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跟谁都能聊不停的来的人

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结婚,这么难吗?
我的图书馆
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结婚,这么难吗?
M把我们几个叫到她家。窝在她家客厅里看猫和老鼠。我们从大学保留下来的传统,隔一段时间重温一下,然后一起笑得人仰马翻。这一次,笑着笑着,发现空气里夹杂着M的啜泣声。M跟男朋友分手了。她们相恋了高中三年,经过了一年异地恋,然后熬过了七年的异国恋。终于各自完成了学业,回到家乡。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的爱情马拉松要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时,他们给出的却是一个终止符。M说之前异地恋,见面的时间总是很少,每一次见面都被久别重逢的喜悦占得满当当的,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真的要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异国的这七年,他们已经走得越来越远。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接触不同的人,彼此都已经不再是当时的少男少女了。而他们对彼此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十五岁到十八岁的懵懂期。天天腻在一起后,发现能聊得越来越少。两个人都意识到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们守候的不是一份爱情,只是一份理想。有时候想想七年的异国恋都熬过来了,怎么会聊不来呢?可是七年,人的全身细胞都更新换代一次了,他们两个人都已经不是七前年的人了,何况他们的爱情呢?虽然半年前已经订了婚,但是M确认自己不想为这个“爱”了十一年的人披上婚纱。M这七年不是白等了吗?M只是幽幽地说:“谁的青春没有搁浅过。我这一次搁浅了七年,我不能一直搁浅下去。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结婚,我的人生才能扬帆远航啊。”M多年的守候败给了“聊得来”。也常听很多朋友说起来对另一半的期望:聊得来就好。若再深问,会解释到:真的不是敷衍,聊得来,两个人才能保持在同一频道上。其实不仅是爱情,友情、亲情也是如此。要聊得来,感情才能深远而长久,经得住时间和现实的考验。聊得来,到底有多重要?  “聊得来”说起来很简单的三个字,实际上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伴儿一点都不简单。曾经看过一段话:“找一个你爱与之聊天的人结婚,当你年龄大了以后,就会发现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一个喜欢跟你聊天、你也爱与之聊天的人,两个人的爱情才可能得以同步和升华。年轻的时候,以为聊得来只是一种情怀,慢慢才发现,是一种需要。有一次熟识的朋友饭后闲聊,说起来某男的幸福生活。他笑了笑,然后很认真的说:“你们不知道,刚结婚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周都要崩溃一次。现在想想,你们嫂子这样的人也挺好的,很容易知足,也不操心,当孩子妈了还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碰到什么问题就找我,只有一句话‘怎么办?’她这种性格更容易快乐。”然后端起酒杯跟大家碰过,一饮而尽。我理解不了他说的“每周要崩溃一次”是什么意思。后来问哥哥这是一种什么状态。他说可能是不被理解,会崩溃。“比如男人做一个策划,满心欢喜,踌躇满志地回家跟太太说起来这次的志在必得,太太只是回答说‘差不多就行了’,或者直接岔开话题,‘晚上去哪吃饭’。男人说起来白天打球跟谁扛上了,太太只是说‘多大点事,过去了就算了……’这样的对话若成为一种常态,人就会崩溃。完全没有办法沟通的节奏。都当孩子妈了,还总是会问‘怎么办’的太太,需要男人内心很强大,难怪你那朋友会崩溃。”见我还是困惑,他接着说:“比如,你买了一件衣服回来满心欢喜穿来问我好看不好看,我头都不抬说‘多大人了还跟小女孩一样’,你唾沫乱飞地跟我讲你今天方案汇报,我回应‘真棒,走,吃饭去吧……’经常这样,你崩溃不?男女都一样。‘说说话’的需求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需要有个人能说说话。”找一个聊得来的人说说话,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随时会有。所以,人总是很贪婪地需要随时随地能有人说说话才好。《艺术人生》有一次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演员王志文:“四十了怎么还不结婚?”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就想找个能随时随地聊天的。”“这还不容易?”朱军笑。“不容易。”王志文说,“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了,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了?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有兴趣了。有些话,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是啊,能找一个随时随地愿意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难。相信有人跟我一样,常常体会到这句话里那种深深的难以言说的滋味。