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云南艺术学院网址粽粑芋头的网址

真的么&谢谢你哈
微信关注"点评商家版"官方身份回复用户点评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当前位置:
民族特有资源
彝族传统饮食习俗
&彝族长龙宴 张进发摄据《西南彝志》《阿细的先基》记述,远古时期的彝族曾经历过吃草籽、野果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老的饮食习俗随之发生改变。现大多数地区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因居住环境差异,各地彝族存在不同饮食习俗。主食& 一般以杂粮面、米为主食。坝区以大米为主,辅以玉米、小麦、红薯等;山区彝族以玉米为主,辅以马铃薯、燕麦等作物;高寒山区彝族以荞麦、马铃薯为主。从总体看,主食为玉米者占多数。饭类有蒸、煮两种食法,主要有玉米、大米、糯米、马铃薯、红薯、荞、麦等。粑粑类多为荞子、玉米、马铃薯和糯米等。苦荞粑粑和糯米粑粑是彝族喜食的特色食品,逢年过节和重大喜庆日子必备,招待宾客少不了苦荞粑粑蘸蜂蜜等。肉食& 以猪、鸡、羊、牛肉为主,过年过节宰猪杀鸡,年节、祭祀、婚丧等日子里宰杀牛羊。逢年过节宰杀的猪肉,大部分腌制风干成腊肉后供日常食用。喜煮食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等。石林乳饼、麂子干巴、辣血旺、圭山腊肉等为特色食品。坨坨肉是传统待客佳肴,多用猪、羊、鸡、牛肉制作,常见的是小乳猪坨坨肉。三七汽锅鸡为滇南彝族特色菜肴。蔬菜& 品种多样,有四季豆、南瓜、青菜、白菜、油菜等。日常生活中少不了食腌酸、酸菜、泡菜、辣椒等,大多数家庭常年备有各种腌制酸菜和泡菜。调料以植物调料为主,多为自种的辣椒、花椒、生姜、大蒜、小葱、芫荽等,有些地区用木姜子的根和籽作为香料。 烟酒茶& 喜吸自种兰花烟,喜饮山中采摘的野山茶,烤香茶、罐罐茶、百抖茶是特色茶饮习俗。彝族烟具主要有烟袋、烟斗、水烟筒等。喜喝自酿辣白酒等,自酿酒多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小米、荞子、马铃薯、木薯为原料,滇南一带彝族还用芭蕉芋酿酒。辣白酒、坛坛酒、甜白酒是特色酒类。喝转转酒习俗,普遍流行于彝族各地。   &&&&&&&&&&&&&&&&&&&&&&&&&&&&&&&&&&&&& &&&&&&&&&&&&&&&&&&&&&&&&&&&&&&&&&&&&&&& (起国庆)参考文献:1.张建华主编:《彝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版。2.白兴发著:《彝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版。
阿昌族传统饮食习俗
早期阿昌族先民“巢居山中,刀耕火种,多旱谷”“以苦荞为食”,旱谷、苦荞和一些旱地作物是当时阿昌族的主食。现在,以粳米为主食,糯米主要做成副食,春节时舂成糍粑,端午节时包粽子,平时磨成汤圆面做甜白酒和其他小吃。米饭加工一般是蒸、煮几种。过去家庭人口多,主要是用木甑子蒸,清晨蒸一甑饭,一般要吃一天。户撒阿昌族一日三餐,上午8点左右吃早饭,中午1点左右吃晌午,晚上8点左右吃晚饭。梁河地区一日两餐,早晨10点劳动回来吃一餐,下午5点吃一餐。农忙季节,日食几餐不定,或早或晚,不成顿数。副食主要是肉蛋类和瓜果蔬菜类。冬季腌制腊肉、牛干巴、酸腌菜、干腌菜、腐乳、辣酱、豆豉等,夏季腌酸笋和水腌菜。副食品主要用煮、炒、炸、凉拌、烤、烧、舂、炖、腌等加工,味道以低油腻的酸辣、咸辣为普遍。喜欢吃猪油,菜籽油和香果油为辅。酿酒传统久远,平时多数人家都备有米酒,除男人自饮外,还用于接待客人。餐桌礼数比较讲究,有长幼男女避讳。平时,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有客人来,妇女一般不坐下来吃饭,要不断给餐桌加菜加饭,招呼客人。梁河阿昌族摆碗筷时,筷子必须摆在碗的右边,表示右手拿筷。客人吃饱时,要双手平拿着筷头的一端在餐桌上划一圈说“你们慢慢请”,在场者回答“您请得少”,然后把筷头倒过来与餐桌边沿平齐摆放,如果摆放在碗的左边,表示左手不会拿筷子,那么就是真的吃饱了。阿昌族老年妇女大多嚼槟榔。过去阿昌族绝大多数男子抽草烟。平时老年男子大多用纸裹烟丝抽,也有的吸水烟筒或烟斗。出门参加社交活动时备有卷烟,成年男人和年轻人多数抽卷烟。                          (刘江)
满族传统饮食习俗 
云南城镇与农村的满族饮食习俗,有所不同。农村满族饮食习俗,绝大部分已当地化。昆明城里满族,老一辈保留满族习惯较多,如不时做点黏食、粥食、面食,立春时烙春饼、端午节包粽子、冬至节包馄饨及腊八节熬腊八粥、制腊八醋等,黏豆包、年糕、烙盒子、烙春饼,还互相礼送。平时,还喜熬制各种食料的粥喝,也常包酸菜馅饺子吃,常食白肉血肠,火锅也为满族家中常吃菜肴,做满族菜时,也会请满族同胞来家品尝。满族传统糕点,有萨琪玛、驴打滚、炸糕、爱窝窝等。萨琪玛已成为昆明所有糕点店都制作出售的糕点,受到大众喜爱。(张蓉兰)& &&
