政事,以致国势江河日下。宋开宝四年(971年),北宋灭南汉后,南唐陷于包围之中,李煜大恐,乃向赵匡胤上表,愿自动削去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以尊北宋,企图以对北来的恭顺来维持其在江南的统治。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开宝八年(975年)冬,宋军攻陷金陵,俘获后主,南唐遂亡。李煜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来到开封,朝觐北宋皇帝赵匡胤,肉袒而出城请降,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葬于邙山,时年42岁。
李煜墓在今孟津县朝阳镇后周寨村东,长陵东南一带,陪伴他的是其心爱的小周后。
【&邙山陵墓群图片】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只搜高铁/动车组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洛阳公交站点列表
洛阳偃师6路 相关的公交线路
洛阳偃师6路公交线路
洛阳偃师6路公交线路结果仅供参考,对于以上信息需纠正的,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洛阳周边城市公交线路查询
洛阳哪里好玩
热门机场大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市铁一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