跟朋友一起喝茶,兴致很高地分享一件事情,你刚开始说,她叫服务员来续杯;再接着说,她问你有没有带面巾纸;再要开始说,她拿起手机回了个短信。然后你沉默了,她让你接着说,你说“说完了”。她问你然后呢,你会回答“没有然后了”。再也没有分享的兴致。再比如,当你想说话的时候,拔出去一个电话,听到的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两三个小时之后,即便这个电话回过来,即便还是同一个人,当时的心情已经捕捉不到了,想要说的话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能悻悻地说:“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打个电话……”  二战之后,很多从集中营里出来的犹太人,选择了自杀。集中营里的艰难都没有把他们打倒,也没有击溃他们的生存意志,但是回到家中却受不了了。有人分析,他们从集中营里出来之后,讲自己的所受的折磨和苦难时,发现周围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对他们一遍一遍地讲述那些苦难表示厌烦。最终导致精神崩溃。身体上的痛苦人们往往是可以独自承受的,而精神的孤独,是一个人无法独自排解的。这就需要说说话,需要人懂,需要跟别人、自我的深层的联结。这种联结,从亲人那里,朋友那里,爱人那里。我上大学之后,每次回家都要跟妈妈挤到一张床上,像姐妹一样聊天,一直聊到天亮。有时候,爸爸会叫我坐下来,我们不看电视,不吃东西,就聊天。这样的聊天,是一种深化感情的方式,让亲情更宽广。为什么大学舍友的联系会那么紧密,毕业很多年还会有特殊感情?除了曾经每天同进同出,我想跟住宿舍的时候,深度卧聊有关系。路过好朋友城市,总是可以躺着聊上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不知道饿不知道困。也许长聊过之后,能记得的有效信息并不多,但是聊的过程很享受。而跟你特别能聊的这个人,在心目中的地位也必然会不同于旁人。恋爱中的人,更需要满足“被接纳”的渴望了,需要能一起说说话,要不然怎么说“谈”恋爱呢?做了噩梦惊醒的时候,凌晨三四点,男友在电话那头接过电话轻声安慰,带着困意却没有不耐烦。然后听你吱吱唔唔的讲完梦。直到你拿着电话睡着了,那边才挂掉电话安然入睡。这难道传达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吗?一直觉得人的内心在本质上是孤独和寂寞的。我们需要一个“聊得来”的人来取暖,那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便是刚刚好的温度,温暖我们的内心和灵魂。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伴儿,陪我们一起,走过严冬和酷暑,走过喜悦和悲伤;一起把岁月变迁,走成一世美好。 沐沐微信公众号:MU事务所(mushiwusuo)
馆藏&1331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找一个聊得来的人有多重要?
文 / 李思圆 图 / 网络
微信:温暖的女子(ID: wennuan-312)
没那么容易找得到,聊得来的伴
我有一个远方亲戚同哥,三十有余的年纪,一直没谈恋爱。他父母很是着急,每周都逼着他回家相亲。
为了安抚父母,他只得无心的参加一次又一次的相亲活动,见了很多女孩,有时候女孩还没开口,他就知道对方想要问什么,他感到极致无聊,没意思。
上周他也带着只是去完成任务的心态,又跟一女孩见了面,刚开始两个人还聊得热火燎天,从天文地理聊到鸡毛蒜皮,从足球明星聊到吃喝玩乐,特别合拍。刚开始同哥还以为真的找对人了,在所有相亲的对象中,唯有跟这个女孩很有感觉,跟她似乎很聊得来。
可聊了1个小时以后,同哥就渐渐的发现不对了。女孩聊了一会儿就开始拐弯抹角的问同哥的收入,家产,甚至婚后是否愿意跟父母一起住,孩子由谁来带等问题。
同哥想结婚本来就要面对这些很现实的问题,于是就如实的回答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可那女孩听了以后,似乎特别不满意,在接下来的聊天中,神色大变,跟她说话也心不在焉,一副想要尽快结束的样子。
同哥当时就感觉到了,这个女孩其实对他的物质条件不是很满意,于是就扯了谎说是今晚还有事,送了女孩出了餐厅以后,就各自回家,再也没了联系。
这些年同哥的父母没少为他操心,有一次父母问他,你究竟想要找什么样的女孩。他回答,我就想找一个跟我能聊得来的人。他母亲说,这很难吗?他回答,真的特别难。
有时候你会发现结婚时想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真的比找一个富二代和绝代美女更难。
看似简单的三个字,聊得来,需要你们彼此之间有相似的生活价值观,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相差不远的文化背景等,在感情里,越是最简单的需要,越是最难达到。
不久前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她说婚后的日子感觉特别无聊,她跟丈夫结婚不到3年,就感觉日子越过越没趣。两个人每天在一起会经常莫名的感到孤独,甚至心里憋的慌,无处发泄这样无话可说的僵持状态。
她说当初嫁给他,就因为跟他有说不完的话。曾经恋爱时,两个人煲电话粥,每天吃了什么,看了什么,天气怎么样,心情如何都要互相分享,感觉每天过得特别充实有意义。
后来有了微信,两个人每天更是保持着上百页的聊天的记录,而互相的对话,全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废话,她说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有这么多说不完的话。
如今两个人终于如愿以偿的走到了一起,按理说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更多的经历和体验,又怎会没话说呢?