布依族传统饮食习俗
布依族传统饮食习俗 毛虹摄日食二餐。主食以大米为主,兼食玉米、荞麦、小麦、高粱等杂粮。喜食糯食,节庆必备。粽粑有枕头粽、三角粽、四丫粽、八角粽等品种;糍粑是把香糯米浸泡后入甑蒸熟,置放于石臼之内,用打粑锤、棍用力舂捣,直到糯米饭被舂成又黏又绒的粑团时,再揉制成圆形糍粑,可切片煎吃等;糯米大粑粑用糯米与部分粳米用石磨磨成米粉,并包芝麻和红糖蒸熟;五色花糯米饭为从山上采回红仔刺、糯米花、狗胡椒叶、紫荆藤皮、樟树叶、枫香叶、糯谷草等新鲜植物,通过煮烧等方法提取不同颜色液汁,浸染糯米煮熟而成,色泽鲜艳,寓意吉祥。肉食以鸡、猪为主,常通过捕鱼、狩猎来补充肉食。历史上没有种植蔬菜习惯,妇女通过采集各种野生食物,提供丰富的蔬菜补充及营养。喜食酸、辣、麻、香、脆的菜肴,注重食品的新鲜、爽口。传统特色饮食有五色花米饭、粽粑(枕头粽、三角粽等)、糍粑、糯米甜白酒、五香腊肉、香肠、血豆腐、牛羊狗肉全汤锅、酸笋鱼、酸汤点豆腐等。布依族爱酒、好酒,节庆、祭祀都离不了酒,家家户户都会酿酒,采用不同原料,使用不同配方,可酿成甜酒、糯米酒、白浇酒、刺梨酒等。每年春天,妇女们上山采草药晒干制成粉,用家传配方配制成甜酒药(酒曲)和白酒药备用。(普卫华、韦廷浚)五色花糯米饭 敖乘舢 摄布依族婚礼陪嫁糯米大粑粑 敖乘舢 摄
蒙古族传统饮食习俗
& 通海蒙古族节日聚餐 沈亮均提供云南蒙古族传统饮食习俗,大多与所居地民族同。历史上,蒙古族进入云南前,主食牛羊肉,喝牛奶。1253年,忽必烈征伐云南时,后勤队伍赶着牛羊随军同行,为蒙古军提供牛羊肉食。元至元二十年(1283),蒙古族定居通海杞麓山(今凤山)后,为元军牧马放羊,兼以捕鱼捞虾,饮食仍以牛羊为主,辅以鱼虾。1341年以后,除了为元军提供后勤服务外,更多时间则下湖捕鱼、屯田种粮,饮食以米饭、蔬菜为主。明洪武十四年(1381)后,通海兴蒙乡蒙古族人为明王朝王公贵族私家庄园的屯户,他们学会了腌制当地咸菜的腌制。通海蒙古族一般日食两餐,栽秧、收割等农忙时吃三餐。因主要聚居地为环湖坝区,是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其饮食习俗具有水乡特色。主食为大米,不吃粥,喜食饵块。家家有菜园,盛产芹菜、韭菜、花菜、香笋、番茄、青蒜、团葱、刀豆、豌豆、甜瓜等。肉食除家庭饲养的猪、鸡、鸭、鹅外,还有鲤鱼、鲫鱼、鳝鱼、泥鳅等杞麓湖中的水产,禁食马肉。特色佳肴有太极黄鳝、渔村烤鸭。有腌菜、韭菜花、萝卜鮓、腌萝卜丝、豆豉、卤腐等,各种咸菜配料搭配适中,色鲜味美,十分可口。&     &&&&&&&&&&&&&&&&&&&&&&&&&&&&&&&&&&&&&& (戴江)
拉祜族传统饮食习俗
拉祜族火塘炊事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提供据清雍正《顺宁府志》卷九载:“倮黑……饮食取蜂蛇鼠蛤,无所不噉”。康熙《云州志》卷五载:“大倮黑……以所食荞稗即为上品,其他草子、芭蕉、树枝、野菜及葛根、蛇虫、蜂蚁……遇之生噉”。拉祜族日食三餐。主食大米,辅以玉米、薯类、豆类、荞子等。蔬菜有萝卜、青菜、瓜类、豆类,喜吃辣椒。肉食有猪、鸡肉、猎获野兽肉。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包住埋入火灰中烧熟而食,杂碎,放入竹筒内就地燃火煮熟分食。在开膛剖肚时,男人喜用手捧热的护心血喝,据说有补血消疲妙用。特色食品有竹筒饭、鸡肉稀饭、包谷(玉米)饭、烧烤肉等,喜用瓜、菜、菌子、血、肉等加大米或玉米做成稀饭,鸡肉稀饭为上品、待客佳肴。日常,喜将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新鲜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香味,称竹筒饭。煮饭用土锅或木甑。善腌菜、腌肉、磨豆腐、酿酒等。拉祜族地区盛产茶叶,喜饮茶。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文火焙烤,注入滚烫开水煮沸,倒出饮用,谓之烤茶或煨茶,头道茶主人自己喝,以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饮用;二道茶清香四溢,茶味正浓,献给客人品饮。酒也是拉祜人喜爱的饮料,男女老幼几乎人人能喝酒,家家会酿酒。吃饭时,家长先盛饭,再盛客人,其他家人按长幼拿取。&&&&&&&&&&&&&&&&&&&&&&&&&&&&&&&&&&&&&&&&(方绍荣)
怒族传统饮食习俗
