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办公厅主任综合处是个什么单位?职能是什么?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DOC 1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20 &&
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厅字〔2007〕13号
各州、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和《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8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制定本意见。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列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上述事业单位内的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范围。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执行。
3.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人民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中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其人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和有明确的转企时间表并已启动了转制程序的事业单位,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设置原则
5.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设置应以单位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公益目标为基础,根据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的结构比例、数量、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目标任务、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注重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运行成本,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竞争能力。
6.合理设置,科学管理。事业单位不同类型岗位的名称、数量、等级、职责、权利、任职条件以及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应与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和公益目标相符。事业单位在实施岗位管理中,应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控制内进行,不断增强公益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岗位设置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
7.兼顾现状,注重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在岗位设置中,要适当考虑已经形成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现状,同时统筹考虑单位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等问题。
三、岗位类别设置
8.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9.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确定。
10.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和不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11.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一)三类岗位结构比例
12.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总量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内,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人员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
13.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14.主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15.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16.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17.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1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二)管理岗位职级与领导职数的设置
19.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云南机构编制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云南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发布时间:
来源: 录入人:张航飞 点击次数:
云南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担行政职能
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云南省&五坚持五精心&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坚持把握改革精神,精心研究政策。坚持把学习领导中央精神作为推动改革试点的基石。深入学习研读文件,吃透中央精神,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切实增强改革试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为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结合云南实际,精心选择试点。选准选好改革试点是搞好改革试点工作的前提。在全省大范围开展事业单位职能清理,深入州市县实地调研分析,综合考虑改革基础较好、改革积极性较高、具有代表性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了2个市、2个县(市)作为改革试点地区。
三是坚持高位推进,精心制定改革意见。制定出台高质量的政策措施,是改革试点工作顺序推进的根本保证。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高位推动、高质量推进。
四是坚持遵循改革进程,精心安排时间节点。7月29日,云南省组织召开试点地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会,认真传达学习中央、中央编办和我省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精神,把改革精神讲清楚,把改革内容讲透彻,研讨重点难点问题,安排部署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地区遵循&路线图&推进改革,按照&时间表&落实改革,走好&每一公里&,确保改革不偏向、政策不走样。
五是坚持大胆探索创新,精心督促指导。在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省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组,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方案,不搞一刀切,体现地方特色和改革亮点,努力在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实践中发出云南&好声音&、创造云南&好经验&。
(省委编办四处&杨文剑)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67|
上传日期: 07:55: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
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厅字〔2017〕21号
各州、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35号)精神,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推进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省科技创新大会、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坚持价值导向、实行分类施策、激励约束并重、精神物质激励结合"的原则,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统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科学门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创新链条,加强系统设计、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措施,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建立科研人员工资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体现科研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政府和社会委托任务等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水平。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考核评价结果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构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结构。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科研人员、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按有关规定提高省科学技术奖等奖励标准。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制定鼓励科技人员服务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奖酬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哲学社科规划办按职能牵头负责)
(二)加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激励力度。建立健全引进国内外"高精尖缺"优秀人才来滇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的生活补贴。通过"云岭英才"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高端外国专家、青年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按规定给予工作生活补贴。与云南建立合作关系的院士、专家,可按规定给予在滇工作的生活补贴。柔性引进人才连续在我省工作5年,且每年在我省工作时间不少于5个月的,可申报参评"云岭牌人才"和省级其他人才项目,入选者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在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可享受我省同类人员待遇。鼓励院所高校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依规自主制定薪资待遇。(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能牵头负责)