我想她所困惑的问题,其实是很多已婚夫妻的问题。有人曾说,当夫妻之间逐渐感觉没话说时,就是感情出现危机的最明显征兆。
电影《一句顶万句》开篇有这么一幕:
早上8点,婚姻登记处大门敞开,男男女女急切地排着队。
登记员问:“你们为什么离婚啊?”“我们说不着。”登记员问下一对:“你们为什么结婚啊?”“我们说得着!”
聊得来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它是一种人内心的需求,而能找一个能聊得来的人,无非就是有个人跟你分享快乐的事,让快乐翻倍,有人跟你承担痛苦的事,让痛苦减半。
说来说去,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如果没人跟你分享,更准确一点说,没人跟你分享到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两个人说不到一个点位上,即便是结婚身边有了伴儿,也一样会让你感到无人理解的孤独。
我家院子里,有一对老夫妻,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从年轻时代先结婚后恋爱,到如今感觉又是回到了初恋时的状态。两个人结婚几十年,几乎从没有无话可说的感觉,而是总感觉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有一次我在楼下的包子店,碰到他们,老爷爷问他:阿秀啊,你今天想要什么肉馅的包子。老婆婆回答,我想吃小葱碎肉包。然后老爷爷叫老板拿了一笼过来,两个人一笼包子,两杯豆浆,慢慢悠悠的吃着,一会儿在聊以往喂猪砍柴的往事,一会儿又在聊隔壁超市的小番茄又打了3折,甚至还会互相笑话对方曾经做过的丑事。他们说话声音很小,但一说话彼此的眼睛就盯着对方,满眼的温情和柔软。
婆婆说,你还记得你年轻时,发脾气的样子嘛,动不动就发脾气,就像我欠了你五百万。老爷爷也不甘示弱的说,你还记得你30岁那年,我给你买了一条新裙子,你高兴的一晚上睡不着。
两个互相“数落”着对方,吃个包子也要互相聊几句。而旁观店里的其他夫妻,有好几对年轻男女,都是互相吃着早餐,拿着各自的手机在玩儿,全程无语言交流。
曾经有个说法,说如果去餐馆吃饭,一眼就能看出哪对男女处于恋爱中,而哪对是夫妻。那些聊个没完的是情侣,而左手摸右手的老夫老妻则一般是默默吃自己的饭,啥也不说。
有个姐曾经跟我说,我跟我老公感情变淡就是从无话可说可开始的,每天两个人在一起,形同陌路,似乎再也找不到曾经那种聊天至深夜的感觉,就算每天发生了很多事,也不知从何从起,那种两个人在一起,却感觉人在心不在的感觉,特别让人绝望。
她最后说道,结婚啊,还是要找一个长久都能跟你聊得来的人,而不是仅限于恋爱的新鲜期能跟你聊。
你想一想,一个辈子那么长,如果跟一个人没话说,当你开心时,失望时,感到无所适从,迷茫着急时,连找一个人倾诉聊聊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婚姻生活何其枯燥无味。
有人曾说决定你婚姻基础的是物质条件,而决定你婚姻是否幸福的却是精神高度。
所谓的精神高度,就是有个人跟你有共同的话题,你们的思想境界,追求的人生价值观在同一水平线,同时两个人都愿意聆听,愿意分享,这样的婚姻才能达到精神的高度统一。
想一想如果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没有一个人可以陪你说说话那是多么可悲。
《艺术人生》有一次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王志文:40了怎么还不结婚?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朱军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就想找个随时可以说话的人。” “这还不容易?”朱军笑。
“不容易。”王志文说,“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了,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了?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有兴趣了。有些话,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在找的就是这么一个能陪我说说话的人,甚至有时候爱与不爱,都能通过你们彼此是否还有话说而体现出来。
马德曾说,相爱的时候,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你可以无数次讲过,对方可以无数次听过。讲的讲到沉醉,听的听到痴迷。这都是正常的。但,倘若不爱了,有时候,哪怕只是半句话,说的说到冰冷,听的听到冰凉。这也都是正常的,能说多少,肯听多少,便是爱与不爱的区别。
愿我们每个人结婚都是因为爱情,也愿最后陪在你身边的人都是跟你聊得来的人。
作者:李思圆,温暖的女子(wennuan-312),只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原题《结婚一定要找聊得来的人》。
人气女王心语
像女王一样的女人才能做让男人仰视的女神!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聊不能录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