史籍记载怒族“种苦荞为生”“猎禽兽以佐食”。怒族一般日食两餐。烹饪习惯于烧或煮,很少煎炒。(1)主食。主要为玉米、荞麦,兼有少量的稻谷和旱谷。贡山北部还食用青稞面、酥油和糌粑。新鲜的玉米棒子可以烧或煮食,晒干的玉米粒可在炭灰中爆成包谷花食用,玉米粒经舂碓去皮后可做成包谷砂稀饭和包谷砂干饭,磨成面后可做成咕嘟饭、包谷面稀饭和石板烤粑粑。传统餐具,主要有木碗、木勺、土锅、烙饼石板等。(2)肉食。以鸡、鱼、猪、羊、牛等家禽家畜为主,并常以渔、猎方式获取野牛、野猪、山鼠、麂子、岩羊、山鸡和江河鱼类等作为肉食补充。琵琶肉、漆油焖鸡、为特色菜肴。(3)蔬菜。种植不多,常采集山林间竹笋、野百合、块根类、蕨类植物和木耳、香菇等野菜补充。(4)酒、茶类。喜饮自酿的粮食酒,肉酒侠拉、咕嘟酒和杵酒最具传统特色。喜喝漆油茶。待客宴席中遇到情投意合时,有与客人喝同心酒和鸡血酒习俗,但不同辈分、亲兄弟、姊妹之间忌饮。忌酒醉乱吐。忌大口吃饭弄出声响,忌孕妇食肚中怀仔的动物肉。&&&&&&&&&&&&&&&&&&&&&&&&&&&&&&&&&& (邱文发)
纳西族传统饮食习俗
包括丽江纳西族传统饮食习俗和宁蒗永宁纳西族摩梭人传统饮食习俗。丽江 城镇、农村都为一日三餐。主食多为麦粑粑、大米饭,麦粑粑又有水焖粑粑、火烤粑粑及馒头、花卷、包子等。蔬菜品种多为房前屋后菜地种植的青菜、白菜等。山区广种马铃薯、蔓菁和瓜豆为蔬。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做成腌肉,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保存数年不变质,请客有纳西族八大碗、“三叠水”宴席等,特色风味食品有鸡豆凉粉、丽江粑粑、凉拌吹肝等。喜好饮酒和吸草烟。窨酒为用大麦、小麦酿制的黄酒。丽江纳西族在节日、红白喜事、集体换工劳动等场合形成一套饮食习俗或礼仪。待客时女宾、男宾不同桌入席,要先请老年人入席,如果村内老年人未到,就要把饭菜送至家中,表示对老人的尊敬。请春客时,新婚夫妇要还之米花糖、现金等,客人中若有未满周岁的小孩,要赠之子又鲁(装有米、肉等的一袋食品),祝其常年有肉有米。办红白喜事,要用传统的八大碗,城镇居民还增加为八盘四碗。纳西人还有多剁拉(打拼伙)、野炊等习俗。宁蒗永宁 摩梭人也是一日三餐。主食为小麦、玉米、稗子、大米、燕麦和荞麦等。按传统习俗,摩梭人早餐吃炒面,喝酥油茶,中午和晚上是正餐,吃饭多在火塘边,全家老幼依次盘腿坐于地板上,由主妇分食;遇客人来访,则用酒、炖鸡、猪膘肉、豆腐、干酸菜来招待,以将客人吃饱喝醉为荣;动碗筷之前都必须先放一点在锅庄上,由长辈念敬神祭祖口诵经后方能拿碗动筷。(木基元)
德昂族传统饮食习俗
日食二餐。主食以大米为主,以薯类、玉米为辅。蔬菜以瓜、豆类等为主,同时采集野菜。肉食主要捕鱼为食。烹制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炒、剁、舂、腌等。善于把竹笋制作成各种美食,如酸笋鱼、干笋丝、干黄笋等。喜食酸辣苦饮食,酸腌菜、酸扒菜、酸笋为家常菜。也喜以酸木瓜汁、粘枣果酸水、盐酸果酸水等当醋使用。用腌制、发酵后的茶叶与佐料凉拌做菜,开胃解暑。有嚼酸茶习惯。喜饮茶,泡茶方法有烤茶和煮茶,喜用陶制小罐烤茶后加滚烫水煮成浓茶喝,亦擅长用竹筒做成烤茶器具,经多道工序泡出德昂族竹筒茶。德昂族还有嚼草烟习俗,将芦子、沙基(用麻栗树皮熬制的浸膏)、熟石灰、槟榔和草烟丝放到一个小盒子里,随身携带,闲暇之余,朋友互相传递、请对方嚼食。                               (马鑫)
布朗族传统饮食习俗
布朗族日食二餐。主食以稻米为主。桑衎新年时做蕉叶粑粑馈赠亲朋好友,考洼萨期间用扫把叶包粽子赕给僧侣。肉类以猪肉、鸡肉和牛肉为主,少部分肉食靠渔猎所获来补充,腌制或晒干后保存备食。蔬菜品种丰富多样,一部分为自种,主要有豆类、瓜类;一部分靠采集,主要有叶菜类、根茎类、菌类等。调料主要有辣椒、生姜、大蒜、葱、芫荽、苤菜、韭菜、荆芥、薄荷、香茅草等。特色蘸酱有菜花酱、酸笋酱、螃蟹酱、蝉蛹酱等。偏好酸、辣、咸味食物,常年备有酸笋和水腌菜。烹饪方法以煮、蒸、炒为主,特色烹饪方法是烘烤、包烧、舂制,辅助炊具有芭蕉叶、竹筒等,芭蕉叶是做包烧和粑粑的外包,过去还用来充当饭碗;竹筒是做竹筒饭、竹筒茶用具,过去还用来充当临时性汤锅、汤勺及水杯、酒杯等。传统待客佳肴有剁生、腌酸肉、烘烤、包烧、米粉菜。传统饮料主要有茶和酒,布朗族是最早识茶、种茶的民族之一,特色茶饮有烤香茶、竹筒蜂蜜茶和糊米茶等,有嚼酸茶习俗;喜饮自酿玉米酒、稻谷酒等。&&&&&&&&&&&&&&&&&&&&&&&&&&&&&&&&&&&&&&(玉罕娇)
景颇族传统饮食习俗
绿叶宴 岳灵玉提供农闲时一日三餐,农忙时一日二餐。以大米为主食,有干饭、竹筒饭、烂米饭等,蔬菜多为瓜、豆、青菜、洋芋(土豆)等,辅以采集所得块根、茎叶、竹笋、蘑菇、果子、虫类等。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辅以农闲捕猎的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虾蟹、田螺等。肉类多用明火烤熟与野菜一起舂成肉泥而食,或是烤熟后蘸盐巴、辣椒吃。特色食品有烤牛干巴,常埋入火中焐熟,再用刀把捶松后撕吃;鹿血饭团是接待贵宾的美味佳肴。当猎获马鹿或麂子后,用护心血,将饭、血、净肉、佐料、补品和盐巴趁热拌匀,捏成小饭团即可食用。景颇族每顿饭都有舂菜,有“舂筒不响,吃饭不香”之说。饮食风味浓而不烈,咸而微酸辣,鲜而不腻,辣而不辛。吃饭不用碗,而用芭蕉叶和枇杷叶包饭菜称饭包,美称绿叶宴。婚丧活动期间,吃饭分丈人家来的和姑爷家来的(见丈人种姑爷种)分别入座,按人数分饭菜,还要另送每人一饭包供返家途中吃。饮料主要有米酒、水酒和茶。老年人喜嚼草烟。(祁德川)