(三)引导院所高校实行体现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和内部鼓励机制。院所高校要履行法人责任,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突出业绩导向,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合理调节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实验设计与开发人员、辅助人员和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等的收入分配关系。落实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农业和社会公益研究等研发周期较长的人员,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的收入分配分类调节机制。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合理确定评价时限,避免短期频繁考核,形成长期激励导向。针对高校教学岗位特点,把教学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对高校教师开展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手段创新等,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倾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能牵头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四)落实院所高校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绩效工资分配、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自主权。对科研人员实行岗位管理,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建立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劳务费、间接费用管理制度,赋予财政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间接费用的统筹使用权。健全绩效工资管理,院所高校自主决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办法,按规定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奖励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的资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等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项目,动态调整。合理调节单位内部岗位收入差距,除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外,单位内部收入差距要保持在合理范围。积极解决部分岗位青年科研人员和教师收入待遇低等问题。(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能牵头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五)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监管和成果管理制度。对目标明确的应用型科研项目逐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实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等智力密集型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劳务费、间接经费管理方式。探索在有条件的科研项目实行经费支出负面清单管理,绩效激励与绩效评价考核挂钩。省级财政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可在项目经费总额度内,预算不超过20%的经费比例,用于对项目实施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或人才和团队的后续培养,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进一步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软科学研究项目撰稿费列支比例不超过项目经费的40%。(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按职能牵头负责)
(六)推动院所高校完善横向委托项目经费管理制度。院所高校应优先保证科研人员履行科研、教学等公益职能;科研人员承担横向委托项目,不得影响其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横向委托项目的人员经费使用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法律法规和我省有关实施政策执行;项目合同没有约定人员经费的,由单位自主决定。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委托方无明确要求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按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自行支配使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按职能牵头负责)
(七)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经费管理。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加大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按需购买、以事定费、公开择优、合同管理的购买机制,项目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服务合同约定管理使用。加紧制定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取消劳务费的比例限制,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加大对项目承担单位间接成本补偿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力度。探索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后期资助和事后奖励制度。(省哲学社科规划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省社科院按职能牵头负责)
(八)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依法依规建立健全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配套措施。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实施转化时,应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和完成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院所高校应当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对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的比例应不低于转化收益的50%。逐步提高稿费和版税等付酬标准,增加科研人员的成果性收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按职能牵头负责)
(九)建立院所高校科技成果产权长期激励机制。强化院所高校履行科技成果转化长期激励的法人责任。全面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院所高校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内部管理与奖励制度,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奖励方案,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予以免责。加大在专利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股权、分红等方面的激励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作为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涉及股权注册登记及变更的,无需报院所高校的主管部门审批。(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地税局、省国税局按职能牵头负责)
(十)推进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的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开展科研人员收入激励专项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科研人员收入与科技成果、创新绩效挂钩的奖励制度,探索建立既符合科研技术岗位特点和需求,又符合企业实际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支持国有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岗位职责、岗位条件与科研人员按照合同约定薪酬待遇,探索对聘用的高端科技人才、高端高技能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收入分配制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按职能牵头负责)
(十一)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经所在单位批准,高校教师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和教师多点教学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程序和权利义务,实行兼职公示制度、兼职获得股权及红利等收入的报告制度和兼职收入备案制度,鼓励公益性兼职。担任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兼职及取酬,按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介,推动精品教材和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授课教师按照市场机制取得报酬。(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按职能牵头负责)
(十二)加大院所高校中长期目标考核力度。建立与考核评价结果挂钩的经费拨款制度和员工收入调整机制,对评价优秀的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对有条件的院所,探索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合同约定的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拨款、绩效工资水平和分配办法。建立健全院所高校财政拨款支出、科研项目收入与支出、科研成果转化及收入情况等内部公开公示制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按职能牵头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哲学社科规划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按照国家和我省改革部署要求,强化政策统筹,协同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工作职责。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和分工安排,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宣传和干部学习培训。有关院所高校、国有企业要加快制定具体落实办法。
(三)加强考核督办。制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考核和评价管理办法,建立第三方评估评价机制,规范相关激励措施,加强督查督办。
本意见所指院所高校、国有企业是指我省设立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其他单位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可参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收入分配办法。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2017年7月20日印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省委办公厅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