独龙族传统饮食习俗
独龙族有主妇分餐习俗,每人一份。一般日食二餐,主食用小麦、苦荞、玉米、鸡脚稗做成独龙粑粑,以肉包粑粑和菜包粑粑为特色;独龙族火锅饭独具特色,有包谷饭、小米饭、米饭。风味主食有独龙炒面、包谷片,以及恰哦、切堍(玉米制品),均为外出的干粮。蔬菜有马铃薯、芋头、青包谷(玉米)、南瓜、四季豆、山药等均可直接煮吃或烧吃。肉食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兽肉、鱼肉等。蔬菜主要靠采集,野菜有达格勤(块茎)、竹叶菜、大百合、葛根、野山药、野板栗、董棕、竹笋等;野生菌类有青头菌、腊栗菌、荞面菌、鸡油菌、喇叭菌、虎掌菌、香菌、胭脂菌、白参、冷菇、包谷菌、牛肝菌、鸡枞、一窝鸡、松菌、干巴菌、扫帚菌、羊肝菌、树窝、木耳、银耳等;蜂蛹类有牛角蜂、土甲蜂、火黄蜂、葫芦蜂,七星蜂等。酒、茶类饮品主要有甜美适口的水酒、香釅的浓茶,以及用漆油、辣酒、鸡等混合熬制的侠拉和用漆油、高度酒、鸡蛋制成的卡冷乔勾。                                (李金明)
傣族传统饮食习俗
傣族传统饮食习俗 傣族传统菜肴 沈亮均摄日食三餐,味喜酸辣。(1)主食。以米饭为主,德宏等地食籼稻米,西双版纳等地食粳稻米。以稻米为原料加工的食品,有竹筒饭、菠萝饭、泼水粑粑、糯米粑粑、烤饭饼、糯米饭包青苔、扁米饭、凉粉、毫甩(饵丝)、毫线(米线)等。(2)肉食。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水产品有鱼、虾、螺蛳、螃蟹等,还食用蜂蛹、蚂蚁蛋、竹虫、沙虫等。(3)蔬菜。善于采集野菜来做菜肴,如马蹄菜、水芹菜、螃蟹花、刺藤尖、香菜、帕棍菜、帕洼菜、帕依菜、苦凉菜、青苔、芭蕉花、牛筋花,以及野生菌等。(4)特色菜肴。傣族烹制方法,多为煮、蒸、烤、舂、凉拌等。特色菜肴,烤炸类有火烧猪、香茅草烤鱼、烤鸡、烤鳝鱼、烤牛肉、烤五花肉、炸猪皮、炸蜂蛹、炸竹虫、炸牛皮、炸青苔等;凉拌菜有凉拌牛筋、柠檬脆皮、酸牛皮、凉拌剁生猪肉,凉拌剁生鱼、撒撇、凉拌马蹄菜、凉拌螃蟹花、凉拌黄笋、凉拌螺丝等;舂菜有舂干巴、舂鱼、舂蛋、舂白生、舂鱼腥菜、舂豇豆等;蒸菜有芭蕉叶包剁肉等;煮菜有酸笋煮鸡、 酸笋煮鱼,还有用肉汤加红糖、酸茄煮青菜的酸扒菜等。善用傣族酸笋、干腌菜、酸菜水、酸角、多依果、酸木瓜、柠檬汁等制作出多种蘸料,甚至可达一菜一蘸料。如用酸茄、小米辣等制作的喃咪专蘸蔬菜、黄瓜,腌菜膏专蘸烤肉等。除以茶为主要饮品外,也用臭灵丹、香茅草、大柠檬叶、野胡椒等制作饮品。此外,擅酿制糯米酒、玉米酒或甘蔗酒。(刀承华)
普米族传统饮食习俗
日食三餐,保留散份子和分食习俗。散份子即一家杀猪要请同家族的人及村里老人来吃肉,还要将内脏煮熟打包分到村里各家。分食即进餐时全家围坐在火塘边,由主妇将饭菜分给每人,吃完可再添。主食有包谷、青稞、大麦、燕麦和荞麦,做成干饭或牛头饭,或制成糌粑面或烤饼类。糌粑面,是把炒熟的青稞、燕麦磨成粉末,用水冲调食用,外出便于携带。烧粑粑、烤面饼、燕麦饼、石块烤粑粑,以及用燕麦做成的烤制食品仲宗,都是待客上品。肉食以猪、牛、羊肉为主,猪膘肉是待客的上等菜。喜食酥油、乳酪等。蔬菜有自种的青菜、南瓜、萝卜、蔓菁、四季豆、洋芋、芋头等,也采集木耳、香菌、鸡枞等补充。喜辣味,喝酸辣汤。餐具有制作精致的木勺、木碗和木盆。每天喝早茶、午茶、晚茶,主要有酥油茶、罐罐茶等。罐罐茶是在小巧的陶罐中放入茶叶烤香,再加水煮成的浓茶。酒分甜酒、白酒、水酒,水酒又称苏里玛酒或黄酒,酒性不烈,醇香可口,习惯用牛角盛酒,再倒入大碗喝,或用竹管插入酒坛中吸咂。(曹新富)参考文献国家民委.《普米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云南省民委.《普米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平日每天4餐,农忙时6餐。(1)主食。以青稞、小麦、燕麦、荞麦为辅食。河谷藏区以包谷为主食,青稞、小麦、荞麦、小米为辅食。糌粑是藏家主食。一般小晌午和晚饭吃菜、汤、荞面或麦面粑粑,其他餐吃酥油糌粑。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喝酥油茶吃糌粑 沈亮均摄(2)肉食。有猪肉、牛羊肉。杀猪一般要腌成琵琶肉。农历七月后开始吃羊肉,八月后吃牛肉。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藏族琵琶肉&&&&& 金玉华摄(3)蔬菜。1950年前,藏区很少种蔬菜。每逢夏季,藏民除采集山中菌类、野菜供新鲜食用外,还将一窝菌、松茸、鸡油菌、半夏叶、山韭菜、竹叶菜等采制成干菜备用。打酥油茶的原料茶叶,也是极好的维生素供给。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窝奔火锅(林森摄)(4)传统食品。样、伞纳,俗称油炸果,是藏家不可少的节庆食品;西里西落用用面粉、酥油、红糖、奶渣合成,其味又酥又香。还有举奶、酸奶渣、烤排骨等特色食品、节日佳肴。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西里西落(林森 摄)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举奶 林森摄(5)酒、茶。青稞酒是藏族酒类饮品,用高原特有的青稞酿制而成,待客和喜庆节日必备。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青稞酒 藏族青稞酒(高建国 摄)酥油茶在藏族的一日四餐里基本不离,分居扎(罐罐茶)和觉扎(桶搅茶),平时喝居扎,人多时喝觉扎,喝酥油茶离不开糌粑。藏族传统饮食习俗 雪茶(林森摄)藏族吃饭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杨红英)
瑶族传统饮食习俗
瑶族传统宴席 盘金祥提供瑶族日食二餐或三餐。(1)主食。以大米为主,并辅以小米、玉米、红稗、芦谷、高粱、荞子等杂粮。很多地方瑶族大量种植芋头、红薯等,除用于养猪之外,也供人食用。喜食糯食,用糯米做粽粑、糍粑、花米饭等糯食,用特种大米制作饵块。每年春节、农历五月五、七月十四,瑶族要做粽粑等粑粑。农历三月三节要做花米饭。每年农历霜降这天,许多地方门瑶要过霜降节,做糍粑。做饵块一般在春节前夕。(2)肉食。主要有猪、鸡、鸭、鹅肉,以及野猪、麂子、飞鼠、竹鼠、果子狸、刺猪等猎获的野生动物,以及鱼、蜂蛹等。瑶族信仰道教,禁食狗、牛、乌鱼肉,习惯上还禁食猫、蛇、乌鸦肉等,也禁食病死畜禽。(3)蔬菜。瓜豆类主要有南瓜、黄瓜、豌豆、蚕豆、四季豆、豇豆等,白花菜等野菜也很受欢迎。(4)烹调。一般采用炒、煮方式,熟透才食,几乎不生食肉、蔬菜类食品,仅河口等个别地方有生食猪血、鸡血的习惯。食用油主要是猪油,但有些地方的瑶族曾大规模种植茶油树。茶油果经过粉碎、水蒸,可压榨成茶油,供食用。(5)酒、茶类。喜食甜米酒。制作甜米酒的原料,主要有糯米、小米两种。使用蒸馏方法制作烧酒,原料主要是水稻、玉米、小米、高粱、荞子等。有些地方也常使用甘蔗、木薯来酿制烧酒。各地瑶族饮品,主要是甜米酒、烧酒、蜂蜜等。有些地方有种植茶叶历史和饮茶习俗,多先用陶罐烤茶后放水煮沸饮用。&&&&&&&&&&&&&&&&&&&&&&&&&&&&&&&&&&&&&&(黄贵权)
水族传统饮食习俗
水族舂糍粑&( 富源县民宗局 提供)水族日食三餐。主食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玉米、红稗、荞、饭豆、红薯、小麦作为辅粮。用砂锅、铜锅煮饭,不滤米汤,保持米香。节日、待客则用仙女饭或糯米粑粑、粽子、汤圆等特色食品。糯米粑粑是水族定亲和婚礼上必备礼物。肉食以猪肉为主,冬季宰猪后腌制成腊肉,供全年食用。过年守夜要吃猪头肉,意为取“首”吉利,来年万事如意。牛肉、鸡、鸭、鹅、鱼为节日及待客佳肴。鱼还是祭典和待客的珍品。特色风味食品和菜肴有骨头参、鱼鳞酥等。过去还喜欢食狗肉、蛙类肉、鼠肉,但传说狗给人带来谷种,所以节庆时狗肉不能入席。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南瓜、韭菜、茄子、莲花白、豆类等,香椿、竹笋、蕨菜等野菜是季节性蔬菜,调料有辣椒、葱、姜、口味喜酸辣,自制糟辣酸、泡辣酸、腌菜酸,糟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剁细入土陶罐腌制,可作炒菜配料;泡辣酸用糟辣酸配制的水腌制萝卜、青豆、洋瓜、竹笋等,随泡随吃。饮料有自制米酒和白酒,自饮和待客。(王国梁)
苗族传统饮食习俗
苗族一日三餐。主食以玉米、荞麦为主。玉米脱粒后磨成细面,可做粥做饭,玉米饭为常食用主食;荞面可做糊粥、坨坨饭、荞耙耙、荞饼等。坨坨饭为洒水把荞面搓成坨坨放到甑子中蒸透。肉类多为家畜、家禽。喜吃狗肉,砂锅黄焖狗肉和清炖狗肉是苗族的风味菜肴。剁生是将带肉少的鸡骨剁碎,拌上青菜、芋杆、姜、辣椒等放油炒而成,味道特别。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等,喜吃淡菜,如煮白菜、煮青菜、煮瓜叶、煮南瓜、煮红豆等。善做豆制品,如菜豆腐等。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成,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喜用坛腌制酸味蔬菜及鸡鸭鱼肉。酒类有烈酒和甜白酒两种,办事、节庆、婚丧、待客的必备饮品。烈酒酿制时,玉米和芭蕉芋先要蒸煮熟后再装入缸中,撒上酒曲,密封发酵6~7天,之后再放入酒甑中进行蒸馏。甘蔗渣酿烈酒,不需要蒸煮,只需将蔗渣铡短,直接放于挖好的方形地窖中,撒上酒曲,用土封盖发酵后蒸馏。烈酒多数在50度左右。甜白酒度数低,不用蒸馏,拌酒曲捂熟兑水喝,一般不用于待客。(熊玉有)
基诺族传统饮食习俗
&&基诺族以刀耕火种山地农业及采集、渔猎物作为饮食来源。一日三餐。主食以大米辅以玉米、高粱、薯芋类及瓜豆等。外出劳动有在农地聚餐习俗。大米做成米饭,有少量糯米在招待客人或下地劳动时食用,或逢年过节做粑粑。米饭有木甑蒸食或用竹筒烤饭食。玉米、高粱、红薯、芋头等,可放入火塘烤食也可煮食。肉食多依靠渔猎,有平分、互赠互食习俗。家庭饲养鸡、鸭、猪、牛、狗等,主要用于祭祀,只在年节时做肉食。肉类吃法,有煮、烘烤、基诺族包烧等,或腌制成干巴。蔬菜主要靠采集,野菜有山药、水芹菜、水香菜、酸荞、芭蕉花、竹笋、水蕨菜、鱼腥草及各种菌类等,以园圃种植的青菜、白菜、葱、姜等为补充。做菜佐料,有辣椒、姜、葱、蒜、芫荽、香茅草、荆芥、香椿、香柳、大薄荷、野八角、野花椒、麻根等。做菜方法以舂为主,辅以煮、腌等。喜辣、酸、苦口味,酸笋、酸腌菜及苦子果汤为家常菜。基诺族用玉米和稻谷酿酒,红白喜事皆饮酒。饮茶历史悠久,喜用竹筒煨茶。有嚼槟榔包、吸草烟及食胶泥的习惯。传统炊具、餐具,有木甑及竹制锅、筒、盒、碗、筷、勺、臼、杯、芭蕉叶“饭盒”等。饮食习俗,有进餐前要在火塘东侧用饭菜献祭祖先和灶神,吃鸡时看鸡卦预测吉凶等。&&&&&&&&&&&&&&&&&&&&&&&&&&&&& &(罗秀英、胡&军)基诺族传统饮食习俗 基诺族村寨分肉(欧燕生 摄) 基诺族传统饮食习俗 基诺族农地午餐(许云华 摄)基诺族传统饮食习俗 基诺族传统用具——长竹筒 (欧燕生 摄)
佤族传统饮食习俗
佤族传统菜肴 谭春摄佤族日食两餐,早餐以干饭为主,晚餐多为烂饭。主食以旱谷米为主,辅以玉米、小米、小黄米、小红米、荞子等杂粮。肉食有鸡肉、牛肉、猪肉等,还以诸多昆虫补充蛋白质,如介(甲壳动物)、蝼蛄、蚂蚱、蟋蟀、蝉、螳螂、螽斯、水虿、飞蚂蚁、竹虫、董棕树虫、水冬瓜树虫、蜂蛹、蜂蜜等。蔬菜多采集山毛野菜,如茨头菜、鸡爪菜、水芹菜、水蕨菜、鱼腥草、猪儿菜、白露花、芭蕉心、苎叶、构树叶、杜鹃花等。烂饭称莫格,是把米和菜、肉等煮在一起,加上辣椒等作料的较稠的稀饭,以鸡肉烂饭最好吃。拌菜为舂菜类型,原料有水中的或山上的小动物或昆虫,有野外和田地里的瓜果蔬菜等,经过舂碎后,搭配加工成多种系列。哈日汤菜,把菜、肉等加水煮,再加些盐巴、辣子,连汤带水一起吃的菜。抓,调味菜,将盐巴、辣子、姜、葱、蒜和一些荤菜如肉干巴、鱼、螃蟹等舂成菜泥而成。自酿水酒原料多为杂粮,以小红米和高粱为佳,饮时取出,加适量冷水,一二小时后用金竹沥酒管吸出而饮,佤族敬酒为:大家共用一个竹杯,逐个轮流饮用,有专人斟酒。烤茶,通常是把茶先放在瓦片上烤好,再装入小瓦罐、倒上水放在火塘边煨成浓茶汁后倒出,小口小口地喝。佤族传统嗜好烟草,男女老幼都有烟锅、烟袋。佤族有主妇分菜习俗,全家围着装饭的竹容器洛(见佤族竹餐饮具)而蹲,一手端碗喝汤一手从洛中抓饭吃,如有肉,则由主妇每人平均分给一块。&&&&&&&&&&&&&&&(李向荣)
傈僳族传统饮食习俗
&傈僳族手抓饭&&&&& 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日食两餐。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烹制方法,全家围着火塘就餐。(1)主食。通常用玉米和荞麦煮粥。包谷稀饭为特色主食,有的地区也用玉米做成干饭或玉米面饭。荞麦多磨粉做成荞粑。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即用秋天刚成熟的玉米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晾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碓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肉或排骨,用微火煮食。大部分傈僳族喜食火塘里烧出的爆玉米花。特色食品为手抓饭,将煮熟的米饭盛在簸箕中,或按人数每人一份放在小簸箕中,表层铺上熟肥肉、腊肉、火腿、香肠和玉米、土豆等蔬菜,用手抓食。(2)肉食。有家庭饲养的猪、鸡、牛、羊肉和捕获的野味,一般用水煮或放入火塘中烧烤。傈僳族长期保持着原始的平均分配观念,各家杀猪宰羊或猎获野味,都习惯将生肉分成若干份,向全村每户送一份。有些地区家庭,由主妇将熟肉按人头平均分配。烤乳猪为特色菜肴。傈僳族习惯用当地盛产的漆油烹制菜肴,漆油煮鸡为特色菜肴,漆油煮甜酒是产妇补虚食品,漆油与酒煮鸡称傈僳族侠拉。盛行养蜂,蜂蛹可蘸蜂蜜生食,也可用盐水煮食,还可油煎。(3)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以及瓜菜、薯类。(4)酒、茶类。杵酒、布汁为传统酒类饮料,家庭酿制。原料除玉米、高粱外,还喜用稗子,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之功效。喜饮盐巴茶和麻籽茶。傈僳族手抓饭&&&& &木春荣摄(李教昌)
汉族传统饮食习俗
汽锅鸡 (沈亮均 摄)云南汉族以谷、果、菜为植物性食物,形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结构。城市日食三餐,乡村日食二餐。主食 以大米为主,荞、麦、薯、豆为杂粮。平坝区汉族多食稻、麦,山区则多食荞,清代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则多食这两种作物。饭类有蒸、煮两种食法,多为大米。面类多做馒头、包子、火烧等。昆明糕点制作最为多样,品种有重油鸡蛋糕、火腿坨、芙蓉糕、沙琪玛、回饼等。肉食 以猪肉为主,间或吃鸡、鱼、牛肉。过年过节、祭祀、婚丧等日子,必须有鸡、鸭、鱼、肉(猪)。腌制肉类,有干鱼、干虾、咸鱼、咸虾、腌猪肉、香肠、火腿等。蔬菜 品种多样,有白菜、青菜、萝卜、南瓜、茄子、豇豆等,也辅以山林采集的野菜、菌类等。用新鲜蔬菜腌制咸菜,有泡菜、冬菜、黄芥菜以及各种鲊菜,如茄子鲊、萝卜鲊等。以辣椒、花椒、生姜、大蒜、小葱、芫荽等为日常烹饪调料。传统食品 米制品有米线、饵块、糍粑、甜白酒等。米线吃法众多,有过桥米线、鸡丝米线、火腿米线、焖肉米线、鳝鱼米线、炸酱米线、汆肉米线、什锦凉米线、过手米线等。饵块吃法有腾冲大救驾、卤饵丝等。风味食品,有宣威火腿、玫瑰黑大头、菌子、乳饼、乳扇、卤鸭、臭豆腐等。特色菜肴,有建水汽锅鸡等。烟酒茶 烟,多抽卷烟,也有抽水烟筒的。酒,品类众多,有用大米、杂粮酿制的自烤酒,也有酒厂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酒。茶,按采摘季节和加工工艺,把茶叶分成等级,适合不同消费阶层的人饮用。云南汉族饮用的绿茶,分三级:一级,茶液绿黄清亮,气清香,味涩微苦,汤头较长(加水三次后,色香味仍在),饮后满口生津,有清心提神作用,多为士子文人喜爱;二级,汤头长,茶液深黄微红,味酽,解渴,为一般体力劳动者所喜爱;三级,汤头长,茶液黄红色,苦涩味浓,解渴效果好,为重体力劳动者所欢迎。将三个等级的茶,分别经过蒸、揉、模压成茶饼、茶坨、茶砖,称云南沱茶,行销全国和海外。(李晋)参考书目:徐舜杰著.《汉民族发展史》.北京: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冯桂林主编.《中国名城汉俗大观》.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壮族舂糍粑& (王明富 摄)&与稻作生产密切相关,以“饭稻羹鱼”为显著特征。主食喜糯食,花饭、香粽、糍粑、饵块、扁米、竹筒饭、桄榔面等均为特色主食,七彩花糯饭象征分享福分,特色小吃,有汆肉米线、凉粉、油团、米糕、麻脆等。肉食以猪、鸡、鱼等为主。口味偏酸,喜饮酸味饮料解渴消暑,尤喜食用酸汤菜肴岜夯,如岜夯鸡、岜夯鱼、岜夯里脊等。此外,还有酸笋鱼、豆豉黄鳝和焖田螺等,腌腊风干的酸猪肝也很特别。擅长制作药膳,传统名菜有三七炖鸡、石斛炖鸡、菊花鸭等。烤香猪、腊猪脚、烧肠等也别具特色。擅长制茶酿酒,姑娘茶、罐烤茶和那榔酒、壮乡土窖酒较有名。(何正廷 何杨波)&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七彩花糯饭& (何正廷 提供)&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壮族香粽& (何正廷 提供)&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岜夯& (何正廷 提供)
白族传统饮食习俗
&剑川“八碗九碟 ”沈亮均摄白族食贵生、贵生食。《云南布政司风俗志》载:“猪、牛、鸡、鱼皆生醢,和以蒜食。”《蛮书》载:“猪、羊、猫、犬、骡、驴、豹、兔、鹅、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但食之与中土稍异。蛮不待熟皆半生而食之。”《云南图经志书》卷一载:“贵生食,土人凡家嫁娶燕会,必用诸品生肉细剁,名曰剁生,和蒜泥食之,以此为贵。”至今,大理地区仍流行食生皮(烤过皮的半生猪肉)。白族日食二餐。(1)主食。坝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小麦、玉米等。(2)肉食。白族居地多湖泽,水产丰富,喜食黄鳝、泥鳅、草鱼、弓鱼等。肉类食品还有猪、鸡等。腊月杀猪,常腌制腊肉,制作猪肝鲊、吹肝。(3)蔬菜。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种类多样,有油菜、青菜、白菜、南瓜、萝卜、土豆、豌豆、四季豆、茄子、西红柿等。还采集菌类松茸、鸡枞、见手青、香菇等,以及木耳、龙瓜菜等添补。(4)传统风味食品。白族婚丧嫁娶、办事请客、起房盖屋、生日做寿等,常以八大碗待客,各地有异。鹤庆有“三滴水”,剑川有八碗九碟等。烹饪技术,有煮、炒、炸、煎、炖、腌,偏酸辣,形成至今仍流传的地方风味,如大理砂锅鱼、酸辣鱼、酱螺蛳。各地白族风味食品鹤庆白族有火腿、吹肝、猪肝鲊、乾酒、苏合糖,云龙白族有鸡枞、木耳、树花,剑川白族有羊乳饼、地参、豆瓣酱,喜洲白族有粑粑,弥度白族有卷蹄,漾濞有核桃,永平有腊鹅、黄焖鸡,祥云有酱辣子,巍山有蜜饯,邓川有乳扇,等等。白族茶道别具特色,有土罐烤茶、三道茶等。&&&&&&&&&&&&&&&&&&&&&&&&&&&&(谢沫华、杨松海)参考资料:云南国际华人总会、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编.《云南文化艺术词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5.杨镇圭.《白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杨松海.《云南省志·白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社.2002.
回族传统饮食习俗
云南回族主食为米、面、玉米、洋芋等;肉食以牛、羊、鸡肉为主。传统食品有油香、馓子等,传统特色菜肴有红烧牛肉、粉蒸羊肉、牛肉干巴&、凉鸡、凉片、牛羊杂碎等。节庆菜肴有牛八碗,包括牛肉凉片、红烧牛肉、凉鸡及地方特色菜等。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定和戒律,禁食之物有四种:自死物、血液、猪肉、诵非安拉之名而宰杀的动物。凡教法允许食用的畜禽,也必须奉安拉之名屠宰方可食用。凡性情温顺、食谷反刍的畜类,如牛、羊、驼等,食谷的禽类如鸡、鸭、鹅、鸽等,以及腹下有翅、身上有鳞的鱼类,一般可食用;而凶禽猛兽、食肉的和一切形状怪异可憎的动物,一律禁食。但《古兰经》也明确规定,对为势所迫、救人性命而食用禁物的行为,予以宽恕。禁止饮酒和一切麻醉品,提倡饮食节制,反对浪费,视吸烟为可憎行为。云南回族注重饮食礼节,吃饭时嘴里不发出大的响声,不趴在桌子上吃,舀菜使用公共筷子或勺。客人坐上座,要先请客人动筷,客人要用双手接主人盛给的饭。主人为客人添加饭菜须用右手,否则视为不尊重客人。不少地方,还有给客人餐后带走一份冷片、凉鸡的习俗。如果是在清真寺或宗教活动时吃饭,饭毕还须由一人默念一段经文,其他人抬双手做都阿(祈祷)、互道色俩目(祝福问候)后方可离席。生活在云南傣族、藏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在遵循伊斯兰教饮食戒律前提下,其饮食结构及部分习俗接近于当地民族。云南清真菜肴因其洁净、富有地方特色,也受到非穆斯林群众的普遍欢迎。(桂榕)
哈尼族传统饮食习俗
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荞麦。喜将大米、玉米蒸成米饭,如土锅饭、竹筒饭、染黄饭,还做成粑粑、米线、卷粉等,也爱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等。肉食以猪、牛、羊、鸡、鸭肉和禽蛋为主,并兼食鱼、泥鳅、鳝鱼和等水产品,杀猪宰鸡会邀请各户男女长者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敬给老者享用。蔬菜品种不多,有青菜、、瓜、豆、等,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常年所需蔬菜还靠妇女采集供给,如蕨菜、树甜菜、树头菜、、臭菜、水芹菜、鱼腥草、细芽菜、、马蹄叶、金雀花、棠梨花、老鹄花、杜鹃花,以及香菌、木耳、鸡枞等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以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以豆豉为常用作料;白旺是用凝固的牲畜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盐、辣椒、醋和生肉制成;橄榄皮拌凉菜也是特殊的风味菜肴。饮用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焖锅酒。喝茶多煨酽茶,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饮用,一般每开只饮一次。&&&&&&&&&&&&&&&&&&&&&&&&&&&&&&&&&&&&&&&&&&&&&&&&&&&&&&&&&&&&&&&&&&&&&&&&&&&&&&&&&&&&&&&&&&&&&&&&&&&&&&&&&&&&&&&&&&&&&&&&&&&(李克忠)
委省内机构
民族分站群
委省内机构
民族分站群
委省内机构
民族分站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艺术学院网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